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会问题与农民的结社自由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一九二六年一月)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九⼆六年⼀⽉)中⽂马克思主义⽂库 -> 参考图书·阶级⽃争⽂献海丰农民运动*彭 湃(⼀九⼆六年⼀⽉)第⼀节海丰农民的政治地位 ⼀九⼀⼀年即⾟亥⾰命之前,海丰的政治状况和⾟亥以后以⾄⼀九⼆⼆年已经呈出⼤有不同的地⽅。
⽽⾃⼀九⼆⼆以⾄今年,这四年间更呈出急激的变化(我这⾥所要说的就是⼀九⼆⼆年以前⼆三⼗年间的状况)。
⾟亥以前,海丰的农民⼀直是⾪属于满清的皇帝、官僚、绅⼠和⽥主这班压迫阶级底下,农民怕地主绅⼠和官府好像⽼⿏怕猫的样⼦,终⽇在地主的⽃盖[1],绅⼠的扇头[2],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
在这个时候,⼀般农民——失业的贫苦农民,已经有了反抗运动的要求。
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乎普遍了全县。
⼀⼋九五年间,⼀个农民的失业者洪亚重号召了数千⼈众,在海丰暴动,到处抢掠。
旋为清政府所执⽽杀之,其后相继也有⼩⼩反乱,但不旋踵⽽消灭。
然⽽他们秘密结社的势⼒已经谁都知道了!⾟亥⾰命的时候,有钱佬实在利⽤这班⼈加⼊⾰命的战线,才得到胜利。
所以三合会都公开出来,以为此后可以在政治上取得相当的势⼒。
谁知有钱佬推倒了满清皇帝,得到政权之后,就把他们压迫下去,解散的解散,枪毙的枪毙,从此三合会在海丰就⽆形消灭了。
⾟亥⾰命陈炯明实利⽤三合会的势⼒⽽取得都督、省长、陆军部长、总司令之各种重要位置之⼀个代表者。
陈炯明⼀握到⼴东政权,所有海丰的陈家族,⾃然随着陈炯明的地⽅家族主义占据了⼴东的政治势⼒及军权,以巩固个⼈的位置。
所以海丰⼈之为官者以海丰之⼈⼝及⼟地的⾯积来平均与别个地⽅⽐较要为全世界致第⼀。
他们不但在别个地⽅铲地⽪,在他们的家乡主义底下也是⼀样的对付。
所以海丰⼀旦就增加了⽆数军阀、官僚、新官⼉、政客、贵族及新兴地主阶级(即地主兼军阀)!那些处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的农民也曾欢天喜地的庆祝“我们⽼总(海丰⼈呼陈炯明表⽰亲爱之别名)必能福荫同乡,能够登基做起皇帝更好”。
可是他们的希望愈⾼,他们的失望愈⼤!他们不但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得不到半点幸福,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头盖、绅⼠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的护弁及⼿枪之恐吓。
秦晖- 农民需要怎样的“集体主义”——民间组织资源与现代国家整合
农民需要怎样的“集体主义”——民间组织资源与现代国家整合秦晖(在第二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论坛”的发言)“集体”又成热话题前年以来关于医疗、教育等“公共品”问题的讨论与“三农”问题相叠加,是促成近来“新农村建设”成为热点的最重要因素。
如所周知,1990年代以来的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危机虽然在城里也存在,但无疑是在乡村、对农民为烈。
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就成了近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种种提法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一个。
今年“两会”上宣布本年度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这充分体现了本届国家领导人解决此问题的决心。
但是这立即引起了“财政投入不能重蹈‘部门分肥’的覆辙”,和“财政投入如何与农民的需求对接”的议论。
的确,我国基层,尤其是县乡村三级“财政饥渴”由来已久,农村税费停征后如何弥补基层财政缺口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以至于许多地方越来越依靠“卖地财政”,致使“圈地运动”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国家三令五申尚且未理出头绪。
如今上面凭空掉下这么大个馅饼,假使诺言兑现,这笔钱自然不会平分给9亿农民的家家户户,而我们的农民又不像日本、韩国乃至台湾那样有发达的农会、合作社等自治集体来对接这笔财政资助,那么就只有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来瓜分这笔巨款,再靠他们凭良心给农民提供“服务”了。
然而积以往的经验,人们对此实不能过于乐观。
于是挟“公共品”讨论的东风,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义”帽子下,各种“重新集体化”的议论多了起来。
先是一些“明星村”以旗帜自居,要求在学习他们的问题上“不能放任自流”。
然后是不少媒体发表小岗村自惭形秽,表示要学习华西、南街的报道,乃至提出当年分田单干是“走了弯路”,如今要重新集体化。
继之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又纷纷出现农民“不肯”合作的抱怨,有的提出“免征农业税后对农民的约束机制消失了”,要求重建这种“约束”。
有的地区明确指示“要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二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之二)李国庆2012-10-8 9:13:32 来源:《社会学研究》(京)2005年06期第194~213页【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当今的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阶层分化之中,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常常处于对立状态。
要搞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需要深刻认识中国村落的社会结合性质究竟是建立在合理打算基础之上的结社,还是受共有的社会规范制约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村落共同体。
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日本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资料,展开了一场被称为“戒能-平野论战”的大辩论。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村落是以完成特定功能为目的的结社,村落由于阶层分化和宗族组织而缺少凝聚力,村干部并非村民利益的代表因而缺少绝对权威。
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经过合理计算的交换行为,村落仅仅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共同体”。
基于这种认识,今天中国农村在推进向以功能组织为主导的村落类型转变的过程中,亟需加强村落的共同体性质,强化村民对村落的认同感,修复村落的过度分化,促进村落社会的整合与稳定。
【关键词】村落共同体/结社/生活共同体/阶层分化/消极的互助(1)福武直论华中地区缺乏村落共同体特性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一书中,福武直首先论述了中国华南地区农村社会的特点。
他指出,按照一般规律,农村地区社会集团的统一性强,农村地区居民的连带意识比城市居民更强大,具有自给自足性,甚至表现出孤立性、封闭性和排外性。
但是对华中地区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华中地区的村落已经不再是一个小王国,也不是孤立的环节社会,村落已经丧失了共同体特质。
福武直指出,华中地区农村的一般类型是,村落中的近邻是结合程度很强的地缘集团,但是村落不是一个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我满足的统一体。
在华中的村落中,村落之下的村社是具有显著统一性的组织,而村落应该视为范围极广的社会生活组织。
发展权视野下农民结社自由
构建和谐社会 的关键是 推动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 社 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的核心在于农 民问题的解决 , 而农 民问题的
解决 取决于农村 的稳定 与发展 。正 如西方学者 所认 为的那 样“ 组织是通往政治权力之路 , 也是稳定的基础 , 因而也是政 治 自由的前提” 。 因此结社 是构建和谐社会 、 全面推进社 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的必然要求 。首先 , 如前所 述 , 通过结社 可
能够帮助农 民提升各种竞争 能力 , 协调各种利 益中的不和谐
因素 , 促进农 民全面发展 , 因而 以发展 权为视 角探讨农 民结 社 自由实有必要 。
一
而言 ,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 没有权利就没有人格 , 结社是个 人维 护权 利的重要方式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 的蓬勃发展 , 各 种“ 伤 农” 、 “ 毁农 ” 事件 时有 发生 , 单靠农 民个体 的力量 维护 自己的利益 、 成本 高 、 耗时长 , 所以出现有的农民选用极端方 式 解决侵权 问题 , 不利 于经 济的发展 、 社会 的稳定 。而结社 组织 是具 有相同或相近利益诉求的利益共 同体 , 容易得到农 民的信赖 , 是维 护农 民权益 的坚强后盾 。其一 , 结社组织 在 农 民的司法诉讼 中可 以帮助农 民出谋 划策 , 并提供 人力 、 物 力 的支持 , 间接维 护农 民的合法 权益 。其 二 , 通 过直接参 与
其次, 结社为农 民权利维 护提供坚强的后盾 。对于农 民
农 村建设 的历史背景下 , 实现和保 障农 民权利 的关 键在于农
民结社权 的维护 。作为农 民发展 的组织 性权利 , 结社 权 “ 能 予人 民以交换知识 与思想 的机会 , 能 助长人民互助与协作 的
当代中国农村法治扫描与研究——农会还能回到中国吗
26 2 0 年 月 0 第 1卷 第 1 8 期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 a o H n nP bi Se ryC l g or l f ua u l e u t o e e n c l l
F b20 e .o 6
v1 1 N . o.8 o 1
一
家将其视为政府与社会 之间的 “ 中间结构 ”这种多 元化 的结 , 构是社会权力分配的重 要表现 , 它介 于 中央政府 与普通百 姓
之 间, 它处于两者之 间 , 说 是因为它既不处于从属地位也 不属
、
社 团勃兴 的历 史背景
( ) 国家化与 国家社会化催生 了社会中介组织 一 社会
同时又必须予以适 当限制, 否则, 都会引起社会的爆炸或 将是一个 自我管理 的‘ 社会 ’”6虽然国家机 器的 消亡 和社会 证 , 。l
的完全 自 治是一个漫 长的 过程 , 但这 一趋 势 和进程是 不 可避 失 控 。 2 行政法依 据—— 现代公共行政的法治化 , 免的。“ 在民主浪潮的推 动下 , 国家行 政逐渐 向社会行 政的方
。 “ 二元中插入“ 第三元” 即在传统公域与私域之间产生“ , 第三 跨入 国家”H马克思认 为 ,国家再好也不过是在争取阶级统
收 稿 日期 :05 2 4 20 —1 —1
作者简介 : 敖双红 (98一)男 , 16 , 湖南桃 源人 ,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博士研究生。
①莱斯待 ・ 赛拉蒙 曾概括“ 非营利组织 ” 的特征 : 正规性( 有一 定的组织机构)私立性 ( ; 从组织机构上分 离于政府)非利润分配性( ; 不是为其拥 有 者积累利 润) 自 ; 我治理性 ( 能控制 自己的活动 )志愿性( ; 有显著程度的志愿参加 )公共利益性 ( ; 服务 于某些公共 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第一个 与第五个区别于政府组织 , 而第三个与第六个区别于营利性 组织 , 故非政府组织 、 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在一般表达上有些近似。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谢双明(湖南科技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湖南 永州 !"#$$%)摘要!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马克思 恩格斯没有看到农民占优势的国家小生产者的集体努力 对农民问题采取一种 轻视的态度 没有把 革命 的农民结合进自己的理论 轻视农民革命的作用等等 该文通过对马克思 恩 格斯晚年著述 通信等文本的挖掘和梳理 首次概括了马克思 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 这 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东方农民处于最底层的社会地位 东方农民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农民斗争推动资产阶 级革命前进 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政治力量 东方农民应获得国家的帮助 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 马克 思 恩格斯的这些理论或观点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农民问题 理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农民天赋的 根本不应该予以剥夺的权利 这真是不平凡 的 时 代 啊 俄 国 的 专 制 君 主 道 地 的 又宣布了人权 农奴可以购买 土地 但是不能购买依附于土地之上的人 换句话说 农民 在购买他们所附属的领地时 并没有购买他们自己的自 由 恰恰相反 他们仍然是农奴 而且是全部交易只有得到 原来地主的同意才能有效 改革并没有提高农民的法律 地位 使他们成为平等的人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都承认 农民是不受民法和其它法律保护的 当时对农民的 看法是 从法律观点来说 他们不是人 而是半人 他们不 再是地主的农奴了 但成了受地方自治长官监护的农民 管理机构的家奴 在波兰 沙皇成了土地的所有者 波兰 农民遭受着压迫 沙皇的专制把自己的统治建立在地主 和农民之间的仇恨上的 沙皇对波兰进行不断的残酷迫 害 其残酷程度甚至使过去许多世纪的专制暴君都不寒 一$ 东方农民处于社会最低层的社会地位在近代文明史上 东方同西方相比较 至少落后了百 余年 世纪中期之前 英 法 德 美等西方大国完成了 工业革命 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制度 在俄国 印 度 中国等东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 还有 一个人数众多的农民阶级 东方国家人口众多 主要是农 民多 马克思 恩格斯晚年对东方农民的社会地位 东方农 民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的不平等地位 进行了深刻的分 析一 马克思 恩格斯分析了东方农民受到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压迫 处于被统治的不平等的政治地位世纪下半期 西方的一些国家的农民或多或少地 获得结社 罢工 游行示威 参与议会活动等方面的权利 但是东方国家的农民却没有这些权利 东方的农民 就其 人数和经济作用而言 农民 几乎决定一切 而他们在法 律和政治上又处于根本无权地位 在俄国 从 世纪彼得 改革以后 就建立了绝对君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沙皇独 揽国家的最高权力 不受任何限制 这种统治一直延续到 年的二月革命 恩格斯说 从印度到俄国 它总 是产生这种专制制度 总是在这种专制制度中找到自己 的补充 不仅一般的俄罗斯国家 并且连它的特殊形式即 沙皇专制制度 都不是悬在空中 而是俄国社会状态的必 然的和合乎逻辑的产物 年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数 千万农民获得了做人的权利 但农村继续保留着农奴制 残余 马克思指出 请设想一下 亚历山大二世竟宣布了而栗 在中国 中国专制制度的历史有两千多年 在这漫 长的时间里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总代表的皇帝掌握着国 家大权 广大农民是皇帝和整个地主阶级任意宰割的对 象 在朝鲜 越南 土耳其 印度等东方国家 也都有漫长的 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历史 印度 埃及 阿尔及利亚 伊朗 等则成了英 法等国的殖民地 广大农民受到宗主国的残 酷政治压迫二 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东方农民遭受残酷剥削和 掠夺 处于贫穷和受剥削的经济地位东方农民由于地主经济的存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广大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加上沉重的赋税 农民开始贫困化东方农民生活的艰难程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分析俄国年改革后指出至于农民他们的份地不仅数量比从前少了而且常常是少到在俄国的条件下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地步这些份地多半是从地主土地上最坏的部分从沼泽地或其他不无毛之地划给的而过去属于农民并经他们用劳动改良了的好地却转归了地主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处境比以前大大恶化了利亚疗养期间写的一些书信痛斥了法国殖民当局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实行的殖民压迫制度掠夺土地没收财产移民等使几百万阿尔及利亚农民丧失土地年马克思在谈到埃及农民遭受的剥削时指出农民国家中常见的历史在那里重演从爱尔兰到俄国从小亚细亚到埃及在农民国家中农民的存在为的是受人剥削从上述事例看出广大东方农民构成农业社会的下层阶级他们被剥削的不仅是创造的财富而且更是农民直接的生产资料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殖民国的侵略使广大东方农民面临的是饥荒破产和死亡!三"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农民进行严厉的思想文化控制$ 东方农民处于无知识落后的文化地位由于长期受压迫和剥削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东方各国的农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没有文化信奉宗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崇拜鬼神敬畏皇权造成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能通过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闭塞状况的冷漠态度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因素人口的这种冷漠态度是俄国专制制度的最强大的支柱同样也是东方各国专制制度的基础这样在专制制度筑起的相当牢固的精神万里长城所封锁的国家出现各种最不可思议的和离奇古怪的思想是不足为奇的恩格斯还指出俄国人民的主体农民千百年来在脱离历史发展的泥潭中世世代代愚昧地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而打破这种荒漠状况的惟一变动便是零星的毫无结果的起义以及贵族和政府的新压迫而很早的时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中指出在中国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封建统治阶级禁固农民的思想控制农民的行动东方农民渴望从落后和精神痛苦的境况中解放出来文化上东方农民虽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群体但是东方农民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希望推翻旧制度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东方农民是社会的最低层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是国内外反动派剥削和奴役的主要对象是民族压迫和阶级矛盾的主要受害者农民群众将成为东方革命最深厚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农民也被弄到既不能死又不能活的地步马克思写于年底年的关于俄国一八六一年改革和改革后的发展札记中有几组重要数字自年以来人头税大约增加了在年俄国税收总额万卢布中有即万卢布是由贫农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负担的同时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外国商品的输入俄国农民遭受到极其猛烈的打击俄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最后波及的国家同时又是农民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种情况必然会使这种经济变革引起的动荡比任何其他地方强烈得多俄国农民则一下子就掉进了大工业的激烈漩涡如果说工场手工业是用燧发枪打农民那么大工业则是用连发枪打他们正当个体农民要立定脚跟的时候却有人把它脚下的土地挖掉在亚洲的印度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它进行野蛮的征服和残酷的掠夺马克思在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第一册年莫斯科版一书摘要中对印度农民的土地状况及遭受的各种压迫进行了分析马克思指出自年孟加拉总督进行第一次土地登记后土地便成为柴明达尔的私有财产大莫卧儿皇帝只要拿到每年的税收便不管土地的占有形式柴明达尔便极力压榨农民这便造成农民的状况并没有改善相反地他们开始受到更甚的屈辱和压迫整个税收制度陷入紊乱英国笨蛋们任意歪曲公社所有制的性质造成了有害的后果他们得到的结果不过是破坏了当地的农业使荒年更加频繁饥馑更加严重在中国农民没有土地或者拥有的土地很少不得不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从地主那里租来的土地把收成的交给地主中国农民进入近代以后便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沉重的地租和苛捐杂税使农民世世代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菲律宾伊朗土耳其朝鲜越南等国同样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同样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多重压迫和剥削在菲律宾大量肥沃土地直接被西班牙殖民者侵占伊朗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土地属于国王贵族王公大臣高级僧侣大地主所有伊朗年的大灾荒全国有十分之一的人饿死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土耳其经济陷于危机农业处于衰落之中农民收成极低还要向地主纳租和向国家交税朝鲜仍是一个封建国家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国王王族及大贵族手中在越南农民私有和公社所有土地常为法国殖民者侵占马克思年初在阿尔及二! 东方国家农民阶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政治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东方农民的革命性农民在经济上遭受封建统治阶级外国占领者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剥削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生活上极端贫困他们非常渴望推翻旧制度只有推翻旧制度他们才能获得解放因此他们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东方农民有其特殊性在东方的俄国中国等农民国家农民不仅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具有众多性 而且同西方国家的农民相比较他们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一" 农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由于东方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弱 小 具有妥协性 软弱性 他们容易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妥协 而农民阶级人数众多 且政治上受压迫最重 经济上 受剥削最深 农民中孕育着深刻的反抗精神 因而参加革 命斗争坚决 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 主要承担者和积极参加者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主 体作用 农民斗争推动革命前进 恩格斯指出 俄国无疑 处在革命的前夜 财政已经混乱到了极点 捐税额已无法 再往上提高 旧国债的利息用新公债来偿还 全部农 业生产 这是俄国最主要的生产 都 被 年 的 赎买办法弄得混乱不堪 大地产没有足够的劳动力 农民 没有足够的土地 他们遭到捐税压榨 受到商利贷的洗劫 农业生产一年比一年下降 所有这一切只靠东方专制制 度在表面上勉强支持着 这种专制制度的专横 我们在西 方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这里 革命的一切条件都结合 在一起 这次革命将由首都的上等阶级 甚至由政府自己 开始进行 但是农民将把它推向前进 很快就会使这超出 最初的立宪阶段的范围尽管专制制度同 开明阶级 首都资产阶级 发生剧烈的矛盾 甚至不可容忍 但推动 运动前进的却是农民 俄国农民现在所处的环境本身 正 推动他们投身到运动中去 这个运动诚然在目前还刚刚 产生 但是 农民群众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 将不可遏止地 推动它朝前发展 农民的愤恨不满 现在已经是政府以及 一切不满意的党派和反对党派都不得不予以重视的事实 了 年 恩格斯在分析俄国的情况时指出 总的说 来 我们已经看到了俄国的 年的种种因素 在这以后 必然会有 年 不论战争的结局如何 俄国革命已经成 熟了 并且很快就会爆发 也可能就在今年爆发 但 是革命一爆发 就会吸引农民参加 那时你就会看到连 年也要为之逊色的场面 对于当时俄国革命的性 质 恩格斯曾多次指出 它是俄国人自己的 年 是一 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首要目标是推翻反动的沙皇专制 制度 争得民族的思想和政治运动的自由 同时废除大地 主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 恩格斯也分析了波兰 中国 印度 土耳其等国农民斗争对于资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的 重 大 意 阶级同资产阶级以及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殖民地人民 同宗主国的矛盾等等 社会矛盾激烈而交织在一起 工人 革命和农民斗争就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 恩格斯开始注意 到落后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工人革命与西方国家工人革 命之间有区别 在西方 尤其是西欧 英 法 德等国的农民 都没有起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而在东方 农民没有获得 过西方农民那样的 小块地 不留恋过去 容易接受革命 思想 他们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使革命的攻击力量异常 强大并与工人阶级革命结合在一起 这些国家有人数众 多的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又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马克思在 谈到法国农民时指出 法国农民除了那块小天地 对社会 运动一无所知 一直痴情地迷恋那一小块地 于是 法国农 民就陷入同产业工人阶级相对立的极可悲的境地恩格斯也说 年二月革命的朦胧的社会主义的激情很快就被法国农民的反动投票一扫而光 单是农民的 这一勋业就索取了法国人民多少代价 法国人民至今还 深受这一勋业的后果之苦 马克思 恩格斯曾指出 无 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农民斗争的配合 那么 它在一切农 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城市工人 阶级革命和农村农民的斗争在俄国同时发展着 是因为 在这个国家里 形势这样紧张 革命的因素积累到这样的 程度 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日益变得无法忍受 社会 发展的各个阶级 从原始公社到现代大工业和金融寡 头 都有其代表 这种专制制度日益使那些体现了民 族智慧和民族尊严的青年们忍无可忍了 亚洲的中国 越南 朝鲜等国以后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 实质上就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没有农民作为革命的主体 就不 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恩格斯 年指出 资产阶级和 反动的政党 对目前社会主义者突然到处把农民问题提 上了议事日程 感到非常惊奇 按理说 我们倒应该对这件 事情没有早已发生而感到惊奇 从爱尔兰到西西里 从安 达卢西亚到俄罗斯和保加利亚 农民到处都是人口 生产 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农 民已成为东方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政治力 量 由于俄共 中共等东方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了农民在革 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领导革命取得了成功 这已为历史实 践所证明义 根据波兰 年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在 三! 东方农民获得国家帮助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 道路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东方农民主要是小农 它的基本 特征是 是小块土地的所有者 租佃者 使用的是落 后工具和传统技术 与机器 先进的农业技术无缘 生 产是自给性的 人与人之间缺乏社会联系 生活水平是 低下的 马克思指出 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 心的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同样在印度 俄罗斯存 在 这种小农的经营存在巨大危机和风险 土地随时被年 月 日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 没有农民的起义就不可能有波兰的恢复但波兰资产阶级却软弱 年恩格斯说 在资产阶级 波兰独立在今天至少是件无关 痛痒的事情 在此后发生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伊朗 资产阶级革命 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埃及和印度的反英起义等 农民都起着主体作用!二" 农民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东方农民国家 由于存在农民同地主的矛盾 无产地主和殖民者掠夺 封建国家和殖民统治的地租和捐 马克思强调 要使集体劳动在农业本身中代替小地 块劳动这个私人占有的根源 必须具备两样东西 在经济 上有这种改造的需要 在物质上有实现这种改造的条件税过重 各种沉重的徭役 高利贷的盘剥 这种手工业竞争不过西方的大工业 小农随时可能破产 无 任何民主权利可言马克思在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中指出 英国入侵 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 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从而给印度 农民以致命打击 恩格斯指出 俄国农民的土地比以前更 少 质量更差 捐税大大提高 而且要用货币来交税 还要 支付巨额赎买土地时国家所垫付的赎金 又加高利贷的 盘剥 同时大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民为满足自己需要而 进行的家庭手工业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 他必然注定要灭 亡 但是在俄国 农民差不多占全部居民的十分之九 因而 农民的破产也就是 至少暂时是 俄国的破产 在印度 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对农村公社的破坏 造成 失掉了自己 土地的公社所有者和农民所有者一方和英国政府另一方 之间的对抗 印度的小农也濒临破产的地步 在阿尔及 利亚 法国殖民者掠夺阿拉伯人的土地 彻底剥夺他们和 促使公社农民的土地转归高利贷者私有 马克思指出 在 伊斯兰政府时代 农民最低限度不能被高利贷者 投 机者剥夺 关于剥夺阿拉伯人的法律的目的是 保 证法国殖民者能够得到大量土地 借助于使阿拉伯人 脱离他们和土地的自然联系 来摧毁本来在瓦解的氏族这种靠自己力量来耕种的小块土地经营 有助于向集体耕种过渡 马克思针对当时俄国农村公社处于危险的境地时指出 公社受国家勒索的压制 商业的掠夺 地 主的剥削和高利贷从内部的破坏 那它怎么能够抵抗得 住呢 当时的俄国农民面临国家的财政搜括 商业 地 产 高利贷的盘剥马克思反对东方社会走西欧国家发展时剥夺农民的 道路 即通过消灭农民 把个人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 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 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 大财产 马克思设想革命后 新国家如何集中 自己的一切 力量 来保证公社 正常发展 的措施 例如国家提供巨额 贷款 使公社 获得正常数量的耕地 帮助农民应用机器 的大规模耕作等等 只有这种国家的帮助 东方的农民才 能走上正常发展道路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谢 尤 维特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维特伯爵的回忆 新华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 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宋圭武 中国经济发展与乡村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沙皇俄国 人民出版社联系的最后力量 从而消除任何暴动的危险马克思以俄国公社为典型 在 年致维 伊查苏 利奇的复信中指出 要使这种小块土地的家庭经营的农 民免于破产 就要使这种公社处在正常的政治经济条件 之下 在推翻专制制度后 国家要采取帮助农民的各种措 施 成立各公社自己选出的农民代表会议 这种会议代 替乡这一政府机关 成为维护农民利益的经济机关和行 政机关 主要靠农民偿付的巨额国债 以及通过国家 仍然要靠农民来偿付 向那些转化为资本家的 社会新栋 梁 提供的其他巨款 都用于进一步发展农业公社 马克思 指出 关于经济上的需要 只要把 农村公社 置于正常条 件之下 就是说 只要把它压在它肩上的重担除掉 只要它 获得正常数量的耕地 那么它本身就立刻感到有这种必 要 俄国农村公社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为它 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 国家要通过设备 肥料 农艺 上的各种方法等等为公社提供集体劳动所必需的一切资 料 马克思指出 至于最初的创办费用 包括智力的和物 质的 俄国社会有支付的义务 因为它长久以来靠 农村 公社 维持生存并且也必须从 农村公社 中去寻找它的 新生的因素责任编辑 刘凤刚。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民问题的论述及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民问题的论述及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中,一向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
而农业和农民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本文旨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民的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借鉴。
关键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农业;农民正文:翻阅马克思的《资本论》不难发现,农业问题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点经济问题之一。
两位国际共产主义革命导师对农业的所有制、农业的基础作用和农民性质等问题均有过深刻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社理论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他们预见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对小农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他们关于农民的理论研究,对我们研究如何培育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的一般性分析何谓农民?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民是农业生产者,它有两个特征:首先,农民是生产者,而不是剥削者;其次,农民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
他们还认为农民是小生产者。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农民是一个独立劳动者,是自己仍然占有生产条件的直接生产者。
拥有一小块土地和几件简单的劳动工具,个体劳动,经济社会联系极不发达。
二是农民是自给自足的生产者。
农民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需求和供给依赖于市场。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过一般性分析,认为农民、手工业者等中间等级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
马、恩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为“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
”1848年的欧洲革命,使马、恩改变了对农民的看法,开始把农民问题看作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能否胜利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农民的参加,“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一、以农民武装、农村政权、土地问题为核心的初步战略思想的提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处于极端艰难困苦时期提出和逐渐形成的。
但是,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就为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从思想上和实践上作了重要的准备。
正是在这期间,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特别是对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考察了我国国情,提出了以农民武装、农村政权、土地问题为核心的,中国革命发展总轨道的初步战略思想。
正确认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作用,是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也有个认识的发展过程。
大革命前,陶行知在南京、上海郊区搞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恽代英写信给毛泽东说:我们也可以学习陶行知到乡村里搞一搞。
毛泽东回信说:我们现在做城市工人工作还忙不过来,那有空去做乡村工作。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周恩来选集》(上)第179页。
)在党成立后,他先是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以壮大党的阶级基础的力量。
接着他又投身于改组国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1925年他回家养病,在湖南韶山、银田寺一带作了一些农村调查,开始注意农民问题。
在“五卅”运动后,他观察和研究了在这一革命风暴中各个阶级的动态、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和认识了中国社会的许多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他揭示出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所处的战略地位。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斯诺:《西行漫记》第4篇。
清末民初农民社团组织立法述论
中 国作 为 一 个 有 着 长 期 的 中 央 集 权 历 史 和 以 小 农 经 济 为 主 的 国家 , 以 家 庭 为 单 位 自给 自足 的
小 农 生 产 和经 营模 式 构成 了封 建 社 会 的经 济 基 础 。 一 方 面 , 高 度 的 中 央 集 权 不 允 许 政 治 结 社 的
巨 大 的 变 革 。 农 民 组 织 立 法 的 出 现 正 是 这 种 改 变 的 一 种 表 现 形 式 。 具 体 来 看 , 清 末 民 初 的 农 民 组 织 立 法 可 以 分 为 三 个 部 分 . 一 是 确 定 公 民 结 社 权 利 的 宪 法 及 宪 法 性 文 件 : S- 限 制 是
本 文 是教 育部 人 文社 会科 学研 究青 年 项 目 《新 农 村 建 设 背 景 下 的 村 民 自 治 新 问 题 研 究 》 ( 8 C 1 0 5) 民 政 部 社 会 组 织 建 设 与 管 理 项 目 0J 70 0 、
实 现 公 民 的 结 社 自由 是 社 团 立 法 的 立 法 基 础
公 民结 社 权 利 的 法 律 和 政 令 ; 三 是 有 关 农 会 的 法 律 和 政 策 。 客 观 上 它 们 的 产 生 开 启 了近 代 以 法 律 来 确 认 和 规 范 公 民权 利 的 先 河 , 表 现 出 了近 代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法 律 的 人 权 价 值
瞿秋白农民问题思想形成条件探析王佐良翻译思想
瞿秋白农民问题思想形成条件探析王佐良翻译思想瞿秋白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受过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早在1922年旅居莫斯科时,瞿秋白就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农民的辅助,不能有尺寸功效。
”作为中共三大党纲的起草人,他在党纲草案中就提出了“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加,也很难成功”的著名论断。
1923年起到1935年不幸遇难的10余年间,瞿秋白在他的一系列论著和文件中都反复论述了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
可以说,瞿秋白有关农民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农民革命思想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瞿秋白有关农民问题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革命思想理论中十分重视农民问题。
马克思认为,在农民占多数的国家,无产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必须团结广大农民。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第一篇纲领性文件――《法德农民问题》中详细论述了法德农民问题,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原则,并指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瞿秋白在青年时期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因此,马恩的理论观点对他农民问题思想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领导苏联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也十分重视农民问题。
他指出:“只有农民群众加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民主战士。
”“无产阶级要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就要把农民群众联合到自己的方面来。
”1920年,瞿秋白以《晨报》驻俄特派记者的身份启程赴俄。
当时的俄国正接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带领着俄国人民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
瞿秋白在俄国的所见所闻,让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在这期间,瞿秋白曾两次见到列宁,还与他进行了交谈。
虽然只是简短的会面,却使瞿秋白异常激动,他说:“政治生活的莫斯科这次才第一次与我以一深切的感想呵。
”瞿秋白在列宁思想的指导下,对中国农民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农民实为中国经济生命的主体”,中国革命“根本上是农地革命”,“中国国民革命应当以土地革命为中枢”。
结社自由
我国公民结社自由及其保障一、公民结社自由的内涵及其特点(一)结社自由的内涵结社自由是由结社和自由两个词组成的集合概念。
结社是指人们为了某种共同的目的组成一定的社会组织。
结社的结果是组成各种形式的社团。
“社团是指多数自然人和法人为了共同的目的长时期结合在一起,不问其法律形式如何,能够有组织地表达其意思的一切团体。
” (注1)社团和结社行为都是人类古老的现象。
它是人类在通过家庭和个人角色不能满足个人或社会需要后的产物。
“宪法权利研究范围内的结社自由主要是指非营利性结社中的结社自由。
” (注2)结社自由在近现代宪政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之于公民的社会生活,结社自由能够克服个人能力及其财力的有限而满足个人的各种利益需求;之于国家的政治生活,“结社自由是民主政治得以维持、公民权利得以保障的权利基础。
” (注3)结社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
最早在宪法中涉及公民结社权规定的是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社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自由权在许多国家宪法中均以明显的方式加以规定。
(二)结社自由的基本内容结社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而结社自由是为现代宪法所普遍确立的一种基本权利。
“公民的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并按照一定的原则,自主、自愿、自由的组织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活动的权利。
” (注4)结社可以分为营利性结社和非营利性结社。
前者以商业性公司为代表,以营利为目的,多受民商法规范;后者主要包括职业团体(例如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如佛教协会、科协、慈善基金会等以公益为目的的团体)和政治团体(即以共同民主法治理念为指导,旨在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的团体,主要是指政党)。
结社自由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可理解为三方面:一是指公民有发起结社的自由权利,它是公民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有组建社会团体并进行组织活动的自由权利。
这种自由又包括三个层次的自由:其一是由公民共同成立的社团组织是不受政府、其他组织和任何个人的非法干涉、阻扰;其二是社团组织的任务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章程以及日常事务等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其三是公民可自由选择参与或不参与任何社团,以及社团组织的成立形式,活动方式等,不受其他组织的非法干涉。
结社自由
我国公民结社自由及其保障一、公民结社自由的内涵及其特点(一)结社自由的内涵结社自由是由结社和自由两个词组成的集合概念。
结社是指人们为了某种共同的目的组成一定的社会组织。
结社的结果是组成各种形式的社团。
“社团是指多数自然人和法人为了共同的目的长时期结合在一起,不问其法律形式如何,能够有组织地表达其意思的一切团体。
” (注1)社团和结社行为都是人类古老的现象。
它是人类在通过家庭和个人角色不能满足个人或社会需要后的产物。
“宪法权利研究范围内的结社自由主要是指非营利性结社中的结社自由。
” (注2)结社自由在近现代宪政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之于公民的社会生活,结社自由能够克服个人能力及其财力的有限而满足个人的各种利益需求;之于国家的政治生活,“结社自由是民主政治得以维持、公民权利得以保障的权利基础。
” (注3)结社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
最早在宪法中涉及公民结社权规定的是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社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自由权在许多国家宪法中均以明显的方式加以规定。
(二)结社自由的基本内容结社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而结社自由是为现代宪法所普遍确立的一种基本权利。
“公民的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并按照一定的原则,自主、自愿、自由的组织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活动的权利。
” (注4)结社可以分为营利性结社和非营利性结社。
前者以商业性公司为代表,以营利为目的,多受民商法规范;后者主要包括职业团体(例如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如佛教协会、科协、慈善基金会等以公益为目的的团体)和政治团体(即以共同民主法治理念为指导,旨在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的团体,主要是指政党)。
结社自由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可理解为三方面:一是指公民有发起结社的自由权利,它是公民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有组建社会团体并进行组织活动的自由权利。
这种自由又包括三个层次的自由:其一是由公民共同成立的社团组织是不受政府、其他组织和任何个人的非法干涉、阻扰;其二是社团组织的任务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章程以及日常事务等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其三是公民可自由选择参与或不参与任何社团,以及社团组织的成立形式,活动方式等,不受其他组织的非法干涉。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民问题的论述及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民问题的论述及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中,一向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
而农业和农民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本文旨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民的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借鉴。
关键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农业;农民正文:翻阅马克思的《资本论》不难发现,农业问题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点经济问题之一。
两位国际共产主义革命导师对农业的所有制、农业的基础作用和农民性质等问题均有过深刻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社理论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他们预见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对小农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他们关于农民的理论研究,对我们研究如何培育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的一般性分析何谓农民?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民是农业生产者,它有两个特征:首先,农民是生产者,而不是剥削者;其次,农民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
他们还认为农民是小生产者。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农民是一个独立劳动者,是自己仍然占有生产条件的直接生产者。
拥有一小块土地和几件简单的劳动工具,个体劳动,经济社会联系极不发达。
二是农民是自给自足的生产者。
农民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需求和供给依赖于市场。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过一般性分析,认为农民、手工业者等中间等级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
马、恩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为“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
”1848年的欧洲革命,使马、恩改变了对农民的看法,开始把农民问题看作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能否胜利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农民的参加,“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浅析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及现实意义
浅析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认为,农民是决定新一代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
在1820年代列宁提出的农民问题理论指出,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农民面临的问题也会不同,而它的根本性特征是农民面临的榨取。
他还指出,农民问题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结果,而且同时也是资产阶级的本质。
因此,解决农民的问题,不仅仅要改变农民对资产阶级的经济依赖,还需要改变资产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压迫和剥削。
列宁认为,要实现以耕地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消除农村的欠缺,特别是土地的欠缺。
他认为,应该实行国家独占,集中统一土地所有权,并由政府指定对土地使用的权利,以便避免私有抢地现象的发生。
同时,他认为,政府还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的经济生活,包括给予农民更多的土地,支持农业生产,提供社会保障,免除财务负担等。
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现在的农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贫困和社会落后。
全球化加剧了农村和城镇之间差距的扩大,导致农民处于弱势,他们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降低,农民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 1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农业、农村、农民》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农业、农村、农民》读后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农业、农村、农民》由张晓山老师主编,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三农”的有关论述,编选自他们的著作、笔记与书信等。
论述发表的时限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
其中很多创见,对当下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是关于小农的“三副面孔”问题。
“三副面孔”是著名学者黄宗智提出来的理论,他认为小农呈现不一致的特征,可能是经济理性人,也可能是被剥削者,也可能是维持生计的家庭生产者。
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小农只有一副面孔,就是被剥削者,他们通常认为工人阶级是先锋,农民是追随者。
而列宁对农民有过两重面孔的论述:农民作为劳动者,倾向于社会主义,作为粮食出售者,倾向于资产阶级,倾向于自由贸易(《向匈牙利工人致敬》)。
此外,列宁号召贫苦农民即劳动农民入党,而不是号召投机农民入党。
所谓投机农民,也就是富农。
这种对农民层级与性质的划分,也是后来中国划分的根据。
二是关于耕地滑向私有化的问题。
耕地由暂时私有到永久私有的现象,这对我们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启发。
这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论述的: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步进行的。
在这里,恩格斯尽管讲的是原始社会的情况,但历史演进的逻辑可能是一样的。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与理论准备。
三是关于农民的悲惨地位。
农民在19世纪处于“悲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受到权力、资本的奴役。
马克思在《论土地国有化》当中,对农民的地位、作用有过描述,认为农民是不利于国有化的,特别是法国的农民所有制,比起英国的地主所有制,离国有化远的多。
他们的状态也是可悲的:他被束缚在土地上,务必投入全部精力才能获得相当少的回报;他不得不把大部分产品以赋税的形式交给国家,以诉讼费的形式交给讼棍,以利息的形式交给高利贷者;除了他活动的那块小天地,他对社会运动一无所知;他一直痴情地迷恋着他那一小块土地,迷恋着他的纯粹名义上的占有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会问题与农民的结社自由论农会问题与农民的结社自由【原文出处】法商研究【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63【原刊页号】3~11【分类号】D411【分类名】宪法学、行政法学【复印期号】200608【作者】郭殊【作者简介】郭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100102)【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许多农民自发筹建的组织,但尚缺乏理应承担起维护和争取农民利益重任的法制意义上的农会组织。
当前成立农会具有现实需要性与可行性,也是农民结社自由的体现。
结社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因而农民的结社自由应当受到保护,其中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成立农会的权利。
但仅有宪法保障是不够的,中国还需要制定“农会法”,建立农会制度,成立全国性农会组织进行自治管理,并在司法上保障农民的结社自由。
【摘要题】理论探讨【关键词】农民/农会/结社自由/公民权利/农会法【责任编辑】汪再祥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
一方面,在农村出现了许多农民自发形成的组织,如“减负会”、“维权会”、“减负上访代表”等,为当地农民维护和争取利益,然而却往往被视为“非法组织”而遭到压制;另一方面,理应承担起维护和争取农民利益重任的正式化农会组织在中国却尚付阙如。
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法制意义上的农会制度。
而结社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①农民的结社自由应当受到保护,其中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成立农会的权利。
因此,笔者将以农会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农民的结社自由及其保障,以就教于方家。
一、当前农村社会现实中的农会问题要研究农会问题与农民的结社自由,首先要了解、分析当前中国农村的社会问题。
这其中主要就是当前农民的组织化状况与现有的农会组织。
(一)当前农民维权的组织化状况对于当前中国农民的组织化形式,有学者从纯经济的角度提出有以下几种:企业组织模式、合作社组织模式、契约组织模式和市场组织模式。
②笔者关心的显然不是这样的农民组织化状况,而是与农会相关联的农民组织化状况。
近10年来,我国农村特别是中部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直接针对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
这些事件大都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得到了妥善处理。
但是,也有些事件由于处理不当,原有各种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还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减负上访代表”、“减负代表”等名义出现的所谓“农民利益代言人”。
与此同时,农民的政治诉求也发生了重大升级,在内容上也变得更有进取性,并提出了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的要求。
其具体表现就是自发筹建农民协会。
这些农民维权抗争组织的出现,表明了在国家对政治资源垄断与控制的情况下,农民因谈判机制缺乏而产生的对“组织性力量”的需求。
但这些农民维权组织大都还处在自发组织的非正式阶段,其活动方式和控制能力均存在不少问题。
以湖南省衡阳县为例,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组织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代表队伍——农民维权活动的组织化过程;(2)网络联盟——农民维权组织的发展;(3)筹建农会——农民维权组织的发展目标。
③据最近一项对全国农村重大群体性抗争事件的社会调查,当前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农民维权组织,但大都处于“代表队伍”和“网络联盟”的阶段。
第二,这些农民维权组织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民因谈判机制缺乏而产生了对“组织性力量”的需求,这种组织性要求恰恰是重建农村社会秩序最为重要的条件。
第三,目前农民维权组织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组织还处在非正式阶段,无法将每一个参加者真正纳入到组织体制之中。
第四,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结社自由等政治权利没有具体化,政府有关部门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对农民减负上访组织进行必要的核准登记。
这种被各级政府视为防范农民有组织抗争的方式和手段,实际上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政治后果,有促使农民自发组织向秘密社团方向发展的危险。
④(二)当前现有的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农会组织虽然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农民的正式组织化基本上没有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但是以帮助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的各种农民组织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渐出现和发展起来。
这些具有合法身份或被默认存在的农民组织,虽然难以真正具备“民间性”、“自主性”和“自愿性”特征,但毕竟是当前中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农民组织。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简单的梳理,并重点关注几个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这些农会组织按不同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以成立的目的和宗旨为标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发展农村科技与经济单一型组织。
例如,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北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县。
北宁农民协会首创于1984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有组织134个,会员1.7万人,占47万农业人口的3.5%,约占18万农村劳动力的10%。
北宁农民协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技术研究阶段(研究会)、经济合作阶段和企业集团阶段。
现在北宁农民协会已建成了集教科研、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农业企业集团。
⑤又如,河南省上蔡县庭院经济农民协会成立于1988年2月。
在成立时它由以农民为主体的17名理事组成,目前已发展农民协会会员475人。
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自愿、互利、民主管理、依靠科技、全程服务的原则”,主要做好四方面的具体服务:“提供良种服务、提供技术服务、提供物质服务和提供信息服务”。
⑥可见这些农会组织都是为发展农村科技与经济而设立的,没有政治性的要求和目的。
其二,政治维权与经济发展兼顾型组织。
在安徽省阜阳市,读过大专、参加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杨云标与他有着一样艰难上访经历的农民于2001年3月组成了“农民维权协会筹委会”,起草拟订了《农民维权协会章程》,较详细地规定了自己的行为方式、议事规则、组织原则。
协会提出了“理性维权、文化启蒙、科学致富”三大活动内容。
这一组织比较接近于法制意义上的农会,但它仍然是非正式组织,而且代表性不强。
⑦第二,以是否受到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为标准,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政府领导和扶持型。
这类农民协会组织成立时一般是农民自发组织,但在发展中很快受到了政府的领导和扶持。
例如,1994年以来,北宁市政府因势利导支持农民创办参与各类农民专业协会,他们的做法是强化领导和宣传,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外部环境和创办多形式、多产业的专业农协。
⑧又如,1996年,河北省临漳县为把獭兔产业扶持起来,成立了由农技部门、龙头企业和养兔大户牵头的县獭兔专业协会,这是一种由政府出头官助民办的农民专业协会。
⑨其二,完全由农民自发组织、自主管理型。
前述的上蔡县庭院经济农民协会和阜阳市的农民维权协会筹委会就完全由农民自发组织和自主管理,政府没有参与领导、管理,也没有刻意对其加以扶持。
第三,这些组织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综合性农民协会和专业性农民协会。
上述北宁农民协会和阜阳市“农民维权协会筹委会”就是综合性的农民协会组织,而上蔡县庭院经济农民协会和临漳县獭兔农民协会就是专业性的农民协会组织。
二、成立农会的现实需要性与可行性在历史上较长的一段时期,中国都存在过正式的农会制度。
按历史时期划分,中国农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清末民初作为整理农业枢纽的农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行使国家政权的农民协会;国民政府时期整治社会秩序的农会;解放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农会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进行阶级斗争的贫下中农协会。
如果从性质和功能来考察,清末民初的农会是一种社会经济自助组织,其主旨是推进农业的发展;国民政府时期的农会是以地主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性组织,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农会,则是按阶级斗争原则组织起来的准政权组织,是破坏传统乡村秩序的武器。
⑩当前,在中国重新建立农会制度,成立农会组织是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
正因为如此,各种形式的获得正式认可或未获认可的农会或类似农会的组织才会自发地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蓬勃发展起来。
这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立农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会可以把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农民获取市场经济信息。
农会还有利于在农村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准。
第二,成立农会是维护农民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农村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具有相同或相近利益诉求的农民逐渐形成了利益和意识共同体。
农会可以集中代表和体现其所拥有的农民会员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第三,成立农会是应对加入WTO后保护和发展中国农业挑战的需要。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也应与国际接轨,因而必须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一样成立农会。
例如,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美国农会就通过游说向美国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使美国政府在谈判中争取本国农民利益的最大化,为本国农产品打开市场。
这种压力不仅为政府带来动力,而且使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谈判时底气更足,使其在谈判中的强硬姿态获得了民主的合法性支持。
第四,成立农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如前所述,农会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冲突频发的情况下,成立农会可以使农民获得集体谈判的渠道,可以更理性地维护自身权益。
最近几年,大量的农民上访以个人方式为主,不仅给党政机关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而且又往往难以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使得许多农民成为反复上访的“老上访户”。
而如果由农会组织出面协调、协商和谈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政府和农民将是一个双赢局面。
那么在中国目前的现实国情下成立农会是否可行呢?在当前,许多国人对农会组织存在着巨大的误解和疑虑。
从历史上来说,中国最初的农会是与近代社会自治思潮联系在一起的,在清朝末年“新政”改革期间就产生了。
1911年,国民政府农林部公布了《农会暂行章程》,要求各县成立农会,目标在于谋求农事改良与发达。
也就是说,中国最初的农会是一种社会经济自助组织,其主旨是推进农业的发展。
农会的发展历史表明,农会应该是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保障农民权益的民间协作组织。
农会可以成为农村社会的整合组织。
(11)事实上,今天的农民提出建立农民协会,并不是为了建立一种社会对抗组织,而是在寻找一种社会协商和整合组织。
例如,2003年1月22日,湖南省衡阳县27 名“减负上访代表”商议成立农民协会时明确提出:农民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领农民学法、守法并监督基层政权组织的工作;重建农民协会,其目的是让农民可以参政议政,把农民的心里话通过合法组织的沟通向党交心,确保民心与党心的心心相连;重建农民协会有助于减小农民上访的广度,对稳定局势大有好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