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关于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论述了住宅建筑的重要性。

介绍目前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对建筑细部设计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设计时认清发展趋势,从而使建筑师对居住建筑的设计有明确的适应性和引导性。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因素,建筑细部一,住宅建筑的重要性1住宅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

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住宅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

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

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裁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大大地推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住宅都涌现出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现象,目前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错层在一些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当,以下两种情况就不适合采用错层。

1)小面积户型不应采用错层式。

有的住宅,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显得小气。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高层住宅建筑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它能够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损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其高度较高、结构复杂,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更加复杂,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二、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应将整个建筑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2、规则性原则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变化和偏心,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3、刚度和强度合理分布原则在设计中,应使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竖向和水平方向上合理分布,避免出现薄弱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均匀受力。

4、多道防线原则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和剪力墙、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等,当第一道防线破坏后,后续防线能够继续抵抗地震作用。

三、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1、结构体系的选择常见的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和适用范围。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好,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是高层住宅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

2、地震作用的计算地震作用的计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有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反应谱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简便,但对于复杂结构和不规则结构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够准确;时程分析法则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地震作用的时变特性,但计算工作量较大。

现代住宅小区论文建筑规划设计论文

现代住宅小区论文建筑规划设计论文

现代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分析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口流动量快速攀升,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房屋建设量也不断增加,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不仅要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符合,而且还应具备科学化及合理化。

本文从现代住宅小区的特点、设计原则、建筑设计等方面对现代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前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住房环境、条件等的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

人们在选择住房时通常会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及设计情况进行考虑分析,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促进小区的销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合理、科学的小区规划还可显著提高居民居住时的愉悦性及舒适感。

故而,加强对现代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视,确保住宅小区设计的合理性,提高人们居住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及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舒适性、科学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自然、健康已逐渐成为现代住宅小区设计的重点。

现代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描述体现:(1)建筑的现代性。

生活环境的改善及社会的开放性使得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住宅小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合理的融入现代化元素,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型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合理的对其进行运用,同时合理的对施工工艺、住宅结构等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建筑的现代性。

(2)住宅与环境的统一性。

在进行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时还应加强对环境统一性的重视,住宅使小区的主体,小区中提供的其他设施配置,比如草地、外墙颜色、公共设置摆放都应保证和住宅保持协调一致,以保证小区整体的协调性。

(3)自然性。

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其对小区自然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代住宅小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同样需要加强对自然性的重视,加强生活环境建设,合理的进行配景绿化,确保设计与周围环境可有效的进行融合,以便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自然的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一、住宅建筑设计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应用.《广东科技》.2012年3期.刘景初.[2].住宅建筑设计对绿色施工的影响研究.《施工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21期.郭宏.史秀清.程志.[3].关于住宅建筑设计地域性原则的探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1期.肖玉阳.[4].浅议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21期.霍建顺.[5].探究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3期.吴飞勇.[6].节能措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江西建材》.2015年5期.董玮.[7].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22期.李秀颖.[8].探析住宅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思考.《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3期.杨晶.[9].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中外企业家》.2015年21期.杨卜一.[10].全面提高居住建筑的质量.《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2年1期.朱莉蓉.二、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48作者:李玉娟.建筑技术科学重庆大学2008(学位年度)[2].大众传媒对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作者:连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重庆大学2010(学位年度)[3].基于地板送风系统原理的送风系统与住宅建筑设计的集成研究.作者:刘思捷.建筑与土木工程华中科技大学2011(学位年度)[4].中国传统庭院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被引次数:4作者:段晓娜.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天津大学2011(学位年度)[5].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李星魁.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天津大学2006(学位年度)[6].住宅智能化设计与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张彦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学位年度)[7].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与气候.被引次数:31作者:王莺.建筑技术科学重庆大学2003(学位年度)[8].冀中南城镇住宅建筑设计绿色化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肖文静.建筑技术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学位年度)[9].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脉络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08BAJ08B04).作者:张春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同济大学2010(学位年度)[10].豫西北地区新农村规划与住宅设计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王兴军.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长安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相关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Tailoringafutureoverheatingrisktoolforexistingbuildingdesignpr acticeindomesticandnondomesticsectors. MGulDPJenkinsSPatidarPFGBanfillGMenziesGGibson 《Buildingservicesengineeringresearch&technology:BSER&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2]Liquidfilledsolarglazingdesignforbuoyantwaterflow. TinTaiChowChunyingLi《Buildingandenviron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Feb.[3]Designingdomesticbuildingsforfuturesummers:Attitudesandopinion sofbuildingprofessionals.MehreenS.GulGillianF.Menzies《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Jun.[4]Solarthermalairconditioningtechnologyreducingthefootprintofsol arthermalairconditioning.NaciKalkanE.A.YoungAhmetCeliktas《Renewable&sustainableenergyreview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8[5]ProductionanddistributionofdomestichotwaterinselectedDanishapa rtmentbuildingsandinstitutions.Analysisofconsumption,energyefficiency andthesignificanceforenergydesignrequirementsofbuildings.B.B?hm《Energyconversion&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Mar.[6]GreenbuildingdesignsolutionforakindergarteninAmman. MahmoudHammadMunzerS.Y.EbaidLaithAlHyari《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Jun.[7]Measuredenergyandwaterperformanceofanaspiringlowenergy/carbona ffordablehousingsiteintheUK.ZacharyM.GillMichaelJ.TierneyIanM.PeggNeilAllan 《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8]Measuredenergyandwaterperformanceofanaspiringlowenergy/carbona ffordablehousingsiteintheUK.ZacharyM.GillMichaelJ.TierneyIanM.PeggNeilAllan 《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9]Heatpipebasedradiatorforlowgradegeothermalenergyconversionindo mesticspaceheating.K.KerriganH.JouharaG.E.O'DonnellA.J.Robinson 《Simulationmodellingpracticeandtheory: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Feder ationofEuropeanSimulationSociet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4[10]AnalysisofUKdomesticbuildingretrofitscenariosbasedontheE.ONRe trofitResearchHouseusingenergetichygrothermicssimulationEnergyefficie ncy,indoorairquality,occupantcomfort,andmouldgrowthpotential. MatthewR.HallSeanP.CaseyDennisL.LovedayMarkGillott 《Buildingandenviron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Dec.四、住宅建筑设计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梁晓君.龚秋望.王燕,2013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2]技术的艺术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整合设计应用——2007年“力诺瑞特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一等奖方案.魏琰琰.刘长安.尹雷,20082008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3]冀中南城镇住宅建筑设计绿色化研究.肖文静.郑晓亮.马笑棣,2005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4]"新农村新民居"——以北京市大兴区住宅建筑设计为例.程景林.贾安强.郝永刚,2006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建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5]地域性生态建筑浅析——以胶东地区传统住宅建筑设计为例.杨振贤.史津,2010第四届“U+L新思维”全国学术研讨会[6]住宅建筑设计与21世纪生活的追求高密度住宅社区设计.林和起.李春源,2002内地、香港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研讨会[7]從發展商之角度去看“未來住宅建築設計的方向”.梁家棟,2005二零零五年内地与香港建筑经济房地产与城市防灾研讨会[8]生态建筑地域性研究初探——川东地区传统住宅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林宁.杨维菊,200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全国建筑技术学科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9]从发展商之角度看"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方向.梁家栋,2002内地、香港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研讨会[10]国际钢铁协会之住宅钢结构LivingSteel项目解读.李文华.丁维,2008'2008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

住宅建筑小区规划设计与论文

住宅建筑小区规划设计与论文

浅谈住宅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与探析【摘要】住宅小区规划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就如何建设富有特点和构思新颖的住宅小区从环境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社会服务环境规划等三方面详细探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住宅小区规划能有效地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促进住宅产业进一步发展。

1 住宅住区要有个性和特色即使是同一开发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不仅住区要有特色,住区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该有特色,尤其是大型住区,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造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区影响,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2 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以后,便会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

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首先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规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为居民着想,并从使用、卫生、安全、经济、美观、适用几个方面满足要求。

2.1 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居住小区各项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配置,合理组织小区居民室外休息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在住宅类型的选择上,居住小区规划要适合当地特点,使住宅设计合理、造型多样、舒适美观。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中,规模、分布方式做到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布点适当,与住宅联系方便。

为适应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中应合理确定小区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合理布置步行与车行系统,做到互不干扰,并且还应根据小区居民的需求,合理确定地下、地上停车场的数量及布局,从使用上满足需要。

2.2 规划要满足卫生要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满足居民对卫生方面的要求,即为居民创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无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的生活环境。

建筑立面论文(5篇)

建筑立面论文(5篇)

建筑立面论文(5篇)建筑立面论文(5篇)建筑立面论文范文第1篇身处室内空间,建筑室内环境由顶棚、地面、立面墙体,以及窗户构成,其中的顶棚、地面与立面墙体都属于可控空间环境,其颜色、材质都可以依据建筑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共性化调整,而窗户通透呈现的多为户外相邻建筑的立面,其颜色、材质都是不易依据个体需求更换的。

在设计空间使用人员构成简单的多层住宅时,环境颜色就需要考虑得更为周全。

综合考虑颜色构成因素及建筑设计因素,多层住宅建筑立面颜色与室内颜色的关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定位。

(1)建筑立面颜色对于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影响。

多层建筑群落有肯定的楼间距设计规范要求,一般状况下,相近建筑之间会有肯定的颜色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室内空间的墙体、顶棚都是白色的,认真观看会发觉原本白色的墙壁会呈现肯定的颜色倾向,那就是相邻建筑立面颜色的映射。

建筑立面颜色的环境色构成在实际设计中有较强的视觉影响力。

从颜色三要素来定位颜色的视觉效果,颜色纯度较高、明度较低的颜色不适用多层建筑立面,比如大红、熟褐、深蓝这类颜色,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就很强,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会有较强的环境色影响,空间中会有较强的颜色映射,以及相关联的颜色混合。

颜色纯度较低、明度较高的颜色在多层建筑设计中的适用性则更为广泛,比如米色、浅灰色这类颜色,属于空间意义上的背景颜色,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影响也较弱。

(2)建筑立面颜色与室内空间颜色的调和。

作为住宅类别的多层建筑设计,室内空间的视觉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立面颜色填窗而现,构成了室内空间颜色的一部分,由此,设计时需要考虑立面颜色的可调和性。

在目前市场供应的商品房销售房源中,可分为精装房与清水房两部分,精装房的建筑立面颜色设计与室内颜色设计是施工的共同体,是可调可控的,设计时以建筑风格为统领,颜色基本是在同一颜色相貌,相近明度、纯度的区间内;清水房的建筑立面颜色要考虑对于各种室内装修风格的兼容性,设计时要从建筑风格动身选择颜色相貌,然后调试颜色的明度、纯度至中性颜色感受的范围内,这样的颜色可搭配的元素较多、适用性较强。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论文住宅建筑是建筑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先进的住宅建筑设计技术是建筑业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住宅建筑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范文一:浅谈住宅建筑的优化设计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政策的实施,我国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住宅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公共建筑的需求量似乎并不是主导了,住宅也逐渐成为人民消费和投资的最大商品,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消费者在若干年的发展中已逐渐成熟起来,对住宅消费转向开始追求和注重住宅的品质。

住宅设计的重要性终于体现,住宅的优化设计有了合适的环境和土壤,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在解决、不断完善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如何优化住宅设计,更好的为人所用,创造优质的住宅产品,提高人居环境是今日建筑师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住宅设计;室内设计;居住;以人为本在过去一个历史时期,为了克服住房极端短缺的危机,导致建设机制单一、市场选择缺乏、住宅设计僵化、内部功能不完善,建筑师没能或者说没有合适的环境细细推敲住宅的设计,而且在与公建的比较中,人们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在后者中。

一、住宅套型设计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的居住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一方面,在老的住宅设计中,功能体现也受经济状态制约,其与人口结构的对应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此套型的变革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设计人员应以谦虚的心态,细致的考虑,站在居民的角度了解他们实际的居住需求,并把这一需求充分反映在套型的设计当中去。

不同结构的家庭对于住宅有着不同的要求。

当前有别于传统核心家庭的住户骤增,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SOHO型家庭等。

即使就核心家庭而论,个体差异也是不容抹煞的。

比如为有老人看护小孩的三代居安排双主卧套型;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比如为新兴的SOHO一族提供家庭办公空间;根据时代发展,新增空间的安排,比如在普通住宅也考虑保姆间的可能性等等。

住宅建筑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住宅建筑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关于住宅建筑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上,运用建筑技术和现有的各种资源,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构建一项工作。

住宅建筑设计是创建住宅内部的综合时空关系,对住宅建筑设计进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原则0.引言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技术设计的深化阶段都始终贯穿着合理性这一理念。

建筑,始终体现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变。

建筑本身的功能、类型的变化以及悠远的历史传承也大都映衬着时代的变迁,加之其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多种经济环境的交织,使得建筑存在着时期差异、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这些差异的共存,也就导致了建筑成为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人类生产活动和精神场所的产物。

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上,运用建筑技术和现有的各种资源,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业主的要求和设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空间构筑。

它是建筑物的最后设计,通过它来实现建筑物的所有功效,包括个体功效和社会功效。

1.住宅建筑设计的三大因素任何住宅从平面上都可分为:居住部分、辅助部分及交通部分。

居住部分包括卧室、起居室等,辅助部分包括厨房、浴室、厕所、贮藏室等,交通部分包括门厅、走廊、楼梯等。

住宅设计中,除合理确定及安排各部分面积外,应尽量扩大居住面积在住宅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室的大小应考虑:人体的尺度、家具布置及必要的活动空间三个因素。

2.住宅的设计原则“适用”就是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经营,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需要。

包括各种房间面积大小、院落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以及采光、通风、防寒、隔热,卫生等设施是否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等。

“经济”就是住宅建设在因地制宣: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因材设计。

要合理布置平面,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节约建筑材料,降低住宅造价,节约用地。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导语: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范文一: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内容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建筑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作为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一门代课老师,我觉得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有关的设计有墙体设计、楼梯设计、屋面设计以及每学期最后一周的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

1.1墙体设计墙体设计的前提是学生搞清楚外墙身详图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应先讲解墙身详图的形成方式,再讲解相应的构造做法。

墙体设计主要指导学生搞清楚三个节点:地面与墙体的关系、楼面与墙体的关系、屋面与墙体的关系。

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搞清楚与三个节点有关的墙体的细部构造做法,也就是地面与墙体连接处有哪些构造要求,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讲解散水、勒脚、防潮层、变形缝、室内地坪、室外地面等的构造做法;楼面与墙体相关的构造主要包括窗过梁、窗台、圈梁、楼板层的基本构造做法,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讲解清楚各节点的构造做法以外,还必须说明各自所处的位置、相关部分的尺寸要求;屋面与墙体有关的构造主要有屋面的形式、屋面与墙体连接处的基本构造做法。

所以主要使学生掌握哪些节点对应哪些位置。

另外,建筑节能也是现在大家关注的重点,发展比较好的就是外墙面的节能,在学生墙体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时也应重视墙体的节能构造,而且可以和墙面的装修材料相结合。

1.2楼梯设计楼梯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剖面设计以及节点设计。

在进行楼梯设计的时候,主要要给学生讲清楚楼梯的尺度要求,以及楼梯的尺度与楼梯间的开间、进深的关系。

很多同学听完老师的讲解以后仍然不会画平面图,不知道如何下手,我认为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搞清楚楼梯平面图是如何形成的,底层楼梯平面图、标准层楼梯平面图、顶层楼梯平面图如何绘制,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上行、下行的箭头方向如何标注。

宜居住宅建筑户型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宜居住宅建筑户型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宜居住宅建筑户型空间设计分析【摘要】建立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一套宜居的户型,要利于家具摆放和提高实用面积,也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

住宅内居住生活想要获得舒适的效果。

必须使不同的功能空间既有互相较好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家庭气氛温馨融洽。

因此,户型空间设计起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就此做一分析介绍。

【关键词】户型设计;空间;环保1 居室面积合理性设计住宅建筑的空间舒适度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亲和感和生活气氛,住宅应强调套内功能的升级,而非盲目加大面积,增加更多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

房间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套型功能分区成败的关键,这取决于设计师对空间尺度的准确把握,不能只在建筑面积上做文章,应致力于把握使用面积的合理性。

如主卧室有明确的独立性,应尽量朝南,远离入户门,避免直对客厅,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2m2,开间不小于3.6m。

次卧室使用面积10-12m2,开间不小于3m。

客厅面积在25平方米左右,不超过30平方米。

厅的面宽太小会给使用带来许多不便,一般而言,厅跨最好在3.9米以上。

主卧室净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并有专用卫生间,儿童房也不小于12平方米。

主卧室及儿童房净宽度不小于3米,主卫生间的净宽不能小于1.6米,厨房合理的净面积应在6平方米左右,卫生间的合理净面积应在5平方米左右,不应小于3.5平方米。

四居室的套型主卧室要带卫生间。

二室二厅以上的户型,每户应设计面积不小于1.8平方米的独立贮藏室,贮藏杂物、整理和清洁内务。

目前每套住宅面积偏大而造成总价过高,应建造面积不大功能齐全的“紧凑型”住房,一室一厅控制在50平方米,两室一厅控制在70平方米,三室一厅控制在90平方米,体现面积紧凑布局合理,功能空间齐全,实用性强的特点。

这是因为我国工薪阶层人员占大多数,并非面积越大市场越好,总面积不变的前题下有效面积增加从而使户型变得更紧凑,即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限度的合理性和舒适性。

关于建筑住宅户型设计及人居环境论述论文

关于建筑住宅户型设计及人居环境论述论文

关于建筑住宅户型设计及人居环境的论述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住宅建筑的户型设计特点,并基于改善人居环境的考虑,对户型设计提出了一些意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住宅建筑;户型设计;人居环境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 design, and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sultative opinions on house unit design. key 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house unit design; living environment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住宅常见形式及其户型特点虽然国家住宅设计相关标准对住宅形式有明确规定,但在房地产市场中,人们习惯把单元式住宅分为多层、小高层和高层。

多层住宅为 6 层及 6 层以下,一般不设置电梯;小高层为 7~12 层,每个单元设置 1 部电梯和 1 部疏散楼梯;12 层以上为高层住宅,一般要求设计 2 部以上电梯。

1.1 多层住宅多层住宅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在当前的住宅开发中也存在着一部分框架结构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采用一方面提高了住宅的稳定性,同时也为住宅空间的灵活划分提供了可能。

单元式多层住宅的常见形式有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一梯四户等。

目前多层住宅仍是许多购房者的首选,他避免了高层住宅的许多不足,一梯两户,基本户户朝南,采光、通风均十分理想。

1.2 小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是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中一种新型住宅形式,它实际上是目前市场上较为通俗的叫法。

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包含了住宅设计规范中的中高层住宅(7~9 层)和 1~11(复式 12 层)层的高层住宅。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导语】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与普通的建筑设计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为它所处的环境是极为特殊的,因此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就要考虑到许多的方面与许多的因素,自然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完美融合,我们既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又必须全方位的引用山地提供的有利的条件,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用较少的投入换取最有价值的回报,最终实现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1山地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的根本意义随着这些年的不断发展,居民住宅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在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山地建筑就成为了建筑单位最佳的选择,山地建筑能够有效地使土地利用紧张这一现象得到改善,并且,这些年人们更青睐于山地建筑的住宅小区,因为人们越来越愿意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在以人们回归自然的前提下,山地建筑住宅小区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山地建筑的研究也变得更加的深入。

山地建筑技术的主要影响方面就是山地建筑的生态以及艺术观念。

山地建筑的生态观念主要包括有建筑设计方面的生态原因,那么这就包括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的元素,我们必须要保障生态的平衡。

山地的生态因素中,许多方面都有所关联,山地建筑的设计必须要管理好水文的组织以及形态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要处理好山地的生态矛盾,采用合理又科学的方法,使生态保持平衡。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山地建筑的主要的原则就是,做好水文的调解工作,谨慎的动用土地。

在建筑中对于山地多少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做好补偿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并且做出符合各方面的设计,最好可以采用被动式节能以及仿生建筑等相关的材料进行设计与发展,这样才能使山地建筑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又能够完美地融合到自然环境中。

居住建筑论文(5篇)

居住建筑论文(5篇)

居住建筑论文(5篇)居住建筑论文(5篇)居住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条件、环境条件宁夏中北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冬寒而漫长一年采暖期约152天。

昼夜温差大,雨雪稀有,蒸发剧烈,年蒸发量在1700~2500毫米,风大沙多。

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气候条件划分为寒冷与寒冷气候带。

宁夏中北部地区农村地广人稀,住户与住户之间相对分散,远离城市、远离热电厂,自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集中供暖管路距离远因投入太大,无法做到乡乡、村村、户户都通自然气自来水集中供暖。

宁夏中北部地区在生活、取暖、节能等方面,依靠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合理应用从而达到节能与环保。

2建筑节能要求建筑节能的主题是削减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必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内温度冬季不低于18℃,夏季不高于26℃。

为此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3居住建筑节能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选择;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混合保温;太阳能供热采暖;帮助热源;风光互补发电。

4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节能入户门选用多功能用户门,其同时具有防盗、防火、保温、隔音等功能。

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

在各类建筑窗中,塑料窗在保温节能方面有着优良的性能。

外窗及阳台窗采纳中空玻璃塑钢窗。

中空玻璃它的性能特点: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保温、防结露、降低冷辐射和平安性能。

因此中空玻璃具有的保温节能、隔音以及防霜的功能使室外气温在-30℃以下,室内温度达18℃,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夹层中也不会结霜而影响视线和采光。

节能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与单层玻璃一般的门窗相比节能72%以上。

5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混合保温(1)外墙外保温:将绝热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其建筑的热稳定性能好这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使墙体潮湿状况得到改善,使室内温度保持稳定。

建筑设计低碳建筑论文3篇

建筑设计低碳建筑论文3篇

建筑设计低碳建筑论文篇一1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必要性低碳节能设计指的是在保证建筑使用舒适性、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设计技术的同时改善管理水平方式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四节环保作为当前最主要的绿色设计方式,它指的是节财、节地、节水、节能以及环境保护等。

绿色节能技术一种传统的和高新的科学技术,它不仅可以使人们可以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满足,还可以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少的消耗。

设计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空间,通过技术手段,使建筑达到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能耗问题不断深化,所占整个能耗的比例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每年都会新建和改建大批建筑,耗材多,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严重破坏了建筑系统内外环境的良性物质循环,影响了能量的有效转换,严重的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环保设计。

在建筑环保设计中,环保节能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紧密相连的,人类自主营建的舒适的建筑环境需要依赖于良好的通风、温控、照明等设备,这些设备的耗能较大,长期过度消耗会形成能源危机,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

因此在进行建筑的设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坚持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要低碳节能建筑1)低碳节能建筑适应于一年四季。

古老传统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完全分离,这样和外界隔离的室内环境对健康非常不利,然而节能建筑的里、外用的是有效连接,自动调节气候变化。

2)低碳节能建筑消耗能量非常低。

根据统计,有50%的能源是建筑在筑造与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并且产生出34%的环境破坏物。

3)建筑新的美学便是低碳节能的建筑。

节能建筑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这种建筑,不仅可以让人体验新的建筑艺术,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享受快乐、舒适的生活。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探析摘要:住宅的细部设计对其整体性及使用功能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六大方面就住宅建筑的细部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力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心理及生理的双层需求,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住宅;细部;设计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曾说:“上帝就在细部中”。

贝聿铭先生也说:“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有好的构思,而且细部要到位。

”然长期以来,国内很多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大构思”,如建筑风格的确定、建筑空间的形体组合及建筑形式和功能的矛盾解决等,对建筑细部重视不够。

建筑细部是建筑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来说,主要有女儿墙、檐口、阳台、屋顶、门、窗、墙体转折处、内墙、楼梯、顶棚、厨卫等,对建筑的整体性及使用功能有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从“以人为本”出发,做好细部设计,是每一名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要职责。

现结合实践经验,就六大设计要素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阳台设计在早期的住宅阳台设计中,其宽度常限制为1.5m左右,活动空间较小,而随着住宅的商品化,阳台作为立面构图的重要元素其设计日趋丰富。

从实用方面而言,在设计时最好设计一南一北两个阳台,南阳台用于晾晒衣物,配备设施包括衣架及下水管道等,而北阳台则用于生活服务。

若为三居室或多居室家庭,则可将南阳台设计为封闭及开敞两部分,前者作为阳光房,后者则作为露天阳台。

当然,对一些小居室而言,居住者为了扩展空间,将阳台与居室合为一体,还有一些居住者将阳台装修成娱乐休闲的茶室,为此,装修时往往去掉了原设计中1.5m或1.8m的阳台推拉门,甚至连两边的墙垛都不能幸免,不但对房屋结构造成破坏,还留下了安全隐患。

针对此情况,在设计阳台推拉门时,应适当增大其宽度,如此既能与居室产生通透效果,又能使其作为另一个空间,满足人们生活上的一些需求。

但也不能无限度地扩大,因为若窗墙比太大对节能不利,因此设计时也要格外注意,一般来说3.6m开间的居室带阳台,推拉门宽度以2.1m~2.4m为宜。

基于住宅建筑居住环境设计与论文

基于住宅建筑居住环境设计与论文

基于住宅建筑居住环境设计探索与研究【摘要】当前我国城市新建住宅绝大多数以住宅区的形式出现,人们要求居住区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环境,而且还要力求创造一个文雅、幽静、美丽的景观。

本文主要就目前住宅环境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从人文方面对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系统分析,可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居住区环境;规划;住宅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人们的需求对住宅功能的改变,所以目前的规划和设计方面住宅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建筑,景观设计师要注意生活,开拓创新,积极拓展住宅规划和设计思路和方法,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生活环境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城区聚居的人口较多,建筑密度较高,有些地区在基本建设中砍树木、填河涌、填湖泊太多,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和道路骤然增加,而绿化地带、江湖水面相对减少,因而城区出现气温升高,空气干燥,通风不良的现象,出现热岛效应,空气污染以及交通、噪声的严重影响等。

为此,如何利用环境绿化以及环境噪声的防治,居住群体与自然通风、建筑朝向与间距的合理选择等问题,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使之居住方便、舒适、和谐、安全、经济的住宅是人们所向往的归宿,同时也给设计者提出了设计的准则与技术措施等一系列的课题。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意义无论是规划和设计模式,第一个住宅环境的设计特点,应以满足居民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然后做一个美丽的风景,这是“以人为本”和“适用,经济,美学”的原则在于。

对于长时间在居民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人造硬质景观,特定的功能活动,场地和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的重点,相对而言,自然环境,生态性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重视居住区的自然环境,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城市有机生态基本单元,以满足居民的精神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分析对于居住区基地的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要重视和保护,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只有这样,才能为创造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摘要:居住行为的展开是通过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场所实现的,场所的人格化和场所精神的营造是居住区生态环境设计的要旨,应充分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对自然的尊重,通过对居住行为的深刻理解,组织空间形态,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生态型园林式居住小区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1、工程概述
本工程项目占地面积73422平方米,场地原状基本为林地和绵延的丘陵,周边丘陵上次生林覆盖完好,场地高差大,规划顺应地形,节省土方挖方量,是以温泉为主题的小区,以中高层建筑为主,小区有温泉中心,温泉公园,沿街商业,保利天伦酒店,以及保利剧院等完善的配套。

住宅立面是简洁明快的西班牙风格,利用西班牙传统的符号创新,运用色块对比,体量的凹凸穿插,创造适宜人居的悠闲环境,特别是是19号多层的设计,不仅将现代BOX元素融合进西班牙风格之中,为小区带来一股清新的简约风,而且底TOWN的设计,更为业主提供多层次的选择。

如图
2、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
2.1规划结构功能定位
将概念模式翻转成一个空间模式,利用小区交通路网和绿化带将小区分为用地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商业区和绿化休闲区。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形成以绿化休闲区为核心的家园模式。

同时,园区
内的空间设计包括从公共到私密形成多层次性的、完整的空间序列。

我们在寻找着这种等级及等级间关联的体现和建筑及场所空间的归属感与参与感的相关特性,从而避免归属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在园区内设置了相应的景观空间节点,从而使其产生一种明确的归属感和场所的可识别性。

注重处理好各个交接处的呼应与延伸,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作用。

空间集合与节点的相依相成,使规划结构完整、严密。

2.2交通组织
强调交通组织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采用环路网状将小区的多个清晰的结构加以分区并成网状向各个目的地延伸。

尽可能减少设计小区内机动车流与人流活动的交叉和并行长度,利用环境暗示的方法多重限速。

特别注意消除车流对社区绿化系统的穿越,以保证整个步行系统的维护。

另外,为方便残疾人,在园区内还设了残疾人坡道。

2.3景观空间
整个小区由景观所带动,并着力于对景观视线的组织安排、分析和组合视景,小区的主入口景观轴线与沿江景观轴线交会于中心活动广场。

景观与人及为人所用区域和空间的联系,确保功能和景观的相互和谐,是我们努力探索的重点。

同时开阔的景观空间设计,使小区内部空间视觉走廊畅通,并对视线产生持续的向心性吸引力。

2.4绿化系统规划
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在城市干道周边及小区主干道上,多以常绿树种为主种植,形成结构线型绿化,削弱城市噪音干扰,保持小
区内及私密空间的安静,减少扬尘污染,同时又可美化环境。

结合休闲绿化林荫路及建筑周边绿化等构筑小区内绿化网,广场绿化及过渡空间呈点状分布,常绿植物及落叶植物相交,并配置灌木及花草。

自然生态环境再造区可调节小区的小气候,形成富有特色的小区园林环境。

此外,贯穿景观轴线的水体既是景观环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绿化工程的重点。

3、建筑设计的原则
3.1概念设计核心
(1)本项目是多层空中别墅(叠加式别墅)、高层豪宅和联排别墅的复合体,因此,在产业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三种产品的对立统一及互为补充。

即如何通过对这三种产品的合理规划,建筑选型和建筑风格、景观融合等设计手法来提升项目的品质及品位,是本项目规划设计的核心。

(2)“尊贵性、悠闲性、独立性、生态性”是豪宅大院基本生活形态,公园式的大院生活是我们所倡导的生活主题。

如何通过自然生态的环境、具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建筑的细部处理、完善的社区配套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是产品设计的重点。

因此,在产品外型、户型布局等硬件设置与设计则是本项目产品设计的核心。

(3)本项目建筑设计目标:通过人造坡地的竖向规划,充分设计好人造地形,让建筑成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量保护原来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项目更具有唯一性及独特性,对高端客户更具吸引力。

(4)设计不仅仅要遵循与房地产现状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强调地块的特征,强调现有的环境生态概念、历史文化概念、悠闲大院概念,同时注意挖掘潜在的卖点,整合各种资源,把项目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豪宅大院社区,并成为邢台市乃至全国豪宅社区开发建设的样板。

(5)设计要求“一分三高”,分即“分期”,按三期开发进行规划;三高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

单体设计要求务实尊贵创新,突出“豪宅大院”的定位理念。

(6)设计注重文化与生活、建筑与人、环境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和谐,“以人为本”,从而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对标准的生活方式的要求和渴望。

3.2建筑设计要求
(1)整体建筑设计始终贯穿“以人为本,融合自然,健康生活”的宗旨,以独到和特色的建筑风格加以诠释,使之整体表现大气、自然,组团间衔接连贯、流畅。

立面风格要与周围优美生态环境、与地形相融合,住宅建筑造型应贵气、立面造型和线条要丰富、立体感强,还应使人有回归宁静与自然的情感。

样板房区的建筑风格要与环境风格相协调,要生态,表现自然。

(2)建筑应充分与地形和景观相结合,使成为“长在地上的房子”,同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住宅先考虑景观,再考虑朝向,当景观与朝向相矛盾的时候,朝向应服从景观。

建筑、物朝向应尽量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北方人习惯于正南北向,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4)建筑布局:住宅产品包括联排别墅、多层空中(叠加式)别墅、高层豪宅三种。

不同的住宅产品应突出不同的户性特点。

(5)别墅建筑尽可能控制的层数,建议不超过3层(含地下室),联排别墅根据地形可适当调整建筑高度。

3.3讲求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3.4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

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
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3.5设计科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

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
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3.6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

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

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

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

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行为的展开是通过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场所实现的,场所的人格化和场所精神的营造是居住区生态环境设计的要旨,应充分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对自然的尊重,通过对居住行为的深刻理解,组织空间形态,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生态型园林式居住小区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