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 专题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和判断学习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和判断学习教案

4)从体系颜色变化角度进行判断。

第22页/共43页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六点 二十分。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 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
混合物中只有I2(g)有颜色,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说明I2(g)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C D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通 常不能用物质的量、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 态的标志。
第25页/共43页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六点 二十分。
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即单
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生成物)
的量相等。
(i)表示两个不同的
(2)用不同种物 质来表示反应速 率时速率不一定 相等但必须符合 两方面
方向。
(ii)速率之比=浓度的 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 的变化量之比=化学方 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
第7页/共43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六点 二十分。
F.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G.A:B:C:D=1:2:1:1
若换成另一2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
第17页/共43页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六点 二十分。
(II)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为一定值时,可作平衡标志。 恒压:ρ为一定值时,可作平衡标志。
第18页/共43页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六点 二十分。
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原理。

二、知识梳理考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指①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②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③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因”,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是“果”。

速率时间图象:3.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②“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

第一层含义:用同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即υA+=υA-第二层含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A的正反应速率:B的逆反应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即υA+:υB-=m:n(m、n为化学方程式中A、B前面的系数)。

③“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率、体积、体系压强、体系温度等多种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

④“动”: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υ正=υ逆,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⑥“同”:只要外界条件相同,同一可逆反应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就相同。

它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从反应物开始或从生成物开始,或从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开始,都可建立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的标志(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②各组分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教案 化学平衡标志-【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教案 化学平衡标志-【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课时教学方案总第课时本节第课时难忘的小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2、能借助词典理解生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课12个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意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3)最后结果怎样?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四、再读课文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六、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小结: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尝试自编小诗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仿写句子。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二、读讲课文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教案

linux丢包日志,linux 出现丢包解决方法(原创版4篇)篇1 目录I.引言A.介绍linux丢包问题的背景B.说明日志记录的重要性II.linux丢包现象A.定义linux丢包现象B.解释这种现象对网络的影响C.分析产生丢包现象的可能原因III.解决linux丢包问题的方法A.优化网络设备配置B.检查网络设备状态C.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诊断和排除D.更新设备驱动程序和软件IV.预防linux丢包问题的措施A.选择性能良好的网络设备B.优化网络拓扑结构C.避免网络拥塞D.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和配置篇1正文Linux丢包日志是困扰许多网络管理员的问题。

丢包现象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linux 丢包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关于linux丢包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linux丢包现象Linux丢包现象指的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正常到达目的地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延迟增加或传输中断。

造成丢包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网络拥塞、设备故障或配置不当等。

二、解决linux丢包问题的方法1.优化网络设备配置:检查网络设备的设置,确保其运行在最佳性能状态下。

这包括调整队列大小、设置拥塞避免算法等。

2.检查网络设备状态: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状态和日志,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诊断和排除:使用专业的网络分析工具,如tcpdump和Wireshark,可以帮助诊断丢包问题的根本原因。

4.更新设备驱动程序和软件:确保设备驱动程序和软件是最新的版本,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预防linux丢包问题的措施1.选择性能良好的网络设备:购买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网络设备,以减少设备故障的概率。

2.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合理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网络环路和过度复杂的情况,以减少网络拥塞的可能性。

篇2 目录I.引言A.介绍丢包现象及其影响B.本文将探讨linux丢包日志及其解决方法II.linux丢包日志分析A.常见的linux丢包原因1.网络设备故障2.路由问题3.防火墙设置不当B.查看linux丢包日志的方法1.使用命令行工具2.使用网络监控工具C.分析linux丢包日志的技巧1.关注丢包时间2.分析丢包频率3.查找丢包源头III.linux丢包解决方法A.排除硬件故障B.检查路由配置C.优化防火墙设置D.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实时监控网络状况E.定期备份数据以应对网络故障篇2正文Linux是一种流行的开源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企业、数据中心和服务器。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第三课时: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第四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练习六、教学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示、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化学平衡的规律。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状态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清晰的化学平衡状态示意图、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示例等。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平衡反应瓶、指示剂等,用于现场演示化学平衡的移动。

3. 搜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环节的分析讨论。

4.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考。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使学生学会运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平衡常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建立,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10 分钟)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包括动态平衡、条件不变时平衡状态不改变等。

3.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5 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平衡常数的应用(10 分钟)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平衡常数在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和预测反应方向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0 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小结(5 分钟)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 讲解法。

4. 讨论法。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室。

2. 多媒体设备。

3. 化学平衡实验装置。

4. 教材和参考书。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

3. 教师反馈。

八、教学扩展1. 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控制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话题:化学平衡状态一、教学目标1. 知道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强、物质的状态等处于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再发生净反应的状态。

2. 掌握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条件。

3. 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性质和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4. 了解变温、变压和加用外物质对平衡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条件。

2. 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性质和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动态性质及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实际例子引入,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考,例如通过铁水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的实验,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生成铁锈。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材,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强、物质的状态等处于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再发生净反应的状态。

- 化学平衡的条件:1)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2)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 化学平衡的动态性质:化学反应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来回转化,但总体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

- 平衡位置的可控性:通过调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可以改变平衡位置。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化学平衡的实例,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动态性质和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例如可以选取N2O4和NO2达到平衡的反应,让学生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4. 讨论互动(1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平衡位置是如何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的?- 通过调节反应物的浓度,如何改变平衡位置?- 如果平衡位置发生改变,平衡的向右移动意味着什么?平衡的向左移动意味着什么?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平衡位置的可控性,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归纳成要点。

高中化学平衡标志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标志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标志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理解平衡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关系;
3. 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4. 能够通过观察平衡系数的变化,判断平衡反应的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平衡反应的方向判断。

四、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平衡反应装置、试剂瓶、试管等;
2. 实验药品:硫酸钠、硫酸钠溶液等;
3. 平衡反应实验指导书;
4. PPT课件。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举例说明平衡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理论讲解:介绍平衡反应的条件和特点,讲解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平衡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4. 计算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平衡常数,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解答;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衡反应的方向判断方法;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评价
1.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口头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
2. 作业可以设计计算题和分析题,以检验学生对平衡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平衡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平衡反应相关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方法。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课题:化学平衡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征。

-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标志。

- 理解并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化学平衡移动。

-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精神。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标志。

2.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3.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1.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区别。

2. 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化学平衡的定义:- 解释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 强调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2. 化学平衡的建立:- 通过实例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 讨论影响化学平衡建立的因素。

3.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介绍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2. 实验步骤:- 设置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标志。

---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标志。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推文网精心整理化学平衡备课教案,希望这份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化学平衡备课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平衡判定高中教案

化学平衡判定高中教案

化学平衡判定高中教案教案名称:化学平衡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定律;2. 掌握判定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如何判定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教学难点:应用化学平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定方法3. 化学平衡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反应图像或实验现象引出化学平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思考。

二、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Kc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3. 根据化学平衡的条件讨论反应达到平衡的特点。

三、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20分钟)1. 判定达到平衡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趋于稳定;2. 探讨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 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或观察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四、化学平衡定律的应用(2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定律;2. 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化学平衡定律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和解答,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并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化学 专题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硫酸铜晶体结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可逆过程与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 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2. 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教学过程:
引入:有些化学反应如NaOH 与HCl 反应,反应极为完全,而我们也接触过一些反应,如氮气与氢气反应,SO2与O2反应等可逆反应,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不仅要了解反应的方向性,还要关注反应进行的限度,事实上,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难以进行到底的,都属于可逆反应。

复习: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正反应: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到左进行的反应
注意:①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②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

③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 ”连接而不用“===”号 。

交流与讨论:P47
结论:随着时间的变化,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同时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可逆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

二、化学平衡的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它是可逆反应达到的最大限度。

强调:可逆反应;内在本质:v(正)= v(逆) ≠0;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浓度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针对同一物质而言。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逆正v v 。

动:动态平衡。

定:达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由18O 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18O 存在于( )
A 、只存在于氧气中
B 、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 、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 、SO2、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

设问:如何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逆正v v =;但不等于零,逆正v v =是对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

对某一反应物来说,正反应消耗掉反应物的速度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度。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保持不变。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与逆正v v =等价的标志
【例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D )
A. C 的生成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 单位时间生成B 的速率,与生成C 的速率相等 (数值)
D.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C
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如:逆消耗正生成v v =。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如:n :m v :v =逆消耗正生成。

同侧:一种生成,一种消耗
不同侧:同生成、同消耗
练习:在500℃、钒触媒的作用下,某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 + O2 2SO3 △ H < 0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标志是 ( BD )
A SO2的消耗速率等于SO3的生成速率
B SO2的生成速率等于SO3的生成速率
C SO2的消耗速率等于O2消耗速率的2倍
D SO3的生成速率等于O2生成速率的 2倍
③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④化学键断裂情况=化学键生成情况。

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对不同物质而言,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分子内的化学键多少有关。

如:对反应22H 3N +3NH 2,当有3mol H —H 键断裂,同时有H —N mol 6键断裂,则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例2】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C )
A.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
B.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
C.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
D.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练习:能够说明可逆反应H2(气)+I2(气)2HI (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C )
A 、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 -I 键形成
B 、一个I -I 键断裂的同时有二个H -I 键形成
C 、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 -H 键形成
D 、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二个H -I 键形成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例3】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
状态的是( A )
(A) P 、Q 、R 、S 的浓度不再变化
(B) P 、Q 、R 、S 的分子数比为1:1:1:1
(C)反应容器内P 、Q 、R 、S 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①质量不再改变:各组成成分的质量不再改变,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再改变(不是指反应物的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②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如:)g (I )g (H
22+)g (HI 2除外]
2P(气)+Q(气) R(气)+S(气)? 能选D 吗?
问:怎样理解平衡与体系特征物理量的关系?
【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其中只有B 气体有颜色) ( BC
D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D.气体的颜色
分析:根据公式逐个分析
变形:A(g)+3B(g) 2C(g)+D(g)?
A(g)+3B(g) 2C(g)+2D(g)?
小结:
③对气体物质: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化学计量数不等,
如2SO2+O2 2SO3可利用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是否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但不适用于)g (I )g (H 22+)g (HI 2这一类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
④有颜色变化的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⑤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当各组分(不包括固体或纯液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时,则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恒容下已达平衡
状态的是( AF )
(A) P 、Q 、R 、S 的浓度不再变化
(B) P、Q、R、S的分子数比为1:1:1:1
(C)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压强
(E)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F)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G)混合气体的密度
变形:2P(气)+Q(气) R(气)+S(气)?
练习:见PPT
作业:P51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