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教学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及《左传》的相关常识2、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4、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吗? 生:赤壁之战,巨鹿之战,长勺之战师:刚刚有位同学谈到了长勺之战,它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处于防御地位。

曹刿主动献计献策,把握战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和长勺之战相关的文章。

它就是《曹刿论战》。

(板书)本文节选自儒家经典之一的《左传》。

师:下面就请同学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

生: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基本上能流畅地朗读此文了吗?生:能。

师:那就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他的朗读才能。

生:一女生读。

师:哪位同学能对刚刚的朗读做个简单评价?生:朗读顺畅,发音标准。

生:停顿较好。

师:两位同学的评价基本上代表了老师的意见。

师: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

生:大声地齐读课文。

师;通过同学们表达的形式多样的朗读,让我欣赏到了你们的朗读天赋,不过我还想看到你们精彩的思辨才能。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师:曹刿和谁论战?生:和鲁庄公。

师:他们论的是那一场战争?生:齐鲁长勺之战。

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生:课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

生:分别对应了长勺之战的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

师:曹刿为什么请见?结合课文谈一谈。

生:齐师伐我。

生:齐师伐我公将战。

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师:同学门说的很好,把你们的结合起来就能够了。

师:肉食者包括鲁庄公吗?生:包括。

师:可见曹刿认为鲁庄公也是“鄙”。

师:曹刿请见鲁庄公,那么鲁庄公接见了吗?生:接见了。

师:那他们之间又有一场这样精彩的对话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曹刿和鲁庄公之间的对话。

师读旁白。

生:读。

师:朗读的很精彩。

师:请同学们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一下鲁庄公认为作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生:勾画。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一)张涛/ 执教、整理该课获2012 年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一、介绍背景,谈话导入师: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当年的鲁国国都。

2700 多年前,在曲阜北部的长勺,齐鲁两国交战,史称“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役中,鲁国以三万兵力战胜齐国三十万大军,以弱胜强,《左传》中对此次战役有专门记述。

生活在鲁国这方土地的我们,对此应该倍感自豪。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与此相关的《曹刿论战》。

(师板书题目。

)二、梳理字词,理解文意(①采用齐读、自由朗读方式熟悉课文②让学生提出疑问,解决字词难点。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对文章内容已有所理解。

现在,请大家挺直腰板,捧起课本,齐读文章。

(生齐读。

)师:读得字音准确、节奏清楚,读得投入、用心。

老师听出了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

这篇文章的注释非常详实,同学们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

单元学习提示中特别强调要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联系所学内容,说说发现或疑问。

(屏显。

生自由朗读,圈画字词。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一边画一边写,这就是批注读书法。

它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大家读书习惯真不错。

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疑问?生:老师,“忠之属也”中的“属”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能帮助她?(生没人举手。

)师:学习文言文,要借助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

这个词语注释中没有注解,老师查阅了词典,“属”常用的义项有这样一些———(屏显。

)①连接;②通“嘱”,嘱托;③归属;④类;⑤部属。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忠之属也”中的“属”属于哪个义项?生:我认为是“类”的意思。

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学过的这些句子。

其中的“属”如何解释?(屏显。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引凄异。

(《三峡》)(生逐一解答。

部编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1.一个“请”字见真章河北省唐山实验学校宋文召课堂上,讨论曹刿这个人物形象,读到“曹刿请见”,学生就这“请”字展开讨论。

生:“齐师伐我,公将战”的时候,是曹刿“请见”,一个“请”字,可以看出他很勇敢。

师:“请”是什么意思?生:请的意思是请求,曹刿主动请求庄公的接见。

师:“请”字哪里能看出曹刿的勇敢?生:本来战争可以没他什么事,他还主动“请”,说明他有责任感,我觉得责任感也是一种勇敢,是敢担当。

生:曹刿很主动,这个“请”字说明他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生:“公将战”,一个“将”字说明战争就在眼前了,齐强鲁弱,大兵压境,这个时候曹刿去见鲁庄公,很可能鲁庄公一怒之下会杀头,所以“请见”是需要勇气的。

师:确实,齐强鲁弱,大兵压境,关键是之前齐鲁曾经交战一次,齐打败了鲁,这时候“曹刿请见”更显得有勇气。

那,有人支持他去“请见”吗?生:不但没有人支持,“曹刿请见”,还有乡人的劝阻。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乡人这样说。

师:大家读读看,乡人是怎么说这一句话的。

(生反复读)生(读后说):应该很真诚,乡人是真心为曹刿好,自古伴君如伴虎,乡人怕他弄不好会吃亏。

生:我觉得应该有点鄙视和嘲笑。

“又何间焉”,一个“又”字就可以看出,乡人可能觉得打仗这是当大官的想的事。

你曹刿一个小百姓,就你能吗?你是当官的吗?师:读出了乡人的劝说,我们才更能理解曹刿请见的勇气和责任感。

其实,无论哪种语气,都传达出了一种信息,那就是曹刿没有必要去见鲁庄公,没有必要参与“齐师伐我”这件事。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生:侧面描写。

师:《左传》的记叙令人称道的特色之一,就是善于通过侧面描写进行烘托。

你还能就此对“请见”说点什么呢?生:乡人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而不是说“肉食者谋之,不必间”。

这种反问的句式里,更强烈地表达出了在乡人眼里,曹刿的“请见”完全没有必要。

师:所以,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会有很大不同,大家试着读读这两种句式,比较一下它们表达出来的意味的不同。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师:在古典音乐中我们来复习课文。

先回答我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曹刿和谁论战?谁是主人公?全班:鲁庄公、曹刿。

师:第二,论的是哪一次战役?全班:长勺之战。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生:战前、战中、战后。

师:很好。

战前、战中、战后又写了些什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曹刿论战,我们来作战,同学们是士兵,课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须过三关,敢不敢过?全班: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读背师:好。

过第一关。

生:最讨厌背文言文。

师:千万别讨厌。

文言文很有意思的。

我们先欣赏课文。

师:课文欣赏完了,同学们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师:哪位同学谈谈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谈谈他的收获。

生:“肉食者”包括鲁庄公吗?师:哪位同学帮他回答?生:我认为包括。

根据注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禄的人。

鲁庄公是一国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包括。

“肉食者鄙”,鲁庄公正是“鄙”者。

师:“鄙”是什么意思?全班:鄙陋,目光短浅。

生:这篇文章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写得好,语气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成、有反对。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课后练习有这句话。

生:“彼竭我盈”是成语吗?全班:不是。

师:应该是哪一个词?全班:一鼓作气。

师:哪位同学用“一鼓作气”结合这次过关游戏造个句?生:这节课我一鼓作气过完了三关,攻下了课文。

师: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生: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师:刚才也有同学说这篇课文对话写得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篇文章的对话部分。

曹刿、鲁庄公对话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几次?全班:第一段。

三次。

师:男同学读曹刿的话,女同学读鲁庄公的话,其余我读。

师:谁读得好?师:读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语速。

对话字最少的是哪一段?共几个字?全班:第二段,八个字。

师: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注意读出曹刿当时的语气。

还可以做做动作,模仿一下曹刿的神态、动作。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放古典音乐,投影课件封面。

〕师:在古典音乐中我们来复习课文。

先答复我三个问题,第—个问题,曹刿和谁论战?谁是主人公?全班:鲁庄公、曹刿。

师:第二,论的是哪一次战役?全班:长勺之战。

师:请一位同学答复,课文三段话分别照顾了X的哪几个阶段?生〔1〕:战前、战中、战后。

师:〔课件一:板书学生答复内容〕很好。

战前、战中、战后又写了些什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曹刿论战,我们来作战,同学们是士兵,课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需过三关,敢不敢过?全班:〔大声〕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读背师:好。

过第—关。

〔课件二:第—关,理解背诵〕生〔1〕:〔插话〕最讨厌背文言文。

师:〔笑〕千万别讨厌。

文言文很有意思的。

我们先观赏课文。

〔课件三:课文录像〕〔学生看录像后。

〕师:课文观赏完了,同学们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学生商量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谈谈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谈谈他的收获。

生〔2〕:“肉食者〞包含鲁庄公吗?师:哪位同学帮他答复?生〔3〕:我认为包含。

依据注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禄的人。

鲁庄公是一国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4〕:包含。

“肉食者鄙〞,鲁庄公正是“鄙〞者。

师:“鄙〞是什么意思?全班:鄙陋,目光短浅。

生〔5〕:这篇文章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写得好,语气有肯定、有否认、有赞成、有反对。

师:你从哪里了解的?生〔6〕:课后练习有这句话。

〔全班笑〕生〔7〕:“彼竭我盈〞是成语吗?全班:不是。

师:应该是哪一个词?全班:一鼓作气。

师:哪位同学用“一鼓作气〞结合这次过关游戏造个句?生〔8〕:这节课我一鼓作气过完了三关,攻下了课文。

师: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生〔9〕:主要通过言语描写来刻画人物。

师:刚刚也有同学说这篇课文对话写得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篇文章的对话局部。

曹刿、鲁庄公对话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几次?全班:第—段。

三次。

师:〔课件四:板书对话内容摘要〕男同学读曹刿的话,女同学读鲁庄公的话,其余我读。

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曹刿论战》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吧!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1、学生概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两条线索:第一,人物活动的线索,即曹刿请见──问战──参战──论战;第二,事件发展的线索,即鲁庄公迎战──备战──胜战──曹刿论战。

这样便于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2、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确定一个题目,并阐述理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以下是根据课堂实录整理的学生发言)生a:“曹刿助战”,我读完课文后觉得文章是讲述曹刿如何帮助鲁庄公战胜齐军的,所以取了这个题目。

生b:从课文来看齐鲁长勺之战的真正指挥者是曹刿,而不是鲁庄公,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中“助”字用的并不准确。

生c:我取的题目是“谈战──长勺之战”,文章记录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而且文章主要突出曹刿关于这场战争的论述。

生d:这个题目有读后感的意味,而课文只是一篇记叙文,用这样的题目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好。

生e:从题目来看文章应是论述长勺之战的,而课文是记录长勺之战的。

生f:我取的题目是“以天下为己任”,因为这篇课文讲了曹刿能够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顾乡人的反对为国分忧。

生g:文章的确讲了曹刿的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但课文的主要部分还是讲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如何如何论述战争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对课文内容概述得不够全面。

生h:我的题目是“以少胜多”,这场战争的实际情况就是鲁国以少胜了齐国的多。

生J:这个题目概述了战争的性质,或者说是结果,而从课文来看,文章的意图不是揭示战争的结果而是通过记录曹刿的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来突出曹刿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3、联系曾学过的古文,分析编者是如何编加题目的。

例如《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讲了唐雎是如何与秦王斗争不辱使命的,题目也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一等奖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一等奖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一等奖作品
哎,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摆一摆那个《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看能不能整出个一等奖的味道来。

一开课,我就跟娃儿些说:“哎,同学们,今天咱们不讲那些弯弯绕绕的理论,就来实实在在摆一摆古代那些打仗的智谋。

”一说打仗,娃儿些眼睛就亮了,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我拿起书,就开始念:“鲁庄公十年,齐国要跟我们鲁国干一架……”话音未落,底下就有娃儿小声嘀咕:“哎呀,这齐国也太不讲理了,咋个说打就打呢?”
我笑了笑,接着说:“这时候,有个叫曹刿的哥们儿,他跑去找鲁庄公,说要跟他一起上战场。

鲁庄公就问曹刿:‘你凭啥子要跟我去打仗?’曹刿就说:‘打仗这事儿,得讲信用,还得让老百姓心里头乐意。

’”
说到这儿,我停下来,问娃儿些:“你们觉得曹刿说得对不对?”娃儿些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点头,有的摇头,还有的直接说:“曹刿是个明白人!”
我又接着说:“后来,曹刿跟着鲁庄公上了战场,他指挥若定,最后鲁国真的赢了。

曹刿说:‘打仗得看准时机,不能乱来。

’”
讲完这段,我总结了一下:“同学们,曹刿论战告诉我们,不管是打仗还是做事情,都要动脑筋、讲方法,不能蛮干。


这堂课下来,娃儿些听得津津有味,我也讲得满头大汗。

不过看到他们一个个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觉得这堂课还是值了。

说不定,这还真能整个一等奖回来呢!。

第20课《曹刿论战》 教学实录

第20课《曹刿论战》 教学实录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实录一、故事导入,以疑促读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咱们山东有个别称叫“齐鲁大地”,那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界上主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

两个国家是邻邦,难免会有些矛盾和冲突。

这不,在公元前684年,两国就在长勺打了一仗,史称“长勺之战”。

鲁国史书《春秋》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一起来读-生: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师:《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春秋》记事过于简略,于是就出现了注释《春秋》的书,比较有名的一本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

左氏,顾名思义,写这本书的人姓左,相传是鲁国人左丘明。

《左传》是怎么记述这件事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曹刿论战》。

师:昨天我安排大家针对文章提出疑问。

经过归纳,我把大家提出的37个问题分为3类:人物形象类、时代背景类、文字翻译类。

其中人物类最热门,有31个问题;背景类的次之,有3个;文字类的,有3个。

老师看了一下,解决这些问题,都非常简单,这节课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收获。

大家相信我吗?生:相信!师:下面请同桌对读,读的同学尽量字正腔圆,听的同学要注意倾听点评。

(生朗读)师:有哪些字的读音和写法需要强调一下吗?(生指出了“靡”等)师:大家注意一下“孚”,有一个成语叫“不孚众望”,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先是有同学认为是褒义,这说明他们对“孚”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准确。

经过思考,一生非常清晰地说:“是贬义词,不被别人所信服。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辙”字,“车”字旁,俗话说“前有车,后有辙”。

由此可见,长勺之战的时候,用过战车,很先进的!二、品评题目,紧扣人物师:同学们,文章是从《左传》里节选出来的,《曹刿论战》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也有人加了个题目叫《长勺之战》。

这两个题目哪个更贴切?生:《曹刿论战》!师(指名一位学生):你怎么看?生: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要突出曹刿这个人。

师:叫《长勺之战》也很好,在长勺打的嘛!生:这个战争是因为曹刿才胜利的。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生;他有远谋,课文中写他说“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言下之意就 是说“我有远谋”了。(笑)
师:对,曹刿有远谋,但并不是因 为说人家不行就说明自己行,他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就说明 自己有远谋,而是因为他一系列言 行表现出他确实有远谋——
生:‘他懂得战争胜利靠人民拥护。鲁 庄公想凭借平时对近臣的“小惠”和对 鬼神的“小信”去取胜,这些都跟平民 百姓没有关系,甚至是剥削平民百姓的。 只有办案根据实情对平民百姓有好处, 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是“忠之属也”, 曹刿才认为可以凭这一条打仗。可以说 这是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曹判不仅是 英雄,还是战略家。
点评: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熟悉课文 的程度已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发言,听取学生的 发言,又从学生的发言中不断提炼,归 纳也就全面,并且显得深入浅出,来自 学生,又高于学生了。
点拨指向探讨的深层——爱国精神, 给学生以恍然大悟的启发,用其乡人作 对比,也能使学生领会现实的教育。
我觉得鲁庄公这些方面并不“鄙”, 而是很英明的。领导者善于听取意 见,善于用人是最主要的优点,就 是好领导。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 如此。(教室里一一片掌声。教师好像
有些激动,满脸是笑,连连点头,也鼓 起掌来。)
师:同学们,这是有创见的发言!说明 他思考问题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多角 度的。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另辟蹊径, 因而能 够有别开生面的发现和联系现实 的发挥,这样学习,就把课文读透了, 读活了。这是创造思维的结果,是运用 了求异思维的方法,我提倡你们这样学 习!我今后备课也要多从这方面去思考 设计。
生:可能省略了指挥车这时是停住的, 因为前面有“公将驰之”,“驰”是驱 车,可见这时还没有“驰”,就是车停 住。车停住了,爬到根本上站定,有功 夫的人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不是车停住, 曹列下车去看齐车轮滚过的痕迹,不是 要掉队吗?(同学们都笑了。教师也 笑。)

部编九下语文《曹刿论战》 课堂实录

部编九下语文《曹刿论战》 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吗?这个成语来自东晋一次著名战役。

当时前秦符坚的军队被东晋军队击败,在仓惶逃跑的过程中听到“风声”“鹤鸣”,以为晋军在追赶,看到旁边的树木就认为是晋军在伏击。

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吓破了胆。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役吗?生1:抗日战争。

师:不错,一场我们不该忘记的战争。

生2:鸦片战争。

师:哦,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生3:赤壁之战。

师:好,这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大家历史上学习的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哪三场?生4:好像有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

还有……生5:还有长勺之战。

师:好!其实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除上面三个,另一个是昆阳之战,而不是长勺之战。

不过这位同学很机灵,他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是长勺之战,而长勺之战也确实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历史上也很有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战役。

师:我先介绍相关知识,让大家熟悉课文背景。

然后我们看看注释①,看看对课文相关资料的介绍。

本文选自《左传》,大家对这部书了解吗?生:不了解。

师:好,那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我们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些特点。

二、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师:大家都知道,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好。

下面就请大家放声将课文朗读一遍。

(生读)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字音和节奏有没有问题。

生1:“十年春……”师:这位同学读得还是很流畅的,不过也有些美中不足。

大家听出来了吗?生2:“又何间焉”的“间”他读成了第一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论曹刿之——谋——《曹刿论战》教学实录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上三年级了,历史已经学习了两年半了,那么学得怎么样呢?下面我来考考大家。

古代有名的以少胜的战役很多,老师知道一个最著名的是赤壁之战,这次战役孙权和刘备联盟大胜魏国,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活动任务1.朗读,解决疑难字音,积累文言词汇。

2.品读,抓住语言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3.悟读,了解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预习检测师:课前呢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独了预习,那么大家对课文易错字音掌握如何呢?老师现在对大家的预习进行检测。

师:学习文言文呢,要感受文言文的文言之美,那么我们如何感受呢?从文言文的朗读中感受句读之美,感受文言之美,而且在朗读时要双手背在身后,要摇头晃脑,那么现在我们示范这两个句子的读法: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师:大家在朗读时注意句子节奏,否则便读不出句读之美,下面我们开始按照老师的方法,尝试朗读课文,大家注意朗读要求。

活动一: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读书指导: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朱熹展示:最拿手的段落师:大家读的都非常走心,那么大家读完了,能读懂吗?其实呀,文言文同学们读不懂的时候可以借助我们学过的成语意思,成语中的某些字意思和文言文中字的意思是一样相同的,例如: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十年春——春华秋实枯木逢春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殚精竭虑精疲力竭现在请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译读课文,要求如下:译读课文活动步骤: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并标出重点词、句,批注意思;2.组内交流,互相答疑,并归纳有特殊意义和用法的词语;3.抢答展示。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曹刿论战》课堂实录1、朗读请同学先熟悉课文内容,然后推荐一个好的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留意读音和字词等,最后大家一起来评价。

生:读课文。

师:哪里有读错的,或者哪里要特别注意的?生:“小惠未徧”“徧”通“遍”。

生:“弗敢加也”“加”是虚报的意思。

生:“又何间焉”“间”读jiàn。

生:“牺牲玉帛”“牺牲”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

2、初步理解文章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生:曹刿。

师:曹刿和谁论战?生:鲁庄公。

师:鲁庄公是谁?生:鲁国的大王。

师:鲁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生:弱小的国家。

师:为什么要跟曹刿论战?生:鲁国被动挨打。

师:战役的名称?生:长勺之战。

四、研读课文师:分角色朗读。

鲁庄公、曹刿、乡里人、独白。

思考:1、为什么要请见鲁庄公?2、曹刿从哪几个方面讨论战争?生:分角色朗读。

师:为什么要请见鲁庄公?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师:这里的“鄙”是什么意思?生:目光短浅。

师:齐读“入见……故逐之。

”生:齐读。

师:讨论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战争?生:战前、战中、战后。

师:鲁庄公提出哪三个理由,认为可以去打仗?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师:“牺牲”意思是指猪、牛、养等祭祀用品。

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师:“狱”是案件的意思。

师:曹刿又是怎么回答的?生:“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师:最后一条理由与前面的理由有何不同?生:衣服是给大臣的,牺牲玉帛是给神,而小大之狱是对百姓的。

取信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师:战争中有没有发生分歧?生:有。

在鲁庄公准备击鼓进军时;在追赶齐军时。

师:鲁庄公听谁的?生:听曹刿。

师:请一个学生来讲述发生分歧时的情况。

生:讲述。

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奇怪的击鼓,奇怪的举动与对策。

师:请同学朗读最后一段,找出曹刿奇怪举动的原因。

生:齐读。

生:“彼竭我盈,辙乱而旗靡,故逐之。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课堂实录2021年6月1日,星期二,上午9:00-9:45,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教案内容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曹刿论战》的内涵和思想。

2. 学生能够理解智慧的力量和智者的价值。

3. 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语言的表达和写作。

教学重点:1. 《曹刿论战》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2. 智慧的力量和智者的价值。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古代兵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以主观情感为主,理性分析为辅的方式叙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全民阅读推荐的书目《孙子兵法》,并让学生回答该书的作者是谁?是中国军事史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曾被列入中共中央党校及全军指挥学院必读教材。

学生猜测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否与《孙子兵法》有关?Step2:阅读文本1. 学生阅读课文,采取分段阅读,读完每一段后,教师就分析其中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开展文本分析。

Step3:文本分析1. 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

曹参是先秦时期一名重要的军事政治人物,也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学生。

《曹刿论战》是一篇论战的文章,曹参在文章中通过智慧的思考,打破了敌人的围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2. 了解《曹刿论战》中的思想内涵,智慧的力量和智者的价值。

3. 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获得智慧。

Step4:课文理解和思考1. 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教师提问:曹参是如何在敌人的围攻中取得胜利的?请举例说明曹参的智慧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

3. 学生思考后,回答道:曹参既有政治能力,又有军事能力,运用智慧,谋定而后动,最终在敌人的围攻中取得了胜利。

首先他通过考察敌人的阵列,一步步引导敌方主将陷入困境;其次,利用敌人轻敌的心理,以假手于人之名,让王襄误判战局,以至于“双方斗而势不两立”,最终使得曹参的部队逃走,王襄也被曹参的部队击败。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2006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2006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2006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曹刿论战》教学实录(2006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在九年级历史课中,《曹刿论战》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古文课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国因为车马失利,而被楚国打败。

曹刿作为齐国一名智将,用智慧化解了齐国面临的危机,为齐国取得了胜利。

这篇文章中的思想精髓和辞藻境界都非常高超,对于学生的修养和语文素养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教学《曹刿论战》的实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状况。

2)理解《曹刿论战》的情节和思想,学习齐国智将曹刿的战略思想及行动。

3)学习如何评论一篇文章,提高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1)能准确阅读、理解和解析文言文课文。

2)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文章的主旨和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通过学习《曹刿论战》,培养学生战略思维、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用图片或视频讲述战国时期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课前导读:老师让学生自己预读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遇到问题时有底气,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堂教学1)第一遍语文教学老师先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听懂,第二遍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声音跟读。

然后用PPT讲解课文主旨和文章结构,并对难点词汇进行讲解。

2)第二遍语文教学老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或划出。

老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重点解释难点生字和句子。

3)第三遍语文教学老师带领学生分段理解,讲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和段落间的联系。

重点讲解文章中的象形典故和比喻典故。

4)阅读训练老师让学生自己拿出一篇同类型的文言文阅读,课间时间进行阅读训练,然后进行班内交流和评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3次读,3次讲解的教学方法。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2020/5/10
• 生:可能省略了指挥车这时是停住的, 因为前面有“公将驰之”,“驰”是驱 车,可见这时还没有“驰”,就是车停 住。车停住了,爬到根本上站定,有功 夫的人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不是车停住 ,曹列下车去看齐车轮滚过的痕迹,不 是要掉队吗?(同学们都笑了。教师也 笑。)
2020/5/10
2020/5/10
(此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对鲁君的看法)
• 生:老师,我觉得鲁在公作为鲁国 “肉食者”的总代表,固然有其“ 鄙”的一面,他想凭“小惠”、“ 小信”去打一仗,指挥战斗那么无 能,连胜利了还想不出原因。但他 毕竟还是把办案这一条提了出来, 毕竟亲自上前线指挥;
2020/5/10
•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为国君 ,可以接待一个无名的人,听他分 析对策,这很有民主作风, 虚心聆 教;并且不讲论资排辈,信任贤能 ,竟然请曹刿参与指挥,其实是把 指挥权交给了曹刿。这是识人识才 ,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表现。
• 三、深入理解 • 师:同学们在复习中对课文的词句解释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提问)好, 没问题。现在我请同桌右边的同学逐句 翻译第一段给左边的同学听,再请左边 的同学逐句翻译后面两段给右边的同学 听。翻译完之后,相互提意见,力求释 词准确,句意通畅。
2020/5/10
•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教师有目的地走 向一个组,并参与提意见。然后请其中 一位同学上讲台作翻译。教师表扬了这 位同学和他的同桌探讨认真。
2020/5/10
• 肯定这时的指挥车是停住的,“下 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是写两 种特殊行动。“轼而望之”是不言 而喻的常态,确实没有必要写了。
• 点评:筛选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 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归纳正 确的意见。教师吸取同学合理的意见修正自己 的看法,更体现出教学民主和教学相长,课堂 上情绪活跃而融洽。

《曹刿论战》课堂教案实录

《曹刿论战》课堂教案实录

《曹刿论战》课堂教案实录《曹刿论战》课堂教案实录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十面埋伏”音乐响起,教师走上讲台。

)师:在“十面埋伏”音乐声中,我们一起走进春秋,走进古战场。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

下面我们了解《左传》。

(教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文学常识:《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传说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师:下面我们学习《左传》中这篇解释“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个环节──录音棚。

(教师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录音棚: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句子停顿和字的发音。

2、学生互相听读。

学生同位之间,我读你听,互相纠正句子停顿和字的发音错误。

3、师生合作朗读。

一男同学读文章叙述性的语言,教师、女生和男生分别读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的语言。

师:大家朗读得非常准确。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一定发现有许多句子不会翻译,希望同学们互相讨论后提出来,我们一起尝试用“翻译五字法”来解决。

(教师出示第三张幻灯片,教师介绍“五字法”。

学生小声交流。

) 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位,书名要留,即直接写下来。

“替”:有些古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有较大的出入,要用现代汉语加以替换,例如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调”:文言词序与现代汉语词序不一致时,翻译时要把它调整过来。

“补”:文言中省略的成份,翻译时要补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

(放古典音乐,投影课件封面)
师:在古典音乐中我们来复习课文。

先回答我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曹刿和谁论战?谁是主人公?
全班:鲁庄公、曹刿。

师:第二,论的是哪一次战役?
全班:长勺之战。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
生(1):战前、战中、战后。

师:(课件一:板书学生回答内容)很好。

战前、战中、战后又写了些什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曹刿论战,我们来作战,同学们是士兵,课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须过三关,敢不敢过?
全班:(大声)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读背。

师:好。

过第一关。

(课件二:第一关,理解背诵)
生(1):(插话)最讨厌背文言文。

师:(笑)千万别讨厌。

文言文很有意思的。

我们先欣赏课文。

(课件三:课文录像)(学生看录像后)
师:课文欣赏完了,同学们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学生讨论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谈谈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谈谈他的收获。

生(2):“肉食者”包括鲁庄公吗?
师:哪位同学帮他回答?
生(3):我认为包括。

根据注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禄的人。

鲁庄公是一国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4):包括。

“肉食者鄙”,鲁庄公正是“鄙”者。

师:“鄙”是什么意思?
全班:鄙陋,目光短浅。

生(5):这篇文章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写得好,语气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成、有反对。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6):课后练习有这句话。

(全班笑)
生(7):“彼竭我盈”是成语吗?
全班:不是。

师:应该是哪一个词?
全班:一鼓作气。

师:哪位同学用“一鼓作气”结合这次过关游戏造个句?
生(8):这节课我一鼓作气过完了三关,攻下了课文。

师: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9):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师:刚才也有同学说这篇课文对话写得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篇文章的对话部分。

曹刿、鲁庄公对话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几次?
全班:第一段。

三次。

师:(课件四:板书对话内容摘要)男同学读曹刿的话,女同学读鲁庄公的话,其余我
读。

(朗读完第一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男女生互不相让)
师:(笑)读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语速。

对话字最少的是哪一段?共几个字?
全班:第二段,八个字。

师:(课件五:板书对话内容摘要)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注意读出曹刿当时的语气。

还可以做做动作,模仿一下曹刿的神态、动作。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来表演读。

(一生举手,一边读一边做着摸胡须、挥手等动作。

全班笑)
师:很好。

课文第三段共几次对话?
全班:一次。

师:(课件六:板书对话内容摘要)全班齐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了课文,我们就来背诵。

刚才有同学说讨厌背古文,其实是没掌握方法。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方法。

(课件七:背诵方法)一,熟读是基础。

二,按课文线索背。

如本课可按人物活动线索、战争进程线索背。

三,抓住关键句子背。

比如板书的这些对话。

好,大家按这种方法自由背诵第二段。

(学生背诵,2分钟后声音渐弱)
师:好,检验一下。

就用类似二重唱一样的“二重背”方法来背。

左边两组为一声部,右边两组为二声部。

哪边先背二个字?
(左、右两边争抢。

教师随意指定左边快两个字,右边慢两个字。


师:看哪边能不受干扰,自己背自己的,真正背出来。

(第一遍,先乱后合为“一声部”。

第二遍,交换“声部”,学生整齐有节奏背完)
师:请一位同学单独背一背,2分钟内背完。

(课件八:计时钟)这里有一个钟,一按开
始计时,站起来的同学在钟走完一圈之前背完了课文,就迅速上来按下面的成功键。

如果钟走完了一圈你还没背完并上来按这个成功键,时钟就会“爆炸”,这一关就过不了。

谁敢背?(一生背,按成功键,课件传来掌声和话外音:顺利过关。

课件九:第二关,评析人物。

学生也鼓掌)
三、辩论人物、竞答总结。

师:鲁国取胜,谁的功劳最大?
全班:曹刿。

师:看来大家都很欣赏曹刿。

那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曹刿?请大家思考。

(课件十:欣赏曹刿、批评鲁庄公的同学坐左边,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坐右边)
师: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迅速换位。

(学生换位)
师:左边为正方,右边为反方,现在开始进行小型辩论。

可以互相讨论、帮助。

正方请先陈述理由。

生(正1):我欣赏曹刿,因为他有远谋,而鲁庄公鄙陋,什么都问曹刿。

生(反2):对方辩友,鲁庄公为一国之君,不懂就问,有什么不好?如果你有问题不懂,
难道不问老师?
生(正3):我不同意。

鲁庄公既是一国之君,却一点军事才能没有,鲁国也是个弱国。

曹刿细心、谨慎、善于指挥战斗。

生(正4):曹刿还是个爱国的人。

生(反5):对方辩友,鲁国是弱国,但可能经过这次战斗后就不再是弱国。

你们以偏概
全,用老眼光看人。

生(反6):鲁庄公善于纳贤,用人不疑。

……
(辩论约十分钟后,教师介入暂停)
师:好。

(笑)我再不说停,可能会没完没了。

我很赞赏同学们的口才、气势,也很赞同同学们全面看问题、看人物的思维方法,我也总结了曹刿、鲁庄公的一些性格特点,投影出来供大家参考,可能不如同学们的全面。

(课件十一:曹刿、鲁庄公性格)(学生看。

课件十二:四个炸药包图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鲁国取胜原因,尤其是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

讲出一条原因,就可拆除一个炸药包,总结出四条原因就可过关,否则不予过关。

看正反方哪方更厉害。

生(7):战前得到人民支持,获得民心。

生(8):作战时抓住了时机。

生(9):凭借了勇气、智慧。

生(10):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地点——长勺。

(课件十三:顺利过关)
师:再看看毛主席的总结。

(课件十四: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关评论。

学生看)
师:佩服毛主席吗?
全班:佩服。

师:我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又过了一关。

(课件十五:第三关,写作训练)
四、互改互评,合作提高。

(课件十六:请展开想像,再现长勺之战场面,200字左右)
师:请同学们拿出昨天写的这篇作文。

(随意读一位学生的作文)这篇文章有何优点、缺点?
生(1):叙述得很清楚。

生(2);我觉得想像不够,没有描绘出战争场面。

师:你们的文章描绘战争场面如何?先看一段录像,看能不能多写一些战争的场面。

(课件十七:战争场面录像。

学生兴致勃勃地看)
师:好,请同学们自行修改。

修改好了,互相交换着修改、分享。

(学生修改)
师:有没有写得好的?请推荐一篇好文章读给大家听。

生(3):我推荐我同桌的。

(朗读作文。

学生鼓掌)
师:你是伯乐。

你认为好在哪儿?
生(3):战争场面写得很生动、具体。

生(4):我念一篇。

前半部分写我乘“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变成了一位鲁国士兵”,是我写的。

后半部分是我同桌写的。

(全班笑,并听。

读完后,教师给予高度评价)
师:有没有毛遂自荐的?
(生5读,学生鼓掌。

仍有许多学生举手)
师:时间关系,就不念了。

问问大家,自己觉得修改后的文章确实比上节课写的文章有进步了吗?
全班:(响亮)是。

师:可以过关了吗?
全班:(高兴)可以。

(课件十八:战斗胜利结束,奖励歌一首)
(学生听《打靶归来》歌曲。

课件十九:课后拓展练习。

书目推荐;网站推荐)
师:课后拓展练习,有兴趣的同学任选一题,用电脑完成,把软盘交给我。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