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扁鹊见蔡桓公》(附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立有间..也(________)..(________)②臣是以无请③达于汉阴.(________)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251.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252.(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250.有一会儿不问,不再说话汉水南岸用箕畚运251.(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桓公就转身跑了。
(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52.“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解析】250.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解析之扁鹊见蔡桓公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解析之扁鹊见蔡桓公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⑶桓公病死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大夫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大夫喜爱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大夫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
D、大夫喜爱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
⑵桓侯故使人问之答()A、桓侯专门派人去问扁鹊。
B、桓侯有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C、桓侯有意派人去问扁鹊。
D、桓侯专门派人去问这件事。
⑶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答()A、(那是)把握生死的神所管的,(医药差不多)没有方法了。
B、(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畴,(医药差不多)没有方法了。
C、(那是)把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如何办呢?D、(那是)把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畴,那该如何办呢?⑷臣是以无请也答()A、我因此也就不要求了。
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C、我是不必再要求了。
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缘故是()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扁鹊见蔡桓公 文言文阅读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 死。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 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 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阅读训练1】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治将恐深深:加重 B.桓侯不应 应:理睬 C.火齐之所及也 齐:现写作“剂”,汤药 D.使人索扁鹊索:捆绑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治将益深 香远益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去使契丹 战则请从 C.司命之所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臣是以无请也战则请从
()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①一会儿 ② 特地 ③ 派 ④ 询问(4分) 20、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2分) 21、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 批评和帮助。(2分)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扁鹊见蔡桓公
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 2 分)⑴桓侯故使人问之⑵使人索扁鹊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 4 分)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⑵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4.从全文看,桓侯的固执己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 分)参考答案 12.⑴特意⑵寻找评分共2 分。
每小题 1 分。
13.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
的)功劳。
⑵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评分共 4 分。
每小题 2 分。
14.①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评分共 2 分。
每个要点 1 分。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11分)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候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候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8.上面的故事可用“讳疾忌医”来概括。
“讳疾忌医”的意思是。
_________(1分)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立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居十日,扁鹊复见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D.汤熨之所及也徐公何能及君也2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2.根据上文所揭示的道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3分)答案:18.【答案】隐瞒疾病,不愿意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意改正。
【解析】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注意“讳”与“忌”意义相对,“疾”与“医”意义相对,全句可以翻译为隐瞒疾病,忌讳就医。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A.一会儿/夹杂;B.再,又;C.特意/老朋友;D.到达/比得上。
20.【答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解析】“以为功”的意思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表意完整,因此“以为”前应断开。
21.【答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却转身就跑。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及答案
习题精选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候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一、基础知识题(一)选择题1.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A.蔡桓公(huán)桓侯(hóu) B.寡人(guǎ)骨髓(suí)C.腠理(còu)遂死(suì) D.火齐(qǐ)还走(xuán)2.下列各组中“益”字的用法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字相同的一项()A.精益求精 B.延年益寿C.合法权益 D.有害无益3.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翻译正确的一项()A.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搜索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B.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C.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4.翻译有误的一项()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作为炫耀自己的功劳。
B.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请他治疗了。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皮肤的纹理间的(小毛病),用热水悟,用药热敷,是可以治好的。
D.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扁鹊远远看到桓侯,转身就跑了。
5.本文写作意图是()A.歌颂扁鹊高超的医术。
B.批评蔡桓公的讳疾忌医。
C.说明相信医生才能治好病的道理。
D.说明讳疾忌医终必丧生的道理。
6.从这则故事能够得出的启示是()A.有了病,不能讳疾忌医。
扁鹊见蔡桓公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理解答案:1、【答案】主要通过对话和动作与神态描写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地刻画。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帮助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章语言简练生动,用语准确。
如“立有间”,说明他观察得十分仔细、认真;“望桓侯而还走”,说明他已看到桓公的病不可救药。
写桓公的态度,开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明他的盲目自信和对医生的反感,接着又以“不应”“不悦”的表情描写,进一步表现他在这件事情上的固执己见。
扁鹊答桓公使者问,只有几句话,却极其深刻地总结了医治疾病必须“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道理。
2、【答案】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
讳疾忌医。
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3、【答案】四次。
第四见桓公,扁鹊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简洁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
用原文的话就是“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4、【思路解析及答案】⑴扁鹊是一个医术高超、对病人诊断细心、并能善意规劝病人的神医。
同时他又是个机警的人。
⑵蔡桓公是一个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讳疾忌医的人。
5、前者表明扁鹊责任心强,他的诊断是经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容貌气色才作出的;后者从侧面表明桓侯的病情已重,已经无药可救了。
6、“疾”在文中是指一般的小病,“病”则是指达到一定程度的疾病。
7、一个讳疾忌医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8、(1)您的病在皮肤的纹理上,不治恐怕要越来越厉害。
(2)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比较阅读答案:1、(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2、(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桓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3、(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理解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理解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理解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知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治将恐深深:加重B.桓侯不应应:理睬C.火齐之所及也齐:现写作剂,汤药D.使人索扁鹊索:捆绑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B.桓侯故使人问之去使契丹战则请从C.司命之所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臣是以无请也战则请从3.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的这篇寓言,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见蔡桓公,主动为蔡桓公诊病,蔡桓公因不信任他而最终造成身亡的故事。
B.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
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将益深的严重警告。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本文表现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A3.B4.(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中考文言文试题——《扁鹊见蔡桓公》
中考文言文试题——《扁鹊见蔡桓公》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
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含义。
不治将益深:______________
2.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意劝告,表现了蔡桓公______的心理状态。
3. 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1题:如果不治疗还要加重
第2题:讳疾忌医(或:“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第3题:因为蔡桓公已病入骨髓,扁鹊无法将他治愈了。
或:蔡桓公已病在骨髓,“无奈何也”。
扁鹊无法治愈蔡桓公的病了。
《扁鹊见蔡桓公》《北人食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11—13题。
(12分)【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3)或曰:“食菱须去壳。
”而或长烟一空()(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2.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1)桓侯遂死()(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4.请用两个成语概括你读了【甲】文后的启示。
(2分)答案:11.(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更加)(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寻找)(3)或曰:'食菱须去壳。
' 而或长烟一空(有人有时候)(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因为)12.(2分)遂:suì夫:fú13.(4分)翻译:(1)大王今天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了,,所以我不再请求(您治疗自己的疾病)了”(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14.(2分)讳疾忌医病入膏肓。
扁鹊治病阅读理解及答案
扁鹊治病阅读理解及答案扁鹊治病阅读理解及答案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 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1.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填空。
从这句话中我明白病的发展是____________,由此我想到____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___。
2.蔡桓公对于扁鹊说自己有小病时,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3.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找出具体词语。
4.“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5.读了这则寓言后,你对扁鹊和蔡桓公各有什么看法,给他们一个简短的评价。
6.由“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演变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参考答案:1.:“;,;,;,,。
”由表及里的事情的发展也是渐进式的防微杜渐,发现错误及时解决。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11石景山1】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12-14小题。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桓侯故.使人问之⑵使人索.扁鹊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⑵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4.从全文看,桓侯的固执己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参考答案:12.⑴特意⑵寻找评分:共2分。
每小题1分。
13.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⑵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评分:共4分。
每小题2分。
14.①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评分:共2分。
每个要点1分。
【11昌平1】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第12—14题。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③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候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_____》,体裁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国人,是_________时代重要的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
出自本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意思是不肯说出自己有病,怕去治疗_。
2.本文按_____顺序记叙了扁鹊________见蔡桓公的情况。
3.给画线的字注音。
扁鹊()蔡桓公()有间()腠理()肌肤()骨髓()汤熨()遂死()4.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
(1)不治将恐深(2)寡人无疾(3)不治将益深(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6)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同__,意思是__。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__同__,意思是__。
(3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__同__,意思是__。
4.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提出了什么忠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蔡桓公对扁鹊的劝告抱什么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能够暗示蔡桓公已明白扁鹊的话是正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桓侯傲慢自恃、讳疾忌医神态的两个词语()、()4.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文言文试题——《扁鹊见蔡桓公》(2)
中考文言文试题——《扁鹊见蔡桓公》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和“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策之不以其道B.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居五日,扁鹊复见B. 北山愚公……面山而居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将“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就在上文中划出)5.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整个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第1题:D第2题:B。
A项的“居”,是“停留”的意思,今意是“居住”的意思;C项“走”是“逃跑”,今义是“步行”;D项中“交通”,意为“交错相通”;今意为“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B项中的“居”是“住”的意思,古今义相同。
第3题: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第4题: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第5题: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训练附答案(第四则)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训练附答案(第四则)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
”桓候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
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候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候又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
走。
桓候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媵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1、文中部分文字没加标点,请用“/”断句。
2、由本文总结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3、用准确的词语分别概括扁鹊和桓公的做法。
扁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扁鹊望桓公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5、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下列语句的含义
桓候故使人问之
【参考答案】:
1. 疾在媵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属也/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2. 讳疾忌医
——本文完整答案收录到以下答案集中,请选择查看:
【北京课改版语文第13册课内阅读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附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附答案扁鹊见蔡桓公阅读附答案1(五)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1分)【小题1】、从本文中找出一个通假字。
(1分)通【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不治将益深()(3)桓侯故使人问()(4)使人索扁鹊()【小题3】、用文中原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1)、桓侯不愿让扁鹊治病的原因是。
(2)、从文中“疾在腠理”、“”、“”、“病在骨髓”可知桓侯的病越来越严重。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2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答案【小题1】还通旋齐通剂【小题1】(1)跑(2)更加(3)派(4)寻找【小题1】(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病在肌肤病在肠胃【小题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附答案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候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候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 桓候又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桓候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答案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上文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
文中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桓侯,战国时蔡国国君。
B.文中“火齐之所及也”一句中“齐”应该读(jì),现在写作“剂”,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通假字现象。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朗读节奏应这样划分:医之 / 好治/ 不病 / 以为功。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句中“走”应该是“跑”的'意思,这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
2.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蔡桓公生病却固执己见,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最终病情恶化而身亡的故事。
B.本文揭示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
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病情将加重的严重警告。
【答案】1.C(3分)2.D(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完成5~8题(15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
(1)立有间( ) (2)不治将益深( )
(3)使人索扁鹊( ) (4)桓侯故使人问之( )
(5)司命之所属( )
6、指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释义(3分)
(1)_____通____, 义为( )(2) _____通____,义为( )
(3)_____通____,义为( )
7、翻译句子。
(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5.(5分)(1)一会儿 (2)更加(3)寻找(4)特意、物地 (5)管辖
6. (3分本字和意义各0.5分)(1)还通旋, 义为(掉转、回头)(2)汤通烫,义为(用热水焐 )(3)齐通剂义为( 一种汤药 )
7、(4分,每句2分)(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或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
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2)(病)在骨髓,是司命之神管辖的地方,医生(医药)是没有办法治好的
8.(3分成语1分,寓意2分)讳疾忌医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和帮助。
或要防微杜渐,不要刚愎自用(讳疾忌医)。
只要紧扣文章的意义就行。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地看
B、居十日故:居:居住
C、不治奖益深益:更加
D、使人索扁鹊索:寻找
7、下列句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立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司命之所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桓候故使人问之君问其故
D、使人索扁鹊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8、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出自《韩非子喻老》。
作者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
文中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因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B、扁鹊共三次进见蔡桓公,并指出其病在腠理、在肌肤、在骨髓,但桓候却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一而再,再而三的讳疾忌医,导致病情越发严重,不可救药,并最终不治而死。
C、扁鹊作为一代名医,当蔡桓公病情加重以后,扁鹊却望桓候而还走,说明扁鹊医术高明,在很远就能看出人有没有病,但他却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病人没有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望而还走是为了逃避,方法生硬简单。
D、《扁鹊见蔡桓公》说明了盲目自信,讳疾忌医必伤自身的道理,告诫人们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自己,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劝告。
9、请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分)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4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6、B
7、D
9.(8分)
(l)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4分,各好、以为1分,大意2分)
(2);(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所掌管的事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4分,属、奈何各l分,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