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苏叔阳 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掌握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写作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老师》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写作技巧的培养与实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2.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与应用。
3. 写作技巧的培养与实践。
2.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灵活运用。
3. 写作技巧的运用与创新。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写作训练:通过例句、模板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PPT演示:制作PPT,展示生词和短语,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的老师》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例句展示和练习。
4. 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给予评价和反馈。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生词学习:10分钟4. 写作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解答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训练: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
5.2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回答和写作,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苏叔阳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作者苏叔阳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 作者写作技巧的把握和运用。
3.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教师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思考和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老师》。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3)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
(2)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
(3)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我的老师》,整理并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根据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写一篇关于自己老师的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
2. 学生作文:评估学生的作文,关注其对课文句型和词汇的运用以及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我的老师》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苏叔阳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文中表达尊敬和感激的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模仿、改写等方法,锻炼写作技巧,提升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尊敬老师的品质。
学生能够从文中获取启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老师的教诲。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我的老师》是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他对小学老师蔡芸芝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文中通过回忆蔡芸芝老师的言传身教,展现了她的敬业精神、爱心和智慧。
文章以真实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师形象,传递了尊敬老师、珍惜教诲的价值观。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欣赏苏叔阳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汲取尊敬和感激的情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蔡芸芝老师的描述和评价。
3.3 分析与欣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苏叔阳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如细腻的描绘、真实的情感等。
学生通过模仿、改写等方法,锻炼写作技巧,提升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4.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3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尊敬和感激情感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课文文本《我的老师》相关注释资料朗读录音(可选)写作练习材料六、教学活动设计6.1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苏叔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3. 了解作者苏叔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自身经历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苏叔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情感态度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1)课文中的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3)你如何评价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第一篇:《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2.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3.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
4.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你能说说他们是谁,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吗?(目的是让学生在回忆中引起自己对老师的情感体验,既为进入课文的研读作情感铺垫,又体现“语文是生活中的语文”的语文教学观。
)二、学生回答学情预测:(1)学生能说出自己尊敬的老师;(2)学生不能说出老师的特点和自己尊敬老师的原因;(3)学生在表述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4)学生说出的老师是自己不喜欢的。
教师对策:(1)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2)指导学生在叙述时表达自己的感受;(3)要求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即时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说话。
)三、教师讲述一个自己爱戴的老师的事(这一环节既是为了唤起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形成师生情感互动,也是为了给学生作出一个口头表达的示范。
)四、朗读课文(1)教师先用一句话导人课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印象深刻,永远敬重的老师,本文也是讲述这样一位老师的,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个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同时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运用工具书给生字正音。
)五、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主要内容提问:读完文章后,你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吗? 学情预测:(1)学生能说出刘老师上课的动作、语言和放风筝等内容,但不能较准确的概括;(2)学生会漏掉一些重要内容,如刘老师的外貌、作者的感受等。
苏叔阳《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并积累生字词,从文章内容的感悟与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诵读与批注、师友合作探究,准确把握刘老师的形象特征,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与自身的情感体验,感受刘老师对生活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学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写人叙事的基本方法,通过情感导向形成正确地人生观。
【教材分析】:这是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一篇记叙文,全文用抒情的笔调回忆并叙写了刘老师的点点滴滴,在内容上,从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两个主要方面展开叙述。
刘老师虽然身患残疾,但对于生活却始终乐观积极,这乐观淳朴与热爱追求是最打动作者的地方,因此,在讲授本文时,主要是通过诵读理解与合作探究来理解并感受刘老师的这种宝贵的生活态度与积极乐观的精神。
又因为本文为写人叙事类记叙文,思路明晰,结构规整,恰好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文,因此,可以适当做一些写法上的指导,帮助七年级学生了解写人叙事文章的基本写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历经了小升初的过渡阶段,现已初步具备概括文段大意,把握核心文意的意识,但在文本细读上还需教师多加引导。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穿插学习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交流探究中与文本对话。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投影拐杖(之前断裂的拖把杆)【教学方法】:朗读法批注法演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景创设欣赏电影《海伦﹒凯勒》中的经典片段,猜一猜影片中的人物。
教师导入:影片中这个激动落泪的女孩就是写了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旁边握着她的手比划手语的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我的老师》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
(二)“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 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 圆心,再转向讲台。”
对工作认真负责
品读感悟
(三)“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 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
刘老师的心态年轻
(四)“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 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 我自己来!’ ”
全世界有11个大品种,大多源自中国, 有些源自朝鲜和日本,源自于欧洲南部的只 有一种。 落叶灌木。基部丛生,枝条拱形下垂, 小枝褐色,稍有棱,有凸起的皮孔,节间中 空。单叶或3小叶,对生,卵形或椭圆状卵 形。花金黄色,先叶开放。花期4月~5月。 蒴果卵球形,10月成熟。
连翘花
四件事:
㈠笑谈残疾
㈡拄拐上课 ㈢亲手放风筝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 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那几件事? 3.同桌交流各自的收获。
我能行
qiάo zhàng zhān gē
翘
杖
沾拐杖
我能行
bó
lián
膊
胳膊
帘
窗帘
我能行
wú ɡōnɡ zhǔ chún
蜈 蚣 拄
蜈蚣 蜈蚣 拄拐杖
淳
淳朴
连翘花 拄杖 沾起 胳膊 屁帘儿 蜈蚣 淳朴
我的老师
作者:苏叔阳 ----选自《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6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当代著名作家。主要 作品有《丹心谱》、《大院》、《夕照街》、 《故土》等。作品多次获国家大奖,有四个作 品获“五个一”工程奖。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现实、时代精 神和人民生活,活跃着普通人的身影与心性, 表达了人民的心情与愿望,响应着中国历史的 脚步,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12篇)《我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用课文中真、善、美的东西陶冶、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怎样才能写好写人的记叙文?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细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勾勒人物形象。
怎样写好这类记叙文呢?1.确定写作对象。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有影响,和自己有交往,又有典型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特征的人。
可能开始对某人不太了解,甚至还可能是误解,但后来经过交往,从几件事情中对他逐渐地了解了,有较深刻地认识了,当然也可以写。
2.选好了写作对象后,根据你对他(她)的了解,想一想哪些事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进一步思考从你和他(她)交往的过程中,也就是从你准备选用的事例中,抽出共性的东西。
比如从魏巍写蔡芸芝老师的五件事里看出蔡老师非常热爱孩子。
这一共性,恰是要突出表现的中心思想。
当确定了中心思想后,再从多件事例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
3.第三步,为了有效地突出中心,想一想哪个事例应当详写,哪些事例可以略写。
其中重复的事例,作用不大的事例就要坚决删去。
4.第四步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排这些事例,先写哪个,后写哪个。
从哪个角度人手写,怎样收束全文,这几个事例以什么为线索将其串连起来。
都考虑差不多了,可以简要列个提纲。
也可以把这些事例在头脑中过一遍,看能不能连缀成整体。
有了文章的整体感,就、可以下笔成文了。
21我的老师 教案
21 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连翘、拐杖、女娲、沾起、胳膊、蜈蚣、淳朴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4.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
学习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5.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典型事例的感知,全面把握刘老师的性格特点。
2.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难点:1.体会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2.懂得写人时应选取多方面的事例,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片(文字)。
学生:了解作者苏叔阳,了解文章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教师: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说说你心中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教师:在作家苏叔阳的学生生涯中也有一位让他至今还喜欢着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老师》中去感受一下这位身有残疾,却给苏叔阳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板书课题:我的老师)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
2.同桌互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解决不明白的生字新词。
(回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词典,平时自己积累)4.全班学生交流“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教师相机评价。
5.小结:课文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
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1.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重点叙述了哪两个部分,哪一部分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小结:文章重点叙述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本文线索的运用,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思路2、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预习要求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集备内容个人备课一、导入: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顶峰。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拟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二、板书标题、,并简介魏巍。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e()头 tui()色 yu()钱黑痣() 5焚香() 6.狡猾()2.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听课文录音)3.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局部:(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会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局部:(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局部:(第 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4、第二局部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
其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
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保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那么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
苏叔阳《我的老师》教案(精选10篇)
苏叔阳《我的老师》教案(精选10篇)苏叔阳《我的老师》教案 1教学目标1. 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2. 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3. 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
4. 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作者的情感体验。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你能说说他们是谁?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吗?(学生答)今天我们也将看到一位老师,他究竟怎样?请看——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2、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
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3、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文章回忆部分分为两层,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
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从而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三、探究主旨:1、回忆老师,不重点写老师教学和奉献,却大写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是为什么?因为老师身体残疾,缺了一条腿,通过放风筝,“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充分地表现了老师生命的顽强;放风筝后的满足与喜悦,可以看出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正是老师这种顽强的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性格及精神感染了作者,才致使三十年后还不能忘怀。
同时,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怎样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的“风筝”已经不再是实指的风筝,而是引申了一个概念,他暗示我们,刘老师的顽强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影响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第二课时一、分析刘老师的'形象:1、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或叙述刘老师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进行交流。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2021最新汇编)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我的老师》教学设计曾长春【教材解读】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就得做语文的事情,并将之做到学生心窝子里去,不能“舍己为人”。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的老师》一课,是苏叔阳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回忆刘老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抒发自己对刘老师的敬仰、思念之情。
该课教学,要做些什么事情才能有语文的味道呢?一、教学定位《我的老师》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是学生学习散文特点和散文写作之道的范本。
因此,我将该文的教学定位为“样本”。
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1.利用该文为样本,学习散文这种文学样式。
《课标》第四学段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该文教学需要紧扣文中刘老师的事例,以及这些事例中蕴含着的作者写作动机,进而归纳概括出散文“形散神聚”之特点。
2.利用该文为样本,学习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课标》第四学段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同时,《课标》总目标要求:“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
”《我的老师》的写作特色就是讲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融为了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无比敬仰和深深怀念之情。
3.利用该文为样本,学习回忆性散文的结构形式。
《我的老师》这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结构。
开头触景生情,引起回忆,总起全文;中间分述作者记忆犹新的刘老师的事例;结尾抒发自己对刘老师的赞美之情。
然而,总分总这种文章结构方式初一学生已经耳熟能详,教学中需要再现,但不能成为此篇文章教学之重。
二、教学内容1.学生学习语文的敲门砖乃读。
学生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式读课文,乃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
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要有的放矢——文章写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方能走进文本,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读懂课文内容是深入研读语文文本的发轫。
2.遵循“文道统一”语文教学的原则。
具体为:⑴“文以载道。
我们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深入体会文本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这感情实则乃作者写作的目的,也就是文章的主旨——神。
《我的老师》苏叔阳
景物描写的方法(第二段) 过渡段的作用(第九段)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 、心理…… ) 以细节表现形象的写法(记叙文) 写作顺序:倒叙
作业: 拿出你们的笔,学着写写你心目 中的一位老师,写一个感动的片段, 让大家也从你的语言文字中来感悟老 师的魅力吧。
细读课文,潜心感悟
写刘老师放风筝的段落,又让你感受到 什 么呢?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 课文, 边读边批注你的感受。
这一系列表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刘 老 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不因残疾 而灰心丧气或怨天尤人,而是十分乐观,简 直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
刘老师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 但他超越了残疾:课堂上机敏的自 嘲,显示他并未被残 疾带来的精神 压力所控制;板书时的跳跃旋转, 表明身体的缺陷并未影响他的工作; 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受到他那博 大的爱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 更袒露出他那颗赤子之心,表现出 他生命的健康和强壮。
《我的老师》
苏叔阳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重点。 3、感知文中老师的形象,理解老师对 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 4、品析文章中生动传神的细节,品味 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表现手法。
苏叔阳,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 市,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当 代著名作 家。主要作品有《丹心谱》、 《大院》、 《夕照街》、《故土》等。 作品多次获国 家大奖,有四个作品获 “五个一”工程奖。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的 社会现实、时 代精神和人民 生活,活跃着普通人的身影 与心性,表达了人民的心情与愿望,响应 着中国历史的 脚步,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
女娲
酸涩
天穹 胳膊
伫立 哽咽
我的老师 苏叔阳
第三部分(14—15段)由回忆转入现实,表达了 “我”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及希望。
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能 表现出刘老师性格特点的句子,批注你 的体会。 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 最深的体会与小组同学分享。
写作特色
1、本文是怎样表现刘老师的? 本文通过对刘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 行为等直接表现,通过“我”和同学们的感受 间接表现,通过景物描写侧面烘托,通过与 另一位老人的对比来表现刘老师 2、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先写刘老师的外貌,再写刘老 师的教学,最后写刘老师放风筝, 由外到内逐步深入。
推荐阅读:
1、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 2、魏巍的《我的老师》 3、《跪着教书36年的老师》的故事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 章内容。 3、初步体会刘老师的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 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
文章主要回忆了:
刘老师的外貌
刘老师的教学
刘老师放风筝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 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 二回 部忆 分)
我的老师
苏叔阳
苏叔阳主要作品有《丹心谱》、 《大院》、《夕照街》、《故土》等。 作品多次获国家大奖,有四个作品获 “五个一”工程奖。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的 社会现实、时代精神和人民 生活,活跃着普通人的身影 与心性,表达了人民的心情 与愿望,响应着中国历史的 脚步,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
想一想 议一议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材简析:《我的老师》是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苏叔阳写的一篇回忆老师的散文。
课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章通过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等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相映生辉,互为例证,作者被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执著顽强的精神所感动,表达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重点。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工作、生活的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品析文章中生动传神的细节。
教学重点: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激情导入当代作家苏叔阳,他的一生,历经沧桑,几经挫折。
他分别因肾癌和肺癌,切除了左肾和一叶左肺,两次闯过“鬼门关”。
但是他仍然坚强地生活着,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如今,70岁的他仍笔耕不辍,他是生活的强者。
他在《苏叔阳文选》的序中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是什么支撑着他?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认识这位影响苏叔阳一生的好老师。
二、自主学习,感知课文1、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制定本课学习目标。
2、同学自由快速读课文,归纳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教师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说简洁并板书。
3、把握文章脉络,写出阅读提纲。
教师指导学生抓关键句,抓主体部分理清文章思路。
三、品味语言,感受人物。
1、学习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2、抓住感人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2、如果你是苏叔阳,你会说什么?说出想对刘老师倾诉的话。
苏叔阳《我的老师》说课稿
苏叔阳《我的老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老师》。
一、说教材:本课是西师版教材第九册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看,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爱和执著的追求。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部分(4--5段)写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
第三部分(6--10段)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展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和习作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探究重点段落,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对老师的敬佩。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二、说教学方法:1、品读法。
2、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法。
3、片段训练法。
三、说教学准备:1、小黑板。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相机出示小黑板)截去撑地手持撒脱支撑急速擎着拄着甩掉转向仰望蹦跳泛起跳跃注视追赶酸涩旋转漾出抓住1、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2、师生交流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丢腿”的事情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情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飞风筝”的事情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情 3.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走近这位老师。
(板书:我的老师)我用整体感知的导入将学生带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感情基础。
而且还检查了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可以作出适当的调整。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篇一:后稷中学有效教学单元、课时教案篇二:苏叔阳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女娲()哽咽()酸涩()慷慨()伫立() 2.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挑出来并改正。
跳跃旋转慷慨成词功德无量偏偏起舞笑声郎郎气喘吁吁不由自主熬翔盘旋 3.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4.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特点。
上课时:放风筝时: 5.文中写了刘老师放飞风筝,你怎么看刘老师所放飞的风筝?刘老师仅仅是放飞了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些什么吗?二、同步解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当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
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
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着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
《我的老师》说课设计3
《我的老师》说课设计3《我的老师》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以写人为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典范,体现了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既是对学生学习简短篇章的提高,又是为以后学习长篇文章打下基础。
课文选自着名的作家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
课文由春天的风筝引出对小学历史老师的回忆,从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来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幽默乐观敬业的老师形象,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深深的敬佩之情。
是一篇很好的身残志坚的教育文章。
整篇文章充满激情,文笔优美。
正印证了作家本人说的“作家要有能点燃别人心灵的激情之火。
”正是他的文章也点燃我们学习的激情之火。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和习作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制定了”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a、首先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b、你是刘老师,你跑起来很困难,干嘛不让你的学生帮你放好,自己拿着就行了?你是刘老师,你望着自由翱翔的风筝,你笑什么呢?你是刘老师,你的腿脚不灵活,干嘛做这么多的风筝?此时此刻作为刘老师的学生的你,就看着奔跑着的,腿脚不方便的的放风筝的刘老师,你会想什么?你是刘老师的学生,你就站在刘老师身边,望着把风筝放上天空的刘老师那得意和满足的笑容,你又会想些什么?……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角色体验的追问,是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那坚强、活泼对生活的热爱。
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c、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进文字中去读。
这样一步步真实的体验,走进老师的心里,学生感受既真切又强烈。
真正体现了语文阅读对个性感悟的要求,对独特感受的诊视。
(2)、讨论升华感情a、课件展示:最后一段话理解“淳朴的爱与追求”是什么?说b、你觉得作为一个少年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了前面的情感积淀,学生有感而发,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滔滔不绝,也体现了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苏叔阳《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苏叔阳《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的老师课题我的老师课时第 ?一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重难点重点:真挚的师生感情。
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难点: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背诵诵师诗句导入,出示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
⑴作者写蔡">蔡老师选取了哪几个事例?请给每件事取一个小标题。
⑵这几件事中根据什么顺序安排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⑶课文分几个部分?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⑷联系作者对蔡">蔡老师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从总体上说说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重点写了她的什么品质?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⑸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2、学生自学。
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⑴①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纠纷⑦我梦中寻师。
⑵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平日—假期。
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
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怀念蔡">怀念蔡老师。
⑶全文分三部分,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老师》苏叔阳教案
香花实验小学罗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征。
学
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老师执着追求、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征。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导入:就是这样一位年过50的老师,他却用自己残缺的身躯演绎了生命的激情。
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再次走进他的心灵,却探询老师内心世界。
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我的老师”。
2.出示导纲:⑴、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儿?
⑵、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语句说
说你的体会?
⑶、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⑷、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1.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自学时的疑难问题。
2.展示评价:对照分工表,各小组展示本组交流的成果并进行评
价。
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1教师指导学生从内容和写作方法谈自己的收获。
2.学生归纳总结。
四、拓展训练;
1.拓展延伸:
学了刘老师的故事,你想起了哪些和刘老师有着同样遭遇却也能笑对生活的人?
2. 编题自练:
本文记叙了刘老师()和()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的性格和品质,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感情。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上课诙谐乐观敬佩
尽心负责
放风筝热爱生活怀念
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