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
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一、规划总则 (1)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4)四、城市总体规划 (4)附件:1.关于《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审核意见2.《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专家评审意见附图:1.县域人口与村镇分布现状图2.县域人口与村镇布局规划图3.用地布局现状图4.空间结构规划图5.用地布局规划图6.近期建设规划图7.远景发展构想图一、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0.28);3.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4. 《全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5. 《全椒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规划》(2007)6. 《全椒村庄布点规划(2007)》7. 《全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8、《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9、《滁来全城镇群规划(2008-2020)》10、滁州市各专项规划和全椒县各片区控规及其它相关规划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08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 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三)规划层次与范围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
1、县域:全椒县行政管辖范围内10个镇,总面积1568.3平方公里。
对此范围内按照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要求,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十字镇和襄河镇行政范围,总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3、县城区:包括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片区三大片区及土桥水库景区范围,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5)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芜湖、马鞍山、铜陵、淮北、合肥、淮南6个市先后被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芜湖市实行了“一元化”户籍制度,铜陵、马鞍山市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4) 城乡一体化取得进展
全省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05年的2.89%上升到2010年的3.08%。城市发展迅速。2011年,我省16个省辖市城区人口占全省29.6%、行政区域面积占全省19.1%,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占51%、地方财政收入占65%、工业生产总值占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的57%,拥有近90% 的高校和技术研究中心。
现状图
主要成效
1)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全省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5.5%提高到2011年的44.8%,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7.5个百分点缩小到6.5个百分点
7.5
6.5
2) 城镇体系不断优化
省域城市群体系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皖北城市群“一圈一带一群”竞相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沿江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皖北、皖西城市发展普遍提速,皖南旅游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县城和小城镇也呈现出快速扩张势头。
人口向合肥集中趋势明显
总量分析
节点分析
合肥、芜湖发展最突出
商品流、资金流向合肥、马芜铜集中趋势明显
银行资金流及主要金融中心分析资金主要流入地:合肥、芜湖、铜陵流出地:宿州、阜阳、亳州、安庆
存款区位商/贷款区位商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结论四:全省分区发展差异明显
城镇化水平差距大
问题1:皖北与皖江发展不平衡
从排名情况看:近年来安徽省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略有上升。2008年GDP年增长率有很大提升,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2位。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滁政秘〔2020〕1号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政府相关专项清理工作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2009-2019年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经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决定:一、对《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29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部分内容予以修改。
根据机构改革机关职能调整要求,由清理责任单位按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见(附件1)。
二、对《滁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15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附件2)。
附件:1. 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 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020年1月8日附件1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号文件名称清理责任单位1滁政办〔2009〕1号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政府办公室2滁政办〔2009〕6号滁州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暂行办法市政府办公室3滁政办〔2009〕59号滁州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试行)市政府办公室4滁政〔2010〕52号滁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市交通局5滁政〔2010〕131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市交通局6滁政〔2010〕149号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发展改革委7滁政〔2011〕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发展改革委8滁政办〔2011〕26号关于财政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局9滁政办〔2012〕61号关于转发市地税局等四部门核定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办法的通知市税务局10滁政办〔2012〕104号滁州市公共广场管理办法市城管执法局11滁政秘〔2013〕172号关于修改滁州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发展改革委12滁政〔2014〕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13滁政办〔2014〕33号滁州市基本建设项目税费收取管理办法市税务局14滁政〔2015〕4号滁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市城管执法局15滁政〔2015〕42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16滁政办〔2016〕21号关于印发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等九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市扶贫开发局17滁政〔2016〕69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18滁政〔2016〕75号滁城限制养犬管理办法市城管执法局19滁政办秘〔2016〕186号关于印发滁州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教育体育局20滁政办〔2017〕25号滁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1滁政秘〔2017〕87号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建制扩面的意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2滁政办〔2017〕28号滁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市数据资源局23滁政办〔2017〕41号关于印发关于防范返贫确保稳定脱贫实施意见等两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市扶贫开发局24滁政办〔2017〕48号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25滁政办秘〔2017〕132号关于加快“十三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26滁政办〔2018〕7号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市审计局27滁政办〔2018〕34号关于印发滁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市生态环境局28滁政办〔2018〕55号关于印发滁州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市住建局29滁政办〔2018〕59号关于印发滁州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市民政局备注需要修订文件29件。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公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进行局部修改。
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年月日—月日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简介一、修改背景《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自年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
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
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图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2004年10月项目名称: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委托方(甲方): 滁州市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4年10月日前言经安徽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修编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年8月,受滁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任务。
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任务由中国城市规划院与滁州市城乡规划院合作完成,滁州市规划院具体承担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规划。
2002年9月,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成员在滁州市规划局和滁州市城乡规划院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深入的现场勘察和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
项目组走访调查了市域所辖的四县二市二区。
在调研期间,市委市政府召开滁州市城市规划动员会,项目组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主要职能部分领导汇报了对滁州市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听取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项目组工作的意见和指导。
2002年10月25日项目组向中规院领导进行了初步方案汇报。
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项目组确定了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3个初步方案。
2002年11月18~20日,项目组向滁州市政府有关领导、规划局分别进行汇报、交流,对规划初步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
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规划纲要编制。
2003年1月9~14日,规划组向中规院主管总工进行纲要汇报,对项目组前期的规划研究及规划内容进行了审议,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后,形成规划纲要成果。
2003年4月8~9日在滁州市召开了总体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认为纲要符合编制的技术要求,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机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机构行
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7.10
•【字号】滁政[2008]60号
•【施行日期】2008.07.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机构行政审批
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滁政〔2008〕6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市政府对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新一轮集中清理。
经严格审核和论证,决定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51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67项,非行政许可项目84项,不含省下放项目),比清理前减少45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减少29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减少16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74项(其中取消13项,暂缓审批11项,下放管理层级29项,合并、名称变更、改变管理方式等其他调整15项,法律法规新设立6项)。
清理结果业经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
今后,凡不在本通知目录中的一律不得实施;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需调整的,市政府授权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后公布实施。
附件:1. 滁州市人民政府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2. 滁州市人民政府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滁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日附件1:
市政府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附件2:
市政府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通力合作,做好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通力合作,做好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位同志: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即《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工作,经过国内多家单位竞标,已确定由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来承担此项工作。
为确保规划修编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召开本次规划修编动员大会和现场协调会。
下面,就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规划编制的时间安排、规划编制调研和资料要求,作如下汇报。
一、关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现执行的《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有效地指导了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抢抓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依托区位、资源、环境“三张牌”,加快建设“三个园”,积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冲刺“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但随着《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皖发〔2011〕27号)的颁布实施、京沪高铁的通车、苏滁产业园的落户等客观重大因素的改变,城市建设面临着发展、提高、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解决好制约我市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为城市建设提供发展蓝图和依据。
(一)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和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2011年11月10日,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皖发〔2011〕2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要求,推进城镇化提速提质,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城镇综合承载力建设,引导人口合理有序迁移,促进异地城镇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民生优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
目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12.28
•【字号】滁政办秘〔2017〕197号
•【施行日期】2017.12.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
通知
滁政办秘〔2017〕19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度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滁政办电〔2017〕49号)要求,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2016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2017年12月28日
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第六章建筑高度第七章绿地第八章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第九章建筑景观第十章附则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三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附录:名词解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滁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临时建筑、个人自建房除外)。
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实施均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二)C—公共设施用地;(三)M—工业用地;(四)W—仓储用地;(五)T—对外交通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八)G—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九)D—特殊用地。
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等)。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独立地段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用地;(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中小学用地(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寄宿制高级中学等学校用地)、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
滁州市总规修编请示 最终
关于《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的请示安徽省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抢抓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依托区位、资源、环境“三张牌”,加快建设“三个园”,积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冲刺“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经省政府(皖政秘〔2008〕176号)文件批准实施以来,对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环境的打造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七条及《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三十九条要求,为维护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分析评估城市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我市完成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评估工作。
“评估报告”总体肯定了08版总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深远引导性、宏观调控性,是一版促进了滁州市建设上台阶,提高城市整体水平的重要规划,同时也指出,目前我市已处在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现行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更高的要求,亟待进行修编的重要结论,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发展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开滁州以“大滁城”建设为龙头,GDP增速保持14%以上,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连跨七、八两个亿台阶,达850.5亿元,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现了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速度滁州”大突破、“四大”收入大丰收、创先争优大提升的显著成果。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呈现出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年多时间,中心城区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42个,总投资313亿元,超过“九五”、“十五”城市建设投资总和。
其中,建设道路150公里,完成公共设施项目58个,城市绿化近400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20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41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人口由30万增加到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2%,预计到2012年上半年,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9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将全面完成,滁州城镇化已全面进入高速增长期,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急需进行总规调整。
滁州未来的发展规划
滁州未来的发展规划
摘要
滁州,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本文将探讨滁州未来的发展规划,从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滁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经济发展
未来,滁州将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政府将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培养科技人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拓展对外开放。
教育发展
滁州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建设更多优质学校,提升教育硬件设施水平。
推广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未来的发展培养人才。
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未来,滁州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艺交流,举办更多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保护和发展滁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环境保护
未来,滁州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水源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结语
滁州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本文对滁州未来发展规划的探讨,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滁州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期待滁州在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成为一座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公示依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进行局部修改。
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年月日—月日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联系:电子:《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简介一、修改背景《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自年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
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
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滁州发展和规模城镇区划
滁州市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规模预测及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设想一、滁州市城市未来发展方向1、历版总规城市性质:1.1、《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城市性质:滁州市是皖东经济中心,以机械、电子、轻工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新兴工贸及旅游城市。
1.2、《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城市性质:以工业、商贸、旅游为主的皖东中心城市。
1.3、《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城市性质: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滁州市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现代制造业基地、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明宋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和专业性商贸基地。
二、上位规划对滁州市要求及定位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
滁州大力推进与南京一体化发展,重点承接发展化工、机械、家电、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重要的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
2.2、《安徽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草案)功能定位:全省承东启西的重要先导区,沿江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以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形成全国重要的家电、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加快“大滁城”建设,成为连接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三、修编中的《滁州市总体规划(2012-2030)》对滁州市的定位: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的发展腹地迅速扩大,与南京都市圈出现互融趋势,未来合芜宁地区将是长三角城镇群北翼重要的国际功能承载区域,滁州市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第一站”,是连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皖东第一站)、良好的区域交通条件(高铁、高速、轻轨)、自然文化生态条件(明文化、琅琊山、小岗村等)以及重要的产业发展机遇(皖江示范区建设、炉桥盐化工基地建设、苏滁产业园建设),正在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与南京同城化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将积极引领此区域的发展,因此本次规划将滁州定位为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9•【字号】滁政[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滁政〔2006〕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业经滁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号召,大力推进滁州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纲要》描绘了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做好今后5年工作的行动纲领。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广泛宣传,并搞好本地区、本部门规划与全市《纲要》的衔接,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落到实处。
全市人民要在中共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如期实现“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滁州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滁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328亿元,年均增长5.9 %;财政收入27.6亿元,年均增长10%,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皖政秘〔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滁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批准〈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滁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滁州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国家园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滁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79.2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66.7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56.6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847.87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4.37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314.33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两区三脉五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要求,积极推动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和跨省合作共建园区落地实施,推进定远—长丰园区合作。
滁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滁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用地 (2)2.1 用地分类 (2)2.2 单一性质建设用地适建性 (8)2.3 常用用地适建比例 (9)2.4 混合用地的使用 (9)2.5 各类型建筑与设施的用途范围 (10)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 (13)3.1 总体要求 (13)3.2 布置原则 (13)3.3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置 (15)3.4 公共设施布局 (15)第四章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 (17)4.1 总体要求 (17)4.2 容量控制 (17)第五章建筑间距 (19)5.1 总体要求 (19)5.2 间距控制 (19)第六章建筑退让 (22)6.1 总体要求 (22)6.2 建筑退让用地边界距离 (22)6.3 建筑退让道路要求 (23)第七章城市绿地 (25)7.1 绿地分类 (25)7.2 绿地控制 (25)7.3 垂直绿化 (26)第八章地下空间利用 (27)8.1一般规定 (27)8.2地下交通空间 (27)8.3地下市政设施空间 (28)8.4地下商业空间 (28)8.5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 (28)8.6地下仓储空间 (28)8.7地下防灾防护空间 (28)8.8地下空间附属设施 (29)第九章道路交通设施 (30)9.1 城市道路 (30)9.2 停车场(库) (31)9.3 公共交通 (34)9.4 交通设施 (35)9.5 公共自行车交通 (36)9.6 步行系统 (36)第十章建筑及环境景观 (37)10.1 城市景观 (37)10.2 街道控制 (37)10.3 建筑空间与环境 (38)10.4 建筑单体 (39)10.5 建筑附属物 (39)10.6 建筑色彩、材质与照明 (39)10.7 绿色建筑 (40)第十一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 (42)11.1 给水工程 (42)11.2 排水工程 (43)11.3 燃气工程 (45)11.4 电力工程 (47)11.5 热力工程 (48)11.6 通信及有线电视工程 (49)11.7 环境卫生设施 (50)11.8 用地竖向 (53)11.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54)11.10 城市综合管廊 (55)第十二章综合防灾 (56)12.1 避难场地、疏散通道、生命线工程 (56)12.2 人防工程 (57)12.3 消防工程 (57)12.4防洪和排涝 (58)12.5抗震工程 (58)第十三章附则 (58)附录一名词解释 (60)附录二计算规则 (61)附录三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64)附录四建筑间距及方位示意图 (70)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开发,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与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滁州市实际,制定《滁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控规通则”)。
浅谈滁州市胜天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意义
浅谈滁州市胜天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意义作者:朱晨林来源:《商情》2020年第22期【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本文主要从项目背景、概况、建设内容等多方面论述了胜天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利用原来受灾受涝的低洼地区新建湖泊公园,既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美化了环境。
【关键词】水利发展;可持续一、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优化、美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
同时也是为了进二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待法》(2010.12修订)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
根据《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对生态省建设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分区,滁州属于江淮丘陵岗地生态区,该功能区生态建设与保护重点:实施水土保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从根本上解决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问题。
生态水系工程重点建设防洪排涝、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保安项目,建设防旱抗旱、调节气候、调节水源的大中型水库等设施,建设保证城市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的清洁水源工程,继续建设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节水项目、气象预测和气象控制项目等。
二、区域发展背景及建设意义(一)滁州市概况滁州,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
全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452.9万。
鲍秀平、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
鲍秀平、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征收【审理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8.27【案件字号】(2020)皖行终79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汪结平朱达远胡萍【审理法官】汪结平朱达远胡萍【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鲍秀平;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当事人】鲍秀平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鲍秀平【当事人-公司】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尹利兵北京京坤律师事务所;李梦学北京京坤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尹利兵北京京坤律师事务所李梦学北京京坤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尹利兵李梦学【代理律所】北京京坤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鲍秀平【被告】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本案的焦点是:一、上诉人房屋所在地块是否为集体土地;二、征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三、作出征收决定的程序是否合法。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违法合法性审查复议机关合法性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改判听证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以上证据均已随案移送本院,经审查,一审法院对证据的审核认定符合法律规定,对一审认定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的焦点是:一、上诉人房屋所在地块是否为集体土地;二、征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三、作出征收决定的程序是否合法。
关于焦点一,上诉人认为,其房屋所在地块原属于集体土地,从其提供的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内容来看,案涉地块并无经省政府批准的征收文件,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并未改变,被上诉人无权征收集体土地,征收决定因而是违法的。
经查,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载明,上诉人房屋所占土地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显示为国家建设用地,,地类为城市建设用地第二次土地调查从时间上看,远早于案涉征收决定作出之时,因此,该土地的性质已属于国有,至于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前是以什么方式转变为国有土地,则不属于本案审查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预测滁州市2010年总人口455万人,2020年480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44%;2020年,60%。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
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
发展轴:“两主一副”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副轴:滁、定发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95 万人口的大城市。
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区7个,人口规模达到15~30万人。
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
2~5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管店、沙河两个等级,共14个。
第四级是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36个。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一)大滁城地域构成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72平方公里。
在大滁城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
(三)发展规模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总人口87万人(滁城55万人、来安12万人、全椒15万人、乌衣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57万人(滁城95万人、来安22万人、全椒25万人、乌衣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7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一)城市规划区本次滁州城市总体规划将琅琊区、南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
规划区面积1404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滁城城市性质为: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新兴旅游城市。
(三)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规划总人口55万人,建设用地在55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城市规划总人口9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四)城市总体布局1、滁城总体布局结构:规划滁城为三大片区六个组团和一个风景区构成的开放型、生态化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三大片区是滁西、滁东、滁南,片区之间由铁路、河流、生态绿地分隔,并由环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相连;六个组团是老城区组团、城西组团、城南组团、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城东组团、城北组团;一个风景区是琅琊山风景区。
六个组团的功能如下:老城区组团: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北划为老城区,是一个特别的城市组团。
对于老城来说,主要是疏解中小学校,市级办公和大型的商业设施。
规划疏通环城水系,保护老城的道路网格局。
老城中主要是安排旅游、文化、休闲、居住、小型商业设施用地。
城西组团: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南、花园路以北的用地为城西组团,是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综合片区。
城南组团:环滁西路与京沪铁路、花园路与外环路之间的用地是城南组团,主要布置市级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工业、仓储用地。
新城市中心区布置在城南组团城市双中轴线之间。
城东组团:铁路以东、外环北路以南为城东组团,是以工业为主的组团。
高速铁路站前组团:高速铁路站前为高速铁路片区,主要布置工业、公共设施、居住用地。
城北组团:外环北路以北、蚌宁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北组团,主要布置工业、物流、居住用地。
琅琊山风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城市郊野公园。
2、水系整理:在尽可能保护自然水网的前提下,对现有水系要加以适当的整理。
滁东的湖泊渠道要尽可能沟通起来。
滁西琅琊山的山洪应该通过水库和截洪渠引导到南部的低地汇入清流河,新建的小区中都有活的水面,使将来的城市四面有水,使整个城市的大格局和古城的水景观格局相互呼应。
3、滁城中轴线:将新安路向南延伸至对高速铁路客站,作为滁城的第二条中轴线,和南谯南路共同形成双中轴线的城市结构。
4、老城整理策略:老城整理的重点是重新沟通环城水系;适当搬迁人流量、车流量大的用地,疏解、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
一些市级办公用地搬迁以后,可以改为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如图书馆、民俗博物馆等。
5、规划迁出滁西片区的军事训练场。
(五)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大型居住区用地主要分布在滁东、滁南,滁西主要是改造破旧平房区。
在琅琊山南麓和清流河沿岸布置少量高档住宅区,在东部、南部地区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布局。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市级公共设施用地与公共中心主要布置在滁西、滁南,由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业中心、大型综合市场、体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教育文化科技中心组成,主要布置在城市双中轴线上和两侧。
3、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主要布置在城市的东部、南部,形成四大工业组团:城西工业组团、城东工业组团、城南工业组团、高速铁路站前工业组团。
4、仓储用地规划有毒有害易爆化学品库布置在城区外北部、油库布置在清流河下游,与城区之间应留足隔离防护距离。
搬迁、拆除油库及其铁路专用线,铁路专用线拆除后作为绿化、城市道路和城市建设用地。
(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航空:继续加强滁城与合肥、南京机场的交通联系。
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在城南设站,加速建设高速铁路站与全椒铁路站、来安的快速便捷联系。
公路:滁城外围高速公路有合宁、蚌宁和规划中马滁扬、淮宁高速公路,对外公路有104、312国道和几条省道,多条高速、国、省道在城区外围交汇。
在滁东、滁西、滁南片区分别设置长途汽车客运站。
水运交通:对清流河航道进行整治,水运码头南移到二环路南地带。
老城的护城河与清流河未来通过水闸互通游船,形成优美丰富的水上旅游线路。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城区道路网采用“环状、放射加方格网”布局形式。
城区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
城市广场:大型交通集散广场共规划2处,即京沪线滁西站前广场和高速铁路站前广场;在长途客运站,分别设置小型交通集散广场。
游憩集会广场规划有6处。
(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与景观风貌绿地系统以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带、环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为“一楔五环多园”。
城市总体景观形象:尊重自然,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维护和发掘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具有滁州地方特色的城市布局,突出大环境绿化、山水自然景观,将滁州市建设成为天人合一、生机盎然的可持续发展独具特色的开放式的“山水城市”。
(八)城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滁州老城整体保护的重点为:城市空间格局、道路布局、城址环境、通视走廊、天际轮廓、整体建筑风貌的保护。
琅琊山风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包括醉翁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2.48平方公里;括琅琊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2.24平方公里;丰乐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2.48平方公里;清流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13.12平方公里。
(九)市政工程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近期对现有一、二水厂进行技术改造,规划一水厂按5万立方米/日的规模考虑,二水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
新建城东三水厂,供水水源为沙河水库,规模为15万立方米/日。
新建城南四水厂,供水水源为黄栗树水库,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
2、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新建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
2020年污水处理总规模约37万立方米/日。
规划将城区排水区域分为滁西、滁东、滁南三个片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滁西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万立方米/日,滁东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5万立方米/日,滁南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5万立方米/日。
3、电力工程规划负荷预测:2020年市区最高负荷将达到90万千瓦,年供电量49亿千瓦时。
在珠龙镇建成500千伏变电站,建成220千伏建阳变电站、万桥变电站、南谯变电站、团山变电站、红桥变电站、滁县变电站主变电站,2×12万千伏安。
4、电信工程规划市区市话普及率近期达到50%,远期市话普及率达到60%;移动电话普及率近期达到55%,远期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0%市话交换机容量:规划近期交换机容量35万门,远期交换机容量63万门。
规划在城区设市话局所12个,其中新建6个,扩建4个。
各市话局间的中继方式采用汇接中继。
5、供热工程规划近期市区内工业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0%,远期达到95%。
市区共划分为四个供热区域,由四个热源厂承担其供热负荷。
滁州热电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并扩大规模,主要向老城热区供热;在城市南部规划二座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热源厂,在城东工业园区规划一座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热源厂。
6、燃气工程规划气源规划:城市主导气源为天然气。
在工程覆盖范围外供应瓶装液化石油气。
滁州市区天然气管道气化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5%。
7、环境卫生工程规划垃圾处理厂:现有的300T/日处理能力的垃圾处理场投入正常运转。
另外在城东南再建一座处理能力为850T/日的垃圾处理场,规划期末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100%。
垃圾填埋厂:近期适当扩建三官乡处的垃圾填埋场,延长其使用年限,远期在城市东南郊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
(十)城市防灾规划1、防洪工程规划防洪标准到2020年,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排涝标准近期为20年一遇,远期不低于50年一遇。
2、消防规划规划消防指挥中心1座,特勤消防站1座,普通消防站4座,小型普通消防站6座。
3、人防工程规划滁州市按三类人防城市建设人防工程设施。
滁州市市区2020年城市共需各类人防工程57万平方米。
(十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1、大气环境目标:滁州市各功能分区大气环境应满足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水环境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远期达到“Ⅱ”类。
一般工业用水、农灌用水及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域远期达到“Ⅲ”类。
地下水达到国家地下水Ⅱ类标准。
3、噪声环境目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
4、固体废弃物目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近期达到95%,远期达到99%。
(十二)近期建设规划1、城市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55万人,建议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里左右。
2、重点发展区域城东组团近期主要发展工业,并杜绝污染工业进入。
发展区域为东起经四路、西至沿河路、南至纬五路、北至外环路,用地2.4平方公里。
城南组团重点建设行政中心,引导城市向南发展,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
发展区域为东起京沪铁路、西至丰乐路、南至二环路南500米、北至绿化分隔带,用地3.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