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ⅳ人教新资料2.1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2.1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练习

1、以下哪一个不是儒家思想的观点()

A、中庸之道

B、礼与仁的制度观

C、天人合一

D、知解理性

答案D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主张学思结合⑤“当仁不让于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3、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

①以德治民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D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答案D

解析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5、阅读以下图片:

图一《诗经》书影图二《礼记》书影

图三《易经》书影图四《春秋》书影

图五《尚书》书影图六《论语》书影

回答:

(1)有人说上面图片反映的是孔子兴办私学采用的教材——“六经”。你认为准确吗?

(2)上述图片反映了有关孔子哪两方面的信息?

答案(1)不准确。“六经”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包括《论语》。孔子死后,他一生的主要言论由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

(2)一是孔子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二是孔子“述而不作”,他的弟子们把他的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解析此题考查孔子对整理传承文化典籍的贡献和关于“五经”“四书”的文化常识。要注意图片具体所示的是哪本书,并结合文化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6、阅读以下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那么不侮,宽那么得众,信那么人任焉,敏那么有功,惠那么足以使人。”——《论语》

请回答:

(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答案(1)主要内容:恭、宽、信、敏、惠。主要目的: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那么都有积极影响。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并把它发扬光大。

解析第(1)问的“内容”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即可,“目的”要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对人生观方面的影响。

能力提升

7、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国诸侯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答案B

解析孔子主张恢复礼治社会,他主张“仁”,这显然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8、孔子主张,“邦有道那么仕,无道那么隐”,“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说明他()

①收徒讲学是有条件的②鼓励学生参与政治活动③提倡忠君但不主张愚忠④主张教育要为政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有道”那么“仕”,说明孔子鼓励学生参与政治活动。“道不同不相为谋”,说明他反对愚忠。

9、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

B、专门研读六艺

C、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

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

答案C

解析孔子周游列国结束后,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10、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测试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试题提供的材料是《论语》外译本的发现及欧洲人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此题的立意在于说明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注意题干中的“解读不正确的”。1691年处于清朝前期,这一时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主动地对外联系和交流,《论语》被传播到海外,可能是欧洲传教士带过去的并译成外文。不能说明清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11、阅读以下材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但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解析所给材料表达了孔子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这些思想是鉴于春秋社会变革时期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现实,为匡正社会秩序而提出的。

1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2章)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完成:

(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实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答案(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既威武又不猛烈。

(3)有现实意义。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