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合集下载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这一组图片说 明了什么哲学 道理?
思考:以下三首诗分别描述了什么 时期的荷花特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杨万里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晚唐】李商隐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杨万里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 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 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 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 “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 马和马是两回事。”

2、根据甲、乙所处的位置和神态 说明他们分别处于何种形势? 乙
甲优势
乙劣势
3、甲、乙目前的这种地位会变 化吗?
甲优势
乙劣势
经过 斗争
甲劣势 乙优势
英国首都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 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 议。可是大雾迷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 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 了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 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你别着急, 我带您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 条街,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 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 是怎么找得着路的?”
一、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1)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2)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二、正确理解 和把握矛盾的 含义
1.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可以分割 2.事物之间、事物内部都有矛盾 3.哲学矛盾≠逻辑矛盾
判断:你既是三好学生,又不是三好学生。 我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矛盾观是高考政治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那么,具体有哪些政治知识点需要记牢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不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既要重点……又要……)2.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 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 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 排斥与斗争。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021/7/17
12
一、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知识点归纳
2021/7/17
9
区别: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
中所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哲学上讲 的斗争
概括、总结 具体体现
(共性)
具体矛盾斗争
政治用语中的斗争 (个性)
2021/7/17
10
区别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联系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 与基本属性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 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 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 样精美吗?”
“手就包含着矛盾,大 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个 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握得 紧,才能劳动。”
马克思、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离不开统一。任何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失败是成功之母
2021/7/17
6
例1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例2《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 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
2021/7/17
7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简答题

矛盾的简答题

矛盾的简答题
题目
【题文】简答题。

简述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属于简答题。

可从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回答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详解】
本题要求简述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可运用教材知识,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并从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说明矛盾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点睛】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中政治矛盾论要点

高中政治矛盾论要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是对立的;矛盾双方同时存在于事物中,所以矛盾双方又是统一的.(张三有“优点”和“缺点”,“优点”和“缺点”就是一对矛盾.“优点”与“缺点”是相反的,是对立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存在与人的身上,又是统一的.)2、矛盾具有普遍性.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张三有优点与缺点、李四有优点与缺点、王五有优点与缺点,,,所有人身上都有优点与缺点.)②、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张三小时候有优点与缺点,长大之后也有优点与缺点.“优点”与“缺点”这一矛盾贯穿张三的成长.)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3、矛盾具有特殊性.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身上的的矛盾是不同的,是特殊的.比如,张三的优点大于缺点,而李四的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两个人身上的矛盾情况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张三在小时候优点大于缺点,他长大后可能缺点大于优点.“优点”与“缺点”这一对矛盾,在张三成长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③、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张三身上优点有优点的特点,缺点有缺点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比如,张三有“优点”与“缺点”,优点大于缺点.“优点大于缺点”这一特殊情况,正说明了张三身上存在着“优点”与“缺点”这一对矛盾.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中国使用汉语,其他国家都使用英语.在中国范围内汉语是普遍的,而在世界范围内汉语就是特殊的;如果全世界都讲汉语,那么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就从特殊转化成普遍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次序和工作方法,要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认识问题要掌握具体问题的特殊情况,从特殊情况总结出问题的普遍特征,再用普遍特征去指导具体问题.“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普遍特征,我们要用总结出来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且要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事物最主要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在事物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在世界范围内,英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那么英语就是最主要的;而汉语、日语等其他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不处于支配地位,不是最主要的,那么汉语、日语等其他语言就是次要的.正因为英语是最主要的,所以汉语、日语是次要的,主要和次要是相互依赖存在的.如果全世界讲汉语,那么汉语就从次要转化成主要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主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在地球上讲话要讲英语,因为英语是主要语言;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次要语言,因为部分地区使用汉语、日语.)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矛盾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③、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张三身上有“好”与“坏”这一对矛盾.在张三身上,如果“好”处于支配地位,那么“好”就是主要的方面,张三就是“好人”;如果“坏”处于支配地位,那么“坏”就是主要方面,张三就是一个“坏人”.“好”与“坏”是对立的,相互排斥;“好”与“坏”又同时存在于张三的身上,所以“好”与“坏”又是统一的;“好”与“坏”可以相互转化,张三可以成为“好人”,也可以变成“坏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看张三这个人要全面,既要看到他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他坏的一面.但主要是好的一面)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①、两点论:认识复杂的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重点论:认识复杂的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重点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理解了第5点与第6点,第7点就不难理解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两点和重点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完整版)矛盾的有关原理

(完整版)矛盾的有关原理

1、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内容〗(1)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2)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方面相互依赖;另一方面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务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原理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两者在不同的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着重把握主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教材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也是唯物辩证法中很重要的一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明确事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中最核心的是矛盾的观点,那么掌握矛盾的的概念在整个辩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打下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进入高中后学生们所接受到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像原来所学的那样浅显,那样简单明了。

而其中所涉及到的哲学内容较抽象难懂,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此刻的学生正是思维活跃、接受能力高的时候,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为学生们解答困惑,打到教学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2、能力目标:通过中美关系的和书上漫画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遵循从“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使学生明白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

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个概念的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个概念时,要注重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方法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哲学在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

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

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来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

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

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

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领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第一,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二,“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第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第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错误倾向]离开对立看统一,或离开统一看对立都是错误的.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1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原理内容]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第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即时时有矛盾.第三,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错误倾向]否认矛盾客观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用一点论或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也是错误的.11.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原理[原理内容]第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第二,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依据.三是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错误倾向]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矛盾的做法,是错误和有害的.1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错误倾向]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是错误的;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也是错误的.1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第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错误倾向]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的均衡论是错误的;只抓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的一点论,也是错误的.14.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第一,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一方面,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矛盾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准确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错误倾向]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混淆事物的性质的观点或做法都是错误的.15. 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原理内容]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第二,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方法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给以充分重视.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错误倾向]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是忽视内因的决定作用;二是忽视外因的作用.16.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错误倾向]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是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二是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1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的路,要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对新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应积极支持、扶植.[错误倾向]割裂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是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从而盲目乐观;二是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光明前途,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高考考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属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

a: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漫画中甲乙二人均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甲处于优势,乙处于劣势地位,双方相互差异。

b: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甲乙面临“生存斗争”,甲想烧掉乙头上绳子离开乙,乙更想离开甲求得生存,表面上很乐观地说:你敢吗?c: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甲欲置乙于死地而后生,乙又何尝不是,双方斗争你死我活达到白热化,双方“相互克服”。

由此可见,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哲学中矛盾的斗争性绝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斗争”,前者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后者仅仅使其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

因此,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能够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矛盾双方“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典例:“勤俭”分家从前有一个老汉很能勤俭持家,他勤劳而节俭,日子越过越好。

为此,乡亲们送给他一块写着“勤俭”二字的匾。

表示对他勤俭美德的赞美。

后来,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

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锯开,老大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那一半。

当他们开始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

结果,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坐吃山空,最后只能靠讨饭度日。

这个故事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又是统一的,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如果一方孤立另一方,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一、矛盾的观点理论知识矛盾的含义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基本属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 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 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 C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 矛盾特殊性原理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 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 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
的前提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1、猜猜它们是谁?
懒羊羊 (1)有只小羊它说:幸福的日子,就是 吃饱了撑着去睡觉的日子。
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原理:①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 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 个基本属性。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 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 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用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我们能够准确猜出他们是谁的依据 是什么?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他们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 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 (2)特殊性的三种情形(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 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 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桂东一中胡建新二次开发[教学目标]:①理解哲学上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的基本性质——对立性、统一性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③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教学难点]:矛盾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感知——求是——回归”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导入新课]: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导入第三大课课题、节题[投影1]:材料: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公布,基因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医治顽症,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但又会带来法律、伦理的一系列问题,会使社会陷入混乱。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提问]:教材82页,两位哲学家的言论中包含了什么思想?[教师归纳]:矛盾现象,从而导入框题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㈠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问]: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矛盾现象?请举例说明。

[投影2]:学习中——苦与乐、得与失、难与易、教与学、理想与现实、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顺境与逆境。

身体中——疾病与健康踢足球——进攻与防守化学学科中——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生物学科中——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思维活动中——记忆与遗忘、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投影3]:N S我们以磁铁为例,磁铁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在这个统一体内,存在着N、S极,N、S两极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在哲学上叫对立;N、S两极相互依存,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哲学上叫统一。

㈡矛盾的基本性质[阅读分析]:教材82页最后一段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具体表现1、对立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无条件的、绝对的[提问]: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具体表现是否很多?但有人认为哲学上“对立斗争”就是日常生活中政治领域中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投影4]:[教师归纳]:哲学上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是一切具体矛盾双方排斥斗争性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多样。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高考考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属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

a: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漫画中甲乙二人均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甲处于优势,乙处于劣势地位,双方相互差异。

b: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甲乙面临“生存斗争”,甲想烧掉乙头上绳子离开乙,乙更想离开甲求得生存,表面上很乐观地说:你敢吗?德的赞美。

后来,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

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锯开,老大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那一半。

当他们开始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

结果,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坐吃山空,最后只能靠讨饭度日。

这个故事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又是统一的,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如果一方孤立另一方,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例如: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坏也就无所谓好。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所做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包含的.一方寓于另一方中,彼此相互渗透.再比如,教学相长,教和学相互包含,老师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被学生完善着教学方法,教在学中,二者相互渗透.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典例:乐极生悲战国时,齐威王经常通宵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高考考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属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

a: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漫画中甲乙二人均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甲处于优势,乙处于劣势地位,双方相互差异。

b: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甲乙面临“生存斗争”,甲想烧掉乙头上绳子离开乙,乙更想离开甲求得生存,表面上很乐观地说:你敢吗?c: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甲欲置乙于死地而后生,乙又何尝不是,双方斗争你死我活达到白热化,双方“相互克服”。

由此可见,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哲学中矛盾的斗争性绝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斗争”,前者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后者仅仅使其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

因此,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能够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矛盾双方“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典例:“勤俭”分家从前有一个老汉很能勤俭持家,他勤劳而节俭,日子越过越好。

为此,乡亲们送给他一块写着“勤俭”二字的匾。

表示对他勤俭美德的赞美。

后来,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

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锯开,老大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那一半。

当他们开始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

结果,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坐吃山空,最后只能靠讨饭度日。

哲学中矛盾的概念

哲学中矛盾的概念

哲学中矛盾的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哲学定义
1矛盾的定义
矛盾是事物要素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相互联系)的关系。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关系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叫做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叫做同一性。

对立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矛盾对立统一例子

矛盾对立统一例子

矛盾对立统一例子【篇一:矛盾对立统一例子】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

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的双方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比如量变与质变当然是对立统一的。

体现在: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这是对立。

2、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是统一。

3、还可以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去理解。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其实就体现在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在斗争性冲破同一性的过程中,就是量变,当斗争性冲破同一性时就是质变,事物根本性质发生变化。

【篇二:矛盾对立统一例子】矛盾是联系中,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差异而产生的,消除了主观与客观的差异,就消除了矛盾。

举个例子,两个村子,为了村的界限发生争端,都认为争端地段应该属于自己村子,于是开始诉讼,结果,官方组织了一次取证,将埋在原来村界限处地下用于标记界限的石牛挖掘出来,争端就宣告解决。

所以关键是建立让人信服的客观依据,这样,主观差异引起的矛盾自然就化解。

以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台电视,经常出现争频道看自己喜爱的节目,于是有了矛盾,家里常常会达成默契,分时段看,有重播就两不耽误有效化解矛盾;随着电视节目多了,培养共同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转变了,并且遵守先来后到,懂得互相谦让,协商,谁爱看谁看,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典型示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1.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5.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

2.缺点仿佛是优点的继续。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5.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6.金属在常温下是坚固的,但在低温下其内部结构会变得松散。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由有用变成有害)8.只让一方受益的全球化是短命的。

(世界经济可能由融合走向分裂)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2.吃一堑,长一智。

13.失败是成功之母。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反面:1.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要纪律就没有自由。

2.讲利益就不能讲诚信,讲诚信就要损失利益。

典型错误1.矛盾双方根本对立。

(只适用于对抗性矛盾)2.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斗争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4.矛盾双方有时对立,有时统一。

典型应用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怎样的?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课件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课件
始终。
矛盾的特性
同一性斗Βιβλιοθήκη 性普遍性特殊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 存、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排 斥、相互对立。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 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 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 各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 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 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01
02
03
04
0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 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 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
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 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 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
有条件的、相对的。
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矛盾解决的原则与要求
矛盾解决的原则
矛盾解决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历史 性原则和辩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从客观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具体性原则要求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历史 性原则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尊重历史规 律;辩证性原则要求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把握好 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的意义
指导实践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 内部的矛盾性,指导人们 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对立统一规律帮助人们全 面、系统、动态地认识世 界,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 趋势和基本规律。
创新思维
对立统一规律启示人们要 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 展和创新。
矛盾的转化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人为制造矛盾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人为制造矛盾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

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

注意事项:
在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的时候,一定要具有可行性,不要过于假大空。

比如针对群众情绪激动,要通过沟通进行情绪安抚。

这样一种单纯的沟通,显然是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的,所以要尽可能地把办法说得详细、可行一些,有具体操作环节,让考官听起来实践性更强一点。

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矛盾时,不要一味的争强好胜,争一时之勇,逞口舌之快,这样只会更加激发矛盾,导致事情愈演愈烈,甚至上升至手脚之争,不管事情谁对谁错,在矛盾加深前,不要再做争论,避开产生矛盾的地点与人,让自己与同事都冷静下来,思考事件的对错,再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导入新课】大家有没有听过人格分裂这个词,类似于《仙剑奇侠传》中的龙葵,通常是一种人格,在受到刺激之后就会显现另一种人格来保护那个弱小的自己,比如一般情况下是一个积极、友好的形象;而在受到刺激之后就变成另外一个攻击的、逆社会的形象。

其实每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只有在受到强烈刺激之后才会分化出另一种人格,有种很诡异的说法如果你对着镜子长时间的看自己会觉得这个人你不认识。

多重人格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从一个极端变化到另一个极端,同一个人由于和现实的冲突,由一种性格变化到另一种性格,两种性格对立但是又共同存在于一个人身上,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这就是矛盾的含义。

【讲授新课】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过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那么我们分别来看,什么是对立?有两种情况。

1、“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1)相反首先,对立的一种情况是相反。

比如:大小、高低、轻重、胖瘦、强弱、攻守、长短、高兴难过、上下、左右、好坏、利弊、动静、正反正误正歪正邪、(这里不是说正的对立面有五个,是因为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正有五种意思,每种意思有不同的对立面)。

(2)不同第二种情况就是不同。

比如教育与经济、(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经济和教育都要投入资金,在经济上投入的多了、教育就会相对少一点,现在的择校费,这就说明了在教育上的投入还不够,经济发展好了可以增加教育的投资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良好开展可以为经济集聚人才资源)不同的意见各有各的道理百家争鸣(我们一边感叹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却帮助途中遇到麻烦的人)春夏秋冬、各种颜色构成的对比、有句话说“同行是冤家”,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一定条件下,市场容量是既定的和有限的,一方利益增加,会引起另一方利益的减少,竞争、冲突也就在所难免;12月3日下午腾讯qq和360互联网安全公司就产生了冲突,据说360屡屡制造“QQ侵犯用户隐私”的谣言,对QQ的安全功能进行恶意污蔑,比如360故意设置障碍导致QQ旋风出现问题,这也是继QQ秀、QQ音乐遭360屏蔽后,腾讯旗下又一产品在360影响下出现使用问题。

腾讯就表示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那天空间打开后是这样的页面(用ppt)。

区分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

A刚刚提到竞争、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以及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是不是我们哲学上的矛盾的斗争性呢?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概括和抽象,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反映。

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对立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B看下面的句子(格言中的)1、婚礼很不幸地被推迟了十五天,在这段时间里新娘和上尉私奔并生下了八个孩子。

2、亨利的双手在背后扣在一起,他一边在花园里散步,一边阅读朋友写的小说。

3、他的那只手像蛇的手一样冰冷。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过渡:矛盾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统一,统一也分为两点。

一根粉笔在不折断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它变短呢?用一根长的粉笔和它相比较。

矛盾双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一种人格的特征就不会又另一种人格的对比、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没有黑就没有白。

教育与经济、(经济和教育都要投入资金,在经济上投入的多了、教育就会相对少一点,经济发展好了可以增加教育的投资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良好开展可以为经济集聚人才资源)所谓反义词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衣服的干与湿、筷子的长与短、作业的难与易、人的穷与富、所做事的对与错、世界的战争与和平、人的痛苦与欢乐、天气的冷热,所有的这些我们都可以说是矛盾的表现,因为它们都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看p88漫画,他敢剪吗?如果把这两方看成是中国和日本,因为钓鱼岛有冲突,但日本99%不敢打中国,日本在华企业居多,销售产品也很多,整个中国抵制日货,日本经济将会有很大创伤,依存的条件是经济全球化。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我们刚刚说这个粉笔短,那么与这个相比较呢?就长了,长和短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长和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难和易相互依存,共处于天下事、人之为学之中,难易转化的条件关键在去“为”去“学”,只有立志去“为”去“学”,才能化难为易。

因而学习贵在立志、贵在实践。

居安思危、失败乃成功之母、物极必反、吃一堑,长一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矛盾双方的转化——“控告足球的官司”有一天,英国法庭一位闹离婚的妇女,控告他的丈夫有“外遇”,丈夫总是偷偷的和那东西来往,每天都要见好几面,都忍受了20多年了,现在都50岁了,还是迷恋那东西,晚上还是偷偷的出去和那东西见面,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要求丈夫赔偿一笔孤独费。

法官听了觉得丈夫很不像话,就要判刑,这时就为难了,那个第三者是“足球”,只好说:“足球不是人,是物,你只能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

”这位太太听从法官的话,控告当时年产20万只足球的厂家。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太太居然胜诉了,并且得到了足球厂家赔偿的10万英镑孤独费,这一场官司真是天下奇闻,纷纷报道,结果,该足球厂名扬四方,销售大增,该足球厂老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太太与丈夫闹离婚,说明我们厂家生产的足球魅力大,我们利用这个给我们厂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

”(坏事变好事,换个角度思考,换个方法去做就会有转机)自救的台阶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毛驴掉到了井里。

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

尽管驴子哀怜地求救叫喊,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埋了它。

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

可是,当第二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

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并把它们踩在脚下。

就这样,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了枯井。

假如你现在身处枯井,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的泥土,可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是拼命抖落掉在身上的泥土,使之成为自己的台阶。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①统一离不开对立。

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

“依存”离不开对立。

“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常说的“相比较而存在”。

例如,“上”的性质和“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的性质和“小”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

为什么“上”与“下”、“大”与“小”互相规定呢?因为上是与下对立的,大是与小对立的。

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

可见,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

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

矛盾双方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当我们说“重”转化了,那肯定是指“重”转化成“轻”。

只有轻重之间的转化,绝无重与高或低的转化。

因为重与轻是对立面,重与高或低不是对立面。

②对立也离不开统一。

什么样的东西才互相排斥呢?必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

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排斥呢?例如,正因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剥削,才有前者的被剥削,这两个阶级才是对立的,其利益要求是互相排斥的。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排斥、斗争关系。

这也说明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风筝和线。

A.放在家里的鸡蛋与山上的石子有没有矛盾?没有。

B.二者在什么条件下构成矛盾?只有拿着石子砸鸡蛋或拿着鸡蛋碰石子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结论: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手就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个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握得紧,才能劳动。

”4、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对于我自己来讲有着同化与异化,不同思想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和你们来讲存在着教和学的矛盾。

二、矛盾是联系的本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还记得联系的定义吗?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矛盾的对立导致联系的相互制约,矛盾的统一导致联系的相互影响。

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可以是从好到坏,也可以是从坏到好,正是由于这种转化引起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离不开统一。

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不仅事物的内部存在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联系的本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运动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应树立矛盾意识,由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应尽自己努力,使得事物由坏转化为好,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加强自身的发展。

【巩固练习】1、黑格尔指出:“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这句话反映了(C)A.发展变化的观点B.矛盾特殊性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年轻时给贵族当过奴隶。

有一天,他的主人设宴请客,客人都是当时希腊的哲学家。

主人命令伊索备办酒肴,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于是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准备了一席“舌头宴”。

开席时主人大吃一惊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回答说:“您吩咐我为这些尊敬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难道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们都被伊索说得频频点头,哈哈大笑起来。

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办一次宴席,菜要最坏的”。

到第二天开席上菜时,依然全是舌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