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美学理论看“境界”说——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物观物”、“优美”与“壮美”、“古人为词”等几个方面作研究,我们
认为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受到叔本华等西方美学家
思想的影响, 并结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相关说法结合提出的。 从
《人间词话》所引诗词来看,可以更好理解王国维对西方美学理论
的借鉴。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文化万象
从西方美学理论看“境界”说
—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探讨
冯博闻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
概念。 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提出的
“境界说”以及《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十分重要。 从“以我观物”与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 3 则手稿: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 境,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 《人间词话》第 3 则在手稿中有增删改动之处:(1)增加“以我 观物”“以物观物”八个字;(2)“不知何者为物”后删去“此即主观诗 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一句。 王国维所删去的“主观诗”与“客观诗”的说法,也可以作为判 定“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一个参考。 因为写“有我之境”的作 者多为主观情感所左右,此时的观察者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而是“主观”的。 而“无我之境”的作 者往往心平气和,是客观地描写外界景物,展现事物本来的面貌, 因而是“客观”的。 当然,这种理解只作为参考,与前面所说的方法 结合分析,不作为评判标准。 因为这被王国维亲自删掉了。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说: 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 苟一物焉,与吾人无利 害之关系,而吾人之观之也,不观其关系,而但观其物,或吾人之心 中无丝毫生活之欲存,而其观物也,不视为与我有关系之物,而但 视为外物,则今之所观者,非昔之所观者也。 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 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 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 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为独立之作用,以 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 [3]P.3-4 从上面这些说法都可以看出,王国维用“优美”与“宏壮”(或者 说“壮美”)来论诗,带有西方美学的痕迹,尤其是康德、叔本华等人 的美学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是“优 美”的,而他对“优美”一词的界定又是根据西方美学的说法,即外 物与观察者没有利害冲突,观察者平心静气地观察外物;而且此时 观察者脱离了生活欲望的支配,完全与外物融为一体。 因而,是“于 静中得之”。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是“宏壮”(或者说“壮美”)的,按 照 他 对 “宏 壮 ”(或 者 说 “壮 美 ”)的 界 定 ,即 外 物 与 观 察 者 产 生 了 冲 突,外物甚至对观察者造成了“威胁”(包括情感上和物质上的),此 时观察者正常的心态被打破,丧失了以往的审美观点,而完全听由 智力去支配, 在心情逐渐平静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对外物新的认 识。 所以说“有我之境”是“由动之静时得”,是观察者的感情经历了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 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ຫໍສະໝຸດ Baidu起,白鸟悠悠 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 人,平林淡如画。 前两首是“有我之境”。 第一首写闺中女子因丈夫外出游荡, 长期不归, 因而心生怨 意;又担心时光荏苒,自己逐渐老去,像春天的花朵一样,被狂风无 情地吹落。 她含着泪水去问花儿,想知道花儿是否也跟自己一样忧 愁,然而又是一阵风,过后片片花瓣被吹落,飘过了秋千架。 这是女 子想挽留春光的意愿与时光无情流逝之间的矛盾, 外界的景物对 女自的主观感情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它最终无奈地看着落花飞去。 王国维认为这是“宏壮”之美,是“有我之境”。 第二首写作者被贬郴州之后的幽怨之情。 作者向往美好的处 所,可现实却是远离朝廷。 这样,外界景物与作者主观愿望之间产 生了对抗,作者心灵为之触动,此时他的感觉便是阴沉的、昏暗的, 因而在他的眼里,“馆”是“孤”的,“春”是“寒”的,杜鹃悲鸣,作者的 感觉是寂寞、冷清的。 后面两首是“无我之境”。 第三首写作者归隐后闲适的心情, 这自然是一种平淡恬静的 气氛。 此时外界的茅庐、菊花、篱笆、南山、飞鸟都是那么自然与真 实,作者喜爱这种景色,也陶醉其中,达到了与物合一的地步,因而 是“无我之境”。 第四首写作者与友人分别,极力想挽留,但最终还是分别。 在 这 种 主 观 感 情 的 支 配 下 按 道 理 将 会 产 生 “有 我 之 境 ”,因 为 这 里 面 有着矛盾和对抗。 而作者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塑造了一小块“无我之 境”:“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试想波涛拍打着岩石,时起时落; 水面上飞行的鸟儿舒展双翼,滑翔而下。 这是多么自然的景色。 作 者用这种宁静淡泊的境界来反衬“怀归人自急”,并点明“物态本闲 暇”。 以上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阐释,可以看出王国维“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说法,受到了叔本华等的西方美学理论的 影响,又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说法而 提出来的。 这可以作为一个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
这里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两个概念,正确理解 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提出的“境界说”以及 《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十分重要。
除《人间词话》第 3 则涉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人间 词话》第 4 则说: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 一优美,一宏壮也。 [2]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浙江古籍出版社 [2]王国维.人间词话.滕咸惠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 [3]林 文 光 选 编.王 国 维 文 选[M].成 都 :四 川 文 艺 出 版 集 团 ,四 川
文艺出版社,2009 [4]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文学界 . 150 .
作 者 简 介 :冯 博 闻 (1985-)男 ,陕 西 延 安 人 ,西 北 大 学 文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毕 业 ,研 究 方 向 :先 秦 两 汉 文 学
. 149 . 文学界
文化万象
狂风暴雨般冲刷后在一霎那间获得的对外物的另一种认识。 这时 往往会带有主观性,受感情的支配。
叔本华认为人莫不有生活之欲,因而“无我之境”的塑造要难 于“有我之境”。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支持叔本华的观点,[3]P.23 认为“吾人之心中无丝毫生活之欲存”,才能塑造出“无我之境”。 因此《人间词话》第 3 则:“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 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国 维是偏爱“无我之境”的。 这句话也从侧面印证了王国维美学思想 受叔本华影响。
王国维在 1904 年写的《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引宋代邵雍的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七语: 圣人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 所以谓之反观者,
不以我观物也。 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 既能以物观物,又 安有有我于其间哉? [3]P.166
“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说法,应该是引自此。 “一万物”当 属庄子的思想,因此,要“一万物”就要“以物观物”,而不是“以我观 物”,此时外界事物没有了分别,“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4],这就是“无我之境”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
把《人间词话》第 3 则中涉及到的 4 首诗词列在这里。 冯延巳《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 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 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
手稿中的 125 则词话具有一般词话体的那种即兴而写, 观点 零散的特征,而发表于《国粹学报》的 64 则《人间词话》则具有明显 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这说明王国维在发表《人间词话》前是经过了 思考和整理的,结果就是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的产生。
(一)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 3 则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 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 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 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
关于“优美”与“宏壮”。 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 文中说:
美学上之区别美也,大率分为二种,曰优美,曰宏壮。 ……前者 由一对象之形式不关于吾人之利害,遂使吾人忘利害之念,而以精 神之全力沉浸于此对象之形式中。 自然及艺术中普通之美,皆此类 也。 后者则由一对象之形式,越乎吾人知力所能驭之范围,或其形 式大不利于吾人,而又觉其非人力所能抗,于是吾人保存自己之本 能,遂超越乎利害之观念外,而达观其对象之形式,如自然中之高 山大川、烈风雷雨,艺术中伟大之宫室、悲惨之雕刻象,历史画、戏 曲、小说等皆是也。 [3]P.188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12-
本文所说的《人间词话》是指由王国维手定的发表于《国粹学 报》的 64 则词话。 除此而外,《人间词话手稿》中还有 61 则被王国 维 删 去 而 未 发 表 的 词 话 ,[1]即 目 前 所 谓 的 《人 间 词 话 删 稿 》,从 手 稿 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写作过程、增删改动状况等, 是他的思想历程,这对于理解《人间词话》也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