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现状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4105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b.png)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标题: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引言概述: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水体传播。
近年来,血吸虫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流行趋势,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疫情地区分布情况1.1 目前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
1.2 在疫情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是血吸虫病高发区域。
1.3 部分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和卫生条件差,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
二、疫情传播途径分析2.1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传播给人类。
2.2 人体接触受感染水体后,血吸虫寄生虫会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2.3 饮用未经处理的受污染水源也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途径之一。
三、疫情防控措施建议3.1 加强对疫情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
3.2 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水平,减少受感染水源的存在。
3.3 宣传教育居民正确的饮水卫生知识,避免接触受感染水体。
四、疫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4.1 政府部门加大对疫情地区的投入,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4.2 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的药物供应,确保感染者及时得到治疗。
4.3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疫情防治,共同努力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
五、未来工作展望5.1 继续加强对疫情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疫情变化。
5.2 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改善的投入,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5.3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结语:本报告对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健康。
县疾控中心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总结
![县疾控中心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4712d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2.png)
县疾控中心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总结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2024年,我县疾控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工作基础与目标工作基础我县地处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上曾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区。
近年来,通过持续的防治工作,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工作目标2024年的工作目标是全面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
二、主要工作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了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了水源地保护,改善了农村饮水卫生条件,减少了污染源。
监测与检测建立了完善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和检测。
病例管理对发现的血吸虫病病例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联防联控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防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工作成效发病率显著下降2024年,我县未发现新的血吸虫病感染病例,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水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切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群众健康意识增强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防护意识显著提高。
防治体系更加完善监测、检测、病例管理等防治体系更加完善,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存在问题部分地区环境卫生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部分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改进措施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持续改善水源地和农村饮水卫生条件。
继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五、2025年工作展望持续推进防治工作继续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巩固已有成果,防止疫情反弹。
深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加强科研攻关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的科研攻关,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技术和策略。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d25e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8.png)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一、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传播给人类。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特殊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疫情概述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中南部省份。
近年来,随着农村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血吸虫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地区的疫情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
三、疫情监测方法1. 病例报告监测:各级卫生部门通过建立血吸虫病病例报告系统,及时采集和上报血吸虫病病例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途径、症状表现等,为疫情监测和分析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环境监测:通过采集和检测淡水环境中的血吸虫感染源,如感染螺类和病原体的存在情况,评估疫情的传播风险。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及早发现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病例的发生。
3. 人群调查:通过对疫情高发地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液检测,了解人群的感染情况和暴露因素,为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匡助确定高风险人群和感染途径,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四、疫情监测结果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血吸虫病在我国的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地区的疫情较为严重。
以下是我国某省份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1. 病例报告监测:该省份在过去五年中共报告血吸虫病病例1000例,其中重型感染病例占比10%。
病例报告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2. 环境监测:对该省份的湖泊、河流和水田等淡水环境进行监测,发现感染螺类的存在情况较为普遍,其中某湖泊的感染率高达30%。
这提示该湖泊是该省份的一个重要感染源,需要加强防控措施。
3. 人群调查:对该省份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和血液检测,发现感染率为5%,其中儿童感染率较高。
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德阳市旌阳区等八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通知
![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德阳市旌阳区等八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242e7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d.png)
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德阳市旌阳区等八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0.12.10
•【字号】川重传办发〔2020〕2号
•【施行日期】2020.12.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
正文
关于德阳市旌阳区等八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
准的通知
川重传办发〔2020〕2号德阳市、绵阳市、雅安市、眉山市及凉山州血防办(重传办):
按照国家、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以及《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评估方案》等要求,根据你们申请,我办于2020年10月11日—29日,组织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水利、林草、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人员及专家组成评估组,对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绵阳市安州区,天全县、西昌市8个县(市、区)开展血吸虫病消除评估工作。
经评估,确认德阳市旌阳区等8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名单附后)。
希望达标的县(市、区)继续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保障血防投入,稳定血防专业队伍,落实有效防控措施,持续巩固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反复,不断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12月10日附件
四川省2020年血吸虫病消除达标县(市、区)名单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绵阳市安州区,天全县、西昌市。
血吸虫病防治难点及策略分析
![血吸虫病防治难点及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1362c65022aaea998f0fb8.png)
血吸虫病防治难点及策略分析[摘要] 介绍了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现状,分析得出:防治手段落后、山丘环境灭螺困难、流动人口管理困难、生态湿地建设和自然灾害对血吸虫病的影响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的难点,并针对防治难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并对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进行了思考,发现防治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分析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及达标考核评估方案对当前防治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当前重点是全面推进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进程;2015年四川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应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有效扑灭有突发疫情,巩固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
四川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全省面积48.5万km2。
境内地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是青藏高原;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其间的安宁河谷农业耕作发达。
东部为四川盆地,盆地中部为丘陵;盆地西部是成都平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的农业大省。
四川为多民族省区,主要有藏、彝、羌、回等少数民族,全省常驻人口人口8107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0%。
盆地内全年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高于16℃,年平均降雨量1 000 mm左右,无霜期一般在300 d以上,盆地内有众多环境适宜钉螺生长,血吸虫病长期流行。
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现对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难点及策略进行分析。
1四川省血防概况及现状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于11个市(州)63个县(市、区),662个乡,4 599个村,流行村复盖人口1 058.51万,钉螺面积2.90亿m2,防治初期全省有血吸虫病患者110万人,病牛10万头。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以县为单位的血吸虫病防治达标考核工作(当时的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相当于现在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到2004年前全省有27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08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按照2009-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纲要要求,将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省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高潮,截至2013年底又有21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螺情监测分析
![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螺情监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0235ce2cc58bd63186bd73.png)
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螺情监测分析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对全部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查螺。
结果5年中四川省的有螺面积由351 853m2下降为142 983m2,活螺密度由0.70%下降为0.33%,钉螺感染率由0.06%下降为0%,从2007-2009年全省未发现阳性钉螺;但沟渠仍是该省钉螺最多的环境。
结论各监测点螺情指标2009年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四川省应进一步开展监测和巩固工作,防止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的疫情反复。
为了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措施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于2005年确定广汉、涪城、中江、东坡、仁寿、丹棱、蒲江、西昌和德昌等9个县(市、区)为血吸虫病国家级固定监测点。
经过5年的监测,四川省9个国家级监测点已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完成了5年的监测工作,现将螺情结果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与防治措施)四川省地处我国大西南,长江上游,人口8 420万,面积48.5万km2,境内山川延绵、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89.5%,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青藏高原东缘,西南部为横断山脉东缘。
血吸虫病流行于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及周边,和西南部横断山脉的安宁河谷,共有11个市(州)的63个县(市、区),四川省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进一步分为平坝、丘陵、山区三种亚型,四川省经过多年防治,已全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血吸虫病疫情在四川省已得到有效控制。
2 监测方法与内容2.1 范围调查范围包括历史有钉螺环境、可疑环境。
2.2 方法与内容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调查全部现有钉螺环境(含易感环境和其他有螺环境)、可疑环境,每年春季(4~5月)进行查螺。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bb2947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7.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8.30•【字号】川办发[2004]18号•【施行日期】2004.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04]18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传染病。
四川省是血吸虫病流行较重的省份之一。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下简称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6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有27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复杂,一些地方对血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综合防治措施落实不好,导致血吸虫病疫情反复较重,血防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为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的回升,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血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加强领导,坚持依法管理血防工作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大事,做好血防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血吸虫病流行区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血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
把血防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公共卫生建设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省血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川办函〔2004〕114号)确定的职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省血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承担血防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全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ddf78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3.png)
全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作为全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的负责人,特此向您汇报我市在全面推进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成绩回顾: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体表现如下:1.防治工作宣传深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在学校、社区、村庄进行现场讲解,发放宣传册和海报,悬挂宣传横幅等,提高了居民的防治意识和主动参与度。
2.检测工作取得进展:我们加强了对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的监测和筛查工作。
通过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粪便检测,对疫情进行控制和防治,有效减少了感染面积和感染人数。
3.阻断传播成效明显:我们按照“杀螺、改厕、保洁、杀虫、合理用药”的原则,积极开展阻断传播工作。
逐步改造了一些传统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4.领导重视及资金保障:在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得到了充分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这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问题分析:在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1.部分地区防治工作推进缓慢: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的防治工作推进缓慢。
这些地区存在水源不干净、卫生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的实施。
2.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但是在一些地区人们的防治意识还不够强,存在对血吸虫病防治的认识误区。
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
3.检测工作有待提高: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血吸虫病感染监测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感染人群的筛查工作,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为进一步全面、有效地推进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宣传力度:通过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防治合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成就与经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成就与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e7acd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e.png)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成就与经验介绍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带有感染物的水源传播,是中国乡村地区的常见疾病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防治成就1. 血吸虫病病例数量大幅下降通过广泛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实施,中国成功地将血吸虫病病例数量大幅下降。
截至2021年,中国已将血吸虫病病例数控制在了可忍受的范围内。
这一成就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全社会的合作与努力。
2. 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推动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是中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举措之一。
该项目重点关注血吸虫病高发地区,通过早期筛查、药物治疗、环境改善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例数。
3. 健全的监测和报告体系中国建立了健全的血吸虫病监测和报告体系。
各级卫生部门定期对疫区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报告和处理病例。
这为及时控制病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防治经验1. 多部门合作血吸虫病防治涉及众多部门,如卫生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
中国成功的经验在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 统一领导与政府支持中国成功的经验之一是统一领导与政府的大力支持。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政府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成功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宣传在血吸虫病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向农村地区居民普及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和正确使用驱虫药物的方法,提高了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加强对血吸虫寄生虫传播途径的宣传,引导人们远离血吸虫病高发地区,有效降低了感染率。
4. 环境改善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水源有关,改善水质和环境是防治血吸虫病的关键之一。
中国通过改善农田排水系统、治理污染水源、建设卫生厕所等措施,有效减少了血吸虫病病例的发生。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d0a8e3e5727a5e9856a614d.png)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突出问题及对策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情报所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世界上5种人体血吸虫病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影响整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经济发展。
国家已于2004年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处于同等重要的防治位置。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呈现出老疫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疫情回升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及严峻性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
至2007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省以县为单位全部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目前疫情尚未控制的县(市、区)有90个,其中江苏省12个,安徽省19个,江西省11个,湖北省23个,湖南省22个,云南省3个。
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呈现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表现为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加,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发展、成效、局限性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社会、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
1984年前WHO提出防治血吸虫病的目标是达到阻断传播,防治重点建议放在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上。
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
![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4ec7fb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4.png)
3、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定期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患 者。
4、提高知晓率: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 知水平,使他们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5、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流动人口往往面临着多种压力和困难,容易产生 心理问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五、结论
国家畜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关系到公共卫生和农业生产的安全与发展。尽管我 国在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高度重视该问题。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 制定与实施、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提高防控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 全。
广大养殖户、消费者和社会大众要共同和重视畜血吸虫病防控问题。只有形 成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有效降低畜血吸虫病的感染风险,为我国 的公共卫生和农业生产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防控研究进展
近年来,艾滋病防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疫苗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疫苗已成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 段。目前,全球有多款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疫苗已显示出一 定的保护效果。
2、药物治疗: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发展,艾滋病已从致死性疾病变为 可管理的慢性病。目前,全球已有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上市,能有效降低病毒 载量和延缓病情进展。
参考内容
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控 进展
国家畜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危害着公共卫生 和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在畜血吸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 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介绍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和防控现状,以期引起广大 读者对该问题的和重视。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bc46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4.png)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一、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主要通过感染了寄生虫的淡水螺类传播给人类。
该疾病主要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掌握血吸虫病的疫情,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我们进行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我们的监测结果,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二、疫情概况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血吸虫病在过去一年中呈现了一定的流行趋势。
共有XX个地区报告了血吸虫病病例,其中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我们将详细介绍各地区的疫情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2.1 城市地区在城市地区,血吸虫病的疫情相对较轻。
共有XX个城市报告了血吸虫病病例,其中最高发病率出现在A市,为XX%,而最低发病率出现在B市,仅为XX%。
我们分析发现,城市地区相对较好的卫生条件、饮水水源的改善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等因素可能是导致城市地区疫情较轻的原因。
2.2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
共有XX个农村地区报告了血吸虫病病例,其中最高发病率出现在C县,为XX%,而最低发病率出现在D县,为XX%。
我们分析发现,农村地区缺乏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人们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相对较低等因素可能是导致农村地区疫情较重的原因。
三、疫情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年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血吸虫病的疫情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在过去五年中,血吸虫病的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我们的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预防控制策略为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提出了以下预防控制策略:4.1 饮水卫生改善加强农村地区饮水水源的管理和改善,确保饮水安全。
提倡居民使用安全可靠的饮水源,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4.2 卫生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健康习惯。
通过宣传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4.3 药物治疗和防治加强对感染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4c78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c.png)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一、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水源中的血吸虫幼虫而传播。
该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因此对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和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血吸虫病疫情的详细信息,包括发病情况、疫情分布、防控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发病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近年来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血吸虫病患者约100万人,其中重症病例约占总数的10%。
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和安徽等省份。
三、疫情分布根据疫情监测数据显示,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地区。
其中,江苏省是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占全国总发病数的40%。
湖北省和安徽省份别占总发病数的30%和20%。
此外,还有少量的病例分布在其他省份,如浙江、江西等。
四、传播途径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感染水源中的血吸虫幼虫。
这些水源主要是湖泊、河流、水田等,这些地方容易滋生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螺类。
人们在接触这些受感染的水源时,很容易被寄生虫幼虫侵入体内,导致感染。
五、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建议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特殊是在疫情高发地区,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醒他们注意饮水卫生和个人卫生。
2. 加强水源管理,对受感染的水源进行管理,减少螺类的滋生。
可以采取灭螺剂、改善水质等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
3. 定期进行血吸虫病的筛查和治疗,特殊是在高发地区的农村地区。
可以组织医疗队进村进行疫情调查和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减少疾病的传播。
4. 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特殊是对牧区的血吸虫病防控工作。
可以采取定期检测牲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对感染的牲畜进行治疗或者淘汰,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六、结论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地区。
普格县动物血吸虫病的疫情现状及防治措施
![普格县动物血吸虫病的疫情现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a9df58b307e87101f696a3.png)
表1 2 0 0 8 -2 0 1 6年普格县动物血 吸虫病流行区耕牛查 、 治病统计表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0 6一 O 9
2 8
2 0 1 7年第 7 期( 总第 3 3 8 期)
畜禽业
疫 病 防 制
根据 2 0 0 8年到 2 0 1 6年普格县 动物血 吸虫病 流行 区耕 牛
划认真做好血吸虫病的查病 、 治 病工作 , 配 合 卫 生 部 门 进 行 人
查、 治病统计表可以看出几 个特点 : ①在 2 0 1 1 —2 0 1 6年期 间利
用血检方法检测血吸虫病时始终出现了阳性数 , 当使用粪检最 后确诊时 阳性率 为 0 。② 血检 阳性 率呈 现反 复而粪 检 阳性率
做 了无 用 功 。
加强家畜禁 牧工作 , 划定 了 2 0 0个禁牧点 , 制作 3 6 5个禁牧 标
识牌 , 制止违禁放牧事件。
( 4 ) 加强培训 、 提高业务水平 : 为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动物 血防技术 , 组织全县动物血吸虫病 疫区 1 2个 乡镇 6 5名业务人 员进行 了培训 ; 培训 内容 主要 是血 吸虫病 诊 断技术 , 发放 3 2 3
们 广 大 动物 血 防工 作 者 没 有 松 懈 , 都 在 为 了保 持 血 吸 虫 病 0的
1 疫 情现 状
我 县 血 吸 虫 病 流 行 区域 涉 及 1 2个 乡 镇 、 4 3个 村 、 1 5 4个 小 组 。牛 存 栏 量 在 2万 左 右 , 自2 0 0 8年 以来 , 每 年 检 查 数 在 1万 左右 , 2 0 0 8 -2 0 1 0年 采 用 粪 检 ( 塑料 杯 顶 管 孵 化 法 ) , 2 0 1 0年 起
芦山县血吸虫病病情现状调查分析
![芦山县血吸虫病病情现状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1db2126bd97f192279e91b.png)
芦山县血吸虫病病情现状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芦山县血吸虫病病情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对芦山县5个重疫区乡镇的居民和耕牛进行血吸虫病普查,首先对居民采用elisa法血清免疫学检查进行筛检,再对血检阳性者作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粪便病原学检查;耕牛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另外,对晚期血吸虫患者作个案调查。
结果:检查34506人,检出血吸虫患者100例,感染率为0.29%,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与2001年相比,感染率下降95.64%,现存晚期血吸虫患者112例,检查耕牛2059头,未查出病牛。
结论:芦山县近年来血防工作成效明显,血吸虫病病情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与国家传播阻断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巩固防治工作,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血吸虫病病情分析芦山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盆周山区,历史上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自1956年成立血防站开展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在2000年和2007年达到基本消灭[1]和传播控制[2]标准。
但是达标后血吸虫病还远未消灭,还要继续加强监测和巩固防治工作,还要向更高的目标传播阻断直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2]迈进。
否则如果监测和巩固防治工作稍有松懈,血吸虫病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甚至还有可能前功尽弃。
血吸虫病病情监测是血防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反映血防工作成效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其他各项都是围绕降低和消除血吸虫病病情服务的。
如果病情下降了那么说明血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否则就没有什么成效,就更需要改进和加强防治工作。
其次,通过病情监测,查出并治疗患者病畜,又起到消灭传染源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同时,调查和掌握病情现状,也为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规划和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为此对芦山县流行血吸虫病的5个重疫区乡镇于2010年7月~2010年9月对居民和耕牛进行了血吸虫病普查。
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
![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15dbc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d.png)
2024年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一、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病,主要通过淡水中的寄生螺和人类之间传播。
血吸虫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泛流行,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在2024年设定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目标,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减少病例发生率和残留感染率。
二、工作概述2024年,我国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1. 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血吸虫病监测网络,提高了监测覆盖率和准确性,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2. 强化血吸虫病疫情预警和响应机制:建立了血吸虫病疫情预警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3. 推进感染源控制和中间宿主控制:采取了控制和清除血吸虫病感染源的措施,如治理和清除寄生螺栖息地,减少中间宿主数量,减少传播途径。
4. 提高社区宣教和防治能力:加强了血吸虫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采取了防护措施,减少病例发生。
三、工作成效1. 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立完善:2024年,全国范围内的血吸虫病监测网络基本建立,监测覆盖率达到90%,准确率达到95%,能够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和发现潜在疫情。
2. 疫情预警和响应能力提高:血吸虫病疫情预警和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疫情的报告和响应时间明显缩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减少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3. 感染源控制和中间宿主控制成效显著:通过治理和清除寄生螺栖息地,减少中间宿主数量,全国范围内的血吸虫感染源控制取得明显成效,感染源数量减少50%以上。
4. 社区宣教和防治能力提高:通过加强血吸虫病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居民普遍掌握了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病例发生率明显下降。
四、存在问题和挑战1. 资金投入不足:血吸虫病传播控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2024年,我国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限制了工作的推进速度和效果。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ad8ec8d5bbfd0a79567373.png)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为了监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疫情动态,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巩固达标成果,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打下坚实基础。
方法在感染季节后,对5~65岁人群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筛查;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开展耕牛和钉螺调查。
结果人群调查12 745人,血检阳性1 094人,粪检1 084人,粪检阳性22人,感染率为0.17%;耕牛调查862头,阳性0头;钉螺调查面积1 886 850m2,查出有螺面积27 440m2,解剖钉螺604只,感染性钉螺0只。
结论西昌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疫情稳定,要继续加大防治力度,巩固传播控制成果,实现传播阻断的目标。
西昌市属大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自2004年启动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工作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2008年通过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考核评估,西昌市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制定标准。
2009年根据省上的安排,西昌市随机抽取9个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巩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成果。
1 基本情况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凉山州首府所在地,位于北纬27°32′~28°10′,东经101°47′~102°23′,总面积2 655km2,以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1 500m以上。
安宁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市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5万人。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1 013mm,日照320d,无霜期337d。
全市有32个乡镇不同程度流行血吸虫病,受威胁人口40余万。
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 260.362万m2,历史累计患者10.057万人,历史累计病牛5 928头。
现有钉累面积40.433万m2,下降了98.21%,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到1%以下,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2 调查内容和方法2.1调查范围经国家随机抽样,选取了西昌市黄联关、马道、西溪、小庙、裕隆、中坝等乡镇的新镇、大堡、营盘、小庙、新富、大中、麻地、山嘴等村作为调查范围,共6个乡的9个行政村。
南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及达传播阻断地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66
![南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及达传播阻断地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66](https://img.taocdn.com/s3/m/054f57af7e21af45b307a8d5.png)
南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及达传播阻断地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摘要: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传播性疾病,且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血吸虫的成年寄生虫存在于人体内而导致的传播性疾病,并且会表现为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由于寄生虫对人体造成严重感染,则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南县包含了多个乡镇,然而由于钉螺控制容易反弹,导致在该区域出现了较多的吸虫病患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故需要加强对该区域内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和阻断,并要加强对其控制对策的分析,从而减少南县血吸虫病的传播。
关键词:南县血吸虫病;阻断地区;挑战;对策Pingnan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control and the transmission block region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Abstract:schistosomiasis,schistosomiasis is the more common the spread ofthe disease,and higher incidence,mainly because of the adult schistosoma parasites in the body and lead to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bdominal pain,diarrhea,liver splenomegaly wait for a symptom,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parasites on the body,will have certain infectivity. Pingnan contains several villages and towns,however because of snail control easy to rebound,resulting in the area appeared more fluke disease patients,the serious influence to people'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so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o the spread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the area and blocking,and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its control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reduce the spread of schistosomiasis pingnan.Key Key words:;Schistosomiasis in southern county;Block areas;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血吸虫病是传播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且会受自然环境恶化以及人健康行为降低而逐步升高,急性血吸虫病表现为尾蚴性皮炎、会出现畏寒发热、多汗、咳嗽及粘液血便,且肝脾肿大。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4526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b.png)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一、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寄生虫的囊蚴进入人体,引起肠道或肝脏的感染。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疫情概况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监测数据,血吸虫病在过去一年内呈现以下趋势:1. 疫情地区分布: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其中我国的一些省份和地区也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
2. 发病人数统计: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过去一年内全国共报告血吸虫病病例5000例,其中重症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0%。
3. 疫情高发季节:血吸虫病主要在夏季和秋季高发,尤其是在雨季期间,因为雨水可以增加寄生虫的孳生环境。
三、疫情分析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血吸虫病的疫情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1. 疫情地区集中: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山区,这些地区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缺乏卫生教育和防控措施。
2. 疫情防控不力:尽管卫生部门加强了对血吸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但由于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疫情的防控效果仍然不理想。
3. 疫情与环境因素相关: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水体污染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
一些地区的水源受到粪便和尿液的污染,人们在水中洗涤衣物和饮用未经净化的水源,都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四、防控策略为了有效防控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卫生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定宣传材料和培训工作人员等方式,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倡导正确的卫生习惯。
2. 改善环境卫生: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和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安全的饮水和卫生设施,减少寄生虫的孳生环境。
3. 定期监测和筛查:加强对疫情地区的监测和筛查工作,及时发现病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4. 药物治疗和疫苗研发:加强对血吸虫病的药物治疗和疫苗研发工作,提高治愈率和预防效果。
血吸虫病达标地区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达标地区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89f6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2.png)
血吸虫病达标地区监测报告
陈君贤
【期刊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卷),期】1996(0)5
【摘要】什邡县位于成都平原,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有15个乡(镇)的189个
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血吸虫病人78 941人、有螺面积582.6万m^2.经过
30多年的不懈努力,于198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之后有13个乡(镇)相
继达到“消灭”标准.为巩固防治成果,我们于1991—1993年对其中已达标的云西、灵杰和方亭3镇开展了监测工作.
【总页数】2页(P314-315)
【关键词】血吸虫病人;监测报告;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查灭螺;阳性率;成都平原;监
测工作;基本消灭;“消灭”;血吸虫病防治
【作者】陈君贤
【作者单位】四川省什邡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8
【相关文献】
1.我省达标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监测巩固工作 [J], 李成亮
2.浅谈我省对达标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如何做好家畜血防监测巩固工作 [J], 李成亮
3.荆门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监测报告 [J], 魏晓文;丁兆军;潘秀梅
4.关于达标地区血吸虫病的监测管理及今后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策略的建议 [J], 林金祥
5.广西百色地区消灭血吸虫病达标后监测结果分析 [J], 柳延芳;卢勇;许凤翔;马国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现状
[摘要]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现状,为全省血防决策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收集2007-2012年四川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历史资料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统计分析阻断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
结果全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占全省的8.29%,近年血吸虫病情稳定,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患者(病畜);钉螺面积在61.172万m2~139.04万m2,部分县钉螺面积出现回升,2012年四川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中有20个县查出钉螺,其中6个县钉螺面积超过历史面积的2%;传播阻断地区血防工作开展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结论四川省血吸虫传播阻断地区病情稳定,螺情回升,应加强查灭螺工作,加强流动人畜管理,严防传染源输入。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于11个市(州)63个县(市、区),从20世纪80年以来,四川省开始以县为单位的血吸虫病防治达标考核工作(当时的考核标准为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现在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到2004年已有27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喜德县因2005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要求重新传播阻断达标【1】),2008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按照2009-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纲要的要求,四川省将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因此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高潮,截至2012年底又有14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纵观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县的综合情况,2004年以前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27个流行县疫情相对较轻和稳定,习惯上将它们归集为血吸虫病轻流行县,现对这27个达到传播阻断的血吸虫病轻流行县的现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县历史血防资料,筛选出27个传播阻断县的资料,统计各县历史血吸虫病指标;收集2007-2012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血防)工作报表,筛选出27个阻断县资料,统计常用血防疫情指标和常用血防工作量。
1.2统计分析分析血吸虫病阻断县与全省血防的关系,疫情变化趋势,防治工作中的新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结果
2.1 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概况四川省位于祖国的西南部,全省面积48.5万km2。
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和横断山区的安宁河谷,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高于16℃,年平均降雨量1 000 mm左右,无霜期一般在300 d以上,众多环境适宜钉螺生长,当地农业耕作发
达,适宜血吸虫病流行。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于11个市(州)的63个县(市、区),622个乡,4 599个村,流行村复盖人口1 058.31万,钉螺面积2.96亿m2,防治初期全省有病人110万人,病牛10万头。
最东为宜宾市翠屏区,最南为会理县,最西为盐边县,最北为江油市。
最高分布海拔2 350 m(普格),最低海拔282 m(宜宾)。
疫区年平均温度≥16.4℃,年平均降雨量≥1 019 mm。
2.2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基本情况全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占全省流行县数的42.86%,乡镇数占29.61%,流行村数占20.24%,历史累计钉螺面积仅占全省的8.29%(表1)。
其中有9个阻断县历史累计钉螺面积超过100万m2,15个县历史钉螺面积在10万m2~100万m2之间,3个县低于10万m2。
阻断县数低于全省流行县数的50%,流行乡镇、村比例更低,钉螺面积就更低,所以阻断县是全省历史疫情很轻的流行县,其中21个县为有螺无病县。
2.3 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自2007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病情稳定,未发现当地新感染的患者(病畜)。
2007-2011年27个阻断县有螺村数为142~157之间,钉螺面积在61.172万m2~139.04万m2。
2010年盐边有新发钉螺,2011年雁江有新发钉螺。
2007-2012年阻断县钉螺面积占全省的2.17%~5.57%(表2)。
2012年成都高新、井研、青神、雁江、简阳和乐至钉螺面积超过历史面积的2%,其中青神、雁江、简阳超过10%;2012年龙泉、郫县、井研、会理、青神、游仙、雁江、简阳钉螺面积超过1万m2,其中青神、雁江、简阳钉螺面积超过10万m2。
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情稳定;钉螺面积回升,部分县回升严重,并出现新发钉螺面积。
2.4 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工作情况2007-2012年27个阻断县查病8875~45220人次,平均每县检查328~1674人,年均查病超过1000人(表2),占全省查病人数的0.56%~1.77%。
2007-2012年27个阻断县查螺1349.744万m2~1665.82万m2,平均每县检螺49.99万~m288.52万m2,占全省查螺面积的
3.91%~5.14%。
3 讨论
四川省的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都是历史疫情较轻的县,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占全省的10%以下;近年来阻断县血吸虫病病稳定,钉螺指标回升;近年阻断县血防工作的数量呈增加势头,这与尹治成2003年的报道相似【2】。
同期全省、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呈明显下降的趋势【3-5】,2004年王汝波等报道的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县,也不包括四川省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6】,但是分析2007-2012年全省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的螺情有抬头的趋势,提示应加强传播阻断地区的血防工作,特别是钉螺控制工作。
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的
血防工作开展数量占全省比例很少,和历史疫情占全省情况一致,或者还低于这个比例;部分县在少数年度开展查病工作。
总体看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血防工作开展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查螺、查病工作量仍然偏少,与当前的血防巩固工作不相适应。
3.1 部分阻断县钉螺面积回升严重2012年四川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中有20个县查出钉螺,6个县钉螺面积超过历史面积的2%,其中青神、雁江、简阳超过10%;8个县钉螺面积超过1万m2,其中青神、雁江、简阳钉螺面积超过10万m2。
青神县钉螺面积70.75万m2,占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29.41%,雁江区螺面积10.49万m2,占历史面积的59.80%,简阳市钉螺面积29.99万m2,占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2
4.15%。
2个县出现新发钉螺面积,2010年攀枝花市盐边县新发现钉螺面积800m2,2011年资阳市雁江区新发现钉螺面积5.56万m2(同年已传播控制的中江县新发现钉螺面积16.75万m2,仁寿县新发县钉螺面积70.79万m2)。
盐边的新发钉螺可能是以前的漏查或农业生产造成钉螺扩散;雁江区的新发钉螺一是上游螺区钉螺向下游扩散造成,二是是毗邻田地间的耕作交流等引起钉螺扩散。
湖南、安徽等省新发钉螺面积,分析原因为,一是历史流行区很轻而漏,二是钉螺顺流扩散或水上运输扩散;近年来河岸不断被挤占, 致使水流不畅, 洲滩淤高,形成利于钉螺孳生的环境【7-8】。
因此认为四川省新发钉螺面积主要是钉螺扩散和历史的漏查造成的,与湖南等省的原因相似。
3.2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绝大多数为有螺无病流行区在血防工作中发现一些地区有钉螺分布而从未发现当地感染者(动物)和感染性钉螺,这类地区习惯上称为有螺无病地区【9】。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县63个,几十年的血防工作证实有24个县为有螺无病县;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中,21个县为有螺无病县,表明阻断县绝大多数都是有螺无病县。
20世纪80年代辜学广等研究了四川省有螺无病地区形成原因,认为平坝区有螺无病的成因为都江堰老灌渠水温较低(低于16℃),大山区的成因是海拔上升引起的气候垂直变化,丘陵区的成因是当地相对干旱缺水;同时有螺无病地区的钉螺经实验研究证实是能感染血吸虫的,所以有螺无病区是一个潜在的隐患【10】。
3.3 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血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家和地方各级的重视,血防经费投入增加,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我省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经费增加,开展血防工作数量增加,促进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这是有利的一面。
有螺无病指示一个相对的概念,血吸虫病的传播主要和温度、水等关系重大,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水利设施兴建、生态湿地建设等都一定程度上改变有螺无病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形成一些适宜钉螺孳生的
环境,这样就增加了血吸虫病流行的风险【11-12】,这是不利的一面。
所以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应作好血吸虫病防治的长期规划,将血防目标和各地将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血防措施融合到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中,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和消灭钉螺,这样才能高枕无忧;在不能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的,应加强常规查螺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好药物灭螺。
当前人口流动频繁,在开展查病时应拓展思维,做好本地人群监测的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家畜)监测管理,严防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13】。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5年四川省将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36个血防项目县正在逐步分批达到阻断标准,27个已经达到传播阻断的县更应该巩固疫情,严防疫情反弹回升,为2015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