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 拔模斜度
第三章拔模斜度之宇文皓月创作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沿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而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干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酿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成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分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此外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暗示(拜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取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容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CREO拔模斜度分析
做塑料件结构设计的朋友,经常要使用拔模命令为零件增加拔模角度以便于脱模,在Creo 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就是在拉伸特征中增加了“添加锥度”这个命令,这样可以很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该命令位于选项下滑菜单中,如图1。
图1最近在站内看到有同志写了个拔模相关的帖子,但是没过程,prt也是导出特征的那种。
今天我写一个,介绍下【拔模斜度】功能中的“根据拔模枢纽分割”拔模。
如图,以圆筒实体为例。
还可以自由选择枢纽两侧拔模。
最后给出了新旧版本的源文件(分别是creo3.0和proe5.0),供大家参考。
多说一句,推荐最新的creo3.0,曲面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增强!在下不才,如有没说明白的地方,请海涵~~拔模检测是为了确定模型内部的零件能否顺利从型腔中脱模,拔模检测必须要指定一个拔模角度和开模方向。
为了确定所选零件的曲面是否要进行拔模斜度的设置,系统会检测垂直于零件曲面的平面与开模方向之间的角度。
使用拔模检测可以确定模型内的零件是否适合拔模,以使模具或铸造零件能够顺利地抽取,而产品不会变形。
拔模检测是以用户定义的拔模角和拉出方向为检查依据。
另外,为了确定所选零件的曲面是否应该利用拔模来修改,系统也会自动检查垂直于零件曲面的平面和拉伸方向间的角度。
如果拔模检查以一侧为准,那么被完全拔模的曲面就会以洋红色显示。
如果拔模检查以两侧为准,那么一侧就会显示洋红色,另一侧就会显示蓝色,系统也以一个颜色范围显示零件表面的实际拔模斜度与指定值之间的差异。
拔模检测涉及到的命令按钮及其功能介绍如下:进入模具模块设计工作环境后,选取中选项卡“分析”->“模具分析”命令,弹出如图1所示的“模具分析”对话框,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取“拔模检测”。
图1(1)曲面:定义要进行拔模检测的曲面,其类型说明如下:1)零件:选取一个零件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2)曲面:选取一个曲面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3)面组:选取一个面组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4)所有曲面:选取一个零件或组件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拔模斜度(TonnageAngle)是用来测量注塑件表面弯曲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是用来衡量塑料件表面形状精度的重要指标,将涉及到内部及外缘几何公差的检测。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测量注塑件表面形状的一种量化方法,其可以用来评估塑料件的表面形状精度。
这种斜度计算是通过三角函数进行测量的,它以角度度量表面弯曲。
拔模计算公式:
斜度= arcsin(参考点深度-基准点深度/中心点处到基准点的距离)
其中深度是指从表面整平部分开始到最低点的深度,参照点是指在表面斜面处取定量点,中心点是指从基准点到拔模设备中心点的距离。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与塑料件的质量直接相关,而不良的拔模斜度可能会导致表面粗糙或外观不佳。
因此,在使用该计算公式进行拔模斜度测量时,应该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计算,并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还应该注意实际测量环境,包括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等条件。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于检查固定件尺寸的准确性,是固定件尺寸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
使用这种公式,可以计算塑料件表面形状,并确定是否符合固定件尺寸要求。
如果测量结果低于或者
高于规定的尺寸要求,则可以通过观察表面形状,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
因此,拔模斜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用于测量塑料件表面弯曲程度,也可以用于检查固定件尺寸的准确性,为塑料件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塑胶件拔模角度如何选择设计
脱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对模塑产品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有一定量的脱模斜度,以便产品从模具中顺利脱出。
塑件设计之拔模角度确定脱模斜度的大小一般以0.5°~1°居多。
具体选择脱模斜度注意以下几点:⑴、塑件表面是光面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收缩率小的,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如0.5°。
⑵、较高、较大的尺寸,根据实际计算取较小的脱模斜度。
⑶、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⑷、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⑸、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
一般情况下,PS料脱模斜度应不少于2.5°~3°,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不小于1.5°~2°。
⑹、带皮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根据具体情况取2°~5°的脱模斜度,视具体的皮纹深度而定。
皮纹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
⑺、结构设计成对插时,插穿面斜度一般为1°~3°。
⑻、取斜度的方向,一般内孔以小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扩大方向取得,外形以大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缩小方向取得。
⑼、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公差范围内。
⑽、外壳面脱模斜度大于等于3°。
除外壳面外,壳体其余特征的脱模斜度以1°为标准脱模斜度。
特别的也可以按照下面的原则来取:低于3mm高的加强筋的脱模斜度取0.5°,3~5mm取1°,其余取1.5°;低于3mm高的腔体的脱模斜度取0.5°,3~5mm取1°,其余取1.5°。
tpr拔模斜度
tpr拔模斜度TPR拔模斜度指的是塑料注塑件从模具中脱模的程度。
它是影响塑料件尺寸、表面质量、外观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在塑料注塑过程中,脱模斜度可能会引起许多问题,如高端产品的凸起或缺陷。
因此,避免脱模斜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TPR拔模斜度是通过测量注塑件顶部和底部的高度来确定的。
由于模具和注塑过程的不同,脱模斜度会有所不同。
通常,TPR拔模斜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需要采取措施纠正问题。
脱模斜度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1. 模具设计不合理如果模具的设计不合理,例如增加拔模力或更改模具角度,可能会导致脱模斜度问题。
2. 注塑参数设置错误注塑参数设置错误也可能导致脱模斜度。
例如,注塑温度过高或压力过低都可能导致脱模斜度。
3. 材料选择不当如果选择的注塑材料硬度不足或不够强度,也可能导致脱模斜度问题。
针对脱模斜度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改善模具设计通过合理的模具设计和调整模具角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脱模斜度问题。
2. 优化注塑参数设定正确的注塑参数设定可以减少脱模斜度,如调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3. 更换合适的注塑材料如果选择硬度和强度适合的注塑材料,也能有效地减少脱模斜度问题。
4. 加强模具维护定期进行模具维护,及时更换模具配件,以确保模具的完好无损,有助于减少脱模斜度问题出现。
总之,TPR拔模斜度是影响塑料注塑产品品质的重要参数,我们在注塑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通过合理的模具设计、调整注塑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强模具维护等多重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脱模斜度问题,从而保证注塑产品的品质。
结构斜度和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和拔模斜度是在注塑成型工艺中使用的两个术语。
结构斜度(Draft angle):结构斜度是指产品侧面相对于垂直于模具开合方向的倾斜角度。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结构斜度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产品的脱模性能。
合适的结构斜度可以使得产品容易从模具中脱模,减少因摩擦而对产品造成的损坏。
一般来说,结构斜度应该大于零度,常见的推荐值为1到3度。
具体的结构斜度取决于产品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以及模具的设计。
拔模斜度(Core pulling angle):拔模斜度是指模具中用于脱模的可动构件相对于模具开合方向的倾斜角度。
拔模斜度通常被用来脱模带有侧壁或复杂结构的产品。
通过合适的拔模斜度设计,可以使可动构件在模具开合过程中顺利脱离产品,确保产品的完整脱模。
拔模斜度的大小也取决于产品的形状和模具的设计要求,通常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模拟和验证。
总而言之,结构斜度和拔模斜度是注塑成型工艺中用于提高脱模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过程中,合适的斜度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产品损坏的风险。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塑胶拔模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塑胶拔模斜度是指在塑胶注塑过程中,为了方便模具中的产品顺利脱模,需要在模具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斜度。
本文将从塑胶拔模斜度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塑胶拔模斜度的定义塑胶拔模斜度是指在塑胶注塑模具设计中,为了保证产品顺利脱模而设置的一定角度。
斜度的设置可以减小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使产品能够顺利脱模,避免模具磨损或产品变形等问题。
1. 降低脱模力:塑胶拔模斜度能够减小产品与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脱模力,使产品容易脱离模具。
2. 避免产品变形:通过设置合适的拔模斜度,可以避免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产品的质量。
3. 减少模具磨损:拔模斜度可以减小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模具磨损的程度,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三、塑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1. 斜度大小:拔模斜度的大小应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一般来说,较小的产品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而较大的产品则需要较大的斜度。
2. 斜度方向: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应与产品的脱模方向一致,以保证产品能够顺利脱离模具。
3. 斜度均匀:拔模斜度应在整个产品表面上均匀分布,不能出现过大或过小的局部斜度。
4. 模具结构:在模具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拔模斜度的设置,合理设计模具结构,以便更好地实现产品的顺利脱模。
四、影响塑胶拔模斜度的因素1. 产品材料: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流动性较好的材料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而流动性较差的材料则需要较大的斜度。
2. 产品结构: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影响拔模斜度的设置,复杂的产品形状通常需要较大的拔模斜度。
3. 模具材料:模具材料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也会影响拔模斜度的设置,硬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模具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在塑胶注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置拔模斜度可以降低脱模力,避免产品变形,减少模具磨损,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合理设置拔模斜度,并考虑材料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
求助编辑
脱模斜度也就是拔模斜度,是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两侧设计的斜度。
脱模斜度的取向要根据塑件的内外型尺寸而定。
.
塑件脱模斜度的大小,与塑件的性质、收缩率、摩擦因数、塑件壁厚和几何形状有关。
硬质塑料比软质塑料脱模斜度大;形状较复杂或成型孔较多的塑件取较大的脱模斜度;塑件高度较大、孔较深,则取较小的脱模斜度;壁厚增加、内孔包紧型芯的力大,脱模斜度也应取大些。
有时,为了在开模时让塑件留在凹模内或型芯上,而有意将该边斜度减小或将斜边放大。
制图中若斜度较小,则可只标出,不画出来,斜度较大则需画出。
注塑拔模斜度标准
注塑拔模斜度标准一、模具设计在模具设计中,拔模斜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适当的拔模斜度可以有助于从模具中取出塑件,同时还可以防止塑件在冷却过程中卡在模具中。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产品形状、尺寸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拔模斜度。
二、拔模斜度应用拔模斜度通常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当塑件表面与开模方向不一致时,应设置拔模斜度。
2. 当塑件较深或壁厚不均匀时,为避免塑件卡在模具中,应设置一定的拔模斜度。
3. 当塑件设计有嵌件或孔时,为确保顺利取出嵌件或孔,应设置适当的拔模斜度。
三、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拔模斜度也有影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以保持适当的拔模斜度。
常用的注塑材料包括ABS、PC、PA等,应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四、注塑工艺注塑工艺参数对拔模斜度也有影响。
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温度等参数应根据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设置。
合理的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塑件的填充程度和减少收缩率,从而保持适当的拔模斜度。
五、塑件性能塑件的性能如强度、韧性、耐磨性等与拔模斜度有关。
为确保塑件具有所需的性能,应适当调整模具设计和注塑工艺参数。
同时,应根据产品要求对塑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热处理、表面处理等,以提高其性能。
六、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如抛光、喷砂等可改善塑件外观和摩擦性能。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对塑件表面造成损伤或影响其拔模斜度。
七、测量方法为确保拔模斜度的准确性,应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角度计测量、样板测量和三维扫描等。
应根据产品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八、误差分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塑件的拔模斜度出现误差。
误差可能来源于模具制造误差、注塑工艺波动和材料变化等。
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应进行误差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
可以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模具设计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等方式降低误差。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塑胶拔模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塑胶拔模斜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塑料注塑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塑胶拔模斜度是指模具中的零件在脱模时从模具中顺利脱出所需要的倾斜角度。
正确的塑胶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的磨损。
塑胶拔模斜度对于塑料零件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塑料零件在脱模时可能会受到损坏,甚至出现变形。
这是因为在注塑过程中,塑料材料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如果没有足够的拔模斜度,零件在脱模时会受到拉伸和扭曲的力,导致零件的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使零件顺利地从模具中脱出,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塑胶拔模斜度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注塑生产中,零件从模具中脱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零件很容易粘在模具上,需要用力去拆卸,这样会增加生产时间和人力成本。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使零件轻松地从模具中脱出,减少了拆卸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塑胶拔模斜度还可以减少模具的磨损。
在注塑过程中,模具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模具表面会受到额外的刮擦和磨损。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减少零件和模具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刮擦和磨损,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塑胶拔模斜度呢?首先,需要考虑零件的材料和形状。
不同的材料和形状对于拔模斜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较软的材料和较复杂的形状需要更大的拔模斜度。
其次,还需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和设计。
不同的模具结构和设计也会对拔模斜度的要求产生影响。
最后,还需要考虑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
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对于注塑过程的控制和调整也会对拔模斜度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塑胶拔模斜度在塑料注塑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的磨损。
确定适当的拔模斜度需要考虑零件的材料和形状、模具的结构和设计以及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
只有在各个方面的考虑和调整下,才能得到最佳的拔模斜度,实现高质量的塑料注塑加工。
塑胶件的结构设计:拔模斜度篇(下)
塑胶件的结构设计:拔模斜度篇(下)05拔模斜度设计的原则•保证出模要求•保证结构功能•保证外观要求二、保证结构功能一个完整的产品本质上是不同的零件有序的构成,不同零件之间通过连接关系连接成一个整体,一个零件的拔模不仅仅对自身的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与之配合的另一零件。
1、零件拔模后,对螺丝支承面的影响。
对支撑面进行拔模,可以方便出模,但是拔模后,螺丝的支承面与螺柱中心线不垂直,强行锁紧后,被固定件可能会被压歪。
2、零件拔模后,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塑胶件之间可以互相配对拔模,过盈配合精度不影响,但是对于无拔模斜度的标准件(如轴承、转轴等)与塑件件过盈配合就需要注意,比如以下这种小轴与柱子内孔的过盈配合,内孔如果拔模,过盈效果容易失效,内孔通过司筒针出模可以实现内孔无拔模。
对于轴承的过盈配合,稍大的轴承孔无法通过司筒针出模达到无拔模斜度,采用常规出模方式需要设计拔模斜度,如下面轴承孔,内孔大面拔模,筋位面积小,可以不拔模,强脱出模。
3、零件拔模后,分型面的确定会影响结构精度。
在拔模时,当对零件中的d1、d2、d3、d4有同心度要求时,分型面必须在A~A处且d1与d2设计在同一型芯上才能使模具保证其要求。
4、零件拔模后,分型线(夹线)出模、外观、结构的影响。
一般的通孔是通过前后模的碰穿成型,只是碰穿位置的不同,导致夹线的位置也不同,通孔拔模后,一般有以下3种碰穿方式,夹线(批锋)就产生在前后模的相碰处。
1)前模碰后模,即孔的内壁面拔模后留在前模,常应用于外观的一些特征孔,如散热孔、出音孔、外接口孔等,这些孔一般在外观面上不允许看到孔的夹线或批锋,并且一般都需要导角,所以一般选择此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有粘前模的风险,特别是孔的个数较多时,如一些散热孔、出音孔,所以,如果后模没有足够的结构保证模具前后模分开时留在后模,应考虑使用前后模对碰,且前模碰的深度小于后模碰的深度。
2)后模碰前模,即孔的内壁面拔模后留在后模,这方式处理的孔一般不单独呈现,因为夹线(批锋)呈现在外观处,通常是跟其他零件一起配合使用,比如孔的中间装配一个装饰件,由于此方式成型的孔批锋在外观面上,如果装饰件与外壳平齐,由于可能存在误差(模具精度不高或结构不牢靠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平齐,会有段差,这时就容易刮手;如果在外观处两件分别导R角,虽然不会刮手,但从外观上看缝隙会变大;如果只装饰件导R角,且装饰件外观面比外壳面高0.2左右,这样就不会刮手,且外观上看缝隙也不会变大。
塑料件的结构设计之一 塑料件的脱模斜度
塑料件的结构设计之一塑料件的脱模斜度脱模斜度指塑料件在出模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塑料件轻松脱模。
脱模斜度是满足模具正常出模的必要条件,在塑料件产品设计时,外观还是内部的结构都必须有脱模斜度。
脱模斜度与产品外观、材料、外形尺寸、功能等相关,设计时脱模斜度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产品外观要求高,脱模斜度要小。
2)、产品精度要求高,脱模斜度要小。
3)、产品外形尺寸大,脱模斜度要小。
4)、塑料材料含有润滑剂,脱模斜度要小。
5)、产品外表面光亮,脱模斜度适度要小。
6)、产品外形粗糙,脱模斜度需加大。
7)、产品外形结构复杂,脱模斜度需加大。
8)、注塑流动性差或者增强的塑料,脱模斜度需加大。
9)、产品料厚大,脱模斜度需加大。
10)、收缩率大的塑料硬选用较大的脱模斜度。
11)、透明件塑料脱模斜度需要适当的加大。
脱模斜度与塑胶材料的关系如表1-1。
提示:塑胶产品应防止在出模时外观面拉伤,无论采用哪种材料,外观面的脱模斜度不要小于3°。
脱模斜度的大小非常重要,脱模斜度的方向同样也必须确定,否则无法出模。
具体的确定方法有以下几个。
1)、产品外观外形以大端为基准,斜度采用减胶拔模方式向小端取得,如图2-1。
图2-1 外形脱模斜度方向的确定2)、内孔以小端直径为基准,斜度采用减胶拔模的方式向扩大方向取得,如图2-2。
图2-2 内孔脱模斜度方向的确定3)、筋位以大端为基准,斜度采用减胶拔模方式向小端取得,如图2-3。
图2-3 筋位脱模斜度方向的确定4)、比较特殊情况为了保证均匀料厚和模具顺利出模,一侧减胶拔模,另一侧加胶拔模,如图2-4。
图2-4 特殊情况脱模斜度方向的确定。
结构设计拔模
为便于脱模,塑料制品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 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
脱模斜度确定要点
脱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 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 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讲,对模塑产品的任何一个侧 壁,都需有一定量的脱模斜度,以便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1.2~1.5mm
2020/3/30
1.8mm
பைடு நூலகம்
9. 插穿面斜度一般为1°~3°。 10. 外壳面脱模斜度大于等于3°。
2020/3/30
11. 除外壳面外,壳体其余特征的脱模斜度以1°为标准脱 模斜度。特别的也可以按照下面的原则来取:低于3mm 高的加强筋的脱模斜度取0.5°,3~5mm取1°,其余 取1.5°;低于3mm高的腔体的脱模斜度取0.5°, 3~5mm取1°,其余取1.5°。
脱模斜度的大小可在0.2°至数度间变化,视周围条 件而定,一般以0.5°至1°间比较理想。
1. 取斜度的方向,一般内孔以 小端准,符合图样,斜度由 扩大方向取得,外形以大端 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缩 小方向取得。如下图。
2. 凡塑件精度要求高的,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3. 凡较高、较大的尺寸,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4. 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5. 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 采用较大的数值。
6. 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公差范围内。
7. 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一般情况 下PS料脱模斜度应大于3°,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 大于2°。
8. 带革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加3°~5° 的脱 模斜度,视具体的咬花深度而定,一般 的晒纹版上已清楚例出可供作参考之用的要求出 模角。咬花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推荐值为 1°+H/0.0254°(H为咬花深度)。
塑胶产品模具的拔模角度确定
角度没有太大的规定!一般做整数方便加工就可!不过落差一定要0.02以上!大的高度落差就做大一点!角度一般做2-3度之间!大的产品做到5度!讨论拔模角度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以下是我的经验值: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
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
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这个话题刚好我在别的论坛上发表过先转贴过来了:「拔模角」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麼情况要画拔模斜度?什麼情况不需要斜度?外观斜度要多少?补强肋,螺丝驻斜度要多少?真的都需要经验,及和模具设计人员讨论对机构人员来说,不要画拔模角是最好的因為在画所有的结构时,标尺寸的参考只有「一条线」加了斜度后,正式图看起来就有「二条线」万一选错条,以后就麻烦了(有经验的人应该听的懂吧!)提供一下个人的经验: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结构都完成后,再来一次画出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错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体运算的速度.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 .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 .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 .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而且拔模基準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為準呢?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 .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常常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拔模斜度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
(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一般应用边0.5°至1°就足够。
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出模角可接近至零。
有纹路的侧面需每深0.025mm(0.001 in)增加1°出模角。
正确的出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
LCP
因为液晶共聚物有高的模数和低的延展性,倒扣的设计应要避免。
在所有的筋、壁边、支柱等凸出膠位以上的地方均要有最小0.2-0.5°的出模角。
若壁边比较深或没有磨光表面和有蚀纹等则有需要加额外的0.5-1.5°以上。
PBT
若部件表面光洁度好,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
经蚀纹处理过的表面,每增加0.03mm (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大1°脱模角。
PC
脱模角是在部件的任何一边或凸起的地方要有的,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地方。
一般光滑的表面1.5°至2°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
PET
塑胶成品的筋,支柱边壁、流道壁等,如其脱模角能够达到0.5°就已经足够。
PS
0.5°的脱模角是极细的,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于脱离模腔。
无论如何,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
若部件有蚀纹的话,如皮革纹的深度,每深0.025mm就多加1°脱模角。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
当H ≤50mm 时,S/H=1/30~1/50
当50<H ≤100mm 时,S/H ≤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
当格子的间距P ≤4mm 时,拔模斜度α=1/10P 。
格子C 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 超过8mm ,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
)200/1~500/1(2arctg H
B A arctg =-=α A=(1.0~1.8)T mm ;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
)100/1~150/1(2arctg H B A arctg =-=α A=(1.0~1.8)T mm ;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
)20/1~30/1(2'arctg H
D D arctg =-=α 高凸台制品(H >30mm )的拔模斜度:
型芯:)30/1~50/1(2'arctg H
d d arctg
=-=α 型腔:)50/1~100/1(2'arctg H D D arctg =-=α 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
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小于最小拔模斜度,以防止制品留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