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无治疗原则】一)观察治疗:对无症状、小于3cm的肝血管瘤,可采取观察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
二)手术治疗:对肝血管瘤直径大于4-5cm、有明显症状或有出血倾向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三)介入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肝血管瘤患者,可采用介入治疗,包括经股动脉插管栓塞和经肝动脉栓塞等。
四)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肝血管瘤的证据,但可采用药物控制出血等症状。
五)辅助治疗:对于术后患者,应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等辅助治疗。
1.病情稳定,手术伤口愈合良好;2.术后恢复良好,能够自理生活;3.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和随访计划。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常见的症状包括乳房肿块、溢液、皮肤脱屑等。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X线、B型超声、近红外线扫描等可以帮助确诊。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和术后的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也可以用于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包括治愈、好转和未愈。
出院标准是病情稳定、手术伤口愈合良好、能够自理生活并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和随访计划。
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删除了重复的段落。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常见于大隐静脉。
随着病程的进展,足踝部可出现轻度肿胀和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瘦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
这些变化往往发生在小腿下1/3内侧,因为该处压力最高,静脉淤血也最严重。
曲张的静脉可并发炎症和血栓形成,机化后可形成硬结节,甚至演变为静脉石。
在皮肤下面的曲张静脉,可因感染、搔抓、糜烂和外伤擦破而大量出血。
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可使用传统检查方法,如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必要时可以使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检查等,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治疗原则包括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静脉循环。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肠梗阻【病史采集】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绞痛,腹中部较多见;绞窄性肠梗阻为剧烈的持续性腹腔痛;麻痹性肠梗阻腹痛不明显或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膜梗阻呕吐出现迟,吐出物可呈粪样。
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为棕褐色或血性。
3.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遍及全腹,结肠梗阻腹周膨胀显著,肠扭转等闭袢性梗阻腹隆起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多不再排气排便;肠套叠、肠系肠血管栓塞可排出果酱样或血性粪便。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可有脱水、酸中毒、感染和休克等表现,呼吸心脏功能障碍。
2.腹部检查:腹胀,可见肠形、肠蠕动波。
不同程度的压痛,绞窄性梗阻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肠鸣音亢进,可听到气过水音或高调金属音,绞窄性肠梗阻晚期或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肛门指诊及腹股沟检查:肛诊注意有无包块、狭窄等,腹股沟有无腹外疝。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全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清Na+、K+、Cl-检验,呕吐物和粪便隐血试验。
2.X线检查:直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
怀疑肠套叠作空气灌肠,乙状结肠扭转或结肠肿瘤时可作钡剂灌肠。
【诊断】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和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明确: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堵塞(肿瘤、肠蛔虫、粪便、异物、结石等)、肠套叠、腹内疝、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肠系膜血管栓塞。
【鉴别诊断】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
【治疗原则】解除梗阻,矫正全身生理紊乱。
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单纯性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2)单纯性机械性完全肠梗阻早期,如肠扭转、肠套叠等;3)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
2.治疗方法:(1)肠减压。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普二科2015-4目录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腹腔穿刺术…..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
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
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
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一) 体格检查: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2.X线钡餐检查;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一)根据病史和体征;(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鉴别诊断】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2.胃肿瘤;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4.胃下垂;5.胃泌素瘤;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一)非手术治疗:(1)抑酸药物;(2)胃粘膜保护剂;(3)抗幽门螺杆菌。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1]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指南、诊疗规范目录1、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2)2、第二节乳腺疾病 (7)3、第三节胃、十二指肠疾病 (12)4、第四节肠道疾病................................... (15)5、第五节直肠肛管疾病 (20)6、第六节肝脏疾病 (25)7、第七节胆道疾病 (29)8、第八节胰腺疾病 (33)9、第九节门脉高压症与脾脏疾病 (36)10、第十节腹腔与腹壁疾病 (39)11、第十三节普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43)12、第十二节周围血管疾病 (45)13、第十一节消化道出血 (49)普通外科疾病诊疗指南、诊疗规范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标准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病症,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外表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那么】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局部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病症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病症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病症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症。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1)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 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1)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血清TT、TT、FT、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鉴别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证: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根据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疗效标准】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并发症已初步纠正,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史采集】1.有无怕热、多汗、激动、纳亢伴消瘦、心悸等甲状腺激素过多的表现。
2.甲状腺肿大的时间、程度、是否伴有压迫症状。
3.是否伴眼征。
【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脉率、血压、精神状态、面容、舌手细震颤等。
2.甲状腺肿大的特点、程度、质地、有无结节、边界、震颤、杂音。
3.是否伴眼征、程度(良性突眼或恶性突眼)、有无心律失常、心脏杂音、肝肿大,胫前粘液水肿等。
【辅助检查】1.测基础代谢率。
2.甲状腺摄I率,甲状腺素抑制试验。
3.血T、T、FT、FT、TSH。
4.必要时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5.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或多功能腺瘤,可行B超或ECT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数目、大小、功能等。
【诊断】1.分类: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三类。
2.诊断条件:(1)甲状腺激素过多致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强和高代谢状态的表现。
(2)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性,少数呈结节性肿大,在甲状腺部位可有血管震颤和杂音。
(3)不同程度的眼征,多数呈良性突眼(眼裂增宽,少瞬眼、凝视、上睑挛缩等)少数表现为浸润性突眼,个别无明显眼征。
(4)基础代谢率高于正常,其增高程度与病情轻重成正比,+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5)甲状腺摄I率增多,峰值提前,甲状腺素抑制试验不能抑制。
(6)血总T、T增多,少数仅T增多(T型甲亢),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
【鉴别诊断】1.与单纯性甲状腺肿伴神经官能症鉴别。
2.以食欲亢进、消瘦为主要表现者应与糖尿病鉴别。
3.以心悸、心律紊乱为主要表现者应与其它心脏病鉴别。
4.单侧突眼者应与眶内肿瘤鉴别。
5.甲亢伴肌病者应与家族性周期麻痹和重症肌无力鉴别。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或他巴唑。
(2)放射性同位素碘疗法。
2.手术治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常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1)手术适应证:1)继发性甲亢或多功能腺瘤;2)中度以上的原发甲亢;3)腺体较大,伴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4)抗甲状腺药物或I治疗后复发者;5)妊娠早、中期又符合上述指征者;6)有恶变可能者。
(2)手术禁忌证:1)青少年甲亢;2)症状较轻者;3)老年病人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4)合并恶性突眼;5)术后复发者。
3.术前准备:(1)一般准备:消除病人顾虑和恐惧心理,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及多种维生素,精神过度紧张者或失眠者应用镇静剂和安眠药,心率过快者可用心得安,有心衰、心律失常者应先纠正。
(2)术前检查:除全面体检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外,应包括:1)颈部X线检查,了解有无气管受压、移位、软化及程度、胸骨后甲状腺肿时了解胸骨后甲状腺肿累及范围。
2)详细检查心脏有无心衰、心律失常、杂音等,并做心电图。
3)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4)检查神经肌肉应激性是否增高,作耳前叩击试验,上臂压迫试验,测血钙和血磷含量。
5)测基础代谢率以了解甲亢程度,选择手术时机。
(3)药物准备:1)碘剂:复方卢戈氏液,从3滴开始,每天三次,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16滴维持至手术,服碘时间2~3周,最长时间不超过3周。
不准备手术者,一律不要服用碘剂。
2)少数病人服用碘剂两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可在服碘同时,加用硫氧嘧啶类药物,待症状基本控制后,再停用硫氧嘧啶类药物,继续单独服用碘剂1~2周,再行手术。
3)对症状较重者,可先用抗甲状腺类药物,待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即停服,改服碘剂1~2周再手术,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必须加用碘剂。
4)对常规应用碘剂或合并应用硫氧嘧啶类药物不能耐受或效果不佳者,可单用或与碘剂合用心得安作术前准备,一般在4~7天脉率降至正常即可手术,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术前1~2小时。
(4)手术时机:病人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体重增加,脉率稳定在90次/分以下,BMR+20%以下(连续3天),甲状腺缩小、变硬、杂音消失。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甲状腺功能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或留有并发症未愈;3.未愈:经充分治疗,未达到好转指标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或好转,或有并发症但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佟建蒙徐敏)甲状腺腺瘤【病史采集】多为女性,年龄40岁以下,无意中发现甲状腺内单发结节,位置靠近峡部。
多无其他不适感。
有的在短期内肿物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内单发肿块,质软或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楚并随吞咽上下移动。
(2)颈淋巴结无肿大。
【辅助检查】1.声带检查:了解声带运动情况。
2.气管软化试验:了解气管有无受压及移位,是否软化。
3.B超:了解肿块大小、数目、部位、鉴别腺瘤属实质性或囊性。
4.ECT:鉴别良恶性。
5.若伴甲亢症状,应作基础代谢率测定。
6.常规普外科术前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术前多可明确诊断。
术中必要时行冰冻切片检查,术后病理诊断确诊。
【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的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
可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甲状腺癌:质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冷结节”。
【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合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必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
切除后冰冻病理检查,若发现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
【疗效标准】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
甲状腺癌【病史采集】1.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1)非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结节;(2)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3)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10%冷结节为癌肿。
2.无意中发现甲状腺结节。
伴耳、枕、肩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存在霍纳(Horner)综合征,顽固性水样腹泻,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结节质地坚硬,吞咽时腺体上下移动性减小,表面不平。
(2)肿物大小,部位,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侧方与颈动脉的联系。
(3)有无颈淋巴结肿大,标明大小、数目及部位。
(4)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5)肿块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检查声带有无麻痹,气管有无受压移位。
2.胸透或照片检查肺部有无癌转移。
3.颈部甲状腺B超了解结节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
4.同位素碘I甲状腺扫描及ECT:“冷结节”癌肿可能性大。
5.必要时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
6.必要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7.普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细针抽吸活检见癌细胞可确诊,未获活检证据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术后普通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