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指标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表

0-6 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研制的[0-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是与全国12 个省,市密切合作,在收集15053 例婴幼儿神经、经理发育宝贵资料的基础上,历时10 年完成的,它不仅摸清了我国各地区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的基本情况,而且首次获得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系统、有代表性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常模。
本《量表》不仅可以用发育商来评价孩子的智能发育速率,也可用智龄来表明其发育水平,为智能超常或发育迟缓提供了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五大智能婴幼儿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大运动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独脚站、上下楼梯、四肢活动和姿势反应,躯体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精细动作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摇动、耙弄、拇食指对捏、握笔乱画、搭积木、穿扣眼、模仿画竖道、折纸、用筷子、画人像等。
这些动作为书写、绘画和劳作的技巧和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说,大运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行为成熟的程序,是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逐步成熟开始的。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主要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如对物体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运动器官的能力,对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调节能力等等。
由此可见,适应有力是在视觉、听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它可直接观察婴幼儿的智慧。
比如听声音有反应和找到声源,玩具失落后会找,积木对敲,从杯子中取出物或寻找盒内东西,盖瓶子盖,积木搭高和搭桥,能一页一页的翻书,知道主要的颜色和简单的数目,能理解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用拼板拼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能提点出画的物体少画了什么等等。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指通过对儿童智力、语言、感知、动作、社交情绪等方面的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儿童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个体化的教育和康复干预。
1.智力评估:通过测量儿童智力水平,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状况。
最常用的智力评估工具是韦氏智力量表和贝尔斯顿儿童智力量表。
2.语言评估:评估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发展状况,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理解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语言评估工具有雷维尔语言发展评定量表和儿童语言发展检查表。
3.感知评估:评估儿童感觉器官的功能和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
常用的感知评估工具有儿童视觉感知评估、听觉感知评估和儿童运动感觉评估等。
4.动作评估:评估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
常用的运动评估工具有布伦克西儿童适应性测验和经典动作发展评定。
5.社交情绪评估:评估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和情绪发展状况,包括社交技能、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等方面。
常用的社交情绪评估工具有儿童社交能力评估和贝尔斯顿儿童情绪行为量表。
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信息收集:通过观察和与家长、教师的沟通,了解儿童的背景、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等信息。
2.测试评估:根据评估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测试工具,并进行测试和记录评估结果。
3.结果分析:将测试结果与正常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4.结果解释:向家长、教师解释评估结果,讨论儿童的发展问题和干预措施。
5.干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个体化的康复和教育建议,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评价的过程需要专业的评估师进行操作,他们具备丰富的儿童发育理论知识和评估技能,并且能够与儿童良好互动,建立信任关系。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评估和个体化的教育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潜能发展。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方法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方法引言: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是一种通过评估儿童神经系统和心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和潜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方法,并详细阐述其原理和应用。
一、贝林斯基儿童发展量表(BSID)贝林斯基儿童发展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工具。
它分为两个部分:心理发育量表(Mental Development Scale,MDI)和行为发育量表(Psychomotor Development Scale,PDI)。
MDI主要评估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而PDI则评估儿童的运动和协调能力。
BSID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与儿童互动,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
二、格里菲斯儿童发展量表(GMDS)格里菲斯儿童发展量表是另一种常用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工具。
它主要评估儿童的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
GMDS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与儿童互动,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
与BSID相比,GMDS更加细致和全面,可以提供更多方面的发展信息。
三、丹尼尔斯儿童发展量表(DDST)丹尼尔斯儿童发展量表是一种早期发现儿童发展问题的测试方法。
它主要评估儿童的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
DDST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与儿童互动,来识别儿童是否存在发展延迟或异常。
DDST旨在早期发现问题,并提供及早干预的机会,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巴耶尔儿童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Bayley-III)巴耶尔儿童发展量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工具。
它主要评估婴幼儿(0-3岁)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交能力。
Bayley-III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与儿童互动,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
它不仅可以用于早期发现问题,还可以跟踪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进展。
五、小儿神经系统评估除了上述量表,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还包括对儿童神经系统的评估。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行为
家长
量表
心理
评估
指导
教育工作者
评定
儿童
儿童 发育
提供
发育
能力
可以
量表
状况
评定
帮助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是一本专门针对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估的量表,旨在帮助家长和 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育行为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目录分析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是一本针对儿童心理发育行为评估的专业工具 书。通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书的整体结构、内容重点以 及编者的意图。
从目录的编排上可以看出,该书采取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各个章节 主题明确,相互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这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 感兴趣或需要的部分,同时也能全面了解儿童心理发育行为的各个方面。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这本书的目录分析显示,该书具有逻辑清晰、 内容全面、更新及时等特点。这使得该书成为了儿童心理发育行为评估领域的 权威工具书,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是一本非常全面、系统和实用的书籍。它不仅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评估儿 童发展的全面视角。这本书的,无疑是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 程碑。我强烈推荐所有关心儿童发展的读者阅读这本书,相信它能为我们在理 解儿童心理和行为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测评量表

• 发育与行为:伴随儿童的生长发育,其行为具有规律性, 也可以表现出异常模式,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 陷多动障碍、阅读障碍等。
•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既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 病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相 对更加突出。
• 发育评定:重点评定儿童的体格、智力、适应行为、言语 、人格、运动功能等。通过评定,不仅可以了解个体与群 体生长发育状况,而且可以发现功能障碍,为制定康复治 疗目标和方案,正确实施康复治疗技术,判定康复治疗效 果提供科学依据。
• 语言 儿童语言的理解,模仿及表达思维能力。 • 大运动 姿势反应,头的稳定,坐,站,爬,走,跑,跳
等粗大运动能力。 • 精细运动 手与手指的抓握、握紧和操纵物体。 • 个人-社交 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对所居住的社会文化
的个人反应。
• 计算方法发育商(DQ)=发育年龄(DA)/实际年龄(CA)×100
发育筛查评定量表
名称` 预警征
开发单位及时间
中国疾控妇幼保健中心 2011
适用年龄 0~6岁
测试方法及时间 询问家长 2~3分钟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 测查法
北京协和医院1990 足月新生儿
现场测试 10分钟
DDST
北京市儿童保健所1982 0~6岁
现场测儿科医院 0~6岁
中科院心理所 1987
北京师范大学 1985
适用年龄 0~6岁
2~30月 0~6岁 0~3岁 3~6岁
测试方法及时间
现场测试 40~60分钟
现场测试 45分钟
现场测试 20~30分钟
现场测验 30分钟
现场测验 60分钟
目前常用的评估量表
• 0~6岁Gesell发育评估 • 韦氏智力测试 • 婴儿-初中学生评定量表 •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 图片词汇测验 • 孤独症ABC量表 • 孤独症CARS量表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asq制度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asq制度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ASQ制度是一种针对0-6岁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育状况进行筛查的制度。
ASQ制度通过一系列问卷调查和评估工具,对儿童在语言、认知、运动、情感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发现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发育方面是否存在迟缓或异常情况。
ASQ制度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通过ASQ制度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儿童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以避免问题进一步加重或对儿童造成长期影响。
ASQ制度的实施通常由专业的儿童保健机构或医疗机构负责,他们会提供一系列问卷和评估工具,并对儿童进行评估和诊断。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筛查中,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提供相关信息。
ASQ制度的优势在于其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快速有效等特点,可以让家长和医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同时,ASQ制度还可以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比较,为儿童保健和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ASQ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儿童心理和行为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家长和专业人员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状况,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关键指标与测评

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关键指标与测评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关键指标与测评引言: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儿童和青少年经历着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变化。
心理发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个体在生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心理能力和行为的逐步发展与巩固,是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的关键指标以及相关测评工具,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关键指标1.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思考、记忆、观察、解决问题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测量智力指数来评估,例如儿童智力量表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2.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情绪发展可以通过测量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来评估,例如情绪智力问卷和情绪管理能力测评。
3.社交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社交发展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和建立友谊关系。
社交发展可以通过测量社交技能、人际关系质量和社交焦虑程度来评估,例如社交技能测评问卷和人际关系质量量表。
4.自我发展:自我发展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自我意识、自尊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变化。
自我发展可以通过测量自尊水平、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状况来评估,例如自尊问卷和心理健康测评工具。
二、测评工具1. 《儿童智力量表》:该量表是评估儿童认知发展和智力水平的常用工具,适用于6-15岁儿童。
它包含不同领域的认知任务,如言语、记忆和问题解决等,通过对儿童表现的评估得出智力量化指数。
2. 《情绪智力问卷》:该问卷旨在评估儿童情绪智力水平,适用于6-15岁儿童。
它包含一系列与情绪相关的问题,如情绪辨认、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通过对儿童的回答得出情绪智力评分。
常用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

PART.0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WSCMBD)➤概述: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warning sign for children mental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WSC-MBD)简称“预警征”是应我国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制定要求,目的是为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人员编制一个简单、易掌握、好操作、快速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常规监测工具。
该问卷于2011年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组织国内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儿童精神卫生领域专家王惠珊、杨玉凤、金星明、郑毅、邹小兵、贾美香、静进等联合编制,2013年,首次公布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保健技术规范》。
该规范中的预警征象适用于0~3 岁儿童,适用于3~6岁儿童的版本正在开发中。
该工具在制定过程中与国内现有量表的条目进行了比对,并多次组织国内专家对条目进行讨论修订。
考虑到国内现有量表标化年代陈旧且大多数较为复杂,不适合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人员使用,预警征筛查问卷在年龄分组的确认和条目选择上最终依据目前常应用的发育筛查量表和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确定,同时也与基层儿童保健常规检查的年龄分段相吻合。
➤问卷的结构及评分标准:❶问卷的结构:目前,0~3岁的预警征象总共包括8个年龄监测点,分别为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5岁、2岁、2.5岁和3岁。
每个年龄点包含4个条目,分别反映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能力、认知能力(视、听力)、社会能力(孤独症)等方面能力。
❷测试方法:为家长询问式测试大约需要2~3分钟时间,要求评价者能准确表达所测条目,家长能理解评价者的描述。
❸评分标准:测评时出现相应年龄段一项不通过即为可疑异常,建议转诊。
➤问卷的特点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❶问卷的特点该工具是提供给基层儿童心理保健人员在健康体检时使用的,以便测试者快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的简便工具。
特点是简单、快速。
❷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家长表述不清时,需要测试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必要时要通过现场测试来判断。
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儿童保健科常用心理量表(1) 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 )该量表采用两分法的领域安排。
智力量表:以评价感知敏锐性、注意分辨能力以及对外界作出反应的能力,早期获得物体恒常性、记忆、学习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形成作为抽象思维基础的早期概括化和分类能力,注意婴儿感知觉、注意、记忆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规律。
还包括语言发展,着重在开始发音和语言交流的萌发。
运动量表:反映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的发展。
智力量表的结果以一种标准得分,即智力发展指数(MDI )来表示,运动量表的测验结果以另一种标准得分,即运动发展指数(PDI)来表示。
凡发育指数在90~109的称为平均智力即中等,110~119为中上,120~129为优秀,130以上为非常(2) 36个月DQ(3) 5)。
前3评分:“量Q )记GI )分(4)(每值,分测验量表分反映受试者各方面能力的强弱。
一般人群智商的平均范围在85~115分之间(平均数为100分,标准差为15),115分以上为高于平均智力,70分以下则考虑智力低下;如两类测验的智商相差15分以上,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深入了解小儿的能力。
(5) 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全量表共132项,按起始年龄分7部分:①6个月~1岁11个月(第1~19项);②2岁~3岁5个月(第20~41项);③3岁6个月~4岁11个月(第42~63项);④5岁~6岁5个月(第64~80项);⑤6岁6个月~8岁5个月(第81~96项);⑥8岁6个月~10岁5个月(97~113项);⑦10岁6个月以上(114~132项)。
按年龄选择起始年龄项目进行检查。
各年龄阶段包括6个行为能力:①独坐生活能力;②运动能力;③作业;④交往;⑤参加集体活动;⑥自我管理。
评分:受检儿童每通过一项计1分,根据年龄与总分查表得标准分。
按标准分将儿童适应行为分为:极重度低下(≤5分);重度低下(6分);中度低下(7分);轻度低下(8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分);边缘(9分);正常(10分);高常(11分);优秀(12分);非常优秀(≥13分)。
儿童青少年心理测评量表

儿童青少年心理测评量表
儿童青少年心理测评量表是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状态、行为特点以及心理问题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测评量表:
1. 艾森克儿童行为问卷(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和社交问题。
2. 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rategies Inventory):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压力和困难的策略,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法。
3. 干预程序评估量表(Intervention Rating Profile):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干预过程中的进展,并提供干预效果的反馈。
4. 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和情绪状态。
5.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感。
这些心理测评量表通常由专业心理学家或临床心理咨询师使用,并结合其他评估方法和临床判断来全面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请注意,使用这些量表需要专业的解读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

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发育行为的关注越来越多。
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发育水平和行为特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0—6岁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行为特征也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对0—6岁儿童进行发育行为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评估量表通过系统地记录儿童的各项发育指标和行为表现,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和参考,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发育水平。
发育行为评估量表通常包括多个维度和多个项目,对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
下面是具体的评估内容:1. 生理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生理指标,评估儿童的生长情况。
2. 运动发育:评估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包括爬行、翻身、站立、行走等动作的完成情况。
3. 语言发育:评估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包括说话、理解语言、语言交流等方面。
4. 社会情感发育:评估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包括与人交往、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情感等方面。
5. 自我生活能力:评估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穿衣、洗漱等自理能力。
以上这些方面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指标,也是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所需要关注和评估的重点。
在使用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时,家长和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表进行评估,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评估的时机:不同芳龄段的儿童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估量表,家长和医生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评估。
2. 关注评估结果:评估之后,家长和医生要认真对待评估结果,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3. 综合评估: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工具,家长和医生要全面、综合地了解儿童的发育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并不是一种严格的标准,评估结果也不是绝对的,家长和医生在使用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时应当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和指导。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检查报告单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检查报告单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检查报告报告日期:_____________检查项目:神经心理发育姓名: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检查医生:_______________检查结果及评估:一、神经系统发育评估1.肌张力:在本次检查中,儿童的肌张力正常。
未见异常的肌强直或松弛现象。
2.运动功能:儿童具有正常的运动发展。
能够完成相应年龄段内的运动技能,如坐立、爬行、行走等。
动作协调性良好,无明显的异常。
3.共济失调:在本次检查中,未发现儿童存在共济失调的现象。
儿童在运动时能够良好地控制身体平衡。
4.神经感觉:儿童的神经感觉发育正常。
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如触觉、听觉、视觉等,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5.口腔功能:儿童的口腔功能发育良好。
具有正常的吞咽、咀嚼和发音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口腔肌肉完成各种动作。
二、心理发展评估1.知觉和注意力:在本次检查中,儿童表现出良好的知觉和注意力发展。
能够正确地观察和理解周围环境,并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
2.记忆力:儿童的记忆力正常。
能够记住一定的信息,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
3.语言能力:儿童的语言能力良好。
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
4.认知能力: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常。
能够正确地识别物体和人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5.情绪和行为: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发展良好。
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6.社会交往能力:儿童的社交能力正常。
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互动,并有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综合评价:根据本次神经心理发育检查的结果,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发展良好,达到了相应年龄段内的发育水平。
儿童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感官和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儿童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并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动。
儿童心理发育评估

儿童心理发育评估儿童心理发育评估(一)小儿发育筛查本检查是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 DDST)在我国标准化了的一种儿童发育筛查方法,用于0~6岁儿童。
它由104个项目组成,分为四个能区。
1、个人—社交能区这些项目表明小儿对周围人们的应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精细动作—适应性能区这些项目表明儿童看的能力和用手取物和画图的能力。
3、语言能区组成本能区的项目表明儿童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大运动能区本能区项目表明小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
104个项目中,有的允许询问儿童家长报告的情况判断通过与否,有的是检查者观察儿童对项目的操作情况来判断。
筛查的结果分为正常、可疑、异常及无法解释四种。
对于后三种情况的儿童应在一定时间内复查。
若复查结果仍为原样,应进一步检查。
本筛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筛查出一些可能有问题,但在临床上无症状的患儿,也可以对感到有问题的经检查加以证实或否定;还可对高危婴幼儿(如围产期曾发生过问题的)进行发育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可能辨别患儿属于哪一个能区发育迟缓而有可能对该能区进行早期帮助。
(二)婴幼儿发育评定量表是盖塞尔发展量表(GesellDevelopmental Schedules,1974)在我国的修订本(林传家等,1986),用于0~3岁婴幼儿。
本检查法是发育诊断法,能较准确地诊断婴幼儿神经发育水平。
检查内容为五大方面。
1、适应性行为2、大运动行为3、精细动作行为4、语言行为5、个人—社交行为医生通过测查和询问家长可计算出发育商数(development quotient,DQ)来表示被测儿童的发育成熟水平。
(三)绘人测验(Draw a Person Test)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验方法,1926年由Goodenough首次提出。
1963年Harris对本方法进行大量研究,1968年Koppitz将之与韦克斯勒(Wechsler,WISC)及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量表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55~0.80,相关较为密切。
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标准

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标准
3 岁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能力:能够说出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喝水”、“我喜欢玩具”等,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和问题,如“把球给我”、“你叫什么名字?”等。
2. 社交能力:能够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分享玩具和食物,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我生气了”、“我饿了”等。
3. 认知能力:能够认识基本的颜色、形状、数字和字母,能够简单地分类和比较物品,如“大的球和小的球”、“红色的苹果和绿色的苹果”等。
4. 情感发展: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欢、不喜欢、生气、高兴等,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如同情、关心等。
5. 行为习惯:能够独立穿衣、吃饭、上厕所等,能够遵守简单的规则和秩序,如不打人、不骂人、不抢玩具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都有所不同,以上标准仅供参考。
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医生。
儿童早期心理行为发育进程评估和发展促进

大脑皮层的各个脑区开始配合形成视觉分析复杂的图象] 。
听觉:能区别语言的意义 。
1岁: 视觉:角膜已经达成人大小(12mm);视力达±;不 完全辐辏反射出现;会指鼻子;能较好辨别场景深度, 可捡细棉线;可区分简单几何图形。[选择性观看] 听觉:开始学样发音;听懂自己的名字[行为反应测听法] 。
双眼单视功能:双眼感受—中枢—完整立体单一物象。 完成双眼单视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同时视 运动性融合 感觉性融合 立体视和深度感。
1.同时视:两眼视觉正常、两眼物象的同时感知。
正常视觉融合
2. 运动性融合:大脑 调节下的共轭辐辏 反射等精细协调运 动。
3. 感觉性融合:双眼 视野交叠约60°形 成视觉融合斜视或 两眼感觉的物象大 小相差5%便不能融 合,会形成复视或 竞争性抑制。
儿童气质理论
托马斯气质理论: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 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的个性风格特质,是个体 日常生活活动的一种稳定的模式,集中反映在在 其日常情绪、行为方式上。
托-切理论,把婴儿的气质类型
气质维度
活动水平 规律性
注意分散度 趋避性 适应性 坚持性
反应强度 反应阈
情绪本质
平易型
变动 非常规律
变动 积极接近 适应性强 高或低 中等或偏下 高或低
(一)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评估
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根据一定的发育理论,使用 一定的操作程序,对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和 行为能力等属性加以确定的过程。
在儿童早期,这一过程不仅在量上呈现着 高速发展状态,而且出现巨大而深刻的质 的变化。
(一)小儿中枢神经的生长与发育
大脑:
出 生:平均约370克(成人脑的 1/4)
12个月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标准

12个月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标准在12个月大时,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育会呈现出多种特点。
以下是从五个方面来描述12个月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标准:感知和认知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社交和情感发展、运动和身体控制、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1. 感知和认知发展12个月的儿童通常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并尝试通过观察、摸索和实验来理解事物。
他们可能会学会识别一些简单的形状和颜色,并开始使用手指来指点物体。
2. 语言和沟通能力12个月的儿童通常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与他人交流。
他们可能会说出一些简单的词汇,如“妈妈”、“爸爸”、“再见”等,并尝试通过手势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也开始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拜拜”或“给妈妈”,并开始表现出对语言的兴趣。
3. 社交和情感发展12个月的儿童通常能够与他人建立初步的社交关系,如对陌生人表现出警觉或害羞。
他们开始表现出对熟悉的人的依赖,并可能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不安或恐惧。
同时,他们也开始懂得分享和轮流的概念,并开始表现出对其他儿童的关注和兴趣。
4. 运动和身体控制12个月的儿童通常能够爬行、扶着家具走路,并可能已经学会独立行走。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各种运动和活动的好奇心,并尝试通过探索和实验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他们可能会学会抓住玩具并放进嘴里,也开始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躲猫猫。
5. 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12个月的儿童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
他们可能会用手指着自己的需要,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他们也可能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能力,如通过摇摇头来表示不同意或不想做某件事。
总的来说,12个月大的儿童在心理行为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个别对待。
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担忧,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学家。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

注意大玩具(8) 用具:大的塑料吹塑玩具
用较大吹塑玩具吸引小儿,小儿可立即注视
认知能力
69
认知能力
70
注视小丸(20)
抱坐,桌面上放一小丸,吸引小儿注意 小儿明确注视1-2次
59
精细运动36
60
10
2015/8/5
模仿画正方形(136)
示范画正方形 小儿所画正方形,各角均大于45度
精细运动42
画人像(143、155、162)
不提示,不示范,鼓励小儿画全身的人像 小儿画的人像各部位形状基本正确 对称的部位,画出两个算一处
译码(177)
61
精细运动
62
夹起花生米(149) 用具:花生米,筷子,圆盒
示范后,小儿能用手捻书页 每次一页,连续3页以上
精细运动24个月
模仿画垂直线(107) 用具:白纸和笔
测试者面向小儿,画一与小儿身体垂直的竖线 小儿能模仿,画线长度2.5cm,垂直斜度不大于30度
55
精细运动27个月
56
模仿搭桥(114)
测试者示范,用三块积木搭桥,保留模型,鼓励其模仿,不指桥洞
2015/8/5
0-6岁小儿神经运动发育诊断量表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张艳
背景 性质 简介 施测步骤 操作技术
1
2
背景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研制的《0~6岁小儿神 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是与全国12个市密切合作,是 在收集15053例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宝贵资料的基 础上,历时10年完成的。它不仅摸清了我国各地区婴幼 儿神经 、精神发育的基本情况,而且首次获得了适合我 国国情的有系统、有代表性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常模。
儿童心理评估量表

瑞文测验、儿童孤独症量表、多动症量表、儿童气质量表、儿童行为量表、DDST或DST智力筛查量表:(1)测验目的旨在进行智力筛选,以便对可疑者作进一步诊断性的检查。
(2)编制者William K.Frankerburg等,1967年公开发表。
(3)适用范围0~6岁婴幼儿。
(4)测验时间15分钟左右。
(5)量表构成量表有105个要求或项目,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的次序先后不同,各项目与0~6岁的某个年龄段相对应。
这些项目在测验表分别安排于4个能区,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身边处理及社会适应能力4大项。
(6)测验结果分为正常、可疑、异常及无法解释4种。
(7)评价操作简便,花费时间少,工具简单。
能从多个维度(能区)评价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发育的程序性和时间性;同时,其检查、评价方法也是我们了解其他的儿童发育评价方法的基础。
但实际应用中,4岁以上项目明显不足。
GESELL智力诊断量表:(1)测验目的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育程度,诊断可能有发展迟缓的儿童。
(2)编制者由美国心理学家A.格塞尔制定的婴幼儿发展测量工具。
最初发表于1925年,后对它做了几次修订,先后发表于1937、1940、1947和1974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临床上试用格塞尔量表。
(3)适用范围0~5岁婴幼儿。
(4)测验时间约30分钟。
(5)量表构成量表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①应人能:测试幼儿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
②应物能:测试幼儿看物、摘物和绘画等能力。
③言语能:测试幼儿听、理解和言语能力。
④动作能:测试幼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
结果以发展商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
(6)评价格塞尔量表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
贝利测试量表:(1)测验目的旨在测量儿童当时的心理发展状况(2)编制者贝利(N. Bayley)等1933年发表该量表,1969年出版修订本(3)适用范围2-30个月的婴儿(4)测验时间约45分钟(5)量表构成本量表有三个分量表:①智能量表,包括感知一运动项目,如辨别形状、搭积木、放置形状板等共163个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指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是指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掌握个体发育的年龄特征,是我们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也是我们指导父母教养实践的理论基础。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年龄特征成为评价儿童发育状况的依据。
儿童认知发育认知(cognition)是指知识的获得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知之过程;而通常所说的智力(intelligence)是认知活动的综合,是知之能力。
认知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过程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儿童感知发育感觉器官(视、听、嗅、味、皮肤、本体感受器)把感觉到的各种信息(个别的、外部的特征),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原有的经验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这是感知过程,前者称之为感觉,后者称之为知觉。
(1)儿童感知觉发育的年龄特征1)婴儿感觉功能发育:胎儿的听觉相当灵敏,这是胎教的理论依据之一。
新生儿对声音反应迅速,甚至能区分200Hz和1 000Hz的声音。
2个月龄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和同一个人说话时不同的语调,6个月龄时能区分父亲或母亲的声音,叫婴儿名字时有应答性反应。
3~4个月龄的婴儿头转向声源,8个月眼和头同时转向声源。
婴幼儿能听到0~20dB的响度,若只能听到21dB以上响度的声音刺激则有听觉障碍。
新生儿对光的反应敏感,出生时已有瞳孔对光反应,出生12~48h,2/3婴儿两眼追踪移动的红环或红线球,3~4个月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为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是红色感兴趣。
新生儿能区分人脸和非人脸,出生后2周可区分妈妈与爸爸的脸。
出生3~5周的婴儿,视觉集中时间仅为5sec,3个月龄时达7~10min。
4~12周的婴儿两眼随物体移动180°,12~20周看自己的手,能看见75cm远的物体。
出生之前,胎儿的嗅觉和味觉相关的神经已髓鞘化,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功能发育相对完善。
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香就会寻找乳头,3~4个月龄时能区别愉快和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龄时开始分辨出芳香的刺激。
出生2h的新生儿即对糖水表示愉快,对柠檬汁表示痛苦。
4~5个月龄婴儿对食物的任何改变出现非常敏锐的反应。
新生儿已出现痛觉,但不甚敏感,易出现泛化现象。
新生儿触觉敏感,有些原始反射与触觉的敏感性有关。
新生儿温度觉灵敏,能区别牛奶是温度是否太高或太低,3个月龄的婴儿能区分31.5℃~33℃水温的差异。
2)儿童知觉发育:5~6个月龄的婴儿即出现深度知觉,如婴儿爬到"视觉悬崖"边上时,出现退缩反应。
但儿童深度知觉发育持续时间很长,6岁前往往因判断不准确而跌到或撞到。
1岁,出现空间和时间知觉,"藏猫"游戏提示儿童理解空间和时间交替出现,这种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要与视觉和动觉相连系。
2~3岁儿童能辨别各种物体的属性如冷、热、软、硬等,5~6岁能区分同样体积当重量不同的两只盒子。
3岁,开始理解今天、昨天、明天的时间概念,但对上午、下午、晚上的理解要到5、6岁,而今年、去年、明年的时间知觉要到6岁以后。
3岁儿童开始辨别红色,对黄、蓝、绿的准确辨别要到4~6岁。
5、6岁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分辨左右,而以对方为中心分辨左右则要到7、8岁。
(3)对儿童教养的意义:丰富的语言、声音、视觉刺激,促进视觉、听觉发育;丰富的情感投入,促进儿童的体感和安全感的发育;图片、实物、情景结合语言刺激,促进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逐渐培养儿童观察能力。
方法是,从无目的的观察到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时间由短到长,从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征到观察事物隐蔽的、细微的特征,从对事物的个别的特征到整体的特征。
2.儿童语言发育语言是社会现象,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部分。
语言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势语言。
而言语则是个体现象,既发出的声音。
当言语以一定的词汇并按一定的语法规则表达时,即是口头语言。
(1)语言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语言发育经历语言准备和语言发展两个时期,理解先于表达,由发声到说出单词到说出句子,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哭是新生儿第一个反射性的发音,1月以内的婴儿哭、叫声未分化,1月后,与不同的需要相联系,如饥饿、不适、疼痛等。
1月后,婴儿开始出现非哭叫声,发声器官反射性出现a、o、u、e等元音,进而出现n、k、p、m等辅音,不具有信号意义。
5月左右,婴儿出现咿呀学语,以重复的音节出现,如ba-ba、da-da、ma-ma,类似人类语言中的爸爸、大大、妈妈等,但无实际意义。
9月龄达高峰。
10~12月,婴儿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等。
我们也可把儿童出现有意义的词看作单词句,因为单词含有句子的成分,如表达一种需要。
1.5~2岁出现双词句或3词句,如"妈妈抱"。
3岁出现多词句和简单复合句,词汇量急剧增加。
4、5岁词汇和表达能力加强,句子中代词使用量增加,但人称代词的正确使用还要到6岁以后。
7岁左右出现内部语言,如默读、默想。
8、9个月的婴儿能理解大人说出的不能做什么,理解大人要求他表示欢迎、再见等,但往往需要与动作相联系。
对语言的社会含义的理解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对儿童教养的意义:母亲敏锐地识别婴儿在不同情况下的哭声,及时给予处理。
从出生开始,父母和其他带养者经常地对婴儿说话、讲故事,对婴儿的无意义的发声给予积极的反映。
2~4岁儿童常语音不清、发音不准、句法错误,大多是正常现象,应鼓励说话,少训斥。
家庭教育中,家长在给儿童讲解的同时,多让儿童表达。
2、3岁儿童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期,背诵儿歌、复述简短的童话,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儿童注意和记忆发育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人或物,起维持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作用,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开始。
记忆是对事物的识记、保持和记忆。
(1)儿童注意和记忆发展的年龄特征:新生儿不存在有意注意,强烈的声光刺激,红色物体的刺激,可引起无意注意。
2、3个月婴儿对人脸、活动的物体感兴趣。
5、6月开始出现集中注意。
1岁儿童可出现10-15秒的随意注意,鲜明、新颖、变化的事物能引起儿童的注意。
趣味和新奇的刺激可使2-3岁儿童集中10-20分钟,5-7岁儿童可主动注意15分钟,7-10岁可集中注意20分钟。
2、3个月婴儿对从眼前突然消失的玩具出现短暂的惊讶,表明婴儿有段时记忆,3、4个月认识熟人和生人,9-12个月明显惧怕生人,即婴儿期记忆基本以识记为表现形式。
对人或物的再认1岁的潜伏期几天,2岁可达几周,3岁时延长至几个月。
再现的潜伏期在2岁达几天,3岁时延长至几星期,4岁达几月。
(2)对儿童教养的意义:注意和记忆两者紧密相关,新奇的事物、直观的教具、图片、游戏,既可促进儿童的随意注意,又可增强儿童的记忆能力;运用指令强化儿童注意和记忆的目的性,提高注意与记忆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在情绪良好的情况下帮助记忆。
4.儿童思维的发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间接概括的反映,需借助语言实现的一种心里活动。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人类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把握没有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或其属性,推测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为对某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或是对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反映。
(1)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9个月左右的婴儿期开始出现思维的萌芽,出现所谓的"物体的衡常性",即物体在眼前消失后,婴儿注视物体消失的地点或从消失的地方寻找。
1~3岁,幼儿出现直觉行动思维,是思维的初级新式。
直觉性是指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如妹妹是比自己小的女孩,此时儿童不能理解"小姨"是妈妈的妹妹,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性质。
行动性是指依靠动作进行思维,如把木棍当作长枪、马、拐杖等,离开具体事物,思维即告停止。
学龄前期,出现表象思维,有一定的形象思维成分。
表象性是指通过对事物外部形象的概括来描述外部世界。
如,出示苹果、梨、西瓜图片,学龄前儿童多以"圆的、有皮、能吃、甜的"进行描述。
此期儿童思维还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愿望等来代替事物的实质,如问火柴能在水中浮起来,而石头不能浮,回答因为火柴轻或火柴小;再问火柴能浮而针为什么不能浮,则回答因为针小回沉下去。
学龄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出现Piaget所称之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守衡。
如图6-1所示,上下两排纽扣数量相等,但学龄儿童在数的概念形成并能计数之前,问及"上下两排纽扣数量多少"时,多数儿童会回答下排多,显示学龄前期儿童不能理解纽扣的数量不因排列疏密而数量发生变化。
同时也反映学龄前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成分(如排的越长,数量越多)。
学龄儿童开始出现抽象思维,但此时抽象思维仍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成分,如在理解"贫苦"的概念时,往往与"三毛"的经历相联系。
(2)对儿童教养的意义:幼儿在传统的游戏中再现对世界的认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对客观世界的感性知识和经验。
鼓励学龄前儿童开展"假扮"游戏、表演游戏。
引导儿童自己发现问题,帮助儿童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解决问题。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