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3.掌握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继承方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3.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4.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表现。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演示文稿展示多元化的文化场景,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提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思考和发言。
步骤二:学习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提供教材或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导读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三: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1.分组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2.教师点评和引导,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理解。
步骤四:掌握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1.展示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的案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多种方式和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和点评,总结出有效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方法。
步骤五: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表现1.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表现;2.每个小组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3.教师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步骤六:小结和扩展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提供扩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进行评估;2.小组讨论:根据小组讨论的质量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估;3.汇报和展示:根据学生的汇报和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估;4.扩展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和扩展的深度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并掌握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表现。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
2.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继承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1. 家庭传承:家族传统、家庭教育。
2. 社会传承:学校教育、社会活动、媒体传播。
3. 文化传承: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家庭传承的方式,举例说明家庭传承的具体实例。
2. 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承的方式,举例说明社会传承的具体实例。
3.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方式,举例说明文化传承的具体实例。
4. 讨论各种继承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认识到每种方式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中存在的问题。
2. 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丧失: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发展。
2. 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旅游开发、文化商品化。
3. 传统文化的传承困境:缺乏重视、教育不足、资源匮乏。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中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
3. 分享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讨论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思考个人在传统文化继承中的责任。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继承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2. 传统文化继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创新、经济发展。
3. 传统文化继承对后代的教育意义: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课教案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课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发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价值。
难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它有哪些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传统节日、习俗、艺术等,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发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提出具体建议。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调查和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图片和案例。
2. 视频: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纪录片或片段。
3. 资料:提供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价值等方面的文字资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注重课后作业的落实,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十、板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1. 定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和价值的文化。
2. 特点: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多样性等。
3. 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作用与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传承、保护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内容;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4.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分类和代表性内容;3.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影响;4.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2.知识讲授(30分钟)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分类和代表性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京剧艺术、茶文化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4.讨论互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5.实践体验(2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学习书法、绘画、鼓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讲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实践体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5.总结反思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随堂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3.实践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表现。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一)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有哪些形式?(二)教师与学生分享:皮影戏。
播放视频《文明中国礼》,并简介皮影戏。
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教师:利用皮影戏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皮影戏产生于战国时期——历史形成;现实生活中还可以见到——现实保留;经过长期发展基本表演形式仍被保留下来——相对稳定,引导学生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传统文化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活动:略。
教师:传统文化历史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说明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学生:得出结论:继承性。
2、特点:(1)继承性传统习俗的继承:A.简介“中国红”并举例对联、中国结、剪纸、奥运服饰大多采用红色。
B.“传统习俗知多少”。
学生:举例传统习俗。
教师:扩充压岁钱的由来。
指出: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教师: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展示图片:北京菊儿胡同、江南水乡、布达拉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的建筑,并重点简介:吐峪沟麻扎村,鼓励学生前去参观,增强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传统文化的继承》篇1课标要求: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传承古老文明的意义,做自觉地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导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所享有的文化既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去对待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所走的发展道路,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
而谈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观察我们的传统文化。
[过渡]课本探究:从针灸、京剧和书法三者的形成发展来归纳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特点。
这里要主动去寻求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寻古看今,以探究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民族性、现实性、渗透性,以及地域性、稳定性等。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由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到今天仍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
这种继承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始新的生活、发展我们时代文化的。
而这种继承,就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中。
二.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1.传统习俗(含义、作用、一些习俗的来历)2.传统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3.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花鸟山水的绘画等,丰富的内涵)4.传统思想(内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2. 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2. 讲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2. 欣赏和分析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活动:1. 讲解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或欣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艺术品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第三章: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与挑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
2.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继承所面临的挑战。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包括继承人的减少、传统技艺的失传等。
2. 传统文化继承所面临的挑战,如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城市化的影响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继承的问题。
2. 分析传统文化继承所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第四章:传统文化继承的方法与途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方法与途径。
2. 培养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继承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继承的方法与途径,如教育传承、文化产业发展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参与传统文化继承,如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学习传统技艺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实践方式。
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继承的相关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传统技艺学习等,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
第五章: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与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与价值。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精选3篇)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篇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其次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教材分析】本框题分为三个目:(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二)传统文化在今日,(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联系特别亲密,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同学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力量。
【学情分析】在外来文化的剧烈攻势下,不少同学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同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同时高二同学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肯定的学问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具备肯定归纳力量和分析、综合力量,有了肯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
这为老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详细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熟悉供应了肯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连续及其影响,让同学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擅长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同学生活和同学已有的学问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同学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加感性熟悉。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同学在探究、争论中形成观点,把握学问。
在把握学问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过程中让同学充分参加课堂,体现新课改同学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殊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进展的乐观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同学喜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忱。
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课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3. 传统文化继承的途径与方法4. 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5. 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继承途径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看法和建议。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传统文化图片、视频等。
3. 道具:准备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道具,如传统服饰、工艺品等。
4. 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继承途径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看法和建议。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舞蹈、戏剧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传统文化展览:让学生准备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书画、传统服饰等展品,进行展览,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设计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 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课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和途径,认识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3. 传统文化继承的途径4.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5.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意义、途径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认识和体会。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剪纸、书法、京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意义、途径等。
3. 分析案例: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传统文化继承的实际情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认识和体会。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剪纸、书法、京剧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剪纸、书法、京剧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6.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6.1 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6.2 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6.3 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传承7. 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7.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7.2 传统文化的创新途径7.3 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景与挑战八、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8.1 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8.2 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8.3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九、案例研究9.1 国内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9.2 国外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经验9.3 对比分析与启示10.1 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0.2 未来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10.3 学生个人在传统文化继承中的角色与责任七、教学方法7.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传承责任等基本知识。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简介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目的: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认识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特点步骤:1.教师进入课堂,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特点,如中国的茶文化、古琴文化、书法文化等2.在展示过程中,向学生简单讲解每个方面的文化内涵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及价值2.知识学习和理解(20分钟)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当代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方法:集体讨论、个人思考和问答交流等多种方式步骤: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讨论,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2.教师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采用问答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教师让学生个人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3.实践活动和探究(25分钟)目的: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为继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方法:小组合作和个人参与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和研究2.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设计实践活动3.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打下基础4.综合评价(10分钟)目的:通过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方法: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步骤:1.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介绍3.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现代价值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步骤二:概念解释1.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步骤三:学习案例选取一两个传统文化的案例,如古代建筑、传统服饰等,通过图片或简单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和特点。
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设计、工艺等独特之处。
步骤四: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项目,如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并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
步骤五: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学习。
步骤六:总结归纳教师对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代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继承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提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
2.学生的研究成果:评估学生小组展示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评价。
3.学生的个人思考:通过学生在总结归纳环节中的发言,了解和评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观赏传统戏曲演出、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2.配置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让学生自愿借阅并开展相关研究。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
4.探讨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以“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为题,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传统文化是指代表一个民族或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2.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每个小组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向全班汇报。
3.分析(20分钟)教师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从外来文化影响、快速发展的科技进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冷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4.探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经典的推广等方式进行。
-社会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节、文化交流等活动,引导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传统文化可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形式,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5.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资源:1. PowerPoint 演示文稿2.班级小组讨论的题目和纸张3.教材和教辅材料:如《中华传统文化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等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的质量和表现2.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继承意义的认识是否增加4.学生对于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论文或演讲。
2.学生可以组织学校或社区内的传统文化活动,向更多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1.2.2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功能1.2.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2.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小组讨论指南等。
1.5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掌握传统文化的特点,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2.2.1 传统文化的定义2.2.2 传统文化的特点2.2.3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
2.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概念与特点的理解程度。
三、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功能3.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传统文化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
3.2 教学内容3.2.1 传统文化的价值3.2.2 传统文化的功能3.2.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3.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小组讨论指南。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与功能的认识。
四、第三章: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一、教案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三、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3.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继承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继承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如何被继承和发扬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异,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技艺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技艺,如剪纸、书法、篆刻等,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课后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思考。
2. 选取一种传统技艺,进行深入了解并尝试创作,下节课分享成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方面。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3.掌握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意义3.1.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历经时间长河洗礼,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3.1.2 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传递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彰显民族独特的艺术和审美风格。
3.2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3.2.1 传承性传统文化是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代代相传,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3.2.2 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独特的,体现了民族的风格和特点。
3.2.3 综合性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2.4 时代性传统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和更新,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3.3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3.3.1 学校教育学校是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场所,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3.2 家庭教育家庭是传统文化的第一课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传授技艺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传给子女。
3.3.3 社会活动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也是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途径。
3.3.4 数字化传承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传统文化进行记录、传播和传承,例如建立传统文化网站、制作传统文化短视频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传统文化的概念、意义、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实践法:通过观看、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3. 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与途径4. 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与挑战5. 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继承方式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继承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与挑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传统文化继承》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包含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案例。
4. 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彩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继承方式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继承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继承的现状与挑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 学生报告:评估学生课后调查报告的质量,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继承现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件问答:在课堂上进行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传统文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了解,增强班级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3.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和策略。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简介材料。
2.分发学习笔记和讨论指导。
3.准备相关讨论问题和活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复习上一课时学到的关于文化传承的知识,呈现传统文化的定义。
2.提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步骤二:讲解(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其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和特色。
2.分发学习笔记,学生可以记录相关概念和信息。
步骤三:讨论与探究(25分钟)1.提出问题: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有何影响?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鼓励学生提供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经验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步骤四:案例分析(20分钟)1.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来分析,例如中国的京剧、国画、传统节日等。
2.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由来、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代表可以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分享对于传统文化继承的见解和策略。
2.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建议,并给予肯定和提醒。
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
四、课堂作业1.学生写一份关于自己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思考和计划的作业。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一政治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9篇
高一政治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9篇传统文化的继承 1文化生活学案4-1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自主学习1、知识目标(1)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内容。
(3)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特点。
(4)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5)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二、知识导学基础梳理问题探究知识点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的。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对今天中国人的、和具有深刻影响。
知识点2、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___________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_性:2、传统文化的影响:(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知识点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国家:(2)个人: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2、有人认为,传统民居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3、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4、辨析:传统文化是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
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视频《凤阳花鼓》导入
幻灯片3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l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l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传统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XX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l议一议:结合材料,你能看出凤阳花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吗?
l
你能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吗?
l
你能发现传统文化的特征吗?
幻灯片4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l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
l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l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幻灯片5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二、传统文化的特征之继承性
l凤阳花鼓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成为我国传统民间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反映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l现如今,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
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喜悦的心情。
幻灯片6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1、传统习俗的继承
l(1)是什么: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
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l(2)重要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l
温馨提示:这种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l(3)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幻灯片7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幻灯片8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2、传统建筑的继承
l(1)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l(2)特点: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
l(3)地位: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幻灯片9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幻灯片10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3、传统文艺的继承
l(1)代表: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
l(2)特点: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l(3)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幻灯片11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幻灯片12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4、传统思想的继承
l(1)内容: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l(2)地位: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l(3)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幻灯片13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三、传统文化的特征之相对的稳定性
l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口唱小调,花鼓小锣作为伴奏乐器穿插期间。
演唱的曲目多为当时的"时调",主要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孟姜女》等。
20世纪50年代初,新文艺工作者对凤阳花鼓加以改革,增加采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剔除了小锣,专用小鼓伴奏演唱,花鼓小巧玲珑,鼓面直径三寸左右;鼓条为两根一点五尺左右的细竹根。
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
合作探究: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幻灯片14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幻灯片15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四、传统文化的特征之鲜明的民族性
l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l温故知新: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鲜明的民族性说明了什么样的文化生活道理?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
幻灯片16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百家之言
l通过以上的共同学习,大家会不会喜欢上凤阳花鼓了呢?说出你内心真实的声音
l喜欢的理由:
不喜欢的理由:
幻灯片17
上篇:走进“凤阳花鼓”
l五、传统文化的作用
l积极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l消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幻灯片18
下篇:继往开来
l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l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幻灯片19
下篇:继往开来
l建言献策
l凤阳花鼓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传承断层,面临失传的危险。
目前,原生态的凤阳花鼓已经趋于衰亡,其中蕴涵的丰富艺术资源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份珍贵的民
间艺术遗产,需要保护。
l我们该如何继承凤阳花鼓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幻灯片20
下篇:继往开来
l二、正确态度
l“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l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l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