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赏析

合集下载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victorlu一. 背景常识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他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郁悒。

二. 赏析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的况味。

前三句通过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可见他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

”仅是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

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

”虽较明显,但仍未脱出林词窠臼。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赏析
赏析一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注:1、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词《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解读及赏析

柳永词《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解读及赏析

柳永词《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解读及赏析柳永词《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解读及赏析《雨霖铃》宋)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沈沈:通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诗词赏析

《雨霖铃》诗词赏析

《雨霖铃》诗词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抒发离别之苦的词,其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柳永。

该词通过描述与情人的离别,展现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词的上阕首先通过描绘秋景来渲染离别的氛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词人以凄凉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为接下来的离别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接下来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词人将目光转向离别的一幕,用简练的笔墨将矛盾和挣扎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下阕中,词人进一步深入到离别的情感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三句,词人借用古人的情感,表达出离别的痛苦,并且强调了秋天这一特定季节对离别的渲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则是对离别后情状的一种假设和猜想,展现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这首词的美在于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出了人类普遍的情感——离别之苦。

柳永通过对秋天、长亭、骤雨、兰舟等典型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情人之间留恋和挣扎的细腻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深沉的一面。

整首词的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使读者在感受离别之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艺术功力。

此外,这首词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在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被后来的许多诗人所借鉴。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欲寄采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就有着与《雨霖铃》相似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雨霖铃》是一首充满情感、意境深远的词。

它不仅展示了柳永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展现了他深沉、真挚的情感世界。

这首词的赏析是一个充满感性和理性的过程,让人在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柳永雨霖铃课文赏析

柳永雨霖铃课文赏析

柳永雨霖铃课文赏析柳永雨霖铃课文赏析《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课文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雨霖铃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古诗词是语文课程里最重要的考试题目,同学们要重视起来,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

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

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雨霖铃》主要是借离情别绪写江湖流落之感,文笔优美,感情真挚。

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为结构美、语言美、绘画美三个方面。

下面是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欢迎阅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京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一、《雨霖铃》的创作背景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曾放言“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仁宗皇帝闻其言,说:“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遂落第。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配合,他完成了词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时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首词调名《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于安史之乱时,避地蜀中,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

同是羁旅、离情等题材,和唐五代词人相比,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清陈振孙),他的词作更多地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其代表作《雨霖铃》,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全词以凄切婉转的笔调,描写了离别之情,感情在词中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金曲”之一。

二、《雨霖铃》的艺术成就上片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 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 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欢迎阅 读。

雨霖铃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 本义: 设酒食送行) 别, 却没有畅饮的心绪,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 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 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 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 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 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一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 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 将别、 日已晚、 雨乍停、 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 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 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 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 中, 本欲多“留恋”片刻, 怎奈“兰舟催发”, 这样的饯别酒, 饮起来怎能不“无 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 〈〈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赏析“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相信很多人都学过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作者与恋人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为您带来“雨霖铃赏析”,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雨霖铃赏析1【评解】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

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

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

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赏析2柳永词《雨霖铃》是描写他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男女的爱情以多么深重的打击。

这首词正是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阕主要是写别后的情景。

开首三句,如果简单看成叙事,好像只从送别的时间、地点说起,而其实,即没像后面的“清秋节”明确指出时间,也没像后面的“都门”明确指出地点。

如果简单看成写景,也好像只在对着长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刚停,而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异样的情味,即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物。

【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吴萸。

都门帐饮无绪,眷恋处,兰舟预示。

赵胜泪眼泪眼,竟无语凝噎。

读回去回去,千里烟波,暮霭绝情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注解、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2、诗所:悲凉低沉。

3、骤雨:急猛的阵雨。

4、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洛阳)。

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6、无绪:没情绪。

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下的样子。

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0、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浓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2、今宵:今夜。

3、经年:年复一年。

4、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重归于好之情,深情蜜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做得就是那样地悲凉而低沉,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下。

在京都城外设帐私宴,却没豪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急着启程。

挥著手互相啊着,满眼泪花,直至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戳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起这回来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一首词,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关键词】 诗词 名句,抒情,离别 【名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出处】 宋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注】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说明】 《雨霖铃》 (寒蝉凄切) 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 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 的一篇。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 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 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 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更多 有关离别的古诗 词名句请关注“” 【赏析】 什么是“良辰好景虚设”?李益说“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就是千种万种的自然风物摆在你的面前, 你却丝毫不为所动。

不是因为你已看破 红尘,而是你深陷其中,无心再喜欢上其他的事物。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几句是对离别之后生活的想象。

作者 由“今宵”想到“经年”, 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 由“无语凝咽” 想到“更与何人说”。

相聚的时候,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心愉悦,可一旦离 别,满心都是孤独与牵挂,即使对着良辰美景,也提不起欣赏的兴致,那美景只 能徒增伤感。

心中的千种风情不知向谁诉说,更不知该如何诉说。

这几句把词人 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篇1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雨霖铃》 翻译赏析

柳永《雨霖铃》 翻译赏析

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朝代】宋译文对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后两句中“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最新整理)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一、关于词牌名的来历“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敦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入蜀,至叙口时,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

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由于擅长词曲,他还常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听了他的名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以后,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并考取进士。

他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较缠绵婉约,《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

《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三、内容赏析“寒蝉凄切”,这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宋代的汴京河两岸栽有很多柳树,柳永在另一首词《少年游》中曾写过“高柳乱蝉嘶”。

“寒蝉凄切”正是写柳树上寒蝉凄切的长鸣,而柳树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会触动离情。

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明确了。

在唐宋时期,“长亭”已经当作了离别地点的通称。

康与之曾说过:“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

这里是一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雨停了,这时,无论如何也该启程了,必得离别,自然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词人因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只能在一个很简陋的帐蓬里告别恋人,当时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白天就登程了,因不忍离别,延挨到了“对长亭晚”,自然唤起下句“方留恋处”。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雨霖铃》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
《雨霖铃》被誉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而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通过层层的渲染、铺陈,以及典型意象的有机使用,使词成为一首意致绵密,凄恻动人的“惜别诗词”之千古名篇。

首先,全词通过多层次地、层层递进的结构将离愁别绪表现得缠绵悱恻。

“寒蝉凄切”从寒蝉,深秋之鸣虫开始展开,将镜头聚焦在一个微小之物之上。

然物微而意大,寒蝉代表的是秋风萧瑟的深秋,而“悲秋”又是从宋玉起开创而形成的传统意境。

且,“凄切”之声又响在耳边,其悲凉之意更增添了一分。

寒蝉体积虽小,看似微不足道,但仅“寒蝉”一入眼(/入场),其整个深秋、悲凉、愁绪之意便跃然纸上,不必再赘言,读者便早已心领神会。

仅四字“寒蝉凄切”,便奠定了整篇词的基调,而四字概括得极为精妙而传神。

此为一层。

然后,放佛随着主人公的抬头远望,镜头拉长,那延绵不绝的长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似乎都像是为主人公而设,放佛在幽幽地诉说着无法逃避的离别。

抬头望去,尽是离别之景物。

并非周围景物仅有长亭而已,然而入眼的却只有长亭,正表明了主人公的满心离愁别绪。

再一望,那夕阳西落,暮色十分,一日的美好将尽,放佛象征着“你我”之美好姻缘也将随之而尽。

第二层,对着送别的长亭,在这傍晚时刻,“我”心如何不感伤?不仅如此,第三层的环境描写,将氛围烘托得更为抑郁难耐,即“骤雨初歇”。

深秋之傍晚,已觉寒气,然而加之秋雨,更令人觉得无法抵御的寒气逼人。

天冷而心亦寒。

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而且,骤雨已既停,表明船即开,分手的时间迫在眉睫。

此三句十二字里,包含了三层氛围的营造及环境的描绘,层层递进,十分精妙而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时间、地点,背景和场景。

字有限而意无穷。

虽然“都门帐饮”,却并没有江淹所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那种豪迈和欢快的气象,有的只有“无绪”,心情的起伏不定,难以平复。

正留恋处,此时“兰舟催发”,已经容不得再叙儿女别情。

这种无奈,情何以堪?“盖写未别之情景,已凄然欲绝。


然后,镜头从周围环境转向了主人公。

“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这几个词将两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执手”,也许曾有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山盟海誓,而今“执手”的时间却已分秒可算;“相看”,这或许是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见面;这心里纵有千言万语,此刻却说不出口,也许不必再说出口,曾惺惺相惜,自然明白“我”心;默默之中,只有眼泪不止,哽噎不断。

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将离别人心中复杂而微妙,伤心落魄而难以言表的内心情感勾勒出来。

将情感表达得有隐有显,回环而不绝,绵密而细致。

“念去去”两句,大气包举、直抒胸臆,放佛要在心中大声哭喊、发泄心中的愤懑之情。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看似言景而又实指人情。

主人公忧伤惆怅弥漫及心情的无比沉重,与此时此地的大背景融为一体,放佛漫天弥漫的已不再是雾霭,而是无法抑制的离别的惆怅,满江奔腾流逝的不只是江水,而是离别的哀愁。

此处,情缘于景而甚于景,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如果说该词的上阕写的是未别及别时之情,那么下阕则写的是别后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历来人们都伤心于离别之事,离别本身已足以让人伤神,“更那堪”秋愁万绪的“清冷时节”,真是悲上加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是作者的假设和设想。

分别时的无绪帐饮,别时神情恍惚,而当酒醒十分,自己又会是身在何处?也许只有那枯柳夹岸,拂晓寒风残月在天吧。

这情境,闻之便另人心生悲哀。

酒醒后再次清醒地意识到伊人已不在,只有自己和那败柳残月,寒风迎面吹来,孤寂寥落之感,传遍全身,不能自拔。

这句虽在描写假象的周围环境,无一字在说情感,却又感觉没有一字不是在叙说着沉重而荒凉的伤心。

这句既是写深秋清早的佳句,更是”无声胜有声,不言胜言”的描写离人凄恻之情的千古名句,传诵至今,经久不衰。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此处作者,继续设想下去,即使不是那酒醒后的荒凉处境,但孤独寂寞却常在,纵使有“千种风情”,又能找谁去诉说,只有虚度年华,蹉跎一生。

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一步地引人至更深的感情漩涡中去。

放佛一道一道无形地缠在身上的离愁与悲哀,让人不能反抗,只能与作者与主人公感受同样的沉重而绵密的离别之情。

层层环套,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离愁别绪缠绵悱恻,无穷无尽。

环境的烘托及细节的描写,使感情呼之欲出,情寓于景,而情景交融。

第二,这首词的哀断凄绝,还通过特别的音节声律而得到加强。

首先,该词压的是短促的入声韵,如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用这样的入声韵去表达难以抑制的强烈的愤懑之情。

其次,词中使用了很多抝句,如“骤雨初歇”(仄仄平仄)、六字句“都门帐饮无绪”和“今宵酒醒何处”(都是平平仄仄平仄)、七字句“暮霭沉沉楚天阔”(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及八字句“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少了正常的音律之感,却多了一种不是按常速诵读即可的、与词的情感相协调一致的、特殊而奇特的节奏。

再次,词中用了很多结构特殊的句子,使得读者在诵读时,不得不有意加入停顿和顿挫,使得词节奏缓而重。

如,“对长亭晚”,是“一三”而非“二二“;“竟无语凝噎”,是“一二二”非“二二一”等,有意打破了句子的节奏,却不觉涩怪,反而更好地表达出了哀断凝噎之感。

这首次中体现了很多柳永作词的创作手法,在此仅举一二。

词的妙与好,就在于不可言说和不可替代之上,虽冗长地分析一番,却未尝不是画蛇添足,有损词本身的意境。

柳永虽是“失意才子词人”,却是在宋代乃至整个文学史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伟大词人而,这首词的艺术造诣之高,不愧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