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5篇)学校数学课题讨论报告篇1一、讨论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讨论背景1、时代背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
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
只有培育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加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
2、数学教学改革进展的背景(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同学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学问(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阅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同学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念;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将来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支配教学内容。
以与学校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使同学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进展数学、把握数学。
(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同学的生活阅历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学问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同学实践力量、创新精神的培。
(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学问与同学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3)同学的学习活动单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
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忽视培育同学主动参加数学学习的意识和爱好,忽视让同学活泼、主动地学习。
(4)评价上对书本学问、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同学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力量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讨论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布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同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亲密相关性。
小学数学微课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小学数学微课题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微课题研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微课题研究的认识,明确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课题选择与论证(1)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具有研究价值、可行性的微课题。
(2)对所选课题进行论证,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2. 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现状。
(2)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步骤和实施方法。
(3)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
3. 课题研究过程与成果展示(1)教师按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2)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研究心得和成果。
(3)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4)进行成果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四、活动实施1. 组织教师参加微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对微课题研究的认识。
2. 安排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微课题进行研究。
3.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研究心得和成果。
4. 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给予指导和建议。
5. 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活动总结1. 总结微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2. 评选优秀微课题研究成果,表彰先进。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推广微课题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本次小学数学微课题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下面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浅谈。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应用。
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取得共同的进步。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资源和工具,比如数学游戏、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等。
这些资源和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和质疑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置研究任务、组织学习活动和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学术性的问题,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阅读任务或者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从而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设置研究任务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研究任务。
研究任务的设置应该既具体又灵活,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要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
通过设置研究任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拓展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置研究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内容和方法,确保研究任务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三、组织学习活动在学生提出问题并设置了研究任务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讨论、实验、观察、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评价学习效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通用5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1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小学数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优秀5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重点,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新标准》,增强课程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课堂是落实课程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准。
继续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1、备课:要求教师备课时除了自我备课外,还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研组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2、上课: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
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布置要适量,每节课要有一次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
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书写格式要规范。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各科任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的记载。
5、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实施“推门听课”制度。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数学教研活动小课题研讨(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人才,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推动数学教育改革。
本文以某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为例,探讨数学教研活动小课题研讨的实践与成效。
二、课题研究内容1. 小课题研究背景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本次小课题研讨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小课题研究目标(1)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3)总结小课题研究成果,为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三、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成果,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提问的看法和需求。
3. 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改进措施,观察和记录改进效果。
4.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过程1.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成果。
(3)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2. 实施阶段(1)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2)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3)针对问题,设计并实施改进措施,如:①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高问题质量;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④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水平。
(4)观察和记录改进效果,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
3. 总结阶段(1)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小学数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5篇)
小学数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学数学三年级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便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得到强化。
二、学生分析:我们三年级八个班,刚刚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动脑不够灵活,思维比较怠慢,但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只是,缺乏目的性、科学性、方法性。
总体来看,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还处于雏形,我们组的老师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三、活动要求:1.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
研究性学习教学是目前国内外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教学对小学数学教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的、变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与家长的合作。
一、明确教学目的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时,需明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探究、思考,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二、变革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和能力,容易陷入“背诵数学”、“数学运算”等,目标是为了得高分。
要推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各种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协调者,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涉及多个环节,如教师选择合适教材和教学内容、设立合适的研究课题、合理组织学生和教师主导学习等,其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教师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选择合适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配合学生的学习心态、设置合理的任务等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推广的。
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精选7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1一、课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视,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材中的地位突显,在教学中的研究更加深入。
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些事例并非学生熟悉,不符合生活情理的或者完全人为编造的,这样,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还有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课前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活动,对统计教学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教学的有效研究不够深入。
可见,对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方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课题概念说明1、“统计概念”是指数学课程中对数据统计的过程或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
它也是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统计教学从内容上分统计表、统计图等。
2、有效性统计概念教学中应突出有效性的研究,呈现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掌握交流方法,能较科学的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如何开展小数学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小数学教学研究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运用生活化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下面有自己的几点体会。
1、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小学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心理还没有成熟,他们对于外界的感觉和判断还停留在直观感受上,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然后将生活情境带进正式的数学学习,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带动气氛,让同学们保持热情,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例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排成一队,然后告诉同学们,小明前面的人比后面的人多一个,而全班一共16个人,请问小明前后各有多少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从而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效率。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从而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良好的氛围以及学生的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应该做到这一点。
同时通过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某一成功,必然产生愉快的情绪:若是不断地获得成功。
则学习数学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稳定的联系.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有了兴趣,正如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所言:“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具体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加大题目难度让学生解答.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功感。
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在班上及时表扬,鼓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越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以往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教材内容、师者知识有限,学生将要被动接受的就是这有限的教学内容。
殊不知我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的广阔教学内容。
在我们运用新教材,并想着力解决这种现象时,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上。
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这种封闭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个授课班学习的学生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后形成几近相似的学习习惯。
这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相悖的。
“小课题研究”正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正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
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这样的研究成就了数学双重价值的充分体现。
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小课题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他同样存在于其它学科。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另辟蹊径。
我们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确定了它较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为: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一)问题的生成选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跨进研究性学习大门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专题的第一步学习活动,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记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篇一: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
“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研究的方法
小学数学研究的方法
小学数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教材和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教材和教学大纲。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以及教学大纲,可以了解各个年级和各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合理安排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收集教学资料
在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料。
包括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考试卷、笔记等。
通过收集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进行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是研究小学数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了解教学现场的情况,包括教师讲授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重记录信息,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4.分析数据
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提高情况等。
数据分析是研究的核心之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教学的方法。
5.开展实验研究
在小学数学研究中,实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实验和对比,可以验证教学理论并找出问题,以及改善教学方案,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3篇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
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篇一」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一、内容分析: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
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
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
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VIP专享】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小课题”,即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小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这些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学习活动。
小课题学习实际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因为“小课题研究”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正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
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善于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这样的研究使数学双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小课题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学科。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另辟蹊径。
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它较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为: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一)问题的生成选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跨进研究性学习大门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专题的第一步学习活动,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
1.生成问题的途径。
途径一: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
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
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没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
因此许多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课题。
如:“你寄过贺卡吗”“一亿有多大”“我长高了”“营养午餐”等。
途径二: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才能进行的。
教科研汇报材料:小学数学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一、为什么开展课题研究考核很多项目,服务一线、读书等成长历程中的事情等都很重要,但研修课题的完善情况,是最核心的部分,最能体现三年来专业的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很多,读书公开课,都是路径,但是这些学习的方式,一定要基于专业成长的本质的变化,专业知识本质成长,专业技能才能本质的提升,比如,如果公式不会,孩子练什么,所以光上公开课是不够的,还要反思,打开视野,学习更多的理论,学习别人新的思考与研究的成果,这就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
在一段时间内,开展基于课模式的,深度学习的课题研究,这是一个任务,逼迫我们来学习、实践、反思。
经过无数的这样的循环,我们三年在专业思想与知识、技能上是不是就会真有提升。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培养期这三年,会比较忙,有时会觉得很累,但从我们人生发展的旅程上来,只有这三年,再以后就没有人这么培养了,自己也不会努力的奔跑。
我们来感受一下,奔跑的三年,自我激励的三年,自己会收获多少,大家是名师,代表着山东的水平,是荣誉也是责任。
这个符号,大家要有责任感,代表着我们自身的水平,代表着小学数学教育水平。
当然课题研究并不那么难,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与立项课题;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课题研究的五个关键点;如何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一)什么是研究研究是一个解决疑难的历程;是一个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研究并不难。
是一种工作方式,研究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工作。
案例:小学低年级数学成绩提前分化原因透析及预防对策(05年小学教学参考)江苏姜亚民我们与江苏的区别,专业理论素养不够,我们的课不差,专业能力有差别。
(文章内容)原先我们的小学数学三年级分化,现在提前了,你们发现提前了吗?一年前之后,发现了这种现象,出现了问题,为何提前,怎么预防?使小学生都有应有的发展,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是教材明降暗升;二是教师当讲不当讲;三是优生四是当堂练习不扎实五是……这些问题形成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周洁/韩雪丹
【专题名称】小学各科教与学
【专题号】G39
【复印期号】2008年01期
【原文出处】《小学数学教育》(沈阳)2007年7/20078期第19~20页
【作者简介】周洁,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韩雪丹,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
“小课题”,即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小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这些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学习活动。
小课题学习实际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因为“小课题研究”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正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
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善于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这样的研究使数学双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小课题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学科。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另辟蹊径。
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它较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为: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问题的生成
选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跨进研究性学习大门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专题的第一步学习活动,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
1.生成问题的途径。
途径一: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
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
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没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
因此许多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课题。
如:“你寄过贺卡吗”“一亿有多大”“我长高了”“营养午餐”等。
途径二: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才能进行的。
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比如,大商场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学生随家长在购物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商场的促销活动,我们真能占到便宜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和学生经过推敲,形成专题:“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并以这个为主题开展了小课题研究。
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操作性强。
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费提供巴士,接送顾客,这样超市还能获利吗?学生把这个问题带来,经过大家的归纳,形成研究课题:“超市商品小调查”。
在学生的慧眼观察下,小课题研究的范围开阔了,如:“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副食品种消费比例”“乘车的学问”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涌现了出来。
途径三:困扰学生的经常性问题。
和学生离得越近的,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学生势必要想方设法解决它。
这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校经常开展体育竞赛,孩子们特别希望在活动中获胜。
面对失败,他们迫切地希望反败为胜,因此“必胜的拔河比赛”这个课题应运而生。
作业怎么能又快又高质量地完成呢?“高效作业完成法”成了他们想追踪的难题。
还有“练字时间与质量”“健美操中的学问”等小课题的研究,既使学生们体验了科研的快乐,也排解了萦绕心头的愁云。
2.问题的生成过程。
无论是哪种途径产生的问题,它由问题到作为课题被确立的过程基本都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表示:
不可操作→删除
多个问题→较容易的
从属相关→合并立项
有价值的→保留
经过梳理被合并的问题往往是最有研究价值的。
它的可行性在于学生有能力参与课题的研究,同时也有一些难度。
这是最适合学生研究的对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有价值的问题。
(二)研究小组的组建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
研究小组成员关系比较亲密,大家在做事时有一种默契,这对加快研究速度、促进研究工作的进程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因此,组建研究小组的原则可以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政策。
(三)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制定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
它的制定是做好下一阶段实施工作的计划指南。
下面仍以“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为例,重点谈谈“研究目的”“研究方式方法”“实施步骤”这几个部分。
1.研究目的。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确定活动的目的是尤为关键的,围绕这个选题,经过反复的思考后确定为:
(1)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分析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运用分析、比较等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式方法。
依据本次活动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社会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组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具体实施步骤。
(1)社会调查(在商场实际调查数据),搜集宣传海报(与实际调查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