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医药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传承与创新并重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而创新则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在传承中寻找创新点,在创新中保持传承精神。
传统医学有其独到的理论和方法,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取现代科技的成果和经验,从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二、强化基础理论建设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内涵庞大,但在实践中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
其中,基础理论的建设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
要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中医药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影响力。
三、落实“以病为本”的临床思路中医药重视“以病为本”,病因与病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在实践中,要善于掌握疾病的本质,明确病因、病机,精准施治,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效果。
四、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中医药作为一门专业技能,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操作。
要注重中医药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强化临床实习和实践环节,提高执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与其他学科交流和合作,不断拓展中医药的应用领域和探索空间。
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并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融合发展。
六、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制度保障。
要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信心和认同。
总之,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众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
我们应该珍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宝藏,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亲身感悟中医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中医,我便被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所吸引。
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
在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神奇与魅力,以下是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与体会。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首先,整体观念使得中医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疾病。
中医诊断时,不仅仅关注症状本身,更注重病因、病机、体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这种宏观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疾病。
其次,整体观念强调内外环境的和谐。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医注重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
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病因、病机等进行辨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辨证论治的奥妙。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辨证论治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
因此,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我们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2. 辨证论治需要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都不同,因此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辨证论治强调动态调整。
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治疗也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中医的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人体才能健康。
在学习和实践中医养生保健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1. 顺应自然。
一个老中医经验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逾四十载。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其独特的治疗理念。
以下是我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愿与同仁分享,共同探讨中医之道。
一、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作为一名中医,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理论,才能在临床中正确辨证施治。
我强调,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要注重以下几点:1. 理解中医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2. 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3. 熟悉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等。
二、注重临床实践,积累经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关键。
以下是我积累的一些临床经验:1. 重视望、闻、问、切四诊,准确把握病情;2. 根据病情,灵活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 注重中药配伍,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方;4.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三、重视医德修养,关爱患者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关爱患者。
以下是我对医德修养的几点体会:1. 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2. 关爱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人文关怀;3. 诚实守信,遵守医疗法规,保护患者隐私;4.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中医的信任。
四、关注学术交流,传承中医文化中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关注学术交流,传承中医文化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学术交流的一些看法:1.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经验;2.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3. 发表学术论文,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4. 传承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医。
总之,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将始终保持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为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我的经验总结能对同行有所启发,共同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中医师经验讲解(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
中医师经验讲解(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中医师经验讲解:中医师承月记引言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记录下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感悟,希望能够与同行们分享。
以下是我过去一个月的经历和总结。
学术研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深入研究了《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医著作。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中医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关注了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以保持自己的知识更新。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我努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诊疗中。
我接诊了许多患者,包括感冒、咳嗽、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我能够准确地诊断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验分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遇到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他是一名年轻人,患有长期失眠和焦虑症状。
在传统的治疗方案无效后,我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我根据他的体质和症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针灸和推拿等综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并保持开放的心态。
同时,也要注重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自我提升除了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我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参加了一次关于针灸技术的培训,学习了新的针灸技术和治疗方法。
我还参加了一次关于中医诊断的讲座,深入了解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应用和技巧。
结语通过过去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同行们共同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推动中医的发展和传承。
以上是我过去一个月的经验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谢谢!。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秉承着中华民族智慧与经验总结,为人类提供了独特的医疗和保健方式。
作为一名学习中医药的学生,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需要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
中医药的传承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包含广泛而深厚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时间和耐心。
同时,传承中医药还需要学习者通过实践理论,运用中医药的方法和技能,不断积累经验。
只有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将中医药传承下去。
其次,中医药传承需要坚持创新与发展。
传承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知识,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创新和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让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中医药传承需要注重科学研究。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问,也需要有科学研究的支撑。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对中医药的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效果和科学性。
同时,科学研究还能够发掘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因此,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中医药传承需要注重教育和培训。
传承中医药必须从嫩苗培养开始,需要有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给人们提供系统、科学、规范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只有有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的培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经验,丰富中医药的国际视野。
总的来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的努力。
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创新与发展,注重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所必须要做的。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中医师承,传承中医传统。
作为中医师学习重要形式,意义非凡。
跟师学习在师承过程中至关重要。
师者,传医术、授经验。
学者,虚心求教、勤奋钻研。
通过跟师,感悟中医精髓,传承古老智慧,为中医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中医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统师徒传承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跟师学习是中医师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1、选择好的导师非常重要。
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你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能够为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你实现中医师承的.目标。
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跟师学习要勤奋认真。
中医师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勤奋认真,认真学习导师传授的知识和技巧,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疗效。
3、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
跟师学习期间,我们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遵守学习纪律和规定,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4、要善于交流和沟通。
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同时,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探讨和协商,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跟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提高疗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中医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宝贵的医学遗产,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并实践中医。
中医师承年度总结
中医师承年度总结从医十八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内科住院部工作,虽然有时也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处方用药,但总不能得心应手。
故大多数情况下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
今年有幸能师承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之一陈老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我逐渐领悟了祖国医学的经久的魅力,看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医学不可及的地方,故而对中医事业充满了信心,决心专心致志学好中医,用好中医,传承好中医。
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一、“以大医精诚为念,矢志利益苍生"“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
作为一名医者,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
陈老在“仁心、仁德、仁术"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以解除他们的病痛为己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态度谦和,耐心为病人讲解、分析病情;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来不开价格昂贵的检查和药物;有时不收取挂号费为患者免费诊治...。
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我将继承老师对患者的这份责任心和爱心,定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做为自己一生圭臬,真正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二、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理论联系临床。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基于理论,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中医临床的依托,乃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而如何掌握和运用好,无疑需弄清各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关系,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提高,从而指导临床,开拓创新。
当然,熟读、熟背经典的主要条文,并读懂全书的宗义也非常有必要。
如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外感温热篇》等读到不加思索,张口即来,才能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到临症时就会有活水源头,不至枯涩乏术。
中医心得感悟 中医心得体会感悟(通用8篇)
中医心得感悟中医心得体会感悟(通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中医心得感悟中医心得体会感悟(通用8篇)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篇一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
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
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
”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
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
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
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
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一、引言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事业的从业者,我有幸在过去的一年中参与中医师承项目,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期间,我跟随导师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我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分享给大家,以期对同样热爱中医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二、师承心得1. 学术传承在师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学术传承至关重要。
通过跟随导师临床实践,我学到了许多传统中医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是书本上无法完全获得的。
同时,我也明白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即辨证施治,因人施治。
这些经验将成为我今后行医的根本。
2. 医德修养在跟随导师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对患者的关爱和敬业精神。
导师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仔细询问病情,并给予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这种医德修养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中医,除了要有扎实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临床技能在临床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
如何正确地诊断病情,如何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如何处理突发状况等,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的。
同时,我也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地掌握它。
三、经验分享1. 学习方法在师承过程中,我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其次,要勇于提问,向导师或其他同行请教,以求真知;最后,要注重实践,多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时,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沟通技巧。
首先,要尊重患者,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其次,要善于倾听,了解患者的诉求和需求;最后,要表达清晰,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继续教育在师承期间,我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因此,我会定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结语通过一年的中医师承项目,我收获颇丰。
中医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就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医逐渐成为了主流医学,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疗效却始终未能被取代。
在我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诊疗过程中。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1. 脏腑相互关联中医认为,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例如,心主血脉,肝藏血,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
当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时,肝脏也会受到影响,反之亦然。
2. 经络相互沟通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贯穿于全身,连接各个脏腑。
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在中医诊疗中,通过调整经络的气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气血相互依存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充足,则身体健康;气血不足,则百病丛生。
中医治疗疾病,常常从调理气血入手,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
辨证,即根据病情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等,找出疾病的本质。
论治,即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感悟。
1. 辨证精准中医辨证要求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辨证结论。
2. 论治灵活中医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灵活的治疗方式,使得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具有很高的针对性。
3. 预防为主中医注重预防,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情志等因素,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习年度总结(3篇)
第1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中医这一传统医学体系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投身于中医学习的行列,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现将我的中医学习年度总结如下:一、学习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过去的一年,我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我对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等基本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同时,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核心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 诊断技能方面在诊断学课程中,我学会了望、闻、问、切四种基本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我逐渐掌握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在实际操作中,我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等,初步判断其病因、病机,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中药运用方面中药学课程使我掌握了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
通过学习,我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中药,并了解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
4. 方剂学方面方剂学课程让我了解了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等。
通过学习,我能够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方剂,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实践收获1. 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有幸跟随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学习。
通过观察和参与诊疗,我对中医的临床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诊疗效果。
2. 研究论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一项关于中医治疗慢性病的课题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我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医治疗慢性病的综述论文,并在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
三、不足与展望1. 不足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在中医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对某些中医理论的掌握还不够深入,临床经验不足等。
2. 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同时,我将积极参与中医临床研究,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心得体会 中医人心得体会(实用12篇)
中医心得体会中医人心得体会(实用12篇)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医心得体会篇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通过调整气血、阴阳的平衡以及脏腑功能的调节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和信任。
中医人是指那些从事中医工作或受过中医治疗经验的人。
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他们深刻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相信人体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自然规律。
其次,中医人深知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们注重病因的分析,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寻找治愈疾病的关键。
此外,中医人重视预防和调养,认为健康是一种全面的状态,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点滴护理。
第三段:中医对人的细致观察和独到见解。
中医人通过对人的细致观察和独特的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们关注人体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从中发现病理变化的线索。
同时,中医人懂得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相信身体内部天然的修复机制是治疗的关键,通过调理体质和增强自愈能力来达到治愈效果。
第四段:全面悉心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中医人强调全面悉心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
不同于西医的药物疗法,中医选用中草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理病人的身体。
此外,中医人还推崇中医养生理念,通过按摩、饮食、运动等方式,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人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今天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身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通过保持心态的平和、合理的作息和饮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郓城县中医医院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的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
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的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1、要有较好的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的坚定意志。
2、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
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是名医身上的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显露的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的综合表现。
他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
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和交流也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专家宝贵经验的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的学者和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的同门等进行充足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的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名中医效若桴鼓的临证经验,往往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的结晶,从学术流派着手,深入的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的中医前辈先贤的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的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的精髓有重要的价值。
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
我的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的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擅用清热解毒药物,可见其学术经验的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的最初创立者的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的继承。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中医的传承是一代代医者不断积累经验并传授给后辈的过程。
作为一名中医师承者,我深知师承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其中的价值。
首先,中医师承让我认识到了医者的责任与使命。
师承是中医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师傅面对面的交流,我深刻领悟到中医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承担。
我们作为中医师承者,要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中医师承教育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理念也深植于我心,时刻提醒着我要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
其次,中医师承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中医经典博大精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其中的精髓。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从接触基础的经典著作开始,一步步深入学习。
师父们常告诫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只有经过反复的学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中医的原理和方法。
而实践则是对学习的检验,通过实际操作,我们能够悟出其中的奥秘和独到之处。
师傅们传授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指导,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
中医师承还教会了我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
在中医治疗中,患者的配合和信任至关重要。
而这往往需要医者与患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师傅们在诊疗过程中,总是能够轻易地与患者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他们以温和的语言和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尊重患者的意见,并给予恰如其分的建议。
这种与患者建立的信任关系不仅有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推进,更能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师承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的治疗理念始终坚持“治未病”的思想,注重预防与调理。
师傅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能够从眼神、肤色、脉搏等细微之处综合判断一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而提出个性化的调养建议。
他们善于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调理阴阳、扶正祛邪,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
正是中医的这种独特魅力和疗效,使我深深地被吸引,并从师傅们身上汲取着营养。
然而,中医师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医学的兴起,使传统中医在一些领域逐渐式微。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20篇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20篇1. 心得:在师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了解到了中医学的不足之处,希望日后能继续不断学习、进步,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心得:师承不仅是知识传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生观的传递,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医术、医德,更是师傅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在师承中,我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感受到了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心得:师傅不仅仅是一个导师,更是一个良师益友,关心指导我的同时,还为我提供了很多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良好的师徒关系,我学习到了很多真正有用的知识和经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4. 心得:师承让我认识到中医中“治未病”的理念,即预防、调节、保健等方面的重要性。
师傅在教学过程中,每每强调中医对于身体全局的调节作用,让我明白了预防疾病才是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方向。
5. 心得:在师承中,我感受到了中医理论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精准性。
师傅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更让我亲身接触到诊断、治疗实践的全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中医学的奥妙。
6. 心得:通过师承,我学会了如何把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
在师傅的指导下,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中药的配伍、辨证论治等技能,更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
7. 心得:师承不仅学习中医学的技术和理论,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师傅的传承中,我了解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历史,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与使命,珍惜传统文化,志存高远,继续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心得:通过师承,我领悟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与治未病的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逐渐注意保持身心健康,注重饮食、锻炼、调节情绪等方面,健康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9. 心得:在师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师傅对于中医事业的热情与追求。
师傅不仅精通中医理论和技术,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致力于中医传承与创新,这些精神和理念也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中医传承工作总结
中医传承工作总结
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千百年来医学大师们的智慧和经验。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在这里,我将对中医传承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中医传承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首先,中医传承工作需要加强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和研究。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
基础,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
我们要加强对中医经典的学习,深入研究其中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丰富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中医传承工作需要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学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疗效。
我们要鼓励中医医师多参与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中医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另外,中医传承工作还需要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中医是一门综合性
很强的学科,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队伍。
我们要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术型和实践型的中医人才,提高中医人才的整体素质。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引进,吸引更多的优秀中医人才来投身中医事业,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中医传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
我
们要加强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_心得体会范文_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中医师承是培养和造就中医临床大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师承中医的临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和思考
工 作热 情 和攻坚 破难 的坚 定 意志 。其次 要有 较 为深 3 总结 尚需勤跟 师 厚 的人 文科 学底 蕴 。经验 继 承工作 需要 在浩 若 烟海
“ 读 王叔 和 , 如 临 证 多 ” 纵 观 古 今 名 中医 熟 不 , 的经典 著 作 中探 寻 其 医理 真 谛 和学 术 源 流 , 继 承 成 长 的道 路 , 临证 , 临证 都 是 不 可 或 缺 的成 才 对 早 勤
有 幸 跟 随 多名 齐鲁 著 名 中医专 家 抄 方侍 诊 , 间所 结 . 学 术 流 派 着 手 。 入 的 钻研 与 名 中医 有 学 术 期 从 深
寻觅 其 学术 思 想 闻所 见 确 有 明确疗 效 的临证 医案 , 我 自此 对 中 医 渊源 的 中 医前 辈先 贤 的学 术著 作 , 让
1 传承 需 要有心 人
子 ” 其 门人 众 多 , 其 脉 案 , “ 重 阳气 , 用 附 , 观 多 注 擅
子 ”乃 火 神派 一 脉相 承 。齐 鲁 名 医张 鸣 鹤 , 治类 , 诊
专 家 经验 继 承是 一 项 意 义 深 远 而 又 艰 巨 的 工 风 湿 关 节 炎 有 自己独 特 的 经验 , 立 了以 “ 创 清热 解
结 , 须 与可 能影 响专 家经 验 形 成 的学 者 和 能 够领 巧 , 耳濡 目染 不 能用心 体会 。“ 、 问 、 ” 必 非 望 闻、 切 各有 悟 其 辨 证 思维 的同 门等 进行 充 足 的 沟通 与交 流 . 才 侧 重 , 证 施 治 暗 藏 技 巧 , 侧 重 于 舌 诊 ( 下 络 辨 或 舌 能最 大 限度 的立 足现有 资 源 , 理挖 掘专 家 经验 。 整
药 的 神奇 有 了 直 观 、 刻 的 印象 . 而 坚 定 了矢 志 的传 承脉 络 ,对 加 深 理解 名 中 医临 证遣 方 的深 意 , 深 从 从 事 中 医药 事 业 的信 念 , 后 读 书 深 造 , 有 机 会 尽 快登 堂 入 室 , 会名 中医家 传 或师 传 学术 思 想 的 其 又 领
名中医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名中医心得体会(精选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名中医心得体会(精选13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所学所悟与他人交流,互相促进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得体会
郓城县中医医院
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与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得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得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得印象。
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得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得瞧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得基本素质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就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得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得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 1、要有较好得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得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得坚定意志、2、要有较为深厚得人文科学底蕴。
我得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就是名医身上得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就是医德得体现,更就是一种高层次得精神境界,显露得就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得综合表现、她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
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与交流也就是传承人必须具备得素质。
专家宝贵经验得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得学者与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得同门等进行充足得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得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
名中医效若桴鼓得临证经验,往往就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得结晶,从
学术流派着手,深入得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得中医前辈先贤得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得传承脉络, 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得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得精髓有重要得价值、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 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
我得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得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得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 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 擅用清热解毒药物, 可见其学术经验得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得最初创立者得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得继承。
三、临证需要勤跟师
纵观古今名中医成长得道路,早临证,多临床都就是不可缺少得成才途径、同样,名中医经验得总结也离不开形影不离得跟师抄方侍诊。
名中医许多宝贵经验得沉淀升华,都与临证实践息息相关,许多独特得学术思想本身就来自于长期细致入微得临证思考与反复得疗效观察, 而期间隐藏得智慧火花与辨证施治技巧,非耳濡目染不能用心体会、“望、闻、问、切"各有侧重,辨证施治暗藏技巧,或侧重于舌诊(舌下络脉)辨瘀血程度得轻重,或详于脉诊辨虚实,或侧重于腹诊辨“药证”,这些宝贵得独特得经验,非躬身亲历,不能领略其中得奥秘。
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对腹诊有独到经验,诊治病人十分重视腹诊,我曾在南京培训学习,登门求教,对其重视“药证”与“腹诊”得独到临床经验与临床疗效,留下了深刻得印象、
四、勤学善问勿存疑
名中医临证诊务繁忙,不少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都诊务繁忙,无暇讲授临床经验,也有些名中医瞧重学生得“悟性”, 我在跟随多名名老中医实践过程中,体会过分强调继承人得“悟性"并不可取,独特得学术经验所蕴含得辨证思维方式,非名师点拨不能拨开迷雾,著名中医药学家裘沛然教授认为临证诊病需“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认为把握疾病得本质,不能局限于病人得局部症状表现,而应该按照病人得心理、体质等综合因素整体得分析病情,这些隐藏于名中医专家脑海中得辨证思维智慧,非继承者一朝一夕所能能领会,与名中医得人文素养、渊博知识密切相关,这时候继承者应该在临证期间或临证后及时向名中医求教,及时得将自己得疑惑与盘托出,或许有些问题因继承者认识得局限性略显幼稚,但经名中医高屋建瓴得点拨后却能尽快提高认识,更好得把握名中医得学术思想脉络;另一方面,部分继承者有深度得提问,或许蕴含着连名中医本人都未曾思考过得辨证思维层面,思想经过碰撞与交流,对名中医本人学术思想得创新与发展都将大有裨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学相长方能促进中医药事业得不断前进,当前名中医得经验传承已开展博士生与博士后招生工作,我在在短短6年得临证跟师期间撰写出了有高水平得学术经验总结论文,继承者勤学善问更就是不可缺少得。
五、熟读经典助解惑
熟读中医经典就是中医入门得捷径,我师曹晓岚教授曾云“秀才学医,罩里捉鸡”,熟读中医经典在古代就是中医学徒登堂入室必须经历得阶段。
当代名中医药学家何任教授认为“学好中医经典,就是继承创新得基本功”,她体会“温习重读,每读一次,肯定有一次得收获"。
可见中医经典在经验继承中具有举足轻重得
地位,不仅掌握名中医得学术思想需要经典,其遣方用药也要溯本求源,考证出处,才能继承好名中医得学术与处方用药得精髓。
黄煌教授临证善用经方,其撰写得《张仲景50 味药证》一书,以《神农本草经》为本源,考证《伤寒》、《金匮》之用法,结合自己长期得临证经验,扩大了经方诊治现代病得治疗范围、全国名医张珍玉教授主张学习经典著作时要先通读原文,少年从父学医时,即背过《内经》、《难经》、《伤寒论》得等重要条文、我跟师临证与拜读名家医案过程中也体会到,经方治病,药少力宏,每有疑惑,重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每有豁然开朗之感。
六、医案亲录时总结
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得过程中,医案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详细得记载乃至再现名中医诊病得过程,而单纯拜读医案与继承者躬亲录医案,我体会二者得受益就是深浅有别得、亲录医案,或重抄老师脉案,或老师口授笔录,此时医案所记载得方药,就是有生命得,病人鲜活得临床症状与老师临证诊病得“望闻问切”动态过程都鲜活得印在学生得脑海之中,整个辨证施治得过程在学生得笔尖下记载下来,学生对医案所蕴含得学术思想与病人疾病得本质更容易理解与把握,即使后来随着继承者学识得增长与人文素养得提高,名中医得学术经验总结得以再提高与再创新,亲录医案给继承人所带来得启示也更能激发智慧得火花。
我在初学时跟随名中医专家所记录得抄方医案,至今保存在身边,每每翻瞧,当时医家诊病得音容笑貌即在面前浮现,某些特殊病人当时得临床症状乃至说过得话,仍能历历在目,可见亲录医案得重要性。
七、借助数理统计法
名中医专家得经验就是一个巨大得宝库, 其形成与发展往往就是几代人殚精
竭虑、反复临床实践得结果,其间蕴藏着海量得辨证经验、学术思想以及相互作用得关联信息, 用传统得人脑记忆与文本记述方式去储存这些数据信息,用“口传心悟”得传统总结方法发掘其潜在得宝贵经验,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得今天,其局限性与劣势也日趋明显、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名中医经验总结, 有可能发现蕴藏在大量临证实践之中, 连专家本人都未曾发现得宝贵诊疗经验, 我在继承导师山东名老名中医曹晓兰教授学术经验得过程中,通过借助统计学数理统计方法,挖掘出曹晓岚老师日常临证治疗中风病常用得对药15对,验之临床,药证相符,从而丰富了曹晓岚老师得学术思想,可见现代统计学方法在名医经验传承过程中具有一定价值,但数理统计得出得结果,仍缺乏严谨性,应建立在与名中医深度交流、反复讨论、并验之临床实践得基础上,这样才能具有更多得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