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听语言4第三节角度

合集下载

影视视听语言第二版

影视视听语言第二版

人声
音乐
从整个组织层面的需求来
分析,如组织目标需求、 组织效率与质量期望、人 事接续计划、市场竞争需 求与核心能力培养等。
根据岗位素质模型的要求
或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要 求来分析(知识、技能、 态度等),也可称为职位 分解法/任务分析法。
确定理想状况与现有业绩
之间的差距,分析造成业 绩差距的原因,并结合员 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 而得出培训需求。
包括的要素:
1、人物位置移动 2、机器运动 3、人机关系
第三节 场 面 调 度
人物调度
横向、纵深、对角线、垂直、环形、综合调度
镜头调度
1、人机的运动与静止相对关系 2、人物上下场方式:出画、入画、定点 3、跟拍方式:人物走向、情节走向
场面调度基本方案
· 描述场景的空间关系
· 强调演员表演 · 引导和强调场景的戏剧性
3、运动的推镜头 非常符合一个运 动中的人物对环 境中景物的关注 和视点关系

拉镜头的功能和表现意义
2016/2/21
摄影机借助移动摄影 设备或摄影师自身移 动,改变自身的位置 进行拍摄,用移动摄 影拍摄的镜头叫做移
轨道车移动拍摄
摇臂移动拍摄 手持摄影机移动拍摄 航空拍摄 特殊运动设备拍摄等
动镜头,简称移镜头
第一节 固 定 镜 头
主要运动镜头形式:
不同的运动镜头形式, 它的功能和表现意义不同。
拉镜 头
推镜头
移动镜 头
摇镜头
第二节 运 动 镜 头
2016/2/21
运动镜头的表现功能和意义
1、作为电影叙事手段的运动: 呈现戏剧性、因果关系
2、作为视觉风格的运动:观 赏愉悦感和刺激性 3、对运动物体和视线的记录

3视听语言之角度视点

3视听语言之角度视点

利用主观镜头,表现 A. 人物的“目击”对象 B. 人的幻觉、想象 C. 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精神状态 如:精神恍惚、天旋地转
D. 喜剧效果
人的主观视象—— 变形的客观现实
没有纯粹的客观镜头,也不会有 纯粹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总是在客 观镜头表现中产生的。例如这样一种 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主观镜头表现 。
严格区分:正侧面和斜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
侧面的拍摄角度可以表现人物的轮廓,如果配合逆光,就会清晰地 看到人物侧面的剪影。从审美效果而言,侧面的拍摄角度,蕴含着 一种潜在的动势。
正面拍摄,镜头光轴与对象视平线(或中心点) 一致,构成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的镜头优点是:画面显得端庄,构图 具有对称美。用来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给 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能比较真实 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
仰拍—镜头高度低于被拍摄对象。
意义:被拍摄物体显得高大,பைடு நூலகம்从上往下倾轧的态势,表 达敬仰、崇敬的态度。 俯拍—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 意义: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达 蔑视、贬义的态度。
正面的拍摄角度
一般而言,人物面部在镜头中呈现的越多,演员表演所能呈现的信 息也就越丰富。
侧面的拍摄角度
此外,摄影机距离被拍摄对象的距离远近也决定着夹角 的大小:距离越远,夹角越不明显,角度越小;距离越 近,夹角越明显,角度越大。
关于角度的分类及不同拍摄角度所可能表达的意义:
水平夹角: 正面—镜头正对着被拍摄主体的正面拍摄。
意义:介绍人或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 也称“表情角度”。
侧面—镜头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左右的夹角。
仰视的拍摄角度
仰视的拍摄角度一般用于表达威严、敬仰与崇敬。(刻画伟人与强 有力的男性形象)

视听语言角度 ppt课件

视听语言角度 ppt课件

俯拍镜头 : 由高往下代表剧中人物或观众向下俯视
功能
➢ 使人与物的体积压缩,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 可怜 压迫 以及宿命感
➢ 可获得开阔的视野表现画面的层次 ➢ 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方位和阵势 ➢ 感情色彩:贬低 蔑视
重要性
➢拍摄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被摄体各 景物在画面上所占的位置,大小,远 近,高低,它对构图效果起着重要的 作用,选好拍摄角度往往是一幅好作 品的关键所在。
改变焦距
广角:远近景物大小对比强空 间距离感大即透视性强
长焦:相反
拍摄方向
➢ 反映以被拍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围绕被 摄体一周选择拍摄点。在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不 变的情况之下拍摄方向的变化使主体的形象发生 明显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拍摄方向可呈现不同 的构图变化,能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
纵向(机身平稳)
➢ 客观的展现人物,讲述故事给人稳重之感不易使人眼花 缭乱,比较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
➢ 交代环境和人物所处 位置 ➢ 展示人物的主体特征 ➢ 缺点:平板 立体感和空间感差 呆板 ➢ 感情色彩: 客观 公正 平和 庄严
仰视镜头 从下往上拍,代表剧中人和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
·
功能
➢ 突出被摄物体 ➢ 拍摄天空及高大建筑物 ➢ 夸张事物及人物的形体 ➢ 弥补镜头的广度 ➢ 高低位置的对比 ➢ 感情色彩 赞颂 敬仰 权利 威猛
3,有棱有角,层次分明,具有含蓄美)
背面
(1,跟拍 2,主观镜头3,多角度展示事物)
感情色彩(神秘 掩饰 不确定 参与)
拍摄高度
➢指的是摄像机的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 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和 相对高度
➢一般包括平拍 仰拍 俯拍来自平视镜头: 指摄像机处于与常人眼睛相当 高度接近人的 平视效果。

经典:电影视听语言4第三节角度

经典:电影视听语言4第三节角度
拍摄高度不同,会影响到画面当中地平线 的高低、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前后景物 的显现程度、景物的远近距离感等。
24
俯拍 平拍 仰拍
25
A.平角度拍摄 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接近人们平
时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例子:日本《彼岸花》
26
功能作用
1、适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和内心活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事物之间的方位感。 《泰坦尼克号》
13
3、显得较为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观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14
15
C.前侧面角度 拍人像,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 能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和轮廓,矫正人物 面部的缺陷。 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
《暹罗之恋》
16
17
D、背侧面角度 更为疏远,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不友善。
、有夸张作用 。 《阳光灿烂的日子》 6、 仰角度镜头可以用来模拟剧中某个主人公
的特定视角,或代表观众的视线,传达特殊的主观 情绪效果。 7、 特殊情况下,仰角度镜头还可以模拟动物 的视角,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产生独特的喜剧化 和人性化效果。
33
C、俯角度拍摄 即摄影机镜头处于正常视平线以上,由
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从旁观从旁观者的角度纯粹客观地描述人物活动和者的角度纯粹客观地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镜头情节发展的镜头这是最常用的视点这是最常用的视点例如电影例如电影盲井464622主观镜头主观镜头又称观点镜头又称观点镜头是以是以摄影机摄影机镜头代表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摄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摄取的当时目击的景象
景深越( )。
57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 《阳光灿烂的日子》

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考研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考研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影视视听语言绪论一、视听语言是“语言”吗?1.视听语言到底是不是一门学科2.克里斯蒂安·麦茨①开创了电影第二符号学《想象的能指》②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术语:能指和所指)③“电影是短路的符号”④八大组合的: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

3.视听语言的语言是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

二、怎么学习视听语言1.看片2.感觉、理解、记忆画面形象三、什么是视听语言1.有意义的形象具有分析意义的影像;有选择的、鲜明特征的、形象凸显的。

2.叙事性的视听语言视听语言要利用画面中的场景、细节、事件讲述故事。

3.表现性的视听语言视听语言通过镜头间的组接用极主观化的方式表现现实,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4.象征性的视听语言用可感知的形象,比喻某种抽象的思维、概念、情感、意境5.视觉构成画面、镜头、运动、光、色、构图、角度、场面调度、造型等等。

四、课程相关性和目的性五、课程内容框架1.视听语言基本元素、规律2.类型化的电视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学习要点第一节景别一、景别的概念1.景别是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2.景深是从纵深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3.远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4.作为造型元素:景别意味着距离;景别暗示着银幕空间作为叙事手段:景别交代特征;景别强调细节。

5.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根据拍摄对象:物;人1.大远景概念: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宽度和广度,用来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

作用:适用于表现大的空间、环境、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展现多层次景物。

影片结尾、动作结束、情绪远离。

情绪的超脱、气氛的宏大、交代故事环境。

2.远景概念: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视听语言-03景别与角度 视听语言共38页

视听语言-03景别与角度 视听语言共38页
片例《暗恋桃花源》
4、近景:
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主要用于 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
通常需要与全景、中景、特写景别组合使用。
较近距离的机位或长焦镜头拍摄。
人物周围的环境变得次要,演员的面部表情 相当重要。强调,提示重要性;暗示;展示 内心情感,与观众易形成交流感。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01:35:06
(四)近景系列与全景系列
近景系列: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特点:①人物为主,强调“质”;②空间 “虚”写,小景深,背景虚像;③拍摄角 度十分重要,地平线与人物关系不重要; ④表现人物“神态”关系;⑤构图注重随 意性;⑥叙事、纪实。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等景别
特点:①环境为主,强调“势”; ②空 间“实”写,大景深,背景实像;③地平 线与人物关系重要,拍摄角度不太重要; ④表现人物“形体”关系;⑤构图注重绘 画性,画面气氛重要;⑥抒情、写意。
视听语言
主讲:李欣 13857134746 (664746) QQ:359284726 xinxin0518126
第一章 影像
第二节 景别与角度
一、机位 二、景别 三、角度
一、机位
(一)机位的概念 机位(镜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
(有时候也要考虑到灯光的配合)在真实空 间中的位置。
(五)景别的作用 1、景别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不同景别的组合使
用,有利于把事件讲清楚、把场面更全面的展现。
2、一些特殊的景别(如特写和远景),或特殊的景 别组合,可以抒发特定的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
片例《海上钢琴师》、《这个杀手不太冷》酒馆里
3、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决定了影像的风格、作品 的风格、导演的风格。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 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因此景别也是一部影 视作品形成视觉风格的手段之一。

《影片分析》课程简介3-电影影像的角度

《影片分析》课程简介3-电影影像的角度

第三节、电影影像的角度思考题:①、电影镜头的角度主要有哪些变化?②、举例说明,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什么不同的艺术效果?一、镜头角度的划分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示意图):平角: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

注意: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儿童:《城南旧事》、《锡鼓》;动物:《库车》、《白比姆黑耳朵》。

仰角、俯角: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

2、水平变化: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

正面角度: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另外,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

侧面角度:显得活泼、自然。

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背面角度:显得含蓄、丰富。

在一部影片中,所谓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不是绝对的0度,90度,或者180度。

它们应该是0度〉90度〉180度。

二、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角度在电影中异常重要。

巴拉兹讲:“每一个物体本身(不管它是人还是动物,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这决定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观看它和描绘下它的轮廓……每一个形状都代表一种不同的视角,一种不同的解释,一种不同的心情。

一个视角代表着一种内心状态。

因此,再也没有比镜头再主观的东西了。

”巴拉兹讲:“影片里每一个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两种外形构成的:一种是物体本身的外形,它是脱离观众而独立存在的;另一种是以观众的视角和画面的透视法为转移的外形……”巴拉兹讲:“电影艺术中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任何一个画面都不允许有丝毫中性的地方,它必须富有表现力,必须有姿势、有形状。

”每个镜头都有它的角度,而镜头的角度将会引导观众的视角,并导致观众对镜头中被摄对象的评价。

我认为:角度在电影中的具体作用如下: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视听元素课程代码:01197 2014年10月版第一章影像这一章主要从“视”的角度,分析影像的基本元素,包括画框与构图、景别与角度、镜头的运动、灯光与色彩。

这些“视”的元素的形成,归根到底都和摄影相关,所以摄影是形成影像的基础。

学习本章,要求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分析影像的各个构成元素,明确其在视听语言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1、镜头的含义的三个方面:①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②拍摄时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拍摄的一段连续画面;③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对于观众而言,通常所谈论的“镜头”是第三层含义的镜头,即两个剪切点之间所看到的一段画面。

(二)摄影对于形成影像的重要意义“连续摄影术”是电影产生的物质或技术基础之一。

卢米埃尔兄弟时代使用的“活动摄影机”具有以下五大优势:1.既能拍又能放,使用赛璐珞软胶片,集摄、印、放三位一体。

2.成本低,重量轻,便于携带。

3.放映速度1/16秒,更接近于1/24秒的正常速度。

4.依照缝纫机“动——停——动——停”的原理,制造了电影放映机抓片的机械,解决了机器的片带牵引问题。

5.同时又是一种投影式的放映机,可以把影像投射在银幕上。

这样从技术上确立了投影式电影的群体参与性,可以让更多人同时观看。

摄影决定了视听语言影像形成的绝大多数方面,没有摄影机的拍摄行为,也就没有影像的存在。

1、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摄影机距离被摄物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3、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摄影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影像的景深。

5、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种丰富运动。

(三)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在创作或读解影视作品时的影像时,主要从以下各方面来进行构思或分析: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电影视听语言中的景别

电影视听语言中的景别
图 5 大远景拍摄效果
在大远景中,多采用静止画面旳形式,摄影 机不宜变化太过剧烈。构图时,多考虑画面空间 深度旳塑造,人物只占据画面中旳极小部分,与 其所处环境相比,往往微不足道,场景成为体现 主体。以景抒情,强调画面旳整体气氛旳营造。 假如希望人物依然是体现主体,就需要我们在构 图时,利用点、线、面旳布局来引导观众旳目光。
仰拍角度
拍摄点低于被摄对象,以仰视旳角度来 拍摄处于较高位置旳物体,这种角度称为仰 拍角度,如图16所示。
• 图16
场景和人物 旳仰拍效果
仰拍角度旳视平线较低,假如用仰拍角度拍 摄室外旳多种景物,能够在照片画面中造成很低 旳地平线或水平线,视平线以上旳景物在画面上 占据主要位置,使杂乱旳背景掩盖在较低旳地平 线下列,天空作为背景占据了画面中相当大旳面 积,前景高大,主体突出 , 能够变化前后景物旳自 然百分比 , 拉长前景与远景之间旳距离, 产生一 种异常旳透视效果。
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旳神情或者物体旳 细腻旳质感。“近取其神”、“近取其质”都阐 明了近景体现旳特点。人物近景,面部表情是画 面旳主要内容,眼睛成了画面旳中心部分,所以 近景要处理好眼神光,以眼传神。近景拍摄物体 时要利用好光线,体现好物体旳纹理、质地。
特写与大特写
特写镜头用来体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从细微处 来揭示内部特征。较之近景,特写更注重揭示内在旳 动感,经过细微之处看本质,能够把人或物从周围环 境中强调出来。特写镜头既能够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 部旳特征,提醒其特定含义,更能够用来体现人物神 态旳细微变化,把人物某一瞬间旳心灵信息传达给观 众。特写镜头在影视作品中还能够起到像音乐中旳重 音旳作用,还经常用来做转换时空旳手段。
拍摄角度旳选择 ,体目前照片画面上就是地 平线高下和被摄对象平面构造旳变化。经过角 度旳选择来拟定拍摄方位在垂直线上旳高度,以 适应塑造主体形象和体现主题思想旳需要。

影视视听语言

影视视听语言

——先锋派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
视听语言
14
格里菲斯的“原始综合” (20-30年代):
• “生活中的场景”+“戏剧的夸张与技巧”。 • “平行蒙太奇的”的剪辑技巧。 • 电影故事层面的平行与复式结构。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视听语言
15
视听语言
16
视听语言
17
前苏联导演蒙太奇理论的形成: 维尔托夫:电影的眼睛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效应
(一)镜头的叙述长度
1、镜头的叙述长度
在剪接中,决定镜头长度时主要考虑将内容叙述清 楚,这种镜头的有效长度叫镜头的叙述长度。 2、要点:(1)内容表达完整(2)注意画面内容 的繁简程度(景别) 景别对镜头长度的要求: 全景 近景 5-8秒; 中景 2-3秒: 特写 3-5秒 1-2秒
27
视听语言
(二)镜头的情绪长度
视听语言
22
镜头的概念衍生出了“画面”的概念。
画面的属性:
是导演为观众开设的一个窗口;
是二维形态,但能表现三维空间; 有一定的边框约束。1:1.375; 1:2.35; 等等。
视听语言
23
1:1.66/1.85
* 构成画面的因素还有:景别,构图,色彩
二、镜头的类型 1.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运动:这里是指摄像机的物理运动和在组接镜 头的蒙太奇剪辑中的叙述运动。相对于固定镜头, 运动镜头有推、拉、摇、跟、移、升、降七种基 本类型。
视听语言
24
2. 镜头的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景别 分析 1 2 全景系列镜头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抒情的、写意的 画面强调“势” 近景系列镜头 (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叙事的、纪实的 画面强调“质”

编导考试视听语言【景别、运镜、角度】 ppt课件

编导考试视听语言【景别、运镜、角度】  ppt课件
为此,在判断一个镜头的景别是否选择得恰当时,关键的是把这种景 别的功能与剧情的规定性联系起来考察。也就是说,每一种景别的镜 头都因为其不同的艺术功能,而适应于特定的剧情内容。
ppt课件
28
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
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 是艺术片, 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 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 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 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 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 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 戏剧 化情境。
①、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 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 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ppt课件
27
景别的功能
从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到特写,五种景别形成了五种摄影机和被 摄体的距离。距离不同,不仅导致画面图形上的区别、影像功能的区 别,也导致观众与画面之间关系的区别。从画面图形上看,则形成了 一个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此消彼长的序列。远景镜头中环境占有更大的 比重,而人物相对小得多,观众的注意力被引向环境,感情上的参与 程度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远景镜头通常被用于整部影片或一个段落 的开头,使观众有一个渐次介入的过程。反过来特写镜头中环境的因 素被排除出去了,甚至对人物也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它使观众和被 摄体似乎贴得很近,对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变化有细致的感知,并产生 强烈的印象。而在远景和特写之间,全景、中景和近景则在人物与环 境占有画面的比例中发生变化,使观众的注意力逐渐从人的活动(它关 联着环境)、人的关系(比如对话)向人的内心生活转移。

视听语言角度分析

视听语言角度分析

二、角度的划分及造型特点
• 从摄影机的位置即人的视线基点来划分, 可分为三种角度:平角度(平摄)、仰角 度(低角度、仰拍)、俯角度(高角度、 俯拍) • 从被摄主体与摄影机的位置关系来划分, 可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 背面角度。
• 【平角度】 • 定义:摄影机处于与人眼相等的高度拍摄 所获得的角度。 • 造型特点:平实、细腻、唯美,镜头语汇 比较写实或者比较浪漫,以塑造人物为主。 • 代表作:《东京物语》
• 【仰角度】 • 定义:摄影机处于人眼视线以下,低于被 摄对象的位置。 • 造型特点: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个人特点, 镜头语言比较浓郁、夸张,往往具有象征 作用或者表现荒诞效果。 • 代表作:《菊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俯角度】 • 定义:摄影机处于人眼视线以上,高于被 摄对象的位置。 • 造型特点: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个人特点, 镜头语言比较浓郁、夸张,往往具有象征 作用或者表现荒诞效果。 • 代表作:《大红灯笼高高挂》
平角度平摄仰角度低角度仰拍俯角度高角度俯拍从被摄主体与摄影机的位置关系来划分可分为
一、角度的含义
• 角度在制作上称之为摄影角度、镜头角度、 拍摄角度和机位高度、机位角度。在理论 上又称之为摄影机拍摄时的视点。 • 拍摄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拍摄距离关系 (画面透视关系)、拍摄方向关系(画面 背景关系)、拍摄高度关系。这是角度自 身的三位一体关系构成。

电影视听语言:第4节 角度

电影视听语言:第4节 角度
影像构成(四)——角度
• 摄影机与被拍摄物体之间,不仅会有距离上的差异,还会 有角度上的差异,因此有了拍摄角度的概念。
• 1.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在平面中的位置不同,正逆不同( 水平夹角)
• 2.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在高度上的落差。(垂直夹角) • 此外,摄影机距离被拍摄对象的远近,也决定着夹角的大
小:距离越远,夹角越不明显,角度越小;距离越近,夹 角越明显,角度越大。
典型的新闻摄影角度,表达平等、 客观的态度
被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往下倾 轧的态势,表达敬仰、崇敬的态度
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 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
水平角度 • 正面
• 侧面
• 背面
垂直角度 • 平视
• 俯视
• 仰视
Hale Waihona Puke 特殊的角度• 动物(玩具)视角
拍摄角度的作用
• 1.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 • 2.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情感,
水平夹角 正面 侧面 背面
垂直夹角 平视 仰视 俯视
镜头对着被摄 主体的正面拍 摄
镜头与被摄主 体正面或成 90°夹角 与正面相反
镜头与被拍摄 对象在同一水 平角度内
镜头高度低于 被拍摄对象
镜头高于被拍 摄对象
介绍人或物的全貌,也称“表情角 度”
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也称“运动/ 动作角度”
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关系,制造悬 念
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 • 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
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 《我的父亲母亲》

二、拍摄高度
以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视平线上下的相对位 置为标准,具体分为: 拍摄高度不同,会影响到画面当中地平线 的高低、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前后景物 的显现程度、景物的远近距离感等。

俯拍
平拍
仰拍
A.平角度拍摄

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接近人们平 时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4、有利于简化背景。《神话》 5、利用广角近距仰拍,可使前景物体变得高大、 有夸张作用 。 《阳光灿烂的日子》 6、 仰角度镜头可以用来模拟剧中某个主人公 的特定视角,或代表观众的视线,传达特殊的主观 情绪效果。 7、 特殊情况下,仰角度镜头还可以模拟动物 的视角,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产生独特的喜剧化 和人性化效果。
第三节 角度
拍摄角度
所谓拍摄角度又称为画面角度或者镜头角 度,指的是摄影机拍摄电影画面时所选取的 视角。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 摄距离、拍摄视点,四个方面。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
的变化。
背拍
背侧
正侧拍
前侧
正拍
A.正面角度(特征、作用)
1、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 角度,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和局部。 《钢的琴》

D、顶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垂直地从被摄物 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又叫“扣拍镜
头”。
1、有利于强调人物、景物造型上的图案变 化,往往用于展现平面上组成的图案的美 感《满城尽带黄金甲》《疯狂的石头》 2、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显示主人公 的无助。《罗拉快跑》

《这个杀手不太冷》
三、视点
视点指的是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包括
摄影师、观众和剧中角色)的视野。
(1)客观镜头
也称中立镜头,即客观 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事镜头。 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从旁观 者的角度纯粹客观地描述人物活动和 情节发展的镜头,这是最常用的视点 。
例如电影《盲井》中:

(2)主观镜头 又称观点镜头,是以摄影机 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摄 取的当时目击的景象。《金陵十三钗》

四、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
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和心理感受。主观镜头。 《傲慢与偏见》

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和主观评价: 《阿甘正传》《鸟人》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的视点合一。取得观众的心 理认同。 《阳光灿烂的日子》

五、角度与景深
景深:景物在像平面上形成较清晰的像所对 应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景深与下列因素有关: a.与焦距长短有关 b.与光圈大小有关 c.与物距长短有关 《庐山恋》

3、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示反面的、贬 义的感情色彩。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
可怜、压迫及宿命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 《青红》 4、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 《这个杀手不太冷》

俯仰综合《神话》
另外,如果将仰角度镜头和俯角度镜头结 合使用,还会达到对比强烈,褒贬鲜明的 艺术效果。在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用的比 较多,如《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临危 不惧,壮烈牺牲的镜头多用仰角度镜头, 而惊慌失措,渺小猥琐的敌人则多用俯角 度镜头。 再例如《红色娘子军》中


1、清晰区与模糊区:
主要有两种情况: A、双表演区,清晰区与模糊区相互置换。<婚 纱> 优点:有一种特殊的神秘的效果。 B、表达主观的感受,即所谓的主观强调。 <南京!南京!>

2、全景深:《公民凯恩》 一个镜头之中,没有清晰区与模糊区的区
别。前景和后景同样清楚。 “运动景深镜头”的核心是纪实,是表现 生活的状态。以欧洲电影为代表。《偷自 行车的人》 “静止景深镜头”则是一种东方式的距离和 冷静。以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为代表。 《悲情城市》
B、仰角度拍摄 例子:《白夜逃亡》 即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 摄体。 功能作用: 1、有利于表现处于较高位置的对象、 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 《阳光灿烂的日子》
2、拍摄跳跃动作有夸张跳跃动作高度 的作用。《阳光灿烂的日子》 3、往往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如表示赞 颂、胜利、高大、敬仰、庄重、威严等。 《阳光灿烂的日子》

2、有利于使相互联系的事物分出主次 关系。 《观音山》


3、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
4、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容量,形成对角 线构图。


《十面埋伏》
E、背面角度

即从人体表达隐匿而神秘的气氛。 《低俗小说》
特点: 1、给观众带来很强的参与感、伴随感。 《沉默的羔羊》 2、有一定的悬念效果。《阳光灿烂的 日子》
第一:摄影机镜头直接代替剧中角色的眼 睛,拍摄角色所看到的场面和情景。使观 众产生与角色相似的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 将观众有效引入影片情境。 第二:让摄影机镜头代表剧中角色直接参 与表演,描摹角色特定情景下的体态与动 作。

功能作用
A使镜头连接顺畅,适应观众的视觉接受习 惯。《小武》 B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常用于恐怖片和 侦探片中) C促使复杂思维、内心的再现,使观众身临 其境,入情入戏。《野草莓》
画面中没有人物的镜头。 过渡性镜头,一般含有导演强烈主 观感情色彩的镜头,一般有三个功能: 介绍环境 表现时间 突出情绪
(5)倾斜镜头 非常规镜头,镜头歪斜,充满不稳定和不 确定性,具有相当的主观意向,这种主观 意向一般显示为无所适从、迷乱和茫然等, 是一种充满心理动感的镜头。 《重庆森林》
C、俯角度拍摄 即摄影机镜头处于正常视平线以上,由 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红高粱》 《情书》 1、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山 峦丘陵、河流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 规模、数量,如群众集合、阅兵等;《阿 育王》 2、有利于展示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 系、相互方位等。《我的父亲母亲》


2、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 对称的特征和人体正面动作的姿态。 《十 七岁的单车》开头
3、适合表现安静、平衡、庄重的主题。易 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 的本来面貌。《巴顿将军》《圆明园》

4、使被摄体直面镜头,产 生画面内外的直接交流,让 观众忽视摄影机的存在。 《暹罗之恋》 《初恋这件小事》 5、可以把多个有联系或者 差别的形象并列展示,形成 对比,产生丰富内涵。

(3)正、反打镜头 它模拟剧中人对话时各自的 视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人, 并因此不断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 不出现听话人、以听话人的视点看说话人的主观 镜头(内反打) 框住听话人的肩部或头部,从听话人背面看说话 人的客观镜头(外反打) 《美人计》露台 《卧虎藏龙》 《赵氏孤儿》
(4)空镜头

B. 正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 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 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特点: 1、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 《罗拉快跑》 2、有利于清楚地交待动体的方向性和 事物之间的方位感。 《泰坦尼克号》

3、显得较为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观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例子:日本《彼岸花》
功能作用

1、适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和内心活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城南旧事》
2 、给观众带来平等、客观、真实、自然的 感觉。是典型的新闻摄影角度。也是表现 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为“表情角 度”。 3 、对话感,使观众身临其境。 4、空间透视效果比较差。
C.前侧面角度 拍人像,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 能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和轮廓,矫正人物 面部的缺陷。 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
《暹罗之恋》
D、背侧面角度 更为疏远,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不友善。 《青红》

斜侧面角度(前侧和背侧)
特点: 1、可以弥补正、侧面结构形式的不足, 消除画面的呆板,显得生动、活泼、多变。
真题演练
1、主观镜头 2、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要素是什么? 3、焦距和景深的关系是:镜头焦距越长, 景深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