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建设美丽中国 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1、我国的人口国情: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2.人口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人口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为什么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这一项基本国策?①人口众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口过多给社会就业、教育、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沉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问题的危害)②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优化等均衡发展。
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因此,只有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4、怎样解决人口问题?(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优化等均衡发展。
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2)、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有效利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
当今世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只有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5、我国的资源问题(资源国情):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复习
6.仲裁的特点
①程序较为灵活
②不能上诉,一经做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③不公开审理
7.诉讼
向哪个机构提起
法院
种类
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行政诉讼
第四课公民义务
1.公民义务
2.遵守宪法法律
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②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怎样对待权利与义务
①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②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7.法定义务须履行的要求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人身自由权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劳动权
①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②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受教育权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
①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②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公民应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
①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5.依法纳税
原因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复习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必修2)
考点1 我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梳理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要求: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 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原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
② 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 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 质基础。
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解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
【解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或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 问题。
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 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社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社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个健康、积极、安全、宜居的社区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社区建设应该立足于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要逐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社区环境的改善社区环境的改善是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包括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噪音控制能力、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等。
通过改善社区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增强社区的吸引力,促进人口流动,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社区设施的建设社区设施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可以提供给社区居民良好的服务。
此外,公园、体育场馆等休闲设施的建设也可以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第四章:社区治理的完善社区治理的完善是保障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制定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
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形成一种社区共治的局面,促进社区蓬勃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横向和纵向的扩张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而社区的建设可以将城市资源和服务合理分配到社区层面,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社区的独立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也能提供互补的功能,促进城市的多元发展。
第六章:社区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社区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居民融合难题以及自然灾害等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加强对社区发展的规划,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决策能力。
同时,注重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便应对各类挑战。
第七章:国际经验与启示国外的一些国家在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我们借鉴和学习非常有价值。
例如,日本社区的自治管理模式、欧洲社区的绿色生态建设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口诀:一桥二铁三公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时间:1954年9月2、召开地点:北京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2、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九年级政治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全国通用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我国是中国家,面临与的差距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①原因:还比较低;、还不够高;还不完善。
②含义及表现:初级阶段,即。
不发达的表现:、、。
③时间:中期至中期,至少需要时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国家的根本任务:,。
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意义①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代表,。
②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的集中体现,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的树立和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就是、、、的的发展观。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1)依据:这一基本国情。
(2)根本出发点:。
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1)内容:,,,,,,、、、。
(2)核心内容:,,,即“、”。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就是要把摆在首要地位。
(2)意义(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②才能;③才能。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1)含义:坚持,坚持,坚持,坚持、。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的共同政治基础,是所在,是的政治保证。
5.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1)改革的性质:改革是,是。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
(3)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讲解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生态足迹: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 ,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 )等在1992年提出的,并在1996 年由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完善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3、真实储蓄:是指在净储蓄中扣除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以及城外影响后的储蓄值。
4、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对工艺和产品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5、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6、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
人口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7、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8、社会总抚养比:社会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9、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
10、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填空1、可持续发展系统5社会子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区际类型43、可持续发展区际关系协调原则4补偿跨界影响原则、优化人地关系原则。
4、可持续发展代际关系协调原则5用原则、最小资源耗竭速率原则、保持自然系统完整性原则、优化区际关系原则。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公有制成分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 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⑴地位(必要性)【公有制主体地位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木特征。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⑵作用: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⑶意义: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力体现在: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整体态势。
③国有经济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
④控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 国有企业的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最。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6.区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资产与公有资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等易混概念⑴国有资产。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复习提纲 粤教版
知识要点2.1走共同富裕道路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2、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还要作出哪些的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①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②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共同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怎样理解共同富裕?①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③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怎样做)①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加人民收入。
②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③积极解决民生问题,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④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⑤通过先富帮助后富,逐渐实现共同富裕。
5、为实现共同富裕献计献策:(国家怎样做)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②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宽人民增加收入的渠道。
⑤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6、为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你的建议:(实现共同富裕,各方面应该怎样做?)①党和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富起来的地区积极支持和帮助后富的地区发展经济,走上富裕之路;②各地区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有力条件,发展经济,走上富裕道路。
人教部编版 初二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知识点 考点复习提纲 单元合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背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从1953年至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文献: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机构: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复习提纲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对公民的要求)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①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③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④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⑤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①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②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5.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6.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途径)有哪些?
①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行;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选举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要求:积极、主动、理性的参与选举。)
②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要求:决策方认真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使决策更科学、更合理。保障措施: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还要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们国家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四使”)
九年级政治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环境问题专题及可持续发展专题知识梳理一、课本知识梳理思品部分(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为什么说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P53,第2段)这主要表现在:(P53,第1段,略)2、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伐、破坏植被。
(2)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4、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5、为什么我国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③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6、保护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作出怎样的努力?(1)学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版)
• 4、影响/作用:(P31)工农业生产恢复,人们生活改善,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 • 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大权。
斯大林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应当 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21教育网 • 2、方针确定: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提出 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 和设备的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3、特点: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②片面发展重工业。 • 4、成就:取得巨大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 个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 • 5、问题:苏联的农业生产和轻工业生产缓慢。
英国控制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 维艰。 • 2、印度社会开始觉醒(领导组织):国民大会党成立,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 3、领导人:“圣雄”甘地 • 4、1919年非暴力运动未料引发流血惨案,非暴力运动 不得不中止。 • 5、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20世纪20—40年 代; • 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长打击了一个殖民当局,为 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 装干涩,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 降临。②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严峻形势,苏维 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由于政府付给农民的货 币急速贬值,引起农民的不满。③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 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
• 2、时间:1921年3月,俄共(布)大会通过决议。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包括哪些方面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 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2)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3.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纪律、道德、法律等。
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有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的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
(二)遵守规则1.自由和规则是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怎样维护规则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易错点提示】有的同学认为: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
八上道德和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
八上道法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建美好生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第1节维护秩序一、社会生活有秩序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内容(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1.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2)规则的种类: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社会规则的重要性(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相关链接:”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
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含义、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时间①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②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回顾历史,我们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就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复习提纲
一道难解的题世界的PRED问题
一道难解的题是什么?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的题。
P46最后一段
PRED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PRED问题的实质: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1998年洪灾原因:1、自然原因:长时间的暴雨
2、人为原因:①生态破坏: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②盲目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蓄水量下降,调蓄能力下降。
P48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前时代:崇拜、顺从农业时代: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代:改造与征服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协调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世界人口问题
一道难题中的关键因素:人口原因:P50第一段
世界人口(1)、人口增长过快针对展中国家来说(印度、中国为例p52)带来的影响:P50最后一段前半句
问题现状(2)、人口增长过慢针对发达国家来说(日本为例p52)带来的影响:P50最后一段前半句
分析发展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P50第三段(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率很高)
人口应该如何发展才适合?一个国家的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同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合,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源出现短缺世界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
P53第一段
自然资源的分类: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和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联系: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
人类不能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P53第二段最后(然而……耗竭的过程)
资源短缺的表现: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某些矿产资源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P53最后一段
自然资源和生活:P54从身边的生活谈起
失去平衡的环境世界环境问题
环境概念: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中心事物:人类环境要素: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环境分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不同时代的不同环境问题:史前时期:
农业社会:P56第二段
工业社会: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全球的问题:P56最后一段和P58 (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的关切)
中国的PRED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
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我国的人口问题:1、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增加快。
2、我国人口素质不高。
P59文字描述和P60——P61三个材料
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银色”浪潮)
4、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农村多,城镇少
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人口问题的危害(总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也可以是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危害)
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在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劳动力负担加重,社会
负担加重,并且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意义:(1)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的人口数量、素质与结构。
(2)有利于正确制定我国21世纪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3)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如何看待“人口”与“人手”问题 P61
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A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针对人口数量大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针对人口素质不高
c.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针对人口老龄化
d努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使人口发展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请你为提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
①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③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
④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我国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资源问题:①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②开发利用不够科学,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短缺;
③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④水资源还表现为污染严重。
P62第二、三、四段
资源问题的危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解决资源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①开源与节流②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实施跨区域调配资源④依靠法律和制度⑤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转变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
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⑧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资源的意识。
青少年该怎么做?
树立和增强,节约资源意识;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尽可能循环利用废物。
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积极参加各种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减卡救树活动;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A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
B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环境亮起“黄牌”
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废气
水污染废水工业“三废”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 P65第三、四段
噪音污染等
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你如何理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
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
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P66——67(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P57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结合前面我国的PRED问题中各项中的复习要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P68第三段
我国三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成绩:P68最后一段
应对资源危机 P71第二、三、四、五段
(1)“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人均资源短缺(开源:不断增加资源探明储量和开发范围;节流:节水、节能、节材。
)
(2)在“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和作用。
针对资源利用率低(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
(3)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资源分布不平衡(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4)加强立法工作。
(《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针对人口素质低破坏浪费严重节水标志节水方法见P73
重建我们的家园
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决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P74第一段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1、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防护林工程建设 P74第二段针对生态环境问题
“三北”防护林,沿海沿江沿边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2、环境污染治理:P74第三段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原则: P77第三段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地方的决策行动应有助于全球的整体协调。
)
我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努力:生态农业、关闭小煤矿小铁矿(小矿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乏安全保障事故高)等 P77第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