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功能的各种异常情况,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

针对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医学界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本文将重点介绍相关内容。

一、诊断原则1.详细询问和认真听取患者自述:在初步判断出可能存在神经系统问题后,医生应进行细致的询问和倾听患者关于症状和发作时机等方面的描述。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2.家族史调查: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对患者家族史进行详细调查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在近亲中有相关的神经系统问题,这将是可能导致他们当前状态的重要提示。

3.身体检查: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行走姿势、手指活动等,医生可以初步确定疾病类型。

此外,神经系统检查还包括对患者的感觉、运动和反射进行测试,以全面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4.辅助检查:为了更准确地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

例如,通过脑电图和脑成像来评估大脑功能或排除其他可能性;通过血液和尿液分析来发现有益于诊断的生化指标;通过神经肌肉电图等方法来评估周围神经损害程度。

二、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并根据医学界已有的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且基础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之一。

具体药物选择取决于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

例如,在帕金森病中,通常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MAO-B抑制剂来增加多巴胺水平和抑制酶的活性;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常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溶栓剂和抗凝剂来预防或治疗血栓等。

此外,针对癫痫、焦虑和抑郁等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也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2.手术治疗某些情况下,如癫痫无法通过药物控制或颅内肿瘤需要切除时,手术治疗是必要选择。

手术主要通过切除异常组织、调整失去平衡的神经回路或植入电极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3.物理康复针对某些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后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物理康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神经科疾病定性的“Midnights”原则

神经科疾病定性的“Midnights”原则

神经科疾病定性的“Midnights”原则神经科疾病定性的“Midnights”原则神经科疾病定性的“Midnights”原则“Midnight”这个单词在神经科大有用处,根据神经科疾病九大病因将其进行对应和拆分,再多加一个“s”,即可得出神经科疾病九大病因的汇总,这在临床的定性诊断分析中非常方便易行,特此介绍如下:“Midnights”原则:M--metablism,代谢性I--inflammation,炎症D--degeneration,变性N--neoplasm,肿瘤I--infection,感染G--gland,腺体,内分泌H--hereditary,遗传T--toxication,中毒/trauma,外伤S--stroke,卒中记住“Midnights”原则,可以针对临床实际病例轻松进行病因大类的排除鉴别诊断,完成对疾病的“收缩圈”过程,既可保证定性分析顺利成章,又能避免在病因推导上的遗漏。

可以说定性的“收缩圈”是指导思想,而“Midnights”则是贯彻该指导思想的载体。

我们可以随便挑一个病例实战一下。

请大家参阅2011年1月份北京市神经科CPC临床神经病理讨论会的病例1:患者男性,17岁。

主诉:行走困难、言语不清进行性加重2年4个月。

患者2007年8月被家人神经科疾病定性的“Midnights”原则发现走路姿势异常,表现为左上肢屈曲,左下肢拖曳;并出现言语缓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四肢僵硬,活动不灵活,行走不稳,言语表达困难,吞咽因难和饮水呛咳。

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

当地医院2008年3月13日头颅MRI报告:双侧基底节区豆状核、丘脑,双侧侧脑室旁可见对称性的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欠清晰。

2009年2月19日腹部B超报告:肝脏轻度弥漫性改变。

2009年10月16日EEG:未见正常背景活动,弥漫性慢波;双侧半球弥漫性棘慢波,双侧额部明显。

2009年10月16日:血铜蓝蛋白0.27g/L。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神经内科】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神经内科】ppt课件

脑干病变

一侧脑干损害:病变侧的脑神经受损症状 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双侧脑干损害:两侧脑神经、锥体束和感觉传导束受 损的症状。
医学课件
22
小脑病变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小脑蚓部病变:躯干的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 急性病变--临床症状明显 慢性病变--可发挥代偿
医学课件
23
大脑半球病变

刺激性病损:痫性发作, 破坏性病损:易出现缺损症状 一侧病变:病灶对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额叶病变: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精神症状和 癫痫发作
医学课件
24
大脑半球病变

顶叶病变:中枢性感觉障碍、失读、失用; 颞叶病变:象限性盲、感觉性失语和钩回发作 枕叶病变:视野缺损、皮层盲及有视觉先兆的癫痫发 作 大脑半球弥散性损害: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肢体瘫 痪和感觉障碍
常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局灶性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发作、肢体麻木和瘫痪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增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肿瘤 细胞。颅脑CT及MRI检查很有必要。
医学课件
32
遗传性疾病
儿童和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起病,常 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可有家族遗传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较易诊断,隐性遗传 病或散发病例不易诊断,未发病的携带者 或症状轻微者更不易发现 ,基因分析有助于 诊断。
医学课件 5
定位诊断

主要是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及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
医学课件
6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准则
医学课件
7Hale Waihona Puke 明确神经系统病损的水平

神经内科诊断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神经内科诊断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神经内科诊断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神经内科诊断原则是指在神经内科临床诊断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病情表现多样化,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神经内科诊断原则的概述、要点和方法,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神经内科诊断工作。

神经内科诊断原则的准确应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神经内科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然后在正文部分详细阐述神经内科诊断的原则和要点,包括概述神经内科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神经内科诊断的实践意义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神经内科诊断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和影响。

1.3 目的神经内科诊断原则是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疾病。

通过深入了解神经内科诊断的原则和方法,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疾病特征,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此外,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学习到神经内科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患者及家属了解神经内科诊断的基本流程,促使双方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诊断原则的确立,旨在促进神经内科医学领域的发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2.正文2.1 神经内科诊断原则概述神经内科诊断原则是指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方法。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因和病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神经内科诊断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详细询问病史:患者的病史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生需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家族史等内容,以便全面了解疾病的特点。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单肢型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3.脱髓鞘性 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多个 病灶,病程特点为缓解与复发交替,症状时轻时重。常见的有多发性 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脑脊液、MRI和视听 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确定病灶的脱髓鞘改变。
4.中毒性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是由各种有害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 害的疾病,可急性起病(急性中毒)或慢性起病(慢性中毒)。根据 接触史和现场环境调查,可确定哪种物质中毒。常见的神经系统中毒 有:工业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生物 毒素中毒、CO中毒、乙醇中毒等。
4.脑干病变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脑干内有第Ⅲ~Ⅻ 对脑神经核、下行的锥体束和上行的感觉传导纤维通过。
①、脑干病变的确定:脑干病变的典型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 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干病变水平的确定:脑干受累的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断的。
一、定位诊断 ⑴
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
①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 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 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远、近端。
②病变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定位 力求精确,这不仅为定性诊断打下基础,也为辅助检查提供依据,更 为治疗提供方向。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发 症状常提示病变的首发部位,通常也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且有助于说 明病变的性质。病变演变过程常有助于分析病变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变性质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血象和脑脊液检查有炎 症性改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寄生虫学检查,常 可查出病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精神状态
理解力、计算力、分析判断力(智能) 情感、意志行为
头颈、躯干发育 情况



嗅神经:嗅觉
视神经:视力、 视野、眼底
动眼、滑车、外展 神经:外观、眼球 运动、瞳孔大小、 对光反射、调节反射
三叉神经:面部 感觉、咀嚼肌运 动、角膜反射、
下颌反射;
面神经─外观、味觉 、运动
蜗神经,前庭神经: 听力、眩晕、呕 吐、眼颤、平衡;
起病多较缓慢,逐渐进 展和加重,颅内高 压和局灶体征;
起病及进展均缓慢,有好发 年龄,常重点侵犯某一 系统(ALS、AD)
神经系统病史采集
注意事项
系统、真实、准确、 重点、避免提示、
套问
现病史
主要症状+时 间,<20个字。
起病(情况、 时间、诱因)
主要症状特点(部位、 范围、性质、持续时间、
程度和影响因素)
舌咽迷走神经:运 动感觉、咽反射
副神经:胸锁乳突 肌、斜方肌
舌下神经
肌肉形态、肌力、肌张力

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跟膝胫

试验、快速轮替动作、误指试
系 统
验、反跳试验、平衡试验如 Romberg征和起坐试验)
不自主运动:偏瘫步态、剪刀 样步态、醉汉步态、慌张步态、
跨阈步态、摇摆步态;
感觉系统



对怀疑为继发的神经系统病

变,要筛走一些有关基础疾

病和病因;

重视选择辅助检查结果。
病因学分类
感染 血管性 占位性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有发 热,畏寒,外周血白细胞增 加等全身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发病多较急骤,几秒、几分 钟、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 峰,须注意高血压等心血管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 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
➢ 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并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 肢体麻木、轻偏瘫等;
➢ 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部分脑瘤患者性卒中形式突然起病 部分颅内转移癌呈弥漫性分布
(五)脱髓鞘疾病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多出现缓解-复发交替,少数 病例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进行性加重;
(二)神经变性疾病
➢ 起病及进展缓慢,进行性加重; ➢ 多数年龄偏大,如老年性痴呆,少数也可发于年青人,如运动神经
元病; ➢ 主要侵犯某一系统,病理呈系统性改变; ➢ 不同的疾病表现各不相同;如Alzheimer病和Pick病、Parkinson病

(四)外伤
➢ 外伤史或外伤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多为急性起病,亦应注意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病的如硬膜下血肿; ➢ 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
第二章第四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
(The Diagnostic Principles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 (二)了解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与定向诊断。
诊疗程序
一. 定向诊断 是不是神经系统的病变? 二. 定位诊断 病变的位置在哪里? 三. 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的病变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三、定性诊断
确定疾病的病因 ➢ 根据—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 ➢ 方法—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 结合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 通常可对疾病性质做出正确判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一、血管性疾病 二、感染性疾病 三、神经变性疾病 四、外伤 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六、脱髓鞘性疾病 七、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八、其它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体象障碍 顶叶(特别是非优势半球)的急性损害,可发生对自体结构的认知 障碍。一般认为系缘上回或丘脑至缘上回的联络纤维损害,表 现为对偏瘫侧肢体的忽视、偏瘫不识或偏身失存感,也可有幻 肢现象。
●空间定位障碍 患者对空间定向发生障碍,不能辨别方向,亦不能辨别左右。
顶叶
●结构性失用 多表现为描绘图形时发生的空间结构障碍,常为左侧空间忽视, 两侧顶叶病变均可引起,但以右侧损害时表现最重。 结构性失用主要为视觉—动觉信号整合区即枕叶和角回之间联系 的中断所致,故与视觉失认有关。
小脑病变
• 小脑病变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等。蚓部病变主要引起躯干性共济失调,半球 病变主要引起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急性(血管 性及炎性)病变症状重于慢性(变性病及肿瘤) 病变;小脑脚病变症状重于小脑本身病变。
大脑半球病变
• 大脑半球病变 刺激性病灶痫性发作,破坏性病灶缺损症状和 体征。一侧病变:病灶对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 碍,失语或体象障碍等。弥散病变:意识障碍, 精神症状,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等。额叶病变: 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精神症状和癫 痫发作等。顶叶病变:中枢性感觉障碍,失读, 失用等。颞叶病变:象限性盲,感觉性失语和 钩回发作等。枕叶病变:视野缺损,皮层盲及 有视觉先兆的癫痫发作等。
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病变
• 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损害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改变 (增高或减低),运动 异常(增多或减少)和震颤等。旧纹状体(苍 白球)病变: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静止性 震颤。新纹状体(壳核,尾状核)病变:肌张 力减低,运动增多综合征(如舞蹈,手足徐动 和扭转痉挛)等。
神经疾病的定性诊断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扫描--SPECT
• MRI&f-MRI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PPT课件

确认损害神经的分布方式
✓ 诊断步骤中重要的一环是判定神经受累分布的特点 ✓ 病史询问和体检初步确定是哪些神经受累,分布的特
点如何 ✓ 再通过电生理检查来延伸体检获得的印象,明确最
终的神经损害的分布特点
确认损害神经的分布方式
不同病因的周围神经病其受累神经分布模式不 尽 相同,对病因判定有一定意义
代谢性、中毒性,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损害常为 对称性分布 感染性,血管性或外伤等病因常为不对称性损害 分布 同时远近端损害则多为脱髓鞘性病变
➢ 长期或自幼难以跑、跳,运动技能不佳,体育成绩不好 ➢ 高足弓、锤状趾或鹰爪趾 ➢ 爪型手 ➢ 肌萎缩 ➢ 足病,足溃疡 ➢ 使用支俱 ➢ 曾被误诊诊断为关节炎或小儿麻痹 ➢ 用足跟足趾行走困难 ➢ 从跪位站起困难
周围神经病运动、感觉损害分布
急性
• GBS • 卟啉病 • 血管炎 • 药物性,砷中毒性神经病 • 副肿瘤性感觉神经病 • 急性感觉性神经病 • 病危后周围神经病
迷走
11

12
舌下
不属周围神经系统 中脑 桥脑
延髓
脊神经
成分
躯体运动 躯体感觉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后正中线两侧 的肌肉和皮肤
除胸神经外,其余 脊神经前支交织 成丛→相应部位

组成
神 经
颈丛 C1-C4
前 支
臂丛 C5-T1
胸神经
前支 T1-T12
腰丛 T12-L4
骶丛 L4-L5 腰骶干 全部S ,CO
• 部分周围神经病在病程上可以有交叉和重叠。 急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虽少见
• 但可危及生命,急性出现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必 须查找病因
运动与感觉在判断病程中的意义
➢ 慢性病程多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并且以 运动障碍为主,病史和体征有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神经-汗腺分泌异常等 单神经损伤-区域性改变 多发性神经损伤-四肢对称性
三、常见部位病损的临床特点
3、脊髓病变: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症状 体征:选择性损害(传导束性损害) 一侧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横贯性损伤(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植物神经症 状) 例1 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肌萎缩、肌力↓ (脊髓前角灰质炎) 锥体束和后索损害:锥体束、腱反射异 常、肌力↓病理反 射、深感觉障碍 (亚急性联合变性)
脑炎) 系统性:是否选择性地损害某些系统或传导束(运动神经元病、
亚急性联合变性)
定位诊断的准则
4、一元论原则:尽量用一个病灶来解释患 者全部的临床表现
5、是否联合病变?系统性疾病中的神经系 统表现
6、是否有其它系统的并发症:神经系统疾 病在其他系统的表现
二、定位诊断的注意事项
1、并非临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提示有相应的病灶 存灶 病例1:(高颅压时外展神经麻痹)
二、注意事项:
1、注意基础病 2、注意起病过程 3、注意既往史 4、注意辅助检查 5、注意演变规律
基础扎实 掌握关键 仔细认真
思路清晰 综合分析 严谨耐心
一侧脑干病变:出现病变同侧颅神经病损症状。
病变对侧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
(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5、小脑病变: 常见症状-头晕、眩晕、站立不稳、呕吐 体征-共济失调、肌张力↓眼震、构音障碍
6、大脑病变: 常见症状-刺激性病变:痫性发作 破坏性病变:缺损性神经症状和体征 体征-各叶病变有各自的体征 一侧性病变容易出现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7、体征与病史相符合 病例7:(TIA发作)
8、体征与症状相符合 病例8:(进展性卒中)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常见部位病损的临床特点
1、肌肉病变:(包括神经肌肉接头处) 常见症状-肌无力、肌痛、肌萎缩、肌束震颤
(肉跳)假性肥大、肌强直体征-可无明显定位力 体征,可见肌萎缩,不应有感觉障碍
三、常见部位病损的临床特点
例2 例3 4、
脊髓半侧损害:
病变同侧前角、锥体束-肌力↓(病变同侧)
病变同侧后索-深感觉↓
(病变同侧)
病变同侧侧束-痛、温觉↓ (病变同侧)
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完全性损害包括-
运动障碍(锥体束、肌萎缩、肌力)
感觉障碍(深、浅感觉)
植物神经障碍(汗腺分泌异常、二便排出障碍-便秘、
尿潴留)
脑干病变:
2、病变之初的定位不能确定最后的病变范围 病例2:(脊髓病变)
3、是否是既往的体征 病例3:(先天性眼震、 多发性脑梗塞)
二、定位诊断的注意事项
4、确定的病灶不一定有相应的体征出现 病例4:(无症状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塞)
5、有很多的主诉,不一定有相应的体征出现 病例5:(神经症、抑郁症)
6、有相应的体征,不一定有相应的主诉 病例6:(脑肿瘤)
2、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症状(自主神 经症状);周围神经由于不同部位所含的三种Nf比例不等, 受损的程度可不相等
如:桡神经损伤-腕下垂;腓神经损伤-足下垂 面神经损伤-口角歪斜;皮神经突-感觉↓
体征:运动损伤-肌萎缩、肌力↓、腱反射↓ 感觉损伤-感觉(痛、温、触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The Diagnostic Principles for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诊断原则
• 定位诊断(topical diagnosis TD) • 定性诊断(etiologic diagnosis ED)
➢定位诊断:决定病变的部位,即解剖学诊断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即病理学诊断
脑 大脑:脑叶 血管 脑膜
中枢性 脊髓:具体平面、范围(选择性、半侧、横贯性) (颈、胸、腰、骶)
定位诊断的准则
神经:具体某条神经 周围性 肌肉:具体某块肌肉、肌群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3、病变的空间分布: 局灶性:只限于某一部位(面神经麻痹) 多灶性: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神经炎) 播散性:邻近组织被影响的范围,是否双侧病变(周围性瘫痪、
从病理学的角度对临床采集的资料,结合 病史、起病方式、、演变过程、辅助检查的结 果筛选出可能的病因,澄清可能的病理性质。
一、定位诊断的准则:(需要参照的内容)
1、症状: 首发症状:首先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可提示病变的 主要部位 演变过程:病变的发展情况 当前症状:兵变发展的现状
2、病变的水平: 小脑:半球 蚓部 血管
7、基底节损害: 常见症状:僵直-少动-震颤;姿势异常-不自主运动增多 体征:肌张力改变(↑或↓);运动异常(↑或↓); 震颤(静止性);多动(舞蹈、手足徐动等)
定性诊断:
目的:确定病因性质
一、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因学分类:
1、感染性疾病 2、外伤性疾病 3、血管性疾病 4、肿瘤 5、遗传性疾病 6、营养代谢障碍 7、中毒及与环境有关的疾病 8、脱髓鞘性疾病 9、神经变性病 10、产伤及发育异常 11、系统性疾病伴发的神经损害
确定诊断结果的步骤
临床资料采集→定位诊断→定性诊断
1、临床资料采集
病史采集 (详细、方方面面)
全身体格检查 (仔细、里里外外)
神经系统检查 (精细、上上下下)
}包括辅助检查
2、定位诊断
用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临床采集的资料 及阳性体征(特别是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进 行分析,确定病变的部位。
3、定性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