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与图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ppt
向四面八方散射 , 有选择性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太 阳 辐 射
Hale Waihona Puke 短 波 辐 射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长 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射向地面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石柱、石钟乳、 石灰岩可溶性 石笋 岩石分布地区
沙丘、沙垄、黄 土堆积 干旱、半干旱 地区
高纬度寒冷地区或 存在永久积雪的高 寒山地或高原
风力作用 风湿洼地、风蚀
冰川作用 冰斗、角峰、u型 冰碛丘陵、冰碛 谷、刃脊 湖 波浪作用 海蚀崖、海蚀穴、 沙滩等
海蚀平台、海蚀 柱、海蚀拱桥
沿海地区
第三节 大气环境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
铁路、公路、桥梁、水 库等的回避处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营力
侵蚀 与沉 积
侵蚀地貌
沟谷、瀑布、 峡谷、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 溶洞、暗河、 石芽、石林、 落水洞
蘑菇、戈壁和裸 岩荒漠
堆积地貌
分布地区
流 水 作 溶蚀 用 与沉 积
山麓冲积扇、洪 作用强大而普 积扇、冲击平原、 遍,湿润地区 河口三角洲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3
等压面
2 4
2000米
1
A
B
地面
受热 冷却 1>3=4>2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2)A、B 哪受热,哪冷却? (3)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高中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红外线)、2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与图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精选图第一节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练习题:1.填空 A C D 1 2 3 4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如图6-1)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
垂直方向上的高低压与温度有关。
②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③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补全)三、大气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含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方向:与风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相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4、等压线图判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注意记实例)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浮尘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能量集中在红外光, 绝大部分可被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和浮尘所吸收。
故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 实例 } ①夏季的白天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 反射②晴朗的夜晚,朝霞或晚霞,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红色交通信号灯,阴天房间里、教室里没有阳光也是明亮的--- - 散射③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大气逆辐射强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云少, 大气逆辐射弱 , 保温作用弱⑤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二氧化碳 , 浮尘多 , 大气逆辐射强 , 保温作用强二、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 ------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注意:气压大小比较方法:(1)“高高低低”:如图所示,同一水平面上,附近的等压面向高处凸的是高压区,附近的等压面向低处凹的是低压区。
(① >②,③>④);(2)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介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
(① >⑤=⑥>②,③>⑦>④)(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 ② >③ ,① >④ )。
综上,① >⑤ =⑥ >② >③ >⑦ >④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力大小:风力取决于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取决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小故同一幅图 , 等压线越密集 , 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
2.两种主要风向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风向的判断与画法:①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根据“南左北右”画出风向:高空: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斜交等压线(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的右边,南半球在左边;摩擦力始终和风向相反。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具有赤道略鼓起和两极略扁平的特点。
- 地球的尺度指的是地球的大小,通常用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表示。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公转周期为一年。
3. 地图的制图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的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地图的方向:利用指南针或者指北针确定地理方向。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调查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来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技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气候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利用航天器或者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遥感技术的应用:用于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3. 地理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地理数据。
-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对地理问题的模拟与实验。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同时自转。
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
3. 地球的地理环境- 大气环境:指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等。
- 水环境: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 生物环境: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第四章: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壳-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大陆地壳较厚、密度较低,海洋地壳较薄、密度较高。
2. 地幔-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态岩石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班级 学号 姓名第一章行星地球基础知识梳理编制:任永良使用时间: 5.141.1 宇宙中的地球★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日冕太阳风★ 3.天体系统的层次如右图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课本 P4 图 1.4)P11 活动);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⑵ 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天王星 、海王星。
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 图 1.5)1.3 地球的运动分类特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 共面性、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巨行星木星、土星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近圆性运动方式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运动方向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两极点为零。
度最快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运动速度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5°∕ h )。
度最慢1.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真正周期: 一个 恒星日 =23 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一、为地球提供能量56分4秒日 6时 9分 10秒1.太阳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地面吸收而增温,再把热量传给大气(云层、较大颗粒尘埃)反射第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二大气受热过程中射的削弱作用(臭氧对紫外线、水汽和CO2对红外线)吸收章表现出两个作用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大气对地面地面吸热而升温——地面辐射——传热给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升温——大气辐射——其中方向下的自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保温。
然大气两作用地理意义:缩小气温日较差,为生物生长发育和人类活动提供适宜温度。
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理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模式图)环产生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境风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偏力二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中风向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偏力、摩擦力三力作用,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物质影响因素:冷热不均、地偏力、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性质不均一运影响因素:冷热不均、地偏力、太阳直射点移动动大气运动环流名称: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组成部分:7个气压带、6个风带能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量风带: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交影响因素:地表性质不均一(海陆分布)换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夏季: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东南风(最典型)风向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北风第温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一大气环流分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节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西南风大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风气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夏季多雨热大气环流模式:以随季节移动的三圈环流为主体,局部有季风环流状多雨区:低压带、中纬西风带况少雨区:高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与三圈环流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区:热雨、热沙、温海等气候大大气环流对两带交替控制区:地中海气候(夏高温干旱冬温和多雨)气气候的影响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运季风环流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动气团:(可划分为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冷气团和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冷锋:高温、低压、晴朗——大风、雷雨、大雪(锋后雨)——降温、升压、转晴锋面暖锋:低温、高压、晴朗——连续性降水或有雾(锋前雨)——升温、降压、转晴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地形阻挡,移动缓慢:如昆明准静止锋(云贵高原阻挡)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移动缓慢:如长江中下游的梅雨阴雨连绵气旋和反气旋气旋(低压):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云雨天气反气旋(高压):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1 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节1.大气的热量来源、受热过程)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1 地面辐射)地面((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保温作用(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受热过程(如图)(4“大地暖大气”“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晴天云层较薄,特别注意: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昼夜温差。
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小,温差大;阴雨天云层较厚,小,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大,温差小。
热力环流2.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1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过程(如图)3(.常见热力环流海陆1山谷2等压面:受热的地方,高空上凸,近地面下凹;冷却的地方,高空下凹,近地面上凸。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2)赤道高空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3 4()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斜交。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节 1.气压带和风带(如图)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为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3.4.季风环流(1)季风:随季节的变化风向会发生改变的风(2)东亚、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5.)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信风一般情况下: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低气压带控制湿润多雨;西风带控制湿润多雨,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总结:)和东风带控制干燥少雨。
2)典型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干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地中海气候纬度30°- 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纬度40°- 60°大陆西岸全年温和多雨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锋与天气(1)冷暖气团性质比较温度湿度大气密度气压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天气晴朗,气压高,气温低小高大冷气团低天气晴朗,气压低,气温高大低高小暖气团(2)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符号气团移动方向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典型实例冬半年的寒潮、我冷气团向暖气阴雨,天气晴朗,气温大风,天气转晴,气温冷锋降温团移动国北方夏季暴雨高,气压低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天气转晴,阴雨,连续气温暖气团向冷气暖锋团移动气压降低性降水升高,气压高气温低,(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符号:天气:持续性降水实例:江淮准静止锋(夏季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华南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注意:①无论哪种锋,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无论哪种锋,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高中地理知识梳理 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层次:
3.画出太阳系示意图: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
5.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6 .画出太阳大气结构图:
7.分别写出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8.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0.画出夏至日的晨昏线:
11.画出全球的时区及中央经线:
1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
13.写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4.写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5.画出五带:
16.分别画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图: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2.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4.画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5.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6.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太平洋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
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太平洋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7.写出东亚、南亚的季风环流及形成原因:
8.气候:
11.气旋、反气旋:
13.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
影响:
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
地貌类型侵蚀地貌名称峡谷阶地河流弯曲牛轭湖流水地貌分布地区河流上游河流中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过程落差大,水流急,下切作用为主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时期,河流侧蚀。
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的河流便会冲蚀河岸,使之慢慢凹进去,变为凹岸。
同时在另一岸河水流速较慢,发生沉积,变为凸岸。
应用: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河岸陡,适合港口建设;凸岸流速慢,堆积作用,河岸缓,适合聚落建设。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
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特点V形河谷,两壁陡峭,谷底狭窄阶梯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地势越高,阶地越老。
图示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地貌类型沉积地貌名称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沙洲(江心洲)三角洲流水地貌分布地区河流出山口处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河流入海口形成过程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形成的扇子状堆积体。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
河流在凸岸堆积,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河流改道或下切侵蚀,河漫滩废弃。
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起来,形成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
泥沙淤积河流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河流入海(湖)口处地形坡度变缓,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特点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流水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地形平坦四面环水,长条形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1、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6u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0.76um),其中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具体表现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
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其中空气分子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蓝色和紫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固体杂质散射无选择性。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直接射到宇宙空间的很少,大部分被保留在大气层中;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归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穿透玻璃到达温室地面,使得温室地面增温,而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因为是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这样使得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损失而保留在温室内。
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暖大地)5、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6、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高空相反)。
(图见课本)7、大气环流或三圈环流(垂直方向上)以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近地面)的形成:七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小梳理
图解大气环流
(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图解大气环流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环流
(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图解大气环流
(3)亚洲季风的简单图式
锋面系统示意图
①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 称为称锋面
冷气团
地平面
暖气团
②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暖上冷下 ③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重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自转运动: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西向东
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
角速度 (除两极外,全球相等)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两极既无角速度 又无线速度
地理意义
不同经度的地区形成地方时差
同一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所处的高、中、低纬相同; 地球上五带中的带相同;
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所处的南北半球相同。
2009.海南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 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 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D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流状况 垂直 方向
低 压 气 旋 上 升
高
压
反气旋 下 沉
气 流 方 向
北半球,逆时针 水平 向中心辐合南半 方向 球,顺时针向中 心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向 四周辐散南半球,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1.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完整,包括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
2.归纳出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等概念的内在联系
3.写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种类
4.画出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并标出四大作用)
6.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
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
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8.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动力: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地壳物质的循环沉积岩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按能量****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3 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精选图
第一节大气运动
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
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
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
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
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
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
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
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
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
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
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
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
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练习题:
1.填空A C D 1 2 3 4
二、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如图6-1)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
垂直方向上的高低压与温度有关。
②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③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补全)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含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方向:与风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
**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相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等压线图判判读规律: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4)在等压线图上判定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练习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在等压线图中A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和受力
情况(北半球)。
2、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3、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4、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是全球性的,季风环流是区域性的。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总称。
一、气压带风带
1、记住风带、气压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练习题:填图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会看图):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其移动规律如图所示。
具体名称如下图所示:
4、季风环流——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成因风向气候类型分布范围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风
7月风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朝鲜半
岛、日本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月风
7月风
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
半岛、我国西南
注:南亚夏季的西南风及我国西南地
区的西南季风,都是南半球的东南信
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如左图。
5、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位置的影响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北出现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
响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的地区差异
**5、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例题读图,并结合P
地气候资料判断P地
的气候特点()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年均温在0℃以下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答案:A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前受气团控制,气压低,气
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
受控制,气压高,气温
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过境时
过境后受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
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
受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
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锋后锋前—————
天气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
寒潮、沙尘暴
华北春雨连绵江淮准静止锋(6月份),造
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昆
明准静止锋,形成于冬季
二、气旋、反气旋系统
气旋反气旋
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
“旋涡”
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
“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
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
“旋涡”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运动时,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
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
“旋涡”
中心气压低气压高气压
气流方向垂直
方向
上升下沉
水平
方向
N—逆时针辐合
S—顺时针辐合
N—顺时针辐散
S—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一般情
况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的台风天气就是强烈的热
带气旋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
的伏旱天气—副热带高压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
古高压
示意图
(北半球)
1000
1002
1005
1000 1002 1005
**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
的判别,具体方法如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
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
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锋面气旋
A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低压中心有低压槽,高压中心有高压脊),与槽线重合。
B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图
例题:读图判断:
A. 该图表示南半球的气旋
B.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气旋
C. 图中甲为暖锋,乙为冷锋
D. 图中甲为冷锋,乙为暖锋
答案:A、D解析:该图为一锋面气旋示意图。
(1)出现锋面——则肯定是低压中心(才有低压槽)——是气旋
(2)低压中心的中心气流是上升的,拇指应该往上
(3)看左右手,那只手的拇指往上并且四指的方向与图相一致——确定是南半球(左手)(4)根据风的来向判断冷暖锋——主动的风来自高纬的则是冷的风——甲是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