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新型肥料田间肥效试验报告

新型肥料田间肥效试验报告

新型肥料田间肥效试验报告作者:黄刘峰李磊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年第01期按照原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通用要求》(NY/T2544-2014)的要求,为验证“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河南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试验于2018年6月安排在河南省原阳县太平镇菜吴村吴振邦的水稻地。

供试土壤为潮土。

质地:中壤,土壤肥力中等。

耕层土壤基础养分:有机质12.9g/kg,全氮0.85g/kg,速效磷(P2O5)15.6mg/kg,速效钾(K2O)103mg/kg。

供试作物:水稻,水稻品种为新丰2号。

供试“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腐植酸≥30g/L,N+P2O5+K2O≥200g/L,剂型为水剂,由鹤壁市天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2.试验方法本试验设三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0m2。

处理1:常规施肥+每亩用供试肥料100ml兑水30kg,在水稻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各喷一次,共喷3次。

处理2:常规施肥+与处理1同期喷洒等量清水。

处理3:常规施肥。

试验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

常规施肥为:每亩底施45%(14-16-15)复合肥料50kg,移栽后返青期亩追尿素15kg。

试验地水稻于6月13日移栽,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分别于6月22日、7月24日、9月15日进行喷施肥液或清水,10月15日水稻成熟收获。

收获时各小区实收计产并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

试验除按方案要求的喷施肥液或清水外,其他管理措施均同一般水稻田。

二、结果与分析1.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水稻成产因素的影响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改善了水稻的成产因素。

经过试验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增加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穗粒数平均增加9.2粒、9.6粒,千粒重平均增加0.6g、0.5g。

2.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增加了水稻的产量。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

田间试验是为了验证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次田间试验旨在测试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种植中的效果,为农民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施肥方案。

二、试验设计。

1. 选址。

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土壤肥力较为平均的农田作为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作物选择。

根据当地主要种植作物和农民需求,选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常见作物进行试验,以验证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

3. 试验组织。

将试验地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合,包括对照组、常规施肥组和新型肥料组,以及不同施肥量的处理组,以全面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施肥方案。

根据试验设计,制定详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规范。

三、实施步骤。

1. 土壤准备。

在实施试验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为后续的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和调整。

2. 试验布置。

根据试验设计,对试验地进行布置,设置好各个处理组的小区,并标明清晰的标识,以便后续的施肥和管理操作。

3. 施肥管理。

根据施肥方案,按时、按量进行施肥操作,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准确性,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

4. 生长管理。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个处理组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作物生长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采集。

在作物生长期间,对各个处理组的产量、品质等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四、实施要求。

1. 严格执行试验设计和施肥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做好试验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试验地的整洁和安全。

3. 做好试验记录和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4.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玉米配方施肥实验报告单

玉米配方施肥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为探讨玉米配方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肥力均匀、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农田作为试验地。

2. 试验品种:选用当地主推的玉米品种。

3. 试验肥料: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有机肥等。

4. 试验工具:土壤养分分析仪器、施肥工具、测量工具等。

三、实验方法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

处理1:对照(不施肥)处理2:NPK施肥(N 180kg/hm²,P 90kg/hm²,K 90kg/hm²)处理3:氮肥减量(N 120kg/hm²,P 90kg/hm²,K 90kg/hm²)处理4:磷肥减量(N 180kg/hm²,P 45kg/hm²,K 90kg/hm²)处理5:钾肥减量(N 180kg/hm²,P 90kg/hm²,K 45kg/hm²)处理6:有机无机肥配合(有机肥3000kg/hm²,NPK施肥)2. 施肥方法:基肥在播种前施入,追肥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各施一次。

3. 测量指标:株高、叶面积、穗位高、穗长、穗粗、百粒重、产量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表1 玉米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对比处理株高(cm)叶面积(m²/株)穗位高(cm)穗长(cm)穗粗(cm)百粒重(g)产量(kg/hm²)1 190 0.15 90 20 5.0 25 81002 210 0.20 100 22 5.5 30 108003 200 0.18 95 21 5.0 28 96004 205 0.19 98 21 5.2 29 95005 210 0.21 102 22 5.5 31 105006 215 0.22 105 23 5.8 32 11500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6(有机无机肥配合)的产量最高,达到11500kg/hm²,比对照增产43.8%,其次是处理2(NPK施肥)的产量,达到10800kg/hm²,比对照增产33.3%。

矿源黄腐酸生物肥科学合理使用的试验总结

矿源黄腐酸生物肥科学合理使用的试验总结

腐植酸肥料是绿色安全肥料,科学合理使用腐植酸肥料,能够提升土壤有机质,对于粮食产能提升、耕地保护、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实现双碳目标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增进土壤肥力、修复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平衡营养、抑菌抗逆、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植物抗病虫和抗逆性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试验背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耕地质量是基础。

而腐植酸则是土壤的“生命核”、是作物的“强身素”、是微生物的“培养基”、是化肥的“增效剂”。

粮食安全腐植酸肥料是绿色投入品,符合高效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对化肥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点。

按照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的思路,持续盯紧抓实。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耕地地力与农作物高产稳产,“腐植酸+”守护土壤健康,腐植酸在土壤健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腐植酸肥料应注意成本、品质和原料质量;培肥地力,腐植酸也要合理配比;发挥腐植酸构建疏松肥沃健康耕层作用。

腐殖酸类肥料未来发展方向是:智能化、专业化、复合化、长效化、颗粒化和地域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腐植酸肥料行业助力粮食产能提升;瞄准双碳目标,领跑碳中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

土壤有机质在耕地质量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营养回收与循环利用;低碳技术生产肥料;创新体系建立。

我国复合肥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之路“绿色低碳复合肥”,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储运,绿色种植。

二、试验目的2021年我中心根据榆阳区实施的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为依据,绿色高产高效增密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推广为抓手,通过绿色种植、施用有机肥、可冲施的有机肥腐植酸,探索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促进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地力稳步提高,依靠科技促增产,发挥优势促增效,推进产业促增收的基本思路,全面提高榆阳粮食质量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达到安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目标,特引进杨凌亿能碳生物肥研发集团有限公司的改地养地型腐植酸自然晶体生物肥来进行多点试验。

肥料配方设计实验报告(3篇)

肥料配方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肥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同肥料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设计合理的肥料配方,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1. 试验作物:水稻2. 试验土壤:灌南县水稻土3. 试验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4. 试验设备:土壤样品采集器、土壤养分测定仪、施肥设备、测量工具等三、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试验田内随机选取5个点,使用土壤样品采集器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

2. 土壤养分测定: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检,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3.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结合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不同肥料配方。

4. 试验实施:将不同肥料配方分别施用于试验田,每个配方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100平方米。

5. 作物生长观测: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观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色、分蘖数、产量等。

6.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肥料配方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经测定,灌南县水稻土的养分含量如下:氮:0.12%;磷:0.05%;钾:0.10%2.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以下肥料配方:(1)配方A:纯氮60kg/hm²、纯磷30kg/hm²、纯钾60kg/hm²(2)配方B: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300kg/hm²(3)配方C:有机肥(鸡粪)15000kg/hm²、纯氮30kg/hm²、纯磷15kg/hm²、纯钾15kg/hm²3. 作物生长观测结果在作物生长期间,对三个肥料配方进行处理,观测结果如下:(1)株高:配方A、B、C的株高分别为90cm、85cm、88cm。

(2)叶色:配方A、B、C的叶色分别为深绿色、绿色、黄绿色。

(3)分蘖数:配方A、B、C的分蘖数分别为15个、12个、13个。

肥料试验示范管理办法

肥料试验示范管理办法

有机肥试验用肥管理办法公司试验肥资源有限,设置试验示范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带动销售(专用肥验证试验除外),布置试验示范点是公司辅助销售的一种措施。

试验示范点的设置一般在主要种植产区进行布置,原则上当地对生物有机肥接受度不高的地区一般不宜设置试验示范点。

本办法只针对公司免费试验用肥项目,客户出厂价购买用于自身试验的肥料不在此办法管理范围内。

1 试验地选取原则1.1外部环境:选择试验的品种在该地区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一般在该县(区)内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或该品种为该地区的地理标志(如:长丰草莓、大圩葡萄、砀山梨、烟台苹果、沙窝萝卜等)。

便于试验成功后本地区的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

1.2试验区环境:试验地自身地理位置较好,一般不会积水产生涝灾,能找出至少两块条件一样的种植区进行对比实验。

1.3种植户选择:应选择有一定种植技术的种植户进行合作,且该种植户在当地该品种的种植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愿意实验成功后配合公司在其园区组织观摩会(推介会)等事宜。

2 试验方案撰写2.1收集资料试验方案形成前应收集种植作物在该区域种植的一些相关资料如:该品种在该园区种植年限,习惯用肥情况(时间、品种、数量、施肥成本、施肥方法)、土传病害发生情况、目前最制约产量和品质的因素、病虫害发生程度、当地种植户对新型肥料的接受程度等。

2.2预选点测土样以试验地选取原则选取计划试验区域,在该试验区分点(不少于三点)采集土样,将土样寄到工厂实验室测定氮、磷、钾、有机质、pH等参数。

2.3编制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原则上由试验负责人自己编写,对品种种植或试验设置有疑问的可寻求研发部和技术总监的协助,但初稿起草工作由自己完成,讨论研究后定稿。

定稿后发送研发部进行备案处理。

试验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可与研发部商量后做局部变更,研发部将变更后的方案进行备案并注明变更原因。

3试验肥料申请3.1试验肥料领用定额公司试验肥料应实行定额管理,具体定额见下表。

缓释肥试验实施方案

缓释肥试验实施方案

缓释肥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缓释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通过特殊的包覆材料将肥料颗粒包裹起来,使其缓慢释放养分,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本次试验旨在验证缓释肥在不同作物上的施用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范围。

本次试验将选取小麦、水稻和玉米作为试验作物,分别设置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料处理,比较两者在作物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上的差异。

三、试验设计。

1. 试验地点,选择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类型的试验田地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 试验方案,将试验地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缓释肥处理组和常规肥料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

3. 施肥方案,按照作物的不同生长期,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保证肥料的养分能够满足作物需求。

4. 试验指标,包括作物生长情况、产量、养分含量等指标,通过对比两组数据,评价缓释肥的施用效果。

四、试验步骤。

1. 土壤准备,在试验地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为后续施肥提供依据。

2. 施肥操作,根据试验设计确定的施肥方案,进行缓释肥和常规肥料的施用,确保施肥均匀。

3. 生长管理,对试验作物进行定期的田间管理,包括杂草防治、病虫害防治等,保证作物生长的良好状态。

4. 数据采集,定期对试验地进行作物生长情况的观测和数据采集,记录作物高度、叶面积、产量等数据。

5. 数据分析,通过对比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得出缓释肥的施用效果。

五、试验结果评价。

根据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价缓释肥在不同作物上的施用效果,包括生长情况、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得出科学的结论。

六、结论与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总结缓释肥在不同作物上的施用效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七、实施计划。

根据试验结果和结论,制定缓释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实施计划,包括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等,促进缓释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风险预警。

在实施缓释肥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前进行预警和应对措施,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红四方”新型肥料在小麦作物上的肥效试验

“红四方”新型肥料在小麦作物上的肥效试验

和施肥 方案 【 1 — 2 ] , 为新 型肥料 的推 广应用提 供科 学依据 , 我公 司在合 肥市肥 东县桥 头集镇红 光村 开徒肥 效试验 。 试验 结 果表明 : 与基施 普通肥相 比, 施用 “ 红四方” 新型肥料 可使小 麦亩增 产1 5 . 0 7 K g 一 1 3 3 . 9 O K g , 增幅 3 . 5 % 一 3 1 . 5 5 % , 增收 1 1 . 4 - 2 6 3 . 9 2元/亩。
红 四方”新型肥料在小麦作物上 的肥效试验
陆银 萍 。。 丁文金 郭华 浩 杜 燕燕 葛 紫珍 ’聂胜 兵 ( 1 . 中盐 安徽 红 四方股份 有 限公 司 ,合 肥 2 3 0 0 4 1;2 . 安徽 鲁研 种业 有限 公司 ,合肥 2 3 0 0 1 2 )
摘要 : 为响应 衣业部提 出的 化 肥使 用量 零增 长行动 方案 》 、 检验 “ 红 四方” 新型肥 料在 小麦上 的应 用效果 及不断优化 产品配 方
8 7 5 ( )
2 . 2不 同处 理对 小麦产 量的 分析 : 量分 忻结 表 j 荩施普 通肥 耷 ¨ 比, 处理 5使 小友增
产1 3 3 . 9 0 k g, 增幅 3 1 . 5 5 0 o; 处理 7使 小麦 增 产1 0 7 . 3 2 k g . 增幅 2 5 . 2 9 %; 处理6使小 麦增产8 2 . 5 5 k g , 增幅 1 9 . 4 5 %; 处理8 f 止 小 麦增 产5 1 . 4 6 k g , 增幅 1 2 . 1 3  ̄ , / o ; 处 理4使小 麦增 产 1 6 . 5 4 k g . 增
试验 点 地块 平 擎 , 肥 力均 , j ] 一致 , 中等肥 力水平 , 能 灌 能

油菜配方肥验证试验

油菜配方肥验证试验

油菜配方肥验证试验油菜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油菜的生长过程中,肥料的使用则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了验证一种新型的油菜配方肥的施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实地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农民提供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肥料施用方案。

一、试验设计1. 试验地点:选择了湖南省的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材料:选用了一种新型的油菜配方肥作为试验材料,并与常规的氮磷钾复合肥进行对比。

3. 试验方式: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式,将试验地分为若干块相同大小的区域,每块区域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

二、试验方法1. 施肥量:按照推荐的施肥标准,分别对油菜进行了新型配方肥和常规氮磷钾复合肥的施肥处理。

2. 生长观察:在油菜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植株的生长情况、叶片的颜色和形态、茎秆的粗细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3. 产量测定:在油菜成熟收获后,对不同处理的油菜进行了产量的测定和分析,以评估不同肥料对产量的影响。

三、试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对试验数据的详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 生长观察:在生长观察中发现,施用新型配方肥的油菜生长势较好,叶片颜色鲜绿,茎秆粗壮,比施用常规氮磷钾复合肥的油菜要好。

2. 产量测定:在产量测定中发现,施用新型配方肥的油菜产量明显高于施用常规氮磷钾复合肥的油菜,增产效果显著。

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新型的油菜配方肥的施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还可以改善油菜的品质,对于油菜种植来说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试验,我们验证了新型的油菜配方肥在油菜种植中的有效性,但也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试验仅在一个地点进行,并且仅进行了一次试验,因此试验结果仍需在不同地区进行多次验证,以确定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新型肥料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新型肥料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 n . Mg  ̄ %  ̄O1 %) 每 () 3 含腐 殖酸 水溶 肥料 。由江苏 好徕 斯肥 业有 限 B Z >05 , > . 代 替 , 亩 每 次用 大 量 元素 龙 6k 0 g稀 释 浇施 于根 公 司 生 产 提 供 ,腐 殖 酸 >4O , P0 + 2 1 . N+ 2 5K O≥3 % 水 溶 肥 料 ( 灯 ) g对 水 40 0k % 2 (O 5 1 ) 产 品剂 型 为粉剂 。 1一 —7 ,
赣榆 县在 石 桥镇 龙 头村 蔬 菜生 态 示 范 园进行 了温 室 3 %(0 8 1 、 机 质 2 % )0k / , 期 1 , O 1— — 2 有 0 6 g 亩 苗 次 花
番茄水 溶肥 料灌 根效果 试验 。 期 1次 , 果 期 、 实膨 大期 至 收 获 期 每 隔 1 ~ 5d 初 果 0 1 施 1次 , 生育 期 追肥 6次 , 全 每次 每 亩施 有 机 无 机 复 混肥 3 %1 g 对水 40 0k , 0 0k , 0 g 不使 用 其他 灌 根 的水
, 肥 业 有 限 公 司 生产 提 供 , P0 + 2 >5 %(9 1 — 和施用 量 同处 理 1追 肥 则全 部用 江 苏龙 灯化 学 有 限 N+ 25K OI 7 1 — 9 1)B Mn 09 产 品剂 型为粉 剂 。 9 , +  ̄ .%, >
公 司生 产 的大量元 素 水溶肥 料 ( + 2 5KO≥5 %, N P0 + : 0
部 。苗期 浇 1次 , 期浇 1 , 花 次 初果 期 、 果实 膨 大期 至
0 1 次 全生 育期 浇 6次 ) 其他 。 收获期 每 隔 1 ~ 5d浇 1 ( 4含 根 。
。④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 好徕斯) 。 吉 作 物 营 养 科 技 有 限公 司 提供 ,氨基 酸 ≥1 0 g , 施肥措施同处理 1 0 / L 基 肥施 用 方法 和施 用 量 同处理 1 追 肥则 全部 用 江 苏 , Z+ n B≥2 / , 品剂 型 为水剂 。 0g 产 L

玉米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试验肥效研究

玉米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试验肥效研究

玉米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试验肥效研究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品。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改良土壤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金正大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其独特的缓释特性可以使养分逐渐释放,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有助于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玉米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的试验肥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玉米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的试验肥效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的试验肥效研究,旨在探讨金正大缓控释肥在玉米生长期间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技术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试验设计1.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择位于河北省的一个玉米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

2.试验种类:分别设置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组和常规肥料处理组,以及不施肥处理组作为对照组。

3.施肥方案: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组按照推荐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常规肥料处理组按照传统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不施肥处理组不进行施肥。

4.试验指标:记录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含量、玉米养分吸收量、土壤环境指标等试验指标。

三、试验过程1.试验前准备:对试验地点的土壤进行测试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情况,为后续施肥提供依据。

2.施肥操作:按照设计的施肥方案,对各组进行施肥操作,确保施肥的质量和数量。

3.生长管理:对各组的玉米进行生长管理,包括及时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数据记录:对各组的试验指标进行定期测量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试验结果分析1.玉米产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收获玉米时对各组的产量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组的玉米产量明显高于常规肥料处理组和不施肥处理组。

说明金正大缓控释肥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2.土壤养分含量:对各组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试,发现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组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养分流失较少,而常规肥料处理组和不施肥处理组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地力旺烟草菌肥试验方案

地力旺烟草菌肥试验方案

烟草应用“地力旺”微生物菌剂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当前,方城县占很大比例烟田重茬时间普遍较长,不同程度地出现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变差、病虫害逐年加重及肥料利用率不高和土壤化肥农药残留等突出问题,影响了烟农植烟效益和烟叶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烟叶可持续发展呼唤新型生物肥料面世。

“地力旺”微生物菌剂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汾河氨基酸厂采用新技术开发的高科技产品,由生产厂家和中国科学院植保专家和土肥专家倾力合作研制而成,有效活菌数大于20亿/毫升,该肥为重茬型和发酵型二合一类肥料,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以菌治菌,激活、保护和活化土壤中有益菌种,达到固氮、解磷和解钾的作用,为烟草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地力等,具有抗重茬、治根腐、破除板结、活化土壤、培肥地力、分解残留农药和化肥、调节土壤酸碱度、消除土传病害等功效。

为了验证该微生物菌肥在烟草上的应用效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解决烟区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烟草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子,促进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特开展此试验。

二、试验设计及方法(一)试验作物及品种:在烟草作物上进行试验,采用常规主栽品种云烟87。

(二)试验地点:共设置三个试验点:方城县清河乡、古庄店乡、广阳镇。

(三)试验材料: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汾河氨基酸厂提供的“地力旺”微生物菌剂。

(四)试验设计:试验采取烟叶育苗池施用和烟田大区施用对比,试验采用同等地力、排灌条件和相同的农事操作办法,承担试验任务的清河乡、古庄店乡、广阳镇按照育苗期和大田期施用分别设置三个点,以多点试验代替重复,其中育苗期施用试验每个点试验面积不少于6池(50m2/池),大区试验每个点试验面积不少于6亩。

1、育苗期试验设计处理1:在当地常规育苗肥料施用的前提下,在育苗池中施入“地力旺”微生物菌剂,施用剂量为每亩大田供苗的苗床需用100ml,实际操作上可依据苗床池的大小确定需要加入的菌肥总量。

先后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加水放盘时每亩苗床施入50ml,第二次在播种后30天左右每亩苗床施入50ml。

鲁虹111套餐肥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

鲁虹111套餐肥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

站于2015年10月~2016年6月实施了鲁虹111套餐肥在 别添加特殊功能因子及螯合态微量元素适量,pH值:
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便为能否在小麦绿色生产 中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评价,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3.0~7.0,30mL/包)、金 克 拉(N ≥10.0% ,P2O5≥15.0% , K2O ≥25.0% ,Zn ≥1.0% ,Mn ≥0.75% ,S ≤3.0% ,Cl ≤ 3.0%,Na≤3.0%;特别添加特殊功能因子及EDTA螯合
鲁虹111套餐肥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而研制的新 添加特殊功能因子及螯合态微量元素适量,pH值 :
型肥料,为探讨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效果,根据山 3.0 ~6.0,30mL/包)、 植 壮 (Zn ≥8g/L,Mn ≥8g/L,B ≥7g/
东省农技推广总站下达的实施方案和要求,莒县农技 L, 氨基酸≥100g/L,S≤30g/L,Cl≤30g/L,Na≤30g/L;特
[1] 张国栋.大豆疫霉根腐病[J].植物病理学报,1998,28(3): 193-200.
[2] 沈崇尧,苏彦纯.中国大豆疫霉病菌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J].植物病理学报,1991,4(21): 98.
[3] 杨晓贺,张瑜,顾鑫,等.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综合防治[J]. 大豆科学,2014,4(33):554-558.
由表1可以看出, 试验地块小麦出苗时间都在10 月 18 日 , 处 理 与 对 照 一 致 ; 返 青 期 处 理 1 和 2 在 2 月 28 日,对照在3月1日,处理1和2早于对照3日;拔节期一 致 , 都 为 4 月 2 日 ; 抽 穗 期 处 理 1 和 2 在 4 月 24 日 , 对 照 4 月23日,处理1和2晚对照1日;成熟期处理1和2在6月

肥料创新计划方案

肥料创新计划方案

肥料创新计划方案1. 背景农业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传统的肥料使用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浪费、污染和资源不可持续等。

因此,有必要进行肥料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目标本肥料创新计划旨在研究和开发新型肥料,以解决传统肥料使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开发高效利用肥料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肥料使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环境友好型肥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推广新型肥料的使用,改善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环境。

3. 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肥料创新计划将采取以下方法:3.1 研发新型肥料技术和产品通过研发新型肥料技术和产品,改善传统肥料的使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

例如,引入微生物技术,开发利用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的生物肥料;结合纳米技术,研发控释肥料,实现肥料的逐渐释放,减少浪费和污染。

3.2 减少肥料使用量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和精准农业技术,减少肥料的使用量。

例如,利用土壤测试和遥感技术,确定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定量施肥;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对农田的精细管理,避免过量施肥。

3.3 研究环境友好型肥料通过研究环境友好型肥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例如,研发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生产肥料的方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4 推广新型肥料的使用通过推广新型肥料的使用,改善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环境。

例如,开展肥料的示范应用,向农民介绍新型肥料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对新型肥料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技能。

4. 预期成果通过本肥料创新计划的实施,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新型肥料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提高农作物产量;•肥料使用量的减少,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和推广,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

荔枝施用新型肥料试验示范方案(文昌)★

荔枝施用新型肥料试验示范方案(文昌)★

新型肥料试验示范方案(荔枝)一、试验示范目的针对荔枝施肥过量、肥料配比不合理、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不佳,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和微量以及耕地质量方面存在问题。

通过施用不同品种新型肥料的施用量、施肥方式、施肥时间,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培肥地力。

同时,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展示新型肥料的增质增产同时修复农田土壤的绿色效应,转变传统施肥方式,促进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效果。

二、试验示范地点、面积在文昌市东路镇美德村委会南明村荔枝基地建立1个新型肥料示范点,示范面积为26亩。

示范的作物为荔枝,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

三、供试肥料。

奥普尔牌腐植酸多元素有机无机复混肥(13-7-20,有机质≥15%)、奥普尔牌腐植酸多元素水溶性肥料(全营养型,总养分≥20%、腐植酸5%、中微量元素6%)、奥普尔牌腐植酸多元素水溶性肥料(改土型,总养分≥20%、腐植酸5%、中微量元素6%)。

四、示范设计示范点面积共26亩,设2个处理,不设重复。

其中,示范处理面积为24亩,对照处理面积为2亩。

具体如下:1.对照处理:农民常规施肥;2.示范处理:奥普尔牌系列肥料。

3.施肥方法:奥普尔牌有机无机复混肥(含量13-7-20):秋梢和春梢各追一次肥、花芽分化前追一次肥,沿树冠滴水线,每次每株施肥3公斤,撒施树下。

奥普尔牌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全营养型):采果后促老熟控梢前期、春季壮新梢期、催花前期各喷一次,每次每亩1000毫升(稀释600倍),喷施全部树体(叶、杆);果实膨大期喷二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0天),每次每亩1000毫升(稀释600倍),喷施全部树体(叶、杆)。

奥普尔牌腐植酸水溶性肥料(改土型):隔月滴灌一次全年6次改土修根,每次每亩2000毫升。

其它田间栽培管理措施跟对照处理一样。

四、经费预算计划共投入49310.4元用于购买示范肥料的商品有机肥料、配方肥,具体如下:1.购买奥普尔牌有机无机复混肥(含量13-7-20)的资金:1146.6元/亩×24亩=27518.4元;2.购买奥普尔牌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全营养型)的资金:500元/亩×24亩12000元;3.购买奥普尔牌腐植酸水溶性肥料(改土型)的资金:408元/亩×24亩=9792元.综上三项投入资金合计49310.4元。

农业推广试验实施方案

农业推广试验实施方案

农业推广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实地试验,验证新型农业技术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和经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试验内容。

1. 选择试验地点,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选择不同地区作为试验点,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 试验作物选择,根据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选择相应的作物进行试验,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3. 技术试验项目,针对不同作物,选择相应的新型农业技术进行试验,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

4. 对照组设置,在试验过程中,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新技术的实际效果。

5. 数据采集和分析,对试验过程中产量、品质等数据进行准确采集和分析,为后续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确定试验地点和作物选择,准备试验所需种子、肥料、农具等物资。

2. 土壤准备,对试验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整理,保证土壤肥沃度和通气性。

3. 种植管理,按照试验方案,科学进行种植管理,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数据记录,对试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数据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试验结果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评估新技术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四、试验成果应用。

1. 推广应用,根据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向当地农民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 培训交流,组织相关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政策支持,通过试验成果,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政策倾斜,推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经验总结,总结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试验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试验风险和对策。

1. 自然灾害,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助措施。

2. 技术风险,严格把控试验过程中的技术风险,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安全风险,加强对试验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参与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棉花“”田间肥效试验

棉花“”田间肥效试验

重复次数
为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进行重复试验,并对各处理进 行多次测量和统计分析。
03
试验过程
施肥操作
试验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一致、肥力中等的地块 作为试验田。
施肥量确定
根据试验目的和预期效果,确定施肥量、施肥比 例和施肥方法。
施肥操作
按照确定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操作,确保肥料 均匀施入土壤中。
棉花种植与管理
种子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棉花品种。
播种时间与方法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棉花生长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与方法。
田间管理
定期进行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确保棉花正常 生长。
数据记录与整理
生长指标记录
定期记录棉花的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数、果枝数等。
产量测定
在棉花收获期,测定各处理小区的棉花产量。
02
试验设计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排灌 方便的田块作为试验地。
气候条件
确保试验地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稳定, 以减小气候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土壤类型
根据当地土壤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土壤进行试验。
试验材料准备
肥料种类
01
准备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肥料,如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等。
ABCD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 需肥规律,制定科学的施 肥方案。
关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 和施肥的影响,及时调整 施肥策略。
下一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下棉 花的施肥技术。
利用效率和棉 花产量品质。
03
关注棉花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生理机制和环境效应, 为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黑龙江肥料项目实施方案

黑龙江肥料项目实施方案

黑龙江肥料项目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室的角落,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肥料项目的实施方案。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我尽力捕捉每一个灵感,让它们在纸上跳跃、交织。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成为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肥料需求量巨大。

然而,传统肥料使用方式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迫切需要推广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

本项目旨在提高黑龙江省肥料使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三、项目实施方案1.肥料研发与推广(1)研发新型肥料针对黑龙江省土壤特点和作物需求,研发具有针对性的新型肥料,如缓释肥料、生物有机肥料、水溶性肥料等。

(2)推广高效肥料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广新型肥料的使用,提高农民对高效肥料认知度和接受度。

2.肥料生产与供应(1)优化肥料生产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肥料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建立肥料供应体系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建立肥料供应网络,确保新型肥料能够及时供应到农民手中。

3.肥料使用与管理(1)制定肥料使用方案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制定科学的肥料使用方案,指导农民合理施肥。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4.技术培训与宣传(1)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肥料使用技能。

(2)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农村墙体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新型肥料优点和使用方法。

四、项目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6个月)进行肥料研发、生产线优化、技术培训等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7-12个月)开展肥料推广、供应、使用与管理等具体工作。

3.第三阶段(13-18个月)五、项目预算1.肥料研发费用:50万元2.生产线优化费用:100万元3.技术培训与宣传费用:30万元4.项目管理费用:20万元总计:200万元六、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技术风险应对措施:加强肥料研发力度,与专业机构合作,确保肥料质量。

桉树新型肥料品种施肥肥效试验初探

桉树新型肥料品种施肥肥效试验初探
壤 养 分 比较 贫 瘠 ,P 、K、B严 重 缺 乏 J 。桉 树 施 肥 是提 高林 地土壤 肥力 、改善 桉树 营养 状况 和促进
西桉 树人 工林 迅 速 发 展 ,2 0 0 8年 广 西 桉 树 人 工 林
面积 为 8 万 h ,总 蓄 积量 约 为 30 0万 m0 1 m 5 ,位 居全 国第 一 位 。但 我 国桉 树 人 工 林 土壤 肥 力 水 平
供 科学 肥料 配方 。通 过 桉树 配方 施 肥试 验 和示 范研
壤 地 带具 有代 表 性 。 土壤 p 4 3 ~4 6 ,有 机质 H .3 .6
1 . 4- 2 . 8 g k 1 4 - 7 9 / g,全 N 8 0. 7~ 1 1 / g,全 P .9g k
0 5 ~0 9 / g .5 .0 g k ,全 K 9 5 ~2 . / g 1 .5 3 7 g k ,碱 解 N 7 9 4 . % ,速 效 P0 2 ~1 0 mg g 3 . ~1 9 4 .0 . / ,速 效
t ef r ua fr i z r 1 wa h e t ol we y F n a d c mp u d f r i z r h m l e t ie s t e b s ,f l o l o d b i ln o o n e t ie .Th fe t ffr i z — l e ef c e t ia o l
桉 树 新 型肥 料 品种 施 肥 肥 效试 验 初 探
曹继 钊 2 ,陈海 军 ,张 家 昌3 ,曾 辉 4 ,农 必 昌2 ,李 锦珍
( .广西 大学农 学 院 ,南宁 1 5 0 0 ;2 广 西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南宁 3 05 . 50 0 ; 3 0 2
3 广 西 国 营 高峰 林 场 , 南 宁 5 0 0 ) . 3 0 2

大洼区水稻有机硅肥试验总结

大洼区水稻有机硅肥试验总结

大洼区水稻有机硅肥试验总结一、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有机硅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种类,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等优点。

为了探索有机硅肥对大洼区水稻生长的影响及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机硅肥试验,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了观察和总结,以期获得有益于大洼区水稻种植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地点:大洼区某农田2. 试验时间: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3. 试验种类:分别设置了对照组和不同施肥方案的试验组,包括有机硅肥、化学肥料和常规有机肥料。

4. 试验指标:包括水稻产量、品质、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系情况、土壤肥力等方面的观测和测定。

三、试验结果1. 产量效果:经过试验对比,施用有机硅肥的水稻产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其他肥料组,平均增产10%左右。

这表明有机硅肥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品质表现:有机硅肥组的水稻籽粒饱满、色泽艳丽,表现出良好的品质。

而其他肥料组和对照组的水稻品质不如有机硅肥组。

3. 植株生长:施用有机硅肥的水稻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植株高度适中,叶片翠绿,根系发达有力。

而其他肥料组和对照组的植株生长不尽如此。

4. 土壤肥力:施用有机硅肥后,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松软度提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生育。

5. 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提高,有机硅肥的施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和收益。

四、分析总结1. 有机硅肥对水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经济价值。

2. 有机硅肥对土壤肥力也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

3. 有机硅肥在大洼区适用性良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可以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科学技术支持和指导。

五、结论和建议在大洼区水稻的种植中,有机硅肥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新型肥料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阿尔格澡类生物肥在作物减肥增效、活化土壤养分、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二、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交通便利、土地平整、基础设施齐全,种植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具备灌溉能力(高垄滴灌、膜下滴灌、浅埋滴灌)的地块上进行。

试验播种施肥前要取耕层土样(0-20cm),测试分析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三、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0.3-0.5亩,不设重复。

供试新型肥料为阿尔格藻类生物肥。

计算好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氮肥施肥量,各处理基肥一致,氮肥减少追肥用量。

阿尔格藻类生物肥在苗期随水施用。

处理1:农户常规施肥
处理2:农户常规施肥+阿尔格藻类生物肥600ml/亩
处理3:减少10%氮肥总量+阿尔格藻类生物肥600ml/亩
处理4:减少20%氮肥总量+阿尔格藻类生物肥600ml/亩
各处理磷肥、钾肥施用量一致,田间管理一致。

试验测定指标: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复叶数、块茎数等;产量:单株结薯数、大小薯数、商品率;各处理植株和块茎氮素含量等。

四、试验要求
1、试验地点尽量选择种植大户或科技示范户,土壤肥力水平具有代表性,交通便利,便于现场观摩,试验田每个小区树立标识牌。

2、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方法进行,详细记录从整地到收获的田间管理情况,包括施肥(每个处理施肥量、施肥方法和肥料种类)、灌溉、病虫害防治、除草、中耕等管理情况。

建立展示牌,收集试验的影像资料,每个处理至少4张照片,即试验布置、前期、中期、后期作物的长势各一张。

观察记录试验过程田间管理情况、供试作物植物学和农学指标等,为统计汇总和报告撰写做准备。

3、测产之前采集植株样和块茎样烘干后备用,由市土肥站统一安排邮寄至指定地点进行氮素含量测定。

4、试验示范总结报告。

试验示范结束后要及时撰写总结报告,报告采用科技论文格式编写,并对相关数据作生物统计分析,同时计算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