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与设计方案
年产1000万吨赖氨酸发酵工艺设计

年产1000万吨赖氨酸发酵工艺设计段成茜【摘要】Lysine was one of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applied to food, medicine and feedstuf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was a simple and short production cycle, so it was used to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design for lysine. By the technology of the material balance and energy balance, a higher yield and purity of lysine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duction process.%赖氨酸作为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饲料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发酵法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本文选择以发酵法进行赖氨酸的工艺设计。
针对该工艺进行了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经过该工艺生产工艺设计可以得到较高产率和纯度的赖氨酸。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3页(P174-176)【关键词】赖氨酸;发酵;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作者】段成茜【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1.9赖氨酸化学学名2,6-二氨基己酸,化学结构简式为H2N(CH2)4CH(NH2)COOH,它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1 种氨基酸之一。
赖氨酸分为D 型及L型,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是L 型赖氨酸(L-赖氨酸)。
L-赖氨酸是人体必须的八大氨基酸中最重要的一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在人和动物的生长过程中是无可替代的,而其在人和动物体内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体外供给,如缺乏会产生蛋白质代谢障碍和机能障碍。
饲料赖氨酸生产工艺

饲料赖氨酸生产工艺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中,可以增加饲料的氨基酸含量,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
下面是关于饲料赖氨酸生产工艺的介绍。
赖氨酸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制备。
一般来说,选择的菌种主要是一些属于赖氨酸产生菌的微生物,如凡氏杆菌和窃别嗜赖氨酸杆菌等。
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提供合适的培养基,以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首先,要准备好合适的发酵基质。
一般来说,常用的基质有玉米粉、大豆粉、蔗糖、酵母粉和盐等。
这些基质可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为了达到较高的产量,通常需要对基质进行一定的调配和改良。
接下来,需要将合适比例的基质加入到发酵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分。
然后,将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通过培养基的搅拌和通气,使微生物能够充分利用基质进行生长和代谢。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的供给,以及其他适宜的条件,以促进产酸菌的生长和赖氨酸的产生。
发酵时间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为24至48小时。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并且产酸菌能够持续产生赖氨酸。
最后,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处理和提取。
通常采用离心、过滤和浓缩等方法,以分离赖氨酸和废水。
同时,还需要进行一些纯化和提纯的工序,以获得高纯度的赖氨酸产品。
总的来说,饲料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的选择、发酵基质的准备、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过程的监测和调整、以及发酵液的处理和提取等过程。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管理,可以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满足畜禽饲料的需求,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
赖氨酸生产工艺

赖氨酸生产工艺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保健领域等。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化学合成等多种方法。
微生物发酵是目前赖氨酸生产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微生物有大肠杆菌、突变菌株等。
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选用合适的菌株进行培养。
一般选择高产赖氨酸的突变菌株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配方需要考虑到菌株的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其他辅助物质等。
其次,进行发酵过程。
首先是预培养过程,将菌株接入预培养基中,使其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然后将菌液接入发酵罐中,添加适量的培养基,调节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搅拌速度、通气量等,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赖氨酸的积累。
最后,提取纯化赖氨酸。
发酵液经过采集后,要进行分离赖氨酸。
一般采用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进行赖氨酸的提取和纯化。
最终得到的纯赖氨酸可以进行干燥和制粒,以便储存和应用。
化学合成法是另一种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赖氨酸。
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准备原料。
化学合成赖氨酸的原料主要有丙酮、甲醛、甲酸,还包括氨、二氧化碳等。
其次,进行反应。
将原料进行适当的配比,加入催化剂和溶剂,进行反应。
反应条件也需要控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
反应产物中包含赖氨酸和其他物质,需要进行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最后,提取纯化赖氨酸。
反应混合物通过适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过滤等进行赖氨酸的提取和纯化。
最终得到的纯赖氨酸可以进行干燥和制粒,以便储存和应用。
以上是赖氨酸生产的两种主要工艺,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生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中,为赖氨酸的生产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赖氨酸(Lysine)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赖氨酸,所以必须通过饮食摄入。
赖氨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蛋白质中,是肉类、乳类和鱼类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酵法,另一种是化学合成法。
发酵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生产赖氨酸的工艺。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含有赖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常用的菌种有毛细管和球孢菌。
2. 培养微生物菌种,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在培养过程中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3. 通过发酵过程,使菌种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发酵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生长期,后期是产酸期,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添加适宜的调节剂,可以提高产酸期的赖氨酸产量。
4. 分离赖氨酸产物,一般采用离心、过滤和浓缩等步骤,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赖氨酸产品。
5. 进行精制和干燥处理,通过蒸发浓缩、结晶、离子交换和干燥等工艺,得到最终的赖氨酸产品。
化学合成法是另一种生产赖氨酸的工艺,但由于其步骤复杂、成本高、对环境的影响大等因素,目前较少采用。
化学合成法的步骤如下:1. 选择适宜的起始物质,常用的起始物质有铵盐和丙酮醇。
2.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氨基化、羟化、还原和缩合等步骤,合成赖氨酸。
这些反应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条件,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3. 通过提取、分离和精制等步骤,获得纯度较高的赖氨酸产品。
4. 进行干燥处理,使赖氨酸产品达到合适的含水量,增加存储稳定性。
综上所述,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发酵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工艺,通过培养微生物菌种,使其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化学合成法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反应来合成赖氨酸。
这两种工艺各有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工艺需要综合考虑产量、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
经典赖氨酸的发酵工艺

经典赖氨酸的发酵工艺赖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之一,其具有丝氨酸和蛋氨酸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成分。
因此,赖氨酸在医药、生化工程、畜牧、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赖氨酸的发酵工艺。
1、菌种选择赖氨酸的发酵常用的菌株有棒状杆菌、芽胞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其中棒状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菌株,其产量和生长速度都比其他菌株高。
2、培养基配方赖氨酸的生产需要一种含有充分营养的发酵培养基。
肉汤培养基、玉米浆培养基、大豆蛋白水解物培养基等都可以作为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基础配方。
3、发酵条件发酵条件是影响赖氨酸产量的因素之一,包括pH值、温度、搅拌速度、氧气含量等。
常用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7℃,pH6.5-7.0,搅拌速度300r/min,氧气含量5-20%。
4、发酵过程发酵过程分为批次发酵和连续发酵。
批次发酵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生长、中期、后期和稳定期。
稳定期一般持续24-30小时,产生的赖氨酸稳定。
5、赖氨酸提取经过发酵过程,赖氨酸与其他细胞成分一起被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细胞包裹着,无法直接获得。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将赖氨酸从培养基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离子交换法、逆流萃取法、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萃取法等。
6、赖氨酸纯化提取出来的赖氨酸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以得到纯度高达98%以上的赖氨酸。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离子交换、逆流色谱和气相色谱法等。
总之,赖氨酸的发酵工艺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发酵过程、赖氨酸提取和赖氨酸纯化等步骤。
只有在严格控制各个条件的同时,才能得到高产、高纯度的赖氨酸。
赖氨酸发酵毕业设计

赖氨酸发酵毕业设计⽬录摘要................................................................ VI Abstract ............................................................... VII 第⼀章绪论. (1) 1.1赖氨酸简介 (1)1.2赖氨酸的性质 (1)1.3赖氨酸的发展现状 (2)1.4赖氨酸的作⽤及缺乏症 (2)1.5赖氨酸的⽣产⽅法 (2)1.4.1⼆步发酵法 (2)1.4.2直接发酵法 (3)1.6赖氨酸的提取与精制 (3)1.7电渗析的原理 (3)1.8⽣物⼯业下游技术的⼀般⼯艺过程 (4)第⼆章赖氨酸的⽣产⼯艺流程 (6)2.1赖氨酸⽣产⼯艺概述 (6)2.2赖氨酸⽣产⼯艺流程图 (6)2.3原料预处理及淀粉⽔解糖的制备 (6)2.3.1赖氨酸的发酵⽣产法 (6)2.3.2原料的预处理 (8)2.3.3淀粉⽔解糖的制备 (8)2.4种⼦扩⼤培养 (8)2.5赖氨酸发酵⼯艺条件控制 (9)2.6赖氨酸的提取 (10)2.7赖氨酸的精制 (10)第三章⼯艺计算 (11)3.1物料衡算 (11)3.1.1⼯艺技术指标 (11)3.1.2赖氨酸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12)3.1.3年产4000t赖氨酸⼚发酵车间物料衡算结果汇总 (14)3.1.4年产4000t赖氨酸提取车间物料衡算 (16)3.2热量衡算 (17)3.2.1淀粉液化⼯序的热量衡算 (17)3.2.2液化液糖化过程的热量衡算 (18)3.2.3发酵车间热量衡算 (19)3.2.4赖氨酸溶液浓缩结晶过程的热量衡算 (21)3.2.5赖氨酸⼲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23)3.2.6年产4000t赖氨酸⼚热量衡算结果汇总 (24) 3.3过程⽔的衡算 (25)3.3.1糖化⼯序⽤⽔量 (25)3.3.2连续灭菌⼯序的⽤⽔量 (25)3.3.3发酵⼯序的⽤⽔量 (26)3.3.4提取⼯序的⽤⽔量 (26)3.3.5中和脱⾊⼯序的⽤⽔量 (26)3.3.6精制⼯序的⽤⽔量 (26)3.3.7动⼒⼯序的⽤⽔量 (26)3.3.8年产4000t赖氨酸⽔量衡算结果汇总 (26)3.4⽆菌空⽓消耗量的计算 (27)3.4.1⽆菌空⽓消耗量计算的⽅法和步骤 (27)3.4.2年产4000t赖氨酸⼚⽆菌空⽓计算 (29)3.4.3年产4000t赖氨酸⼚⽆菌空⽓衡算结果汇总 (30)第四章设备设计与选型 (31)4.1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任务和原则 (31)4.1.1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任务 (31)4.1.2设备设计与选型的原则 (31)4.1.3 专业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依据 (31)4.1.4专业设备设计与选型的程序和内容 (32)4.2发酵罐的选型 (32)4.2.1发酵罐的选型及容积的确定 (32)4.2.2发酵罐个数的确定 (32)4.2.3主要尺⼨设计 (33)4.2.4冷却⾯积的确定 (34)4.2.5搅拌器及搅拌轴功率的设计 (35)4.2.6设备结构的设计 (37)4.2.7设备材料的选择 (40)4.2.8发酵罐壁厚的计算 (40)4.2.9接管设计 (41)4.2.10⽀座的选择 (43)4.3 种⼦罐的选型 (43)4.3.1种⼦罐容积和数量的确定 (43)4.3.2冷却⾯积的计算 (43)4.3.3种⼦罐壁厚的计算 (44)4.3.4设备结构的⼯艺设计 (44)4.3.5⽀座的选择 (46)4.4糖化锅的选型 (46)4.4.1设备主要尺⼨设计 (46)4.4.2设备材料的选择 (47)4.4.3糖化锅壁厚的计算 (47)4.4.4发酵车间主要设备参数⼀览表 (47) 4.5消泡剂贮罐的选型 (48)4.6空⽓过滤器的选型 (49)4.6.1发酵罐分过滤器 (49)4.6.2种⼦罐分过滤器 (50)4.7部分辅助设备的选型 (50)4.8电渗析装置的选型 (52)4.9年产4000t赖氨酸⼚主要设备⼀览表 (53)第五章⼚址选择与⼯⼚总平⾯设计 (54)5.1⼚址选择的重要性及原则 (54)5.2⼯⼚总平⾯设计 (54)第六章清洁⽣产与三废处理 (57)6.1概述 (57)6.1.1清洁⽣产的定义 (57)6.1.2赖氨酸⼚污染物的特点 (57)6.1.3赖氨酸⼚的清洁⽣产 (58)6.2末端治理 (58)第七章公⽤⼯程概述 (60)7.1给排⽔⼯程 (60)7.2供热⼯程 (61)7.3供电⼯程 (61)第⼋章车间⽣产管理制度 (62)8.1⽣产管理概述 (62)8.2信息化⽣产管理 (62)8.3赖氨酸⼚车间管理制度 (63)致谢 (64)参考⽂献 (65)附录 (67)摘要赖氨酸(即2,6—⼆氨基⼰酸)于1889年⾸次从酪蛋⽩⽔解物中分离得到,是⼀种⼈体必需的氨基酸,⼈体和⾼等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氨基酸类药物的发酵生产—赖氨酸的发酵生产

游离的赖氨酸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 制取结晶比较困难。 一般商品都是赖氨酸盐酸盐的形式。
赖氨酸含有α-氨基及ε-氨基,只有在ε-氨基 为游离状态时,才能被动物机体所利用, 故具有游离ε-氨基的赖氨酸称为有效氨基酸 。故在提取浓缩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有效 赖氨酸受热破坏而影响其使用价值。
3.生产菌种 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抽提法、化学合成法、酶 法以及发酵法,目前主要以发酵法生产为主, 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赖氨酸都是L-赖氨酸。
– 选育亮氨酸缺陷型菌株,如(AECr+ +Leu–,赖氨 酸积累量可达41g/L)
– 选育抗亮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如抗AEC+丙氨 酸缺陷型+抗2-噻唑丙氨酸,赖氨酸积累量可达 110g/L
菌株 谷氨酸棒杆菌
遗传标记 Hse-
谷氨酸棒杆菌 黄色短杆菌
Hse-、AECr、2-TAr、 Urea-
清洗
上柱后,需用水洗去停留在树脂层的菌体、 残糖等杂质,直至洗涤水清亮,同时使树 脂疏松以利洗脱。
2.洗脱剂 从树脂上洗脱赖氨酸所采用的洗脱剂有氨水 、氨水十氯化铵或氢氧化钠等。
洗脱剂的浓度对洗脱效果有影响,一般来讲,为了浓 缩需要较高浓度的洗脱剂,为了分离只能用适当浓度 的洗脱剂。如果洗脱剂浓度太高,达不到纯化的目的 。如果洗脱剂浓度太低,洗脱时间长,收集不集中, 赖氨酸浓度低。
结晶析出的赖氨酸盐酸盐粗晶体含量约为 78%~84%,除含有一定水分(15%~20%) 外,还含有色素等杂质,制造食品级和医 药级赖氨酸盐酸盐需要进一步精制纯化。
单元四 氨基酸类药物的发酵生产
项目三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 任务一 赖氨酸基本知识
1.赖氨酸的简介
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营养的必需氨基酸,对机体的生 长有重要的影响,且在八种必需氨基酸中是唯一的 仅L型成分才能有效利用的基本氨基酸。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是通过微生物菌种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而得到的。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控制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菌种选择,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中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大肠杆菌、乳酸菌、黄曲霉、窄盘菌等。
选择菌种时要考虑菌株的稳定性、产量、生长速度等因素。
其次是培养基配方,培养基是赖氨酸发酵生产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等,常见的氮源有氨基酸、蛋白胨等。
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如磷酸盐、硫酸盐等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元素。
再次是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条件的控制对于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赖氨酸的发酵温度在35-37摄氏度之间,pH值在6-7之间。
同时,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合成。
为了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减少副产物的积累,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如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增加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或采用液体循环发酵工艺等。
总的来说,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需要综合考虑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控制等因素,以高效地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对于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应用价值。
赖氨酸发酵毕业设计说明

目录摘要 (VII)Abstract.............................................................................................................................................. I X 第一章绪论. (1)1.1赖氨酸简介 (1)1.2赖氨酸的性质 (1)1.3赖氨酸的发展现状 (2)1.4赖氨酸的作用及缺乏症 (3)1.5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3)1.4.1二步发酵法 (3)1.4.2直接发酵法 (3)1.6赖氨酸的提取与精制 (4)1.7电渗析的原理 (4)1.8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 (5)第二章赖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6)2.1赖氨酸生产工艺概述 (6)2.2赖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6)2.3原料预处理及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7)2.3.1赖氨酸的发酵生产法 (7)2.3.2原料的预处理 (10)2.3.3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10)2.4种子扩大培养 (11)2.5赖氨酸发酵工艺条件控制 (12)2.6赖氨酸的提取 (13)2.7赖氨酸的精制 (13)第三章工艺计算 (14)3.1物料衡算 (14)3.1.1工艺技术指标 (14)3.1.2赖氨酸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15)3.1.3年产4000t赖氨酸厂发酵车间物料衡算结果汇总 (18)3.1.4年产4000t赖氨酸提取车间物料衡算 (20)3.2热量衡算 (21)3.2.1淀粉液化工序的热量衡算 (21)3.2.2液化液糖化过程的热量衡算 (23)3.2.3发酵车间热量衡算 (23)3.2.4赖氨酸溶液浓缩结晶过程的热量衡算 (27)3.2.5赖氨酸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29)3.2.6年产4000t赖氨酸厂热量衡算结果汇总 (30)3.3.1糖化工序用水量 (31)3.3.2连续灭菌工序的用水量 (31)3.3.3发酵工序的用水量 (32)3.3.4提取工序的用水量 (32)3.3.5中和脱色工序的用水量 (32)3.3.6精制工序的用水量 (32)3.3.7动力工序的用水量 (33)3.3.8年产4000t赖氨酸水量衡算结果汇总 (33)3.4无菌空气消耗量的计算 (33)3.4.1无菌空气消耗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3)3.4.2年产4000t赖氨酸厂无菌空气计算 (36)3.4.3年产4000t赖氨酸厂无菌空气衡算结果汇总 (37)第四章设备设计与选型 (38)4.1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任务和原则 (38)4.1.1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任务 (38)4.1.2设备设计与选型的原则 (38)4.1.3 专业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依据 (39)4.1.4专业设备设计与选型的程序和内容 (39)4.2.1发酵罐的选型及容积的确定 (39)4.2.2发酵罐个数的确定 (40)4.2.3主要尺寸设计 (41)4.2.4冷却面积的确定 (42)4.2.5搅拌器及搅拌轴功率的设计 (43)4.2.6设备结构的设计 (46)4.2.7设备材料的选择 (49)4.2.8发酵罐壁厚的计算 (49)4.2.9接管设计 (51)4.2.10支座的选择 (52)4.3 种子罐的选型 (53)4.3.1种子罐容积和数量的确定 (53)4.3.2冷却面积的计算 (53)4.3.3种子罐壁厚的计算 (54)4.3.4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 (55)4.3.5支座的选择 (57)4.4糖化锅的选型 (57)4.4.1设备主要尺寸设计 (57)4.4.2设备材料的选择 (57)4.4.3糖化锅壁厚的计算 (58)4.4.4发酵车间主要设备参数一览表 (59)4.5消泡剂贮罐的选型 (59)4.6空气过滤器的选型 (60)4.6.1发酵罐分过滤器 (60)4.6.2种子罐分过滤器 (61)4.7部分辅助设备的选型 (61)4.8电渗析装置的选型 (65)4.9年产4000t赖氨酸厂主要设备一览表 (65)第五章厂址选择与工厂总平面设计 (67)5.1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及原则 (67)5.2工厂总平面设计 (68)第六章清洁生产与三废处理 (70)6.1概述 (70)6.1.1清洁生产的定义 (70)6.1.2赖氨酸厂污染物的特点 (70)6.1.3赖氨酸厂的清洁生产 (71)6.2末端治理 (71)第七章公用工程概述 (73)7.1给排水工程 (73)7.2供热工程 (74)7.3供电工程 (75)第八章车间生产管理制度 (76)8.1生产管理概述 (76)8.2信息化生产管理 (76)8.3赖氨酸厂车间管理制度 (77)致谢 (78)参考文献 (80)附录 (82)摘要赖氨酸(即2,6—二氨基己酸)于1889年首次从酪蛋白水解物中分离得到,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年产100吨L-赖氨酸发酵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1概述 (2)赖氨酸的物理性质 (2)赖氨酸的用途及功能 (3)1.3 国内外生产情况、需求情况和发展情况 (4)国外赖氨酸的生产 (4)国内赖氨酸的生产 (4)国内市场展望[7] (5)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6)2生产工艺 (6)菌种的选择 (6)赖氨酸的代谢控制育种[9~11] (6)2.2 L- 赖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10)2.3工艺流程的选择 (10)培养基的配制(%) (10)具体操作 (11)3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11)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11)发酵液量 (12)3.1.2 发酵液配制需糖量 (12)3.1.3 二级种子液量 (12)3.1.4 二级种子培养液所需糖量 (12)生产一周期L-赖氨酸需总糖量 (12)3.1.6 耗用淀粉的原料量 (12)3.1.7 发酵培养基硫酸铵耗用量 (13)3.1.8 二级种子硫酸铵耗用量 (13)3.1.9 玉米浆耗用量 (13)3.1.10 磷酸二氢钾耗用量 (13)3.1.11 硫酸镁耗用量 (13)3.1.12 碳酸钙用量 (13)苏氨酸钠耗用量 (13)物料衡算总量 (13)3.2 L-赖氨酸发酵车间的能量衡算 (14)蒸汽消耗量计算: (14)冷却水消耗量计算 (15)4 设备选型 (16)4.1 发酵罐的选择 (16)种子罐的选择 (17)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18)发酵罐搅拌器 (18)种子罐搅拌器 (19)贮罐计算 (19)配料罐的计算 (19)发酵罐配料罐 (19)种子罐配料罐 (19)离心机计算 (19)主要设备一览表 (20)年产100吨L-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设计1概述为白色或近白色自由流动的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
易溶于水和甲酸,难溶于乙醇和乙醚。
溶解度(g/100ml 水):40 (0 度),63 (20 度),96 (40 度),131 (60 度)。
分子式:C6H14N2O2分子量:CAS号:56-87-1性质:熔点215°C (dec.)。
经典赖氨酸的发酵工艺

只有赖氨酸或苏氨酸与变构位置结合时,酶活影 响不大,当赖氨酸与苏氨酸同时结合到两个变构 位置时,酶活受到强烈的抑制。此外,AK是赖氨 酸合成途径中唯一的反馈调节点。 ④赖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之间存在着代谢互锁, 赖氨酸分支途径的初始酶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 为亮氨酸所阻遏。 ⑤蛋氨酸比苏氨酸优先合成,蛋氨酸合成的过剩就 会阻遏高丝氨酸-O-转乙酰酶,使得生物合成的代 谢流转向苏氨酸。苏氨酸比赖氨酸优先合成,苏 氨酸的过剩会反馈抑制高丝氨酸脱羧酶的活性, 使得生物合成转向赖氨酸。
二、赖氨酸性质
• 2,6-二氨基己酸 C6H14O2N2 • 游离赖氨酸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 都是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 • 熔点 263 ℃ • 比旋光度 +21° • 0 ℃ 溶解度 53.6g/100ml
三、国内外赖氨酸发酵概况
• L-赖氨酸是继L-谷氨酸之后用微生物方法大量投产的氨基 酸。 目前,世界上赖氨酸的总生产能力约60万t/年, 产量约38—41万t/年。美国ADM公司是目前世界 上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能力15.89万t /年,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日本味之素公司,生产 能力9.08万t/年 。日本协和发酵公司总能力约6 万t/年该公司计划将其赖氨酸生产能力扩大到10万t /年,争取将赖氨酸的市场份额增长到30%以上。 •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L-赖氨酸菌株选育和发酵研究。 我国是赖氨酸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赖氨 酸第二大消费国,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较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有5家以上,能力已达 6.5万t /年。但受国外赖氨酸进口的冲击,产量不 足4万t/年。
四、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葡萄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乙酰辅酶 草酰乙酸 TCA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半醛 赖氨酸 丙氨酸 高丝氨酸 蛋氨酸 苏氨酸 α-酮戊二酸 缬氨酸 反馈阻遏 反馈抑制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亮氨酸
两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工艺流程

两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两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工艺流程详解赖氨酸,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在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l-赖氨酸盐酸盐生产工艺

l-赖氨酸盐酸盐生产工艺L-赖氨酸盐酸盐,也称为L-赖氨酸HCl,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盐酸盐生产工艺。
本文将介绍L-赖氨酸盐酸盐的生产工艺以及相关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L-赖氨酸盐酸盐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饲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L-赖氨酸盐酸盐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
一、发酵法生产L-赖氨酸盐酸盐的工艺流程如下:1. 首先,选择适宜的菌种进行发酵。
通常采用赖氨酸高产菌株进行发酵。
菌种的培养和保藏是确保发酵成功的重要环节。
2. 接种菌种到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
预培养的目的是增加菌种数量,为后续的发酵提供足够的菌体。
3. 将预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发酵。
发酵罐中的培养基应包含适量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菌种的生长需求。
4. 控制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搅拌速度和通气量等。
不同的菌株对发酵条件的要求略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菌体生长曲线、赖氨酸产量和残余底物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6. 发酵结束后,通过离心、过滤等工艺步骤,分离和提取目标产物。
获得的L-赖氨酸盐酸盐经过干燥和粉碎处理,即可得到最终产品。
二、化学合成法生产L-赖氨酸盐酸盐的工艺流程如下:1. 首先,选择适宜的原料进行合成。
常用的原料包括赖氨酸和盐酸等。
2. 将赖氨酸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加入盐酸溶液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完全进行。
3. 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和干燥等工艺步骤,得到L-赖氨酸盐酸盐的粉末产品。
无论是发酵法还是化学合成法,生产L-赖氨酸盐酸盐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高效的生产工艺和合适的工艺条件,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确保反应物的纯度和活性。
3. 对于发酵法,要加强菌种的管理和培养,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污染和变异。
年产1200吨赖氨酸车间发酵工艺设计

年产1200吨赖氨酸车间发酵工艺设计以年产1200吨赖氨酸车间发酵工艺设计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赖氨酸的发酵工艺设计。
一、赖氨酸的概述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由于其市场需求量大,发酵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二、原料准备1. 碳源:选择适宜的碳源是发酵工艺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玉米粉等。
根据工艺要求和成本考虑,选择合适的碳源。
2. 氮源:氮源对于赖氨酸的生产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氮源有酵母粉、玉米浆等。
选择适当的氮源可以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纯度。
3. 矿盐和微量元素:赖氨酸的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矿盐和微量元素,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三、菌种选用菌种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发酵工艺的效果。
在赖氨酸的生产中,一般选用赖氨酸高产菌株,如大肠杆菌、突变菌株等。
菌株的选用需要综合考虑产量、稳定性、抗性等因素。
四、发酵工艺设计1. 发酵罐选择:根据年产量要求,选择适当规模的发酵罐。
一般使用不锈钢罐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2. 发酵条件控制:控制适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赖氨酸的发酵温度为30-37摄氏度,初始pH值为6.5-7.0。
3. 发酵培养基配方:根据菌株的需求和发酵工艺的要求,合理配比培养基,确保碳源、氮源、矿盐等成分的含量均衡。
4.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添加适量的发酵增产剂、发酵抑制剂等,调节菌株的代谢途径,提高产量和纯度。
5. 发酵时间控制:根据菌株的特性和工艺要求,控制发酵时间,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质量。
五、发酵产物提取和纯化发酵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赖氨酸。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酸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
纯化过程中,可采用过滤、浓缩、结晶等方法,去除杂质,提高赖氨酸的纯度。
六、工艺优化和控制策略发酵工艺设计的优化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工艺参数,如温度、pH值、培养基配方等,以及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工艺的稳定控制和优化。
赖氨酸发酵工艺研究指导书

赖氨酸的发酵调控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赖氨酸发酵常用的发酵菌种。
2、掌握L-赖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过程和方法。
3、能熟练运用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正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二、实验原理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水解法(已淘汰)、合成法、酶法和直接发酵法。
直接发酵法合成的赖氨酸是一种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合成赖氨酸是诱导物的诱导调节、自身产物的反馈调节、自身产物的分解调节、以及细胞膜透性的调节等次级代谢调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自身产物调节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自身产物调节作用三、材料与分析方法1、菌种谷氨酸棒杆菌(编号10065,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2、培养基(1)斜面培养基:牛肉膏1.1%,蛋白胨1.0%,葡萄糖0.5%,NaCl 0.5%,琼脂0.2%,pH7.0,在0.1Mpa压力下灭菌20min。
(2)种子培养基:糖蜜2.0%,豆饼水解液0.5%,(NH4)2SO4 0.4%,CaCO3 0.5%,K2HPO4 0.1%,MgSO4 0.04%,pH7.0,,于250mL三角瓶内装25mL种子培养基, 在0.1Mpa压力下灭菌20min。
(3)发酵培养基:糖蜜20%,豆饼水解液1.0%,玉米浆(氮源)0.6%,(NH4)2 SO4 2%,K2HPO4 0.1%,MgSO4 0.05%,FeSO4 0.2%,MnSO4 0.2%,pH7.0,于250mL三角瓶装液25mL发酵液,在0.1Mpa压力灭菌20min。
3、分析方法(1)丝氨酸的测定采用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见附录1)。
(2)赖氨酸的测定发酵液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并加以改进。
吸取发酵液4mL, 6000r/min离心10min去菌体及杂质。
取上清液2mL,加茚三酮试剂(A液:茚三酮1.25g溶于94mL乙二醇甲醚中;B液:CuCl2·2H2O 1.97g溶于32mL 0.1mol/L柠檬酸溶液中;将A、B两液混合,用蒸馏水定容到250mL)4mL,混合,在沸水浴加热20min,冷却后测定475nm处的吸光度值,通过查赖氨酸标准曲线得知发酵液中赖氨酸的浓度。
赖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赖氨酸生产工艺流程赖氨酸(Lysine)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是生物体内无机营养的重要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现在,我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赖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赖氨酸的生产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常见的微生物包括毛霉、细菌和酵母等。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酵母发酵工艺流程。
首先,选取合适的酵母菌种,经过培养和挑选,得到高产赖氨酸的酵母菌株。
然后,将酵母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使其达到一定的活性和数量。
接下来,将酵母细胞收获并进行初步处理。
首先,用酵母细胞的活性破碎剂破碎细胞壁,释放细胞内的赖氨酸。
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细胞碎片和酵母残渣分离出来。
得到的赖氨酸溶液经过抗泡剂的处理,以降低溶液中的泡沫。
随后,将溶液进行调节,以适合后续的菌种发酵。
常见的调节方法包括调节pH、添加适量的碳源和氮源等。
接下来,将适当数量的培养基和调节好的溶液放入发酵罐中,加入已经活化的酵母菌株。
发酵罐通常要设定温度、氧气供应和搅拌等条件,以保证酵母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和调节发酵罐中的各项参数,例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
当发酵达到一定程度时,赖氨酸的产量就达到了最大值。
此时,将发酵液进行收获和分离。
通过离心、过滤和浓缩等步骤,将赖氨酸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最后,对分离得到的赖氨酸进行精制和纯化。
精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脱色、过滤、结晶和干燥等步骤。
最终得到的赖氨酸产品可以用于各个应用领域。
总结起来,赖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酵母菌株的培养、酵母细胞的收获和处理、溶液的调节、菌种的发酵、发酵液的收获和分离,以及赖氨酸的精制和纯化等步骤。
这个工艺流程能够高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赖氨酸产品,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赖氨酸常用生产工艺

赖氨酸常用生产工艺
1二步发酵法
又称前体添加法,50年代初开发的二步发酵法以赖氨酸的前体二氨基庚二酸为原料,借助微生物生产的酶(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使其脱羧后转变为赖氨酸。
70年代后,日本采用固定化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或含此酶的菌体,使内消旋2,6-二氨基庚二酸脱羧连续生产赖氨酸,改进了这一工艺。
尽管这样,该工艺仍较复杂,现已被直接发酵法取代。
2直接发酵法
一种广泛采用的赖氨酸生产法。
常用的原料为甘蔗或甜菜制糖后的废糖蜜、淀粉水解液等廉价糖质原料。
此外,醋酸、乙醇等也是可供选用的原料。
直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主要微生物有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的突变株等3种。
70年代以来,由于育种技术的进展,选育出一些具有多重遗传标记的突变株,使工艺日趋成熟,赖氨酸的产量也得到成倍增长。
工业生产中最高产酸率已提高到每升发酵液100~120g,提取率达到80~9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发酵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在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和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醋酸盐,并优化了上述各培养基的配方和发酵工艺。
本技术所提供的发酵方法,能够促进产赖氨酸菌体的生长和赖氨酸的合成,显著提高终点赖氨酸含量、总酸量及糖酸转化率,并显著缩短发酵周期。
技术要求1.一种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和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醋酸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赖氨酸摇瓶种子接入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在一级种子罐中培养,一级种子罐中硫酸铵的初始浓度为8-12g/L,当一级种子培养基中总糖浓度下降至8-15g/L时,停止培养,得成熟赖氨酸一级种子液;(2)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将成熟赖氨酸一级种子液接入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在二级种子罐中培养,二级种子罐中硫酸铵的初始浓度为10-15g/L,当二级种子培养基中还原糖浓度下降至5-8g/L时,停止培养,得成熟赖氨酸二级种子液;(3)赖氨酸发酵培养:将成熟赖氨酸二级种子液接入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中,在流加葡萄糖溶液和硫酸铵溶液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发酵罐中的硫酸铵初始浓度为9-14g/L,培养40-44小时,得到L-赖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包括:蔗糖20-40g/L,硫酸镁0.5-1.5g/L,磷酸二氢钾0.5-1.5g/L,硫酸铵8-12g/L,酵母浸粉5-10g/L,苏氨酸0.4-0.6g/L,蛋氨酸0.4-0.6g/L,味精7-10g/L,丙酮酸钠0.5-0.8g/L,醋酸盐1-3g/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包括:葡萄糖60-80g/L,硫酸镁0.5-1.5g/L,磷酸二氢钾0.5-1.5g/L,硫酸铵10-15g/L,玉米浆水解液1-1.5g/L,毛发水解液1-1.5g/L,甜菜糖蜜10-15ml/L,苏氨酸0.4-0.6g/L,蛋氨酸0.4-0.6g/L,醋酸盐1-3g/L。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葡萄糖20-40g/L,硫酸镁0.5-1.5g/L,磷酸0.3-0.5ml/L,硫酸铵9-14g/L,玉米浆水解液0.5-1g/L,毛发水解液0.5-1g/L,甜菜糖蜜10-15ml/L,甜菜碱0.5-0.8g/L,醋酸盐1-3g/L。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流加葡萄糖溶液和硫酸铵溶液的方法为:发酵培养过程中每2-4h取样测发酵液的还原糖浓度和氨氮浓度,当发酵液中的还原糖浓度下降至4-8g/L时,开始流加质量体积浓度为50-60%葡萄糖溶液并维持发酵液的还原糖浓度为4-8g/L,当发酵液中的氨氮浓度下降为1-2g/L时,开始流加质量体积浓度为40-45%硫酸铵溶液并维持发酵液中的氨氮浓度为1-3g/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加质量体积浓度为40%的硫酸铵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赖氨酸摇瓶种子的接种量为赖氨酸一级培养基体积的1-3‰,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30%-5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成熟赖氨酸一级种子液的接种量为赖氨酸二级培养基体积的2-5%,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30%-5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成熟赖氨酸二级种子液的接种量为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0-15%,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25%-40%。
技术说明书一种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酵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L-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同时也是人体和动物所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中最重要的一种,故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人体必需通过日常饮食和补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造成赖氨酸缺乏。
L-赖氨酸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畜牧饲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谷类为主的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L-赖氨酸,可提高其蛋白质的吸收率和营养价值;在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医药工业上,L-赖氨酸一般被用作氨基酸输液,可以作为治疗铅中毒的药物、利尿的辅助治疗剂、血栓预防剂。
赖氨酸多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来制备,具体方法为将赖氨酸发酵菌种接种至发酵罐中,并根据发酵罐发酵液的碳源和氮源的残留量,添加碳源和氮源,以经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102533891A的中国专利申请介绍了一种可提高终点赖氨酸含量、单罐供酸量和转化率,即提高赖氨酸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氨酸发酵培养基中,在流加碳源和流加氮源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15小时后,向发酵液中流加营养盐,所述营养盐包括氯化钾、硫酸镁和硫公开号为CN101104863A的中国专利申请介绍了一种赖氨酸发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菌种从斜面试管到大种子瓶培养9-11小时后移到二级种子罐为38-40℃,培养15-17小时后移入三级种子罐,种量5-6%,培养9-11小时后移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在发酵罐接种后,连续流加糖、流加有机氮源,种量为但现有的赖氨酸制备方法得到的终点赖氨酸含量、总酸量和糖酸转化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赖氨酸的制备方法,以提高赖氨生产成本。
技术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
为了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赖氨酸摇瓶种子接入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培养成熟后,再接入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培养,待达后,接入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在流加碳源和氮源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至发酵终点;所述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和赖氨酸发酵培培养过程中流加的氮源为硫酸铵溶液;所述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和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醋酸盐。
作为优选,本技术中的赖氨酸摇瓶种子选自产赖氨酸大肠杆菌摇瓶种子、产赖氨酸黄色短杆菌摇瓶种子、产赖氨酸谷氨酸棒杆菌摇瓶种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技术的中的碳源选用现有技术中的所有碳源,例如木薯液化液、玉米液化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果糖溶液。
优选的,以葡萄糖溶液作为碳源。
更优60%葡萄糖溶液作为碳源。
具体的,本技术所述的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赖氨酸摇瓶种子接入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在一级种子罐中培养,一级种子罐中硫酸铵的初始浓度为8-12g/L,当一级种子液中总糖浓度下降至8-15g/L时级种子液;(2)将成熟赖氨酸一级种子液接入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在二级种子罐中培养,二级种子罐中硫酸铵的初始浓度为10-15g/L,当二级种子液中还原糖浓度下降至赖氨酸二级种子液;(3)将成熟赖氨酸二级种子液接入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中,在流加葡萄糖溶液和硫酸铵溶液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发酵罐中的硫酸铵初始浓度为9-14氨酸。
本技术根据发酵后期不产酸或者产酸较慢来判断发酵终点,经实验发现,培养38-42小时可以达到发酵终点,优选培养40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3)中流加葡萄糖溶液和硫酸铵溶液的方法为:发酵培养过程中每2-4h取样测发酵液的还原糖浓度和氨氮浓度,当发酵液中的还原糖浓度下降积比为50-60%葡萄糖溶液并维持发酵液的还原糖浓度为4-8g/L,当发酵液中的氨氮浓度下降为1-2g/L时,开始流加质量体积比为40-45%硫酸铵溶液并维持发优选的,流加质量体积比为40%的硫酸铵溶液。
上述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中,总糖浓度、还原糖浓度、氨氮浓度的测定为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更具体的,本技术的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中,步骤(1)赖氨酸摇瓶种子的接种量为赖氨酸一级培养基体积的1-3‰,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30%-50%。
可采用如下罐压0.05-0.07Mpa,通风比1:0.4-1:0.6,搅拌300-350rpm,pH6.6-6.8。
对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的灭菌处理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可通水蒸气将培养基升温至121℃,灭菌20min。
优选的,为物料会产生沉淀或不利于发酵的反应,在灭菌前用20%氢氧化钾调pH值为6.0-6.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包括蔗糖20-40g/L,硫酸镁0.5-1.5g/L,磷酸二氢钾0.5-1.5g/L,硫酸铵8-12g/L,酵母浸粉5-10g/L,苏氨酸0.4-精7-10g/L,丙酮酸钠0.5-0.8g/L,醋酸盐1-3g/L。
优选的,赖氨酸一级种子培养基包括蔗糖35g/L,硫酸镁0.7g/L,磷酸二氢钾0.7g/L,硫酸铵11g/L,酵母浸粉7 0.46g/L,味精7g/L,丙酮酸钠0.5g/L,醋酸钙1.5g/L。
所述步骤(2)中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包括葡萄糖60-80g/L,硫酸镁0.5-1.5g/L,磷酸二氢钾0.5-1.5g/L,硫酸铵10-15g/L,玉米浆水解液1-1.5g/L,毛发水解液1-苏氨酸0.4-0.6g/L,蛋氨酸0.4-0.6g/L,醋酸盐1-3g/L。
优选的,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包括赖氨酸二级种子培养基包括葡萄糖70g/L,硫酸镁0.7g/L,磷酸二氢钾浆水解液1.3g/L,毛发水解液1.3g/L,甜菜糖蜜10ml/L,苏氨酸0.5g/L,蛋氨酸0.5g/L,醋酸钙1g/L。
所述步骤(3)中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葡萄糖20-40g/L,硫酸镁0.5-1.5g/L,磷酸0.3-0.5ml/L,硫酸铵9-14g/L,玉米浆水解液0.5-1g/L,毛发水解液0.5-1g/L,甜菜0.8g/L,醋酸盐1-3g/L。
优选的,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葡萄糖30g/L,硫酸镁0.5g/L,磷酸0.3ml/L,硫酸铵11g/L,玉米浆水解液1g/L,毛发水解液1g/L,甜菜酸钙1g/L。
在本技术的L-赖氨酸的发酵方法中,步骤(1)赖氨酸摇瓶种子的接种量为赖氨酸一级培养基体积的1-3‰,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30%-50%。
步骤(2)成熟赖氨酸二级培养基体积的2-5%,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30%-50%。
步骤(3)成熟赖氨酸二级种子液的接种量为赖氨酸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0-15%,培养过程中控制溶氧如下的控制手段:温度35-37℃,罐压0.05-0.07Mpa,通风比1:0.4-1:0.6,搅拌300-350rpm,pH6.6-6.8。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醋酸钠进行L-赖氨酸的发酵,促进菌体生长和赖氨酸的合成,显著提高了终点赖氨酸含量、总酸量及糖酸转化率,并显著缩短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