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家乡地名调查》教案
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家乡地名调查》教案引言:《家乡地名调查》是一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名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次活动将通过调查、讨论、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家乡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学会从小事做起,为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家乡文化的初步认识,对于家乡地名调查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往往喜欢通过亲手实践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但缺乏系统的调查方法和对家乡地名文化的深入理解。
因此,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调查方法,深入了解家乡地名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地名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素材;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调查表、地图等)。
2. 学生准备:自带笔记本和笔;准备一些与家乡地名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 教学环境:校园内或其他适合的场所。
4. 教学时间:本活动计划用时8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地名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们关注家乡地名文化,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地名有哪些吗?它们有什么历史和文化背景吗?”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讲解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调查后的整理和分析等。
三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三年级上册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地域观念。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搜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美好1. 第一课: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风光3. 第三课:家乡的人文景观第二单元:祖国的瑰宝4. 第四课:我国的名山大川5. 第五课:我国的民俗风情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家乡和祖国的奥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地的特色。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地方特色案例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每课时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
2. 每个单元安排2个课时进行教学。
3.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教案示例:一、家乡的美好第一课:家乡的地理位置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
2. 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哪个省份、哪个城市。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4.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地理位置的信息。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风光1. 导入: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如山川、河流、气候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自然风光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影响。
4. 课后作业:让学生描绘一下家乡的自然风光。
第三课:家乡的人文景观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人文景观的了解。
2. 新课: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人文景观对当地文化传承的作用。
4.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人文景观的信息。
六、教学资源1. 地图:家乡和全国的地图,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位置。
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教案
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教案小学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教学策略:课前让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著名水果产地;观察中国地图,初步感知水果及我国著名特产的主产省份;收集四川特产的详细资料,拟定简要的特产介绍。
教学准备:教师:中国地图、投影仪、特产实物。
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音乐《羊肉串》)同学们,听着这耳熟能详的音乐,老师的心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去一饱口服了。
这首歌里唱的美食是什么呢?对啦,烤羊肉串可是新疆的一大特产呢。
(课件揭题,出示课题特产)请用字义合成法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特产”这个词的意思的?生:(纷纷说自己理解的“特产”含义)是的,特,特有的、特别著名的;产,产品。
特产就是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
二、初识中国行政区划图,感知特产和产地。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员辽阔,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各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特产。
古人说做学问的人要想学有所成,不仅要“读破万卷书”,还要“行遍万里路”。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充实的“祖国特产之旅”,去了解祖国丰富的特产和他们的产地吧!请看,这水果是?(课件葡萄)生:请你说出葡萄产地。
生:是的,葡萄的产地在新疆。
想想看,要表达这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呢?新疆葡萄的美名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在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说新疆的葡萄驰名中外;新疆的葡萄享誉全球;新疆的葡萄甲天下……(板书:盛产、出产、驰名中外、享誉全球、甲天下……)让我们读读这些词语,记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上它们哟!那,请用上刚才学过的词语来说说这三种特产的产地吧!孩子们真会学习,一下子就学会了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上不同的词语,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多样化。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乡特产的美好回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分析课文中“熟透的杨梅酸甜可口,吃一口就能甜到心里”等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词语运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用法,如“故乡”、“杨梅”、“熟透”等,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举例:让学生造句,如“我故乡的杨梅熟透了,颜色鲜艳,非常诱人。”
-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使文章生动形象。
2.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学生参与度: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课堂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生字词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特产相关的主题,如“我家乡的……”。
2.写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生字词,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特产的描述。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整版)1第一单元美丽的家乡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山东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山东省的哪些地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济南美景介绍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一组:五岳之尊——泰山二组:人间仙境——蓬莱2三组:荣成天尽头——海驴岛四组:济南泉水——趵突泉五组:潍坊石门坊六组:临沂溶洞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3第二课齐鲁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而,了解齐鲁大地的米苏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当地民俗齐鲁大地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的风筝节就让风筝这项民间艺术走向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潍坊、认识了齐鲁之邦。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家乡的桥》课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文《家乡的桥》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通过讲述桥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桥的种类、作用以及人与桥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建设的信心。
本课时教学内容紧凑,通俗易懂,变换多样,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文学习机会。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桥梁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2.通过学习桥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难点:通过桥的寓意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设备。
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桥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居住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桥。
Step2:呈现课文(10分钟)1.全班跟读课文《家乡的桥》。
2.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桥是什么,以及桥的种类和作用。
Step3: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桥所象征的意义。
2.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Step4:展示汇报(10分钟)1.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词语和表达的指导。
2.教师点评和引导,让同学们分析词句的含义和使用。
3.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Step5:练习与拓展(10分钟)1.学生与同伴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描述家乡特有桥梁的形状、颜色、以及桥的作用等等,利用课本中的交际句型来进行练习。
我眼中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我眼中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绘、表达,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创新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历史沿革、名人典故、风俗习惯等。
3. 家乡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创新力和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创作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家乡的美景,用文字记录家乡的故事。
4. 成果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眼中的家乡2. 板书内容:-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文化传统:历史沿革、名人典故、风俗习惯- 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人民生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2. 让学生画一幅家乡的美景图。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
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材第四章《我们的家园》,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收集有关家乡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实地考察、采访等方法收集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方法收集家乡的信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实地考察指导手册。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相机(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践活动一: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1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自然景观进行实地考察。
b. 考察过程中,学生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c. 各组汇报考察成果,分享家乡的自然景观特点。
3. 实践活动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1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风土人情主题进行采访。
b. 学生采访当地老人、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民间故事等。
c. 各组汇报采访成果,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
4. 课堂小结(5分钟)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家乡的自然景观或风土人情画。
六、板书设计1. 一、教学内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2.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2.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3. 提高实践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认识家乡的动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态特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家乡情怀。
1.2 教学内容家乡的地形特征:山脉、河流、平原等。
家乡的气候特点: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常见动植物种类及其生态特点。
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视频观看:播放介绍家乡自然环境的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认识家乡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乡情怀。
2.2 教学内容家乡的历史背景:建城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等。
家乡的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习俗等。
家乡的重要人物:历史名人、杰出人物等。
2.3 教学活动故事讲解:老师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庙宇、传统手工艺品等。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文化传统,并在班级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色。
认识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发展情况。
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创新意识。
3.2 教学内容家乡的主要产业: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家乡的经济特色:特色产品、产业链等。
家乡的经济发展趋势: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等。
3.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产业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色。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业、工业或旅游区,加深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创新发展的建议。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事业4.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现状。
认识家乡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成就和不足。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4.2 教学内容家乡的教育资源:学校、培训机构、教育政策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习作例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我的家乡》2. 写作方法:观察、思考、表达3. 写作技巧:开头、结尾、过渡、修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例文《我的家乡》,分析其写作方法、技巧。
3.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2. 板书内容:习作例文《我的家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请学生以《我的学校》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2.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以拓宽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如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写作水平,培养了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长春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第四课《走进我的家乡》教案
《走进我的家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人文特色。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地图和图片等工具,描述家乡的特点。
3. 培养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使用地图和图片等工具描述家乡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们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家乡还不太了解,对地理概念和描述能力也比较薄弱。
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导入阶段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思考,让他们谈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风景。
可以采用以下步骤:a. 教师展示一张家乡的图片或者携带一个代表家乡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你们的家乡有哪些特点和风景?可以是自然风景、地理位置、人文特色等方面。
c. 学生们自由交流,分享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家乡?了解家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a. 教师提出问题:了解家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家乡?b. 学生们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提到以下观点:了解家乡可以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促进文化传承、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等。
二、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 呈现阶段的目标是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通过地图和图片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a. 教师准备一份简单的地图,并标出学校和学生家乡的位置。
教师可以解释家乡的地理位置,比如所在省份、靠近的河流或山脉等。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走进我的家乡 长春版
《走进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帮助他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
2.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获得的信息,学会和他人积极沟通和交流,向他人介绍、推荐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建立对家乡的自豪感。
难点:利用搜集的资料,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1.把自己了解的家乡景观、美食或传统文化以图片的形式上传至班级群。
2.小组合作收集家乡风景名胜资料,建立档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咱们家乡安徽的地理位置,认识了一些安徽的特产,可谓收获不少。
其实,安徽还是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访我们美丽的家乡,感受她的魅力。
(出示课题)师:课前老师收到了同学们发来的图片,了解了你们心中家乡最美的地方。
老师你们发来的图片中选取了一些,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PPT上出示了哪位同学上传的图片就请哪位同学站起来用一句话简单地介绍图片上的内容。
(出示图片,学生介绍,师相机评价:1.黄山景色秀丽,怪石嶙峋,不愧为“天下第一奇山”2.沱湖的螃蟹质优味美,营养丰富,也是杨老师的最爱。
3 .天堂寨最有名的就是水了,“东南第一清白地,山是本色水是源”这是对天堂寨水的真诚赞美。
4你介绍的是合肥的包公园,包拯贴面无私,清正廉洁,是当时老百姓的父母官。
5美丽的天柱山被誉为“江淮第一山”是世界地质公园。
6.黄梅戏起源于湖北,但发扬于安徽。
一首“天仙配”让黄梅戏红遍大江南北。
师:看来,咱们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一个拥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去欣赏欣赏她那迷人的芳姿。
(播放旅游宣传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指名、评价)看来大家都被这段视频震撼住了。
咱们安徽的风景名胜确实吸引着很多中外游客。
二、开展活动1.建立档案师:其实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观闻名远扬,咱们的美食和文化也是闻名遐迩,课前老师已经让“风景组”、“风味组”和“文化组”分别为家乡的景观、美食和传统文化建立了档案,现在请同学们先小组内交流交流,待会请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你们作品。
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建筑特色等。
3. 家乡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保护与环境建设:环保意识、垃圾分类、绿化行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运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图片或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课堂展示:各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家乡的风景画,并写一段介绍家乡的文字。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体验感受。
4. 评价学生对家乡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三年级上册乡土教案
三年级上册乡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特色的认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等领域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2. 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3. 家乡的民俗风情4. 家乡的特色产业5.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和名人故事。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特色的认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和名人故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家乡的特色产业和名人故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家乡民俗风情的看法和体验。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与家乡相关的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和名人故事。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的特色产业和名人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民俗风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制作与家乡相关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合作交流。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动手制作作品的创意、质量和完成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享和倾听他人意见。
七、教学资源:1. 乡土文化资料:包括家乡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2. 实践活动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乡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
2. 第二课时: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可爱的家乡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可爱的家乡(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可爱的家乡》2. 生字词:家乡、风景、美丽、勤劳、致富等。
3.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完成词语搭配,写作练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生字词。
4. 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 课后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可爱的家乡》2. 主要内容:课文插图、生字词、课文主题等。
3. 教学过程: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课后练习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可爱的家乡》,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山和水说课稿
《我爱家乡山和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爱家乡山和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来了解、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和乐于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以家乡为轴心展示了不同地域(城市、乡村)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美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针对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我将“让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是比较熟悉的,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
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对“家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具体印象,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缺乏对家乡人文景观(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家乡的名人故事等)的了解。
作为农村孩子来说,平时更多地游戏于山水之间、村湾周围,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
由于大家大都是同一村的学生,家乡的山和水都是一样,要学生谈对家乡喜爱的地方以及对家乡的感受,很难有深度地引发对生活的地方的热爱。
因此,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在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歌舞曲艺;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三年级上册地方校本课程教案后
三年级上册地方校本课程教案整理后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们地方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定的地方文化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学会欣赏家乡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内教学: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
2. 课外实践: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馆。
第二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1. 课内教学:学习家乡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
2. 课外实践:观赏家乡的自然景观,进行摄影、写生等活动。
第三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课内教学:了解家乡的民俗习惯、民间艺术。
2. 课外实践:参与家乡的民俗活动,如剪纸、土陶制作等。
第四单元:家乡的保护与环境1. 课内教学:学习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2. 课外实践:开展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第五单元:家乡的特色产业1. 课内教学: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品。
2. 课外实践:参观家乡的产业园区,了解生产流程。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
3. 期末测试: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上册地方校本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历史遗迹照片、文化场馆介绍、自然景观图片、民俗活动视频、特色产品宣传册等3. 网络资源:家乡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实地资源:历史遗迹、文化场馆、自然景观、产业园区等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2课时第三单元:2课时第四单元:2课时第五单元: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要全程陪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三年级地方教学计划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三年级三年级地方教案第1课窗户和阳台一- 学习目标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
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楼房。
为了采光、通风等需要,窗户和阳台也越造越大,越造越美。
窗户从原先的普通窗发展到了落地窗,阳台也从普通的阳台发展到了露台。
特别是阳台,人们利用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等自然优势,从晾晒台、杂物间变成了观景台、健身房、茶室、琴房、画室、书房、生态花园等功能多样的新一代阳台,成为人们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生活的一方特殊的小天地,也成为城市和乡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家庭事故的多发区。
随着人们对窗户和阳台的开发利用,人们在窗台和阳台活动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窗户和阳台也成了“家庭事故的多发区”。
有些家庭爱在窗台和阳台上种花,但由于缺乏防止花盆等物品坠落的防范措施,造成花盆等物品坠落而砸伤行人的事故;有些儿童在窗户边或阳台上看风景、做游戏,不小心翻落下去,造成摔伤、摔死等事故……据悉,高楼坠落已经成为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
二- 新课学习1- 窗户和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危险”。
你知道有关窗户和阳台的知识吗?2- 小组合作交流3- 小组派代表汇报三- 反思行为,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安全检查。
查一查窗台和阳台上的玻璃是否稳固、花盆有没有防坠落的措施、阳台上的栏杆高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多层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高层不应低于1.10米)等,并可以填写检查表: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地方检查内容检查结果2- 检查后建议3- 教师介绍生活中的不安全是例(1)、窗边削铅笔,笔落人也落。
2003年9月6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杭州市某汽配市场东区客商云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案第一课缺一不可(1)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生知道人生存所必备的条件,感受空气、水、食物对人生存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人体成分表、一株花。
教学重点及难点: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快乐的生活,你知道我们生存都离不开什么吗?二.探求新知,感悟生命的要素1.试一试。
同学交流,一株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一只小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写在工作纸上2 .小组同学交流: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把讨论结果写在工作纸上。
3.用“假如……”作为话题进行讨论。
比如:“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怎样?”4.读一读生命的要素三、课堂小结:水、空气、阳光、食物是维持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
珍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条件。
板书设计:第一课缺一不可水、空气、阳光、食物教学反思:教案第二课生活在地球上(2)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珍惜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地球仪。
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
1.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条件。
2.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大气、水、太阳提供的光和热,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哺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能够代替地球的家园。
二、试一试:1.地球上有许多土地,草原、耕地、林地、沼泽地……为什么说土地是资源呢?家乡的土地资源是怎么被利用的?2.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在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
人道月球上生活,会怎样呢?如果到其他星球上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二、课堂小结: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布置作业:宣传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板书设计:第二课生活在地球上珍惜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反思:教案第三课煤(3)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煤的用途,了解吉林省煤炭分布情况。
2.知道煤是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重点及难点: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准备:吉林省煤炭分布图。
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我们冬天教室里取暖要靠煤炭,你知道有关煤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煤的形成。
古代植物遗体在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
经历了漫长的年代,逐渐变成了煤。
2.读一读。
吉林省煤炭分布情况(1)生自读了解。
(2)看图讲解。
3.试一试。
生讨论煤的用途。
4.了解煤是不可再生资源5.根据煤的特点说说它对我们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说说你对煤的认识。
6.课堂小结: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第三课煤用途,了解吉林省煤炭分布情况教学反思:教案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生知道石油的用途,石油的产生。
2.了解吉林省石油的分布情况。
3.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教学准备:吉林省石油分布图。
教学重点及难点:石油的用途,石油的产生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引起兴趣。
古代的植物可以变成煤,那古代的动物可以变成什么呢?二、探究新知。
1.了解石油的形成。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的尸体变化形成的。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
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形成石油。
人们通过钻井和泵取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2.读一读。
了解吉林省石油分布情况。
3.讨论一下石油是否可以制造。
4.石油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什么意思?讨论一下:石油有哪些用途?要是没有石油,生活会怎样?再利用石油资源方面,你有什么好主意?四、课堂小结: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第四课石油石油的用途,石油的产生教学反思:教案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生命之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2.了解吉林省河流与湖泊的分布。
3.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及难点:知道水有哪些用途?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这节课我们就来揭示这个奥秘。
二、探究新课。
1.了解地球水资源情况。
2.我国水资源拥有情况。
3.读一读。
吉林省的河流与湖泊。
4.小组讨论:水有哪些用途?5.以“当……时候,我们才能认识到水是宝贵的”为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总结“节水妙招”。
三、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第五课水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学生要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教案第六课寸土寸金(6)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省土地资源的情况。
2.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土地资源。
3.教育学生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
教学准备:土地类型划分示意图。
教学重点及难点:人类怎样利用土地资源。
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
土地是我们重要的资源。
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宝贵的财富。
二、探究新课1.吉林省土地类型分布情况吉林省的土地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人均耕地约0.2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2.读一读土地资源的利用3.试一试在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方面,你有哪些设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你懂得了什么?板书设计:第六课寸土寸金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
教学反思:教案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第七课煤气和天然气(7)教学目标:1.了解煤气和天然气的用途与生产。
2.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煤气和天然气的用途,知道节约能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谁会做菜,妈妈经常用煤气给我们炒菜做饭,你知道煤气除了做饭还能干什么吗、二、探究新课1.了解煤气和天然气的用途。
照明、做饭、取暖、发电、交通运输等。
2.读一读。
煤气与天然气的生产。
3.试一试煤气和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用完就没了。
所以我们应节约利用。
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节约煤气或者天然气的小妙招?我们开展一个创意比赛吧。
三、课堂小结: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煤气和天然气一作用二节约能源教学反思:教案第八课电(8)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电的用途,来源与运输。
2.教育学生节约用电。
教学准备:电池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电的来源与用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电的发明和应用及大地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二、试一试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工作纸上。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3.填写工作纸三、读一读电的来源与传输风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四、试一试设计节约电的提示标志以及节约用电的宣传语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在节约用电方面你有什么好主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你懂得了什么?板书设计:电用途来源注意节约运输教学反思:教案第九课动物与人(9)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感受动物与人的类的关系。
2.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类的生活是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地球这个家园。
二、探究新课1.试一试。
你与动物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事,把你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读一读食物链3.和同学讨论下面问题:(1)如果草被破坏了,兔子还能生活吗?如果兔子多了会怎样?(2)有一些动物很讨厌,例如苍蝇、蚊子、蟑螂,如果把他们全部消灭,会产生怎样的后果?(3)试一试选择一种动物与其他同学讨论:如果这种动物消失了会有什么影响?最后会影响到人类吗?三、课堂小结:你懂得了什么?板书设计:动物与人要爱护小动物教学反思:教案第十课珍稀野生动物(10)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知道吉林省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2.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教学准备:东北虎照片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拿东北虎照片给学生看,问这是什么动物?告诉生这是野生东北虎,生长在吉林省。
我们一起去看看吉林还有那些珍稀野生动物。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了解吉林省野生动物资源分布情况2.试一试: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动物?3.我们能够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做些什么呢?分小组讨论一下,并把结果写在右侧的工作纸上。
三、课堂延伸。
为自己喜欢的珍稀动物画一张海报或者做一份手抄报,呼吁人们加强保护意识吧》四、课堂小结: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珍惜野生动物种类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教学反思:教案第十一课十年树木(11)教学目标1.知道树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吉林省的森林资源。
3.教育学生保护森林资源,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
教学准备:吉林省森林分布示意图教学重点难点:保护森林资源,利用森林资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之一,由于地形、气候的差异,吉林省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
那这些树木和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呢?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
分小组交流:家乡有哪些树种?2.分小组讨论:树木对我们生活都有哪些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林木资源呢?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向你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树木的重要。
板书设计:十年树木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案第十二课珍稀植物(12)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省有哪些珍稀植物。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稀野生植物,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人参图片教学重点难点:珍惜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吉林大地上到处生长着植物,有一些植物是我们宝贵的资源。
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大地,了解那些珍稀植物。
二、新知探究1.吉林省的珍稀植物。
长白松、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
2.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讨论:为什么说珍稀野生植物也是资源?4.为了保护珍稀野生植物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制作一张宣传画吧!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珍稀植物应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教学反思:教案第十三课风吹草低见牛羊(13)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省草原资源。
2.树立保护草原,不能过度放牧的意识。
教学准备:吉林省主要草原分布示意图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不过度放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草原资源是家乡的宝贵财富。
茫茫大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衬托出草原人幸福的生活。
二、新知感悟1.了解吉林省草原分布示意图。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全省草地面积接近105万公顷。
2.试一试。
小组讨论:有人认为“土地上光长草是对土地的浪费”。
这种说法对吗?3.由于人们放养过多的牛羊,许多草原出现了严重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
保护草原,我们做什么?4.设计两条保护草坪的宣传标语,写在下面的标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