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4aa30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8.png)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全面的功效,所以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是概括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五大基本范畴第一范畴:肯定和否定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秉持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属性。
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属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物质形态。
例如,正电和负电交互作用便可以形成电流,这便是两种属性的肯定与否定的结晶。
第二范畴: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是经过肯定和否定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若没有外部条件的配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例如,种子虽然有自身的生长潜力,但若没有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便难以生长出植物。
第三范畴:量与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形成和转化,必然经过不同程度的量和质的变化。
例如,水在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形成冰,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变为水蒸气,这就是量和质的转化过程。
第四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事物,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是否最终变为现实,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量质的变化等,这就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就像由水蒸气形成云朵、由降水形成河流一样,这些变化是按照自然界一定规律而发生的。
但是,也有许多事物是偶然发生的,例如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种变化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然辩证法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生命、思维等等,都是由矛盾组成的。
这些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全部。
另外,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整体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整体中发挥其作用,并受到整体的制约与支配。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d94b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3.png)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4868b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3.png)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源于哲学,是一种以对立统一为基本原理,以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为主要方法的思维方式。
它呈现一种对自然界复杂、多样和矛盾现象的解释模式,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概念、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析自然辩证法,说明其在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它基于对立统一原理,注重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解释。
自然辩证法具有高度的理论建构性,可以用主观分析来更好地解释客观物质世界。
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辩证思考的一种方式,其核心理念为“对立统一”,指的是自然界中多样的物质形态和控制规律,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复杂现象和矛盾。
自然辩证法认为,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具有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
实践和实验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依据和验证方式,因此,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中自然辩证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理论1. 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它认为自然界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这些矛盾不是一味的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对立面在矛盾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断转化为对方。
因此,对立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着联结、转化和发展,助推事物的复杂发展。
对立统一原理对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生物学家和医生来说,了解人体内外的矛盾和对立,显著地提升了他们处理疾病和生命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成功。
同时,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对立统一原理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量的历史事件可以用对立统一原理解释,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
2.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人们的意识状态和认识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对自我和整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然辩证法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矛盾性和双重性,既可以为科技和文明发展提供推动力,也会成为某些人观念僵化和事物发展变化的障碍。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90470bc5da50e2524d7fde.png)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ef413f5a8102d276a22f90.png)
• 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有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 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 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 研究、开放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 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44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3
一、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 科学基础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科学
24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 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 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5
4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4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 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 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 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
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2
•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32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3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b3b17cf242336c1eb95eae.png)
1、自然辩证法的本质?基本理论观点?自然辩证法是关于研究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论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基本理论观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劳动创造人;劳动产生科学技术;科技革命推动工业社会的发展。
基本观点的发展: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本观点;3、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4、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自然界中的辩证运动:1、所谓自然界包括,无人的世界即天然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即人化自然,被技术所改造的自然即人工自然,被产业所生产的自然即社会自然;所谓辩证运动即。
2、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辩证运动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更全面理解科学技术,开拓思维;与自然和谐发展。
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指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cf96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5.png)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生课程,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特征和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介绍:
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自然辩证法是源于哲学辩证法的自然科学
扩展,旨在揭示和分析自然界事物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都具有矛盾性和运动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运动是事物变
化的规律。
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
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包括物质的结构、形态和运动变化等
方面。
4.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采用观察、实验、比较、
分析等科学方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揭示其中的矛盾,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
5.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
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6.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
识和理解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研究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
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656db910a6f524cdbf8535.png)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是什么?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②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自然辩证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研究自然界的存在、运动、变化的原因、机理和规律。
包括自然界即宇宙的形成、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
研究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研究逻辑思维的规律。
探究科学思维方法,如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概念,一体化思想。
探究自然科学间的相互关系,探究理论、方法、工程、技术、实验、科学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天就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存在的关系、方式、特征、联系。
研究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研究促进矛盾转化的过程、因素、条件、动力和能量。
最终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谈谈你对辩证法的认识和学习体会?欧洲革命风暴以后,恩格斯系统的总结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并且对其在哲学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从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与方法。
以《自然辩证法》为标志,恩格斯阐述了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客观辩证法以及概括总结了自然界辩证法的理论与方法。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否定与歪曲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全盘否定,是对社会历史领域辩证法的歪曲。
恩格斯认为人受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制约,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是为了更加正确的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f027830029bd64783e2c46.png)
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的新兴学科,目的是阐述辩证法是客观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古代自然观包括三个部分,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宇宙论。
1)元素论。
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1b23f0f61fb7360b4c65e4.png)
一、研究对象1、自然观(自然哲学):普遍性问题。
古代的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秘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现代的科学自然观。
2、方法论(科学研究的哲学):内部性问题两大基础:数学(逻辑语言)和实验(自然对象)古希腊文明对科学的独特贡献:对自然的纯粹兴趣;初等数学的完善现代科学的本质: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3、科技观(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外部性问题4、自然辩证法有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具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两者是统一的。
二、历史渊源自然的概念:事物的本性(宇宙)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直观、思辨、猜测泰勒斯:万物皆水;阿娜克西美尼:玩物皆火;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三、近代科学的兴起理性主义A:隔离体法——明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B:思维经济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历史背景文艺复兴:回归古希腊人对本身的肯定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的个人属性哲学背景英国经验主义的兴起:培根、洛克、休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怀疑主义)康德的三大机制:纯粹的理性批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实践理论批判(道德哲学);判断力批判(艺术美学)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A、机械论取代了泛灵论B、定量方法取代了定性描述(函数关系)C、假说演绎体系的建立D、将复杂的运动现象纳入到单一的自然图式中去五、学科性质——哲学什么是哲学?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分析;哲学是对精神现象的理解与分析亚里士多德:思想思想哲学概念:辩证法(即对话艺术)和世界(即存在的展开状态)六、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主观——一己之见;客观——共同世界形态多样性:生命非生命;固液气;等离子;超密;真空;反物质理论七、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基本特点A、系统方式: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非加和性(系统的根本属性)B、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环境C、历史意义:对近代科学隔离D、系统类型E、整体与部分:加和性:非加和性F、稳定性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99833a0066f5335a812153.png)
编辑锁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中文名自然辩证法外文名Dialectics of Nature来源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哲学思辨目录1 简介2 概念3 来源4 传播发展5 主要内容▪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相关学科▪学科简介▪学科创立▪研究对象▪逻辑主线▪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形态▪著作名称▪写作过程▪内容简介▪发现▪出版情况▪影响▪评价6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内容简介7 研究会▪成立▪组织机构自然辩证法简介编辑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
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
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58ebf61a37f111f1855b81.png)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特征?1、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①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另外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解释了自然界的“辨证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②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三、科学精神在寻求什么?(就是应该具备什么精神)参考一:参考二: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
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cc7e45fe4733687e21aadb.png)
哲学 普遍
具体应用 升华、抽象
自然辩证法 一般
理论指导 概括、总结
自然科学 特殊
(四)从发生的作用上看,自然辩证法是连结马克思主义哲 学和自然科学的中介和桥梁。
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这一方面来理解的。 对自然科学的实证知识和材料,首先作出总结、概括的是自然辩证法。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宇宙的本原。 即使是到了近代,思辨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影响也很大。
如牛顿,解决不了“行星运行的切线力”问题时,提出了“上 帝的第一推动力”,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自身不动的第一推 动者”。
第三,从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看,自然哲学不承认自然科学 从其中分化出来,它认为能够包括自然科学,并且能代替自 然科学。
客体而自己成为主体?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讲,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
“人—科学技术—自然界”构成的整体系统
展开来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部分:
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 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辩证法) 3.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 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
这一定义内在地包含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主 线、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核心: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硬核,或理论内核)
自然辩证法是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体系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d5d4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7.png)
自然辩证法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旨在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通过对矛盾和变化的研究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基本原则和应用领域。
起源自然辩证法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而后被西方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引入自然科学领域。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源自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理:矛盾和变化。
基本原则矛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现象,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矛盾,而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通过对矛盾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变化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通过对事物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领域的例子:生物学生物学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生物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可以帮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系统的矛盾和变化,并发现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规律。
物理学物理学是另一个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而物理学正是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理解物质和能量的矛盾和变化,并揭示宇宙的本质规律。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环境是一个由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系统。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环境科学家研究环境系统的矛盾和变化,从而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31cd4133687e21af45a981.png)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含义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也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它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又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哲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2、我国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的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关于技术的哲学;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哲学。
3、还有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哲学大学科的重要分支;自然辩证法居于中介地位,在哲学和科技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特点,涉及到科技史、科学学、科技伦理、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
5、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叫作“科学技术哲学”;在美国叫作“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在日本叫作“科学技术论”;在前苏联叫作“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1、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①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背景;②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背景;③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背景。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内容:①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自然观;②假设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观。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1、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自然观;2、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与方法论抽象----方法论;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 科学技术观;五、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1、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提高科学研究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摇摆性和曲折性。
2、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特别是以辩证法为核心的创造性科学思维修养。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a50c6d67ec102de3bd8954.png)
一、什么就是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对象、内容、性质在课件上)P1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就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就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就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P3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就是不依赖于人与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就是人类的认识与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就是自然物。
自然物就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1) 从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就是发现天然自然的规律性。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就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就是“认识之物”。
2)从人化自然到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就是“人造自然”,就是人类采取技术与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就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
就是在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实现了自然的“人化”之后而创造的自然。
“人工自然”的范围,基本上就是指现实地球的表层。
3)从人工自然到社会自然“社会自然”就是技术发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与社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通过产业、产业实践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与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的人工自然。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823bd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8.png)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序论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定义: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
什么样的思维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模式(经验以归纳为主)课程内容,体系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学习目的,方法听课,看书。
思(悟(渐、顿)第一部分自然观(人对自然的总体看法)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看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观(总体)论(思想)学(学科)历史上有形形色色的自然观自然观形成的依据生产力的水平人们的认识能力(现象,实验手段,语言,思维能力)科学技术水平(规模,成果)知识积累和交流的程度人类自然观曾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公元后五世纪到15世纪: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十四、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八世纪下半叶: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产生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特点:朴素;有唯物思想;有辩证法思想缺陷:无法具体解释事物;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西方宗教科学的自然观基本思想:是把自然界纳入一个存在创造世界和主宰世界的万能的主(黑暗的一千年)||形成原因:认识原因;社会原因神学家维护宗教神学观点的四条途径:迷信;理念;利用自然科学家的一些错误,或没有研究到的;迫害反对他们的人宗教的起源:拜物教――图腾崇拜多神教――一神教(基督教(天主,东正);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希望在天国,在彼岸世界”伊斯兰教:顺从――安拉佛教:觉悟“人生的苦难是因为存在欲望和造孽”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当时的生产科学和社会改革的情况爆发了一场讨论宗教神学的运动:①宗教改革:复古,从天国回到人间;②文艺复兴:从神性回到人性;③启蒙运动:人性,人权,人道,人本,自由,平等,博爱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七、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兴起近代机械自然观的特点:一切都必须是经验过;一切自然现象都可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自然现象都看成孤立、静止的形成原因:整体分割成部分;重试验轻思维;成熟的科学只有机械力学;对宗教神学的厌恶,走向经验主义辨正唯物自然观的产生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①使科学家头脑僵化;②使科学没有预见性;③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形成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①产业革命;②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分析进入了综合;③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新成果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缺口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点:①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任务②具体思维和理论思维有什么关系③什么使理论思维模式,科学人员为什么要研究理论思维模式④人类自然观发展分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⑤机械自然观为什么会北辩证唯物自然观替代⑥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观,运动观……)⑧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如何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之间的矛盾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第二篇科学观(科学技术论)科学是什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一个人的认识是不是科学的不依主观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是科学的,反之是非科学的实证性标准(奥地利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能够北实证的知识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科学理论能被观察到实验所证实的假设(经验的观点)科学事实:1、客观事实――科学研究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是客观物质过程,不是知识本身(无对错)2、科学事实①经验事实:由观察和实验直接确定的事实。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f817d87f1922791688e8e0.png)
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体现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的统一。
2、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有哪些?答: 自组织形成的根据:无序和有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问题。
条件有:(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
(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
(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
(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机制。
(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以自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进化过程是在具备了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和涨落等诸多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系统都难以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3、科学观察应遵守哪些原则?答:运用观察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包含着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和逻辑的成分。
为了提高观察效率,保证观察材料的准确可靠性,必须遵循一下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观察者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的反映观察对象,绝不能搞主观虚构。
(2)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尽可能从多方面观察自然现象,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关系。
(3)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一类食物的共性和本质,特征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观察,使观察易于进行,使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04653410661ed9ad51f328.png)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
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类加属: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哲学。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有哪些?(主要内容)贯穿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思考:是否有先于人类的精神存在?)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3.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4.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间断,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有所不同。
(当前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是什么?思想来源有哪些?意义是什么?答:1)基本内容⑴自然界是物质的。
⑵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⑶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⑷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
⑹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⑺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
2)思想来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在各个主要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物理学、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a、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把世界描绘成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并明确提出了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卷名:哲学)dialectics of nature主要是由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所开创的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语词的原意说,它是指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是一门学科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这个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有不同的名称。
苏联一般称之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在西方国家,这一领域分别由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论、技术论以及自然哲学等学科和部门研究;在中国,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开始,就一直沿用自然辩证法这一名称。
历史来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
但是,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直到18世纪尚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往往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德国自然哲学继承发展了历史上与机械唯物主义相对立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见解,然而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它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也具有思辨的、唯心主义的性质。
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从I.康德于1755年和P.-S.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发现,诸如德国科学家F.韦勒于1826年合成尿素,人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于1830年提出地质演变论;德国的T.施旺、M.J.施莱登于1838年和1839年建立了细胞学说;J.L.迈耶尔等人于1842年提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德国科学家A.洪堡德于1845年创立比较自然地理学;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生物进化论;英国物理学家M.法拉第和J.C.麦克斯韦先后在1831、1862年建立了电磁理论;俄国化学家Д.И.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了元素周期律,等等。
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产生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
植根于自然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旧自然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马克思了解并重视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的写作。
他在《资本论》和1867年6月22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明确表示,在历史上也像在自然科学上一样证明了G.W.F.黑格尔发现的量变到质变规律的正确性。
马克思本人也研究过数学,特别是微分学的辩证性质,写了《数学手稿》,《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所表达的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共同思想。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
他们很早就提出,自然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工业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并认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
恩格斯发现了科学的发展同已有的知识量成比例的规律,认为科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成为无穷无尽的。
他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强调提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一版序言中说过,他引用现代自然科学证明辩证法存在于现实中,是因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
这段话深刻地表明,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有重要意义。
传播和发展在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发展的背景下,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中,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
在这部著作中,他考察了以X射线、电子和元素转化的发现为契机的物理学革命,分析了由它所引起的哲学思想的混乱,认为这种混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懂得辩证法,特别是不懂得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辩证法。
他指出,现代物理学正在走“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 这一步,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哲学”。
他还提出了“世界图景就是物质运动和…物质思维‟的图景”的著名论点。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强调辩证法内容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检验,“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发表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要求战斗唯物主义者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革命所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个纲领。
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苏联出版。
这部著作的问世,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世界各地的传播。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
毛泽东很关心和重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这方面讲过一些深刻的意见。
例如,他强调自然界无论在微观方面,还是在宏观方面,都是无限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无限的,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科学史充分证明了辩证法的这一基本观点。
他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论述了真理发展的辩证法,提出“百家争鸣”是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等等。
他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
A.爱因斯坦建立的狭义相对论(1905)和广义相对论(1915)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从德国物理学家M.K.E.L.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N.H.D.玻尔的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理论(1913),到W.K.海森伯、E.薛定谔等人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物理学规律的微观物理学规律;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更深结构层次的研究(见基本粒子理论),对各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的研究,更深刻地显现了物质的无限性和统一性;宇宙学的研究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借助于现代物理学和化学,从40年代开始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出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制成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的探索,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创立和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综合和抽象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数学和自然科学方法日益向社会科学渗透;科学的革命引起了广泛的、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导致人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能力的巨大增长,给人和自然界也带来了许多尖锐问题,如环境和生态问题等。
这一切充分表明,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不管他们是否在哲学上承认辩证法。
面对现代自然科学新发展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自然科学家也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
在中国,许多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也做了大量工作,《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十二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和《1978~1985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体现了这方面工作的范围和方向。
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自然观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