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2)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圣才出品】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答案】C【解析】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储蓄须等于计划投资。

只有当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相等时,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

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 =+,0a >,01b <<,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答案】A【解析】当消费函数为C a bY =+时,平均消费倾向++c a by a APC b y y y===,边际消费倾向MPC b =,所以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并且,随着收入增加,平均消费倾向逐渐趋近于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 增加( )。

A .2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0亿元【答案】D【解析】11602000.3i y i k i MPS ∆=∆⋅=∆⋅=⨯=。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分析如下:假设消费函数为d c a by =+,税收函数为0T T ty =+,AD 表示总需求曲线,且有()()01AD c i g a i g b tr T b t y ⎡⎤=++=+++-+-⎣⎦,如图13-1所示。

图13-1 均衡产出在图13-1中,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 时的需求线,()()0++1B a g b tr T b t y ⎡⎤=-+-⎣⎦,AD 线和B 线的纵向距离为i 。

图中,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45°线与B 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E 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505d Q P =-,供给函数为105s Q P =-+。

(1)求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605d Q 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c P 和均衡数量c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55s Q 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c P 和均衡数量c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将需求函数505d Q P =-和供给函数105s Q P =-+代入均衡条件d s Q Q =,有:505105P P -=-+解得:6e P =将均衡价格6e P =代入需求函数505d Q P =-解得均衡数量:20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6e P =,20e Q =。

几何图形如图2-10所示。

图2-10 供求均衡(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605d Q P =-和原供给函数105s Q P =-+代入均衡条件d s Q Q =,有:605105P P -=-+解得:7e P =将均衡价格7e P =代入需求函数605d Q P =-解得均衡数量:25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e Q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 得 Pe=6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Q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 得Pe=7 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Q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 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Q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Q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如图2—3所示。

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

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 =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且当Qe=20时,有Pd=Ps=Pe=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

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解:(1)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为:()()221111c y c y r r +=+++,其中12c c 、分别为甲乙两人在第一期、第二期的消费;12y y 、分别为甲乙两人在第一期、第二期的收入。

将12000c =、22000c =、11000y =和23100y =代入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式解得:利率10%r =。

(2)如果利率上升,甲会减少第一期的消费以增加储蓄,增加第二期的消费,从而在利率上升后其消费状况变好。

分析如下:利率上升会使得预算约束线围绕两期收入的组合(12,y y )点顺时针旋转,变得更加陡峭,从而影响消费者在两个时期的消费决策。

如图20-1所示,随着利率的上升,预算约束线由AB 顺时针旋转为A B '',最优消费组合由0E 移动到1E 点,即第一期消费减少,第二期消费增加。

根据显示偏好原理,可以判断出该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变好,因为利率上升以后该消费者的新的均衡点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2I 上。

图20-1 利率上升对甲消费者的影响(3)如果利率上升,乙会减少第一期的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根据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得第二期消费相对于第一期消费变得更便宜,故消费者会减少第一期的消费而增加第二期的消费。

同时,由于乙所有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利率的上升增加了乙的借贷成本,因此,相当于减少了乙的收入。

根据收入效应,又减少了第二期的消费。

因此,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乙会减少第一期的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14.假定某个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的边际成本为MC=4q A (q A为A的产出),其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6元。此外,A每生产一单位产品使B增加7元收益,使C增加3元成本。
(1)在竞争性市场中,A的产出应是多少?
(2)社会最优的产出应是多少?
解:(1)在竞争性市场中,厂商A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P=M C来安排生产,即A的产出应满足:
(1)如果农场主相信下雨的概率是50%,他会灌溉吗?
(2)假如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100%,农场主愿意为获得这种准确的天气信息支付多少费用?
解:(1)如果农场主相信下雨的概率是50%,不进行灌溉的话,他的预期利润为:
E(叶=0.5x1000+0.5x500=750(元)
如果进行灌溉,则肯定得到的利润为1000-200 = 800。因此,他会进行灌溉。
汀1+巧)=900—X
令E(x)=900—x=800(不购买预报信息时的利润),解出x=lOO。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100-q)+(200-q)=1:
解得:社会最优产出水平矿=90
这就是该公共物品的社会奻优产出水平。
(2)他不买天气预报信息时,如上所述,他会进行灌溉,得到利润800。如果买天气预报信息并假定支付x 元费用,他若确知天下雨,就不泄溉,于是可获利涧:
冗I=1()()()—X
若确知天不下雨,就灌溉,于是可获利润:
冗2=800-x
由于他得到的信息无非是下雨和不下雨,因此,在购买信息情况下的预期利涧为:
E(冗)=0.5(
(2)如该公共物品甘I私人生产,其产出水平为80。公共物品的最优数星通常没有考虑搭便车的问题。如果考虑搭便车,可以看出,一旦B提供了80单位的公共物品,则A可搭便车(不付钱即可享受)。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中一般的结论是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数量<公共物品的呆优提供数量<公共物品若为私人物品时的提供数嚣。如果这个结论严格成立,那么答案可能就是0,即B可能不提供公共物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引言《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是高鸿业教授编写的一本经济学教材,该教材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本文档为该教材的课后习题的答案详解,共计1200字。

第一章供需和市场机制1.1 供给和需求1.1.1 习题1.解答: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备注:在这道习题中,要求解答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简单明了地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2.解答: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增加,一部分买方愿意放弃购买;价格下降时,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减少,买方的购买欲望增加。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需求曲线的负斜率,以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3.解答:供给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出售商品或劳务的利润增加,卖方愿意增加供给;价格下降时,利润减少,卖方愿意减少供给。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供给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供给曲线的正斜率,以及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

1.1.2 答案1.答案: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17.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即在经济学分析中,“充分就业”是指狭义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②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③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NEW)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

(NEW)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

目 录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证明题
六、计算题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b r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e r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 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圣才出品】

第18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1)在经济理论中,均衡价格理论被用来作为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说,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所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上。

如果外汇的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均衡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如图18-1所示。

图18-1 汇率的决定E 点即为由外汇供给曲线SF 与外汇需求曲线D F 所决定的均衡点,E R 即为均衡汇率。

如果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听任汇率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那么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是通过外汇供给和需求的自发调节,最终实现均衡的。

但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的供求状况使汇率保持在固定的数值上,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办法来实现汇率的均衡。

当然,这种通过政府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而实现的均衡汇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2)从一般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和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①资本流动会影响汇率。

当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如外国人购买本国债券)时,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币供给扩大,对本国货币需求会增加,从而汇率会朝着本国货币升值的方向变动。

②通货膨胀会影响汇率。

如果本国发生通货膨胀,外国对本国的出口会增加,减少从本国的进口,外汇市场上本币供给会增加,需求会减少,于是汇率会朝着本币贬值的方向调整。

③利率变化也影响汇率。

如果本国利率上升,外国资金就会流入本国,购买本国资产,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币将会升值。

2.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答: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为本国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价格,并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

当国际收支盈余,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买进外币,维持外汇稳定;当国际收支赤字,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本币,抛出外币,维持外汇稳定。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

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两者分别从个体和总体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

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同样来源于单个厂商的选择。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

因而,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②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③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