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的缺点

合集下载

浅析问答法的优与劣

浅析问答法的优与劣

浅析问答法的优与劣摘要: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痛失恩师,采用对话体完成鸿篇巨著《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众人一问一答的辩论来探讨什么是正义,怎样实现正义的问题。

苏格拉底通过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来引导那些自诩为智者的人们去探讨各种理念,去无限的接近智慧。

作为一种教育法,问答法必定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奇特,但在现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它的缺陷也在不断暴露。

关键词:苏格拉底理想国正义问答法一、助产术的表现——问答法每个被送往学校的人,都希望获得知识。

就我个人而言,知识的获得无异于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理论知识,二是社会生活经验。

对于前者,我们大可以查书籍、看杂志、上网搜索,对于后者,却不能直接获取。

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指导者,给我们提供一种方法,指引我们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的概括出一般的理念。

这样看来,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似乎变得格外重要。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被称为“辩证法”(dialektike),“辩证法”的本意就是“对(dia-)话(logos)”。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所采取的表现法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方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

几乎所有人都渴望能预见自己的良师,这个良师教授的不是现成的、单纯的、死板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他不是采取直接的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一步一步的引领自己去发现。

而这个良师,这种方法,苏格拉底及他的问答法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阐释。

二、令人喝彩的问答法(一)奇妙的反讥我们知道,真理是无止境的,追求真理的活动也是永无止境的。

许多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比如我们说面对歹徒的持枪抢劫,银行工作人员拒不交付保险柜的钥匙是勇敢的,是正义的。

但假如我问你什么是正义,你怎么回答?在《理想国》的中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克法洛斯讨论“正义与邪恶”时,首先便问了克法洛斯“正义”到底是什么?克法洛斯列出来当时两种流行的正义观:一是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二是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

苏格拉底问题法

苏格拉底问题法

苏格拉底问题法苏格拉底问题法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人们思考,从而达到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目的。

这种思维方式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咨询、领导力等领域。

苏格拉底问题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问来引导人们思考,从而让人们自己找到答案。

这种思维方式不是直接告诉人们答案,而是通过问题的引导,让人们自己去思考、探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苏格拉底问题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能力,让人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苏格拉底问题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患者思考,从而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问题。

在领导力领域,领导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员工思考,从而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战略和目标。

苏格拉底问题法的具体实践方法是什么呢?首先,提问者需要选择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能够引导被提问者思考。

其次,提问者需要通过问题的引导,让被提问者自己去思考、探究,从而找到答案。

最后,提问者需要在引导的过程中保持中立,不要给出自己的观点,让被提问者自己去思考。

苏格拉底问题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能力,让人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但是,苏格拉底问题法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提问者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和提问技巧,否则可能会引导出错误的答案。

其次,这种思维方式需要被提问者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否则可能会无从下手。

总之,苏格拉底问题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能力,让人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让被提问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答案。

苏格拉底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苏格拉底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苏格拉底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摘要:“苏格拉底方法”是一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共同讨论,互为激发,通过逻辑性的推理和判断,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

关键词:苏格拉底方法理想国教学实践一、苏格拉底方法的内涵《理想国》里最让人心潮澎湃的,除了它自身所有的精辟思想外,就是苏格拉底的辩才。

不管对手最初是多么气势汹汹,“像一只要把我们吞噬的猛兽一样”,最后也只有“大汗淋漓,满脸绯红”地落荒而逃。

一般来说,苏格拉底的辩论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苏格拉底坦率地表示自己对争论的话题一无所知,然后鼓励对话者说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苏格拉底开始分析这个观点,分析的结果往往证明了对话者这个观点的前后不一致之处,或者指出这个观点与对话者所持有的其它信念是冲突的。

最后迫使对话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有观点。

二、苏格拉底方法的优势首先,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能形成一种自由的氛围,很好地调动对话者的兴趣。

每次谈话,苏格拉底总是一脸谦虚地表示自己对所谈的话题一无所知,希望能够聆听对话者的真知灼见。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很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允许争执。

其次,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能够帮助打破定势,促进新思想的产生。

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那一番关于正义的辩论深刻影响了在座的所有对话者。

苏格拉底方法要求的是对话者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是此人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

而苏格拉底进一步分析并加以彻底批驳这些观念,给对话者的震撼是相当大的。

进而会促使对话者重新思考自己的先前一些成见。

最后,苏格拉底问答法能够很好地说服对话者。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辩论之中最狠的一招。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就是将这一招推向了极致。

苏格拉底会提出很多诱导性的问题,毫不知情的对话者轻易地钻进他设下的圈套。

然后被他抓住了观点之中的矛盾之处。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摘要】在现代高校教学中,苏格拉底法遇到了一些困境。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清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和运用苏格拉底法的思辨方法;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苏格拉底法的理念存在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探索结合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引入互动式教学工具,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出路探索,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有望得到解决,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提升。

【关键词】苏格拉底法、高校课堂、困境、出路、教学、角色、批判性思维、传统、矛盾、线上学习、互动式教学工具1. 引言1.1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强调对话和质疑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和讨论来自主思考和发现真理。

在现代高校教学中,苏格拉底法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清晰,导致对话无法顺利展开;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难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苏格拉底法的理念存在矛盾,限制了其应用。

为了解决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遇到的困境,我们可以探索一些出路。

可以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优势,打破课堂边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方式;引入互动式教学工具,如在线讨论平台和虚拟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更深层次地思考和探索。

通过对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变革。

2. 正文2.1 苏格拉底法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困境现代高校教学中应用苏格拉底法面临诸多困境。

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主导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与教师进行思想碰撞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与苏格拉底法所倡导的质疑和讨论精神背道而驰,导致苏格拉底法的应用困难。

现代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只能给出表面的回答,缺乏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却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现代高校教学中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和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学生对于课堂中的思辨型教学方法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苏格拉底法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掌握学科知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而此类教师并不是每一个学校都能有。

如何在高校课堂中应用苏格拉底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究竟在哪里?如何探索出更有效的出路呢?接下来,我们将分析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并尝试探索解决之道。

在高校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对苏格拉底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灌输式授课,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而苏格拉底法则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索能力。

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苏格拉底法进行思考,而学生同样缺乏对于这种思辨方式的理解和适应。

现代高校教学体系下,考试、分数等功利性因素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苏格拉底法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功利性目标相左。

教师往往会面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迎合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对于苏格拉底法的应用有所疑虑。

苏格拉底法需要教师具备出色的掌握学科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学生的反问和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未必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水平,这就给苏格拉底法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既然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存在着这些困境,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寻找解决之道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教师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苏格拉底法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在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中,应该加强对苏格拉底法的培训与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这种思辨方式,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示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苏格拉底法。

学校应该加大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度。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在课堂中进行讨论的常用方法,在高校中也被广泛应用。

该方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在实际应用中,苏格拉底法也遇到了一些困境,例如学生的兴趣不够、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思维不够开放等。

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一、苏格拉底法的困境1. 学生兴趣不够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但如果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没有兴趣,就很难激发他们的思考,更不能产生真正的思辨。

在实际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讨论某些问题并不有趣,甚至认为苏格拉底法耽误了学习进度,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对这种教学方法失去信心。

2. 问题难度过大苏格拉底法要求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但有时候这些问题可能太难了。

如果问题难度过大,会使学生失去对问题的兴趣、产生挫败感或不知所措,等等。

与此同时,问题过难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果没有建立适当的知识基础,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问题或提供有意义的观点。

3. 学生思维不够开放苏格拉底法要求学生能够开放思维,对各种想法和观点持宽容的态度,并且可以充分探索并提供对问题的不同视角和分析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个人观点的狭隘性或思维局限而无法达到开放性思考的要求,进而影响讨论的深入。

例如,他们可能会过分坚持个人观点,固执己见,或拒绝接受来自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这将侧重于思考和讨论的结果而非过程。

1. 创造个性化问题要加强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创造那些能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意见的话题。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兴趣,创造能够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情感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些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环保、教育、人工智能等时下热门话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灵感。

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苏格拉底所提出旳“产婆术”虽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究其主线因素在于它对现实旳教育教学仍然起到了一定积极意义。

作为基层旳教师,学习、理解了“产婆术”后不禁要把它与现时旳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对老式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旳同步,感悟“产婆术”对语文课堂教学旳积极意义。

一、老式语文教学方式旳弊端不可否认,老式旳教学方式在一定旳时期符合了特定旳历史政治背景,但是通过实践检查却发现:老式旳教学方式需要革新!需要革新是由于其存在旳弊端阻碍了学生旳学习,特别是与“学生为本”旳课堂理念之间有着较大旳背离。

1、教师旳教。

老式旳教学中,教师是知识旳拥有者,是课堂旳决策者。

课堂教什么,学生怎么学,完全由教师根据自己旳状况来决定,教师高高凌驾在课堂之上。

对于学生旳对问题回答,教师掌握着生杀大权,不加引导,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犹如在给学生喂食,不管学生要不要,不管要多少,一股脑儿全倒进去,至于消化吸取那是学生自己旳事情,扼杀了学生学习旳积极性。

2、学生旳学。

以往旳“填鸭式”旳教学方式,把知识作为饲料,不加分析理解地倒入学生旳“口”中,学生记住了诸多旳“知识”,从文字上是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但是真正理解多少,明白多少,不得而知。

与其说学生学到了知识,还不如说是背上了“知识”,与其说学生是知识旳拥有者,还不如说是知识旳奴隶。

学生旳学法变得单一,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与课堂学习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二、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一前399)是古代希腊出名旳奴隶主阶级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旳发源地,苏格拉底对当时及后世旳奉献不仅是在哲学思想上,更多旳是表目前他旳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

他收授弟子,悉心教导,造就了有助于雅典社会乃至整个欧洲社会发展旳人才,是古希腊教师旳楷模。

在世界教育史上,素有“西方旳孔子”之称。

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教育旳作用。

他觉得:教育旳目旳就在于培养具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旳人,教育目旳就在于“心灵旳最大限度旳改善。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变革和革新。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中仍然存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通常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扮演着被动的角色。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由苏格拉底所提出的,以问题引导人思考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老师应该扮演引导的角色,而学生则应该扮演思考的角色。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深化学生们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性。

一、时间不充足在高校教学中,时间通常是非常紧张的。

为了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老师往往需要快速地进行知识传授。

因此,老师无法有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思考。

而且,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老师需要控制好进度,这也使得在课堂上进行苏格拉底法的教学显得比较困难。

二、学生的思考水平不同在高校教学中,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课程的核心概念,但是有些学生可能还需要深入地学习和思考。

因此,在实践中,老师引导思考时,需要面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这也使得苏格拉底法的运用比较困难。

三、老师的引导能力在苏格拉底法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

老师如果缺乏引导能力,将会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另一方面,老师如果只是机械地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学生们可能不会真正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目标不适用苏格拉底法是一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苏格拉底法可能并不适用,比如说当老师需要保证知识点的覆盖率时,苏格拉底法可能会显得比较低效。

如何解决苏格拉底法的困境?在高校教学中,时间非常宝贵。

因此,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多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灵活运用苏格拉底法,并结合其他教学法,如演示、讲解等,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在教学前,老师也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预习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因材施教,克服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老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这需要老师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引导经验,以使自己拥有更加专业的引导能力。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介绍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介绍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介绍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为名,强调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从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的背景、基本原则、应用场景以及优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背景苏格拉底式教学法诞生于古希腊,正是因为受到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人们开始注重个体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能力。

苏格拉底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只有了解真理才能成为善良的人”的理念。

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找到真理。

二、基本原则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发问和对话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传授者,而是提问者和引导者。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不仅能记住知识,更能理解和运用知识。

同时,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独立的判断。

三、应用场景苏格拉底式教学法适用于各个学科和教育阶段。

它可以用于大班教学,其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个别辅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四、优点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提问和对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辨析,学生能够形成独立的判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对话和讨论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五、实施步骤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来设计问题。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苏格拉底法(Socratic method)是一种通过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高校课堂中,苏格拉底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同时也需要我们探索出一些出路。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之一是时间限制。

在传统的大课堂中,授课时间有限,教师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教学。

苏格拉底法强调深入讨论和思考,需要更多的时间。

教师需要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使得苏格拉底法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个困境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习惯于被教师灌输知识。

当他们面临需要主动思考和讨论的需求时,可能缺乏足够的参与愿望和能力。

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苏格拉底法存在着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在传统的大课堂中,师生关系往往是一种权威和传授的关系,教师往往处于高位,学生处于低位。

而苏格拉底法强调的是平等的思考和讨论过程,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师生关系的固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并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

为了克服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我们可以探索一些出路。

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求知欲。

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并相互交流和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苏格拉底法的实施。

通过在线课堂、讨论论坛等方式,可以达到更多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有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时间安排、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改变师生关系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途径来克服这些困境。

孔子与苏格拉底关于“启发教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考研考点

孔子与苏格拉底关于“启发教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考研考点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启发”,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

学过教育史的都知道,我们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

今天呢,我们就二者的“启发教学”进行一个对比。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

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

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

苏格拉底方法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方法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方法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方法也被称为问答法,是一种辩证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来澄清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两个步骤: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的想法可能存在缺陷或错误,以便他们能够重新审视并改进自己的想法。

苏格拉底方法的优点包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苏格拉底方法也有一些缺点。

例如,这种方法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认识到他们的想法中的缺陷和错误。

此外,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力,因为他们可能需要不断回答教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是他们能够轻易回答的。

因此,苏格拉底方法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并且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以确保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教学方法是一种源于古希腊的教学方式,也被称为“问题式教学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虽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但是今天依然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探究价值。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探究,最终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这种方法将学习和教育视为探究与发现,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

这种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苏格拉底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的最大不同。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什么是正义?”或“你觉得有没有道德标准?”等。

这个问题通常是一个开放性、模糊性、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大的自由度。

第二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答案提出疑问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第三阶段,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究,逐渐形成自己的答案,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然而,苏格拉底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这种方法需要老师具有高超的引导能力和经验,否则很容易导致课堂混乱和无序。

其次,苏格拉底教学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有些学生可能不喜欢这种主动探究的方式,而更喜欢简单的知识传授。

总之,苏格拉底教学方法是一种极具价值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揭示学生思维的缺陷和局限,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辩论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高校课堂中,苏格拉底法也存在一些困境,其中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时间受限、知识面广泛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困境,探索出适合高校课堂的苏格拉底法应用方法,以下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学生参与度不高是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苏格拉底法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方式和思考水平各不相同,造成了学生参与度的不均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动和思考,然后再由代表小组的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压力和竞争。

课堂时间受限也是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之一。

苏格拉底法强调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这需要较长的时间。

在高校课堂中,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和知识点的掌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部分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留下一些问题供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样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面广泛也是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之一。

在高校课堂中,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广,对各个学科领域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苏格拉底法由于其强调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往往会牺牲对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将问题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存在一些困境,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时间受限和知识面广泛等问题。

通过采用分组讨论、提前准备问题和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等方法,可以有效应对这些困境。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引言苏格拉底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提问和对话来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中。

在实际教学中,苏格拉底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话语权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一、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传统的高校课堂中,学生通常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苏格拉底法则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提问来探索问题。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苏格拉底法的抵触情绪,他们更愿意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愿意主动去思考和提问。

2. 教师话语权不足苏格拉底法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提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权常常受到制约。

教师可能会因为学生参与度低或者自身掌握知识不足而无法有效地引导对话,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在高校中,有些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有些学生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格拉底法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二、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出路探索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

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和思考,来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2. 教师的有序引导教师在应用苏格拉底法时,需要有序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避免让讨论偏离主题。

教师也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观点和回答,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3.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个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与实际生活和专业知识结合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还可以将问题与实际生活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探究哲学问题的方法,通过提问、对话和辩论来推动学生思考和理解。

在现代高校课堂中,苏格拉底法也面临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一些出路。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之一是时间限制。

很多大学课程都有限定的上课时间,难以满足深入的辩论和讨论。

学生们也有其他科目和学业压力,时间有限,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授课和互动环节,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第二,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之二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个别学生可能对主动思考和参与上课讨论缺乏积极性,更容易被动接受知识而不去探究和质疑。

这需要教师采取积极的引导、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苏格拉底法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支撑,而一些年轻教师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对于这些教师而言,他们可能会遇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难以驾驭苏格拉底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是不断深化自身的学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教学经验,并结合具体情况对苏格拉底法进行恰当的运用。

现代高校课堂中还存在着学科差异和专业性知识的特殊性,对于某些学科而言,苏格拉底法的运用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苏格拉底法,结合不同的讲授方式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独立思考。

为了克服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如辅导材料、网上学习平台等,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以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

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及出路探索引言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题发起和讨论为主导,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高校教育中,苏格拉底法被广泛运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探索。

困境一:学生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思维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于苏格拉底法的接受程度不同。

一些学生可能对这种深度思考和探讨的方式感到陌生和困惑,难以适应。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出路探索: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和深度的苏格拉底式问题,以促进不同学生的参与和反思。

困境二:教师谈话技巧需要不断提升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强调对话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的谈话技巧十分关键。

教师需要善于提问、倾听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接受过专门的对话技巧培训,导致其谈话技巧有待提升。

出路探索:专业的培训和实践锻炼为了提升教师的谈话技巧,高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专业的对话技巧培训师为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谈话技巧,积累经验,逐渐成为擅长运用苏格拉底法的教学专家。

苏格拉底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观点。

由于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不同,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可能处于被动状态。

出路探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观点和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扩大讨论的范围,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的缺点
摘要:苏格拉底是世界闻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发明的问答式教学法成了许多国家所效仿的教学方法。

虽然如此,但这一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本文以苏格拉底发明的问答式教学法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这一套教学法所存在的缺点。

关键词: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课堂中的运用;缺点
一、苏格拉底的简介
苏格拉是是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出生于雅典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小他就对哲学和科学感兴趣。

他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在教育上,他和孔子一样实行“有教无类”和提倡“学无长师”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而治国人才不仅仅要拥有智慧,还必须具备崇高的美德和高贵的品行,所以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美德——即教会怎么样做人。

因苏格拉底秉性耿直、恪守道德、坚持真理,招致一些人怨恨,也引起了一些误解,他因被三名屑小之徒陷害,被判死刑,终年70岁。

二、问答式教学法
问答式教学法又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发明的一种教学法。

它并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和提出该问题的答案。

而是由教师提问,就这一提出的问题学生给出答案,待学生说出答案之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答案不断提问,直到学生
陷入矛盾之中,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为止。

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具有生命力。

但是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专职教师、成熟的教材、正规的教学制度等特定社会下产生的,所以它并不能算是一种万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它的参照,应当以一定条件为基础。

三、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在我国课堂中的运用
现行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和检查学习效果五个阶段。

问答式教学法是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扩散自己的思维,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就目前我国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问答式教学法主要被运用于中小学课程之中,因为中小学生还未真正进入成年人阶段,他们的智力并没有发育成熟。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并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帮助,而在此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来帮助他们找到真知。

而问答式教学法这样的互动不但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四、问答式教学法存在的缺陷
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虽然闻名于世界,但它始终是在当时那个没有成熟的教材、专业教师、正规的教学制度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们进行教育活动之时,
问答式教学法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问答式教学法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用。

1.受教育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热情探讨真理和追求知识的愿望问答式教学法被普遍运用于中小学课堂中,而处于中学或小学间断的学生并没有探讨真理的热情,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是对知识追求的愿望。

他们的学习行为可以说是来源于教师的要求和家长的压力。

他们的学习方法也是机械的,他们的很多知识的摄取来自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学习负担重,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所以在课程上被动地接受了知识,他们没有时间去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佐证,去探讨真伪,他们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去记住要点,甚至都谈不上去消化。

中小学课程采用的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学生具备热情去探索真理,若学生学习动机并非如此的话,那么这种教学法的采用就会使学生很被动,教师也无法顺利完成一堂课。

2.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问题在之前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我国的教育体制就注定我国中小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

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尽管学生和教师都充分利用好了,但要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且要对一些前瞻性的问题做了解,仅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提出一个与所教学科有代表性的问题,又要使这个问题具有深度,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基于问答式教学法的原理,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要满足
学生有所了解,这个问题也要具有代表性,能扩充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之前并没有了解过,那么教师的“问”提出来之后,学生的“答”就很难出来,那课堂就会因这个问题停滞在此而无法继续下去,那么浪费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开动脑筋的积极性。

3.问答式教学法并不适用所有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心智的发育并不成熟,问答式教学法被普遍运用于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他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甚至根本就无法陈述的看待一个问题。

教师在使用问答式教学法的目的往往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高级的思考状态。

而以学生目前阶段的水平,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种高级的思考状态还不太可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整节课的时间用在对学生的提问上,如果教师将整节课的时间都花在提问上面,那么教学任务将无法如期完成。

小学阶段的教学,教师主要是传授一些简单、易学的基础知识,对他们的要求除了巩固好基础知识之外,还强调对他们德育的要求。

幼年儿童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他们的这种新鲜感不会保持太久们注意力也相当不集中,要使用一种超越他们年龄阶段的方法来教会他们学习和思考,这本身是种不可行的方法。

幼年儿童,思维构造简单,大脑内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对是与非的的辨识度很弱,他们更无法像个成年人一样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成人各器官已发育成熟,在理智上也比幼龄儿
童成熟,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要比幼龄儿童成熟。

在对成人的教育中,采用问答式教学法比较适合。

成年人的思维需要启发,在教师的反复提问之下,大脑得到启发,岁知识的梳理清楚,答案也易被启发出来。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教师授课轻松,学生增长知识的速度较快,而问答式教学法也真正起到了作用,而对于幼年儿童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问答式教学法并不适应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也发挥不了它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因材施教和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方法。

五、总结
在我国的教学课堂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采用的最多的方式是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双面的。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我们也在寻求一种与时俱前进、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目前,虽然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法,但它们的原型依然是问答式教学法。

那么我们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问答式教学法的优势好好利用于教学当中,避免它的劣势来困扰我们的教学。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德先.“问答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
技.2009,09
[2]贾有姣.问答式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2012,12
[3]郑风.苏格拉底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4]韦贵稳.我国目前使用的教学法及其利弊[j].教育探
索.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