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师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老师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现代社会,随着民主、平等观念的渗透,师生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以对知识的占有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新时期理想的师生关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据中国教育报调查,很多学生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老师、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和学生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学生也要尊重老师,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从而形成一种师生间关系融洽,无隔膜,能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彼此充满真诚感情的朋友型师生关系。
为了建立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很多老师都在努力,但成果不佳。为此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的总结,认为可从三方面来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
一、互相尊重
互相尊重是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老师想要被他的学生尊重,首先他应该是一个真正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并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德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在小学实习阶段,我的实习老师也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有一次我问学生为什么喜欢他们的班主任,他们给了我很多答案,有的说老师很和蔼,从不发脾气;有的说老师写了一手漂亮的字;也有的说老师做事都喜欢征求大家的意见,平时也喜欢同大家聊天说话;更有些学生对班主任带着崇拜的心理。这些都是老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过程。因此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才能得到尊重。但有些老师往往过分强调了尊师,认为老师就是“权威”,学生要无条件的尊重老师,他们把学生放在了“从”的地位上,学生处在这种被支配的关系中不可能得到尊重,也就不可能尊重他们的老师,并把老师当成朋友了,因此老师要学着“尊生”。
“尊生”的前提是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观念和意识,并认识到老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两个平等的人,其次才是他们的角色关系。在这样的认识下老师才有可能走近学生并与他们交心。然而要把“平等”两字落实到教学生活中,老师首先要拓宽胸怀,把所有学生都装在心里,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被老师尊重了。其次,老师还应清楚,学生和老师,优等生和差生之间没有卑微和高贵之分,他们完全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事事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和所有学生是同一集体中分工不同之人,教师好比是领头羊,掌握着这支队伍前进的方向,但没有任何特权,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关系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这种思想,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应当公正地处理每件事,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遇事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后才能做出判断。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能只看缺点,看不到长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场合和措辞,将学生当成朋友,避免他们的心灵受到压抑,人格扭曲。如果教师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勇于承认,千万不能强词夺理,自以为是。
另外,尊重学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老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
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烦心理和对抗情绪,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曾有一位老师在一次班会课上,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女生,说她做事细心,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默默地在放学后为值日生排课桌,倒垃圾等。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稳步提高,与老师的关系也拉近了,后来老师知道是因为那次对他的表扬改变了他。由此可见,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并采取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加强自尊心同时更尊重老师。
由上述可知,互相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基础,为了巩固这个基础我们还需要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二、互相理解
老师和学生其角色的不同,导致看人,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角色的互换,可以为双方带来崭新的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在互相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意识,更能融洽双方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开启这把理解大门的钥匙。
1.“师”换“生”位,了解“生情”,对症施教。
在现行教育中,老师抱怨学生不好教,家长抱怨孩子不好管。在诸多因素中,不排除施教者缺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缺少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的感受。老师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评价学生、挖苦学生、训斥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将学生“赶出”课堂,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师生间的矛盾加剧,敌意加深,逆反心理加重,造成师生唱对台戏,顶着干的局面。
因此作为老师,在心灵深处经常换换位,假设一下如果自己遇到相同的问题,遇到相同态度的老师该如何对待就很容易改变原来的态度了,理解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业负担重,家庭期望高,精神压力大的困境中。因此,只有换位,才能了解学生,懂得学生,才能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症”施教。
2.“生”换“师”位,理解“师意”,不再独行。
很多学生在人际交流中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方面,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作为老师,平时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一旦师生间发生了冲突,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
其具体的做法有: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活动,设计一些“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遇到了顽皮生”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当老师的艰辛。通过换位,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过程——自省、自悟、自觉形成自控能力,规范自身行为。从此,心中有老师,胸中有他人。
大家都知道“顽皮生”特别容易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因此要更好的与他们沟通。这里有一则学生被老师成功改造的例子。有一位老师刚接手一个班,有老师告诉他这个班有个出色的“顽
皮大王”,每天都会做出令老师头痛、烦心的事。后来老师了解到,这个“顽皮大王”是家中独子,从小被父母宠坏了,他在家呼风唤雨,谁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午休他打打闹闹让别的同学不得安宁。问他为什么不守纪律,他说:“不知道。”老师说:“那明天由你来管班级午休纪律。”他原本以为我会训斥他,没想到会被重用。自从他管纪律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整天吵吵闹闹的,自律性也加强了。从这件小事了解到,正是由于老师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对待具体事件,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因此,我们说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学生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同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三、互相关怀
关怀是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1.周记对话,促进师生关系。所谓“周记对话”是指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周记中提出,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通过笔谈、面谈或讨论等形式给予解答的一种工作方式。实践证明,周记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平时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使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聊天对话,加强感情交流。聊天是一种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它有着笔谈所无法企及的表情、动作,使得对话双方的心灵更直接的碰撞,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也是很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这两种形式能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关心学生。在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学生关怀的时候,学生也会给老师爱的回报,但这种爱是需要老师来培养的。为此老师以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爱师。如:在语文课《老师,您好!》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想想给他们上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的老师是哪几位,使学生知道正是由于这些老师一节节课的教他们,他们才一天天地增长知识,取得进步。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通过这些贯穿于教学中的对学生爱师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才能进一步实现师生的互爱。有了师生间的关怀,还可能实现教育工程的共同构筑,才会有师生感情的共振和共鸣,师生之间的关怀才可能升华为朋友间的关怀。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恰恰急需这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为了使我们的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老师更要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怀的理念落实到教学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