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解题技巧(特点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 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 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 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 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 材料二
•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 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 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 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 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 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 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 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 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利用的范围 和内容
利用的手段
从沿海利用 到远洋开拓, 以经济和文 化交流为主、 和平利用。
先进科技应 用于航海, 以民间交流 为主。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 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 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 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 答题的第一步是要对特点有一个直观且深入的认 识。所谓特点就是与众不同之处,横向上与其他 事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纵向上与自己以前相比又 有哪些不一样的,如呈现……的趋势,……化等 词就是我们在整理答案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只有 从横向的空间维度和纵向的时间维度两个方面进 行比较提炼才可以确保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特点往往形容的是一个事物的特征,常以 形容词的词性出现,所以像具有……性;集中在/ 突出地反映在/表现在……;长、高、快、大、多、 广等形容词就是我们在阅读材料时要重点网罗的 对象。
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是顺利还是艰难、最突出的地方等。
内容(措施) 体现某种思想、侧重的方面等。
程度 范围 性质 影响 特点
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包括地域、领域等。 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等 影响的广度、深度等。 人或事物内在(内容)、外在(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谢谢指导!
• 材料一
利用的时间
利用时间较 早
齐国借从助沿“边海海利”的用地到理条远件,洋发开展“拓鱼;盐之利”,成 为雏春 形秋即战已先国出时现进最,技为魏富晋术庶而应的后国,用家僧于。人汉“航代附“商海海舶;上”丝西绸行之“路求” 法”,成以为佛经教济东传文的化重要交方流式。为主,
宋元时代和指南平针利等远用洋;航行以工民具的间使交用,使海外贸易达 到鼎盛,流明朝为前主期,;在海郑和洋下意西洋识的不背景下,出现了一 足。 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
•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 成果的特点及
• 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 材料 •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
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 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 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 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 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 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 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 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 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分)
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1、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 背景。(15分) 2、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3、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六、本节小结
因素
背景
时间 目的 过程
规律
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 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 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
• 以民间交流为主
谢谢指导!
•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 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 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 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 《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 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 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 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 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
------“特点类”设问例析








一、特点的定义:
• 人或事物内在(内容)、外在(形式) 上的独特之处。
二、考查的角度:
12年天津 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角度一 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
13年山东
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
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 特点
12年全国 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
利用的程度
海洋意识不 足
五、不同的设问方式,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
2010全国卷
2012全国卷 2013全国卷 2014全国卷
1、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2、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3、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 的原因。(12分)
13年全国 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角度二
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 方面设问
角度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 知识设问
角度四
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归纳其 发展变化的特点
三、特点的要素:
1、宋词产生的背景与唐诗产生的背景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经历时间上相比,其特点是 3、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的特点是 4、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5、《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 6、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程度上相比,其特点是 7、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在范围上相比,其特点是 8、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政治在性质上的新特点是 9、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相比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上的特点是
阿曼湾:是连接阿拉伯海及波斯湾 的海峡
•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 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 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 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
• 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
•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 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 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 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四、真题演练
(13年全国)材料: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
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 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 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 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 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 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