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知识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和农业科技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和农业科技](https://img.taocdn.com/s3/m/928b91f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8.png)
五、现代农业技术革命概述
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基本目标,应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 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不断增长的人口在耕地不增加 甚至减少的情况下,能获得足够的粮食和纤维,获得有益 健康的食品和环境。现代农业技术的基本特征如下。
五、现代农业技术革命概述
(一)新的农业技术体系 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以精优传统技术为基
础的渗透、重组、整合、集成所形成的新的农业技术体系。
五、现代农业技术革命概述
(二)新的农业生产领域 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将使陆地农业向海洋和太空农业进军,
陆地农业将由农田向草地、 森林进军,向人工水培、工厂 化生产进军,向微生物生产进军,向人工合成健康食品和 纤维的科技进军。
五、现代农业技术革命概述
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 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产品 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等。
二、农业的地位
(二)农业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 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
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粮 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 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 和必需的食品,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 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3)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到 2030 年,田园、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 进一步改善。
(4)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 2030 年,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 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显著提升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
三、农业现状
(一)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农业科技创新(知识点)
![农业科技创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9c29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5.png)
农业科技创新(知识点)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运用新技术和创新理念,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收入来源。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并分析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农业科技领域最具前景的创新之一。
通过编辑作物的基因,科学家们可以使作物具备更好的耐逆性、抗病性和产量表现。
例如,通过引入抗虫基因,农作物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基因编辑也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2. 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方法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管理。
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气温等参数,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灌溉量、施肥量和农药使用。
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和品质。
3. 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农田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在田间建设传感器网络,农业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条件、气象变化和水质状况,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这有助于农民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将生物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用于改良农作物和畜禽的创新领域。
通过应用生物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培育出具备抗逆性、高产性和优质性的新品种,以适应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农业生物技术也可用于开发绿色肥料和生物农药,替代传统的化学品,减少环境污染。
5.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便捷。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农用机器人可以在农田自动执行除草、施肥和种植等任务,解放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利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监测和喷洒,可以更精确地判断作物状况,并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农业科技知识
![农业科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4977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c.png)
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科技是指应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进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对提高农产品产量、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此,我将介绍一些关于农业科技的知识。
首先,农业科技在种植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农民可以利用最新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来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和氮素含量等重要信息,从而及时调整灌溉和施肥的策略,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科技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作物,使作物具有抗虫害、抗病害、耐干旱等特性,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抗逆能力。
其次,农业科技在畜牧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围栏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畜牧动物的繁殖效率和出栏率。
此外,农业科技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畜禽种类的遗传背景,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品质。
农业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电商、农产品溯源和农村金融等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产品的销售更加便捷和透明,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环境改善的提升。
此外,农业科技还涉及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农药和化肥的研发应用,可以减少病害和虫害对农作物的破坏,提高作物品质。
同时,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降低化学物质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农业科技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延长保鲜期。
然而,农业科技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业科技的高成本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
另一方面,利用农业科技提高产量和品质,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供过于求,从而让农民的收入降低。
此外,农业科技的应用还面临着科学合规、公众安全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总之,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的不断进步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农业科普小知识
![农业科普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659a5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6.png)
农业科普小知识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不仅提供食物和原材料,还支持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普也不断深化,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农业的小知识。
第一,农作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种子繁殖外,还有无性繁殖和人工繁殖等方式。
无性繁殖主要通过植物的块茎、根茎等地下茎器官进行,可以快速繁殖出相同的植株。
人工繁殖则是通过人工手段实现,如在实验室中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出许多良种。
第二,农作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
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等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光照不足会导致光合作用不充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农作物的代谢活动;湿度过大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农作物的营养吸收。
因此,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第三,农业的过程中常用的农药和化肥在过度使用时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农药是为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而使用的,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就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化肥对土壤和水体也有一定的污染风险。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遵循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的原则,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第四,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来管理农田的空间信息、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预测疾病虫害的发生等。
利用这些信息,农民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第五,农业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
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对农业劳动力的依赖,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第六,农业还与生态保护紧密相关。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
因此,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科学的农业排水技术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提高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水平。
农业科技知识点
![农业科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ae891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0.png)
农业科技知识点农业科技是指应用科学与技术知识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科技在提高农田产出、改善农产品质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农业科技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种植技术包括喷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等。
喷灌技术利用现代喷灌设备,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来给予适量的灌溉水,以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用水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对土壤进行全面的化验检测,合理配比肥料种类和用量,使植物能够获得适宜的营养元素,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精准播种技术则是利用现代农业机械进行精确的播种操作,减少种子浪费和种植不均匀带来的损失。
二、农作物改良农作物改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造或育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逆性和耐病虫性。
目前常用的农作物改良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
转基因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使其具备抗虫、耐旱、耐寒等特殊性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育种技术则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亲和性进行杂交,选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杂交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农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剪接和修饰,使其产生出理想的表型,如改善果实的口感、减少动植物病害的侵害等。
三、农药与农业环境保护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来防治病虫害的化学物质。
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过量、滥用农药会对农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的农药使用技术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科学地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精确掌握药剂喷洒的时间和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农作物对农药的残留。
四、智能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应用,它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确监测和管理。
农业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揭秘
![农业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9fc0ce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2.png)
农业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揭秘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科技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专业知识,它们对于农业的创新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揭秘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一、品种选育与基因改良品种选育是农业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和繁殖将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科技人员通常会采用交配、杂交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筛选出理想的品种性状和抗病性来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除了传统的品种选育方法,基因改良也是目前农业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基因改良通过人为干预农作物的基因组,使其具备更好的抗虫、抗病、抗逆性和提高产量等特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技人员可以将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引入到目标作物中,从而实现农作物的功能改良。
二、精准施肥与土壤管理农业科技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精准施肥与土壤管理。
传统的农田施肥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造成了大量的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
而精准施肥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农作物需求的精确测定,以及科学合理的肥料施用方案,实现了农田肥料的高效利用和养分供给的均衡。
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科学的土壤管理也是农业科技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预防和治理土壤退化,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人员通过土壤检测和评估,制定出适合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需求的土壤管理措施,提高土壤的整体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
三、智能农机与信息化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农机和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新热点。
智能农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智能农机通过传感器、导航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和农田操作的精准监测和控制。
例如,自动驾驶农机可以根据数字化地图和遥感图像精确行驶,进行精准播种、除草、施肥和收割等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农业技术知识点概览
![农业技术知识点概览](https://img.taocdn.com/s3/m/72faa1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b.png)
农业技术知识点概览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为你概述一些重要的农业技术知识点,以帮助你全面了解和应用农业科技。
一、播种技术1. 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种子,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和高产性能。
2. 播种方法: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当地的农业习惯,选择适当的播种方法,如直播、移植、撒播等。
3. 密度控制: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合理控制作物的密植程度,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灌溉技术1. 土壤水分监测:通过测量土壤的湿度和含水量,科学调控灌溉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和土壤过湿或干旱。
2. 灌溉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点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当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渠灌等。
3. 水肥一体化: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1. 害虫监测:通过定期监测田间的害虫数量和种类,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放置黄板等。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蔓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物多样性。
3. 病害防治: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消毒种子、增加通风透光等,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四、肥料应用技术1. 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养分需求,合理安排施肥时间,使肥料充分发挥作用且不造成积累和流失。
2. 施肥量控制: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的需求,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
3. 肥料种类选择:根据土壤的养分缺失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如有机肥、无机肥等,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五、农作物品种改良技术1.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迅速培育出拥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2.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直接修改作物的基因组,快速获得抗病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
3. 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体细胞和胚性组织培养技术,实现无性繁殖和病毒清除,快速繁育和保存优良品种。
农业科技知识点
![农业科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b001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4.png)
农业科技知识点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农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知识点。
一、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基于精确的农业信息获取、处理和响应能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中包括:1. 农业遥感技术:通过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为农民提供精确的农业生产决策依据。
2. 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为农民提供精确定位和导航服务,帮助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农田结构。
4. 空间信息技术: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土壤、气象、作物等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优化农田利用方式和农作物种植结构。
二、温室技术温室技术是一种人工改造的农业生产环境,通过建设温室,可以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温室技术包括:1. 温室材料:选择透明、耐候性好的材料,如玻璃、聚碳酸酯板等,可以保证温室内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隔热效果。
2. 温室通风: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如天窗、侧窗等,调整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病害的发生。
3. 温室加温: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燃气等多种方式,提供温室内作物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
4. 温室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和调控温室内的环境参数,自动化管理温室。
三、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的技术至关重要。
以下是水稻种植中的一些关键技术:1. 水稻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病虫害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2. 水田整地:深耕翻松土壤,除草、松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
3. 合理水肥管理:科学测定灌水和施肥的时间和剂量,避免水分和养分的过度浪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小知识科普
![农业小知识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712536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9.png)
农业小知识科普一、农业概述农业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的活动。
它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农作物1. 稻谷:稻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2. 小麦:小麦是全球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3. 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
4. 大豆: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三、畜牧业1. 猪:猪肉是全球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猪肉产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2. 牛:牛肉是全球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但牛只数量相对较少。
3. 羊:羊肉在中东和北非等地区消费量较高。
4. 鸡:鸡肉是全球最主要的家禽肉类之一,其产量也是最高的。
四、农业技术1. 种植技术:包括耕作、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2. 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
3. 农业机械化:包括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
4. 农业科技:包括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
五、农产品加工1. 粮食加工:包括面粉加工、米饭加工等。
2. 油料加工:包括油脂提取和精炼等。
3. 肉类加工:包括腌制、熏制和加工成香肠等。
4. 蔬菜水果加工:包括酱料制作和罐头生产等。
六、农产品贸易1. 农产品出口:主要出口国家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
2. 农产品进口:主要进口国家有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七、农业环保1. 水土保持: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灌溉方式来保护水土资源。
2. 农药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农业废弃物处理: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的处理方式。
八、未来发展趋势1. 精准农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2. 绿色农业:通过有机耕作和无农药种植等方式,实现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3. 智能化养殖: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养殖。
九、结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农业科普小知识
![农业科普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75bc6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7.png)
农业科普小知识1. 农业的定义和意义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通过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以生产粮食、蔬菜、果树、棉麻等农作物,以及肉类、蛋类、奶类等畜禽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业生产能够保障人类的食物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很多农村地区得以维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农业还能够提供原料,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农作物的分类及特点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大类。
粮食作物主要是指能够供人类食用的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指用于工业生产和贸易的作物,如棉花、油菜、烟草等;饲料作物主要是用于饲养家畜家禽的作物,如大豆、饲用玉米等。
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
例如,水稻适宜在湿润的水田地里生长,喜欢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而小麦则适宜在干旱的旱地上生长,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
3. 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农业耕作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早期的农耕方式主要是手工耕作,人们使用简单的农具如石器、木制耕具等进行农田的耕种和收割。
随着工具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耕方式逐渐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现代农业已经广泛采用农机具、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和品质。
4. 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科技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农业科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通过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良和优化,科学家们能够培育出更加适应不同环境和抗病虫害的品种。
此外,农业科技还包括精准施肥、农药控制、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5. 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旨在使农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业科技创新知识讲解
![农业科技创新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56d45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4.png)
农业科技创新知识讲解在当今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格局。
农业不再仅仅是依靠传统经验和手工劳动的领域,而是融入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涵盖了多个方面,从种植养殖技术的改进,到农业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再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应用,每一项创新都在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先来说说种植技术的创新。
过去,农民们大多依靠经验来判断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施肥量和病虫害防治。
但现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能够精准地改良农作物的基因,使其具备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的品质。
比如,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品种,能够抵抗常见的水稻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再看养殖领域,科技创新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通过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养殖者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这不仅提高了牲畜的存活率,还保证了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业装备的智能化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精准播种机和自动化灌溉系统等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这些智能装备能够根据土地的地形、肥力等条件,实现精准作业,减少资源浪费。
农业信息化管理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农田中的各种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经过分析处理后,为农民提供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精准建议。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了解农田的情况,实现远程管理。
然而,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和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这就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开展现场培训和示范,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
![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fd6174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5.png)
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逐渐受益于各种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效率,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农业的一些科技知识。
一、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天器、飞机等远距离的感知手段对地球表面的信息进行观测和记录。
在农业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和农业数据,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进行农田监测和管理。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植被生长情况等信息,以便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和施肥措施,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二、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农田进行精确的管理和农业生产。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确测量和划分,使得农民能够根据不同地块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
此外,还可以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喷洒农药和施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序列来实现对其性状的调控。
在农业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抗病性。
通过编辑农作物的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耐旱、耐病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随着农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农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挖掘这些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联性,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农作物生长数据,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便农民做出合理的种植决策。
五、农业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业无人机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相机和多光谱传感器对农田进行航拍,获取大量的农田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快速勘测和监测,提高农田的管理效率。
此外,农业无人机还可以用于作物的无人喷洒和种植,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f31c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8.png)
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生产技术1. 农作物种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灌溉、植保等方面的技术,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农作物育种技术:利用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方法,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抗病虫的能力。
3. 农产品加工技术:将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延长保存期,提高附加值。
4. 养殖技术:包括畜禽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养殖效益。
5. 农业机械化技术:机械化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包括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修。
二、农业资源1. 土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土壤类型、肥力、酸碱度、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2. 水资源:包括灌溉技术、水质管理、节水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
3. 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的品种、种源、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保障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植物产品的供应。
4. 动物资源:包括畜禽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保障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供应。
5. 气候资源: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三、农业政策1. 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是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一种支持,包括直补、间接补等多种形式。
2. 农业保险政策:保险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保障农民的生产利益。
3. 农产品市场政策:包括农产品价格补贴、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4. 农村土地政策: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5. 农业科技政策: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农业发展问题1. 农业生产过剩:部分地区存在农产品过剩的问题,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降低。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包括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问题。
3. 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
农学技术知识点总结
![农学技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9d02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d.png)
农学技术知识点总结一、种植技术1. 土壤改良: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常用的方法有施加有机肥料、翻耕、灌溉等。
2. 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3. 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施用合适的化肥和有机肥料,能够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生长。
4. 植保技术:采取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包括预防、治理和防治,防止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保障产量和质量。
5.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产量要求,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壤资源,提高产量。
6. 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进程,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
二、畜牧技术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的配比、饲喂技术、疾病防治等,确保畜禽的健康成长。
2. 畜禽疫病防控:加强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消毒和排泄物处理,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3. 畜禽环境控制:对畜禽的饲养环境进行合理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育种选种:选用高产、抗病、优良遗传性状的畜禽品种,通过育种选种,提高畜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5. 饲料加工:对畜禽饲料进行科学配方和加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促进畜禽生长发育。
6. 畜禽养殖设施建设:建设合理的畜禽养殖设施和设备,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三、农田水利工程1. 建设灌溉设施:通过建设灌溉设施,对作物进行定量定时灌溉,保证作物的水分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农田防渗排水工程:适当的排水是保证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建设农田防渗排水工程,调整土壤水分,改善土壤通气性。
3. 水库建设和管理:利用水库储水供农业灌溉和生产用水,合理管理水库水资源,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4. 水土保持工程:通过梯田、防风林等水土保持工程,保护耕地不受水土流失。
农业科技知识 顺口溜
![农业科技知识 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c6702e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e.png)
农业科技知识顺口溜
1、肥料使用:钙镁磷钾新肥种,灰色粉末呈碱性。
含钾有二磷十七,还含钙镁多元肥。
不溶于水溶弱酸,适应缺钙酸性田。
2、抓二不抓:抓大不抓小,抓完大草等小草。
小草吸收药液轻,传不到根易返青。
小草很快就长大,再次用药把草抓。
抓湿不抓干,带上手套把草抓,土壤保证无污染,降低成本又安全。
3、玉米种植:玉米要想多增效,良种良法需配套。
适区选种最重要,安全成熟很可靠。
种子进家先挑选,破损种粒全扔掉。
注意温度和湿度,妥善存放保管好。
农业科技知识点
![农业科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ba51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6.png)
农业科技知识点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技的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
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来完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机具的研发与生产、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等。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
例如,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用于耕种、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工作。
另外,收割机、插秧机、喷灌设备等也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设备。
二、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良和提高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等手段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等。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将一些耐旱、耐寒、抗虫害等特性的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使其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三、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遥感等技术手段来获取、传输和处理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信息。
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时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农业气象、农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
通过远程监测和数据分析,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总结: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技科普宣传知识
![农技科普宣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60d2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6.png)
农技科普宣传知识
1. 种植技术:介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法、播种时间、栽培管理要点等。
例如,讲解如何合理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 养殖技术:分享家禽、家畜的饲养管理技巧,包括饲料选择、疫病防控、养殖环境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些特种养殖的技术和经验。
3.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讲解农业机械的正确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4. 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介绍无污染种植、绿色防控等技术,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的方法,确保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5. 土壤改良与保护:普及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耕地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推广科学的土壤管理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6. 农业气象知识:介绍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如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及如何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7. 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宣传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如转基因技术、杂交水稻等,帮助农民了解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引导他们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8. 农业政策法规:解读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农业政策法规,让农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支持来发展农业产业。
通过这些农技科普宣传知识的传播,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
![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b0790dcf84b9d528ea7aea.png)
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一)常规技术常规技术是经常、长期、普遍应用的技术,在任何农业发展阶段都是提高生产力的主体。
1.育种和良种繁育育种,指的是选育动植物新品种的过程。
其做法是利用原有品种中的自然变异、或先应用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创造新类型,再通过选择、繁殖、比较试验,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
良种繁育,是将新创造的动植物良种扩大繁育种子、种苗、种畜的过程,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作物种植制度种植制度是一个单位内作物生产的总体安排,包括作物结构、布局、复种和种植方式(间套作或单作、轮作或连作)等。
这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系统,对农业生产影响甚大。
我国盛行以间套复种为中心的多熟制,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体现了中国种植制度的特色与亮点。
3.作物栽培技术在作物生命活动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所采取的各种田间管理措施的总称。
包括品种选用、农机配置、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
良好的栽培技术在农作物增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平衡施肥技术人要吃饭,庄稼要吃肥。
据FAO研究,作物增产中,化肥的贡献达50%以上。
所谓平衡施肥,一是施肥数量上力求平衡,以产定肥(包括化肥和有机肥),即根据土壤肥力的测定状况和作物产量的要求,作物需要多少养分就给多少肥料;二是养分种类上的平衡,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要按比例配合,避免畸轻畸重。
有机肥和化肥都无毒无害,它们在应用机理上也基本是一致的,其区别无非是有机肥所含养分种类比较多,而化肥多数品种为一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在施肥技术上要讲究元素的配合。
西方提倡的“有机产品”禁止使用化肥的规定,只不过是一种信仰或商业目的而已。
5.灌溉与节水技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或排水)加施肥可使产量成倍的增加。
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以及天气、土壤、水源等条件,适时、适量进行灌水,少了多了都不好。
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现象,推广沟灌、畦灌、管灌、以及喷管、滴灌、渗灌等节水工艺。
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
![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4020cb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5.png)
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科技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了许多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农业的科技知识,包括智能农业、无人机农业、基因编辑技术以及精准农业等方面的内容。
智能农业是农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使用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和农业数据分析等手段,智能农业可以实现对农作物、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例如,利用传感器可以测量土壤的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从而帮助农民更好地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方案。
同时,智能农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病虫害的爆发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
无人机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线传感器等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对农田进行全面、高效的监测。
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获取农田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分布等信息。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农田的温度分布,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农田中的问题。
无人机农业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田的管理效率,减少农药和水资源的浪费。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科技突破。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使其具备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等。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水稻具备耐盐性,使其可以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农业是一种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精准农业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确测绘和分区管理。
农民可以根据农田的不同区域,调整种植方案、施肥方案等,实现农业生产的个性化管理。
精准农业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知识一、禽病的发生与传播禽病是家禽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病原微生物侵入家禽体内,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与有机体各种防卫机能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如果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小,不能抵抗病原的感染时,家禽会在临床症状上出现一定症状和病理变化。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禽群。
其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可能流行和传播,只有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会造成传染病的蔓延。
因此了解和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防疫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具体地说传染源就是受到感染的病禽,包括传染病病禽和带菌(毒)家禽、死禽、野鸟、鼠类和其它动物。
家禽在急性爆发疾病的过程中或在病情转剧期可排出大量病原体,故此时传染源的危害作用最大。
(二)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为传播途径。
了解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的继续传播,防止易感动物受到感染。
从传播方式上,它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
1.直接接触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病(死)禽(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播。
2.间接接触是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经空气(飞沫、飞沫核或尘埃)为媒介传播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而传播,如家禽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2)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等,其传播媒介主要是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传染源的分泌物、排出物和病禽尸体及其流出物污染了饲料、饲槽、水池、水井、水桶,或由于某些污染的管理用具、车船、畜舍等辗转污染了饲料、饮水而传给易感动物。
(3)经污染的土壤传播随病禽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而能在其中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可称为土壤性病原微生物。
易感家禽接触被污染的土壤而被感染。
(4)经活的媒介物传播经非本种动物(如节肢动物中虻类、蝇、蚊、老鼠和黄鼠狼等)传播,而人类也可能作为传播煤介。
综上所述,传播途径是十分复杂的,但就目前所知,病原体在更迭其宿主时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上述传播途径大多数是同一代的动物之间的传播,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创伤等在同一代动物之间的横向传播,为水平传播。
例如:传染性鼻炎、鸡白痢、葡萄球菌病、新城疫等。
有的传染病经卵巢、子宫内感染而传播到下一代家禽即为垂直传播。
例如:鸡白痢、鸡伤寒、败血霉形体、白血病等。
(三)易感禽群易感性即家禽对于每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通俗地说,即禽群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大小。
它是禽病发生与传播的第三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
家禽易感性的高低虽然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还是由禽体的遗传特性(内因)、饲养管理水平(外因)和特异性的免疫状态决定。
如选择优良的品系、品种,加强饲养管理,重视饲管因素:饲料质量、禽舍卫生、粪便处理、拥挤、饥饿、通风及隔离、检疫情况、及时进行预防性给药和免疫接种,就可以提高禽群对疫病的抵抗力和特异性的免疫力,降低易感性。
二、猪突然死亡的主要病因分析在猪的生产过程中,常会发生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昙花一现,有些问题时有发生,有些问题则层出不穷。
作为养猪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昙花一现者”要学会放弃,对“时有发生者”要做到关心,对“层出不穷的”要重点解决。
猪的突然死亡问题就属于“时有发生者”,常令养殖户迷惑不解,需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关注和关心。
猪突然死亡的病例很多,病因也不相同。
发生时猪的体重大小、病程早晚也不尽相同。
引起猪突然死亡的主要病因有仔猪白肌病、哺乳仔猪的口蹄疫、急性黄曲霉中毒、仔猪水肿病、猪痢疾发病初期、急性仔猪黄痢、急性猪丹毒、肠出血综合症和应激综合症等。
(一) 主要发生在仔猪的突然死亡疾病(1)猪痢疾仔猪49-84日龄,四季发生,先急性爆发,后为慢性,不易清除。
流行初期,未显症状突然死亡。
多数不同程度腹泻,先拉软便,渐为黄色稀粪,内混粘液或血。
主要是结、盲肠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粘液,有麸皮样伪膜。
显微镜检查肠粘膜涂片有大量密螺旋体。
痢菌净口服和注射非常有效。
(2)急性仔猪黄痢以1-3日龄最为多见,最急性的仔猪于生后数小时看不到症状突然死亡。
发病仔猪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
腹泻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和后肢被粪液沾污,病猪减吃或不吃奶,精神差,肛门松弛,排粪失禁,脱水消瘦,最后倒地昏迷死亡。
(3)白肌病(肌营养不良)白肌病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仔猪,患病仔猪身体健壮而突然发病。
体温正常,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迫促,喜卧,常突然死亡。
发生白肌病的原因是硒缺乏。
(4)吃奶仔猪的口蹄疫通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5)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营养好和体壮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
有些先轻度腹泻后便秘,有些眼睑等水肿,或作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解剖表现主要是水肿,胃大弯、贲门部胃粘膜与肌层胶冻样水肿,肠系膜、皮下等也水肿。
(二)其他主要的中大猪突然死亡疾病(1)黄曲霉中毒猪吃发霉饲料后5-15天出现症状。
急性病例可在运动中死亡,或发病后两天内死亡。
病猪表现精神萎顿。
食欲降低或不吃食,后躯软弱,走路摇晃。
黏膜黄染,体温正常,粪便干燥。
发病后几天内死亡,或没有出现症状而突然死亡。
(2)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症状,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未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升高达42℃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
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退色。
若小猪得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
(3)肠出血综合症指猪肠道大量出血所致的突然死亡综合征。
发病多见于无特异病原(SPF)的猪群和瘦肉型种猪群,可发生于断奶后所有年龄的猪,但以青年后备母猪,6-9月龄的公猪和断奶后4-8周龄的猪发病率较高。
呈暴发性发病,散发,病程一般很短。
应激因素是本病的诱因,尤以个别散发的6-9月龄的公猪及肥猪突然应激死亡,剖检时发现小肠出血等证实。
临床上主要表现突然死亡,死猪和同群中病猪则多呈现皮肤苍白,排泄松软的带有血液的粪便或带有纤维蛋白管型粪便,其它方面正常。
生长期间多发育不良,周期性排出带血粪便。
剖检可见小肠内有大量血液,出血通常从回肠扩展到整个小肠与大肠,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
有些病例小肠后部1/3段的不同部位有肠壁增厚的变化,即增生性出血性肠病。
慢性病例,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展为坏死性肠炎。
防治方法(1)饲料中加入呋喃唑酮200毫克/公斤。
(2)对伴有增生性肠病和粘膜弯杆菌的感染,饲料中加泰乐菌素200毫克/公斤或配合使用青霉素100毫克/公斤,加以控制。
(3)对急性病例试用抗组织胺药、皮质类固醇、维生素配合联用,曾获得成功。
(4)猝死性应激综合征主要是受到强烈应激原的刺激时,并无任何临床病征而突然死亡。
如配种时公猪过度兴奋而猝死;追赶时猪过于惊恐,或运输时过度拥挤等,都可能由于神经过于紧张,“交感-肾上腺”系统受到剧烈刺激时活动过强,引起休克或循环虚脱,造成猝然死亡。
防治方法:应根据应激原及应激综合征的性质选用具体的防治措施:(1)清除应激原,改进饲养管理如猪舍要通风良好,防止湿热拥挤、忽冷忽热、噪音和搔扰。
出栏前12-24小时内不饲喂或减饲,饮用口服补液盐水;注意车船运输或陆路驱逐,避免过分刺激;或在出栏运输前,对就激敏感的猪,应用抗应激素、抗应激添加剂或用氯丙嗪等镇静剂以防止发生应激现象。
对热应激中暑病猪,用凉水浇头,冷水灌肠。
(2)注意选育繁殖工作,对胆小神经质,难于管理、容易惊恐、皮肤易起红斑、体温升高、外观丰满的猪,多为应激敏感型,最好不要选作种用。
必要时,应用现代化科技检测全血或血清CPK(肌酸磷酸激酶),以及氟烷筛选试验,进而从种猪群中将这类猪淘汰。
三、晚稻田间管理(一)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平衡增产由于各地晚稻品种布局不同,抛插季节不同,当前禾苗生产发育差异较大,各地之间长势不平衡。
因此,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禾苗进行分类排队,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
一是已进入分蘖盛期或够苗期的晚稻田,当前重点是要及时加深田边沟和厢沟,排干田水露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
后期要看苗施好攻胎肥和攻粒肥。
二是正处于分蘖前期的要及时追施第二次分蘖肥,长势不均衡的稻田在露晒前要增施平衡肥,带肥露晒田。
三是刚抛插下的迟播迟插田,由于秧龄较长,秧苗老化,秧苗素质差,本田有效分蘖期短,在管理上要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追肥、早管理,特别要早施重施分蘖肥,促使早分蘖、早够苗。
抛秧立苗后立即撒施本田除草剂和追施第一次分蘖肥。
四是要加强超级稻的田间管理。
今年晚稻超级稻种植面积较大,各地要根据不同超级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成穗率,确保有足够有效穗数以利夺取高产。
(二)科学管水用水,实行水气平衡栽培晚稻田间水分管理要坚持以润为主,以水调气,水气平衡栽培的原则,做到科学管水、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稻生产持续发展。
目前大部分稻田已经够苗,对于这部分田块,要排干田中水,晒至白根露,减少无效分蘖和营养消耗。
现在还没有抛秧的这小部分稻田要排去多余田水,在稻田水分饱和、田面无水层时抛秧。
刚抛秧不久的田块,立苗后灌回浅水层,撒施本田除草剂和进行追肥,自然落干后保持田土湿润至够苗。
晚稻生长中后期的管水原则是:幼穗分化期适当补水保持田土湿润;抽穗灌浆期保持浅水层;黄熟期自然落干田水,避免过早干裂。
(三)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就全区而言,晚稻的防治主攻对象为“三虫二病”,即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纹枯病。
前期重点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叶瘟,兼治稻瘿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中后期则主要防治稻飞虱、三化螟、穗颈瘟、稻纹枯病。
各级要切实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发布植保讯息,悉心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把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
植保防治要始终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确保水稻生产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生态粘虫板、性诱剂、毒饵站等植保技术,应急防治推广使用优质、安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对口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四)防旱抗旱防寒,确保晚稻增产丰收秋旱是影响我区晚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