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件--第九章 集合的基数
离散数学 实数集合与集合的基数
... ...
-3/1
-3/2 -3/3
-2/1
-2/2 -2/3
-1/1
-1/2 -1/3
0/1
0/2 0/3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
... ...
...
-3/4
-2/4
-1/4
0/4
1/4
2/4
3/4
...
可以从0/1开始按照箭头指定次序排列Q中元素 所以N≈Q 。 2 另外 Z×Z≈N 如右图所示。 1
-3 -2 -1 0 -1 -2 1 2 3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0, 1)≈R. 解: x(0, 1), f(x)=tgπ 例: [0, 1]≈(0, 1)
例:
2x 1 2
.
1 4 1 f (x) 2 x 4 x
§4 集合的基数
定义: 设A为任意一个集合, 用card(A)表示A中的元素 个数, 并称card(A)为集合A的基数. 作以下5条规定: (1) 对集合A, B, 规定 card(A)=card(B) AB (2) 对有限集合A, 规定与A等势的自然数n为A的基 数. 记作: card(A)=n. (3) 对自然数集合N, 规定 card(N)=0 (4) 对于实数集合R, 规定 card(R)=1 (5) 将0, 1, 2, … , 0, 1都称作基数. 其中自然数0, 1, 2, … 称为有限基数, 0, 1称为无限基数.
定理.
集合A是无限可数集合A可写成如下 的式{a1, a2, …, an, …}.
自考离散数学课件
离散概率论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离散概率论在统计学中用于描述和分 析离散随机事件。例如,在调查研究 时,离散概率论可以用于估计样本大 小、计算抽样误差和置信区间等。
自考离散数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离散数学简介 • 集合论基础 • 图论基础 • 离散概率论基础 • 组合数学基础 • 离散概率论的应用
01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的起源和定义
起源
离散数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数学 研究,最初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一些实 际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定义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如集合、 图、树等)的数学分支,它不涉及连 续的量或函数,而是专注于研究离散 结构及其性质。
离散概率论在统计学中还用于构建和 检验离散随机变量的统计模型。这些 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离散随 机变量的分布和性质。
离散概率论在决策理论中的应用
离散概率论在决策理论中用于评估不 确定环境下的决策效果。通过离散概 率模型,可以计算期望效用和期望收 益,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
离散概率论在决策理论中还用于风险 评估和管理。通过离散概率模型,可 以评估风险的大小和性质,并制定相 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集合的运算和性质
总结词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这些运算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详细描述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这些运算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交换律指的是集合 的并集和交集运算满足交换性;结合律指的是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满足结合性。这些性质在离散数学的后续内 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散数学 第九章
οai οa1 ο a2
. . . οan
二元运算的运算表
2011-1-31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元运算的运算表
12
运算表的实例
上的⊕ 运算的运算表 的运算表, 例3 设 S=P({a,b}),S上的⊕和 ∼运算的运算表,其中全 , 上的 集为{a,b}。 集为 。 ⊕ ∅ {a} {b} {a,b} ∅ ∅ {a} {a} {a} ∅ {b} {a,b} {b} ∅ {a} {a,b} {a} ∅ x ∅ {a} {b} {a,b} ~x {a,b} {b} } {a} ∅
2011-1-31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2
第三部分 代数结构
一元:f:S→S 一元 二元:f:S×S→S 二元 × 多元
符合某些律
运算
性质 交换律 单位元 结合律 零元 幂等律 逆元 分配律 吸收律 消去律
代数系统
建立两 个代数 系统的 联系 映射) (映射)
具体代数系统
半群 群 环 域 格 布尔代数
离 散 数 学
代数结构
2011-1-31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1
第三部分 代数结构
代数结构是以研究数字、文字和更一般元素的运算的 代数结构是以研究数字、文字和更一般元素的运算的 规律和由这些运算适合的公理而定义的各种数学结构的性 规律和由这些运算适合的公理而定义的各种数学结构的性 和由这些 为中心问题. 质为中心问题 它对现代数学如拓扑学、泛函分析等, 它对现代数学如拓扑学、泛函分析等 以及一些其他 科学领域, 如计算机科学、编码理论等, 科学领域 如计算机科学、编码理论等 都有重要影响和广 泛应用. 泛应用
2011-1-31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离散数学课件-9-集合的基数
第九章 §1
集合的基数
集合的等势与优势
定义 设 A,B 是两个集合,若存在从 A 到 B 的 双射函数,则称 A 与 B 等势,记为 A≈B。 例 ① Z ≈ N,f:Z→N
⎧ 2 x, x ≥ 0 f ( x) = ⎨ ⎩ −2 x − 1, x < 0
5
定义 设 A 是有穷集,与 A 等势的唯一自然数 称为 A 的基数,记为 card A,或 |A|;自然数集的基 数记为ℵ0;实数集的基数记为ℵ 。 规定:① card A=card B ⇔ A≈B ② card A≤card B ⇔ A ⋅ B ③ card A<card B ⇔ card A≤card B∧card A≠card B 此外,cardN=ℵ0,card R=ℵ,ℵ0< ℵ 0,1,2, " ,n, ", ℵ0, ℵ,"(从小到大排列) ℵ0 是最小的无穷基数 定义 设 A 是集合, 若 card A≤ ℵ0, 则称 A 为可 数集(或可列集) 。 性质:① ② ③ ④ ⑤ 可数集的子集是可数集 两个可数集的并是可数集 两个可数集的笛卡尔积是可数集 可数个可数集的并是可数集 无穷集的幂集不是可数集
6
3
⋅{0,1}N 。
g : {0,1}N → [0,1), g ( t x ) = 0. x1 x2 "
这里 x = 0. x1x2"是 x 的十进制表示。 因为 g(t)是单射,所以{0,1}N
⋅[0,1) 。
§2
集合的基数
定义 设 A 是集合,称 A∪{A}为 A 的后继,记 为 A+。 例 ∅+={∅},∅++={∅,∅+},∅+++={∅,∅+,∅++}," 性质:前面的集合都是后边集合的元素 前面的集合都是后边集合的子集 自然数的定义: 1° 0=∅,1=0+={0},2=1+={0,1}," n=(n-1)+={0,1,2,",n-1},"
离散数学-基数
称集合A的基数为א0,如果有双射
f:N→A,或双射f:A→N,N为自然数集。 记为 A = א0。
.
基数
1.1 有限集、可数无限集和连续统的基数
➢定义7.6
称集合A的基数为C,如果有 双射f:[0,l]→A,或双射f:A→[0,1]。 记为 A = C。具有基数C的集合常称为
α+γ<β+δ
.
基数
1.3 基数算术
✓定理3
对任何无限集基数α,有 α+α= α
✓定理4
设, 为基数,为无限集基数, ≤ , 那么
+ =
.
基数
1.3 基数算术
➢定义7.9
设, 分别是集合A,B的基数,
那么与的基数积定义为
· = A B
.
基数
1.3 基数算术
✓定理5
设α,β,γ为任意基数,那么 (1)α·β= β·α (2)(α·β)·γ=α·(β·γ) (3)α·(β+γ)=α·β+ α·γ, (β+γ)·α =
(2)称A的基数小于等于B的基数,记为
A ≤ B ,如果有单射f:A→B或满射 f:B→A。
(3)称A的基数小于B的基数,记为
A < B ,如果 A ≤ B , 且 A B 。
.
基数
1.2 基数比较
➢定理7.12
基数相等关系为一等价关系, 即对任何集合A,满足:
(1) A = A 。 (2)若 A = B ,则 B = A 。 (3)若 A = B , B = C ,
✓定理7.15
对任意集合A,B,如果 A ≤ B , B ≤ A ,那么 A = B 。
.
基数
离散数学 课件 PPT 精品课程 考研 大学课程 数学一 第九章 树
例 (2)为(1)的一棵生成树T,(3)为T的余树.
(1)
(2)
(3)
余树可能不连通,也可能含回路。
2019/1/30
11
定理9.3 任何连通图G至少存在一棵生成树. 推论1 设n阶无向连通图G有m条边,则 m≥n-1. 推论2 设n阶无向连通图G有m条边,T是G的生 成树,T'是T的余树,则T'中有m-n+1条边.
(1)
(2)
(3)
m=8,n=5
2019/1/30 12
a
d b
f
e
图中, 初级回路aed, bdf,cef.
c
这3个回路中每一 个回路都只含一条 弦,其余的边都是树 枝,这样的回路称为 基本回路.
2019/1/30
13
定义9.3 设T是n阶连通图G=<V,E>的一棵生成 树,G有n条边.设e1,e2· · · ,em-n+1为T的弦,设Cr是T 加弦er产生的G的回路,r=1,2,…m-n+1.称Cr为 对应于弦er的基本回路,称{C1,C2,· · · ,Cm-n+1}为 对应生成树T的基本回路系统.
连通分支数大于等于2,且每个连通分支均
平凡图称为平凡树. 设T=<V,E>为一棵无向树,v∈V,若d(v)=1,
则称v为T的树叶.若d(v)≥2,则称v为T的分 支点.
2019/1/30 3
例
(a)
(b)
(c )
图中(a),(b)为树,而(c)不是树, 但(c)为森林。
2019/1/30 4
T有5个树枝a, b, c, d, e, 因而有5个 基本割集:Sa={a,g,f } ; Sb={b,g,h } ; Sc={c,f,h } ; Sd={d,i,h } ; Se={e,f,i}. 基本割集系统为{Sa,Sb,Sc, Sd,Se}.
离散数学
性质:设º 是A上的一个n元运算,S1、S2 A,º 对 S1、S2均封闭,an S1∩S2, ∵ a1,a2…an S1 且运算º在S1上封闭 ∴ º a1,a2…an ) S1,又∵ a1,a2…an S2 且 ( 运算º在S2上封闭 ∴ º a1,a2…an ) S2 ( º a1,a2…an) S1∩S2, ( ∴ º对S1∩S2是封闭的 三、二元运算的若干性质 (设º 和*是A上的两个二元运算) 1 可交换性:a1º a2=a2º (N上的加、乘运算) a1 2 可结合性: (a1º a3=a1º a3) a2)º (a2º (N上的加、乘运算)
14
3 可数集的基数≤任何无限集的基数 ∵任何一个无限集均包含一个可数集
∴无限集的基数中的最小者是可数集 4 可数集的基数<不可数集的基数
即< 0א
1א
对任何集合A,有|A|<|2A| ∴不存在最大基的集合,即无论一个集合的基 数多么大,一定有一个更大基数的集合存在。
15
第四章 代数系统
13
1 定义:设A ’ B(不等势),但A与B的一个 真子集等势,则称A的基数小于B的基数,记为 #A<#B Ne={2,4,6,…} , N={1,2,3,…} NeN #Ne<#N (×) 2 性质:若A1A,B1B,AB1,BA1, 则AB 证明: ∵ AB1,而B1B ∴|A|≤|B| 又∵ BA1 ,且A1A ∴|B| ≤|A| ∴|A|=|B| ∴ AB
4 集合A、B均可数, A∩B= ,则A∪B可数 (正整数∪负整数)
6
证明:设A={a1, a2, a3, …}, B={b1, b2, b3, …} ∵ A∩B= ∴ A∪B= {a1,b1,a2, b2, a3, b3,…} ∵ A∪B 可排成一个序列 ∴ A∪B可数
【精品】离散数学(集合、关系、函数、集合的基数)PPT课件
第1章 集合
1.3 集合的运算
1.3.2 集合的交运算
定理1.3
设A,B,C是三个集合,则下列分配律成立: A∩(B∪C)=(A∩B)∪(A∩C) A∪(B∩C)=(A∪B)∩(A∪C)
定理1.4 设A,B为两个集合,则下列关系式成立: A∪(A∩B)=A A∩(A∪B)=A
这个定理称为吸收律,读者可以用文氏图验证。
A=B,C=D
第1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定理1.1 集合A和集合B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且B⊇A。 定义1.3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A和B不相等,也就 是说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
A⊂B 或 B⊃A 例如:集合A={1,2},B={1,2,3},那么A是B的真子集
A∩B={1,3,5}
第1章 集合
1.3 集合的运算
1.3.2 集合的交运算 集合的交运算的文氏图表示,见图3.2,其中阴影部分就是A∩B。
U
A
B
第1章 集合
1.3 集合的运算
1.3.2 集合的交运算 由集合交运算的定义可知,交运算有以下性质: (1)幂等律:A∩A=A (2)同一律:A∩U=A (3)零律:A∩= (4)结合律:(A∩B)∩C=A∩(B∩C) (5)交换律:A∩的运算
1.3.2 集合的交运算 定义1.7 任意两个集合A、B的交记作A∩B,它也是一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构成,即
A∩B ={x | x属于A且x属于B} 例如,A={a,b,c},B={b,c,d,e},则
A∩B={b,c} 又如,A={1,2,3,4,5},B={1,3,5,7,9},则
定义1.4 若集合U包含我们所讨论的每一个集合,则称U是所讨论 问题的完全集,简称全集。
离散数学课件第九章集合的基数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
前边的集合都是后边集合的元素。 前边的集合都是后边25集合的子集。
自然数的定义
利用后继的性质,可以考虑以构造性的方法用集合来给出自 然数的定义,即 0= 1=0+=+ ={}={0} 2=1+={}+ ={}∪{{}}={,{}}={0,1} 3=2+={,{}}+={,{},{,{}}}= {0,1,2} … n={0, 1, …, n1} …
说明 这种定义没有概括出自然数的共同特征。
26
归纳集
定义9.4 设A为集合,如果满足下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条件: (1)∈A (2)a(a∈A→a+∈A)
称A是归纳集。
例如:下面的集合 {, +, ++, +++,…} {, +, ++, +++, … , a, a+, a++, a+++, …} 都是归纳集。
27
自然数n和自然数集合N的定义
定义9.5 自然数 (1)一个自然数n是属于每一个归纳集的集合。 (2)自然数集N是所有归纳集的交集。 说明:根据定义9.5得到的自然数集 N 恰好由, +, ++,
+++,…等集合构成。而这些集合正是构造性方法所定义的 全体自然数。
例如:自然数都是集合,集合的运算对自然数都适用。 2∪5={0,1}∪{0,1,2,3,4}={0,1,2,3,4}=5 3∩4={0,1,2}∩{0,1,2,3}={0,1,2}=3 4-2={0,1,2,3}-{0,1}={2,3} 2×3={0,1}×{0,1,2}={<028,0>,<0,1>,<0,2>,<1,0>,<1,1>,<1,2>}
《集合的基数》课件
未来,集合论将与更多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例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和 哲学等。这些交叉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无穷的概念和数学的本质。
03
集合论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集合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界将更加重视集合论的教育。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教材和课程资源涌现,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
理解集合论。
尽管集合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 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例如 ,关于无穷的深刻问题、集合论与物理 学的关系等。
未来展望
01 02
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集合论将会继续发展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 域中。未来,数学家们将进一步探索无穷的奥秘,并试图解决一些长期 存在的数学问题。
03
集合的基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在实数理论中的应用
01
实数集合的基数是可数无穷,这 为实数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和性质 提供了基础。
02
例如,实数轴上的连续性、极限 、连续函数等概念都与集合的基 数有关。
在概率论中的应用
概率论中,样本空间的基数表示所有 可能结果的个数,是概率计算的基础 。
例如,在概率论中,事件的概率是该 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个数与样本空间 中样本点个数的比值。
为了解决早期集合论的问题,数学家们 开始对集合论进行公理化。其中,ZF( Zermelo-Fraenkel)公理系统是最著名 的集合论公理系统之一。
2
集合论的应用
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集合论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着重 要的应用,还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物理 学和哲学等领域。
3
集合论的挑战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集合基数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大 小和多样性。例如,在分类或聚类算法中,集合基数可以 影响算法的性能和结果。
离散数学9-格与布尔代数
17
定理4: 设<A, ∨, ∧>是格,对任意a, b, cA,有 (1)若a≤b和c≤d,则a∧c≤b∧d,a∨c≤b∨d (2)若a≤b,则a∧c≤b∧c,a∨c≤b∨c
18
证明:(1)如果a≤b,又b≤b∨d, 由传递性得 a≤b∨d, 类似由c≤d, d≤b∨d,由传递性得 c≤b∨d,这说明b∨d是{a, c}的上界,而a∨c是{a, c}的最小上界,所以a∨c≤b∨d。类似可证 a∧c≤b∧d。
则称b是a的补元,记为a′。若b是a的补元,则a也是b的补 元,即a与b互为补元。 一般说来,一个元素可以有其补元 ,未必唯一,也可能无补元。0′=1和1′=0。
37
定义12: 在有界格中,如果每个元素都有补元,则称格是有 补格。
由于补元的定义是在有界格中给出的,可知,有补格一定是 有界格。
38
定理11: 在有界分配格中,如果某元素有补元,则补元是唯 一的。
34
定理9: 设<A, ∧,∨, 0, 1>是有界格,则对于A中任意元素 a 都有 a∨1 = 1 a∧1 = a a∨0 = a a∧0 = 0
1称为全上界或最大元,0称为全下界或最小元。
图9-6中(a)(b)(c)都有最大元和最小元,所以都是有界格。
35
定理10: 有限格必定是有界格。
36
定义11: 设<A,∨,∧>是有界格,aA,如果存在bA使得 a∨b = 1 a∧b = 0
31
定义8: 设<A,∨,∧>是格,如果A中存在元素a,使得对于A中 任意元素x 都有a≼x,则称a为格(A , ≤)的全下界,用0表 示。如果L中存在元素 a, 使得对于L中任意元素 x 都有 x≼a则称a为格(A , ≤)的全上界,用1表示。全下界即是格 的最小元,是唯一的。全上界即是格的最大元,是唯一的 。
离散数学高等里离散数学课件-CHAP
图的基本概念
边
连接两个节点的线段称为边。
简单图与多重图
只含一条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含有相同端点的多条边称为多 重边。
节点
图中的顶点称为节点。
定向图与无向图
如果边有方向,则称为定向图; 如果边无方向,则称为无向图。
有限图与无限图
节点和边都有限的图称为有限 图,节点或边至少有一个为无 限的图称为无限图。
发展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离散数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许多新的分支如组合数学、离散概率论等不断涌现,并广 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物理学等领域。
离散数学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科学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如算法设计、数据结构、计算 机图形学、数据库系统等。
工程学
离散数学在工程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 用,如电子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 程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多种方法来表示。 列举法是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适用于元素 数量较少的集合。描述法是用数学符号和逻辑表达式来描 述集合中的元素,适用于元素数量较多且具有共同特征的 集合。图示法则是用图形来表示集合,直观易懂,适用于 具有明显包含关系的集合。
03
如果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存在一 条路径,则称该图为连通图。
路径与回路
欧拉回路与哈密顿回路
如果一条回路恰好经过图中的每条边 一次,则称为欧拉回路;如果一条回 路恰好经过图中的每个节点一次,则 称为哈密顿回路。
连接两个节点的序列称为路径,如果 路径的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则称为 回路。
04
离散概率论
离散概率的基本概念
图的表示方法
邻接矩阵
用矩阵表示图中节点之 间的关系,如果节点i与 节点j之间存在一条边, 则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 元素为1,否则为0。
离散数学(集合论)
D.M 律
双重否 定
26
E
补元律 零律 同一律
AA= A= A=A
AA=E AE=E AE=A
否定
=E
27
E=
第3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
28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
集合的基数与有穷集合 包含排斥原理 有穷集的计数
0 n 1 n n n n
15
幂 集 定义
P(A) = { B | BA }
设 A={a,b,c},则 P(A)={,{a},{b},{c},{a,b},{a,c},{b,c}{a,b,c}}
计数: 如果 |A| = n,则 |P(A)| = 2n
16
空集和全集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
42
文氏图法
求1到1000之间(包含1和1000在内)既不能被 5 和6 整除, 也不能被 8 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43
例2 24名科技人员,每人至少会1门外语. 英语:13; 日语:5; 德语:10; 法语:9 英日:2; 英德:4; 英法:4; 法德:4 会日语的不会法语、德语 求:只会 1 种语言人数,会 3 种语言人数
元素
a A
a A
表示方法:列举法A={a,b,c,d} 描述法 B={x|x∈Z,3<x≤6} …
12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A={a,{b, c},d }
aA
{b, c} A
b x( x A x B) A
包含 A B x (xA xB)
(4)
37
3.1 容斥原理
又 A U A,
《离散数学讲义》课件
离散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事件在有限或可数无限的可 能结果集合中发生的概率的数学工具。
离散概率分布的种类
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 分布等。
离散概率分布的应用
离散概率分布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过 程,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种类型。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应 用
在统计学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常用的 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推断总体特征和比较不 同总体的差异。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统计方法。
《离散数学讲义》ppt课件
目 录
• 离散数学简介 • 集合论 • 图论 • 离散概率论 • 逻辑学 • 离散统计学 • 应用案例分析
01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的起源和定义
起源
离散数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数学研 究,最初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 问题,如组合计数和图论问题。
定义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如集合、 图、树、逻辑等)的数学分支,它不 涉及连续的变量或函数。
联结词:如与(&&)、或(||)、非(!)等,用 于组合简单命题。
03
04
命题公式:由简单命题通过联结词组合而 成的复合命题。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05
06
肯定前件、否定后件、析取三段论、合取 三段论等推理规则。
谓词逻辑
个体词
表示具体事物的符号。
离散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
化简((ABC)(AB))-((A(B-C))A) 证明:原集合=(AB)-A(吸收律)
=(AB)A =(AA)(BA)(分配律)
=(BA) =BA
(互补律) (同一律)
集合包含的性质
• AE •如果ABC,则AC •ABAA∪B •AB A∪B=B AB=A ~B ~A
证明:(使用定义:x左,最后x 右) x P(A) ,则x A, 又由已知A B,所以x B 从而x P(B) 。 ∴ P(A) P(B)
例题
设F表示一年级大学生的集合,S表示二年级大学生的集合,R 表示计算机系学生的结合,M表示数学系学生的集合,T表示选 修离散数学的学生的集合,L表示爱好文学的学生的集合,P表 示爱好体育的学生的集合。则下列句子所对应的集合表达式为:
证明:B=B(AB) (吸收律)
=B(AC) (等量代入)
=(BA)(BC)(分配律)
=(AC)(BC)(等量代入)
=(AB)C(分配律)
=(AC)C(等量代入)
=C
(吸收律)
说明:AB=ACB=C
AB=ACB=C
两种推理均是不成立的。
课堂练习
用三种方法求证: (B-A)∪A=B∪A
1)所有计算机系二年级的学 生都选修离散数学。
4)只有一、二年级的学生才爱 好体育运动。
R ∩S T ②
2)数学系的学生或者爱好文 学或者爱好体育运动。
M L∪P ④
3)数学系一年级的学生都没 有选修离散数学。
M∩F~T ③
PF∪S ⑤
5)除去数学系和计算机系二年 级的学生外都不选离散数学。
即AB={xxA且x BxB且x A}
《集合的基数》课件
广泛的应用
1 数学中的集合论
2 计算机科学中的数
据结构
3 统计学中的概率计
算
结论
1 集合的基数是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3 集合可以用表达式来描述
2 基数具有一些性质,可以通过运
算进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算
4 集合在不同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集合的基数》PPT课件
集合的基数是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通过基数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集合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什么是集合的基数?
集合的基数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以|S|表示集合S的基数。
基数的性质
1 非负整数
基数是非负整数。
3 空集的基数为0
2 等势集
两个集合有相同的基数,则它们称为等势集。
基数的计算方法
1 有限集合
直接数元素个数。
2 无限集合
用一一映射确定基数。
基数的运算
1 并集的基数
等于两个集合基数之和减去交集基数。
3 集基数
等于全集基数减去集合基数。
2 交集基数
不超过两个集合的最小基数。
集合的表达式
1 一对花括号 2 元素之间
3 条件限符号
{} 表示集合。
用逗号隔开。
表示集合S中满足某些条件的元素。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离散数学的定义和意义2. 离散数学与其他数学分支的区别3.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4. 学习离散数学的目标和要求二、逻辑与集合1. 逻辑基础命题与联结词逻辑推理与证明2.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性质3. 集合的运算律和集合恒等式4. 集合的分类和应用三、图论基础1. 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图的类型和例子2. 图的运算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子图、补图和连通性3. 路径和圈路径和圈的概念最短路径问题环的性质和应用4. 树和森林树的概念和性质树的表示方法树的算法四、组合数学1. 组合的基本概念排列和组合的定义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 组合计数原理包含-排除原理鸽巢原理和球和箱子问题3. 组合设计区块设计和平面设计拉丁方和Steiner系统4. 组合数学的应用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组合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五、离散数学的应用实例1. 布尔代数和逻辑电路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2. 计算复杂性理论计算复杂性的基本概念时间和空间复杂性的分析方法3. 信息论和编码理论信息论的基本概念编码理论和错误纠正码4. 离散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离散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离散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六、关系与函数1. 关系的基本概念关系的定义和表示关系的性质和分类2. 关系的运算关系的复合和逆关系关系的闭包和分解3. 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和表示函数的性质和分类4. 函数的运算和性质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函数的连续性和differentiability七、组合设计与计数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区块设计和平面设计-拉丁方和Steiner系统2. 组合计数原理包含-排除原理鸽巢原理和球和箱子问题3. 代数结构群、环和域的基本概念群的作用和群的分解八、图论进阶1. 欧拉图和哈密顿图欧拉图的定义和性质哈密顿图的定义和性质2. 网络流和匹配网络流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流问题匹配的概念和算法3. 树的同构和唯一分解定理树的同构概念唯一分解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九、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 计算理论和算法计算模型的基本概念算法的描述和分析2. 数据结构和算法基本数据结构常见算法和分析方法3. 形式语言和编译原理形式语言的基本概念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1. 离散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定理2. 离散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离散数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言难点解析:离散数学与其他数学分支的区别,学习离散数学的目标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P(1)=P({0})={,{0}}={0,1} 23={0,1}{0,1,2}={f | f:{0,1,2}→{0,1}}={f0,f1,…,f7} 其中f0={<0,0>,<1,0>,<2,0>} f1 ={<0,0>,<1,0>,<2,1>}
例如 x = 0.10110100…,则对应于x的函数tx是: n 0 1 2 3 4 5 6 7… tx(n) 1 0 1 1 0 1 0 0… 易见tx∈{0,1}N,且对于x,y∈[0,1),x≠y,必有tx ≠ ty, 即f(x) ≠ f(y)。 所以,f:[0,1)→{0,1}N是单射的。
(2) 假设A≈B ,存在 f : AB是双射, 那么 f1 : BA是从B到A的双射,所以B≈A。 (3) 假设A≈B,B≈C,存在 f :AB,g:BC是双射, 则fg : AC是从 A 到 C 的双射。 所以A≈C。
12
若干等势集合
N ≈ Z ≈ Q ≈ N×N
R ≈ [0,1] ≈(0,1)
4
等势集合的实例(1)
(1)Z≈N。
f : Z N,
x0 2x f ( x) 2 x 1 x 0
则f是Z到N的双射函数。 从而证明了Z≈N。
5
等势集合的实例(2)
(2) N×N≈N。
双射函数
f : N N N,
f ( m, n )
6
(m n 1)(m n) m 2
设 f:N→[0,1]是从N到[0,1]的任何一个函数。f的所有函数值为:
f(0)=0.a1(1)a2(1)… f(1)=0.a1(2)a2(2)… … f(n1)=0.a1(n)a2(n)… …
令y的表示式为0.b1b2…,并且满足bi ≠ ai(i),i=1,2,…, 则y∈[0,1], 但y与上面列出的任何一个函数值都不相等。
[8]
[9]
[15]
[14]
7
等势集合的实例(4)
(4)(0,1)≈R。 其中实数区间 (0,1)={x| x∈R∧0<x<1}。 令双射函数 : ( x) tan 2
则 f 是(0,1)到R的双射函数。从而证明了(0,1)≈R 。
8
等势集合的实例(5)
说 明
根据这个定理可以知道N ≈ P(N)。 综合前面的结果,可知N ≈ {0,1}N 。 17 实际上,P(N),{0,1}N和R都是比N“更大”的集合。
优势
定义9.2 (1) 设A, B是集合,如果存在从A到B的单射函数,就称B优 势于A,记作A≤· B。 如果B不是优势于A, 则记作A≤· B。 (2)设A, B是集合,若A≤· B且A≈ B,则称B真优势于A,记 作A<· B。如果B不是真优势于A,则记作A≮· B。 例如:
N ≤· N
N ≤· R A ≤· P(A)
N <· R
A <· P(A)
R ≮· N
N ≮· N R≤· N
18
优势的性质
定理9.3 设A, B, C是任意的集合,则 (1)A≤·A。 (2)若A ≤· B且B ≤· A,则A≈B。 (3)若A ≤· B且B ≤· 则A ≤· 。 C, C 证明: (1)IA是A到A的单射,因此A≤·A。 (2)证明略。 (3)假设A ≤· B且B ≤· C,那么存在单射 f:A→B,g:B→C, 于是 fg:A→C也是单射的,因此A ≤· 。 C
复习
B={x| x∈A∧g(x)=1}
则BA,且B=g,即B∈P(A),使得f(B)=g。 所以 f 是满射的。
11 由等势定义得P(A)≈{0,1}A。
等势的性质
定理9.1 设A,B,C是任意集合, (1)A≈A。
(2)若A≈B,则B≈A。
(3)若A≈B,B≈C,则A≈C。
证明 (1) IA是从A到A的双射,因此A≈A。
f2 ={<0,0>,<1,1>,<2,0>}
所以, g:{0,1}N→[0,1) 是单射的。
根据定理9.3,有{0,1}N≈[0,1)。
22
总结
N ≈ Z ≈ Q ≈ N×N R ≈ [a,b] ≈ (c,d) ≈ {0,1}N ≈ P(N) 其中[a,b],(c,d)代表任意的实数闭区间和开区间。 {0,1}A ≈ P(A)
N <· R
任何的实数区间(开区间、闭区间以及半开半闭的区间) 都与实数集合R等势。
问题:N和R是否等势?
13
康托定理
定理9.2 康托定理 (1)N ≈ R。
(2)对任意集合A都有A ≈ P(A)。
分析
(1)如果能证明N ≈ [0,1],就可以断定N ≈ R。 只需证明任何函数f:N→[0,1]都不是满射的。
= {,{}}
= {, +}
说 明
= {, +, ++ }
前边的集合都是后边集合的元素。 25 前边的集合都是后边集合的子集。
自然数的定义
利用后继的性质,可以考虑以构造性的方法用集合来给出自 然数的定义,即 0= 1=0+=+ ={}={0}
2=1+={}+ ={}∪{{}}={,{}}={0,1}
-2/1 -2/2 -2/3 -2/4
[5]
-1/1 -1/2 -1/3 -1/4
[4]
0/1 0/2 0/3 0/4
[0]
1/1 1/2 1/3 1/4
[1]
2/1 2/2 2/3 2/4
[10]
3/1 … 3/2 … 3/3 … 3/4 …
[13] [12]
[11]
[17]
[3]
[2]
[6]
[7]
A <· P(A)
23
9.2 集合的基数
上一节我们只是抽象地讨论了集合的等势与优势。 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度量集合的势的方法。 最简单的集合是有穷集。尽管前面已经多次用到“有穷集 ”这一概念,当时只是直观地理解成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 集合,但一直没有精确地给出有穷集的定义。为解决这个 问题我们需要先定义自然数和自然数集合。
(1) 设x[0,1),0.x1x2…是x的二进制表示。 为了使表示唯一,规定表示式中不允许出现连续无数个1。 例如 x=0.1010111,应按规定记为0.1011000。 对于x,如下定义f:[0,1)→{0,1}N,使得
f(x) = tx,且tx:N→{0,1}, tx(n) = xn+1,n = 0,1,2,…
等势集合的实例(6)
(6)对任何a, b∈R,a<b, [0,1]≈[a,b]。 双射函数f:[0,1]→[a,b],f(x)=(ba)x+a。
10
例9.2
例9.2 设A为任意集合,则P(A)≈{0,1}A。
证明
构造f:P(A)→{0,1}A, f(A)=A ,A∈P(A)。 其中A 是集合A 的特征函数。 (1)易证 f 是单射的。 (2)对于任意的 g∈{0,1}A, 那么有 g:A→{0,1}。令
27
自然数n和自然数集合N的定义
定义9.5 自然数 (1)一个自然数n是属于每一个归纳集的集合。
(2)自然数集N是所有归纳集的交集。
说明:根据定义9.5得到的自然数集 N 恰好由, +, ++, +++,…等集合构成。而这些集合正是构造性方法所定义的 全体自然数。 例如:自然数都是集合,集合的运算对自然数都适用。 2∪5={0,1}∪{0,1,2,3,4}={0,1,2,3,4}=5 3∩4={0,1,2}∩{0,1,2,3}={0,1,2}=3 4-2={0,1,2,3}-{0,1}={2,3}
(5)[0,1]≈(0,1)。 其中(0,1)和[0,1]分别为实数开区间和闭区间。
0 1
1 2
1 2
1 22
1 23
21n 2n12
1 22
1 23 1 24 1 25
x0 1/ 2 1/ 22 x 1 双射函数 f : [0,1](0,1), f ( x) 2 1/ 2n 1 x 1/ 2n , n 1, 2,... x 其它x 9
21
证明 {0,1}N≈[0,1)
(2) 定义函数g:{0,1}N→[0,1)。 g的映射法则恰好与 f 相反, 即
t∈{0,1}N,t:N→{0,1},g(t)=0.x1x2…, 其中xn+1=t(n)。
但不同的是,将0.x1x2…看作数x的十进制表示。 例如t1,t2∈{0,1}N,且g(t1)=0.0111…,g(t2)=0.1000…, 若将g(t1)和g(t2)都看成二进制表示,则g(t1)=g(t2); 但若看成十进制表示,则g(t1)≠g(t2)。
3=2+={,{}}+={,{},{,{}}}= {0,1,2} …
n={0, 1, …, n1}
…
说 明
这种定义没有概括出自然数的共同特征。
26
归纳集
定义9.4 设A为集合,如果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 (1)∈A (2)a(a∈A→a+∈A) 称A是归纳集。
例如:下面的集合 {, +, ++, +++,…} {, +, ++, +++, … , a, a+, a++, a+++, …} 都是归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