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闻名于世。
在阅读《老子》之后,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老子》中的智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忙碌碌,追求名利和功利,不断奔波于事务之中,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而《老子》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和运行的,无需刻意追求,顺其自然即可。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明白了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功利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另外,《老子》中的“道法自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而法则是宇宙间的规律和秩序。
道法自然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的,我们应该顺应这种规律,而不是去违背它。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此外,《老子》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告诉我们,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老子》中的这些智慧,让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阅读《老子》,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明白了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重要性;领悟到了“道法自然”的深刻含义,学会了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感悟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哲理,明白了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老子》,我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益,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好地领悟《老子》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明智和睿智的人。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第一部分、上:老子在全世界都被受关注。
科技没有罪,是人把它用错了。
老子给我们的第一个是:抬头三尺有神明。
神明是你的守护神。
道可道非常道的三种解释。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骗自己。
智慧的东西是知易行难,科学是知难行易。
我们通过天地了解“道”,西方通过宗教。
孔子说太极以外的事:两仪、四象、八卦,老子说太极内的事:一生二,二生四。
没有坏人,怎样知道有好人呢。
聪明人+老天爷+老实人=全部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zou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zou狗:天地无私,任万物自生自灭,天地不讲仁爱,人类必须自作自受。
第一部分、下:天地有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道生万物,天地不生不灭,它是让别人自己生,一个人要做事,要让大家都做事,不是自己做。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推拖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命,就是自己要修炼的,不要和别人比,扫地人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特殊需要修正的。
到门口就让给最合理的人,看看到自己合理了,就说:我来带路。
咒会导致自己气通畅。
,但不要引起别人咒自己。
养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生:养心。
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养、保护。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一显耀你就被攻击,你就没有功了。
西方主分,国人主生。
功成而弗居,如来,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来就是去,去就是来。
深藏不露,露就是不露,不露就是露。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你的聪明,是老天给你的,不是你的发明,否则你怎样都达不到,那你就放弃了,他拿到了,我没有拿到又怎样,你就知道:你不是做这个事的,他拿到和我拿到一样,最后都是无。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上)
道德经应用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上)引言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一部最重要的经典《道德经》。
大家知道《道德经》是我们中国古代一位智者老子写的,所以老子这个人和《道德经》以及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影响非常大。
谈到老子就要谈到道家,因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道家学派在中国文化当中又和儒家学派几千年来相互的对峙、互补,形成中国文化当中的两个重镇,就是道家和儒家。
有人形容儒道两家像双峰并峙,像两条河流并跓,这样一个关系。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生存的智慧,中国人的一些人生的哲学应该说就基本上是在儒道两家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在先秦诸子里面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我想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老子》这部著作的最主要的思想意涵、影响,以及在今天现代社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为什么要重读《道德经》第一节工业文明发展的影响第一部分就讲一下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老子》,就是读《道德经》的背景。
大家知道当今人类文明有一个变动,我们最近10年应该感觉非常明显,就是说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带给我们人类的重大的影响。
当然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我们说文明走到现在暴露了它的负面的东西。
我们说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到今天经过多次的变动,没有绝对的、永远不变的一种文明形态。
工业文明形态所暴露的问题在我们今天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思考,就是说大家所经常议论到的我们当今人类面对的一些重大的挑战。
最主要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生态问题,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今天为什么重读《老子》,我想在一个意义上讲就是老子的哲学或者道家的哲学,包括儒家、佛教,我们统统叫做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的哲学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就是我们大家所常听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实际上这就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构成道家哲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价值体系。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
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
”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
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
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
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
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
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引言]《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作者为道家学派鼻祖老子。
在《老子》中,他阐述了许多关于道德观和人生智慧的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道德观老子的道德观强调返璞归真、自然至善。
他认为,宇宙间万物皆为“道”的体现,而“道”具有无为而治、柔弱而胜等特点。
在追求道德上,他主张退让谦逊、无欲无事以达至高境界,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平和。
1.1 返璞归真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回归初心,摆脱功利心态,追求纯粹、朴素的道德行为。
他提倡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简朴度日,通过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1.2 无为而治老子认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通过一个自然的方式去解决。
他认为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能够带来最佳结果,因为每个人和事物都有自己的天性和规律。
1.3 柔弱而胜老子强调以柔弱战胜坚硬,以无为取胜有为,体现了非暴力与和平主义的思想。
他反对武力与暴力,主张以柔克刚、以和制敌。
2. 人生智慧《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面对现代社会中各种挑战和困境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
2.1 追求内心平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巨大。
《老子》中提倡保持内心平和,适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不要被外界影响所困扰。
只有通过保持内心平静,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境。
2.2 尊重自然、顺势而行《老子》中的道德观也呼吁我们要尊重自然,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去顺应时势。
这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观察和适应变化,并以柔软的方式去应对问题,而不是强行抗拒。
2.3 追求简朴,减少欲望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常常陷入追求物质和享受的过程中,沉溺于无尽的欲望。
《老子》主张简朴度日,摒弃浮华的外表和功利的心态,提醒人们追求内在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宁静。
[结论]通过分析《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并且对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启示。
从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柔弱而胜等观点来看,《老子》给予了我们反思当下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之重要启示。
浅谈《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它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智慧。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因此理解《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对于他们寻找方向、树立信念意义重大。
首先,《老子》提醒当代大学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压力和竞争。
《老子》中提倡“守静”,强调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学会宽容与包容。
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因素,人们常常因为争斗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需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就是如何在繁忙的学业和生活中找到内在的平静和满足的关键。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更好地应对压力,正视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其次,《老子》告诫当代大学生要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坦然的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老子》中有一句名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这句话意味着圣人也许没有任何期望,也许会失望,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心的关怀。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同时以柔和之道,以更好的态度去应对困境,走出困境。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和对待方式。
只有正视困难,积极面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眼前的困境,向更好的未来迈进。
再次,《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醒当代大学生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物质享受,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老子》在书中反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环境和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老子》强调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人们容易忽视与他人的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品文档)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
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
”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
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
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
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
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
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老子》的人生智慧,包括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保持谦虚、追求简朴和守持平衡。
通过对这些智慧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启示,指导我们的人生。
正文内容:1. 顺应自然1.1 了解自然规律:《老子》强调人应该了解自然的运行规律,明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1.2 尊重自然:《老子》提倡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应该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开辟和污染。
2. 无为而治2.1 放下功利心:《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不要过于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
惟独心无所求,才干达到真正的宁静和自由。
2.2 尊重自然发展:《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的发展,不做强行干预。
惟独让事物自然发展,才干达到最好的结果。
3. 保持谦虚3.1 谦逊待人:《老子》强调人们应该保持谦虚,不要自大自傲。
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对方,不要妄自尊大。
3.2 学习谦虚:《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惟独保持谦虚,才干不断提高自己,获得更多的智慧。
4. 追求简朴4.1 淡泊名利:《老子》主张人们应该淡泊名利,不要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惟独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才干真正获得幸福。
4.2 简化生活:《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不要过度追求奢华和浪费。
惟独简化生活,才干减少物质压力,享受真正的自由。
5. 守持平衡5.1 平衡人生:《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守持平衡,不偏不倚。
在面对各种难点和挑战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被外界所动摇。
5.2 平衡工作与生活:《老子》主张人们要平衡工作与生活,不要过度追求事业成功而忽视家庭和个人的需求。
惟独平衡发展,才干获得全面的幸福。
总结:综上所述,《老子》的人生智慧包括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保持谦虚、追求简朴和守持平衡。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老子》的人生智慧,包括无为而治、自然和谐、谦虚谨慎、包容宽容以及淡泊名利。
正文内容:1. 无为而治1.1 顺应自然《老子》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涉和控制。
这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能够使人们更加从容自在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1.2 少即是多《老子》中提倡“少即是多”的理念,认为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只会让人们陷入无尽的欲望和困扰之中。
相反,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能够让人们更加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2. 自然和谐2.1 尊重自然《老子》中强调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过分侵犯和破坏自然环境。
惟独保持与自然的和谐,才干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2.2 追求内心平静《老子》中提倡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认为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要被外界的纷扰和诱惑所干扰。
惟独保持内心的平静,才干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夸姣。
3. 谦虚谨慎3.1 谦虚待人《老子》中强调了谦虚待人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不要自负和傲慢。
谦虚待人能够使人们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2 谨慎行事《老子》中提倡谨慎行事的原则,认为人们应该在做出决策和行动之前,深思熟虑,避免冲动和轻率。
谨慎行事能够减少错误和懊悔,使人们更加理智和成熟。
4. 包容宽容4.1 包容他人《老子》中强调了包容他人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宽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不要过分执着于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包容他人能够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4.2 宽容自己《老子》中提倡宽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为人们不应该过分苛求自己,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错误。
宽容自己能够减轻压力和焦虑,使人们更加自信和积极。
《老子的智慧》笔记
《老子的智慧》笔记引言概述:《老子的智慧》是一本关于老子思想的经典著作,它深入探讨了人生哲学、道德伦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老子的智慧》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一、道法自然1.1 自然无为: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能自然而然地运行,无需人为干预。
人们应该效仿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涉。
1.2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在社会管理中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即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让社会自然而然地发展。
1.3 返璞归真: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返璞归真,摒弃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二、无为而治2.1 政府的作用:老子认为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最小化的,它应该尽量少干涉人民的生活,而是以无为而治的方式,让社会自然而然地运行。
2.2 领导者的品质:老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谦逊、宽容和智慧等品质,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引导人民向善,而不是强制控制。
2.3 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社会将实现和谐稳定,人们将自觉遵守道德准则,相互尊重,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养生与修身3.1 养生之道: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养生,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强调饮食有节制,保持适度的锻炼和歇息,以及保持内心的宁静。
3.2 修身之道:老子主张人们应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摒弃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
3.3 自我反省:老子提倡人们进行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
四、慈祥与无私4.1 慈祥他人:老子强调人们应该慈祥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他认为人们应该摒弃自私自利的心态,以慈祥之心对待他人。
4.2 无私奉献:老子主张人们应该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他人服务,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不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4.3 和谐共处:通过慈祥与无私的行为,人们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
五、自然哲学5.1 万物互补: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互补的,相互依存。
老子的人生智慧演讲稿
老子的人生智慧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故又名老聃。
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曾“仕于周”,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的史官。
约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大内战,老子所掌管的图书在内战中被带走,而是老子乃“免于归居”。
至凼谷关时,关令尹喜请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道德经》是一部辩证法的经典,也是一部人生智慧的宝典。
一、后身则身先,无私则私成,无身则可以寄天下人生就好古罗马的角斗场,每一个人都被卷入到这个残酷的战斗之中;人生也好比一场永无休止的赛跑,每个人都拼命地想争先;人生也好比过一座独木桥,每一个都使劲地往前挤。
在人生的这场苦斗中,我们却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那些一上阵就使出浑身解数的人,那些大喊大叫不知道积蓄力量的人,那些不会使用智巧只会一味莽撞蛮干的人,结果都是早死或惨死,就是幸运存活的话,也是满身伤残。
而那些有头脑、有智慧、有涵养,不显山不露水,善于积蓄力量,胸有韬略之计的人,往往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他教给我们的第一条智慧就是如何在一个“乱世”中全身保命,进而又教我们如何用智慧而不是用武力去争先,再进而又教我们如何做才能成就伟业,乃至成为社稷之主、天下之王。
他说: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第七章)这就是说,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是由于它不是把自己产生出来的(天地在时间上没有起点),所以能长生。
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人后,反而能占先;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得到保全。
因其无私,所以才成就了个人事业。
他还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三章)这就是说,受宠或遭辱感到吃惊,把大患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
为什么“宠辱若惊”呢?受宠本来是卑下的,得到它感到惊喜,失去它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一、顺应自然1.1 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老子》强调顺应自然,认为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而非逆其道而行。
1.2 自然的无为而治《老子》认为自然是以无为而治的方式运行,人们应该学会放下执着,顺其自然。
1.3 顺应自然的益处顺应自然能让人心境平和,减少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二、无为而治2.1 无为而治的内涵《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即不要强行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顺其自然。
2.2 无为而治的实践无为而治并非消极无为,而是指在行动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定,让事物自然发展。
2.3 无为而治的效果通过无为而治,人们能够减少争斗与纷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实现真正的自由。
三、谦逊谨慎3.1 谦逊的重要性《老子》强调谦逊,认为人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自负自大。
3.2 谨慎的必要性《老子》提倡谨慎,认为人们应该慎思慎行,不要轻易行事,以免后悔。
3.3 谦逊谨慎的益处谦逊谨慎能让人避免冲动决策,减少错误与后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四、无为而无不为4.1 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老子》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即在行动中保持内心的无为态度,不受外在干扰。
4.2 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无为而无不为并非消极无为,而是指在无为的基础上,保持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4.3 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通过无为而无不为,人们能够实现内心的超然与自由,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五、至简至真5.1 简朴的生活态度《老子》提倡简朴生活,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与纯粹,不要被物质所累。
5.2 真诚的处世态度《老子》强调真诚待人,认为人们应该保持真诚的态度,不虚伪不做作。
5.3 至简至真的境界通过追求至简至真,人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实现真正的自我解脱。
结语:《老子》的人生智慧贯穿于整部经典之中,通过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谦逊谨慎、无为而无不为、至简至真等理念,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在,实现真正的自我解脱。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道家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阐述了人生智慧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老子》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一、返璞归真1.1 顺应自然:《老子》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1.2 简化生活:《老子》提倡简化生活,追求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
通过摒弃繁杂的欲望和物质追求,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1.3 保持本真:《老子》强调保持本真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自己最本真的样子,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改变。
只有保持本真,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二、无为而治2.1 谦逊为本:《老子》认为,谦逊是治理世界的关键。
只有谦逊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然的道,从而做到无为而治。
2.2 尊重自然:《老子》强调尊重自然,认为人们应该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实现无为而治。
2.3 顺势而为:《老子》主张顺势而为,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事物的发展。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慈悲为怀3.1 以德为先:《老子》认为,慈悲是人性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
只有以德为先,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2 包容大度:《老子》倡导包容大度的态度,认为人们应该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轻易责备和批评他人。
只有包容大度,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 乐善好施:《老子》强调乐善好施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乐于助人,慷慨解囊。
只有乐善好施,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四、守静保安4.1 内心宁静:《老子》认为,内心的宁静是人生智慧的基石。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4.2 静心养性:《老子》主张静心养性,通过冥想和静心的方式,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4.3 淡泊名利:《老子》强调淡泊名利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的追求,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当代人们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希翼能够为读者带来启示。
一、顺应自然1.1 尊重自然规律《老子》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逆自然而行,才干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1.2 顺势而为顺应自然,就是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
不要强求逆势而行,应当随波逐流,把握机遇。
1.3 保持平和心态顺应自然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为外在的变化所动摇,内心始终保持平静。
二、无为而治2.1 不强求《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不要强求功利,顺势而为。
惟独不强求,才干真正得到心灵的宁静。
2.2 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这样才干让事情顺利进行。
2.3 放下执念无为而治需要放下执念,不要固执己见,顺从自然的规律。
惟独放下执念,才干真正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三、淡泊名利3.1 追求内心的平静《老子》认为淡泊名利,不要追求外在的虚荣。
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平静。
3.2 重视内在修养淡泊名利需要重视内在修养,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提升。
惟独内在修养才干真正带来幸福。
3.3 不为物欲所困不为物欲所困,不要追求虚无的名利。
要懂得知足常乐,珍惜当下的幸福。
四、以柔克刚4.1 柔软胜于刚强《老子》认为以柔克刚,柔软胜于刚强。
在人际关系中,要懂得退让和包容,才干化解矛盾。
4.2 随遇而安以柔克刚需要随遇而安,不要强求胜利。
要懂得接受失败,从容面对挑战。
4.3 化解矛盾以柔克刚可以化解矛盾,不要激化矛盾。
要善于沟通和妥协,才干和谐相处。
五、修身养性5.1 勤学修身《老子》提倡修身养性,勤学修身。
惟独不断学习和修炼,才干提升自我。
5.2 保持谦逊修身养性需要保持谦逊,不要自负。
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5.3 坚守原则修身养性需要坚守原则,不要随波逐流。
道德经人生智慧读后感
道德经人生智慧读后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总是在寻觅着指引人生方向的灯塔。
而当我翻开《道德经》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宝库,每一句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
《道德经》里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约好去爬山。
我们兴致勃勃地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
可当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突然觉得累得不行,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看着眼前那似乎没有尽头的台阶,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对我说:“这爬山就像人生的道路,有时候你觉得前方没有希望,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到达山顶。
”我听了他的话,心里虽然还是有些犹豫,但还是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每走一步,我都在心里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那一刻,我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
连绵的山峦、缭绕的云雾、灿烂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的“道”,或许就是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不放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一句也让我感触颇深。
曾经,我在工作中总是想要超越别人,觉得只有比别人做得好,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我拼命地加班,努力地完成各种任务,只为了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称赞。
然而,有一次因为过度劳累,我在工作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一直在关注如何胜过别人,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能力的限度。
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不再盲目地追求超越他人,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的弱点。
就像我学习游泳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害怕水,不敢把头伸进水里。
我看着别人在泳池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心里既羡慕又着急。
我试图模仿他们的动作,但总是不得要领。
后来,我静下心来,不再和别人比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进步。
我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练习,一点点地克服对水的恐惧。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能够在水里游出一段距离了,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实现自我提升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老子》中的人生智慧。
一、顺应自然1.1 顺势而为《老子》中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不要逆流而上。
惟独顺应自然的规律,才干事半功倍。
1.2 顺势而为的意义顺应自然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阻力,还能够使事情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也能够让人心境平和,不被外界干扰。
1.3 如何顺应自然要顺应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和感知自然界的规律,然后才干根据这些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二、无为而治2.1 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应对事物,不要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2.2 无为而治的意义无为而治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让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达到最好的结果。
2.3 如何实践无为而治要实践无为而治,首先要学会放下执念和欲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才干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三、淡泊名利3.1 名利的虚幻性《老子》认为名利是虚幻的,追求名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3.2 淡泊名利的重要性淡泊名利可以让人远离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提升,不被外界物质诱惑所摆布。
3.3 如何淡泊名利要淡泊名利,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被外界的名利所摆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四、虚心谦和4.1 虚心的态度《老子》强调了虚心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谦逊和谦和的心态,不要自负和傲慢。
4.2 虚心的意义虚心可以让人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4.3 如何保持虚心要保持虚心,首先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然后才干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提升自我。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
它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谦逊守道、返璞归真,详细阐述《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顺应自然:1.1 人生如水,顺势而下。
《老子》中提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启示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争强好胜。
就像水流一样,顺势而下,能够顺利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1.2 保持内心平静,追求内在的宁静。
《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惟独在内心的宁静中,我们才干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夸姣。
1.3 与自然和谐共生,获得真正的自由。
《老子》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真正的自由。
惟独与自然相处融洽,我们才干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实现真正的自由。
二、无为而治:2.1 不要过度干预,顺其自然。
《老子》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告诉我们在管理事物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应顺其自然。
惟独顺应事物的本然规律,才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老子》强调“无事强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惟独赋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才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 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这告诉我们在处理冲突时,应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通过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避免冲突的升级,实现和谐共处。
三、谦逊守道:3.1 谦虚使人进步。
《老子》中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惟独谦虚,才干不断学习、进步,达到更高的境界。
3.2 守道而行,追求真实自我。
《老子》认为守道是人生的关键。
我们应该追求真正的自我,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3.3 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中强调“为无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书中充满了深邃的智慧和
哲学思考。
读完《老子》,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对生活、处世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老子》告诉我们“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
物的本原。
这里的“道”并非指具体的道路,而是指宇宙间的自然
规律和真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
而忽略了“道”的存在。
读完《老子》,我明白了“道”是宇宙间
的真理,我们应该顺应自然,顺应“道”的规律,才能够获得真正
的幸福和安宁。
其次,《老子》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并不是说要
完全不做事,而是要顺应自然,顺应“道”的规律,不要过分干预
和违背自然规律。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功利和物质利益,而
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读完《老子》,我明白了“无为而治”
的理念,学会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才能够真正获得
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另外,《老子》中还提到了“柔弱胜刚强”的观念。
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于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
柔和的力量。
读完《老子》,我明白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学
会用柔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事物,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老子》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加注重顺应自然,学会“无为而治”,用柔和的态度
对待他人和事物。
相信在这样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过上更加平和、安宁的生活。
老子的人生智慧1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作业题目:老子的哲学理论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本学期爱课程学习了《老子的人生智慧》,感悟很深,首先老子作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和道教的始祖,而且也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启蒙者,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也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老子认为具体的事物都可以用名称来表示,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是从“道”那里产生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
”归根结底,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就说明,老子所谓的“道”也就是“无”,它是不具有任何具体物质属性的东西。
同时,“道”在老子那里也指规律。
老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看到客观世界变化无穷,看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认识到天地万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如他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都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
虽然老子的这些辩证思想由于时代的因素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如他认识到事物的转化,却无视事物转化的条件与质的区别,事物的发展和转化,只停留在循环往复上面,但是老子的这些朴素的辩证思想在古代是难能可贵的,对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和“道”的思想相适应,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就是听其自然。
同时,在政治上“不尚贤”,这实质上是企图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为此老子主张实行“愚民”政策。
所谓“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于是他认为应当“绝仁弃义”,使民“无知无欲”。
这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妙用。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世界,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很明显,老子向往的并不是一幅未来理想社会的图景,而是早已在历史上消逝了的,经过他的美化,保留有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制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老子的思想武装自己!老子先生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着,应用着老子的思想智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从老子先圣的智慧中获得哪些东西呢?从宏观上来看,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即自然精神,批判原则、辩证原则、适度原则、柔弱原则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自然精神。
老子常常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是主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批判原则。
老子主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
他认为,“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
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
老子对儒家很不以为然。
儒家主要讲礼仪,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
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
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切皆有利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
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
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
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少固有的美德。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有弊有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围。
适度原则。
儒家叫中庸,道家没有这个词。
老子说少私寡欲,“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
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我们常常说,做好人难,因为好人要求全。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要做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到单位要做好上级、好下级、好同事,在社会上要做好公民,跟朋友交往要做好朋友……这么一来就完了,活得非常累。
坏人呢,要升官就跑官买官,要发财就坑蒙拐骗,集中精力投机钻营,真可能如愿以偿。
结果应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柔弱原则。
老子认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你越不争,你得到的东西就越多,就是要以退为进、欲擒故纵。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秀。
当他没有太强大实力的时候,他韬光养晦,很会装子。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
”人们也将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概括出了很多格言。
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枪打出头鸟”、“真正有能耐不在于你敢做敢为,而在于你不敢做不敢为”等等。
一种理想。
道家讲三个和: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这“三和”亦有三特点,一是包容性。
和谐首先要有宽大的胸怀。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天之道,常善之物故无弃物,常善之人,故无弃人”。
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是没有用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用的。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和谐首先是包容。
二是差异性。
世间万物,千奇百怪,什么形态都有。
要承认差异。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幸福是一种很自我的感受,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不能强求一律。
当官的不见得幸福,当官太忙了;大学教授整天到晚填报表、写论文,也不幸福。
我看最幸福的是的那些老大爷,每天二两二锅头、一碟花生米,逛逛公园遛遛鸟,自得其乐。
承认、尊重差异性是和谐的第二个层次。
最后一个是平衡性,也是“和”的核心层次。
差异是应该承认的,不能强求一律,但差异太大了也会出问题。
所以老子说,天之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强调一种包含了超越、制衡的动态平衡。
抑制权力过大或贫富差距过大符合上天之道。
老子认为,虽然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和合理,但是却要做到相对的公平和公正。
通过上述,笔者对老子的思想做了一个简单地概述,下面就说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老子的思想里面汲取哪些营养。
第一是学习做人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告诉我们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困难,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要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要经常反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对待别人,这才是明智之人。
战胜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重要。
知足者常乐,过分的追求只会令人更痛苦。
人要有自强不息之志,同时不能失掉做人的底线。
真正的长寿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人,唯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努力去帮助人的人才能如此。
第二是学习说话的智慧,“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不在多,而在精。
别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不懂,滔滔不绝,这样给别人夸夸其谈的印象。
聪明的人少说多做,反而显得有城府、有涵养,有功劳。
所以有时沉默是金第三是学习处事的智慧。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生活中的我们要注重细节,为人处事,不能轻易答应别人,答应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做轻诺寡信之人。
对事情,要宁可想得复杂些,遇到困难就有心理准备。
做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好环节,重视细节,要大事细办,轻事重办,熟事生办,缓事急办,急事稳办,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为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第四是学习安时处顺,豁达乐观的态度。
率性而行这一思想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大学生活的多元化倾向,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
但需要指出的是,率性而行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前提下发展自我,否则很容易会陷入极端个人主义。
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及竞争激烈的现状,也要求人才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如何在逆境中自处,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一系列很现实的问题。
在社会竞争中,胜败乃兵家之常事。
胜则趾高气扬,败则垂头丧气的人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需要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
而道家所倡导的安时处顺、豁达乐观的人生观,恰好为这一命题提供思想营养第五是要驰有度,劳逸结合。
大学是一个人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情感丰富是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但是,一任情感奔腾倾泻,而不以理性对其加以节制,就有丧失理智,行事走向极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牢记物极必反的警语,掌握和谐有度、适可而止的原则。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劳逸结合的处事方法。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此类情绪一旦处理不慎,就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生理上的疾病。
而劳逸结合,提倡的是学习(工作)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从生理上来说,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处事效率,从心理上来说,也能适当的缓解紧、抑郁的情绪,让主体得到一定的放松。
故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大学生都应学会劳逸结合,在不过度放纵的前提下,定时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憩。
第六是以退为进,克己谦让。
大学生时期正是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退守苦学才是关键。
因此应该抓紧宝贵的四年时间,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也许不会在短期速见成效,但却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同时,吸取道家“谦让”的处世之道,能帮助我们更明智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更豁达地对待个人利益。
第七点是要勤俭节约,理性消费。
道家崇俭抑奢的原则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到奢侈消费、腐败现象和堕落行为等的伤害,他们脱离自身经济能力,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奢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这是一种十分不理智的做法。
要知道,奢侈消费所带来幸福感是短暂的,物欲的满足解决不了精神上的饥荒。
因为感官享受只是低层次的需要,而要满足自尊、自我实现高层次的需要,行为主体必须向外付出,必须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令人精神充实。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懂得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注意力放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对社会的付出和贡献上。
总结:老子的人生智慧是贯穿中国古今的思想精粹,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仍然永垂不朽。
由此就可以看出,老祖宗的智慧需要后人去继承和发扬,不朽的智慧更需要去传承和继往开来,呼吁大学生沉下心来细细品读《道德经》,发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