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图示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处对应的正确名称应该是( )A.春秋B.南朝C.北朝D.三国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奴隶社会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由此可知,题干图示中的空白处应填写“春秋”,故选A项。
2.《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答案 C解析西周分封制是依靠土地和义务关系建立起周王与各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是建立在周王室实力基础之上的。
随着诸侯势力的增长,世袭的诸侯与周王之间的隶属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再听命于周王。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诸侯互相兼并,数目减少,打破了周王室分封的政治格局,分封制走向崩溃。
故C项符合题意。
3.《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他们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局面随之出现,①②③正确。
④的表述符合史实,但材料不能说明,排除。
故选C项。
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争霸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著名的有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练习第I卷(选择题)1.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4.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疯他“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
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
材料表明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B.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C.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抨击秦朝的专制暴政 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肯定秦朝的郡县制度 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6.“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史记·蒙恬列传》)该史料说明A.秦朝从匈奴手中收回河套地区B.秦朝修建了通往河套地区的直道C.秦朝驰道四通八达,连绵千里D.秦朝的疆域版图得到不断地扩大7.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2017-2018学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2课 秦朝中
课时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答案:A2.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分析理解能力。
①②③④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
答案:C3.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秦朝郡县长官任免方式是皇帝任命,而贵族政治则是血缘传承,故A项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是皇帝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郡县制是地方制度,而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疆域规模的扩大是推行郡县制度的因素,但是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4.“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 )A.皇位世袭 B.皇权至上C.皇帝独尊 D.君权神授解析:“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大意是:秦代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做材料来篆刻印章,印章使用龙虎钮,喜欢怎样用就怎样用。
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
反映了皇帝独尊。
答案:C5.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精品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大一统 D.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皇帝所用的‘御座’……缩影”体现了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分封制下)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地方上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本题选D。
4.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新步步高】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背景(1)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________,建立东周。
(2)春秋时期,________、分封制遭到破坏。
(3)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____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________。
(5)秦国经过________,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过程(1)秦国先后灭掉____、赵、____、楚、____、齐六国。
(2)公元前______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________”,自称“始皇帝”。
(2)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________、军事等一切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3)特征:皇位世袭,____________。
2.中央官制(1)主要官职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________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________,执掌____________,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________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________。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在地位、职责和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________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________、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________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_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由来(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________。
(2)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1)__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2 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建议用时: 30 分钟 )一、选择题1.孔子以前编了一部记录当时鲁国历史的史册,名叫《春秋》;而这部史册中记录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先期大概相当,所此后代就将东周的先期称为春秋期间。
该期间始于() A.国人暴乱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分析:选B。
春秋期间开始于周平王东迁洛邑。
2.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战争产生了一系列霸主,霸主制度为中国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次序,防止了无中心( 中央 ) 后的大杂乱。
这一现象()A.反应周天子失掉了天下共主地位B.说明春秋时霸主制代替分封建制C.说明“春秋无义战”的看法有失偏颇D.表示春秋期间社会大动乱的结束分析:选C。
题干资料“霸主制度为中国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次序,防止了无中心( 中央 )后的大杂乱”表现出霸主制度的踊跃影响,这说明“春秋无义战”的看法有失偏颇,应选C 项。
3.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期间的有名工匠。
传说他发了然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匠器具。
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支持C.冶金技术的进步D.百花怒放的出现分析:选 C。
资猜中鲁班的发明都是与铁器亲密有关的,主要受益于春秋战国期间冶铁技术的进步,应选 C 项。
4.战国期间,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忆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应了()A.华夏正统的意识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看法D.国家一致的趋向分析:选 A。
据资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忆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可知,这反应了华夏正统的意识,应选 A 项。
5.春秋期间,孔子创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
这一做法()B.崩溃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分析:选C。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6.商、西周、春秋期间,“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医生的家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
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
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
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意在说明A.研究历史要尊重历史真相B.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C.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不能说是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D.历史研究要区分历史的叙述和历史的真相3.据文献记载,秦国灭巴国后,在苗族聚居的渝东南置巴郡和黔中郡。
今酉阳、秀山当时属黔中郡;今彭水、黔江当时属巴郡。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
这:①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②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强化了君主专制④有利于民族融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皇权意识的增强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反映了秦朝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实行皇帝制度②秦朝在地方设郡③秦朝推行郡国并行制④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学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2、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
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
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
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宣扬以德治国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3、“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王位世袭制度B.皇帝制度C.“推恩令”制度D.郡县制度4、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5、《史记》中记载了“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王绾、李斯廷议郡县与分封的故事。
下列有关该年的说法准确的是( )①“二十六年"距今将近两千年②该年应理解为“(秦)始皇元年”③此时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初创期④柏拉图《理想国》问世逾百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7、钱穆说:“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1.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这主要反映出李白( )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B.认为秦朝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C.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充满赞叹D.认为秦朝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2.秦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名号,独一无二。
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彰显秦始皇功绩B.维护中央政府尊严C.体现皇权的至尊D.显示皇权来之不易3.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4.秦朝,太尉一职并不是常设的,只在有战事之时而设,而且没有调兵权,“也许仅仅是起到高级参谋的作用。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选拔机制未建立B.官僚机构重新调整C.当时社会政治较清明D.皇帝总揽一切大权5.秦朝时实行“朝议”制度,其规定:“国家大事皆由朝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朝议做出决定。
”此规定( ) A.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完善B.表明皇帝总揽一切军政事务C.反映了秦朝实行了民主决策D.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6.据资料可知“县”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灭六国之后D.汉帝国建立时7.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史记》的记载B.秦朝绘制的政区地图C.民间的传说D.史家的学术观点8.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的有齐郡、琅琊郡等。
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9.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
人教版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时课件有答案高一
1
历史(R-GZ) -必修1
【答案】 ①商鞅变法 ②世袭 ③丞相 ④御史大夫 军事 ⑥春秋战国 ⑦皇帝
⑤
1
历史(R-GZ) -必修1
①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成 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②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 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 ③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 社会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1
历史(R-GZ) -必修1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目的:显示皇帝的权势和地位。 (2)特征:皇位② 、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 ,兼
2.中央官僚机构 (1)三公:③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④ 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⑤ 。
1
历史(R-GZ) -必修1
(2)九卿:位于丞相之下,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 府的职能部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的设立:⑥ 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 区设郡县。秦朝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2.郡县制的主要内容:郡、县都是地方行政机构,郡的长官为 郡守,郡所督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都由⑦ 直接任命。
甲方: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 乙方: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丙方:地方长官实行世袭制 丁方:全国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 戊方:王室衰落,诸侯割据称雄 己方:南海诸岛都在该政权的控制之下 ……
1
历史(R-GZ) -必修1
1.章太炎在 《秦政记》 中说: “虽四三皇、 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 )。 A.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课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间:4 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肥高一月考合)《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
”这反应出( C )A.春秋战国期间诸侯盘据混战B.封建社会已经确定C.宗法分封制渐渐遇到损坏D.人民盼望东周实现一致[分析]剖析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少量民族消亡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但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日趋衰微,诸侯渐渐强盛,宗法制、分封制渐渐遇到损坏。
故答案选C项。
2.(2018·州学业水平测试广)秦始皇一致六国,创办了(D)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分析]此题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A、B、C三项在西周时已推行,秦一致后创办了皇帝制度。
3.(2018·南学业水平测试湖)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一致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呼。
其主观目的是(B)A.夸耀文治武功B.建立专制威望C.追求暴政依照D.宣扬君权神授[分析]题干反应秦始皇以为皇、帝都不可以彰显自己,故将二者合而为一,其主观目的是建立专制威望,应选B项;从题干表面上看有夸耀文治武功的特色,但不是主观目的,C、D两项与题意没关。
4.(2018·州高一检测郑)以下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D)A.皇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推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D.皇权遇到三公九卿的限制[分析]此题要求回答不正确皇权至上、皇位继承、皇帝独尊都是其的选项,重要特色,皇权不可以能遇到三公九卿的限制,D项说法不切合史实,切合题意。
5.(2018·昌高一联考南)元代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医生统之。
”他以为御史医生的重要职责是(C)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率百官,办理政事C.督查官员,审理大案D.起草诏书,审议履行[分析]御史医生,官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总分值100分,限时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21·山东临沂高一上学期期末·1)有人以为,中国现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腕,无疑表达了政治形状的一种〝现代化〞趋向。
这一转变的实质特征是()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强调礼制到注重法制C.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 D.从中央自治到中央集权2.(2021·湖北鄂西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革新联盟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7)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奠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效劳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冗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利分化3.(2021·江苏扬州中学5月质检·1)钱穆先生指出〝中国幅员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民主。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一致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事先势势所需,实未可逐一深非也。
〞这一一致的变局还表达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管理到法律管理4.(2021·四川成都高一上学期期末·3)秦朝在中央设置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设置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设置少府主管皇室财政,设置宗正主管皇室事务,设置卫尉主管宫门屯卫。
这些举措表达的中心政管理念是()A.天下为家 B.教化至上 C.天下为公 D.分权制衡5.(2021·四川宜宾三模·25)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度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度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
人教版(2023年高一上册历史课时练习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清人总结说:“有明一代粃政多端…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材料所反映的明代宦官乱权的制度前提是A. 废丞相,权分六部B. 六部代替皇帝批红C. 设内阁,票拟御旨D. 殿阁大学士的设置【答案】D【解析】依据“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可知,明代的为了限制内阁的权力,设司礼监以牵制,导致宦官乱权的现象,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废丞相,权分六部的信息,故A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不可能票拟御旨,故C项错误。
选择题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A.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B. 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 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D. 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A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明初朱元璋时废除丞相,皇帝直接处理全国政务,故B项错误;内阁不是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清朝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D项正确。
选择题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年畅谈政治。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君主专制顶峰的梦想。
”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A. 1位B. 2位C. 3位D. 4位【答案】C【解析】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故明太祖的话与史实不符;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的话符合史实;隋唐时期中央实现三省六部制,故唐太宗的话符合史实;清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雍正的话符合史实。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二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2·东北三校模拟)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以为荣。
家族观念自中国古代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影响C.分封制的影响D.弘扬儒学的需要解析:在宗法制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家族观念,A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A2.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情况显示,出生人口性别男女比例为118∶100,性别比失调凸现,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B.科举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
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答案: A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由材料中提到的“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说明出现了私有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
答案: A4.(2012·浙江五校联考)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为杜月笙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
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A.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B.具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资料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解析: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他修家谱,说明其深受尊宗敬祖的古代宗法制观念的影响,D正确;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A、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除。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公元前403年,雅典民主政治再度恢复后,雅典规定,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如有人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1000人以上的立法委员会裁决,在此期间,新法应当公布在雅典广场上供人们讨论。
如果新法遭遇失败,则提案人有可能受到严厉制裁。
这一规定( )A.扩大了公民大会权力B.增强了公民的责任意识C.防止了公民权利滥用D.推动民主政治走向繁荣2.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而治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
这主要因为当时的罗马( )A.大肆对外侵略扩张B.仍然处于奴隶社会C.更崇尚权威和秩序D.受希腊文化影响小3.在中世纪欧洲的“臣服礼”仪式中,封臣首先宣誓: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
然后,封主就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枝授予封臣,象征授予封土和封土上的森林。
据此可知,这种制度的特点是( )A.单向权利义务B.地方领主相对独立C.以血缘为纽带D.双方没有契约关系4.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
在这种制度下( )A.民族国家初步形成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C.基督教的权威丧失D.民主制度日益完善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广泛使用的法国史教材中穿插了乡巴佬雅克一家在大革命前后境遇巨变的虚构故事,故事中雅克一家见证了革命胜利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该故事的运用( )A.为进行共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助力B.体现了法国的民族虚无主义C.反映法国的历史基础教育不被重视D.是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扭曲6.1879年,法国格雷威总统上任时正式宣布,“我忠于议会制的准则,我永远也不会与议会表达的国民公意为敌”。
以后法国历届总统实际上都接受了此原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练习(解析版)4.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秦皇之政”是指()A. 察举制B. 分封制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5.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8.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实行郡国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制定《秦律》10.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合肥高一月考)《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
”这反映出( C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解析]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少数民族灭亡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但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日益衰微,诸侯逐渐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
故答案选C项。
2.(2018·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D )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3.(2018·湖南学业水平测试)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主观目的是( B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解析] 题干反映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而为一,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权威,故选B项;从题干表面上看有炫耀文治武功的特点,但不是主观目的,C、D两项与题意无关。
4.(2018·郑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不正确的选项,皇权至上、皇位继承、皇帝独尊都是其重要特点,皇权不可能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5.(2018·南昌高一联考)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C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解析] 御史大夫,官名。
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故选C项。
6.(2018·贵阳高一联考)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
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
由此可见,秦朝( C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解析] 根据“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B 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2018·南昌高一检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材料不能说明( D )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解析] 御玺专属于皇帝,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皇帝之玺、天子之玺、信玺、行玺等区分表明有内外两套系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的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三公九卿制提升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2018·苏州高一检测)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C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解析] 由题干关键信息“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可知,这体现的是郡县制在巩固统一中的作用,故C项与题意相符。
9.(2018·兰州高一联考)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 A )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就必须要实行郡县制,因此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故A项正确。
10.(2018·兰州高一模拟)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分封制,故C项错误;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分封制实施于奴隶社会的周朝,故D项错误。
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由皇帝任免官吏,属于官僚政治。
11.(2018·芜湖高一期末)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
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D )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的意义。
从“从未”看,作者强调的是“始”而非“皇帝”,即秦始皇开创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式。
故D项正确。
12.(2018·怀化高一检测)有论者称,秦王朝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
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C )A.奠定了辽阔的疆域版图B.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D.确立嫡长子的正统地位[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秦王朝对后世封建国家“基本模式”,即国家结构的影响,就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贾谊《过秦论》材料二材料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解析] “态度”结合材料“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即可得出;“原因”应结合秦统一前后社会状况的变化来归纳。
[答案] 支持(拥护、欢迎)态度。
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政治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材料二、三所显示的这些史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出现吗?在秦朝能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史实不难得出;第二小问应从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不能。
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阐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解析]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要辩证地看待其影响。
[答案] 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
消极影响: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14.(2018·河南十校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解析] 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其影响。
[答案] 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