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989bac72cc58bd63186bde6.png)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一切内容,一切形式,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
作为读者,每阅读一篇作品,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文学语言,一句沉甸甸的文学语言,像一条条轨迹,指引我们一步一步深入到作品的纵深处,探寻作家与作品的创作特色。
因此,每一个作家,在创作作品的艰难历程中,无不视文学语言为自己作品的外衣,进行精心地搭配和裁制,力求形成自身的特色语言,王安忆也不例外。
王安忆曾多次谈到她希望创造一个纸上的“宏伟建筑”,虚构一个纸上的“语言的建筑物”。
她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着小说语言的特点,这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及《漂泊的语言》、《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著作中,可见她对小说语言的重视。
(一)、梦幻的具体化语言20世纪80年代前期,王安忆小说的语言是以梦幻般诗化的具体化语言开始的她的文学创作。
其语言清纯、质朴,似一缕清风给凄风苦雨的“伤痕文学”以清新之感。
同属于反映“文革”十年的各种社会现象,王安忆把笔触伸向了人性的一面,其稚嫩而不掩天然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以《墙基》为例,“墙基”本身是具有抽象性的,像一堵隔在两种不同文化下,人们之间无形的心墙。
这是人们都想逾越的心墙。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清新的笔调和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沟通,可以了解进而相互尊重的。
作者通过少年的心灵感悟来阐述美好的人性,这里的独醒、蒂蒂还有阿年等本来都应是天真烂漫、清纯可爱的孩子,可在“文革”这混淆日月的年代便有了两种不同的命运。
独醒、蒂蒂、冲冲等孩子,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懂得尊重人,因为他们知道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由于人是有尊严的。
人性是不能任意被践踏的。
阿年等平民百姓的孩子,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可环境造就了他们的粗野、蛮横与无知,在没有辨别的情形下便盲目地跟随时代潮流,对别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自从阿年看了独醒的日记后,使阿年得到心灵的净化,懂得了人是什么,尊严是什么,作者是这样写的:“阿年哭了,从没有过的伤心,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从耳光里感到了屈辱。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be07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8.png)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的表达和组织,以及对人类生活、情感和思想的深入描绘,传达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其次,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材。
文学的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而文学的题材也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友情、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等。
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题材,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文学还具有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作用。
不同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风貌和思想精髓。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对于维护和发展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文学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视野。
文学作品还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情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世界。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启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总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语言的表达和组织,传达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材,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以及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作用。
文学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f2e04ed0975f46527d3e1b8.png)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不矛盾。
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不是说他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
正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甚至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情景一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实际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
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与美的斗争,却能够是丑成为审美的对象;或者生活中的丑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成为艺术中的美。
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文学的审美性不仅仅规定了文学要有自己的对象,同时还规定了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
对象化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
它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而是外在的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
正是因为体验与审美的这回总内在的联系,使作家们不自觉地意识到,对于创作来说,对象化的重要性。
如果从对象化的角度看,应该承认文学活动确实含有自我变现的成分,审美活动的体验性使自我表现成为对象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肯定文学活动的对象化中包含着自我表现的成分,并不等于说文学只需要表现自我,只需要倾诉个人的情绪和感受。
倘若如此,文学又会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丧失自己的审美属性。
因此,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控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
因为文学塑造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而是通过语言的中介诉诸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因此文学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广阔的自由。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的传达思想情感,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因此,与其他艺术相比,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似乎更适宜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理世界。
文学与话语的特征
![文学与话语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1ff2afc7cd184254a3535df.png)
文学与话语的特征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文学所运用的语言并不是语法意义上的“语言”,而是一种实际交往的特殊“语言”--话语。
(强调语言的社会关联性、活的语言)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1angue,或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parole)两种成分,前者指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福柯的话语理论:话语指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活动。
文学作为话语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
一是说话人,这是话语的两主体之一,是体现在本文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
二是受话人,这是话语的另一主体,指阅读本文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
三是本文,这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
四是沟通,这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五是语境,这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文学话语的特殊性:文学是一种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有具体社会关联性,与社会权力关系有紧密联系。
2、文学与话语蕴藉蕴藉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蕴藉包容性的含义: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中国古典美学中论蕴藉: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把“酝(蕴)藉”作为评价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文心雕龙·隐秀》:“文外之重旨”、“以复意为工”,提出“重旨”和“复意” ,指文章蕴含其他重要意义。
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张炎、贺贻孙:张炎《词源·杂论》评元好问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贺贻孙《诗筏》“诗以蕴藉为主,不得已而溢为光怪尔。
语言艺术(文学)
![语言艺术(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f4ca91959eef8c75fbfb330.png)
第五节语言艺术(文学)语言艺术,即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为表现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艺术是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一、语言艺术的分类语言艺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具有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基本体裁之一,它是用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
后来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
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
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用语言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它不追求人物刻画和情节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注重表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例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中虽然也有对所见所闻的景物的描写,但诗人重在借景抒情,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始终融会在夜泊之景中,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
而叙事诗则不同,它常常注重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传承——访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传承——访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bcd17ccd58f5f61fb7366643.png)
靠语感来写作的,根本不去考虑语法 问题,创作过程中不会
桑:最近几年有一些人提 出要 淡化文言文教学,甚至要 考虑什么 “ 主谓宾定状补 ”这些纯粹技术性的问题。很 多编 求语文教材减少文 言篇 目,您对此有什 么评价? 辑 、 很 多 教 师 在批 改 文 章 的 时 候 , 不会 有 意 地 去 划 分 主 谓 莫:中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根基 ,也是汉语言的根
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 ,但在 “ 屎尿横 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
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 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
被描 绘 成 一 个把 历 史 、传 统 、城 乡纵 横 交错 的辽 阔炫 丽 空 间 。
在经历 红高粱》的写作 高峰后 ,莫言继续寻求突破 ,创作
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 小说, 《 如 酒国》 《 及 丰
莫言的丰富想像 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 不已—— 诚如张大春在为 红耳朵》 作序时所音 “ 千言万语 , 何若莫 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 化的传承 文
访 当代 著名作 家莫言先生
0本刊记者 桑哲
桑哲 ( 以下简称桑):莫言先生 ,请 您从作家的角度 , 谈谈您个人对 “ 语文”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
纯粹 从 语 言使 用 的 角度 来 看 ,大 量 的 阅读 有 利 于培 养 学
个农村的孩子,不可能有大量的报刊书籍可供阅读。
生的语感,这 比让一个学生去区分什么主谓宾,去搞那些枯
我 哥 哥给 我 留下 的 中学 文 学教 材 里 面 有很 多文学 经 典名 著 ,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9685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c.png)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笔墨的组织和表达,通过文字的描绘和想象,将作品带给读者一种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文学的内涵和魅力。
首先,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艺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能够用文字描绘出各种场景,带给读者丰富的感官体验。
无论是山水田园的恬静美景,还是都市繁华的喧嚣场景,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文字将这些画面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不仅如此,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通过文字的抒发和引导,文学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其次,文学是一种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方式。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将历史和文化传承下来,成为后人了解和思考的素材。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
不仅如此,文学还能够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和表达,呈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文字的描绘和想象,带给读者一种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
它是一种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方式,能够将历史和文化带给后人。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来感受文学的内涵和魅力,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意义。
第三节: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第三节: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5b92f9f61fb7360b4c65ac.png)
②
③
本体论注意到了文学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区 别,认识到语言运用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但有时夸大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没有认 识到文学语言拥有与其他语言相同的交际 功能。 我们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生存家园,没有语 言就没有文学:从创作上说,没有语言无 法构思;从表达上说,没有语言无法传达 思想;从审美上说,语言的巧妙运用,是 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庆炳,《文学语言论》,
《学习与探索》1999年3期。
朱光潜:“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 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 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 关系。(《诗论》,73页)
返回
福柯:“语言分析提出的问题永远是:这一
陈述是根据什么规律形成的?其他相似的陈 述又是根据什么规律形成的?而话语事件的 描述提出的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即:这种 陈述是怎么出现的,而在其位置的不是其他 陈述。”(《知识考古学》,28页,三联书 店2008年)
“寄意在有无之间,慷慨之中多蕴藉。”(王
夫子《古诗评选》) “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铗 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尤觉空灵蕴藉。”(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
返回
文学话语和日常科学话语的区别
日常话语和科学话语:日常话语讲究通俗易
返回
一种手法》)
雅各布森:“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 ‘文 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 品的东西。”(转引自周宪《文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
2. 评价
①
工具论认识到语言的表现载体功能,但 却没有认识到语言是人理解世界的中介, 人对语言掌握多少,就对世界理解多少, 人头脑中的想法和语言是同时出现的, 不是先有思想,然后再用语言将之表现 出来。
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68a3a6225c52cc58ad6be06.png)
黛玉听到宝玉在人前对自己的夸奖后, 心情无比激动,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此时 “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及其惊、喜、悲、叹的原因,让读者得以走 进人物的心灵,对之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 的心理描写恰恰是语言艺术的长处,其他艺 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小结: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由于能够更为 巧妙地塑造艺术形象,更为灵活自如地反 映社会生活,更为深刻地表现人的思想感 情和审美意识,从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 艺术样式,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特点。
从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和艺术媒介看:
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 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 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艺术。 语言艺术:文学.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
的艺术,它就是文学。以语言为媒介这是 文学与其他艺术最主要的区别。
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 巴特说: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是文学生存的世界, 文学的全部内容都包括在书写活动之中。” 以语言为媒介对社会生活作审美把握,表 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 象的艺术,它专指文学。 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显现, 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 在于它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社会生 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因而被称作语言的艺 术。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也同时带来其他艺术形
式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优 势。
语言文字语义内涵具有丰富性,文学形象
具有不稳定性,这些为读者提供了欣赏的 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提供了审美想 象的天地。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可以带来欣赏时 的想象张力。由于文学形象及其意蕴是在读 者再创造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它能充分调 动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空间。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ba1ce7bf46527d3240ce059.png)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是语言的大师。
但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正是语言大师反而到常常谈到“言不尽意”的语言之痛苦。
大诗人歌德说:“那试图用文字来表达艺术经验的作法,看来好象是件愚蠢的事”;德国古典诗人维得兰说:“我只为文中的一小节就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原因只因为没找到一句适当的词汇,脑海里整天总在这方面思索。
这当然是因为我希望能象一幅绘画那样,把我眼前浮现的确定视象,原封不动地推到读者面前”。
这就深刻地道出来“眼前浮现”之景与语言文字的距离和矛盾。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素有“炼”字的传统,所谓“吟安一个字,扯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而字之所以要“炼”,是因为语言与读者的审美意识并不是那么容易结合的。
感到这种“欲说还休”的痛苦,于是就骂,就贬低“言”而抬高“意”。
虽然这在我们中国古代有老子、庄子、王弼等,但在西方又何尝没有呢?尼采认为,语言文字为可落言简的凡庸事物而设,所以“开口便俗”;斯宾诺莎说过,文字是众多而巨大的迷误之源;歌德则断言,事物的真实的特殊性质非笔舌所能传达的;席勒则相信:“脱灵魂而有言说,言说已非灵魂”。
但是,骂则不是办法,重要的是探究“言不尽意”的原因,尤其是为什么文学家的语言痛苦特别强烈,文学语言“言不尽意”的现象特别普遍这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我们中国古代的哲人已经看到了语言与人类经验的层次和形态之间的关系。
当庄子说“语之所以贵者也。
意有所随,意之所以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之时,似乎已经感觉到一般的“意”与“意之所随”的那个更神秘莫测的东西不是一个层次的。
三国时的荀子认为:“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
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
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
这段话是继承了王弼“象”也不能尽意的思想而来。
非但语言,即使是“象”,对于“理之微者”来说也是无法充分传达的。
言下之意是,“理”中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精微难言的理,它不能用“象”更不能用语言来穷尽;另一种是浅显简单的“理”,它是可以用“象”来穷尽的。
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d8322e22bd64783e09122b9e.png)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说,作家写作凭借的是语言,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具有体验性、直觉性,所以高尔基 (M.Gorky,1868-1936) 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其次,从文学的存在状况看,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虚构的、审美的、形式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建构。
因为文学语言不象科学语言那样依赖于被描述和表达的对象,后者要把握并摹写对象的性质以达到准确的所指,尽量避免歧义和含混性。
文学语言描写的对象不是实存的,而是再造的或虚拟的,它造就了文学语言充满变异和无限延伸的含蓄意指方式;再次,文学文本的意义及意义层面是通过语言得以生成的。
波兰美学家英伽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曾经将文学文本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外观层(包含着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不确定点、由意义单元呈现出的事物的大致面貌)、再现的客体层(通过虚拟现实而生成的世界),并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包含这四个层面,他有时还认为有的文本还存在着诸如悲剧性、神圣、崇高、玄奥等形而上性质层,英伽登所说的文学文本的这些意义层面都是通过语言达到的;最后,文学语言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沉淀着本民族社会文化历史的投影,文学文本是作家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反思的产品,自然和社会在读者面前所呈现的样态经过了作者语言的过滤。
所以前苏联文学理论家洛特曼(J.Lotman,1922-1993)认为,文学语言可以形成一种复杂的交流结构。
因为文学文本具有社会视野,外部世界的关系肯定会反映到作者的语言实践中,并且与读者的经验相遇合。
汉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汉字形声字的形符仍然具有表意功能,很容易造成汉字的图画性。
从音节上看,汉字原先以单音节为主,但有向复音化迈进的趋势。
第二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二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261e702ba1aa8114431d9c6.png)
2015-1-1些作品 为代表。 这类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人的种种情绪、心理、 思想乃至“潜意识”、无意识,实际上也就 是着重表现人的最深层的秘密、矛盾的感情, 从而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人与社 会等关系的扭曲和异化。 从上述的五种类型来看,不管其表现方式如 何,文学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人类的社 会生活。
第一章
文学是语言的 艺术
2015-1-13
申载春制作
1
第一节
文学与生活的 关系
2015-1-13
申载春制作
2
一、文学的涵义
广义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即 不仅包括今天所谓文学,而且包括政治、 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情感 的或想象的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 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作品。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见《文学评论》 1986年第1期。收入《文学的反思》一书,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15-1-13 28
强调文艺创作主体性的意义:一是
文艺创作要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 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 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看作历史的 主人,而不是看作物,看作政治或 经济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二是 文艺创作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主体 性,重视人在历史运动中的能动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
2015-1-13
34
4、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真实性,由文学的再现性能决定的
文学的基本性质之一。指文学反映 社会生活所达到的真实的程度。
2015-1-13
35
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人和事,指生活中的素材和原型。 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是自然形态的、粗糙 的,良莠不分、本质与现象、真象与假 象混淆,只能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 加工、虚构,然后通过个别现象的描写, 自然而然地达到对生活本质现象的认识, 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
文学概论复习语言的艺术ppt课件
![文学概论复习语言的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0d63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7.png)
《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家之子“眉如翠羽, 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脸似桃花光灼灼,眉如细柳色辉辉。
小员外着眼看,那人生得:绿云堆鬓,白雪凝 肤。(《金瓶梅》)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洛神赋》 )
例3:比较:
“……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 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 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见(莎士比亚全集》第 9卷,第89页,朱生豪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
在电影(卞之琳译)中,这句话成了:
“如果一个半老的女人还要私通,那么少女还 讲贞操做什么呢?”
勃劳恩:我愿我们能够变成蝴蝶,哪怕只在夏 季里生存3天也就够了——我在这3天中所得到 的快乐要比平常50年间所获得的快乐多得多。
“我们的所有思想的诗情,从最高级的到最低 级的,都具有赋予爱情以过分重要意义的特点, 甚至不仅仅是特点而已!” ( 尼采)
③互文性:
又叫“文本间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 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 本的吸收和转换。
《乌鸦》
乌鸦就是从黑透的开始飞向黑透的结局 黑透就是从诞生就进入的孤独和偏见 进入无所不在的迫害和追捕 它不是鸟它是乌鸦 充满恶意的世界每一秒钟 都有一万个借口以光明或美的名义 朝这个代表黑暗势力的活靶开枪 它不会因此逃到乌鸦以外 飞得高些僭越鹰的座位 或者降得矮些混迹于蚂蚁的海拔 天空的打洞者它是它的黑洞穴它的黑钻头
(二)语言与人类的复杂关系(p39)
文学概论课件05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概论课件05文学是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1a8202976eeaeaad0f33055.png)
第五讲文学是语言艺术一、艺术的分类•1、艺术的主要门类•古希腊的五大艺术门类: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近代的第六、第七艺术:舞蹈、戏剧•现代的第八至第十一艺术:电影、广播、电视、杂技•2、艺术分类的主要途径(角度、标准)•卡冈《艺术形态学》建构艺术分类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上述11类艺术分为不同的形态:•从艺术的存在方式看:•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从对艺术的感知方式看:•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从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和艺术媒介看:•造型艺术:线条、色彩、金、石、竹、木——绘画、雕塑表演艺术: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音乐、舞蹈•语言艺术:语言文字——诗、散文、小说、曲艺(剧本)•综合艺术:上述诸种要素的综合——戏剧、影视艺术•从艺术的反映方式看,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从艺术的功能特点看,可分为实用艺术、审美艺术。
(文学是一种审美艺术)•从塑造形象的方式看,可分为表演艺术、描写艺术。
(文学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文化层次的定位看,可分为民间艺术、通俗艺术、高雅艺术(精英艺术)]•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画的区别•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为什么?以语言为媒介对社会生活作审美把握,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文学对语言的依赖性表现在三方面:语言的工具性•其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要借助于语言;•其二,作家进行艺术思维,孕育艺术形象,也不能脱离语言;•其三,作家把内心意象物化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更只能依赖语言。
二、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波兰的英伽登创造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层次性理论。
他在早年的《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将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若干互为条件、层层深入的不同层次。
韦勒克将它们归纳为:“(1)‘语词—声音’层,它组成了(2)意群。
这两层又提供了(3)系统方向,于是这三者又组成了(4)客体(指意向性客体)所体现的世界……每一个层次都在整体中起作用,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一整体达到一种‘多音的和谐’。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理论讲座之四)转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理论讲座之四)转](https://img.taocdn.com/s3/m/7f4a5ce3102de2bd9605888b.png)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理论讲座之四)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是整个人类艺术中的一种样式。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学作为人类艺术大家庭的一员,一定具有与其他艺术样式相似或相同的特点,如各种艺术样式都是文化现象,一般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都以感性形式、主观态度和想象方式来反映世界等等;二是文学是人类艺术中的一种特殊样式,它具有与其他艺术样式明显不同的自身特征,如它以人类的语言作为基本媒介,以语言的方式存在;与它所使用的媒介及其存在方式相关,文学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特点。
总而言之,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差别和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语言组织,取决于它所具有的语言特性。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一、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确认文学与其他艺术样式的差别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文学使用了独特的中介形式,即以人类语言作为它的存在方式。
这正像韦勒克所说:“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是雕刻的材料,颜色是绘画的材料或声音是音乐的材料一样。
”[1]人类创作了各种艺术样式,每一种艺术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过去我们经常把艺术分为四种类型:表演艺术,即指音乐和舞蹈;造型艺术,即指绘画和雕塑;综合艺术,即指戏剧和影视;语言艺术,即指文学。
这种对艺术样式的划分应该说不是很严密,如把音乐作为表演艺术是需要讨论的,但是,我们却能够清楚地看出,这是根据媒介或材料的不同来划分的。
仅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就至少可以说是文学的材料手段或媒介,是文学存在的物质结构形式。
莫·卡冈曾说:“艺术作品首先作为某种物质结构——声音、体积、颜色斑点、词汇、动作的组合,也就是说,作为具有空间特征、或者时间特征、或者空间—时间特征的对象被创做出来,存在并出现在知觉面前。
……当然,不能把艺术作品归结为这种物质结构,但是,没有它、离开它、独立于它、不依赖于它,艺术作品就不会存在。
”[2]按照莫·卡冈的理解,艺术离开了它的物质媒介,就不会存在,因而艺术的物质结构是它的首要存在形式。
语言艺术(文学)
![语言艺术(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f4ca91959eef8c75fbfb330.png)
第五节语言艺术(文学)语言艺术,即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为表现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艺术是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一、语言艺术的分类语言艺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具有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基本体裁之一,它是用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
后来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
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
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用语言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它不追求人物刻画和情节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注重表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例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中虽然也有对所见所闻的景物的描写,但诗人重在借景抒情,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始终融会在夜泊之景中,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
而叙事诗则不同,它常常注重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文学选科要求
![文学选科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0fb2fd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8.png)
文学选科要求
文学选科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学习文学需要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丰富、语法准确、表达清晰等。
2.阅读能力:文学作品需要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学习文学需要具备
较强的阅读能力,包括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善于分析和解读作品内涵等。
3.写作能力:学习文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例如撰写文学论文、评论、批评等。
4.文化素养: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学习文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文
化素养,包括了解文学史、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等。
5.人文关怀:文学作品通常关注人性、社会、人类命运等问题,因此
学习文学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包括关注社会问题、了解人类历史、
珍视人性尊严等。
综上所述,学习文学需要具备较好的语言、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具
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52af5b1711cc7931b71663.png)
• 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强调 人在历史运动中的地位和价值。而强调文 学的主体性,就是要求在文学中张扬人的 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 体力量,要以人为中心、为目的。因此我 们也可以说,文学的主体性即文学作品所 体现的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 主体人对生活把握的一种能力、一种属性。
•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说,主体性说明,文学是社 会生活的反映,但却是经过了作家能动作用之后 的反映,它是作家在其情感、意志支配下,对生 活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后创造出来的意识现象。 这也说明,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仅不是消极的、 被动的,相反是积极的、主动的,作家的主体性 不仅表现在他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且表 现在他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二)、心灵表现说。19世纪西方心理学 家所强调的说法。他们认为,人类自孩童 时代起就具有表现自己感情的本能:高兴 了要笑,痛苦了要哭……而将这种本能进而 通过声音、文字、形体表现出来,就成为 音乐、文学、舞蹈等等。后来,他们进一 步认为,文学艺术的起源就是为了表现作 者自己的心理变化:描写自己的心境,发 现作者的“自我”。弗洛伊德则把之归为 “潜意识”的表现。
• 不过,巫术与艺术有关,但是史前艺术带 有巫术动机只能说明巫术与艺术交织的双 重性。更何况,所有的原始艺术并不是都 与巫术有关。可见,巫术礼仪说并不能够 完全解释艺术的起源。 • 这些说法都接触到了文艺产生过程中的一 些事实,但是它们都是把结果当作了原因, 把现象当作了本质,都离开了人类的社会 实践,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文艺的起源。
• 一、文学源于生活 • 就这个题目看,是先有社会生活,后有文 学,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的最 终根由。
• 对于这一点,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和西 方古代的“摹仿说”其实都是揭示了同样 的道理。也就是说,文学的产生离不开生 活这一最终的根源。或者说,文学源于生 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也同时带来其他艺术形
式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优 势。
语言文字语义内涵具有丰富性,文学形象
具有不稳定性,这些为读者提供了欣赏的 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提供了审美想 象的天地。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可以带来欣赏时 的想象张力。由于文学形象及其意蕴是在读 者再创造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它能充分调 动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空间。
作品这样写道: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 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 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 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 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 “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 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 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 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 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 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 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 面抽身回去了。
古希腊的五大艺术门类:诗、音乐、绘画、
雕刻、建筑;近代的第六、第七艺术:舞 蹈、戏剧;现代的第八至第十一艺术:电 影、广播、电视、杂技。 艺术分类的主要途径: 从艺术的存在方式看:有时间艺术、空间 艺术、时空(综合)艺术; 从对艺术的感知方式看分为:有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想象艺术;
2、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具有
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 广阔性是从空间角度讲的;动态性是从时间 角度讲的。 其一,故事情节在长时段中的发展变化过程 不受时间限制。 其二,活动空间的自由转换和多样变化不受 空间限制。 其三,空间景物的自由组合和情感的起伏变 化。
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用语言符号感性地显现主体的审美意识,能 更加自如地把作家对生活的感悟、理解与审 美评价渗透、溶入到作品中去,使作品在思 想表现上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可比拟的明确性 与深刻性。
从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和艺术媒介看:
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 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 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艺术。 语言艺术:文学.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
的艺术,它就是文学。以语言为媒介这是 文学与其他艺术最主要的区别。
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 巴特说:
萨特说:“小说给人的不是物,而是物的
符号。光凭这些符号,即指示虚空的文字, 怎么能建立一个站得住脚的世界呢?” (《论文学》)……召唤读者自由想象。 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是非物质的,是一 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 性形象。 文学形象的这一特点,使得它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由于读者在阅读时不能直接感知 艺术形象,必须以识字并有一定的文化修 养为前提,这就在客观上缩小了接受者的 圈子。
三、语言艺术的特点
1、形象感知的间接性
所谓形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
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 接地被感知。 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 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 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意义。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
前面所谈的有关文学的特殊性来说,如 源于生活又不同生活,主体性特征,以审 美为价值趋向,以体验的方式把握人生, 仔细说来,还不是文学独有的,其他艺术 也具有这些特点。而真正能够使得文学与 其他艺术种类相区别的是文学的语言性。 或者说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一、艺术的分类
红楼梦》第32回有这样一段人物心理描写:
史湘云劝贾宝玉不要整日在女儿堆里鬼混, 应多会会那些“为官做宦的,谈讲谈讲那 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大觉逆耳,说道: “姑娘请到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 腌赃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又说,“林 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 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朗吉弩斯:“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思
想的语言,总是密切相关的。” 黑格尔:“诗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 “最富于心灵性的表现。”(《美学》 )
语言艺术在刻划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的优越
性。
语言艺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用触及
灵魂的笔触直达人的内心世界。 文学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 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外在神态,表现其内 心世界;可以用梦境、幻觉来表现人物的主 观愿望和潜在意识;可以通过内心独白,揭 示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意 识流等手法,让读者直接看到人物意识流动 的过程。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是文学生存的世界, 文学的全部内容都包括在书写活动之中。” 以语言为媒介对社会生活作审美把握,表 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 象的艺术,它专指文学。 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显现, 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 在于它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社会生 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因而被称作语言的艺 术。
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
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
对想象力提出形象。” 文学形象只能作用于读者的心灵,读者需 要用想象和联系去复现与组合它。如果说, 所有的艺术形象都是人类情感的符号,那 么,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其艺术形象则 是符号的符号,它只有在读者解读语言符 号,了解它的意义,经过大脑的中介作用 后,才能在脑子里生出形象来。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直
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等。
鲁迅《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受害心理的剖
析,鲜明地揭示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并直接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3、表现情思的深邃性
所谓表现情思的深邃性,是说“语言是思
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 为密切的关系;因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 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 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从而获 得超越其他艺术的心灵深度和哲理深度。
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绘了一幅
非常生动的艺术画面:“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 这种艺术形象,如果用绘画表现出来,一 定会是气势恢宏、具体可感的。而作为语 言艺术表现出来,则必须在读者认识这些 文字符号的前提下,把这些文字符号在大 脑中“翻译”成形象画面,然后才能浮现 出具有立体感的生动的艺术形象。
黛玉听到宝玉在人前对自己的夸奖后, 心情无比激动,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此时 “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及其惊、喜、悲、叹的原因,让读者得以走 进人物的心灵,对之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 的心理描写恰恰是语言艺术的长处,其他艺 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小结: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由于能够更为 巧妙地塑造艺术形象,更为灵活自如地反 映社会生活,更为深刻地表现人的思想感 情和审美意识,从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 艺术样式,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文学只能以语言的形式存在,无论是作 家的创作还是读者的欣赏,都离不开语言。 作家如果未能熟练地掌握语言,就无法创作 文学作品;读者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也无法进行文学欣赏。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的一种符号系统,是
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交际工具。 文学对语言的依赖性表现在三方面:语言 的工具性 其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要借助于 语言; 其二,作家进行艺术思维,孕育艺术形象, 也不能脱离语言; 其三,作家把内心意象物化为可供他人欣 赏的艺术形象,更只能依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