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民风民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民风民俗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我们的建筑从原始社会为了躲避风雨雷电的袭击和猛兽的伤害,利用树枝、石块构筑巢穴,供栖身之用,到现在不仅要坚固、保暖、实用、美观,还要符合各地的天气气候及民风民俗的需要。
我们也可以从一个建筑的样式大致知道它会被建在哪,那里的天气气候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民风民俗。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群落。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情况和民风民俗的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以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它积淀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客家土围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在客家人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又由于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就诞生了客家人“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苗族、壮族、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这类吊脚楼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南方自由式民居是指不采用院落形式,总体构成和单体造型都十分自由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南方乡野和小城镇。自由式民居多数规模较小,特别重视空间的合理利用,不特别强调礼法制度,一切在其他民居中特别重视的尊卑亲疏的区分,在这里都不太受重视,设计思想近于"功能主义"。但它们仍然追求造型的完美,因为冲脱了礼制的约束,思想解放,组合灵活,所以更加多样。
可见,我们的建筑在建造的时候是有依据的,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而来。而民风民俗也一直存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并将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