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药物:影响细胞生物学过程,用来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3.药动学: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4.药效学:研究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禁忌症,适应症等。

5.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6.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7.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对疾病有防治效果的作用。

8.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和痛苦的药物反应。

9.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机体内药量达到最小中毒量以上时出现的反应。

11变态反应:是机体对药物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12.继发效应(继发性反应):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1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14.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病人对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

15.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能与特异性配体(ligand)结合,并能传递生物信息,引起生物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多为蛋白质、核酸等。

16.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17.拮抗剂(部分激动剂):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的药物。

(能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18.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剂和激动剂可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其药理效应强弱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

19.非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剂和激动剂虽不争夺相同受体,但会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使不断提高激动剂的浓度,也不能达到激动剂单独使用时的最大效应。

20.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剂量与效价成反比。

21.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

22.半数有效量(ED50):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用所需的剂量。

药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药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半数致死量(LD50):反应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交叉耐药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药物也的敏感性也降低。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范畴。

抗微生物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

PAE 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药理学全书重点名词解释

药理学全书重点名词解释

1.首关消除/代谢(first pass elimination、metabolism)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2.半衰期(half-life)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急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4.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的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5.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

7、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药物反应。

8、副作用(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

9、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组器官的危害性反应。

10、后遗效应(residual reaction、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还残存的生物效应。

11、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的疾病或症状加剧。

又称回跃反应。

12、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hypersensitive reaction):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13、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少数特异体质的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很小的剂量即可引起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一、总论1.药物(drugs):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病原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5.药物作用: 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6.药物效应:药物原发作用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7.兴奋: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8.抑制: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9.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10.全身作用: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坏而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11.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12.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13.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14.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15.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16.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7.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

18.慢性毒性:因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19. 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20.继发性发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果。

21.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22.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23.受体: 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及整合功能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任何能与药物结合产生药理作用的细胞上的大分子)24.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25.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2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凰通常以毫克计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

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

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

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

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效应的科学。

2. 药物(Drug):可通过口服、注射、外用等途径作用于生物体的物质,能改变生理或病理状态。

3.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所产生的效应的学科。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5.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药物经口或其他非静脉给药途径后,在生物体内被吸收的比例。

6.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7.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指细菌、病毒等生物对药物的抵抗能力。

8.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

9. 激动剂(Agonist):一种能够结合到受体并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0. 拮抗剂(Antagonist):一种能够与受体结合,但不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1. 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除了期望的治疗效果外,还会引起其他的不良效应。

12. 受体(Receptor):生物体体内一种特异性分子,能与药物结合,传递或阻断特定的信号。

13. 作用靶点(Target):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作用的分子或结构。

14.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一种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即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产生毒性副作用的剂量之比。

15. 组织亲和力(Tissue Affinity):药物在体内特定组织中的浓度和细胞内的作用效果。

16. 细胞毒性(Cytotoxicity):药物对体内细胞的有害作用。

17. 缓释剂(Sustained-Release Agent):一种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速率的物质。

18. 单剂毒性(LD50):指在短时间内,将试验动物的毒物剂量为体重的平均值,能在一半的试验动物中引起死亡的剂量。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drug):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3、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物作用的机体反应的表现,即药物作用的结果。

4、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等。

5、副反应(side raction):也称副作用,指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痉挛引起的口干、心悸、便秘等作用.6、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作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如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等反应。

7、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乏力、困倦等现象。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药理性拮抗剂救治可能有效,对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发生的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所致。

10、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11、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

12、量反应(graded response):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1.副作用: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2.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3.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己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5.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6.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7.依赖性: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种.8.成瘾性:是指使用某些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的紊乱和戒断症状.9.习惯性:连续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性.14.效能:在量反应中,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15.效价(效应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16.治疗指数:是指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17.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LD50/ED50或LD5/ED95的比值表示.18.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的药物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用F 表示:F=A/D X100%.19.半衰期:通常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0.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21.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0)的药物.23.首关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量,又称首关效应.24.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25.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指长期应用某种广谱抗生素,可使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发生变化,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26.抗菌后效应: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常以小时计)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抗生素后效应.27.零级动力学:是指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一定时间消除一定量,即恒量消除.28.一级动力学:是指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一定比例,即恒比消除.32.部分激动药: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仅有较弱的效应力的药物.33.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34.pKa:是指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溶液中50%解离时的溶液PH值.35.半数致死量:是指使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36.表观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37.停药综合征: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症状.38.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B受体阻断药具有部分激动药的受体动力学特征.它们除有阻断B 受体作用外,尚对B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39.激动剂:即能与受体结合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PAE:(抗生素后效应)细菌和药物短暂接触后,药物浓度低于MIC或消失,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性抑制的效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2.拮抗剂:能减弱或阻止另一种分子或信号转导途径的药物、酶、抑制剂或激素类等分子3.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

4.零级动力学:许多酶催化过程,如代谢、肾、眼排泄、胃肠道主动吸收均为饱和过程5.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系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

6.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7. 折返:NSA指对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G1、S、G2、M)或是休止期的细胞(C0期)均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它们大多能与细胞中的DNA结合,阻断其复制。

从而表现其杀伤细胞的作用9. 调节痉挛:乙酰胆碱等M胆碱受体激动药能够与位于睫状肌的环状肌的M受体结合使之被激动从而使睫状肌的环状纤维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此即为调节痉挛10.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可能会选择性地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少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妨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

它们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11.首关效应: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2.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效应,包括药效增强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1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映,是因药物系抗原,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药物时,抗原和抗体结合产生变态反应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14.治疗指数: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指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指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

3、药效学:指研究药物与机体作用和作用机制。

4、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5、兴奋作用:指功能活动加强的作用。

6、抑制作用:指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7、局部作用:指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8、吸收作用:指药物被吸收之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

9、选择作用:指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组织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不明显。

10、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是出现的与用药目的不符的作用。

11、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反应。

12、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13、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

14、受体激活药:又称受体兴奋剂,指对受体具有亲和力又有在活性的药物。

15、受体阻断药:又称受体拮抗剂,指与受体具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6、极量:最大治疗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限度。

17、安全范围:指最小有限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18、LD50:指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药物剂量。

19、ED50:指半数动物出现疗效指标的药物剂量。

20、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21、血浆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剂能被机体吸收的程度。

23、首次通关效应: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肝对即发生转化关系,促使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4、药物诱导剂:指凡能使肝药霉的活性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

25、药物抑制剂:指凡能使肝药霉的活性降低或合成减少的药物。

26、药物消除:指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物活性消失的过程。

27、耐受性:指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5 治疗作用: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6 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些药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7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8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9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10.1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

10.2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

11.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11.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物质。

12 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

13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14 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5 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17 耐受性: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

18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药物: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从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

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科学。

它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

药效动力: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的科学,既研究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换言之,研究在药物的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药代动力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中,药物效应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换言之,研究机体是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的。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

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器官有其选择性。

因此,药理效应实际上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组织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1..兴奋性的改变:兴奋,抑制;2..新陈代谢的改变:有些药物通过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变体液成分而发挥作用。

肾上腺素——血糖,胰岛素——血糖;3.反应性的改变:少数药物还能改变机体的反应性。

如免疫抑制药和免疫调节药。

兴奋:使机体器官原有的机能活动加强或提高。

兴奋药:凡能引起机体器官功能活动加强或提高的药物。

抑制:使机体器官原有的机能活动减弱或减低。

抑制药:凡能引起机体器官机能活动减弱或降低的药物。

药物作用的方式:1.直接作用 2.间接作用 3.局部作用4.吸收作用直接作用:药物对所接触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亦称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由于药物的直接作用而引起的其它组织器官的继发反应。

也称续发作用。

局部作用:药物未被吸收入血流之前,就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

酒精——皮肤表面的消毒作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作用。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

4.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5.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

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6. 代谢: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从体内消除,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7.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泄,其次经粪排泄。

挥发性药物主要经肺随呼出气体排泄。

药物的汗液和乳汁排泄也是药物的排泄途径。

8. 离子障:不论弱酸性或强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各药有其固定的pKa值。

当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书上暂时未找到,来自百度)9. 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百度)10. 药酶诱导剂:凡能诱导药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11. 药酶抑制剂:一种能抑制某种酶活性的化学物质。

它通过控制某种酶的活性,来调节或阻抑某些代谢过程,还可抑制耐药性细菌的钝化酶,故可用于某些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12. 干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干肠循环。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于生物体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药理学名词及其解释:1. 药物作用: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过程。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3. 药物代谢:药物经过机体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

4.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药理活性和毒性。

5. 药效学:研究药物如何对机体产生生理和病理效应。

6. 药物耐受性:机体对长期或重复使用药物时的生理适应或药物效果的降低。

7. 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效果。

8. 剂量依赖性:药物效应的强度取决于药物的剂量。

9. 毒理学:研究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科学。

10. 药物选择性:药物对一种或多种特定受体或生理过程的选择性作用。

11. 药物拮抗: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效果。

12. 治疗指数:药物的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之间的比值,用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13. 药物副作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治疗效果无关的不良反应。

14. 药物选择性:药物对特定受体或生理过程的选择性作用。

15. 药物效应增强:一种药物可以增强另一种药物的效果。

16. 药物过量:超过治疗剂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毒性。

17. 药物滥用:非医学目的地长期使用或滥用药物,可能导致依赖和药物成瘾。

18. 药物成瘾机制: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对药物的心理和生理依赖,且戒断会引起痛苦和反常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药理学名词及其解释。

药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4.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5.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6.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7.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8.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9.受体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10.首过效应:指某些口服用药后经肠粘膜及肝脏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11.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12.血浆蛋白结合率:指治疗剂量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

13.肝肠循环:某些药物或代谢物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朋解后,再吸收入血,这种胆汁排泄又重吸收的现象称肝肠循环。

14.血浆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15.稳态血药浓度:恒速恒量或按半衰期连续多次给药后经5个t1/2,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达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称稳态血浓度。

16.药物的机体消除:包括代谢及排泄两个过程。

17:血浆蛋白结合率:指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18.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且毛细血管外表面几乎均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19.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屏障。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作用的科学。

它包括理解药物如何被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以及药物如何与生物体的分子相互作用来产生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过程。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药理学名词进行解释。

1. 药物:药物是指通过改变生理或病理状态来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药物可以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或化学合成的化合物。

2.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效果。

它包括药物的疗效、剂量效应关系、作用机制等。

3.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它可以用来说明如何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以实现期望的治疗效果。

4.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在体内可用形式的比例,即药物进入系统循环后能够发挥效应的程度。

它受到吸收、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5.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两种或更多药物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使用会产生的效应。

它可以是增效、拮抗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6.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药物剂量效应关系描述了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或具有阈值效应。

7.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如何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科学。

它包括了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毒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8.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时出现的有害的或意外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是生理上的(如恶心、呕吐),也可以是对特定器官或系统的损伤。

9. 药物耐药性:药物耐药性是指生物体对药物原有疗效的减弱或消失。

它可以是由基因突变、药物代谢改变或细胞对药物的适应性导致的。

10.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可以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主要发生在肝脏。

11.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描述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药物动力学可以用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12. 组织选择性:药物的组织选择性是指药物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选择性作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1.药物(drug):凡能够影响生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化过程,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在理论上说,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在药理学中,该词泛指以不同方式(有害的、有利的或其它的)改变活体组织(动物或植物)生物活性的任何物质,但一般仅指可产生有利作用的药理活性物质,主要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Drugs are the substances that bring about a change in biologic function through its chemical actions. It may be broadly defined as any chemical agent which affects living protoplasm , and few substances would escape inclusion by this definition .化学药物(drug):具有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化学药物。

(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

研究任何化学物质(包括药物)与生物系统(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或组织、细胞组、单一细胞或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科学。

Pharmacology is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chemicals with living systems through chemical processes, especially by binding to regulatory molecules and activating or inhibiting normal body processes.The subject of pharmacology is a board one and embraces the knowledge of the source ,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 compounding , physiological actions , absorption , fate , and excretion , and therapeutic uses of drugs .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和病原体作用的性质、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作用的“量”的规律的科学。

是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Pharmacodynamics governs the concentration-effect part of the interaction.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s at its site(s) of ac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effect that is achieved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也称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即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是将动力学原理应用于药物的一门科学,主要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随时间动态量变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就是用时间函数来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属于药理学与数学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其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等过程的动态规律,对指导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型,解释药物作用原理或个体差异等有重要作用。

Pharmacokinetics describes the fate of a drug (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dosage and the time-varying concentration of drug at its site(s) of action .5.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也叫Ⅳ期临床试验、上市后监察,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症、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进一步评价,并根据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症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Final release of a drug for general prescription use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 vigilant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program. This constitutes 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the new drug under actual conditions of use in large numbers of patients.6.离子障(ion trapping):也称离子陷阱、离子捕获。

分子状态(非解离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指有利于电离的状态,使以可扩散形式存在的物质的比例降低,而不利于弱电解质转运的现象,是药物进入体内房室的机制之一。

At steady state , an acidic drug will accumulate on the more basic side of the membrane and a basic drug on the more acidic side ---a phenomenon termed ion trapping.7.吸收(absorption):广义上讲,吸收是指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在药理学中,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Absorption describes the rate at which a drug leaves its si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occurs.8. 首关消除(first-pass effect):又称首过效应、首过消除、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很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A drug can be metabolized in the gut wall ( eg , by the CYP3A4 enzyme system ) or even in the portal blood, but most commonly it is the liver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metabolism before the drug reaches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In addition, the liver can excrete the drug into the bile . Any of these sites can contribute to this reduction in bioavailability, and the overall process is known as first-pass loss or elimination.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9.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Following absorption or administration into the systemic blood , a drug distributes into interstitial and intracellular fluids.10.结合型药物(bound drug):大多数药物在血浆中均可与血浆蛋白不同程度的结合而形成结合型药物。

11.游离型药物(free drug):血中没有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分布到其它体液房室中,药物作用的强度取决于游离药物浓度。

12.再分布(redistribution):又称重分布,药物自血液向器官组织分布时先分布到血流量丰富的器官,再根据全身的特点转移到特定的组织,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

药物在吸收后数分钟以及数小时处现,是初次分布的继续,药物被输送到肌肉、皮肤、脂肪及大多数脏器中,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Redistribution is a factor in terminating drug dffect primarily when a highly lipid-soluble drug that acts on the brain or cardiovascular system is administered rapidly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r by inhalation. (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3.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也可称为药物转化(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即药物代谢。

通常主要在肝脏进行,某些情况下也可在肺、肾、肠黏膜和其他组织进行。

药物代谢涉及的化学反应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