《诗经》第1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回溯华夏文明的源头,从《诗 经》开始。当代作家王安忆曾这样说:“《 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文字之河。我 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
,接受其哺养。”
《诗经》
“不学《诗》,无以言。”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论语》
《诗经》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
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 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了比喻、 象征、烘衬等的手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 诗的开头。
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
《诗经》句式特点
《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 法重叠,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 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 谐。
《小雅·鹿鸣》(节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 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雅·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颂》(40篇):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其中有一 部分是舞曲。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1.中国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的起源。 2.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绝大部分作者已无法考证,相传是由尹吉 甫采集,孔子编订。 4.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 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 所以由其传诗。
➢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有311篇,现存305篇。
➢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 至今。
➢ 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的版本
汉朝初年,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 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 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 卷。现今流传的《诗经》版本,是毛公所传的毛 诗。
诗与乐
诗三百皆有曲调。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 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 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诗有“六义”: • 风雅颂 • 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风》(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 ➢ 题材: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
➢ 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多为贵 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 其统治危机。
➢ 《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 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卷阿》(节选)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 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 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 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 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 变化。 《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
不同。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 不计算在内):
你最喜欢《诗经》那一篇?最期待老师和你 分享那一篇呢?
下 节 课 再 见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 赋、比、兴是《诗来自百度文库》的三种表现手法,开
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
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
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赋:反复铺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也”。
,接受其哺养。”
《诗经》
“不学《诗》,无以言。”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论语》
《诗经》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
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 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了比喻、 象征、烘衬等的手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 诗的开头。
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
《诗经》句式特点
《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 法重叠,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 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 谐。
《小雅·鹿鸣》(节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 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雅·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颂》(40篇):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其中有一 部分是舞曲。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1.中国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的起源。 2.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绝大部分作者已无法考证,相传是由尹吉 甫采集,孔子编订。 4.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 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 所以由其传诗。
➢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有311篇,现存305篇。
➢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 至今。
➢ 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的版本
汉朝初年,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 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 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 卷。现今流传的《诗经》版本,是毛公所传的毛 诗。
诗与乐
诗三百皆有曲调。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 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 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诗有“六义”: • 风雅颂 • 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风》(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 ➢ 题材: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
➢ 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多为贵 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 其统治危机。
➢ 《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 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卷阿》(节选)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 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 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 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 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 变化。 《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
不同。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 不计算在内):
你最喜欢《诗经》那一篇?最期待老师和你 分享那一篇呢?
下 节 课 再 见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 赋、比、兴是《诗来自百度文库》的三种表现手法,开
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
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
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赋:反复铺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