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_1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
(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
(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
(化险为夷)[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
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出示郑和图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案的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味人性的美与丑2.学习文章使用的对比手法在人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3.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二、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分组讨论、编故事的形式显示人物性格的对比写法和小说的结局艺术三、教学流程:1.由作者、文题、体裁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小说,这就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窗》。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3.用一句话说明从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学生:美与丑;对丑恶灵魂的无情鞭挞和对美好心灵的热情赞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4.这一篇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学生:最后一句话)——“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术。
”5.假如这时又进来一位病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编故事,分组进行)6.为什么这样编?有没有依据?结局坏:“纹丝不动”§9结局好:“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样想”§6(良知未完全泯灭)7.由此总结出两个人物性格:私欲膨胀,冷酷无情;关心他人,道德高尚8.为什么将两个人物对比着写?(扬善贬恶)9.讨论结尾:“窗”是心灵的窗口,“墙”是道德的丰碑,如果写窗外不是一堵墙,而是公园,那里确实有……有什么不好?四、学习情况检测练习:迁移训练:续结尾“第二十一位应聘者”五、布置作业:创作一篇小小说,注意结局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六、教后反馈、反思得失:教学设计方案篇二一、教材分析《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设计方案5篇
教学设计方案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①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②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③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
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3)课后作业: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教学设计方案篇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认识4个字。
2、领会课文内容,知道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乌鸦、狐狸等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一、板书课题看课题:这是谁和谁?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激趣引入教师口述,同时课件演示:狐狸直流口水。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_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⑵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⑶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⑴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⑵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⑷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⑸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⑹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3、情感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
(课件展示)2、这些图片很漂亮,有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家中还在使用,但对于我们大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它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走近作者陈从周:(1918~),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通过预习说说你对作者感兴趣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四、整体感知1、在生活中,你见过屏风吗?在哪里?2、教师配古筝乐曲,学生听音乐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⑴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本课以谜语的形式某某某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本课的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一、多种形式朗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今天有一位学习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它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它是谁呢?(板书课题)请大家小声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好吗?(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习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
鼓励学生创新识字。
(老师出示课件:我巧记: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器)。
水大好发电(淹)。
禾苗的家(稼)。
家里玩火(灾)。
闯了大祸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躁)。
学生猜字谜,并自编字谜。
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么?等等。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新版】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中对__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准备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
iuv教案(合集五篇)
iuv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i u v 教案i uü一、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i u ü,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乐趣,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复习巩固六个单韵母,学会比较、记忆的方法。
3.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
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重点i、u、ü的音、形教学。
三、教学难点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a o e i uü卡片一张,乌龟、蚂蚁、鲤鱼图,iuü图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音辨形1.出示情境图(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画的是一个村庄的小河边。
)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图上画了蚂蚁、乌龟、鲤鱼)(2)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仔细看图,把你想到的故事和同桌说说。
(学生练说)谁来把你的故事告诉大家?老师把图上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请跟我读。
(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
)2、学习韵母i、u、ü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说到哪个动物,就教哪个单韵母)(1)学习u ①今天我们要学的单韵母u,读音就象乌龟的乌。
(出示u)②教师范读u ③讲述发音要点:读u时,嘴巴要拢圆,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要往后缩,请跟我读u,嘴巴小圆uuu ④开火车读⑤u的读音象乌龟的乌,老师编了句口诀,一只乌龟uuu。
(跟读)u的形状象茶杯,老师又编了句口诀,一只茶杯uuu。
(跟读)你能象老师一样根据u的读音、形状自己编个口诀吗?(火车开了uuu,一只乌鸦uuu)(2)学习i 图上的三个小动物中你还喜欢谁?为什么?(小蚂蚁,勤劳)(出示蚂蚁图)①蚂蚁的“蚁”是第三声,如果把它改为第一声,读音就有点像单韵母i了。
(出示i)②教师范读i ③讲述发音要点:读i时,上下牙齿要对齐,舌尖抵住下牙齿背,请跟我读i,牙齿对齐iii ④开火车读⑤你能根据i的读音、形状自己编个口诀吗?(一件衣服iii, 一位医生iii,)(3)学习ü图上的三个小动物中还有一条可爱的小鲤鱼(出示鲤鱼图)①鲤鱼的“鲤”是第三声,如果把它改为第一声,读音就有点像单韵母ü了。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_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课前思考】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曾经用无数个句子想解读我们的语文,诠释我们的语文,但总不如一句话来得贴切,那就是: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曾扎扎实实地训练,我们正如火如荼地感悟,这好像两阵风,把我们吹得有点迷糊。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前是训练太多,现在则觉得感悟太多,如果这样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们拿什么来感悟?其实,课程标准一开始就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统一?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燕子专列》的课堂的。
【学习目标】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预设过程】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
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二、深入研读,训练感悟1、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燕子飞到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此时的燕子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
此刻,你觉得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轰轰烈烈的救护燕子的行动已经开始了。
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2、交流。
随机出示: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指名读,评价: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惊动了政府,谁能再读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吗?评价:瑞士的人民已经准备行动了,谁能让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名读!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_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的】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拂晓瓦砾地窖鞠躬烧灼偷袭间歇耸立匍匐颤巍巍僵硬舀水腋窝揣在屏障肃穆精疲力竭二、导入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__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
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没有再回过头来。
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理念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读自悟,在读议练的过程中掌握赠言的一般规律。
3.提倡合作学习,在互评互赠中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它优劣的所在。
2.能根据同学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重、难点重点: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写赠言。
难点:能选取合适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四、课前准备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赠言,选择几则自己喜欢的赠言背诵下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赠卡。
教师:了解学生中流传的赠言,选择几则典型的抄录下来,制成录音;准备几则自己写的或从其他资料中找到的优秀赠言。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节选)1.激情导入,出示课题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2.通过课前的阅读,你认为毕业赠言该写些什么?(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3.提出听辨要求: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播放录音,附录音内容:)(1)丁侃: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俞康康(2)叶凯航: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3)王政达: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优秀教学设计万能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教学目标: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
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二、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
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
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
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
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生回答: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刻苦读书与推荐人才。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五、细读课文,思索: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六、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七、作业: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教学设计模板篇二教学目的:1、激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2、进一点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3、可用学过的各种方法作画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2、多种方法的运用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教学过程:一、听歌谣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来来往往,是朋友们的车般——这才是我理想的。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吴启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2、过程和方法: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设计能看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生:气球塑料袋皮筋师:瘪乒乓球两个(其中一个是破裂的)、试管6支,气球6个,能封闭的塑料袋,细管6个,大塑料管6支;红墨水,冷热水等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有一个瘪乒乓球,谁有办法帮老师把球回复如初?学生自由回答,有学生说可以用热水泡,可以挤等等。
(二)、老师演示用水泡的方法。
可以把瘪的地方朝上,让球慢慢鼓起来。
演示实验,验证同学想法。
(三)、为什么用热水可以使乒乓球鼓起来,说说你的猜想?预设一,有同学说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请他说说热胀冷缩怎样使球鼓起来。
老师可以启发,球壳能否挤压,使球鼓起来。
预设二,如果同学说不上来,老师就启发。
可能使乒乓球鼓起来的因素。
(四)、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
1、既然要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首先要抓住空气,你有办法抓住空气吗?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师总结;如扎口的塑料袋,气球,带盖子的瓶子,注射器……2、我们抓住了空气,那怎样给空气加热和遇冷呢,因为你要研究空气在冷和热里的变化呀?可以试管加热,但比较麻烦,可以有热水和冷水代替。
3、现在又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看见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学生讨论。
这是一个难点。
所以老师要鼓励讨论。
老师也演示方法。
通过讨论,老师归纳如下方法:试管套气球塑料袋密封试管加细管,细管加红墨水等等。
4、学生小组决定方法,到老师拿器材,分组合作实验。
老师也去指导。
实验时老师提醒学生分好工,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想一想怎么记?3、范读课文。
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自学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
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
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
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
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
范读。
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可编辑)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__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常: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4、思考: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明确: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6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一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现在进行时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教学难点是区分现在进行时和其他时态的区别。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具、PPT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4.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Step 2: 介绍现在进行时教师简要介绍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句。
Step 3: 练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练习,巩固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理解。
Step 4: 教学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情景的图片,让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进行描述。
Step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应该多加练习以提高对现在进行时的运用能力。
5.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并指出学生在运用现在进行时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二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能够掌握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及其基本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是理解和运用不同句式的结构。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具、PPT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4.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学生观察句子的结构,并找出主谓宾关系。
Step 2: 介绍句子结构教师简要介绍句子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并给出相应的例句。
Step 3: 练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练习,巩固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Step 4: 教学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句式的结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Step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应该多加练习以提高对句子结构的掌握能力。
5.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并指出学生在构建句子结构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精选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A. 放声朗读、运用拼音、询求帮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难,读通课文。
B. 圈出你不了解的地方。
(2) 汇报自学情况自学检查:A. 指名朗读,请其他同学点出他没读准的音。
B. 请另一学生帮助纠正读音。
C.怎么的么读轻声,怎是平舌音。
(3) 纠音后再次朗读,准备提问。
2、提出问题1 、学生提问,教师板问题,随后进行梳理。
2 、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
反复朗读。
3、探究问题1、理解课文部分,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用颜料和笔呢?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也会冬眠?2 、根据学生的提问,先请学生小组内讨论。
3 、第一个问题通过反复读,引导学生得出哪些画其实指的就是脚印。
第2 、3 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补充学生的知识。
四、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 采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边读边表演、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切入、引入重点1、导入课题,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打动学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
3、点出语言的魅力,并质疑、归类(从题目入手加了一句话加的内容是春天到了,却使事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语言的魅力)。
问题梳理①文中什么语言有魅力。
②语言有什么魅力。
③语言怎么有魅力。
(二)、深入课文、体验研究1、小组讨论问题汇报(春天到了有魅力)2、共同研究问题(让学生标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前后变化,明白是语言的魅力使他们有了这样的变化)指导朗读、假如作者是诗人(以第一人称读),读1、2自然段,注意语气、停顿自读、点读。
3、共同体会语言怎么有魅力、语言有真情,所以有魅力,假如你是行人看到牌子会到什么,小组内互说、自由朗读。
(让学生感受到迷人的春天和突然的转折什么也看不见,不由的对老妇人的同情)4、体会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出示公益广告说说哪儿能体现情。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一)三角形的意义: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教学设计教案【5篇】
教学设计教案【5篇】篇一:小学语文教案目标: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主题:我的家乡教学内容:一、导入:通过问答和图片呈现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家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过程:1.课文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确保理解。
2.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及融入作者的感情。
3.写作练习: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作文,展示对家乡的理解和感悟。
4.作文交流:学生相互分享作文,互相欣赏,提供改进建议,加深交流互动。
三、课堂小结:复习所学内容,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写作,如编写家乡介绍的PPT。
篇二:初中数学教案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教学内容:一、导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相似三角形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
3.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4.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课堂小结:复习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拓展:推荐相关拓展阅读和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篇三:高中英语教案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主题:文化差异与沟通教学内容:一、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1.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一篇关于文化差异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确保理解。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中所提及的文化差异,并总结其中的沟通问题和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4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教学流程: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 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 超声波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
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
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
) 2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 ( 学贵有疑。
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愤悱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3 .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四、读中探疑。
深入文本 1 .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 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 默读 2 6 自然段,填写表格。
实验次序怎样试验实验结果第一次蒙住眼睛仍能自由飞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结论: (3) 比较 4 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
(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
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用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 2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夜空,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让我们读读第 7 8 自然段,细细探明究竟。
指名读第 8 自然段,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
3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
齐读第 9 自然段。
4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1 .是呀,超声波的作用真不小,超声波是斯帕拉捷发现的吗?为什么课文末尾写道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呢? ( 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
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
) 2 .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
) 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 .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 .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篇2一、教材背景: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
它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
这寓言写的是印度的一个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
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
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从课题“一路花香”着手,可以引起学生无限联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为什么会一路花香、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学习课文,并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3、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挂图 2、关于“鲜花”的动画四、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阐述:教学步骤每个教学环节的教与学的设计(中间可以分成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两部分)每个教学法环节设计意图的阐述五、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抓住题眼,激发阅读兴趣。
1、师:板书“花香”,读读想想感觉怎样?再完整板书“一路花香”,再读读题目,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生说题:(1)说到花,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会用什么词来赞美来描绘?(2)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有关花的词语。
(3)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
(4)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关于“花香”的词语。
从题入手,想象课文可能描绘的景观,从易入手,从词入手。
读题时要富有诗意的语气来朗读。
3、请学生扣住“路”字设置疑问:这一路的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的鲜花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学习新课时,一般可以抓住题眼,创设一定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课文的情趣。
二、初读课文,养成习惯。
1、讨论:我们初读课文应该做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归纳学习的方法。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请全班学生推荐三名同学分节朗读,并讨论其他听的同学该做些什么? 5、学生读文,老师采访:取得这么好的读书成绩,有何感想? 6、精读课文对话部分,自行寻找伙伴分角色练读。
7、推选一组读,相机采访读得不太出色的同学有何感想? 8、再读角色对话,想想说说读懂的意思。
在初读课文时做到:读准子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想一想,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索,勤动笔墨的良好习惯。
三、看画面,展想象。
1、欣赏动画,闭眼想象,一路鲜花的景象。
2、结合刚才的提供的词语描绘一下。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破水罐给路旁鲜花的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利用媒体播放动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适当展开联想,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空间能力。
四、感悟课文,合作探究这美丽的鲜花与破水罐有什么关系呢?.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读中理解,抒发感受 1、在班中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课文你会想…… 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 在探究中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以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寓言的哲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六、课内延伸,设疑拓展 1、师谈感受。
2、设疑:你从挑水工这个角色又体会到什么呢? 3、课外再要求学生读文。
读通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读课文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课文不断深入的.过程,从通顺到流畅到感情朗读,在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困难,让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练习。
通过采访,间接地让学生感悟课文主题。
先抑后扬,通过观赏动画想象情境,让学生感受鲜花的美丽,然后与破水罐联系起来,一美一丑,一扬一抑,前后对照形成鲜明对比,领悟其间涵着的道理。
设置话题,创造平台,让学生抒发感受,既内化了课文又拓展了文本。
教学设计方案篇3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课前搜集读书名言。
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