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知学习的过程》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知觉、注意和语言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处理和运用信息,以及这些心理过程背后的神经基础。

以下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注意力:注意力是我们选择性地关注一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能力。

它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注意力可以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外部注意是指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关注,如听某个声音或看某个物体;内部注意是指我们对内心活动的关注,如思考某个问题或回忆某个经历。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任务的难度、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等。

二、记忆:记忆是指保存和再现信息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暂时保存信息的能力,容量有限,持续时间较短;长时记忆是相对永久保存信息的能力,容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检索是将存储的信息再次提取出来。

记忆的效应有很多种,如串联效应、相似性效应和情境依赖效应等。

三、知觉: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过程。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后,会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知觉过程中存在很多错觉现象,如视觉上的错觉、听觉上的错觉和触觉上的错觉等。

四、概念:概念是指对事物的一般性的思维表达。

它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基础。

概念可以分为原型概念和概括概念。

原型概念是指我们对某一类事物的典型代表的认知,如对鸟的典型代表是鹦鹉;概括概念是指我们对某一类事物的整体认知,如对鸟的整体认知是有羽毛、有翅膀的动物。

五、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它涉及到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大脑的多个区域。

语言的习得过程可以通过婴儿的语言发展来研究,而语言的使用过程可以通过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来研究。

大学一年级心理学教案认知与学习的心理过程

大学一年级心理学教案认知与学习的心理过程

大学一年级心理学教案认知与学习的心理过程导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

在大学一年级的心理学教案中,认知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关键的主题。

本文将从认知的定义、认知的基本过程以及学习与认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知的定义及基本原理在心理学中,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它包含了知觉、记忆、思维、注意、语言等多个方面,是人类思维能力和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知觉知觉是认知的最基本环节,它指的是我们对事物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它受到个体的感官机能和经验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花时,有的人可能感受到鲜艳的颜色,而有的人则可能注意到花瓣的形状。

1.2 记忆记忆是认知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指的是人类存储、保持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记忆分为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

通过记忆,人们能够获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之中。

1.3 思维思维是认知的高级过程,它指的是人类对事物进行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包括了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不同形式。

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得出结论或者解决问题。

1.4 注意注意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人类对具体信息或者任务的选择性关注和集中控制能力。

注意的过程可以通过外界的刺激,也可以通过内在的注意力引导来实现。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来提升学习效果。

1.5 语言语言是认知的重要工具,它指的是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语言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思想、获取信息以及进行概念的建构和表征。

通过语言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外界的事物。

二、学习与认知的关系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或经验,从而导致行为的持久或潜在变化的过程。

学习与认知密切相关,它们互相促进和影响。

2.1 认知对学习的影响认知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注意力、记忆、学习和解决问题等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智活动,探索人类思维的规律和机制。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成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然后将这些刺激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感知过程受到注意力、期望、经验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感知的主要特点包括选择性、组织性、稳定性和主观性。

二、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精力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忽略其他干扰。

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等过程。

注意力的分配受到任务需求、个体能力和情境因素的影响。

注意力的不足会影响信息的加工和记忆的存储。

三、记忆记忆是指人类对过去经验的获取、存储和回忆的能力。

记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其中,短期记忆具有有限的容量和持续时间,需要通过加工和重复来转化为长期记忆。

记忆的存储和提取受到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的影响。

记忆的变形和遗忘是常见的现象,可以通过记忆训练和策略来提高记忆能力。

四、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使行为或知识发生变化的过程。

学习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学习的主要形式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

学习的效果受到反馈、激励和情境等因素的影响。

学习的过程需要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支持。

五、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通过认知过程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问题的认知、问题空间的搜索和解决方案的评估和选择。

问题解决的效果受到思维能力、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创造性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感知、注意力、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众多的理论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智力:智力是个体依据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通常包括智力发育、智力成熟和智力退化等方面的内容。

2.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

感知是通过感官获得信息,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解决问题则是通过思维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3. 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的过程,注意力则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知觉和注意力对认知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内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交往在社会中逐渐获得文化、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化过程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大众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和理解上的逐渐成熟和发展。

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阶段。

3. 人格发展: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理论对人格的解释有所不同,其中著名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特定刺激下产生自动化的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经典实验。

2. 刺激-反应机制: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所控制。

3. 惩罚和奖励: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可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塑造。

学习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学习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学习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活动、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科学。

学习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组织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以下是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学习的定义与分类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获取、整合和应用新的知识、技能和概念,以及调整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学习可以分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认知学习和社会学习等不同类型。

1.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建立起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有条件刺激产生条件反射的过程。

2. 操作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操作环境和获得积极或消极的后果,来调整行为的过程。

3. 认知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思考和理解,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包括发现学习、概念学习和解决问题等过程。

4. 社会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以及通过社会互动和经验交流来学习的过程。

二、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总结。

1. 前置条件:学习之前的个体特点、知识水平和经验对学习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和目标:个体对学习的动机和目标的程度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3.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师和教学环境的选择和设计对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4.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在学习任务中的能力和成功的预期程度对学习的动力和成果有直接影响。

三、学习记忆与遗忘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新知识,还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保存在记忆中,以备日后使用。

以下是学习记忆与遗忘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 感知与注意:学习的前提是个体对信息的感知和注意。

注意力可以通过训练和调节来提高。

2. 学习与记忆:学习过程中,信息进入工作记忆,然后通过再加工和联想,被转移到长期记忆中。

这个过程受到重复、情境和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3. 遗忘和记忆衰退:信息在长期记忆中可能发生遗忘或记忆衰退。

初中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心理过程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初中心理学知识点的归纳。

一、人的认知过程认知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理解的过程。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掌握一些认知过程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自我认知和学习。

1. 知觉: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感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认识到不同感觉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运用合理的感觉,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2. 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意味着不能同时关注太多事物。

通过选择性注意,人们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某些信息。

初中生需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效果。

3. 记忆:记忆是人获得和保存经验和知识的过程。

初中生在学习中,需要通过不断巩固和复习来提高记忆效果。

使用一些记忆技巧,如分类、联想等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4.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推理的过程。

初中生需要发展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等,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的情感和人际交往情感是人对于事物和人的评价和体验,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重要因素。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逐渐扩展的阶段,学习一些情感和人际交往的知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影响。

1. 情绪:情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出现的主观体验,包括愉快、悲伤、恐惧、愤怒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情绪的特征和表达方式,并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以维护自身的情绪健康。

2. 自尊和自信: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自信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

初中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自尊和自信观念,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水平。

3.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个体与他人交流、互动和合作的过程。

初中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认知学习的过程》归纳总结

心理学《认知学习的过程》归纳总结

第二节认知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将学习的过程概念化,探讨信息是如何接收、组织、贮存和提取的,并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以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可看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贮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学习过程涉及:刺激-> 感觉记忆-〉注意-> 知觉-〉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认知学习过程一、早期加工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四、元认知早期加工一)感觉记忆•进入视线的=知觉的?•进入视线的>知觉的?感觉记忆的性质★感觉记忆也称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信息保存时间非常短暂,大约0.25—2s,大部分迅速消退。

如果延迟回忆,成绩迅速下降。

★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容量较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选择性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注意的转移•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分心)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的,使人发生兴趣的或强烈地影响情绪的刺激也会引起注意分散。

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心理学学习总结5篇

心理学学习总结5篇

心理学学习总结5篇篇1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我选择了心理学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心理学不仅关乎个体心理现象的深入研究,更涉及到人类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广泛探讨。

通过系统的心理学学习,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对自身及周围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历史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也深入学习了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这些学习为我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学实践技能的提升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还注重心理学实践技能的提升。

通过参加心理实验、进行心理测试、阅读相关案例分析等方式,我逐渐掌握了心理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些技能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现象。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周围人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这让我更加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同时,我也尝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我深知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继续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心理学领域的交流和讨论,与同行共同探索心理学的奥秘。

五、总结与感悟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和魅力。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它教会我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心理学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探索心理学的奥秘,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幸福。

篇2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我选择了心理学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方向。

学习的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学习的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学习的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学习是人类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活动。

心理学能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优化学习。

一、学习的定义和分类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学习等。

不同的学习类型会涉及不同的心理机制,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心理机制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学习。

二、记忆的心理机制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存储和提取。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运用记忆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记忆的心理机制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器官接收信息,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指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检索是指从存储中提取信息。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记忆效果。

三、动机的作用动机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习的动机来源于内在和外在的激励。

内在激励来自于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和满足感,而外在激励则来自于奖励、惩罚和社会认可。

了解动机的心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动力和专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

四、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指的是学习者处理和理解信息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灵活思维和善于解决问题。

了解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可以指导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情绪的影响情绪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阻碍学习过程。

了解情绪的心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果。

六、社会互动的作用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它还涉及到社会互动。

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并且可以提供反馈和支持。

了解社会互动的心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激发合作学习的潜力。

博士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心理学涵盖了许多分支领域,其中认知心理学是其中之一。

认知心理学着重研究人类的思维、感知和信息加工过程,它对于理解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博士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需要掌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础概念1. 认知:指的是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2.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认知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等过程。

3. 信息加工模型:用来描述人类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二、感知和注意1. 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和理解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2. 注意:是指个体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信息上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续注意等。

三、记忆和学习1. 记忆:是指个体保存和回忆信息的能力和过程,包括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等。

2. 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信息、加工和储存这些信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行为能力的过程。

四、思维和问题解决1. 思维:是指个体运用知识、推理、判断和评估等能力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包括概念形成、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等。

2.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通过思考、分析和实践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包括算法、启发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等策略。

五、语言和沟通1. 语言:是指个体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信息和与他人交流的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2.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等过程的学科,与认知心理学密切相关。

3. 交际沟通:是指个体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意义共享的过程,包括非言语行为、情绪表达和理解他人意图等。

六、决策和判断1. 决策: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根据个人价值观、目标和外界情境,做出行为选择的过程。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出发,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以及认知过程的关键要素。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首要环节,它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知过程中,我们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物体、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感等外界信息进行感知。

感知不仅仅是单纯地接收信息,还包括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加工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的时候,我们会通过视觉感知猫的形状、颜色和动作,从而认识到它是一只猫。

二、注意注意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并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由于外界信息的过剩和大脑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需要通过注意来筛选和选择我们关注的信息。

注意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

选择性注意指的是我们在面对多种刺激时,有意识地选择关注其中的某一种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分配注意指的是我们将注意力分配给多个刺激或任务。

维持注意指的是我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个刺激或任务上。

注意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和锻炼得到提高。

三、记忆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存储、保持和回忆的过程。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指的是对刚刚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短暂的保持和加工,通常只能维持几秒钟。

短期记忆指的是对信息进行短时间内的存储和加工,通常能够维持几分钟到几小时。

长期记忆指的是对信息进行长时间内的存储和保持,能够维持几天到几十年。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脑内的神经活动模式的过程,存储是将编码过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的过程,检索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记忆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记忆训练和记忆技巧的学习来提高。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重要方面:感知、注意和记忆。

二、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获取环境中信息的过程,从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到大脑和对刺激做出认知反应等步骤。

1.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能接收特定的刺激,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朵接收声音等。

2.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后,会通过神经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

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对不同的感官输入进行处理和解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

3.认知反应感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认知反应。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个体能够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三、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不同形式的注意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众多感觉信息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某些特定的刺激。

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任务需求或目标来决定注意的方向和对象。

2.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多个刺激之间进行切换和分配。

个体能够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注意力,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3.持久注意持久注意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个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个刺激的集中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的延续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记忆过程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存储、再现和使用。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和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等阶段。

1.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感知信息首先进入个体的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

在短时记忆阶段,个体可以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处理。

2.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经过个体的注意和加工,就会进入工作记忆。

博士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众多的分支领域之一。

其中,博士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则更加深入和专业化,其中包括了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智活动的一门学科,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认知功能、认知过程、人类学习、记忆、注意力、智力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旨在对博士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其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一、认知功能a. 感知: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辨别和识别等。

感知的基本特征有辨别性、结果性和主体性。

b.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类对特定刺激或任务的专注和集中程度。

有三种主要注意力类型: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续注意。

c.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获取、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二、认知过程a. 感知过程:人类在感知中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

感知过程包括辨别、分析和组织等。

b. 思维过程:思维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思维过程分为感性思维和概念思维。

c. 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相对,形象思维是通过感觉、想象和表象等进行思维活动。

三、人类学习a.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特定刺激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应,如贝尔在狗身上实验出的唾液分泌反射。

b. 经典条件反射:波普尔的狗实验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经典案例,它是指先天性无条件刺激与后天性条件刺激之间建立的联系。

c.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行为后通过获得奖励或惩罚获得某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四、智力与认知发展a. 智力: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智力的主要测试工具为智力测验,如韦氏智力量表和斯坦福—比奈测试。

b.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研究个体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许多理论和模型(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被提出来描述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

五、其他相关内容a. 语言与认知:语言作为认知的工具,对认知过程有显著影响。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给我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它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比如我们看到太阳,而不仅仅是看到红色的、圆形的,这就是知觉现象。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通过感觉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而通过知觉能够把由各种感觉通道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以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三、记忆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四、思维思维是人脑间接的概括的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其中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包括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性的认识和对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五、想象和表象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他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形式。

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象。

表象是想象的素材,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对于认知理论的归纳总结

对于认知理论的归纳总结

对于认知理论的归纳总结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涉及到人类思维、认知过程以及知觉等方面的问题。

在长期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认知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认知行为。

本文旨在对认知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人的认知过程。

一、行为主义认知理论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强调外界刺激对于人的认知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可以通过外部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和解释。

在这一理论中,人的认知行为被认为是通过刺激-响应的方式进行的,人对于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信息处理认知理论信息处理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类似于一台计算机,信息在人的认知系统中进行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

这一理论强调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环节。

人的认知能力可以被描述为信息加工的能力。

三、连接主义认知理论连接主义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进行的。

这一理论强调网络模型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解释了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在连接主义认知理论中,人的认知行为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所决定的。

四、构造主义认知理论构造主义认知理论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主观的构建和解释来理解世界。

这一理论强调人的认知是由个体的经验、知识和观念等构建而成的,人的认知是主观的,并受到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五、社会文化认知理论社会文化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理论强调文化、社会环境对于人的认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在社会文化认知理论中,人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统的学习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认知理论是研究人的认知行为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的认知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理解人的认知过程,包括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信息处理认知理论、连接主义认知理论、构造主义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认知理论等。

每个认知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为我们理解人的认知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心理学学习总结格式范文7篇

心理学学习总结格式范文7篇

心理学学习总结格式范文7篇篇1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心理学的学习中,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我对于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现在,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学习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方向。

一、学习背景与目标在当今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科领域,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心理健康,还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因此,我选择了心理学作为我的学习方向,希望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学习内容与方法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课程,我对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诸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还关注了心理学在教育、医疗、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我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参加讲座等途径,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还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小组研讨等互动环节,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实践练习,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首先,我对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其次,我学会了运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最后,我还了解到了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这些收获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还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

心理学不仅关乎个体的心理健康,还与社会和谐、人类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沟通和理解;同时,还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思维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思维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思维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思维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

它涉及到认知、感知、记忆、学习、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多个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思维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认知过程1. 感知:感知是人们通过感官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可以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不同层面的感知。

2. 注意力:注意力是人们有意识选择关注和集中精力的过程。

它对于认知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决定了人们能否有效地处理信息和完成任务。

3.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验和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提取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等不同类型。

4.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来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经验等途径进行。

二、思维方式1. 指认思维:指认思维是一种直观的思维方式,通过将特定对象与已有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对应和匹配来进行判断和认知。

2.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基于感知和形象化表征的思维方式,通过构建、操纵和运用内部和外部形象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3. 符号思维:符号思维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表征的思维方式,通过运用符号系统和逻辑规则进行思考、表达和推理。

4. 灵活思维:灵活思维是一种开放、创新和多样化的思维方式,通过扩展思路、挖掘潜能和寻找创新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和迎接新挑战。

三、思维过程1.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人们在面临难题和挑战时,通过认知和思维过程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它涉及到问题定义、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生成和方案评估等步骤。

2. 决策:决策是人们在选择和做出决定时进行的思维过程。

它涉及到信息获取、评估、权衡和风险管理等环节。

3. 推理:推理是一种基于逻辑和经验的思维过程,通过从已知事实或前提出发,推导出新的结论或结果。

4.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过程,通过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观点、理念和解决方案。

认知心理学:思维、记忆和学习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思维、记忆和学习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思维、记忆和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和学习过程的科学领域。

通过研究这些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如何记忆和应用知识,以及如何通过学习来发展和增强自己的智力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思维、记忆和学习的过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思维过程:1. 思维的定义:指的是人类思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2. 思维的类型: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等。

3. 概念形成:指的是将事物归类为某个共同特征的心理过程。

例如,将狗、猫和狮子都归类为“动物”。

4. 问题解决:是指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法有试错法、启发式和算法等。

5. 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选择时,通过思考和评估来做出决定。

常见的决策方法有边际效益分析、效用理论和启发式等。

二、记忆过程:1. 记忆的定义:是指保存和提取信息的过程。

2. 记忆的类型: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3. 短期记忆:指的是保存较短时间内的信息的能力。

一般来说,短期记忆的容量较小,维持时间较短。

4. 长期记忆:是指保存较长时间内的信息的能力。

长期记忆的容量相对较大,信息可以保留很长时间。

5. 记忆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环节。

- 编码:指的是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可储存的内部信息的过程。

- 存储:是指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的过程。

- 提取:是指根据需要从存储的记忆中检索出所需信息的过程。

三、学习过程:1. 学习的定义:指获取和掌握新知识、技能、观念等的过程。

2. 学习的类型:包括条件反射、认知学习和社会学习等。

3. 条件反射:是指通过重复的刺激和响应,形成特定的学习效果。

例如,狗对于铃声的反应。

4. 认知学习:指的是通过思考和理解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数学和语言等。

5. 社会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打篮球和乐器等。

因为字数限制,以上只是对思维、记忆和学习过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认知心理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其中涉及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认知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将学习的过程概念化,探讨信息是如何接收、组织、贮存和提取的,并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以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可看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贮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

学习过程涉及:刺激-> 感觉记忆-> 注意-> 知觉->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认知学习过程一、早期加工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四、元认知早期加工一)感觉记忆•进入视线的=知觉的?•进入视线的>知觉的?感觉记忆的性质★感觉记忆也称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信息保存时间非常短暂,大约0.25-2s,大部分迅速消退。

如果延迟回忆,成绩迅速下降。

★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容量较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选择性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注意的转移•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分心)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的,使人发生兴趣的或强烈地影响情绪的刺激也会引起注意分散。

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避免分散注意、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加深理解、了解任务、自我提醒、和命令、智力与外部活动结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组织教学·吸引注意的策略(三)知觉学习者对从感觉记忆中获得刺激信息附加意义的加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特征:对象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适应性一、选择性/对象性二、整体性(组织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三、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四、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

五、适应性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斯特拉顿的研究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

•与长时记忆无关的或者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在感觉记忆中很快就消失了。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我们当前能意识到的记忆,包含正在思考和操作的信息(20s-1min),短时记忆里的信息来自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组块(chunk)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得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

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词语、音节、单词、短语、句子。

组块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

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存储复述•机械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

•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

•3,4,9,2,5,6,1,4,9,3,5•3分49秒2—跑一英里,56分14秒—跑10英里,9分35秒—慢跑2英里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

遗忘•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很短,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可以保持信息约15s-30s。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

是存储时间超过一分钟以上,直至数日、数周、数年乃至一生的记忆。

•长时记忆里的信息来自于短时记忆,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长时记忆里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长时记忆里的信息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二、长时记忆的储存•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凡是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均属陈述性记忆。

内容为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是指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一类记忆。

其内容就是个人的程序性知识。

它是经由观察学习与实地操作练习而学得的行动性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存储着个人在特定时空情景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定时空无关。

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记笔记、记卡片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将使记忆力下降。

三、长时记忆的遗忘遗忘规律1、总体来说,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2、不同的记忆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如上图所示,无意义音节遗忘速度最快;而诗和散文的遗忘相对较慢。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艾宾浩斯的其他研究•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上午11点-12点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下午6点-8点之间学习效率最高。

•另一项研究,记忆广度的高峰在上午10:30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二)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材料的性质、数量、难度。

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3、学习程度•低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

•过度学习:是指识记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

(三)、记忆的遗忘1.衰退理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理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最好记忆方法是睡觉?!3.动机性遗忘理论——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4.认知论——提取失败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健忘可能并非真忘而只是记忆混淆四、元认知元认知是以“认知”本身为对象的,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感知觉、注意、记忆等都是认知过程–对这些认知过程的指导、调节、和监控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1)活动内容。

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如对一列数字求和,就是将一列数字按照有关的运算法则相加。

元认知活动的内容则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有:确定阅读目的、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若发现错误则纠正等。

(2)对象。

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事物,如,阅读的对象是某段文字材料,回忆的对象是过去经历过的某种事情。

•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认知过程或认知结果等。

3)目的。

认知活动的目的是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例如,个体将一列数字相加,为的是得到这列数字的和,这是认知活动的目的。

元认知的目的是监测认知活动的进展(即给主体提供有关进展的信息),并间接地促进这种进展,例如,为了确认所得到的和是正确的,个体重复加了一遍,这种为确认结果而进行的自我检查就是元认知目的的体现。

当然,元认知和认知活动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使认知主体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

(4)作用方式。

认知活动可以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而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使主体的认知活动有所进展。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反映了对于自己“认知”的认知,而非“认知”本身。

但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元认知与认知活动在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的,不可截然分开,两者的共同作用促使个体实现认知目标。

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主要包括三种成分(J.Flavell):(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1)元认知知识对于认知活动涉及要素具有的特点的认知。

•关于个人因素的知识:•关于任务因素的知识:•关于策略的知识:(2)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任何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短暂的体验:–如:我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学会打羽毛球?Pre-During-Post认知活动持的体验:–如:预感到在将参加的活动中会失败。

与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如:我马上要成功了。

–注意:“没感觉”可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哦!(3)元认知监控•概念: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包括:计划、监控、调节。

•元认知监测和自我调节:•某生坐下来做功课,计划着学习的次序的行为都是检测和自我调节活动,这与元认知知识有关。

•若某人关于自己经常出现粗心的加法错误(关于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导致她重复检查对某个问题的解答,或更可能导致寻找电子计算器。

•反过来,他的元认知检测和自我调节可能导致新的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在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元认知能力按照从外控到内控;•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向发展。

从年龄与发展的关系上看:•儿童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元认知能力变化较小;•从13岁到16岁期间元认知发展变化较大,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元认知不是先天就有的,这也就说明元认知需要在后天习得,即元认知可以在后天加以培养,以促进其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