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一目的要求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划线分离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菌落(活菌)计数法。

2.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学会微生物的一般培养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 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平板分离法。

在食品发酵工业中,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必须将微生物单一分离出来,加以鉴别和研究。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和接种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使得微生物实验毫无意义。

三实验材料1.菌种: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毛霉、曲霉、青霉等含菌样品。

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斜面、平板)、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蔡氏琼脂培养基(斜面、平板)。

3.土壤(自带)或其他物品;无菌水,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瓶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微生物的分离技术1. 平板划线分离法借助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在平板的表面分散开,以获得单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倒制平板→制备含菌样品稀释液→划线→倒置适温培养→观察记录(1)倒制平板:将固体培养基熔化→冷却至 50-55℃→注入培养皿内 15ml(无菌操作)→旋匀→静置凝固→即成平板→在皿盖边贴标。

(2)含菌样液制备:样品少许(1-10g),加入盛有无菌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菌悬液即可,能直接划线的样品(如体液、黏液、污水等),可省去这操作。

(3)划线:左手持平板,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取样,迅速将接种环伸入培养皿,轻轻划线(切勿把平板表面划破)。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48 小时,观察平板上出现的现象,注意菌落的形状,并做记录。

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确定水样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以评估水质的卫生安全水平。

实验原理:微生物菌落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将待检测样品在适当培养基上培养,促使微生物菌落形成,然后用目镜进行观察计数。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分别计数。

瓶子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是常用的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

实验步骤:1. 做好消毒准备,将取样瓶开盖,取适量水样。

2.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移取水样至含有不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3. 均匀涂抹样品,覆膜,进行培养。

4. 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成情况,用计数板进行计数。

5. 计算出每毫升水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数。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和计数,得出水样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分别为XXX CFU/mL和XXX CFU/mL。

实验分析: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水质中微生物的富集情况,评估水样的卫生安全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水样是否存在污染,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水质。

结论: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水样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水质情况,保障人们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水质安全问题,做好水质检测和管理工作。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保持无菌环境,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操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实验中发生意外伤害。

3. 实验后要及时处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整洁。

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水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

愿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都能享受清洁卫生的水资源,健康快乐地生活。

实验七稀释平板计数法及土壤中真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七稀释平板计数法及土壤中真菌的分离纯化

4、涂平皿: 每个稀释度均需要涂布平皿,每皿取菌液0.1ml,
用玻璃刮铲涂布均匀。
5、28℃倒置培养3~7天
6、观察并描述真菌菌落特征
10
可编辑版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稀释平皿计数法:
稀释倍数 106
107
108
菌落数
每ml原菌样品中微生物的活细胞数(菌落形成数,CFU=
(同一稀释度平板上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原菌样品体积
(ml)
11
可编辑版
描述酵母菌菌落特征: 描述霉菌菌落特征
12
可编辑版
5、37℃倒置培养2天
6、计数:
每ml原菌样品中微生物的活细胞数(菌落形成数,CFU=
(同一稀释度平板上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原菌样品体积
(ml)
7
可编辑版
菌落计数规则: (一)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
1、只有一个稀释度符合,以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2、有两个稀释度符合,取决于二者比值(高稀释度的菌落数除以低稀释 度的菌落数的值):
2、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平均数均小于30,则按稀释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8
可编辑版
四、实验步骤---从土壤里分离真菌
1、熔化培养基 2、倒平皿 3、捻碎土样,将土样溶解在90ml无菌水三角瓶中 4、梯度稀释法稀释土样
10g 10-1
90ml
9
10-2
10-3
10-4
1可0-5 编辑版
实验七 稀释平板计数法及土壤中真菌的 分离纯化
1
可编辑版
一、实验目的
掌握活菌计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掌握从样品中分离目的微生物的原理及方法

细菌计数方法实验报告

细菌计数方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细菌计数方法的优缺点。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计数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常用的细菌计数方法有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等。

本实验主要介绍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 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将样品进行稀释,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培养皿上生长的菌落数来推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2.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将样品进行稀释,用计数板或计数仪直接计数,根据计数室内的细菌数来推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生理盐水、计数板、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箱等。

2. 实验仪器:培养皿、移液器、酒精灯、镊子、无菌操作台、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

(2)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的大肠杆菌菌液,进行一系列的倍比稀释。

(3)用无菌镊子取适量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一定时间。

(5)计算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2.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计数板,制成涂片。

(2)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的大肠杆菌菌液,进行一系列的倍比稀释。

(3)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稀释液,滴加在计数板的计数室上。

(4)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室内的细菌数。

(5)根据计数室内的细菌数和稀释倍数计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1)稀释倍数:10^-4(2)菌落数:30(3)样品中的细菌数量:30 × 10^4 = 3 × 10^52.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稀释倍数:10^-3(2)计数室内的细菌数:200(3)样品中的细菌数量:200 × 10^3 = 2 × 10^5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细菌计数方法得到的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指导教师:李海花周四晚第四组实验成员: 杜玉琪 180112010009董天涵 180112010008蒋怡菲 180112010018逄颖 180112010035【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判断菌的类型并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菌落观察、分离纯化1.实验目的(1)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

(3)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4)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2.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范围。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2)微生物的培养及鉴定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鉴定:常见与常用的微生物中,根据它们的主要形态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细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菌落较小,广泛延伸;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

(3)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倒平板: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土样编号和实验日期等。

实验三 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

实验三 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

实验三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实验教学课题:实验三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实验教学目的:1学习从泡菜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2用稀释法分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3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

实验教学重点:平板划线分离方法。

实验教学难点:转角划线的轻重。

实验用品:1酵母菌。

2已灭菌的LB、YPD固体培养基各1瓶。

3无菌培养皿10套、无菌EP管10支、泡菜样品、天平、称量纸、药匙、试管架、记号笔、涂布器、1ml、10ml移液管,1000ul、200ul枪头和移液器。

4无菌水(90、带玻璃珠) 1瓶。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方法(一)泡菜稀释分离1取泡菜:取表层以下5-10ml处的泡菜10g,泡菜汁10ml,或放在4℃冰箱中暂存。

2制备稀释液(1)制备泡菜悬液:称泡菜10g,或泡菜汁10ml,迅速倒人带玻璃珠的无菌水瓶中,振荡5-10min,使泡菜充分打散,即成为10-1的泡菜悬液。

(2)梯度稀释:用移液器吸10-1的泡菜悬液1ml,放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震荡,即为10-2的稀释液,如此重复,可依次制成10-3-10-8的稀释液。

注意:每一个稀释度换用一支移液管。

3混菌法测定菌落数的方法(1)LB:取原液、10-1两管稀释液各1ml,分别接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每个稀释度接两个平皿。

然后取冷却至50℃的MRS培养基,分别倒人以上培养皿中(装量以铺满皿底的2/3为宜),迅速轻轻摇动平皿,使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但不沾湿平皿的边缘,待琼脂凝固即成乳酸菌平板。

倒平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2)酵母菌:先把冷却至50℃的PDA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凝固后,取10-4、10-5两管稀释液各200ul,分别接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每个稀释险接两个平皿。

接着,用涂布棒(灭菌)把菌液涂布均匀,即为酵母菌平板。

4培养:将接种好的平板倒置,即皿盖朝下放置,于28-30℃中温培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培养1-2d。

微生物实验实验二稀释平板测数

微生物实验实验二稀释平板测数

B
C
滤膜浓缩法
稀释平板测数法原理:
又叫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 个细胞,取一定量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 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 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接种 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1.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范围:
选择该稀释度计算含菌数。
2.两个稀释度的菌落数符合范围: 高稀释倍数菌落数×稀释倍数 计算: 低稀释倍数菌落数×稀释倍数
比值<2
,取两个稀释度计算CFU的均值;比值>2,取稀释倍数较低的 菌落平均数计算CFU。
3.所有的稀释度平均菌落数>300或100: 按稀释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
4. 所有的稀释度平均菌落数<10或30:
按稀释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计算。
五、实验作业
《微生物实验报告册》P3:1; P4: 3; P5:1-3
微生物实验实验二稀释平板测数微生物实验室设备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实验视频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室平面图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实验二(P74) 微生物测数——稀释平板测数法
一、实验原理
微生物测数:测定各类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土壤、食品、微生物制品(菌肥、农药等) 稀释平板测数法 微生物测数方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比 浊 法 D A
品水分系数 样品水分系数=1/(1-样品水分含量) CFU: colony 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单位
计算菌落总数方法例举(细菌)
注:计数皿选择平均菌落数范围为:细菌、放线菌30—300个/皿、真菌

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

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

实验六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徽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2.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三大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徼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等综合考虑。

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平板分离法主要有:①平板划线分离法,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后者除能有效分离纯化微生物外,还可用于测定样品中活菌数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统计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

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平板上形成的每个菌落不一定是单个细胞生长繁殖面成,有的可能来自2个或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比样品中实际细胞数低,这就是现在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 CFU)取代以前用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活菌含量的原因。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琐,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获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方法能直接反映样品中活细胞数量,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如活菌制剂)、食品、饮料、水(包括水源水)以及多类产品等质量检测与控制的标准方法。

快速细菌自动稀释仪和自动菌落计数仪则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

土壤是微生物生存的大本营,所含徼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人们可以从中分离﹑纯化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本实验将采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类型的徽生物。

分离观察酵母菌实验报告

分离观察酵母菌实验报告

1. 学习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酵母菌的分离纯化技术。

3.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将混合菌液中的酵母菌分离纯化,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形态和特征。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啤酒酵母菌2. 培养基: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GA)3. 工具:接种环、酒精灯、无菌试管、无菌棉签、培养皿、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菌种活化:将啤酒酵母菌菌种接种于YGA培养基中,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分离纯化:取活化后的酵母菌菌液,用无菌棉签涂布于YGA平板上,用接种环进行平板划线,划线时注意不要划破菌落。

将平板倒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观察与计数: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用无菌棉签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新的YGA平板上,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获得纯化的酵母菌。

4. 酵母菌形态观察:将纯化的酵母菌接种于YGA培养基中,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用无菌吸管吸取少量菌液,滴加于载玻片上,用无菌盖玻片覆盖,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1. 菌落特征:酵母菌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颜色为乳白色。

2. 酵母菌形态:酵母菌为单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明显,细胞壁较厚。

1. 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纯化了酵母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 酵母菌在YG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特征明显,便于观察和识别。

3. 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酵母菌,掌握了酵母菌的分离纯化技术。

2. 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3.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研究。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医学:实验土壤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平板计数

医学:实验土壤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平板计数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误差和计数误差, 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加强实验操作规 范,提高计数准确性。
本实验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所采用的平板计数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 用于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
通过深入探究土壤中细菌总数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以为农业生产、土壤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 供科学依据。
实验误差分析
随机误差
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如取样不均匀、计数 误差等。
系统误差
由于实验方法、仪器或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如 培养基质量、培养条件等。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误差的来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 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可靠性评价
重复性检验
通过重复实验,比较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可信度评估
03
CHAPTER
实验步骤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记录采样点的环 境信息。
2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筛选和研磨,去除其中的 石块和杂质。
3
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称重,记录其质量。
土壤样品的稀释与接种
根据土壤样品的质量, 计算所需的稀释液量。
将稀释后的土壤样品 接种到培养基中,确 保均匀分布。
制备菌悬液
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与无 菌水混合,制备成菌悬液。
稀释菌悬液
将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 使每个菌落来源于一个细 菌。
接种培养
将稀释后的菌悬液接种到 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养 箱中培养。
掌握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的操作步骤
计数菌落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计数培养基 上的菌落数。
结果计算

微生物分离技术

微生物分离技术

平皿划线 分离法
思考题
• 平板培养时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 • 在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需要将接 种环上的剩余物烧掉?
微生物分离技术
一、平板倾注法
1、样品作10倍递减稀释至适当浓度
2、加样倾注平板 无菌方法,由低浓度开始,从各浓度样品稀释液 中各吸取100ul,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空白 无菌平皿中,然后在各平皿中加入已经融化并冷却 到45 -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2-15ml,将培养
皿在超净工作台面上轻轻转动,使稀释的菌悬液与
2、37℃培养24-48h检查菌落是否单纯。
3、如不单纯继续按上述方法分离。
划线方法
☻ 接种环灼烧灭菌、冷却
☻ 左手取样品,右手用接种环挑取样品,用已经粘有菌体的 接种环于另一新的空白平板中划线 分区划线法:灼烧、冷却、区1划线;灼烧、冷却 区2 划线;灼烧、冷却、区3划线;灼烧、冷却、区4划线;完 毕、灼烧 连续划线法:灼烧、冷却、取菌,连续划线,完毕、灼烧
• 样品稀释
• 倒培养基,制成平板。 • 凝固后,吸取相应的样品稀释液0.2mL放在平板上。 • 用灼烧冷却后的无菌玻璃将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 抹均匀。每个浓度做3个平板(重复)。倒置于 370C条件下培养1~2d。
凝 固 后ຫໍສະໝຸດ 28~ 30℃ 培养涂布法流程图
三、划线分离法
1、挑取单个菌落,分别在平板上做分区 和连续划线。
融化的培养基混合均匀,直至培养基凝固。
3、菌落计数
含菌样品的微生物经稀释分离培养后,每一个活菌
细胞可在平板上繁殖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故 可据平板上菌落的数目推算出每克含菌样品中所含 的活菌总数(菌落形成数目)。
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 每皿菌落平均数 × 稀释倍数 × 1/取样体积数

微生物的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的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十三微生物的平板菌落计数法>一、实验目的学习微生物的平板计数法。

二、原理概述微生物的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且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一生理及培养特征进行的。

也就是说一个菌落即代表一个单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一系列不同稀释液,并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来,使成单个细胞存在( 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菌 ) ,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一般用于某些成品检定 ( 如食品等 ) 、生物制品检定、土壤含菌量测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定。

三、实验器材1 、待测样品、所需各类培养基2 、天平、称样瓶、记号笔、容量瓶、无菌生理盐水、 1ml 和 5ml 无菌移液管、无菌平板、无菌试管四、操作步骤和内容1 、样品稀释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待测样品 10g 或 10ml ,放入装有 90ml 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 250mL 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 20min ,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约 20-30s ,即成 10 -1 稀释液;再用 1ml 无菌吸管,吸取 10 -1 稀释液 1ml 移入装有 9ml 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 3 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 10 -2 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 10 -2 菌液 1mL 移入装有 9ml 无菌水试管中,即成 10 -3 稀释液;以此类推,一定要每次更换吸管,连续稀释,制成 10 -4 、 10 -5 、 10 -6 、 10 -7 、 10 -8 等一系列稀释度的菌液,供平板计数使用 ( 如图 13 - 1) 。

图 13 - 1 平板计数法中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液的取样用稀释平板计数时,待测菌稀释度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确定。

细菌分离画线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画线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画线实验报告引言细菌的分离对于研究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菌分离画线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抹细菌样品并进行培养,可以单独培养出某一种细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本实验旨在利用细菌分离画线的方法,分离出具有特定特征的细菌菌落。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细菌样品:待分离的细菌样品- 琼脂平板:含有琼脂和适宜培养细菌的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皿:用于保存培养基和细菌- 细菌铅笔:细菌分离时用于画线的工具- 恒温培养箱:提供恒定的适宜温度用于细菌培养实验方法1. 准备琼脂平板:将琼脂平板从冰箱取出并恢复至室温,将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平板上,使其上下平整。

2. 细菌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细菌样品取少量悬浊于生理盐水中,混匀。

3. 分离细菌:取一只无菌的细菌铅笔沾取少量悬浊液,在琼脂平板上画线,确保线条平整并尽量避免交叉。

4. 孵育:将琼脂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设置适宜的温度,通常为37摄氏度,培养时间依细菌种类而定,通常为24-48小时。

5. 观察菌落:观察琼脂平板上出现的细菌菌落。

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6. 纯化菌落:根据菌落特征,挑选单个菌落转移到新的琼脂平板上,用细菌铅笔进行标记。

7. 重复培养:将分离出的单个菌落转移到新的琼脂平板上,重复培养,确保菌落的纯化。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细菌分离画线的方法成功分离出了待分离细菌样品中的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

经过培养后,我们观察到在琼脂平板上出现了各种不同形态的菌落。

对于培养基的选择,琼脂平板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其成分能够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有助于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细菌铅笔的使用也非常重要。

细菌铅笔应该保持无菌状态,以避免细菌样品的污染。

此外,细菌铅笔的绘线要平滑均匀,尽量避免线条的交叉,这样可以更好地分离出单个菌落,便于菌落的纯化。

实验1.细菌总菌落数的测定

实验1.细菌总菌落数的测定

六、说明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能准确反映被检样品的真实情 况,检验时必须注意以下一些要求和规定: (1)检验中所用的所有器具都必须洗净、烘干、灭 菌,即不能存在活菌,也不能残留有抑菌物质。 (2) 应注意采样的代表性,如系固体样品,取样 时不应集中在一点,宜多采几个部位。固体检样 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于均质器中,以800~ 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于均质器中,以800~ 1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以获得均匀的稀释 1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以获得均匀的稀释 液。
(3)为减少样品在稀释时造成的误差,在连续递次稀释时, 每个稀释液应充分振荡,使其均匀(最好采用漩涡混合 器),同时每变化1个稀释倍数应更换1 器),同时每变化1个稀释倍数应更换1支吸管。在进行 连续稀释时,应使吸管内的液体沿壁流入生理盐水中, 勿使吸管尖端伸入稀释液内,以免吸管外部附着的检液 溶于其内,造成误差。 (4)样品稀释液大多采用生理盐水,有时也用磷酸缓冲液 或0.1﹪的蛋白胨水。如果检样的含盐较高(如酱制品), 0.1﹪ 稀释液也可采用无菌蒸馏水。用做样品稀释的液体,每 批都要做空白催找,以判断培养基、培养皿、吸管及空 气可能存在的污染。
(5)为了控制培养基的硬度适合细菌的生长,琼脂 含量选为1.5﹪ 含量选为1.5﹪。为了便于操作,有时在灭菌前, 就把培养基分装到不同的试管内,一般1 就把培养基分装到不同的试管内,一般1支试管 内的分装量是15ml营养琼脂底部带有沉淀的部 内的分装量是15ml营养琼脂底部带有沉淀的部 分应弃去,以免与菌落混淆而影响观察计数。 (6)为使菌落能在平板上均匀分布,将检液加入平 皿后,应在20min内倾入培养基并旋转混匀。可 皿后,应在20min内倾入培养基并旋转混匀。可 将平皿放在平面上,先前后左右地摆动,然后 按顺、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混合时应多加小心, 不要使其溅到皿边和皿盖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培养出具有特定形态和生化特性的纯培养菌株。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环境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琼脂培养基、试管、移液管、恒温培养箱等。

2. 实验方法:a. 取环境样品,将其加入生理盐水中制备悬浮液。

b. 取适量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 观察并挑取单菌落进行分离培养,最终获得纯培养菌株。

实验结果:经过培养后,观察到琼脂平板上出现了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

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最终获得了多个纯培养菌株。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各异,有的为球形菌,有的为杆状菌,还有的呈现丝状生长。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这些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生理特性也存在差异。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培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

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此外,本次实验还加深了我们对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实验总结: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技术,还获得了多个纯培养菌株。

这些菌株的获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次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细菌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细菌分离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微生物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实验4 微生物的分离与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4  微生物的分离与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的稀释流程示意图
⑥转移菌液 用一支1ml无菌吸管吸取10-6,10-7,10-8的稀 释菌悬液各0.2ml,向已编好号的无菌平皿。 用涂布器涂匀。 ⑦倒置培养 待平板完全凝固后,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 养。
⑧计菌落数
培养24、48h、72后,取出平板,算出同一稀 释度三个平板上的菌落平均数,在平板菌落计 数中,可用彩色笔或钢笔在皿底点涂菌落进行 计数,以防漏计和重复。实际工作中同一稀释 度重复对照平板不能少于三个,且同一稀释 度的三个重复对照的菌落数不应相差很大, 否则说明试验误差太大。
由10-6、10-7、10-8三个稀释度计算出 的每ml菌液中菌落形成单位数也不应相差 太大。平板菌落计数法,所选择倒平板的 稀释度是很重要的,培养后所出现的平均 菌落数小于100个左右为好,否则要适当增 加或减少稀释度加以调整。
【结果记录】
下面的表格是对一个培养时间菌液的平板计 数结果的记录表格,其余培养时间菌液的计 数表格请依此自行制作,将菌落计数结果填 入表格:
【实验报告】
1、平板菌落技术的原理。 2、要获得本实验的成功,那几步最为关键, 为什么? 3、本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 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 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 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 物制品检验,以及食品、饮料和水等的 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材料和器皿】
①菌种:培养8h的大肠杆菌。 ②培养基 :LB培养基。 ③器皿:无菌试管,无菌移液管,无菌平 皿等。 ④其他:无菌生理盐水,试管架,记号笔。
【方法和步骤】
①融化培养基 先将LB固体培养基加热融化,置于50度水浴 锅中备用。 ②倒培养液 将固体培养基融化并冷却至45℃左右倒入加 好样品的平皿中,每平皿约倒入10~12ml培 养基,随即快速而轻巧地晃动培养皿,注意 不要使培养基荡出平皿或溅到平皿盖上。

实验三 微生物的平板分离技术

实验三 微生物的平板分离技术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接种环,接种针,涂布棒,无菌吸管 酒精灯,记号笔,标签,火柴,灭菌培养皿 菌种,平板,培养基
四、实验操作
1、 倒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马
丁氏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55-60℃时,在马丁氏
琼脂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溶液(终质量浓度为30μg/m l),混均匀后无菌操作倾入无菌培养皿中,培养基温度
塞子拨出,然后用右手夹住塞子。左手持培养
皿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 基约20ml,加盖后轻摇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 分布在培养皿底部,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为 平板。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的三角烧瓶中,震荡 约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使细胞分散。用移液枪 无菌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离心管中充 分混匀,此为10-1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2,10-3,10
实验三 微生物的平板分离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 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2.学习观察来自土壤中的三大类群微生物的菌
落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 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 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 化。 平板分离法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 平板发,后者除能有效分离纯化微生物外,还可用于测 定样品中活菌数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
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统
计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 度。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平板 上形成的每个菌落不一定是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成,有 的可能来自2个或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 果往往比样品中实际细胞数低,这就是现在使用菌落形 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取代以前用绝对 菌落数来表示样品活菌含量的原因。

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报告

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报告

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水样中的细菌进行计数,了解水质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将待测水样在琼脂平板上平铺,培养后观察并计数菌落数量,从而得出水样中细菌的数量。

该方法适用于较为清澈的水样,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水样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琼脂平板和待测水样。

2. 将琼脂平板在恒温箱中加热至液态状态后取出,待稍微冷却至手持温度。

3. 取出待测水样,用移液器吸取一定体积的水样,滴于琼脂平板表面。

4. 用平板旋转器使水样均匀分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5. 将琼脂平板倒置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6. 培养后观察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情况,并进行计数。

实验结果:经过培养后,观察到琼脂平板上出现了多个菌落,通过放大镜进行计数,得出了水样中细菌的数量。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水样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实验分析: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我们可以对水样中的细菌数量进行快速、准确的估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对能够在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进行计数,对于一些特殊菌种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其数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总结: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于对水样等液体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板菌落计数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对水质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的掌握。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实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洗手前后的手指平板菌落数实验报告

洗手前后的手指平板菌落数实验报告

洗手前后的手指平板菌落数实验报告一、引言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外界的器官之一,而手指上的微生物也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

因此,洗手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较洗手前后的手指平板菌落数,评估洗手对于减少手指上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a. 手指采样棉签:在实验前,用无菌棉签取样器具采样器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将手指上的微生物转移到棉签上。

b. 平板培养基:将平板培养基均匀地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c. 无菌培养皿:用无菌培养皿盛装平板培养基,以供接种使用。

d. 灭菌针:用于接种平板培养基。

e. 酒精棉球:用于消毒手指。

f. 实验室消毒液:用于消毒实验台面和培养器具。

2. 实验步骤:a. 洗手前的操作:(1) 将无菌培养皿放置在实验台上。

(2) 用无菌棉签取样器具采样器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将手指上的微生物转移到棉签上。

(3) 将含有手指样本的棉签均匀地在平板培养基上划线,确保菌液均匀覆盖整个培养基面。

(4) 用灭菌针连续刺穿培养基,以促进菌落的生长。

(5) 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指。

b. 洗手后的操作:(1) 将无菌培养皿放置在实验台上。

(2) 用无菌棉签取样器具采样器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将手指上的微生物转移到棉签上。

(3) 将含有手指样本的棉签均匀地在平板培养基上划线,确保菌液均匀覆盖整个培养基面。

(4) 用灭菌针连续刺穿培养基,以促进菌落的生长。

c. 培养和观察:(1) 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以28℃恒温培养48小时。

(2) 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情况,计数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三、实验结果经过洗手前后的实验操作,我们观察到了洗手前后的手指平板菌落数,并进行了统计和比较。

1. 洗手前的菌落计数结果:在洗手前的培养皿上,我们观察到了多个菌落。

经过计数,得到菌落数量为100 CFU/mL(菌落形成单位/毫升)。

2. 洗手后的菌落计数结果:在洗手后的培养皿上,我们观察到了较少的菌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平板分离技术与活菌计数实验报告篇一: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二)过程与方法分析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找出共性和差异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无菌不在的概念,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课题重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课题难点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配置以及接种技术。

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进行细菌的分离,获得所需要的目的微生物。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1.2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是因为热泉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这样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点评: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所以通过配制选择培养基、控制培养条件等选择目的微生物。

〖思考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葡萄糖,提供氮源的的是尿素,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

〖思考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只有能够以尿素作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1.3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此之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补充】显微镜直接计数是测定微生物的方法。

公式:观察到的红细胞平均数∶观察到的细菌平均数=红细胞含量∶细菌含量1.4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思考3〗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菌落数÷涂布的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

〖思考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

〖思考5〗第二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

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的操作是第一位同学需设置重复实验组;第二位同学统计的三个菌落数相差太大,说明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1.5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来表示。

1.6果的可信度。

1.7对照实验是指除了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称为对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实验组。

〖思考6〗请设计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组:方案1:其他同学用A同学的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2:A同学以不接种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2.实验设计2.1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2.2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2.3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2.4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其目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

细菌稀释度为104、105、106,放线菌稀释度为103、104、105,真菌稀释度为102、103、104。

2.5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

细菌一般在℃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25~28℃培养5~7d,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2.6在菌落计数时,每隔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点评:菌种中有些菌体增殖快,有些菌体增值慢,所以培养时间要充足,使得每个菌体都能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菌落。

2.7菌落的特征包括等方面。

〖思考8〗土壤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等。

2.9实验过程12。

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棉塞。

34)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

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等。

5〖思考9〗在研究未知微生物时务必规范操作,以防被致病微生物感染,实验后一定要洗手。

3.结果分析与评价3.1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3.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

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ph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3.3在以ph升高,指示剂将变〖思考10〗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通过记述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你认为在该实验中至少应取三个水样。

(三)课堂总结、点评(四)实例探究例1.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测定的正确的表述是A.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b.至少接种一种细菌c.接种一个细菌D.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解析: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这些条件是:一种细菌、恒定容积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定时测定细菌总数。

在这些条件下,才能测定出细菌的生长规律。

测定时只能用一种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变化规律表达微生物的生长;恒定容积是给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环境;液体培养基才能通过样品推测细菌总数。

若接种多种细菌,则会发生种间斗争而不能测定一种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在接种时,要保证一定的接种量。

答案:A例2.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显著最激烈的时期是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解析:种内斗争是一种生态因素。

种内斗争反应了种内生物对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的争夺。

在生活空间充裕,营养充足的时候,种内斗争的程度是比较低的。

随着微生物个体数目的增加,每个个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营养物质也越来越少,每个个体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种内斗争就越来越激烈。

由此可知,在稳定期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在衰亡期,微生物的数目已经开始减少,ph已经极度不适于微生物的生存,次级代谢产物积累到很高的程度,这时的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主要是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答案:c☆综合应用例3.(20XX年江苏)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

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⑴青霉素发酵产生青霉素。

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青霉素是青霉菌的代谢产物。

⑵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谢旺盛,和比较稳定。

⑶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

解析:青霉菌属于真菌,其代谢类型应为异养需氧型,而青霉素作为它的代谢产物,并不是它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所以青霉素应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在测定培养基上青霉菌菌体的生长情况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测量青霉菌的细胞数目,另一种是测重量,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称菌体的湿重,或烘干后称干重,再由此计算出其中的细胞总重量。

在细菌生长的四个主要时期中,因为处于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

答案:⑴异养需氧型次级⑵对数个体的形态生理特性⑶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五)巩固练习1.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c)篇二:20XX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参赛通知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方案发布时间:20XX年05月25日湖北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方案为培养大学生生物学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大学生参与生物学实验的热情和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真踏实的学习风气、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促进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为此,湖北省教育厅决定举办第二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

一、竞赛组织工作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活动由湖北省教育厅举办,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和湖北省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竞赛工作在竞赛组委会领导下,由竞赛承办高校实施。

经湖北省高等学校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讨论,本届竞赛由华中农业大学具体承办。

组委会下设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原则上由中心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组成且相对固定。

专家组在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领导下承担竞赛命题审核、评定竞赛成绩及奖项等工作。

本届专家组名单如下:柳俊(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谢志雄(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潘继承(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杨道兵(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杨建明(湖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元喜(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晓华(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玉凤(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茂彬(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二、参赛单位本届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参赛单位为:设有生命科学相关本科专业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或省级以上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单位。

每个参赛单位限报3名选手。

三、竞赛要求与内容(一)竞赛要求竞赛依据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大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从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等各个层次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主要涉及动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专业基础实验课中的常用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具体包括:11.解剖技术:植物解剖及形态观察、动物解剖及形态观察;2.显微技术:光学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倒置显微技术;3.制片技术:切片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技术、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