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合集下载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借鉴!1、初出茅庐:茅庐:草屋。

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

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2、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

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3、围魏救赵: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

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4、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5、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6、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

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7、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8、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9、揭竿而起: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10、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

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11、呕心沥血:呕:吐;沥:滴。

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

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12、多多益善:益:更加;善:好。

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13、乐不思蜀:蜀:指三国时蜀国。

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

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14、暴殄天物: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

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15、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

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历史文化城市对外形象信息准确的传达,快速的传播,是一个国家塑造对外形象和树立民族自尊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故事的成语,欢迎阅读参考!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买椟还珠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能畅销起来,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2: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3:两败俱伤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去攻打魏国。

便去晋见齐宣王,说:「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吗?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韩子卢在追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名字:焚书坑儒成语发音:fén shū kēng rú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

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成语繁体:焚書坑儒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焚,不能读作“fěn”。

成语名字:负荆请罪成语发音:fù jīng qǐng zuì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繁体:負荆請辠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荆,不能读作“jīn”。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名字:封金挂印成语发音:fēng jīn guà yìn成语解释: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成语繁体:封金掛印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名字:刮目相看成语发音:guā mù xiāng kàn成语解释: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导读:1、初出茅庐:茅庐:草屋。

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

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2、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

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3、围魏救赵: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

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4、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5、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6、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

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7、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8、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9、揭竿而起: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10、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

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11、呕心沥血:呕:吐;沥:滴。

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

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12、多多益善:益:更加;善:好。

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13、乐不思蜀:蜀:指三国时蜀国。

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

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14、暴殄天物: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

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15、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

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

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6、力透纸背:力:笔力。

透:穿过。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例句: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 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 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 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 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 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 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 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 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 40 万。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 180 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 军疲劳不堪。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1.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2.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借助大雾天气,最终用草船骗得曹操十万支箭。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些四字成语都与历史故事有关,通过简洁的表述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成语名字:焚书坑儒成语发音:fén shūkēng rú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

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成语繁体:焚書坑儒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焚,不能读作“fěn”。

成语名字:负荆请罪成语发音:fùjīng qǐng zuì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繁体:負荆請辠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荆,不能读作“jīn”。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名字:封金挂印成语发音:fēng jīn guàyìn成语解释: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成语繁体:封金掛印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名字:刮目相看成语发音:guāmùxiāng kàn成语解释: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全部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每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
涵和文化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1.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的故事,形容杞国人心胸狭窄,小
题大做。

2.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比喻坚持不懈,不怕
艰难困苦。

3. 望洋兴叹,指对自己的力量感到无能为力,出自《后汉书》。

4.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
上加以点明或补充。

5. 指鹿为马,出自西汉末年,赵高篡权时的故事,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6. 唇亡齿寒,出自《史记》,比喻彼此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7. 胸有成竹,出自《史记》,比喻事先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

8. 李代桃僵,出自《史记》,比喻代人受过或替人承担责任。

9. 狐假虎威,出自《孟子》,比喻借势欺人。

10.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的故事,比喻做多余的事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故事四字成语,每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在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被广泛传颂,其中不乏一些成语,这些成语既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一、指鹿为马。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末年,当时权臣赵高篡权,他为了掩盖自己篡位的罪行,曾经在宫廷上展示一只鹿,却声称它是一匹马。

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二、焚琴煮鹤。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名叫屈原的大臣,他因为忠言劝谏而遭到贬官。

最后,他在汨罗江投河自尽,楚怀王为了纪念他,下令焚烧珍贵的乐器,煮食珍贵的鹤肉。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毁掉宝贵的东西。

三、揠苗助长。

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大臣,他听说揠苗助长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快,于是就让人去实施了这个方法。

结果庄稼不但没有长得更快,反而死光了。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急功近利,反而弄巧成拙的行为。

四、杞人忧天。

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忧天会塌下来,别人劝他不要担忧,他却说,“我担忧天塌下来,你们还不担忧吗?”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杞人忧天,形容无端的忧虑。

五、望洋兴叹。

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人,他站在海边看着汹涌的大海,感叹自己的力量微小,无法跨越大海。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眼前的困难使人感到无能为力。

六、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时期,曹操曾经请王羲之为他的书法作画,王羲之在画完龙的全身后,却没有画龙的眼睛,曹操问他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王羲之说,“龙有神灵,它自己会长出眼睛。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文章或者作品中点出关键之处。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既承载了古代历史的记忆,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成语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七擒七纵(诸葛亮)[释义]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语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用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例句]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

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成语故事]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历史的缩影、文明的积淀、智慧的浓缩,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4、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公如果汉语是浩瀚的⼤海,成语就是其中美丽的⻉壳,成语故事就是⻉壳⾥的珍珠。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全,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杀了太⼦申⽣,⼜派⼈捉拿申⽣的异⺟兄⻓重⽿。

重⽿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九年。

经过千⾟万苦,重⽿来到楚国。

楚成⺩认为重⽿⽇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天,楚⺩设宴招待重⽿,两⼈饮酒叙话,⽓氛⼗分融洽。

忽然楚⺩问重⽿:“你若有⼀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略⼀思索说:“美⼥侍从、珍宝丝绸,⼤⺩您有的是,珍禽⽻⽑,象⽛兽⽪,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呢?”楚⺩说:“公⼦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吧?”重⽿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天,晋楚国之间发⽣战争,我⼀定命令__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益强⼤。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__在作战时相遇。

晋⽂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下令__后退九⼗⾥,驻扎在城濮。

楚军⻅晋军后退,以为对⽅害怕了,⻢上追击。

晋军利⽤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左传僖公⼆⼗⼆年》退避三舍:舍:古时⾏军计程以三⼗⾥为⼀舍。

形容不与⼈相争或主动让步。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约法三章(刘邦)[释义]约:商议确定;法:法律。

订⽴法律三条。

原指订⽴法律;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简单的条款;⼤家监督遵守。

[语出]汉.司⻢迁《史记?⾼祖本纪》:“与⽗⽼约法三章⽿:杀⼈者死;伤⼈及盗抵罪。

”[正⾳]约;不能读作“yāo”。

[⽤法]⼀般作谓语、宾语。

[例句]为了减轻学⽣过重负担;校⻓与全校师⽣~;作业当天完成;不上第七节课;节假⽇不补课。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成语都是来源于古代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共计十个,希望能够为读者增添一些有趣的知识。

一、画蛇添足: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一位乐师被赏识后,他在自家墙上画了一条蛇,却因为不满意而画蛇添足。

结果他因为这个错误而失去了赏识,引申为做一件多余的事情,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二、杞人忧天:南朝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杞国,这个国家有一个人每天都担心外面天塌下来,引申以小事自扰,多虑多虑。

三、因祸得福:战国时期,有一个铜匠趁机扬名四海。

他把客户的铜钱做了一枚解锁器,可以轻松解锁某类铁锁,结果被监守自盗的打铁匠发现,将他告了上去。

在灾难中寻找好的结果,浅缎得愈,引申为遭受危险而得到好处。

四、望洋兴叹: 讲的是古代有见过大海的人,靠边去上岸都没敢靠近,回去时别人问他有什么收获,他说望洋兴叹.引申为无能为力,感到无望。

五、狐假虎威: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聪明的狐狸戴上一只老虎的皮,让其他动物都认为他是一只老虎,通过这种伪装来欺骗天真的动物。

引申为利用别人的威望来吓唬人。

六、兔死狗烹:战国时期,齐国寡妇不愿与人结婚,便养了两只宠物动物,分别是兔子和狗。

后来寡妇去世了,她的亲戚就把这两只动物宰杀了烹了。

引申为利用名利之间的差异来套取别人。

七、指鹿为马:秦朝时期,赵高安排官员测试他们的忠诚。

他拿出一只鹿问:“这是什么东西?”学习长官曰:“这是一只鹿。

”赵高曰:“你不是说这是马吗?”学习长官一点也不肯屈服,引申为用运用欺诈手段进行政治斗争。

八、铁杵磨成针: 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三年都在磨手中的铁杵,孟子于是对她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表示只要有耐心,就能改变人生。

引申为耐心细心,经过长时间努力定能成功。

九、亡羊补牢:出自吕氏春秋,背景是鲁国为呵护羊群,曾将羊围在围墙内。

后因猪群闯入,打破围墙后,羊群不怕生命危险,降低了守卫安全意识,猪群又再次来入造成了重大损失。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

是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的历史成语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1、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2、单刀赴会: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

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3、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4、初出茅庐: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5、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6、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7、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8、多多益善:益:更加。

越多越好。

9、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10、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1、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3、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煮豆燃萁:燃:烧;萁:豆茎。

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16、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7、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18、穷图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9、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0、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读中国历史故事有什么好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闻雷失箸】故事的主人公: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闻雷失箸】是什么意思?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闻雷失箸】出自哪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

”【闻雷失箸】词语辨析:【闻雷失箸读音】:wén léi shī zhù【闻雷失箸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闻雷失箸】如何造句:1、这孩子很聪明,闻雷失箸,反应比同龄儿童快十倍。

2、老僧人看了看金夕,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闻雷失箸的谷古。

3、其表演之成功,真使“青梅煮酒论英雄”中“闻雷失箸”的大耳贼刘备自叹弗如也。

4、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

【闻雷失箸】典故: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

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

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

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

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

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将军董承组织力量诛灭曹操。

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

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

”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

十个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十个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十个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一字千金、指鹿为马、焚书坑儒、图穷匕见、悬梁刺股、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金屋藏娇、暗渡陈仓、十面埋伏、投笔从戎、马革裹尸、多多益善、老当益壮、鞠躬尽瘁、三顾茅庐、煮豆燃萁、刮目相看、乐不思蜀、七步成诗、言过其实、七擒七纵等等。

1、望梅止渴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2、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

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3、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5、背水一战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

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

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

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

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

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2、单刀赴会: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

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3、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4、初出茅庐: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5、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6、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7、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8、多多益善:益:更加。

越多越好。

9、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10、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1、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3、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煮豆燃萁:燃:烧;萁:豆茎。

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16、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7、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18、穷图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9、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0、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22、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3、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4、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5、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2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7、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8、封金挂印: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29、卧薪尝胆: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0、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1、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32、言过其实:实: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33、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

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34、千金买骨: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35、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36、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37、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38、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9、老当益壮: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0、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4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42、宝刀不老: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