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课堂生命的源泉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红山区第十六小学崔巍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伴着新任校长祖国民的雄心大志,赤峰第十六小学的语文教改实验活动,悄然开始了------新的教学实验:主张“以生为本、速读速记、主题阅读”,即:将一篇课文让学生用速读速记的方法,短时阅读并能复述下来,然后全体同学抓住主题,结合课外积累的知识,丰富和辅助对课文感悟的理解。

最后,我们在节省下来的时间里为学生推荐1-2篇同主题的文章,用速读速记的方法阅读谈感悟。

这样,原来两堂课讲完的课文,我们一堂课就结束了,还让孩子们又多读了1-2篇文章。

初始阶段,同学们的表现并不尽如意,很多同学在讨论时不能正确的理解所学课文的意义,30%的同学由于吃不准,而不敢在交流的环节举手发言,70%的同学中只有10%的同学能谈及课文的真谛。

这个数目使老师们不敢对这个教学实验感到乐观,唯一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改变了教学模式采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知识的兴趣明显有所提高。

祖校长告诉老师们说,在课改面前要不骄不躁,只要学生有一点儿进步,说明我们的实验就离成功迈近了一步。

他的坚持让我们勇往直前。

主题阅读、速读速记也是我们这项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内容,它于“以生为本”是分不开的三位一体,可以说速读速记是整个实验的桥梁。

回想原来,我们的课堂就是老师的主阵地,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总怕学生吃不饱,总怕落下了某一句话,某一个词。

总是用繁琐的分析剥夺学生朗读的感悟,有时一篇文章竟需要2-3课时才能完成,而学生的收获却甚微。

这种情况违背了课标中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一要求。

而主题阅读这个以“主题”为思想,以“整体性”为原则,以单元为单位组织的教学,即:在教学中老师采用“单元主题教学”,在精读一篇讲读课文后,将学生的阅读视点牵引到与教材配套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式经典诵读》中,从中选出同一主题的文章、诗歌2-3篇阅读,进一步提升儿童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六年级上册《生命的源泉》教案 (1)

六年级上册《生命的源泉》教案 (1)

生命的源泉教案(六年级上册)一、导入1.师:同学们,有一首诗老师觉得写得特别好,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她使花朵缤纷灿烂,她让森林浩瀚无边,她让小鸟歌唱婉转,她使大地生机盎然,她孕育了鲜活的生命,一代代生息繁衍。

水--生命的源泉!同学们,这首诗是对谁的赞美? 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生命的源泉二新授2.师:首先,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的感受。

同学们,这些美景都是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的绚丽多彩,那么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呢?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把你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起来交流一下。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很用心,搜集的真全面,水的用途这么多,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师结:大家知道的可真多。

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实际上,人更离不开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将停止。

2.既然水这么重要,那么我们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体验,各小组根据老师说的分工合作:把你眼前的瓶子装满水--这就是地球上所有的水,用小勺从瓶中舀出半勺水--这是我们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再用滴管从这半勺水中吸一滴--这一滴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河水,小勺里剩余的就是所有的地下水。

同学们,这是1977年在阿根廷召开的“联合国世界水会议”上专家打的一个比方。

做完这个小体验,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对,我们的淡水资源真的是十分的缺乏。

尽管淡水稀缺,但是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仍然很多。

你在生活中都发现了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生答。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

水的用途多,浪费多,但是资源又是有限的,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谁还有不同的想法?4.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

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自己设计节水小标志并写上节水警示语。

5.老师看同学们完成的都不错,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小作业:把你刚才自己设计的节水标志和警示语贴在你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里,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节水小标兵好吗?下课!。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小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舞台。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究竟是什么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因素。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来自于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材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持,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更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来自于优秀的教师团队。

英语教师作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要承担者,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具备富有教育情怀和爱心的心灵。

他们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来自于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指学校和班级的文化氛围、师生关系以及学习条件等条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才能够愉快地学习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个充满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发展出健康的人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还来自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小学英语课堂的“源头活水”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让课堂成为言语生命成长的绿地

让课堂成为言语生命成长的绿地

让课堂成为言语生命成长的绿地新课程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言语是人的精神载体,催发着精神生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言语生命的唤醒者、养护者、传递者,应该珍爱每一个言语生命。

语文课堂中应尊重与唤醒学生的言语欲求,激励学生的言语表现欲、主体精神创造力,珍视学生的言语自由能动性,引领学生走向言语的自我实现,让课堂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绿地。

一、在顺应中呵护学生的言语欲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原来的教育、教学和训练,其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的、顺应的,不是指示性的、绝对的、干预性的。

”语文教育就要把人的生命中固有的美好,养护培育得尽善尽美,而绝非按教师的意愿强制地扭曲、扼杀,使学生服从于教师自以为是的观点,使学生的人格、生命受到异化。

在《船长》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到“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巩固课文内容,加深对船长的认识,教师投影船长的放大照片,然后这样组织教学:师:此时此刻,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诺曼底号上的获救者,亲眼看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时,你最想说什么?生1:哈尔威船长,你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是真正的船长。

生2:船长啊,船长,你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你高大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3:哈尔威船长,在你的心中,乘客的生命高于一切,你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敬仰。

生4:船长,你坚守自己的阵地,你与船一起存亡,你看到我们都获救了,应该很欣慰吧!……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不在某个回答中寻求标准答案,学生此时此刻已把自己当成了一名获救乘客,大胆地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教师的顺应无疑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的最好呵护。

这样的顺应,闪烁着人文之光、智慧之光,顺应学生生命存在的感悟正是语文教学应追求的至高境界。

二、在冲突中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学生的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是从他们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绚丽花朵。

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

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

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导读:一、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凸现个体学养目标语文课该怎么上?语文界同人见仁见智,但我认为,致力于学生的人文自悟,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仍有着巨大的潜力。

按照新课标的解说,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

人文性主要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

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和对象,不只限于教材,还应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等。

民族性则包含了汉字书写、语法结构、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点。

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因此,必须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让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商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所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至少要做到三个协调,即掌握语文知识与合作、探究力、创新能力的协调,心智结构内部诸因素的平衡与协调,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技能活动的协调。

此外,还要处理好教学目标的宏观把握与微观调控的关系,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附理好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发展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注重自主亲历和体验;处理好教学的未来性、生成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注重生命的发展历程;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等环节,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

我们要在一堂课中有机渗透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和个性发展目标,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凸现个体学养目标,这既是教学机制和教学手段的问题,更与教师的理念、教学环境密不可分。

二、驾驭语文课堂流程,凸现个体生命情感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落实“教什么”的问题固然重要,但对于一堂课来说,“怎样教”更为至关重要。

鲜活情境——课堂生命力的源泉

鲜活情境——课堂生命力的源泉

文_学术探讨299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不断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也融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尤其是作为青年教师,我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生命之树,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创造性的学习中才能长青下面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在准备这节课时的收获以及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学实践选定课题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研读文本、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的几个主要教学目标:1、在合理情景中体会等差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列模型。

2、引导学生观察所给数列的特点,通过对问题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等差数列的概念。

3、能够利用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行判断和证明简单的问题。

案例分析:如何从纷杂的事例和大量的数据中理出头绪,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同时又能在轻松活泼的情况下直接接收到学习的主题?这节课我是上的学校的汇报课,到时一定不少老师听课,学生肯定会紧张,用轻松活泼的童谣引入课题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的角色。

在课前与老教师进行交流时,大家提到这样的引入会不会使课堂太“活跃”,只有趣味性冲淡课堂的主题。

我们要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早就过了说童谣的年龄,在一个班级试讲的时候,学生是有点太“兴奋”。

面对这样的质疑,在我的心中闪过要放弃这个情境的念头,华而不实的“情境”只会削弱课堂的效果。

但是大多数老师对引入是给予肯定的,不过要求我要能够更好地“控制”好课堂的场面。

我仔细想了想学生过分的兴奋无非是因为“再玩一遍童年的游戏”有点突然,也很新鲜。

课前的音乐是后来加上的,上课前首先给大家垫定一个怀旧的舒缓的感情基调,这样自然切入主题,能让学生情绪不会太兴奋又达到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的目的。

这样的情景就很适合高中的学生的心理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有意识的创设教育情境、社会情境、活动情境、知识实践情境、生活校园情境等。

找寻“言语生命”的生长点

找寻“言语生命”的生长点

XIAOXUE SHIDAI ·2019年第13期(下转46页)(上接44页)45有幸走进王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生长的课堂,真实感受到马朝虎的散文《水》的情致、理趣、诗意在课堂中飘溢,笔者认为“言语生命”的生长是语文课堂效度评判的“度量衡”,“言语生命”的生长点是语文教学中真正应该逗留的风景,“言语生命”的成长是未来公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言语生命”的生长是师生生命丰盈的可靠路径。

王老师课堂里的学生们是幸运的,因为学生们惬意地感受着帮助他们“言语生命”成长的甘霖的润泽,快意地享受着引领他们“言语生命”拔节的阳光的哺育。

笔者带着寻找“言语生命”的生长点的目的走进《水》这篇散文,走进马朝虎先生,走进王老师和学生们的《水》的课堂,很幸福地与文本、作者、王老师、学生们产生了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

显然,寻找“言语生命”的生长点是笔者诊断《水》的课堂的入口。

一、想象移情是“言语生命”生长的翅膀【案情】1.师:老师听着听着,仿佛看到了你就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老师特别想知道,你在雨中喊什么?除了文中描写的,你还想做什么?哇,好痛快的一场雨啊!在雨中,除了大人、学生,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在雨中,笔者仿佛看到了……还听到了……2.师:想象一下从烈日下走进凉爽的空调房,你会舒服得怎样大叫?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言语生命”的养护首先是想象力的养护,在语文课堂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可或缺,也无可替代。

“以己度人、设身处地”这种调动自身经验,结合对对象的了解,做合乎生找寻“言语生命”的生长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邵汉华问要能引发学生思考,能抓住重难点,引导学生一一攻破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

1.把握重难点,引发思考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针对重点难点,可以通过教师提问解惑,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也可以组织学生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谈教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涌动

谈教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涌动

谈教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涌动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

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

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1.有情感“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

教学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

1.1 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

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

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

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1.2 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教学语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语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语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教师富有启发性、指导性和示范性的语言,对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

”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教师能将口语和书面语做到完美地融合。

教学语言它可借助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来完成。

1有声语言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同带进去。

”这形象地说明有声语言的教学功能。

有声语言具有传声性,由于“情动于衷”而声形于外,并且可以利用身姿体态和表情来辅助,它特别具有感染性和表现力,加之变换灵活,易于自我调节,因此在教学中被重点采用。

生动、形象、真实,对于再现事物、人物、事件,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有真实亲切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语言也可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1、顺叙:它是按照事物、事件、现象等发生的顺序进行语言描述,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了事物的真相。

这种描述脉络清楚,容易使人了解。

2、倒叙:先描述事物的结果、现象的结局,让学生知道,激起学生对事物的起因、现象的原委的兴趣,然后再描述过程的起始。

这一表现方法要求开头的语言具有令人惊奇、赞叹、兴奋的作用,能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结尾的语言则要于开头的语言相呼应,达到一致,使学生赫然开朗。

3、夹叙夹议:在描述中夹入适当的议论、评论,以提醒学生注意,加深他们的印象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

4、说明:它是在教学中用以把问题、概念的含义、原因、理由、结论或定理解释清楚的语言。

可采用“这就是说”、“它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它的理由是”等开头。

5、论证:它常采用“由于”、“因为”、“根据”、“基于”和与之相对应的“所以”、“因此”等关联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精神的原则和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精神的原则和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精神的原则和途径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渗透生命精神,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途径:一、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教师应该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可以通过讲述人物故事、情感故事、进入自然等方式去展示生命的美好。

让学生在语文中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尽力做到心中有爱,行动上充满生命的力量。

二、关注人性、关注他人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视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力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朗读、演出等活动去表现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关注他人。

三、指引正义、传递价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表现和传递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借助文字、语言表达来指引学生的正义与价值观。

教师需要用正面和积极的形式去表达意见和观点,将文化价值内化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社会、审视生活。

四、培养创造力、启迪思想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启发思考。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会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发扬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虚拟能力。

教师需要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创新和进步的力量。

五、亲近自然、和谐共处教师还要让学生亲近自然、和谐共处,使他们的内心超越客观存在,从诗意和哲理中体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书信等传达文化宝藏并与新世纪相结合。

六、讲求方式、重视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讲求方式、重视效果,让学生在高作用的语境中强化意识、增进知识。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言交流、审视思维、阅读表达等方面进行引导,让他们从中领悟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现象。

只有通过优质效果的教学,才能真正渗透生命精神。

生命的源泉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

生命的源泉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

《生命的源泉》教学设计活动准备1,搜集能表现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搜集世界及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以及世界各国为保护自然资源所采取的措施的资料3,准备填写资料的活动卡片活动过程课前活动:学生深情朗诵诗歌:她使花朵缤纷灿烂,她让森林浩瀚无边,她让小鸟歌唱婉转,她使大地生机盎然。

她孕育了鲜活的生命,一代代生息繁衍。

水----生命的源泉!师:同学们,这首诗是对谁的赞美?板书课题:生命的源泉一,创设情境,激趣投入播放课件:大自然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看图片,思考: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维持与成长,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

同学们,这些美景都是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的绚丽多彩,水被称为生命的源泉。

阅读资料卡(p43)二,问题引入,初步感知1,水还有哪些作用?调查汇报:各小组将调查了的反映水在人类生产、生活、动植物世界所起的作用的资料在班内交流。

2,淡水资源的现状: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有关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水浪费的与污染的资料、与水有关的疾病等,让学生感悟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短缺,懂得与要珍惜水的道理。

三,交流资料,加深理解1,除了水之外,还有那些自然资源?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小组活动,汇报调查结果,展示有关资料,本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2土地资源小组(1)教师简介: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不足三分之一。

在自然情况下,再生25毫米厚的表土需要300年。

这一特点决定了土地资源是有限而定的,是不能用别的资源来代替的。

(这一小知识给学生一个重要的信息,及土地资源的短缺与不可再生)(2)中国人均耕地与世界人均水平的比较。

(出示教材中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世界以及中国的耕地情况。

)(3)交流为保护耕地我国采取的需措施(4)教师补充材料: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的40%,而且正在以每年3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所以,保护耕地已迫在眉睫。

3,矿产资源小组(1)矿产资源的种类(2)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生命语文 课堂活力的源泉

生命语文 课堂活力的源泉

生命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理想的课堂应当是充满人性与智慧,是一种开放、民主互动对话的课堂,是一种依学定教、相机生成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激情与生命活动的课堂。

语文之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作为情趣兼顾、文质兼美的课程,更应成为展示学生的生命质量的舞台,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的场地。

一、“情感”——语文课堂的生命线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

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要由我们教师用手来翻阅。

我们语文课堂到底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必须从“情”入手。

1. 富有激情的自我。

在语文课中,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是“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团火,并把自身的一团火化为对学生的情和爱,带进语文课堂,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以此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让他们愉悦地接受知识。

我们期待语文课堂有更多的情味、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期待语文课堂焕发绚丽的生命火花。

只有这样,师生的思维才能激活,情感才能升华,发展才能达到最佳,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才能在师生的血液里流淌,才能让师生有成功的体验。

2. 充满诱情的手段。

“诱情”就是“激趣”,让学生情感迸发。

这就要教师在课上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说:“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诱发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这要求教师要有主持人随机应变的口才、相声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导演出色的指导才能,把三尺讲台当作表演的舞台,让课堂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最佳状态中学语文。

二、“对话”——语文课堂的兴奋点1. 教师要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这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流,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文本的某些部分,也可以是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或对主要问题发表的见解,还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修改、补充、斧正。

教师语言 课堂生命的源泉

教师语言 课堂生命的源泉

教师语言课堂生命的源泉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二小吴雪梅今年3月,我们有幸观摩了21节全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收获颇多。

因为有赛前足够时间的精心准备,也因为这些课几乎吸收了各校乃至各片区语文教学之精髓,所以,无论是课标的体现还是新理念的渗透,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这21节课都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观摩的教师大开眼界。

12具。

子已仿佛置身诗的世界,纷繁的心境也宁静下来。

(2)有诙谐幽默的巧设悬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入教师设下的“圈套”。

如陈慕阳老师在上习作课《吹气球》时,好几次通过幽默的语言动作为学生设下思考的悬念。

第一次拿起气球说:“我现在开始吹了,可是……”拿到口中的气球又放下来,学生的“胃口”被吊上来了。

第二次拿起气球说“我真的要吹了,可是……”拿到口中的气球又放下来了,学生那个急切劲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次又说到:“这次我可真的吹了,给我鼓鼓气吧……”几次的欲言又止加上搞笑的动作,把学生“看、想”的欲望一下调动起来,在毫无设防的氛围中,就轻松地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

老师吹气球时的动作、神态,同学们观看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下就清晰地浮出水面。

教育家斯威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跃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3)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在有节奏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专注起来。

根据低年级孩子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征,黄巧林老师在执教《我为你骄傲》是就通过巧编儿歌:“小小眼睛看黑板,小小手儿放放好,小小嘴巴闭闭好,小小腰背挺挺直,小小脑袋想一想……”唤回孩子分散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组织了教学的开展。

(4)有体态语言的辅助,让教学内容更形象。

如杨丽红在执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就通过朗读加做动作,形象地将小狮子学“滚、扑、撕、咬”部分轻松地演绎出来,学生也在了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了此部分的学习。

语言,生命的魅力

语言,生命的魅力

语言,生命的魅力语文教学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又是引领学生亲近母语,习得言语能力,增长言语智慧的学科。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成为一种“有文化的教学”,具有文化的内在底蕴,具有超越任何模式和技巧的大家风范,走向大智慧和大气度。

(一)语文,因生活而灿烂: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语文教学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

教学中,我自觉地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学《故都的秋》“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这一段时,我在学生领悟中年郁达夫当时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生活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与郁达夫生活的时代相比有什么异同。

比较,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自己、对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对生活、对生命就有了自己的体验!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本真,就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心灵对话,语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语文因生活而灿烂!如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语文就是灰色的!从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才真正成为可能,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意识才得以真正确立。

(二)课堂,因生命而美丽:课堂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为有了学生——这活生生的生命,才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才充满着成长的气息。

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

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

《山居秋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将雨后夕阳的美景画出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美。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太阳,不仅画出了太阳的光芒,而且画出了太阳的笑脸,非常传神。

《生命的源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生命的源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生命的源泉》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知道全球人口激增会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的资源短缺。

2.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知道地球万物息息相关。

知道人类的生活习惯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象及成因。

三、教学准备: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有关当地环境破坏情况和水资源短缺情况的资料;教师了解当地的环境破坏情况和资源短缺现象,制作课件。

四、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五、教学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的资料卡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她使花朵缤纷灿烂,她让森林浩瀚无边,她让小鸟歌唱婉转,她使大地生机盎然............播放课件图片。

(二、)学习探究:师:自然界水资源包括哪些?大家观后汇报:海洋水,湖泊水,地下水,河流水.......水资源丰富吗? 1. 师:?我们的水资源不是很丰富吗? 2. 讨论交流:我们的水资源丰富吗?用事实来说话,拿出大家在课前所收集的种种资料。

,图片轮番播展了解世界,中国,北京等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我国是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学生根据图片这一数据材料进行质疑:我国的淡水资源不丰富吗?(出示数据: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讨论:这又是为何呢?(从而过渡到“人口问题”)(三、)共探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A、原因之一“人口的激增” 1. 在交流中过渡到我国人口数量。

2. 过渡到了解全球人中数量激增情况算一算:把全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除以全球人口总数,得出一个数据——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

(从而感受到人口数量之大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

) B、原因之二“人为的破坏” 身边的水污染。

交流:课前调查“我了解的家乡的河”——通过走访了解家乡的河道污染。

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水污染和浪费现象:在学生交流时,出现相应的图片。

课堂教学语言 呼唤生命的真谛

课堂教学语言  呼唤生命的真谛

课堂教学语言呼唤生命的真谛发表时间:2011-09-09T09:03:31.260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新导向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爱洁[导读]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长春市安达小学刘爱洁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呼唤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教学、语言、真实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08(2011)03-010-01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呼唤生命的真谛。

何谓生命的真谛?有人认为生命的真谛在努力付出,有人认为生命的真谛在真诚服务,也有人主张生命的真谛在超越升华……我则认为生命的真谛应该明白我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

现在的学生似乎对生命的意义不清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他们根本不用想我为什么活着,似乎他们的活着就是为父母,因而才会出现一些学生包括已成年的学生遇到一些坎坷或挫折就失去了承受的能力。

在大学校园里跳楼的事件时常发生,其实,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然而这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似乎并没有注意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应注意引导和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

特别是如何使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影响力和创造力,更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师生的默默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

一、教学语言的真实性所谓语言的真实性就是不隐瞒、不臆造,怎么想就怎么说。

说话人所表达的,是他内心所想的,即“言为心声”,而不是心口不一或口是心非。

简单地说,真实也就是说真话、表真情、达真意。

教学语言的真实性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鼓励帮助、规范训练;体现在师生之间语言的交流、思维火化的碰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语言课堂生命的源泉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二小吴雪梅今年3月,我们有幸观摩了21节全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收获颇多。

因为有赛前足够时间的精心准备,也因为这些课几乎吸收了各校乃至各片区语文教学之精髓,所以,无论是课标的体现还是新理念的渗透,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这21节课都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观摩的教师大开眼界。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要数各位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了。

教师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我们发现,经过几年课改的推行,经过老师们的潜心钻研,教师语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用语言串联一个个精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文字这一工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怎样让这些简单的文字符号转变为复杂的人文思想呢?我想,只能充分依赖于语言这根“纽带”。

一位好教师可以通过深厚的语言底蕴唤醒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可以通过灵动的语言表达润泽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可以通过高超的语言智慧影响孩子一生。

从我们这次观摩的语文课中我们发现教师正朝着这个目标发展,用自己的语言给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规范严谨。

语文教学对孩子们学习、运用语言都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老师们都注重发音的标准和示范性,一反随堂课中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语言重复出现,“嗯、啊、好”等口头禅长挂嘴边的习惯,遇到学生出现发音不准或用词不当时都及时纠正、规范。

如吴正苹老师在执教《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就有几次将“脊梁”一词提出来正音示范。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生动的语言会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自己的语言艺术化,以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21节课中,因生动的语言掀起课堂高潮的例子层出不穷。

(1)有富有诗意的语言渲染,将学生引入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如陈利老师执教《学写儿童诗》时,她这样说“美好的事物是诗,迷人的景色是诗,让我们走进诗的殿堂……”“在诗的国度里,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一切都是有灵气的,和我们人一样,能哭、能笑、能唱歌、能舞蹈,我们可以俯下身和他们说悄悄话,和他们做朋友……”“诗是大自然中一幅幅美丽的景色,诗也是人们心坎里那浓浓的深情……”这样诗情画意的对话,学生的心灵能不受震撼吗?通过这样的铺垫,孩子已仿佛置身诗的世界,纷繁的心境也宁静下来。

(2)有诙谐幽默的巧设悬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入教师设下的“圈套”。

如陈慕阳老师在上习作课《吹气球》时,好几次通过幽默的语言动作为学生设下思考的悬念。

第一次拿起气球说:“我现在开始吹了,可是……”拿到口中的气球又放下来,学生的“胃口”被吊上来了。

第二次拿起气球说“我真的要吹了,可是……”拿到口中的气球又放下来了,学生那个急切劲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次又说到:“这次我可真的吹了,给我鼓鼓气吧……”几次的欲言又止加上搞笑的动作,把学生“看、想”的欲望一下调动起来,在毫无设防的氛围中,就轻松地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

老师吹气球时的动作、神态,同学们观看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下就清晰地浮出水面。

教育家斯威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跃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3)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在有节奏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专注起来。

根据低年级孩子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征,黄巧林老师在执教《我为你骄傲》是就通过巧编儿歌:“小小眼睛看黑板,小小手儿放放好,小小嘴巴闭闭好,小小腰背挺挺直,小小脑袋想一想……”唤回孩子分散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组织了教学的开展。

(4)有体态语言的辅助,让教学内容更形象。

如杨丽红在执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就通过朗读加做动作,形象地将小狮子学“滚、扑、撕、咬”部分轻松地演绎出来,学生也在了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了此部分的学习。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的教师。

教师的肢体语言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学生的话讲:“这老师上课好玩”。

有了这种心思,学生自然就会对你感兴趣,就会对你上课的知识感兴趣,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有变换角色和称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文本。

如陈天平老师在执教《三个儿子》一课时,让孩子上台提水,并直呼其“妈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中三位妈妈的提水的辛苦;又比如,陈利老师在上《学写儿童诗》一课时,展示习作的学生就被称为“小诗人”。

通过这一角色的转变,“小妈妈”们,“小诗人”们就很快入情入境了,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语言精炼、富有启发性。

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其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启发学生思考,要用精炼、循循善诱的语言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所听的课中,老师们都能精心组织语言,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如“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聪明伶俐,现在来比一比谁最先记住这些字?”“当你……的时候,当你……的时候,当你……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在引导孩子们思维、理解时老师们也有新招,如龙林玲老师在引导大家认识“团结“一词时这样说到:“刚才我们学了‘众’字,现在大家看看众蚂蚁在干什么?(出示众蚂蚁抬苹果的图片。

)”“是呀,只要众人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顺势就学习了词语。

又如,吴正苹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语时,这样说道,“街道上的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一堆又一堆,一簇又一簇,漂亮极了。

”(顺势出示有多有华丽的鲜花图片)在吴老师优美、形象的描述中,花又多又漂亮的景象已深深映入学生脑海。

4.语言亲切、富有民主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教师语言也悄然发生变化:对学生的称呼是“孩子们”“小伙伴们”。

对教学提问由要求变为征求意见,如“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读,可以吗?”“你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吗?”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此说:“原来还可以这样记字,看来老师以后也得向你学习。

”二、用精彩的评价助推一个个高潮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地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让评价语言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或达到“春风化雨”般的效果。

回顾老师们的评价语言,呈现以下特点:1.准确生动的激励语言,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我们应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及时捕捉其闪光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就能如沐春风,课堂也会显得生机勃勃。

如“你真聪明啊,一下就能抓住了这个字的特点来记,这颗智慧星就送给你了。

”“让我们捧起书读读吧,像第二组同学那样声音又宏亮又整齐。

”“这个小老师多了不起呀,把这些字读得多好呀,特别是把那个“及”字读得短短的,我们请他再教教大家吧。

”我相信,听了这样饱含深情的激励语言,孩子们定会在快乐的导航下,扬起智慧的航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2.巧妙婉转的鼓励语言,让学生于无痕中增强自信。

孩子能当着那么多人面回答问题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不管回答对与否,对孩子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考验,所以面对孩子不恰当的回答时,教师更应用巧妙婉转的评价语言鼓励孩子、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要是读准平舌音就更好了,能再读一次吗?”“你瞧,这次读得比上次好多了,真是个爱学习、肯上进的好孩子。

”“尽管你的体会不多,但句句都是发自肺腑之言,老师谢谢你!”“嗯,你可能没听明白老师的意思,让我们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的吧,等会儿再由你来发言好吗?”我相信在这句句真诚的赏识中、在这句句凝聚老师期望的鼓励中,孩子们会进一步提高自己,会自信大增,会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三、从细节出发,追求完美课堂听了这么多节课,从教师语言这一环节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新理念的渗透:如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等。

但也发现一些我们平常忽略的细节:1.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当学生回答问题不确切时,我们都喜欢追问到底,往往弄得学生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可以想象,他刚刚建立起的自信心经老师这么一折腾还能持久吗?所以我们不妨缓一缓,容他思考成熟后再作答。

2.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们会习惯性地对孩子的给予肯定和赞赏:“读得真棒,连老师也陶醉了。

”“回答得不错,掌声送给她。

”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的成就感一下就有了,但转念一想:“我棒在哪里?”“我好在哪里?”其他孩子也会纳闷:“他棒在哪里?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所以,我们在评价孩子的学习时,不妨多思考一下,他棒在哪里?多补充一句“你读得真棒,特别注意了这个字的翘舌音。

”“体会得真好,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我想,得到这个准确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后,孩子们努力的方向就会更明确了。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会以此观摩活动为契机,加强教师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把其当成一门艺术来钻研,让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二小吴雪梅今年3月,我们有幸观摩了21节全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收获颇多。

因为有赛前足够时间的精心准备,也因为这些课几乎吸收了各校乃至各片区语文教学之精髓,所以,无论是课标的体现还是新理念的渗透,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这21节课都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观摩的教师大开眼界。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要数各位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了。

教师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我们发现,经过几年课改的推行,经过老师们的潜心钻研,教师语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用语言串联一个个精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文字这一工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怎样让这些简单的文字符号转变为复杂的人文思想呢?我想,只能充分依赖于语言这根“纽带”。

一位好教师可以通过深厚的语言底蕴唤醒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可以通过灵动的语言表达润泽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可以通过高超的语言智慧影响孩子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