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鸿门宴》导学案(一)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的体例和特点。
2、概括全文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
3、对比赏析刘邦、项羽形象,了解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方法。
4、认识项刘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一、 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__________。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篇, 10表,8书。
鲁迅先生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探索1.项刘起义: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贵族项梁率侄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项梁后被秦将章邯所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令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前,后为项羽所杀)项羽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
由于秦军主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入咸阳,“欲王关中”。
2.约法三章与驻军鸿门: 刘邦入咸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
(进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且派兵守关,驻军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
两军剑拔弩张。
3.项伯、张良有故: 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
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鸿门宴的座次: 按古代的礼仪,帝王和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鸿门宴》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设计人:刘亚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5.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学习本文,主要采用诵读法(辅之以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质疑激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在学法方面,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教学安排】5课时一、导读生疑评价单模块一:知识链接1、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20岁以前在父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这为后其写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20岁后外去考察,足迹遍布南北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实践基础;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藏书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史事基础。
42岁时正式动笔写《史记》,中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55岁终于写完,不久死去。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高中语文 第六课 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六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名词作状崐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2)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X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1)重点: “项庄舞剑”“樊哙入帐”两段。
(2)难点: 古汉语词类活用、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
【学习内容】一导入请学生欣赏两首诗投影(一)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投影(二)大风歌(X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提示:这首歌是X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X 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X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检查预习情况1 字词正音(1)飨xiǎng(犒劳) 鲰zōu(短小、浅陋)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彘zhì(猪) 俎zǔ(砧板)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2)本文的异读字: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2 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家司马迁、《史记》,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朗读全文,注意字音,粗通课文。
理顺文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第一段,掌握文言知识。
德育目标: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奋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学习重点: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注意读音解释学习难点:理解文中通假字的意思学习过程:一、司马迁及其《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出生于史学世家,继任父职任汉武帝时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历尽艰辛,著成《太史公书》,即我们当今所说的《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二、写作背景秦末,统治残暴,起义风起云涌。
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攻破咸阳,退驻霸上。
而后项羽也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要与之开战。
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欲王.关中()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崤.山()好.美姬.()鲰.生说.我()孰与君少长.()奉卮.酒为寿()从百余骑.()戮.力而攻秦()范增数.目项王()樊哙.()举所佩玉玦.()交戟.之卫士()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按剑而跽.()沛公之参乘.()赐之彘.肩()切而啖.之()如恐不胜.()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道芷.阳()度.我至军中()不胜杯杓.()2. 翻译课文熟悉课文,概述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鸿门宴导学案
XXXXXX中学导学案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
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1)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
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项伯泄密、刘邦设计
项羽项伯刘邦
范增张良。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积累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3.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知识链接】1、作者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
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
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50余万字。
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分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2、背景材料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刘邦“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攻破函谷关,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重要实词及虚词的用法三、课时安排:三课时一、预习案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X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X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X邦就很顺利地进入某某,秦王子婴投降。
X邦入某某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某某,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X邦军队。
鸿门宴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本节要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找到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5)不可不蚤来(6)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毛不敢有所近(7)令将军与臣有郤(8)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10)不者(11)沛公奉卮酒为寿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籍吏民(2)范增数目项王(3)若入前为寿(4)刑人如恐不胜(5)道芷阳间行(6)沛公欲王关中(7)于是项伯复夜去(8)吾得兄事之(9)日夜望将军至(10)常以身翼蔽沛公(11)头发上指(12)道芷阳间行(13)项伯杀人,臣活之(14)从百余骑(1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6)拔剑撞而破之(17)封闭宫室,还军霸上(18)樊哙侧其盾以撞(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1)素善留侯张良(22)秋豪不敢有所近(23)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24)君安与项伯有故4.说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
(1)此天子气也。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亚父者,范增也。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9)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0)此亡秦之续耳。
(11)今日之事何如?(12)大王来何操?(13)沛公安在?(14)客何为者?(15)籍何以至此(16)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17)贪于财货(18)具告以事(19)长于臣(20)因击沛公于坐(21)具以沛公言报项王(22)得复见将军于此(23)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3.掌握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5.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6.探究塑造人物手法,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和描写人物。
(二)【重难点】1.掌握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塑造人物手法;4.深入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知识清单】1、识记字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项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i)击破沛公军⑤道芷阳间(jiàn)行⑥为(wéi)龙虎 (变成、化作)2、通假字⑪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⑫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⑬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⑭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⑮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⑯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⑱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⑲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古今异义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词语: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语:非常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
③而听细说词语: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④沛公居山东时词语: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4.词类活用⑪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⑫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⑭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⑮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状语⑯吾得兄事之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⑰道芷阳间行道: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⑱籍吏民,封府库籍: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⑲范曾数目项王目: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⑳刑人如恐不胜刑: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动词⑴素善留侯张良善: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动词⑵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名词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⑷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之)活下来⑸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百余骑)跟从⑹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使(他)停止下来⑺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破:使(关中)被攻破归纳:以上用法为使动用法5、重点词语(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于是,就)(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唯恐,只怕)(3)杀人如不能举.(“尽”的意思)(4)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请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致谢,道谢,答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为之.奈何?(代词,代这件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7)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表代替,可译为“给”“替”)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何辞为.?(助词,表语气,无实际意义,一般译“呢”,读作wéi)6、特殊句式:⑪为击破沛公军为(我)击破沛公军⑫急击勿失急击(之)勿失(时机)⑬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之)俱去⑭则与斗卮酒则与(之)斗卮酒⑮则与一生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⑯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之)谋⑰沛公奉卮酒为寿沛公奉卮酒为(之)寿⑱加彘肩上加彘肩(于其)上省介宾短语以上为省略句,其中⑪——⑰为省略句;⑱为省略句。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4、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理解“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表 10 篇,共 52 万余字。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文本解读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范增说项羽曰()好为大者()鲰生说我曰()沛公奉卮酒为寿()数目项王()戮力而攻秦()(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2、文言句式(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此天子气也。
()②沛公军霸上。
()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④籍何以至此?()⑤大王来何操?()⑥沛公安在?()(2)翻译下列句子。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鸿门宴》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多方位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措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把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归类【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__篇,世家(记诸侯本系)__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__篇,表(大事年表、人物年表)__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__篇,共526500字。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________,________”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王___关中;飨___士卒;说___项羽;好___美姬__;鲰___生卮___酒;戮___力;有郤___;樊哙___;玉玦___;从___百余骑__数___目项王;目眦___;狗彘___;啖___肉;按剑而跽___;交戟___为___击破沛公军;若属皆且为___所虏;客何为___者3、字形(填空)xiǎng___客;食sūn___。
玉jué___;联mèi___;jué____择漏zhī____;è____运。
chēn___视;chēn___怪;diān___池二、课文内容复习1、结构梳理(填空)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01—02)宴会前。
写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___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导学案(一)教学参考1130 1405《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1、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
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与项籍(项羽)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繇(常,通“尝” ,曾经;繇,通“徭”,服徭役)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二、整体把握全文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使子婴为相(2)为击破沛公军(3)皆为龙虎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得与项羽相见(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3)范增说项羽曰(4)财物无所取(5)沛公居山东时4、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5、文段分析思考(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四、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4)秦地可尽王也(5)君安与项伯有故(6)项伯杀人,臣活之(7)吾得兄事之(8)籍吏民,封府库3、指出下面“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臣为韩王送沛公(2)为之奈何(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君为我呼入(5)约为婚姻4、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为之奈何(3)项伯杀人,臣活之(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五、【作业布置】1、复习导学案,掌握课文一、二段知识点。
2、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鸿门宴》导学案(一)参考答案一、答案:飨(xiǎng)姬(jī)卮(zhī)郤(xì)鲰(zōu)玦(jué)眦(zì)跽(jì)戮(lù)参乘(cānshèng)俎(zǔ)啖(dàn)哙(kuài)三、1、答案(1)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2)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2、答案(1)动词,做。
(2)介词,替。
(3)动词,是。
3、答案:(1)得:能够。
(2)使:派,派遣;于,介词,对。
(3)说:读shuì,劝说。
(4)所: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5)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与现代汉语的“山东”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山东”指今山东省。
4、答案(1) 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2)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5、(1)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
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四、1、答案:(1)具:通“俱”(2)距:通“拒”。
内:通“纳”。
(3)要:通“邀”(4)倍:通“背”(5)蚤:通“早”2、答案:(1)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3)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危急的事情;义: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于义。
(4)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活使动用法,使……活。
(7)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8)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
3、答案:(1)介词,替。
(2)动词,处理,对付。
(3)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
(4)介词,替。
(5)动词,结成。
4、答案(1)动词,到,往。
(2)代词,这件事。
(3)代词,他,指项伯。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答案:(1)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2)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5)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合仁义的。
不如趁机好好地款待他。
6、答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
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 (1130 134946)∙ (1130 133940)∙ (1130 090028)∙ (1130 084955)∙ (1129 192807)∙ (1129 150221)∙ (1129 145729)∙ (1129 144626)∙ (1129 143940)∙ (1129 14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