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9cfc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b.png)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总结一、人类源起在历史必修一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这一课让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出现了像人类一样行走的类人猿。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逐渐发展出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并最终成为目前地球上的唯一智慧生物。
2. 人类的早期发展早期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
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栖息在洞穴和帐篷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农业和畜牧业,使得他们能够定居下来并建立起永久性的居民点。
这标志着人类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
二、文明的兴起在第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高度组织和复杂的文化形态。
1. 文明的特征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化、农业经济、工业制造、社会分工、书写系统以及政治和宗教制度等。
这些特征使得文明社会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 文明的兴起文明的兴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最早的文明出现在河流流域地带,例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和印度的恒河。
这些河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使得他们能够发展出农业经济并建立城市。
另外,文明的兴起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职业出现了,人们开始进行贸易和交换。
这促进了城市和国家的兴起,并为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古代文明在第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
1.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古代文明中最早的之一,它存在了近3000年。
埃及人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展示了他们强大的建筑和工程技术。
此外,埃及人还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书写系统——象形文字。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带,它涵盖了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地。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其最著名的城市有巴比伦和亚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14ede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第1课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
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地方官制:推广郡县制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②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③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一必修一历史前五课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前五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f248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a.png)
高一必修一历史前五课知识点1. 第一课:史前文明与源流探寻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了解史前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探寻史前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重点内容包括:- 史前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洞穴壁画和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影响2. 第二课: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本课程将重点讲解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
关键内容包括:- 秦朝的形成和秦始皇的生平-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重要性- 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 秦朝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秦朝对历史的影响和启示3. 第三课:西汉的盛世与东汉的兴亡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研究西汉的盛世和东汉的兴亡,探讨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重要内容包括:- 西汉文化的兴盛和创新- 汉武帝的政治措施和改革-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 兰台文集的影响- 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民族大融合-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4. 第四课: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本课程将深入探讨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了解罗马帝国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成就和变革。
主要内容包括: - 罗马的建立和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凯撒大帝和奥古斯都的改革- 罗马法的形成和影响- 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转变-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延续5. 第五课:佛教的兴起和传播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了解佛教在亚洲各国的影响和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重要内容包括: - 佛教的创始和基本教义- 佛教的传入和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的传播和改革- 佛教艺术的特点和影响力- 佛教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学习这五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f1ecaada38376baf1faef2.png)
必修一第一课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制度1、原始社会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1)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期):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天然取火(2)新时期时代:磨制石器、出现畜牧业和种植业、人工取火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1).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45、原始社会的解体(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②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国家开始出现)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早的阶级出现)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生产资料所有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产品的分配关系)3、国家(1)产生原因: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注意:国家的出现不是为了调和矛盾的,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
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体现:①金属工具的出现②城市的出现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体劳动的分工。
封建社会1、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2、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少量的劳动工具。
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dc283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2.png)
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知识点第一课:史前文明与三大革命1. 史前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不同阶段的人类文明。
2. 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课:奴隶社会与早期国家1. 奴隶社会:以奴隶为劳动力的社会形态,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等。
2. 早期国家的形成:在奴隶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早期国家。
第三课:中国古代历史前两千年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2. 五帝、三皇时代的传说与中国古代历史。
第四课: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建等级制度、农业经济、农民的地位等。
2. 封建社会的兴衰演变:封建制度的建立、统一战国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第五课:秦朝与汉朝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的统一中国。
2. 汉朝的兴起:刘邦建立西汉、汉武帝的改革等。
第六课:两汉与南北朝1. 两汉时期:东汉的建立,三国鼎立等事宜。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分立的原因和历史演变。
第七课:晚唐与五代十国1. 晚唐盛世:唐朝晚期的政治、文化繁荣。
2.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期各个政权的兴衰变迁。
第八课:北宋与南宋1. 北宋时期:北宋的政治、军事、文化状况。
2. 南宋时期: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九课:元朝1. 元朝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兴起。
2.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第十课:明朝1. 明朝的建立和靖难之役。
2. 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辉煌。
第十一课:明末清初1.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对明朝的推翻。
2. 清朝的建立:满洲人建立了清朝并统治中国。
第十二课:清朝的治理1.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制。
2. 清朝的经济政策和封建礼教对社会的影响。
以上是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制度、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为我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大全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6820f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d.png)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一、古代文明的发展1. 文明的定义和特征2.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3. 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的兴起4. 文字的出现与文字记载的意义5. 各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概况二、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1. 史前时期的遗存与研究方法2. 夏、商、西周、东周的历史演变3. 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国并立4. 秦统一六国与秦始皇帝的治理5. 汉朝的兴衰与东汉时期的分裂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1. 封建制度与封建等级2. 社会阶级与社会经济结构3.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耕文化的兴起4. 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形成5. 科举制度与士人文化的兴盛四、古代中国的宗教与思想1. 中国古代的宗教多元化2. 儒家思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 道家和墨家对儒家的挑战4. 佛教的传入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5. 道教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五、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1. 中央王朝与各地方政权的关系2.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3. 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的统治4.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的世界地位5. 古代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六、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1. 中国与印度文明的互动与影响2. 中国与希腊罗马文明的接触与交流3.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4. 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文化渊源5.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与传播七、历史观与历史价值的思考1. 历史观念的形成与发展2. 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3.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思考4. 历史价值的多元化与尊重5. 民族自尊与历史自信的重要性以上便是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的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理解历史背后的思想与文化,从中寻找启示与智慧。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你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培养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成为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感的历史学习者。
祝你学业进步!。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dd7f0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4.png)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高一历史人教版第一课课堂笔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旧石器时代。
-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 1万年前。
- 特点。
-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如砍砸器、刮削器等。
- 生活方式: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 典型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能够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2. 新石器时代。
- 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 - 5000 - 4000年前。
- 特点。
- 生产工具: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铲等,还出现了陶器。
- 生活方式。
- 农业产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北方)和水稻(南方)的国家之一。
- 饲养家畜:猪、狗、鸡等。
- 居住形式:形成了村落,如半坡居民(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制作黑陶)。
- 社会组织:出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向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贫富分化开始出现)的转变。
3. 从部落到国家。
- 三皇五帝。
- 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三皇时代较早,五帝时代较晚。
- 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举产生,如尧、舜、禹之间的禅让。
- 夏朝(约公元前2070 -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 国家机构:设置了军队、刑法、监狱等,国家开始形成。
- 商朝(约公元前1600 - 约公元前1046年)- 政治。
- 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 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 经济。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f8ae4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c.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内服外服和神权色彩,商王直接统治地区,而附属国管辖地区则由商王控制。
商朝还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的统治。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和法律,并修建了万里长城等伟大的工程。
第三课:汉初政治与“大一统”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严重。
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还改革了官制,设立了中朝,作为决策机构,而原来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刺史制度,作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第四课:战国时代的纷争与变革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以富国强兵。
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影响也最为深远。
战国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手工业。
同
时,战国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著名思想家和学派。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5c83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2.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开篇课程,主要介绍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以下是该课的知识点总结。
一、人类起源与演化1.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长期演化发展而来。
2.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直立行走、工具使用、语言交流等重要阶段。
二、旧石器时代1.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使用石制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2.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石器、壁画等。
三、新石器时代1.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使用石、骨、角等材料制作工具,开始农业生产。
2. 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阶段。
3. 农业革命的影响:人口增加、社会分工、定居生活等。
四、城市文明的兴起1. 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与农业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加深有关。
2. 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包括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
3. 城市的作用: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五、文字的发明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与人类记录信息、传播知识的需求有关。
2. 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阶段。
六、古代文明的多样性1. 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各具特色的文明。
2. 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河流文明以河流为中心,如埃及文明;海洋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如希腊文明。
七、中华文明的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起源于黄河流域。
2. 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注重道德伦理、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等。
3. 中华文明的贡献: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第一课《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我们了解了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化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我们知道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演化进化而来。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制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农业生产,社会进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a7310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e.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权3、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治制度的特点(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治制度:分封制(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基本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86bdd7a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6.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摘要:一、课程简介1.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的重要性2.课程的主要内容二、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发展3.周朝的繁荣与衰落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春秋时期的争霸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四、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秦朝的短暂统一2.汉朝的建立与发展3.汉武帝时期的鼎盛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时期的魏、蜀、吴2.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3.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六、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隋朝的短暂统一2.唐朝的盛世3.唐朝的对外交往七、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1.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2.辽、宋、夏、金的政治与经济3.宋朝的文化繁荣八、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融合1.元朝的建立与统治2.民族融合的政策与影响九、明朝的繁荣与清朝的建立1.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清朝的建立与初期统治十、总结1.中国历史的演变2.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正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程简介】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是我们进入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程将带领我们走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了解我国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融合、明朝的繁荣与清朝的建立等。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历史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
在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最终,秦国的崛起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26911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f.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禅让制到世袭制- 禹传启,家天下2. 商朝:内外服制度- 内服:王畿之地,商王直接统治-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有较大自主权3.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对象:同姓子弟、功臣、前代贵族- 内容:授民授疆土-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是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后期导致了诸侯争霸-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 秦的统一- 法家思想2. 内容- 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制)- 地方官制:郡县制3. 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 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形成- 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2.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武帝设中朝:限制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元朝中书省:相权反弹3.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2.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五、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斗争3. 在发展过程中,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78f2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a.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好嘞,以下是为您总结的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的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内服(王畿地区)直接控制,对外服(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
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
诸侯的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给您说个事儿啊,我之前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看到了关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一些展品。
其中有一件精美的青铜器,上面刻着家族的谱系和分封的记录,那密密麻麻的铭文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看着它,我仿佛能看到诸侯们带着自己的子民在封地上辛勤耕耘、征战沙场的情景。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统一: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法律制度:秦律细密严苛。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dedab26bec0975f465e2c1.png)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一)传说时代的政治1.出现﹙1﹚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2﹚条件:农耕经济的发展﹙3﹚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2.黄帝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禹之前,政治权利的交接以禅让的方式实现。
﹙禅让制:民主选举,传贤﹚(二)夏商政治形式﹙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2、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夏(禹建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启开创王位世袭: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大同→小康传贤→传子「世袭制是宗法关系的体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4、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又称为殷商(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每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特点: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是通过占卜进行决策5、西周(前11世纪—前8世纪)(1)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2)完善了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以及礼乐制度(3)周礼——中国古代完美政治制度的象征(4)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中国古代圣明君主的代表6、西周的分封制(又名封建制,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1)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封邦建国)(2)对象:王室贵族,灭商功臣,先代贵族(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在封侯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4)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5)影响:(加强统治,巩固王权)○1积极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2消极影响:诸侯国的权势过分强大,后来削弱了周天子的力量,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形成了战乱和社会动荡○3后世影响:影响到了姓氏和地名以及一些封建王朝的皇族分封7、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高一新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高一新历史第一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7027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c.png)
高一新历史第一课知识点迈入高中,作为历史学科的学习者,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将更为广泛和深入。
以下是高一新历史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一、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记录、研究和解释。
历史包括客观历史和主观历史。
客观历史是指真实发生的事件和事实,主观历史是人们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解释和理解。
二、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考古发掘法、口述历史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研究者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包括:农耕文明、菲薄政治、孝道伦常、儒家思想等。
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世界的四大古文明世界的四大古文明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国文明。
这些文明都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兴起,并对后来的文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五、古希腊的兴起古希腊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民主文明之一。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以城邦为单位,注重公民参与。
古希腊的文化包括哲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在整个西方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六、古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败古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的强大帝国,起初是共和制,后来逐渐演变为帝制。
罗马帝国的繁荣期是公元2至3世纪,但随后陷入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和军事压力,最终崩溃。
七、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
佛教思想强调人的超脱和解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传播与中国道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八、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同时,世界历史上有众多杰出人物,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列宁等,他们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高一新历史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科中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做好准备。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efc3818650e52ea551898c6.png)
(3)其核心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4)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1)(2)(3)(4)
B.(1)(2)(3)
C.(1)(2)(4)
D.(1)(2)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四、等级分明的西周礼乐制度
目的 特点 内容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统治 者的权威。 等级分明。 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 定的一些规则和仪式,配有音乐。 不同的等级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维 护 工 具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 现(表)宗法制维 护 工 具礼乐制
作用 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 三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是维 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 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礼乐制 度是宗法制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在体现。
主要异性封国:楚、陈、许、宋、 杞、齐
四、等级分明的礼乐制
(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夏的建 前2070年,禹,早期国家政 立 治制度。 继承制 禹:禅让(“传贤”) 启:王位世袭制(“传子”,王位 度 商的继 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承方式
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 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王权的神秘 目的 方式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 自己的统治。
内容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 作用
分封。嫡长子与庶子有双重关系, 在亲缘上是兄弟,在政治上是君臣。 保证了各级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国家统治。
3、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1)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指直接演变而来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到八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到八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ff591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4.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到八课知识点第一课:古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 古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通过迁徙逐渐分布至全球各地。
- 北京周口店遗址等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国早期人类活动的存在。
2. 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类从原始公社逐渐发展至氏族社会、部落社会以及早期国家。
3. 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类通过语言、工具、技术、宗教等手段逐步形成文化,促进了社会的进化与发展。
第二课:古代东亚文明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是商汤建立的封建王朝,周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2. 周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的特点- 周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通过分封制度控制地方诸侯,巩固封建统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和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第三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希腊城邦是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
- 古希腊以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为特点,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罗马帝国的崛起和扩张- 罗马帝国通过征服和吸收其他民族,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并取得了大量领土。
3.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贸易和征服传播至欧洲各地,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课: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1.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封建制度是一种以领主与农民、臣子之间的封建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 封建社会的组织形式-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封建等级分明,地主经济和农民经济并存。
3.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以家族和宗族制度为基础,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五课:西方中世纪欧洲社会1. 封建主义的危机与改革- 中世纪欧洲出现了黑死病等灾害,封建社会遭受重大危机。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挑战,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兴起。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034a4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8.png)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总结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夏朝的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
- 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世袭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2. 商朝的政治制度。
- 内服与外服制度。
- 含义: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 关系特点: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
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3. 西周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内容:- 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如鲁、燕等)、功臣(如齐)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如宋)。
- 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 影响:- 积极方面: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在分封制下,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 消极方面: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 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5476cd3b9f3f90f76c61b48.png)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主题:中央集权制度●两条线索:○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确立)→汉朝(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顶峰)●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1、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2制度:世袭制○3特点: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2、商朝○1建立: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自主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3.西周○1封邦建国(指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属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称诸侯国)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内容:周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
同性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除土地外,包括物资、武装和人口。
异性诸侯包括功臣,姻亲,原来的附属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阵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领地内,除诸侯嫡长子继承外,还可分封,为卿大夫。
层层分封,森严等级。
影响:分封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的一种制度内容: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确立了具有相对意义的大宗和小宗体系;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作用:保障各级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凝结宗族,防止内部纷,强化王权,把“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5bb10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7.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知识点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1)内容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②颁布《和平法令》③颁布《土地法令》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一)传说时代的政治
1.出现
﹙1﹚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条件:农耕经济的发展
﹙3﹚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黄帝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禹之前,政治权利的交接以禅让的方式实
现。
﹙禅让制:民主选举,传贤﹚
(二)夏商政治形式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1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
2、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夏(禹建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启开创王位世袭: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大同→小康传贤→传子
「世袭制是宗法关系的体现」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又称为殷商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每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特点: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是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5、西周(前11世纪—前8世纪)
(1)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2)完善了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以及礼乐制度
(3)周礼——中国古代完美政治制度的象征
(4)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中国古代圣明君主的代表6、西周的分封制(又名封建制,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1)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封邦建国)
(2)对象:王室贵族,灭商功臣,先代贵族
(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在封侯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4)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5)影响:(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1积极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消极影响:诸侯国的权势过分强大,后来削弱了周天子的力量,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形成了战乱和社会动荡
○3后世影响:影响到了姓氏和地名以及一些封建王朝的皇族分封
7、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既是家族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形成了有血缘亲疏远近决定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关系○2有利于凝聚宗族,保证贵族特权,稳定统治集团
○3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局面
○4后世影响:〔1〕影响到了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
〔2〕家国同构的理念成为儒家文化的渊源
〔3〕影响到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和生活观念
8、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四)、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
第1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挺完美段对话后,你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 £.9.15
C . £9.18
答案是B.
1.Why will dorotl de on the weeknd?
A.Go out weeknd end
B.Work on her paper.
C.Make some plans.
2.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
A.$15
B. $30
C. $50
3.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moon?
A.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
4.Where dose the bank close on Satuerday ?
A.At 1:00 pm
B. At 3:00 pm
C. At 4:00 pm
5.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hotel.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问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