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PPT精选全文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PPT精选全文
积物,在关闭时不会使紧密面轧坏。 4)、检修方便。但须定期检查隔膜有否老化及脱
落。
(2)管路得连接
管子得连接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与焊接三种。
A、 螺纹连接。
需在管端铰出螺纹,安装时在螺纹上涂以白漆并加麻 丝(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作填料,密封要求高得可用石墨粉加 少许机油作填料,用氧化铅甘油胶合剂更好。
过滤器器壁腐蚀形成氧化铁层,就是多孔物质,空气 会短路,使空气中带菌并造成污染。
过滤介质变位:
活性炭棉花作为介质得过滤器,活性炭 受到气流得冲击而破碎、灰化、体积减小、 空间增大,上下两端得棉花受空气得顶撞力 而逐渐改变位置。
设备与管件得渗漏一般就是指设备与管件由于腐蚀、 内应力或其她原因形成微小漏孔所发生得渗漏现象。
这些漏孔很小,特别就是不锈钢材料形成得漏孔更小, 有时肉眼不能直接觉察,需要通过一定得试漏方法才能发 现。
1、发酵罐得渗漏
(1)冷却管得渗漏
由于发酵液腐蚀、固体物料摩擦引起管外壁磨损。管 内冷却水得浸泡、冲击、蒸汽冲击导致管内壁磨损。所以 冷却管就是发酵罐中最容易渗漏得部件之一。
截止阀在使用中经常发生以下两个问题:
a 阀心轧坏。物料中得硬质物或焊接施工后得焊渣以 及螺钉零件等被带到阀内,当关闭得,阀心与阀座被上述坚 硬物轧住,能将紧密面轧成凹凸不平得痕迹,就关不严密。
b 填料得渗漏。操作时用扳手过分关紧,会使阀杆弯 曲,弯曲后得阀杆不仅启动费力,并且使填料部分不紧密而 引起渗漏。阀门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阀杆磨损或填料损坏 也会引起渗漏,就需要将填料压盖适当拧紧或更换填料。
发酵工厂得有关管路要保持光滑、通畅、密封性 好,以避免与减少管道染菌得机会。
例如:
法兰与管子焊接时受热不匀使法兰翘曲密封面发生 凹凸不平现象就会造成死角。

发酵过程的染菌及控制

发酵过程的染菌及控制
在这个时期要特别警惕以制止染菌的发生。
染菌措施 可以用降低培养温度,调整补料 量,用酸碱调pH 值,缩短培养周期等措施 予以补救。如果前期染菌,且培养基养料消 耗不多,可以重新灭菌,补加一些营养,重 新接种再用。
?染菌的防治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杂菌大量产酸, 培养液pH下降;糖、氮消耗快,发酵液发粘,菌丝自溶, 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物分解。 有时也会使发酵液发臭,产生大量泡沫。
?染菌的防治 三、无菌状况的检测
1、环境无菌的检查 尘埃粒子检测 无菌平板检测
?染菌的防治 2、种子及发酵液无菌状况检测
酚红肉汤培养基检测 平板划线 显微镜观察
?染菌的防治
四、染菌情况分析
染菌的原因有多种,对于实际情况如何分 析呢?
1、单罐染菌 不是系统问题,而是该罐本身的问题。如 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罐有渗漏、 分过滤器失效
措施 降温培养,减少补料,密切注意代谢变化情况。 如果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可以提前放罐,或者抗生素 生产中可以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送一部分到染菌罐,抑 制杂菌。
?染菌的防治
(4)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后期发酵液内已积累大量的产物, 特别是抗生素,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或 杀灭能力。因此如果染菌不多,对生产 影响不大。如果染菌严重,又破坏性较 大,可以提前放罐。
同 产
产生青霉素酶,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 素诱导而产生青霉素酶。不论在发酵前期、 中期或后期,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

品 都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
?染菌的防治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 等虽不
不 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无所得,但也会造
同 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

发酵罐染菌的解决方法

发酵罐染菌的解决方法

发酵罐染菌的解决方法
1、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
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该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应经灭菌后弃之,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同时采用备用种子,选择生长正常无染菌的种子接人发酵罐,继续进行发酵生产。

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择一个适当菌龄的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作为种子,进行“倒种”处理,接人新鲜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从而保证发酵生产的正常进行。

2、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
当发酵前期发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含量还比较高时,终止发酵,将培养基加热至规定温度,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入种子进行发酵;如果此时染菌已造成较大的危害,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的消耗量已比较多,则可放掉部分料液,补充新鲜的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进行发酵。

也可采取降温培养、调节pH值、调整补料量、补加培养基等措施进行处理。

3、发酵中、后期染菌处理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发酵前期轻微染菌而发现较晚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以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速度,也可采取降低培养温度、降低通风量、停止搅拌、少量补糖等措施进行处理。

当然如果发酵过程的产物代谢已达一定水平,此时产品的含量若达一定值,只要明确是染菌也可放罐。

对于没有提取价值的发酵液,废弃前应加热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才能诽
放。

4、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染菌后的发酵罐在重新使用前,必须在放罐后进行彻底清洗,空罐加热灭菌后至120℃以上、30min后才能使用。

也可用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方法进行处理。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无菌试验要严格取样操作,力求减少误差。
应同时用肉汤和双碟作对照,以便迅速作出判断。
当发现染菌时,要通过分辨菌型来探索菌源,并对杂菌
做耐热试验考察。
如果怀疑种子罐染菌,则种子不能轻率进发酵罐。
《发酵工程》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3、 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
为了防止在种子培养或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在接种前 后、种子培养及发酵过程中分别进行无菌检查,以便及时 (1)无菌检查 发现染菌,并在染菌后及时进行必要处理是很重要的。 染菌通常通过3个途径发现:无菌试验、发酵液直接镜 检、发酵液的生化分析。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 依据。
废弃的发酵液处理不当可以成为难以对付的污
染源。
《发酵工程》 2、 噬菌体污染与发酵异常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噬菌体污染后的情况因发酵工业的种类、 污染的噬菌体特性、污染时间、感染复度(即培
养物内的噬菌体与细菌的比率)、培养基成分、
发酵罐内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不同而异。即使同样 的噬菌体并不一定引起同样的异常发酵情况。
《发酵工程》
项目 百分率%
进罐前未做设备严密度检查
接种违反操作规程
25.8
25.8
检修质量缺乏验收制度
操作不熟练
19.35
19.35
配料违反工艺规程
调度不当
6.45
3.25
《发酵工程》
(4)染菌的处理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现染菌后,应立即根据染菌的种类及产生菌的菌龄等 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除据染菌时间及危害程度对污染 种子罐染菌后,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这时可用备用 罐进行挽救或处理外,对有关设备也应进行处理。 种子接种。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一适当培养龄的发酵罐培 养物作种子,即生产上所说的“倒种”。 发酵罐前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C、N含量尚高,则可重新 灭菌,接种后再运转;若染的杂菌危害性较大,则放掉部分 料液,补入新料液,重新灭菌、接种。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前期染菌轻微而发现较晚时,可加入适 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或把高单位的后期发酵液压一部分到染 菌罐中,抑制杂菌生长速度;或者降低罐温,减缓杂菌繁殖速 度。

发酵工艺染菌综合分析及防止措施

发酵工艺染菌综合分析及防止措施

发酵工艺染菌综合分析及防止措施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发酵工艺:染菌(bacteria infection)综合分析及防止措施原创2016-07-01 arrowone1.造成发酵染菌的可能途径有哪些?菌种培养过程操作不当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发酵设备(如发酵罐、管道)密封不严空气除菌不净2.既然染菌不可避免,哪我们应该怎样做?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把握好各个易染菌的环节,尽可能防止发酵染菌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染菌,要能尽快找出其污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把发酵染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不同发酵过程相对危害最大的杂菌种类?青爲素的发酵细短产气杆菌链霧素的发酵细短杆菌、假单泡杆菌四环素的发酵双球菌、芽他杆菌、荚膜杆菌谷氨酸的发酵噬菌体柠檬酸的发酵青霉菌4.不同生产阶段染菌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培养期染菌:对整个发酵过程的危害极大发酵前期染菌: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发酵中期染菌: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发酵后期染菌:影响相对较小5.不同染菌原因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带菌: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空气带菌:使发酵大面积染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发酵罐发酵失败设备渗漏:染菌儿率较大&发酵异常现象及染菌原因分析:(1)溶解氧的异常变化当杂菌是好气性微生物时,溶解氧的变化是在较短时间内下降,直至接近于零,且在长时间内不能回升;当杂菌是非好气性微生物,而生产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长,使耗氧量减少,溶解氧升高。

(2)排气的C02异常变化如杂菌污染时,糖耗加快,C02含量含量增加,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慢,C02 含量减少。

因此,可根据C02含量的异常变化判断染菌。

(3)其它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异常下跌、发酵周期的异常拖长、发酵液的粘度异常增加等判断染菌。

发酵工程 第十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酵工程 第十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丝状菌发酵被产酸菌污染:pH不断下降,菌丝大量自

溶,发酵液粘度增加,过滤困难
处理方法:①将发酵液加热后再加助滤剂;②先加絮 凝剂使蛋白质凝聚后沉淀

杂菌分泌较多蛋白质杂质时,对发酵后处理过程中采
用溶媒萃取的提取工艺非常不利,使水相和溶媒之间 极易发生乳化
第二节 发酵染菌的分析
一、 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如何做到不发生染菌? 发现染菌后如何查明染菌类型及其原因? 发现染菌后如何尽快控制污染?
思考题:如何筛选或选育抗某种杂菌的新菌株 来预防污染发生?
采取哪些措施能够保持无菌发酵?

物料、培养基、中间补料要灭菌; 发酵设备及辅助设备(空气过滤装置、各种发
酵罐进出口连接装置)和管道要灭菌;

好气发酵通入的空气要除菌;
种子无污染;接种无菌操作过关;
为了保持发酵的长期无菌状态,需维持正压。
本章小结

掌握有关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 发酵工业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二、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A.细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谷氨酸:发酵周期短,培养基不太丰富,较少染杂 菌,但噬菌体威胁大。

肌苷:缺陷型生产菌,培养基丰富,易染菌,营养
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菌生长和合成代谢产物。
二、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B. 霉菌

PenG:青霉素水解酶上升,PenG迅速破坏,发酵 一无所获。
一、污染原因分析

①种子带菌 ②无菌空气带菌 ③设备渗漏 ④灭菌不彻底 ⑤操作失误 ⑥技术管理不善

从污染时间看:早期污染可能与①②④⑤→接种操作 不当有关;后期污染可能与③⑤及中间补料有关。 从杂菌种类看: 耐热芽孢杆菌:与④有关 球菌、无芽孢杆菌:与① ② ③⑤有关 浅绿色菌落的杂菌:与水有关,即冷却盘管渗漏 霉菌:与④⑤有关,即无菌室灭菌不彻底或操作问 题 酵母菌:糖液灭菌不彻底或放置时间较长 从染菌幅度看:各个发酵罐或多数发酵罐染菌,且所 污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问题,若个别 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

发酵生产染菌及防治

发酵生产染菌及防治

制作用,或受控于对它具有权威的Agent。在这类系统中
,被控Agent的行为受到约束,自主程度较低。
2)自主Agent构成的系统:Agent自主地决策,产生计
划,采取行动。Agent之间具有松散的社会性联系。
Agent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并从经
验中学习增强其求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与相识者建立良好
9.1多Agent系统简述
第九章 多Agent系统
9.1.3特点及分类
(2.2分)类根据对动态性的适应方法分类 1)系统拓扑结构不变,即Agent数目、Agent之间的社
会关系等都不变。 ➢Agent内部结构固定,基本技能不变,通过重构求解问 题的方式来适应环境; ➢Agent通过自重组来适应环境,例如修改调整自己的知 识结构、目标、选择等。
的协作关系。在这类系统中,自主Agent之间的协作关系
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当目标发生冲突时,通过协商来解
决。
3)灵活Agent(即半自主的Agent)构成的系统:
Agent进行决策时,某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受控于其
他Agent,大部分情况下要求Agent完全自主地工作。在
这类系统中,Agent之间通常是松散耦合,具有一定的组 织结构,通过承诺和组织约9 o束f 3相1 互联of 31
9.1多Agent系统简述
第九章 多Agent系统
计(方11法.特)和点由计于算A机ge语nt可言以开9.1是发.3不特而点同成及的,分个因类人而或可组能织是采完用全不异同质的和设分 布的MA;S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其特性因为应用的不同领
(域2而)有在所M不AS同中,,主每要个有A以ge下nt是一自些治特的点,:各自按照自己的 方式异步地运行自己的进程,解决给定的子问题,自主地 推理和规划并选择适当的策略,并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环境 ;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酵染菌及防治

原因 培养物和培养基不相匹配、培养环境差、接种量少、杂菌 污染等
发酵异常
菌体生长差:由于种子质量问题或者是种子的保藏时间 较长,导致活菌少或孢子萌发率低,延迟期长,发酵液 内的菌体数量少。
种子质量差,发酵条件差,培养基质量差均可引起糖、 氧消耗慢甚至停滞。
发酵异常
pH异常 表现为pH突然升高或突然降 低,主要与培养基原料差、 灭菌不彻底,加糖和加油过 于集中。
终适当加入杀菌剂或抗生 素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 杂菌的生长速度。
代谢产物已达一定水平
产品的含量达一定值,只 要明确是染菌也可放罐
无提取价值的发酵液
加热至120℃,保 持30分钟后排放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1. 发酵罐需要放罐后彻底清洗
2. 空罐加热灭菌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才能使用
染菌隐患的检查
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溶氧异常
排气中的CO2异常变化
发酵染菌的原因
发酵工艺流程中的各环节漏洞
发酵过程管理不善
染菌原因的分析
国外一发酵工厂的染菌原因分析
染菌原因的分析
国内一发酵企业染菌的原因分析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 物料管道 供气管道 有 备用种子 无 重新制 备种子
要保持较长时间的排气
预防噬菌体的危害
利用细菌或放线菌进行的发酵容易感染噬菌体 噬菌体直径约0.1微米,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所以通 用的空气过滤器不易将其除去。 引起原因: 1. 设备的渗漏 2. 空气系统、培养基
灭菌不彻底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噬菌体并采取有效措施 排气管要气封或引入药液(高锰酸钾、漂白粉或石灰水等 溶液)槽中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无菌试验方法
• • • • 1、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 2、肉汤培养法 3、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4、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无菌试验时,如果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由红
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
异常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
无菌试验方法
注意 事项
1、无菌试验的肉汤或培养平板应保存并观察至本批
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中、后期染菌
处理:可以加入适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 以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速度;产品的含量若达一定值,只要明 确是染菌也可放罐 。 处理:空罐加热灭菌后至120℃以上、 30min后,才能使用。也可用甲醛熏 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方法进行 处理。

发酵后对设备的处理
1、盘管的渗漏染菌及防治
原因 分析 由于存在温差(内冷却水温、外灭菌温),温度急剧 变化,或发酵液的pH低、化学腐蚀严重等原因 。
防治 措施
生产上可采取仔细清洗,检查渗漏,或降低冷却水 中CL-1的含量等措施加以防治
2、空气分布管的“死角”染菌及防治
原因 分析 受搅拌与通风的影响,易磨蚀穿孔。
管中的空气流速不一致,靠近空气进口处流速最大, 离进口处距离越远流速越小。 防治 措施 采取频繁更换空气分布管或认真洗涤等措施 。
• 2.列管式冷却器穿孔。
• 3.过滤介质松动,空气走短路。 • 4.过滤介质被水润湿。 • 5.过滤介质老化.
粗过滤器
压缩机
贮罐
冷却器 旋风分离器 冷却器 丝网分离器
加热器
过滤器
设备的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 治
设备渗漏
设备渗漏主要是指发酵罐、补糖罐、冷却盘管、 管道阀门等,由于化学腐蚀(发酵代谢所产生的有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设备及管道密封不严
发酵设备及管道的密封不严,导致外界杂菌进 入发酵体系。
操作不当
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接种时带人杂菌等。
环境卫生差
空气、水、原料等带菌,成为发酵染菌的来源。
02 发酵过程染菌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
01
灭菌
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 彻底杀死或消除染菌,防止其繁 殖。
02
03
过滤
隔离
01 制定严格的发酵生产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和 记录。
02 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关键 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03 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要 求。
建立完善的染菌预防和应对机制
制定详细的染菌应急 预案,明确应对措施 和责任人。
对染菌情况进行调查 和分析,找出原因并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建立染菌报告制度, 要求操作员及时上 报染菌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发酵过程染菌的检测与监 测
染菌的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微生物培养法
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可 疑菌落,根据菌落特征、染色 反应和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免疫学检测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可疑菌的抗 原发生反应,通过显色反应或 荧光标记等方法进行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利用基因探针、PCR技术和基 因测序等技术,对可疑菌的核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contents
目录
• 发酵过程染菌概述 • 发酵过程染菌的防治方法 • 发酵过程染菌的检测与监测 • 发酵过程染菌的预防措施与建议
01 发酵过程染菌概述
染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3)发酵后期染菌 空气,补料,设备渗漏,泡沫
五、染菌隐患的处理
染菌可造成严重后果,在正式发酵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指标、参数、条件进行操作; ②投产前济宁整个发酵系统的无菌测试; ③严格工人的管理,实行操作记录制度;
④加强在线监测技术手段,各种生物传感器、探头要定期校正; 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噬菌体 ;杂菌 。
理化指标异常 如:氨基酸发酵或某些抗生素发酵中感染杂菌,
培养液pH下降很快,生物热产生多。
代谢 异常
糖、氨基氮等变化不正常,如感染噬菌体。
2.发酵异常
(1)菌体浓度异常 偏离固有规律,种子质量的影响;导致代谢
缓慢;感染噬菌体或杂菌。
(2)pH异常
培养基质量、灭菌效果、补糖等影响;是所有代 谢反应的综合反映。



常见的设备、管道“死角”
渣滓在罐底与用环式空气分布管所形成的死角
定期除垢
管道安装不当形成的死角
发酵工厂的管路要保持光滑、通畅、密封性好。以减少和 避免管道染菌的机会。
不锈钢衬里的死角
大型发酵罐,一般都采用 不锈钢衬里的方法,即在碳钢 制造的壳体内加衬一层薄的不 锈钢板(厚约1~3毫米)。 不锈钢衬里设备加工时应该 尽可能增加衬里的刚度,减少鼓 起的可能性。操作时要注意避免 罐内发生真空现象。
发酵工艺流程各环节漏洞
发 酵 染 菌 原 因
发酵染菌率
总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次与总投料批次数之
比乘以100得到的百分率。
设备染菌率:统计发酵罐或其他设备的染菌率,有利于 查找因设备缺陷而造成的染菌原因。 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统计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 有助于查找不同品种发酵染菌的原因。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染菌后,培养基中糖的消耗发生变化,引起排气中CO2含量的异常变化, 如杂菌污染,糖耗加快, CO2含量增加; 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慢, CO2含量减少。 因此,可根据CO2含量的异常变化来判断是否染菌。
泡沫过多
一般在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但是,由于菌体生长差、代谢速度慢、接种物嫩或种子未及 时移种而过老、蛋白质类胶体物质多等都会使发酵液在不断 通气、搅拌下产生大量的泡沫。 除此以外,培养基灭菌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葡萄糖受到 破坏产生的氨基糖会抑制菌体的生长,也会使泡沫大量产生, 从而使发酵过程的泡沫发生异常。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 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因 此,生产上要求能准确、迅速的检查出杂菌的污染。 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 查法、肉汤培养法、平板(双碟)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 常观察法(如溶氧量)等。
第三节
杂菌污染的预防
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 二、空气带菌及其防治 三、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防治 四、设备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 治
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

原因 保藏斜面试管菌种染菌、培养基和器具灭菌不彻底、种子转移
和接种过程染菌、种子培养所涉及的设备和装置染菌。

措施 ① 严格控制无菌室的污染,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特点,建立
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并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有的染菌后杂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使pH值下降, 糖、氮等的消耗加速;菌体自溶,致使发酵液发粘,产生大 量的泡沫,代谢产物的积累减少或停止; 有的染菌后会使已生成的产物被利用或破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 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发酵过程中的染菌定义、影响因素和防治

发酵过程中的染菌定义、影响因素和防治
发酵过程中的染菌定义、影 响因素和防治
❖ 染菌的防治
一、染菌的影响
发酵过程污染杂菌,会严重的影响生产,是发 酵工业的致命伤。 造成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在经济上造成巨大 损失 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 遇到连续染菌,特别在找不到染菌原因往往 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 影响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
❖染菌的防治
❖染菌的防治
(二)染菌原因
造成染菌的因素很多,但总结几十年的经验,对 绝大部分罐批染菌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际 生产中发酵染菌率仍比较高,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 大多数是由于工作中“明知故犯”“不负责任”和 “侥幸心理”所造成的。例如,灭菌的蒸汽压不足 不能灭菌;设备有渗漏不能进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 的,但因为有侥幸心理还是照样灭菌,进罐,结果 以污染杂菌而告终。现将我们收集到的国内外几家 抗生素工厂发酵染菌原因列于下:
❖染菌的防治
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多年来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
9.64
接种时罐压跌零
0.19
培养基灭菌不透
0.79
总空气系统有菌
19.96
泡沫冒顶
❖染菌的防治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1)污染噬菌体 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速,也 较防治,故危害极大。污染噬菌体后,可 使发酵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的造成断种, 被迫停产。
❖染菌的防治
(2)污染其它杂菌
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量泡沫, 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 程的通气搅拌。 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 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别是染芽孢杆菌, 由于芽孢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 反复染菌。

发酵工程制药—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酵工程制药—发酵染菌及防治

三、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04 设备渗漏 染菌几率较大
03 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发 酵罐发酵失败
01 种子带菌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 蒙受重大损失。
02 空气带菌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四、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时间:指无菌检查方法确准的污染时间,不是杂菌进入培养液的时间
(四)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导致染菌及防治
原料性状及灭菌技术的好坏影响灭菌质量。 1、原料性状 稀薄的培养基易灭菌彻底;而淀粉质原料特别是有颗粒时易灭菌不彻底或是升温过快或混 合不均时,易结块,使中心部位在灭菌时“夹生”,导致在发酵过程中团块散开而染菌。 防止措施: 淀粉质培养基以实罐灭菌为好,在升温时先搅拌均匀,加入一定量的a-淀粉酶进行液化, 并将原料大颗粒筛去。
放掉部分料液,补入必要营 养,重新灭菌再接种发酵
降温培养、调节pH、补加 培养基
发酵中后期染菌的处理

轻微染菌





代谢产物已达一定水平



无提取价值的发酵液

适当加入杀菌剂或抗生素及正 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速度。
明确是染菌可放罐或继续培养
加热至120℃,保持30分钟 后排放
处理措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 案例:柠檬酸发酵中期染菌,处理措施:
✓ Ⅰ发酵初期,溶解氧基本不变 ✓ Ⅱ对数生长期,溶解氧浓度迅速下降 ✓ Ⅲ发酵中期,溶解氧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 Ⅳ发酵后期,溶解氧浓度上升
ⅠⅡ Ⅲ

➢ 异常的溶解氧曲线
1、当感染噬菌体时,生产菌的呼 吸作用受抑制,溶解氧浓度迅速上 升。感染噬菌体时的溶解氧的变化 比菌体浓度变化更灵敏。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邢攀科摘要:针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染菌现象,分析了导致发酵染菌的几种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方法,以预防为主,及时观察分析,杜绝发酵染菌的隐患。

关键词:发酵染菌微生物发酵前言:杂菌感染,简称染菌,普遍存在于微生物发酵工业生产中。

特别是夏季,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在丙酮、醇粮食发酵法工业生产中尤其突出[5]。

发酵过程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获得某种产品。

现代发酵工业要求纯种培养,不仅斜面、种子和培养基以及发酵罐、管道等须经严格灭菌除去各种杂菌,而且在需氧发酵中通入的空气也需经过除菌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不受杂菌污染,从而保证生产菌的旺盛生长。

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导致倒罐,甚至停产。

工业发酵中污染杂菌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除菌。

1 发酵过程对设备的要求1.1发酵罐发酵罐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认真检查,以消除染菌隐患,如搅拌系统转动有无异常;机械密封是否严密:罐内的螺丝是否松动;罐内的管道有无堵塞;夹层或罐内盘管是否泄漏;罐体连接阀门严密度等等。

机械密封目前在发酵罐上得到广泛应用,取代了以前搅拌轴采用的填料密封形式,但是由于安装精度不高或选用的机械密封不合适,仍然会由于轴封泄露造成染菌,因此在安装搅拌轴时要注意对中,为了便于观察罐内发酵情况,在人型发酵罐内一般设置有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但是蒸汽一旦冷凝在管道中,冷凝水并不能完全保证无菌,因此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要去除,杜绝染菌隐患。

如果罐内雾气大看小清楚,可以采用更高亮度的视镜灯[6]。

1.2发酵罐附属设备发酵罐附属设备有空气净化系统,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及相应的管道阀门。

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发酵失败[3]。

1.2.1空气净化系统传统的空气净化使用活性炭、棉花、超细玻璃纤维纸做过滤器Ul,过滤效果差,操作复杂。

目前国内的膜过滤技术比较成熟,用偏二氟乙烯((PVDF)制成的折叠微孔滤膜滤芯,过滤精度高,流量大。

发酵工程中的染菌原因及解决办法

发酵工程中的染菌原因及解决办法

学生综述性论文题目: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分析、检测及预防姓名:刘莉学号:2008132114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83班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指导教师:燕平梅课程学期: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分析、检测及预防姓名:刘莉指导老师:燕平梅(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083班学号:2008132114)摘要: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各种原因,总结检测染菌的方法,并提出染菌后应采取哪些措施及预防染菌的方法。

关键词:发酵;染菌;危害;检查;预防前言:发酵工业生产中,污染杂菌造成发酵失败的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发酵生产,关于发酵过程是否污染杂菌,如何检测,染了菌后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内容:1发酵染菌的危害1.1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链霉素发酵:污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四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柠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的危害最大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1.2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1.2.1种子培养期染菌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1.2.2发酵前期染菌杂菌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形成1.2.3发酵中期染菌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生成1.2.4发酵后期染菌如杂菌量不大,可继续发酵。

如污染严重,可采取措施提前放罐1.3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带菌:种子带菌可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空气带菌:空气带菌也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导致染菌范围扩大至所有发酵罐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一般为孤立事件,不具有延续性设备渗漏:这种途径造成染菌的危害性较大1.4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1.4.1对过滤的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加大;菌体大多自溶;由于发酵不彻底,基质的残留浓度加度。

造成过滤时间拉长,影响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生产平衡;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种子培养异常
表现为培养的种子质量不合格
① 菌体生长缓慢 培养基原料质量下降、菌体老化、灭菌操作
失误、供氧不足、培养温度偏高或偏低、酸 在培养过程中有些丝状菌容易产生菌丝团,菌体仅在 碱度调节不当;接种物冷藏时间长或接种量 表面生长,菌丝向四周伸展,而菌丝团的中央结实, 过低而导致菌体量少;接种物本身质量差等 使内部菌丝的营养吸收和呼吸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不 能正常地生长。 通气不良或停止搅拌导致溶解氧浓度不足;原料质量 差或灭菌效果差导致培养基质量下降;接种的孢子或 菌丝保藏时间长而菌落数少,泡沫多;罐内装料小、 菌丝粘壁等会导致培养液的菌丝浓度比较低;接种物 种龄短等导致菌体生长缓慢造成菌丝结团。
第二节 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 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三、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

发酵过程中的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是指发酵过 程中某些物理参数、化学参数或生物参数发生与原有 规律不同的改变,这些改变必然影响发酵水平,使生 产蒙受损失。对此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
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并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有的染菌后杂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使pH值下降, 糖、氮等的消耗加速;菌体自溶,致使发酵液发粘,产生大 量的泡沫,代谢产物的积累减少或停止; 有的染菌后会使已生成的产物被利用或破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 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④ 发酵后期染菌
由于发酵后期培养基中的糖等营养物质已接近耗尽, 且发酵的产物也已积累较多,如果染菌量不太多,对发 酵影响相对来说就要小一些,可继续进行发酵。 对发酵产物来说,发酵后期染菌对不同的产物的影响 也是不同的,如抗生素、柠檬酸的发酵,染菌对产物的 影响不大;肌苷酸、谷氨酸等地发酵,后期染菌也会影 响产物的产量、提取和产品的质量。
不管是对于哪种发酵过程,一旦发生染菌,都会 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被消耗或代谢产物被分 解,严重影响到产物的生成,使发酵产品的产量 大为降低。

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1) 青霉素发酵过程:由于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因此不管染菌是 发生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都会使青霉素迅速分解破坏,使目的 产物得率降低,危害十分严重。 2) 核苷或核苷酸发酵过程:由于所用的生产菌种是多种营养缺陷型微生 物,其生长能力差,所需的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容易受到杂菌的污 染,且染菌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了生产菌 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3) 柠檬酸等有机酸发酵过程:一般在产酸后发酵液的pH值比较低,杂菌 生长十分困难,在发酵中、后期不太会发生染菌,主要是要预防发酵 前期染菌。 4) 谷氨酸发酵:周期短,生产菌繁殖快,培养基不太丰富,一般较少污 染杂菌,但噬菌体污染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较大。
pH值过高或过低
发酵过程中由于培养基原料质量差、灭菌效果差、加糖、 加油过多或过于集中,将会引起pH的异常变化。 pH值变化是所有代谢反应的综合反映,在发酵的各个时 期都有一定规律,pH值的异常就意味着发酵的异常。
溶解氧水平异常
发酵过程中的溶解氧水平发生异常变化一般就是发酵染菌发生的表现。
正常发酵过程中,发酵初期菌体处于适应期,耗氧量很少,溶解氧基本不变;当菌体 进入对数生长期,耗氧量增加,溶解氧浓度很快下降,并且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阶 段中操作条件的变化会使溶解氧有所波动,但变化不大;发酵后期菌体衰老,耗氧量 减少,溶解氧又再度上升; 当感染噬菌体后,生产菌的呼吸作用受抑制,溶解氧浓度很快上升。发酵过程感染噬 菌体后,溶解氧的变化比菌体浓度更灵敏,能更好的预见染菌的发生。
② 菌丝结团
③ 代谢不正常
代谢不正常表现出糖、氨基氮等变化部正常,菌体浓度和代谢产物不正常。 原因很复杂,与接种物质量和培养基质量差、培养环境条件差、接种量小、 杂菌污染等有关。
2、发酵异常
① 菌体生长差
② pH值过高或过低 ③ 溶解氧水平异常
④ 泡沫过多
⑤ 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
菌体生长差
由于种子质量差或种子低温放置时间长导致菌体数量较 少、停滞期延长、发酵液内菌体数量增长缓慢、外形不整 齐。 种子质量不好、菌种的发酵性能差、环境条件差、培养 基质量不好、接种量太少等均会引起糖、氮的消耗少或间 歇停滞,出现糖、氮代谢缓慢现象。
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① 种子培养期染菌
种子培养主要是使微生物细胞生长与繁殖,此时,微生 物菌体浓度低,培养基地营养十分丰富,比较容易染菌。
若将污染的种子带入发酵罐,则危害极大,因此应严格 控制种子染菌的发生。 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应经灭菌后弃去,并对 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第八章
发酵过程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染菌: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
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 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由于各种发酵过程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基以 及发酵的条件、产物的性质不同,染菌造成的危 害程度也不同。
二、染菌发染菌
在发酵前期,微生物菌体主要是处于生长、繁殖阶段,此 时期代谢的产物很少,相对而言这个时期也容易染菌。 染菌后的杂菌将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 物质,严重干扰生产菌的正常生长、繁殖及产物的生成。
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③ 发酵中期染菌
由于污染的杂菌好氧性不同,产生溶解氧异常的现象也是不同的。
杂菌是好氧性微生物时,溶解氧的变化是在较短时间内下降,直到接近 于零,且在长时间内不能回升; 杂菌是非好氧性微生物,而生产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长,使耗氧量减 少,溶解氧升高。
对于特定的发酵过程,工艺确定后,排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变化是 规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