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观看化学教学视频,进一步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并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可以阅读化学案例分析,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访问化学学科网站,查阅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教学课件,扩展知识面。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计算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解度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实例讲解、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2.难点: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及其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实验、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掌握计算方法。
-查阅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进行批改,指出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和观察分析的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元素守恒、电荷守恒
高中化学高二上册
任务二 上述1 mL 0.012 mol/L的 NaCl溶液与1 mL 0.010 mol/L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剩 余Ag+的浓度是多少? 涉及化学平衡的计算常需要哪些数据?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二上册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
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sp。
溶解度/ g 1.5×10-4
211 8.4×10-6
0.786 1.3×10-16
35.7 3.89 3.1×10-4 0.160 0.202 6.9×10-4 3×10-9
高中化学
【看一看】 观察教科书77页的
表3-3 几种电解质的 溶解度(20 ℃),思 考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 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是 否还有Ag+?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二上册
任务一 现用1 mL 0.010 mol/L AgNO3溶液模拟工业 废水,某同学提出可以加入1 mL 0.012 mol/L的 NaCl溶液,充分反应,完全沉淀其中的Ag+。 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二上册
1 mL 0.012 mol/L NaCl溶液
高中化学高二上册
高中化学
【分析】
0.01g
1Br
Ag2S BaSO4 Mg(OH)2 Fe(OH)3
微溶
Ag2SO4 Ca(OH)2 CaSO4
可溶 Ba(OH)2
易溶
AgNO3 BaCl2
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 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尽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 但在水中并不是绝对不溶。
高中化学高二上册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1、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写出*化银、*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新课学习】板块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探究】1、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我们曾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

如*化银、硫*钡就属于难溶物。

那么,它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2、请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少量agcl(难溶于水)固体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2)取上层清液2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3、请分析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整理]一、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2、特点:【巩固练习】:分别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和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baso4caco3【交流与讨论】根据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讨论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1、内因(决定因素):讨论:对于平衡agcl(s)ag+(aq)+cl-(aq)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2、外因:板块二、溶度积常数【交流与讨论】写出*化银、*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归纳整理】二、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1、定义2、表达式:3、意义:4、特点:【当堂巩固】:1、写出难溶物baco3、ag2cro4、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积的表达式。

2、将足量agcl分别溶于下列试剂中形成agcl饱和溶液①水中②10ml0.1mol/lnacl溶液③5ml0.1mol/l的mgcl2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与讨论】5、溶度积的应用:a、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例1: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积为7.1x10-9,求饱和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在c(i-)=0.1mol/l的溶液中,pb2+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多少?b、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例2:已知298k时mg(oh)2的ksp=5.61×10-12,求其溶解度s(设溶液密度为1g/l)。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

形 成沉 淀 溶 解 平 衡 和溶 度积概念
为更 难 为略 易 溶 的沉 溶 的 沉 淀

理 解 本 节教 材 中 ,从 微 观 角 度 进 行 的 有 关 表 述
动的 路 用用 蒜 豸的 ” 辑 镳逻 思 逆 ,平 移 篙 衡 动
存 在 . 证 可逆 过 程 的 存 反
( . 市宝 应县 中学 , 苏 1扬州 江

扬州
2 5 0 2扬 ' 市宝应 县 教 育局 教研 室 , 2 8 0;. J R 江苏
扬州
25 0 2 8 0)

教材 和 学情 分析
( ) 材 分析 一 教
的 学 习 过 程 设 计 中 将 被 显 性 化 。 第 1课 时 从 帮 助 学 生 产 生 “ 溶 电 解 质 在 水 中是 否 存 在 着 沉 淀 溶 解 的 可 逆 难 过程 ” 核 心 问题 开 始 , 用 反 证 法设 计 实 证 方案 并 实 的 到 施 实 证 , 实 该 核 心 问 题 的结 束 。第 2课 时 内容 是 沉 淀 证 溶 解 平 衡 移 动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 第 1节 课 的 核 心 问题 是 : 难 溶 物 在 水 中 真 的 存 在 沉 淀 溶 解 和 沉 淀 生 成 的 可 逆 过 程 吗 ?同 绕 这 一 问 题 , 者 设 计 了 如 下 学 习 过 笔
第 2期 2 1 年 2月 02
中小 学教 学研 究
Ta i s r r ra d ilSho e hg ee cf l ra de cos cn R a hoPm y n M d l
教 学 设 计
《 沉淀溶解平衡》 第 1课时 ) ( 教学设计
詹 崇明 黄 爱民 z ,

《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新课标)】

《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新课标)】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转化过程进行分析,并使其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且能对相关实验的现续以及生活中的—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沉淀溶解的微观、动态过程,沉淀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溶洞景观的图片,指出溶洞里有千奇百怪的石笋、石柱、钟乳石,你知道这些地貌的形成原因吗?通过本节课《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你将从反应原理上弄清楚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复习提问】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向2 mL 0.l mol·L-1 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0.l mol·L-1 AgNO3溶液,有何现象?【师生互动1】1.有易挥发、难溶物质或弱电解质生成。

2.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g++Cl-=AgCl↓【过渡】Ag+和Cl-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Ag+和Cl-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思考交流1】阅读教材表3-3,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谈谈对酸、碱和盐的溶解度表中“溶”与”不溶“的理解。

2.根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学平衡原理的认识,说明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是否能真正进行到底。

【师生互动2】1.溶解度可以很小很小,但仍有度(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但不等于0)。

溶与不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2.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不能真正进行到底。

完全反应是相对的。

教学环节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实验探究】实验步骤1.向2 mL 0.1 mol·L-1的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的AgNO3溶液2.向所得白色浑浊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的KI溶液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师生互动3】实验步骤1.向2 mL 0.1 mol·L-1的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的AgNO3溶液2.向所得白色浑浊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的KI溶液实验现象1.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2.白色浑浊液变为黄色浑浊液离子方程式Ag++Cl-=AgCl↓AgCl+I-=AgI+Cl-【思考交流2】在第一步反应中NaCl是过量的,那么第二步反应中的Ag+是哪里来的呢?【师生互动4】这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反应:AgCl(s) Ag+(aq)+Cl-(aq)人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3.4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4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例如,通过播放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沉淀形成的美景图片,如泉华、钟乳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溶度积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分析。
4.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溶解和沉淀的概念,对溶解度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对溶度积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科学思维,认识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溶度积的概念及其表达式。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分析。4.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实例。
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理解。2. 溶度积的计算及应用。3. 实际问题中沉淀溶解平衡的运用。
解决办法:1. 通过动画演示和模型实验,形象地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2.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溶度积的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溶度积概念的理解。3. 设计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掌握溶度积规则和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2. 能够运用溶度积规则诠释一些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掌握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溶度积规则诠释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和试剂,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

2. 准备PPT课件和相关视频材料。

3. 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供学生实践和讨论。

4. 引导学生自行预习相关知识,提供参考资料和文献。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化学实验现象,如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钙溶液的反应等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反应速率、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以及沉淀生成的条件等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通过实验演示,观察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溶度积等。

2. 沉淀溶解平衡的挪动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沉淀溶解平衡挪动的现象,讨论平衡挪动的原因和规律,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3. 应用实例结合生活实例或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干系、设计实验方案等。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四)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安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适量的作业,包括习题、实验设计等,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掌握溶度积规则和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4页word文档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4页word文档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剖析(一)教材剖析苏教版本节教材知识建构线路:■ 这个建构线路体现了由理论到运用主线。

在理论部分有两个要点,一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建立沉淀与溶解是可逆过程观点;二是通过类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构建沉淀溶解平衡概念。

教材编写体现以下四个特点:①充分考虑学生认识能力。

②特别注意生产、生活与实验情境创设。

本节生活情境美丽溶洞、误食钡盐中毒救治、氟化物防治龋齿等体现了本节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而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知识,则被全部置于生产生活情境之中。

③注意运用直观方式说明问题。

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是可逆过程”建构时,采用了直观描述微观图景方法;在“形成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概念”时,采用相关化学平衡知识类比迁移这种比较直观建构方法。

④能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二个活动与剖析、三个交流与讨论,涵盖了上述知识建构线路中全部环节。

(二)学生情况剖析学生此前深入地学过物质溶解与化学平衡,也经历过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运用于电离与盐类水解,这些为学生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奠定了知识与方法层面基础。

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沉淀与溶解问题仍有错误认识。

具体为:①沉淀与溶解是两个对立统一现象,在学生那里却常常是割裂。

②生成沉淀复分解反应因其反应迅速、现象明显、反应灵敏,常使学生形成单向反应错觉,妨碍了其为可逆反应建构。

③习惯上将沉淀物看作不溶物前概念,对沉淀在水中有微少溶解认同有强干扰。

二、设计思路要进行追求科学本质剖析,就要关注科学中观点与证据,即观点产生过程要被追问,获取证据实验要经历紧扣目标思路层面构想,这些在下面学习过程设计中将被显性化。

第1课时从帮助学生产生“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是否存在着沉淀溶解可逆过程”核心问题开始,到用反证法设计实证方案并实施实证,证实该核心问题结束。

第2课时内容是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第1节课核心问题是:难溶物在水中真存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可逆过程吗?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过程:三、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难溶物亦溶,难溶物在水中真存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可逆过程。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①通过分组实验,构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准确说出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②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③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并能说出溶度积常数的含义④通过案例学习,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溶度积常数三、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问题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探究实验观察思考【探究一】问题一:在饱和NaCl 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 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经过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

你得到什么启示?问题二:NaCl 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思考回答:有溶解也有结晶的过程,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学生分组实验】在饱和NaCl 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学生分析讨论】白色沉淀是NaCl。

原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NaCl 的溶解与结晶作为课堂的引入,既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初步N aC l(S)N a+(a q) +C l-(a从q)平衡的【探究二】如何证明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能极少量的溶解?【归纳总结】沉淀是难溶物,但不是绝对不溶,只不过溶解度很小,难溶物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动画演示】氯化银的溶解过程少量的Ag+ 和Cl-脱离AgCl 表面进入水中(沉加入浓盐酸,C(Cl-)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有NaCl 固体生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1)将少量的PbI2 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段时间。

(2)向上层清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振荡。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析讨论】在上层清液中滴加K I溶液后,有黄色沉淀产生。

说明上层清液中有Pb2+视角研究物质的溶解问题。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已有知识形成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淀溶解过程);溶液中的Ag+和Cl-又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目标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以AgCl溶解为例: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 Cl-(aq)+Ag+(aq)。

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 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二、溶度积1.表达式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MmAn(s)�鸠�mMn+(aq)+nAm-(aq)Ksp=[c(Mn+)]m•[c(Am-)]n。

2.意义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c知识点一沉淀的溶解平衡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进行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答案 C解析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1教学思路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响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非常严密的联络,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消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p 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进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

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假设有黄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

) 2.2知识预备阶段[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拟小。

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而PbI2那么属于难溶性盐。

[投影]:[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

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到达饱和后溶解是就停顿了呢?[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顿了,请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p 。

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顿,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CuSO4 晶体的实验图片和PbI2 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到难溶电解质也会部分溶于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和析出两个过程,二者会达到平衡状态,同时培养学生的微观分析和宏观辨识能力;2.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平衡知识,帮助学生尽快将沉淀溶解平衡纳入到已有的平衡体系,学会用平衡理论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平衡思想。

3.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会根据溶度积常数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Q 与Ksp 的比较,会从平衡移动的视角对沉淀的溶解和生成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知识迁移能力;4.通过小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通过对实际生产生活中和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建立、溶度积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参.教学过程0.1mol/L 的KI 溶液,得到PbI2 黄色沉淀;上清液中滴加0.1mol/L 的AgNO3 溶液,得到AgI 黄色沉淀。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难溶电解质也会部分溶于水,难溶电解质也会存在溶解平衡,得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当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的速率和溶液中Pb2+和I-形成固体沉积下来的速率相等时,PbI2 固体的量不再减小,得到PbI2 饱和溶液。

我们把这种平衡状态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写出PbI2 的沉淀溶解平衡表示方法:PbI2(s)⇌Pb2+(aq)+2I-(aq) ,并与其电离方程式相对比,便于学生区分,之后学生类比写出BaSO4 和Mg(OH)2 的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找位学生来黑板上写,教师订正答案。

弐.迁移应用【框架归属】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平衡体系:化对比分析,强化记忆,及时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

通过回顾已有的平衡知识,有助于学生将沉淀溶解平衡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写的BaSO4 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分析如何根据BaSO4 的Ksp 计算BaSO4 的溶质浓通过具体数度,之后学生类比计算Mg(OH)2 的溶质溶度,找位同学据,学生自来黑板上计算,之后教师带领同学订正答案。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二选择性必修-§ 3-4-1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移动规律,理解沉淀溶解平衡体系的微观过程;2. 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能够在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进行换算;3. 学会通过Q与Ksp的定量关系判断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与溶解。

环节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教师引导】以学生熟悉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反应为切入点,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两个引入问题。

【提问】①BaSO4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②如果上述两种溶液中BaCl2和Na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且充分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离子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是否还有Ba2+和SO42-?【复习】溶解度的概念以及物质溶解性的分类。

再结合硫酸钡阐述溶解度和饱和溶液。

【引导】向硫酸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硫酸钡固体,就得到了其过饱和溶液,在过饱和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微观过程呢?【学生活动】火眼金睛看悬浊液【过渡】硫酸钡悬浊液中,既存在BaSO4固体,又存在Ba2+和SO42-,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微观过程?【硫酸钡悬浊液】通过对氯化钠溶解过程的回忆,迁移到硫酸钡这种难溶电解质,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硫酸钡悬浊液中也存在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引导】类比氯化钠,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同时存在钡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硫酸钡固体,也就是沉淀和溶解两个过程同时发生,从而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聆听思考复习,回顾聆听思考,书写聆听聆听,思考思考教学环节一:认识沉淀溶解平衡【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再以氯化银为例阐明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引导】归纳沉淀溶解平特征。

并指出化学上对离子完全沉淀的规定。

【实验探究】通过碳酸钙溶于水电导率变化的实验,再次巩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播放实验录像】实验的意图来源于教参,在保持碳酸钙固体有剩余的情况下,观察碳酸钙固体从溶解到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学生在整个动态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的过程以及最终移动的结果。

高中化学_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3、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

4、能够设计实验方案,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特定方向进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集体讨论、习题练习、讲解启发、自主阅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集体讨论、自主阅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品质。

2、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溶度积定义、掌握溶度积规则利用Ksp判断深沉的溶解与生成。

难点: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五、教学方法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试剂:PbI2固体、KI固体、PbI2固体。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药匙。

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展示儿童龋齿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并通过老师的引导思考“为什么吃糖会引起龋齿:为什么用含氟牙膏?”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同时,教师强调重难点[思考]碘化铅是否完全不溶于水?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过渡]溶电解质既然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学生]不是。

设计实验,验证上层清夜中有Pb2+、I-[实验探究一]1、将少量PbI2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少量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KI 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分组实验] 学生分为六组进行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提问]实验现象和实验现象实质。

验现象:有黄色沉淀生成。

实质:Pb2++I-PbI2↓[结论] 由此可见难溶性的化合物溶解会产生离子。

[提问]、PbI2 ——Pb2++2I-什么情况下就到达溶解平衡?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PbI2的饱和溶液,就到达溶解平衡。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的内容。

学生在第二章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章中学习过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以及盐类的水解,学生了解离子在水溶液中具有丰富性,本节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重要载体,是对平衡体系的拓展延伸和丰富完善。

课本从沉淀生成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利用常见沉淀AgCl的生成举例,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是否还存在Ag+和Cl,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形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很小,但在水中并不是绝对不溶”的观念。

再从固体溶解和沉淀生成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一定温度下,AgCl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AgCl和Ag2S的沉淀溶解平衡,介绍溶度积常数(Ksp)及其表达式,以及如何根据某温度下Ksp与溶液中离子积(Q)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或溶解情况,为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之后对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有了较深的认识,随着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理性思维趋于成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但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比较抽象,学生不习惯从微观的角度去考虑。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强化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理解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建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会由此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并因此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通过类比可溶电解质的溶解结晶过程,认识难溶电解质中也存在溶解结晶的过成,并体会此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能多角度、动态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发展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的含义。

(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PI2固体溶解平衡的实验演示与探究,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2)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3)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和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溶度积的含义【教学难点】溶度积的含义【教学过程】在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盐类的水解平衡,知道他们都是化学平衡的一种,今天我们将探究沉淀溶解平衡,在学习时要注意与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进行对照。

【知识回顾一】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A+bB cC+dD意义:K的大小说明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

等:V 正=V 逆不等于0。

定:各组分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变:改变条件,平衡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知识回顾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溶解度越大,但Ca(OH)2除外! 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小关系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课件展示】难溶电解质CaCO3形成的奇观【观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难溶电解质PbI 2在水中存在部分溶解?教材 P90. 实验步骤:0.01 1 10 (S g/100g 水)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实验现象:在上层清液中滴加KI 溶液后,有黄色沉淀产生 结论解释:说明上层清液中有Pb2+.【实验探究】如何证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呢?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实验小结:难溶物在水中也有部分溶解,也存在溶解平衡。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人教版)】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Q >K sp,溶液中有沉淀析出;Q =K 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 <K sp,溶液中无沉淀析出。

3、1 mL 0.012 mol/L NaCl溶液与1 mL 0.010 mol/L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Ag+的浓度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一般情况,当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mol/L时,化学上通常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就进行完全了。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请思考如何使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中的Ag+浓度能够尽量小?你能想出几种办法?【分析】根据溶度积的计算式,使c(Ag+)变小的方法是:第一种,保持K sp不变,增大c(Cl-),具体方法可以增大加入NaCl溶液的浓度。

第二种,保持氯离子浓度不变,使K sp变小。

使AgCl的K sp变小的一种具体方法可以降低温度。

第三种,选择生成K sp更小的物质。

可以用含硫化合物沉淀Ag+。

(Ag2S的K sp为6.3×10-50)【算一算】用Na2S溶液沉淀AgNO3溶液中的Ag+,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溶液中的S2-的浓度为1.0×10-4 mol/L,此时剩余溶液中Ag+的浓度为多少?( 25 ℃)用同样的计算方法,用SO42-沉淀Ag+,如果反应后剩余溶液中的SO42-浓度是0.1 mol/L,经计算,剩余Ag+的浓度约为0.01 mol/L。

达不到沉淀完全的标准。

【想一想】用Cl-、S2-除去水中Ag+,各有什么优缺点?除了沉淀法,除去废水中Ag+的方法还有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将含杂质的氯化铵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可使 Fe3+生成 Fe(OH)3沉淀而除去。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加氨水的优点有哪些?若使Fe3+沉淀完全需要调节pH至少为多少?【分析】除去氯化铵中的氯化铁,可以将Fe3+转化为沉淀,与氯化铵溶液分离。

查阅教科书122页表格,25 ℃难溶电解质Fe(OH)3 的K sp=2.8×10-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Ksp,溶液中有沉淀析出;
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Ksp,溶液中无沉淀析出。
3、1 mL 0.012 mol/L NaCl溶液与1 mL 0.010 mol/L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Ag+的浓度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一般情况,当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mol/L时,化学上通常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就进行完全了。
【想一想】
用Cl-、S2-除去水中Ag+,各有什么优缺点?
除了沉淀法,除去废水中Ag+的方法还有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膜分离法……
学以致用
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将含杂质的氯化铵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可使 Fe3+生成 Fe(OH)3沉淀而除去。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加氨水的优点有哪些? 若使Fe3+沉淀完全需要调节pH至少为多少?
【分析】
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sp。
2、溶度积的几个特点: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Ksp越小,越难溶。
Ksp与温度有关。 其它条件一定时,一般温度越高,Ksp越大。
根据某温度下溶度积Ksp与溶液中离子积Q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或溶解情况。
不引入新的粒子;
不消耗其他原料
【算一算】
工业处理含Cu2+、Fe3+等的混合溶液时,常利用不同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所需的pH不同,来分离金属离子。
总结
【分析】
除去氯化铵中的氯化铁,可以将Fe3+转化为沉淀,与氯化铵溶液分离。
查阅教科书122页表格,25 ℃难溶电解质Fe(OH)3的Ksp= 2.8×10-39。
需要选择使溶液中OH-浓度增加的试剂。
根据Fe3++ 3NH3·H2O = Fe(OH)3↓ + 3NH4+
沉淀除杂原则:选择生成Ksp 尽量小的沉淀;
主要师生活动
引入
【资料】
在电子、医用金属、珠宝等行业都需要用到银材料,生产废水中含有的银离子属于重金属污染。
任务一
现用1 mL 0.010 mol/L AgNO3溶液模拟工业废水,某同学提出可以加入1 mL 0.012 mol/L的NaCl溶液,充分反应,完全沉淀其中的Ag+。
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标
教学目标:
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能证明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能结合实例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进一步发展粒子观、平衡观。
任务三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请思考如何使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中的Ag+浓度能够尽量小? 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分析】
根据溶度积的计算式,使c(Ag+)变小的方法是:
第一种 ,保持Ksp不变,增大c(Cl-),具体方法可以增大加入NaCl溶液的浓度。
第二种,保持氯离子浓度不变,使Ksp变小。
使AgCl的Ksp变小的一种具体方法可以降低温度。
【看一看】
观察教科书77页的表3-3 几种电解质的 溶解度(20 ℃),思
考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
【分析】
1、经常提到的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是相对的。这些物质的溶解性各不相同。
2、生成AgCl沉淀后,非常少的一部分AgCl沉淀会溶解,成为Ag+、Cl-。溶液中有三种粒子共存,AgCl固体、Ag+、Cl-。
可逆号表示沉淀、溶解两个过程同时进行。
物质状态用字母s表示固体,s是固体的英文单词首字母。
用字母aq表示离子,aq是溶液的英文单词开头两个字母。
【试一试】
请写出BaSO4、CaCO3、AgI、Ag2S的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任务二
上述1 mL 0.012 mol/L的 NaCl溶液与1 mL 0.010 mol/L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剩余Ag+的浓度是多少?涉及化学平衡的计算常需要哪些数据?
即使过量的NaCl也无法完全沉淀溶液中的Ag+。
【小结】
1、在水溶液中:
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这一过程是沉淀。
另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是溶解。
两个过程同时存在,属于可逆的过程。
2、沉淀溶解平衡的表示方法:
2、了解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学会运用与Q、Ksp相关的计算,分析和解决废水除金属离子等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教学难点:
运用与Q、Ksp相关的计算,分析和解决废水除金属离子等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第三种,选择生成Ksp更小的物质。
可以用含硫化合物沉淀Ag+。(Ag2S的Ksp为6.3×10-50)
【算一算】
用Na2S溶液沉淀AgNO3溶液中的Ag+,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溶液中的S2-的浓度为1.0×10-4mol/L,此时剩余溶液中Ag+的浓度为多少?( 25 ℃ )
用同样的计算方法,用SO42-沉淀Ag+,如果反应后剩余溶液中的SO42-浓度是0.1 mol/L,经计算,剩余Ag+的浓度约为0.01 mol/L。达不到沉淀完全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