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课件控制系统的校正.
6
• 2、频域指标(开环)
• 截止频率ωc • 相稳定裕度γ • 模稳定裕度h
• 3、复数域指标(以系统 的闭环极点在复平面上 的分布区域来定义)
振荡度:
衰减度:η
7
• 二、几种校正方式 在主反馈回路之外
在主反馈回路之内
图6-2 8
• 三、校正设计的方法
• 1.频率法
• 利用适当的校正装置的Bode图,配合开环增益的调 整,来修改原有的开环系统的Bode图,使得开环系 统经校正与增益调整后的Bode图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 2.根轨迹法
• 加入新的开环零、极点,使校正后的闭环极点向有利 于改善系统性能的防线改变
要求。 19
注意:
• 由于校正环节的相位滞后主要发生在低频段, 故对中频段的相频特性曲线几乎无影响。
• 校正的作用是利用了网络的高频衰减特性,减 小系统的截止频率,从而使稳定裕度增大,保 证了稳定性和振荡性的改善。
• 可以认为,滞后校正是以牺牲快速性来换取稳 定性和改善振荡性的。
20
• 例6-3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未校正时的对数频率特性如
• 根据稳态精度要求选取的K 值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性
• 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
• 超前校正,可以用在既要提 高快速性,又要改善振荡性 的情况。
图6-6
15
• 式(6-1)的传递函数可以用一 个无源微分网络来实现。
• 利用复数阻抗的方法求出图 6-7所示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Gc (s)
1 a
1 aTs 1 Ts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PPT课件
这意味着最大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从而改 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相对稳定性和快速性均有改善 )
3) 在高频段,由于PID调节器微分部分的作用 ,使高频增益有所增加,会降低系统的抗高频干扰 的能力。
同理,可应用MATLAB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分 析,图6-13a、b为单位阶跃响应,图6-13c、d为单 位斜坡响应。
•
如今增设扰动顺馈补偿后,则系统误差变为: •
•
•
(6-11)
由此可见,因扰动量而引起的扰动误差已全部 被顺馈环节所补偿了,这称为“全补偿”。
扰动误差全补偿的条件是
•
(6-12)
结论:含有扰动顺馈补偿的复合控制具有显著 减小扰动误差的优点,因此在要求较高的场合,获 得广泛的应用(当然,这是以系统的扰动量有可能被 直接或间接测得为前提的)。
第一节 校正装置
一、无源校正装置 无源校正装置通常是由一些电阻和电容组成的
两端口网络。表6-1列出了几种典型的无源校正装置 。
无源校正装置线路简单、组合方便、无需外供 电源,但本身没有增益,只有衰减;且输入阻抗较 低,输出阻抗又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通常还 需要增设放大器或者隔离放大器。
表6-1 几种典型的无源校正装置
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一般 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顺馈校正。
在串联校正中,根据校正环节对系统开环频率 特性相位的影响,又可分为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 后校正和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等。
在反馈校正中,根据是否经过微分环节,又可 分为软反馈和硬反馈。
在顺馈补偿中,根据补偿采样源的不同,又可 分为给定顺馈补偿和扰动顺馈补偿。
图6-7 具有比例积分(PI)校正的系统框图
现设K1=3.2,T1=0.33s,T2=0.036s,系统固
《串联校正的设计》PPT课件
γ=43.4°
γ0=-13°
未校正系统和校正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比较
-3dB
带宽减小 调整时间增大
ωb
ωb0
单位阶跃响应比较 未校正系统
校正系统
串联相位滞后装置的作用
1、提高系统低频响应的增益,减 少稳态误差。
2、使系统高频响应的增益衰减, 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暂态 性能。
设计串联相位滞后校正装置的步骤:
未校正系统bode图
校正系统bode图
增益裕度:0.44 相角裕度:-13.2°
增益裕度:15 相角裕度:61.9°
未校正系统和校正系统的bode图
ωc=16.18
ωc0=47
γ γ0
相角裕度增大
未校正系统和校正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比较
-3dB
带宽减小
ωb ωb0
单位阶跃响应比较 未校正系统
校正系统
4 10 s 1 s 1
0.256 156 .25
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
G(s) Gc (s)Go (s)
s 1 s 1 4 10
250
s 1 s 1 s s 1 s 1
0.256 156.25 10 100
250 s 1
4
s s 1 s 1 s 1
0.256 156.25 100
(2,x)
(ω2,20lg(1/α))
0 -10lg(1/α) 1
(ω1,0)
ωc
2
ω1ωc0 ωm
ω2
-40dB/dec
ω
100
解:(1)根据误差等稳态指标的要求,确定系 统的开环增益K
Kv
lim
s0
sGo (s)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校正培训课件
由于 :
lg m
1 2
(lg
1 T
lg
1 aT
)
故最大超前角频率wm是两个转折频率1/aT和1/T旳几何中点。
得最大超前角 :
m
arctan a 1 2a
或:
m
arcsin
a a
1 1
由此得:
Lc (m) 20lg aGc j 10lg a
14
2. 无源滞后网络
Z
1
R1;Z2
R2
1 Cs
无源滞后网络旳传递函数为 :
6
6.2 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本节简介它们旳电路形式、传递函数、对 数频率特性以及零极点分布图。由于工程实践 中普遍采用PID调整技术,因此本节还对PID 调整器旳原理进行简要简介。
7
6.2.1 无源校正装置
1. 无源超前网络
复阻抗:
Z1
1
R1 R1Cs
Z 2 R2
8
因此超前网络旳传递函数为:
T 1 0.114
m a
30
因此超前网络传递函数可确定为
1 0.456s 4Gc (s) 1 0.114s
为了赔偿无源超前网络产生旳增益衰减,放大器旳增益需要提高4倍,否则 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规定。
超前网络参数确定后,已校正系统旳开环传递函数可写为
Gc
(s)G0 (s)
10(1 0.456s) s(1 0.114s)(1
Lo c =Lc m =10 lg a
根据上式可确定超前网络旳参数a。有了wm和a后来,即可由下式求出超前 网络旳另一参数
T 1
m a
26
(4)验算已校正系统旳相角裕度 ;
由于超前网络旳参数是根据满足系统剪切频率规定选择旳,因此相角裕 度与否满足规定,必须验算。验算时,由已知旳a值,根据式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改善系统瞬态响应。
校正装置分类
校正装置按 控制规律分
超前校正(PD) 滞后校正(PI)
滞后超前校正(PID)
校正装置按 实现方式分
有源校正装置(网络) 无源校正装置(网络)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R2
u r (t)
i 2 (t)
R1
i1(t)
(aTa s
1)(Tb a
s
1)
滞后--超前网络
L'()
20db / dec
20 lg K c
1 1/ T1 2 1/ T2
设相角为零时的角频率
1
()
a)
20db / dec
5
1 T1T2
90
5 校正网络具有相
5
位滞后特性。
90
b)
5 校正网络具有相位
超前特性。
G( j)
Kc
( jT1
G1 (s)
N (s) C(s)
G2 (s)
性能指标
时域:
超调量 σ%
调节时间 ts
上升时间 tr 稳态误差 ess
开环增益 K
常用频域指标:
开环频域 指标
截止频率: 相角裕度:
c
幅值裕度:
h
闭环频域 指标
峰值 : M p
峰值频率: r
带宽: B
复数域指标 是以系统的闭环极点在复平面
上的分布区域来定义的。
解:由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应00 有
G( j)
100
j( j0.1 1)( j0.01 1)
100 A()
1 0.012 1 0.0001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线性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实验五线性系统串联校正设计实验原理:(1)串联校正环节原理串联校正环节通过改变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进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或静态性能。
大致可以分为(相位)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三类。
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如下Tαs+1α(Ts+1),α>1超前校正环节有位于实轴负半轴的一个极点和一个零点,零点较极点距虚轴较近,因此具有高通特性,对正频率响应的相角为正,因此称为“超前”。
这一特性对系统的穿越频率影响较小的同时,将增加穿越频率处的相移,因此提高了系统的相位裕量,可以使系统动态性能改善。
滞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如下Tαs+1Ts+1,α<1滞后校正环节的极点较零点距虚轴较近,因此有低通特性,附加相角为负。
通过附加低通特性,滞后环节可降低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进而提升系统的相位裕量。
在使系统动态响应变慢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基于Baud图的超前校正环节设计设计超前校正环节时,意图让系统获得最大的超前量,即超前网络的最大相位超前频率等于校正后网络的穿越频率,因此设计方法如下:①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②计算校正前系统的相位裕度γ。
③确定需要的相位超前量:φm=γ∗−γ+(5°~12°) ,γ∗为期望的校正后相位裕度。
④计算衰减因子:α−1α+1= sin φm。
此时可计算校正后幅值穿越频率为ωm=−10lgα。
⑤时间常数T =ω√α。
(3)校正环节的电路实现构建待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0s(s+0.5)电路原理图如下:校正环节的电路原理图如下:可计算其中参数:分子时间常数=R1C1,分母时间常数=R2C2。
实验记录:1.电路搭建和调试在实验面包板上搭建前述电路,首先利用四个运算放大器构建原系统,将r(t)接入实验板AO+和AI0+,C(t)接入AI1+,运算放大器正输入全部接地,电源接入±15V,将OP1和OP2间独立引出方便修改。
基于另外两运算放大器搭建校正网络,将所有电容值选为1uF,所有电阻引出方便修改。
自动控制原理6.3 串联校正
10lg
1
,所对应的
就是
' c
,且 m
'。
c
§6—3 串联校正
4) 1
1 T
,m
1
T
,2
1
T
,
1
m
c' ,
2
m
c'
s
1
Gc s
1
s
1
Ts 1
Ts 1
2
5)画 Lc、L'、c、 ' 曲线。
1 sin 350 1 sin 350
1 0.57 1 0.57
0.27
则10lg 1
5.6db ,在L 上量
5.6db
所对
L
0
( )
db
-20 -20
1 c
1
'
2
c
+20
-40
-40
m
0
90
0
m '
校正装置
校正后系统
Gk s
100.45s 1 ss 10.12s 1
§6—3 串联校正
' 1800 c1 1800 900 tg10.45 4.3 tg14.3
tg1 0.12 4.3 900 62.70 76.90 27.30 48.50 450
3、步骤:
1)根据ess确定K;
2)根据K、υ绘制原系统的 L、,确定未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
实验六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一、实验目的应用频率校正法,对给定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并在模拟学习机上加以实现,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仪器设备(1)AC -1自动控制综合实验仪 一台(2)数字计算机(配有AD/D 卡) 一台(3)数字万用表 一块三、设计任务与要求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s s K s G 当输入信号r (t) = 1时,要求:稳态误差0.1ss e ≤;开环截止频率4.4'0≥ω(rad/s );相角裕度045'≥γ;幅值裕度dB h 10'≥,试设计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0)(11.0()(0++=s s s K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等于30(1/s );相角裕0'40≥γ;幅值裕度dB h 10'≥,开环截止频3.2'0≥ω(rad/s );试设计系统的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四、实验内容(1)为了满足系统给出的开环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的要求,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频率特性的计算,选择校正网络的参数、电容和电阻值。
(2)将设计的校正装置接入系统中,观察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检验是否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3)若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未达到给定的要求,应适当调节校正装置中的电阻,直至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为止。
如果调节电阻无法达到,则需重新设计。
(4)应用MATLAB 软件的SIMULINK 仿真环境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计算频率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完毕,利用实验数据文件,按实验指导老师的要求打印部分实验曲线,以便完成实验报告。
(2)给出校正前后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模拟电路;(3)根据校正装置设计的要求给出设计过程;(4)根据系统校正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校正的作用及特点。
自动控制原理
∫ e(t )dt
0
t
K p 称为比例系数, Ti 为可调积分时间常数。
在串联校正时,PI 控制器相当于在系统中增加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同时也增加了一个位于 S 平面左半部的开环零点。位于原点的极点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以消除或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改 善系统的稳态性能;二增加的负实零点则用来减小系统的阻尼程度,缓和 PI 控制器极点对系统稳定 性及动态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工程实践中,PI 控制器主要用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P 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调增益的放大器。P 控制规律只改变信号 的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在串联校正中,加大控制器增益可以提高系统 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稳态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是会降 低系统的稳定裕度,甚至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因此很少单独使用比例 控制规律。
2)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 PI 控制器,其输出信号同时成比例 地反映输入信号及其积分,即
4)复合校正 复合校正方式是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组成一个有机 整体。可以为扰动补偿方式,或者按输入补偿的方式。
常用的校正方式为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两种; 究竟选用哪种校正方式,取决于系统中的信号性质、技术实现的方 便性、可选用的元器件、抗扰性要求、经济性要求、环境使用条件以及 设计者的经验等因素。 一般来说,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 进行各种必要形式的变化; 相比之下,反馈校正所需元件数目比串联校正少,而且一般不需要 附加放大器。 在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控制系统设计中,常常兼用串联校正和反馈 校正两种方式。
4、基本控制规律
选择校正装置的具体形式时,应该首先了解装置所需提供的控制规律, 以便选择相应的元件。包含校正装置在内的控制器,常常采用比例、积 分、微分等基本控制规律,或者采用这些基本规律的某些组合,如:比 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有效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三讲超前网络及其串联校正
根据截止频率
的要求,计算超前网络参数a和T;
求出T;
即可得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
则已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绘出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
验证已校系统的相角裕度 ,若不满足 要求,应重选 ,一般使其增大。
步骤:
确定开环增益K(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
(
s
E
)
(
1
s
G
)
(
s
G
)
(
2
s
G
)
(
s
C
)
(
s
G
r
+
系统输出:
系统误差:
当:
时,
对输入的 误差全补偿条件
说明: 以上结论仅在理想条件下成立:
无论是输出响应完全复现输入或是完全不受扰动影响, 都是在传递函数零、极点对消能够完全实现的基础上得到的。
由于控制器和对象都是惯性的装置, 故G1(s)和G2(s)的分母多项式的s阶数比分子多项式的s阶数高。 据补偿式可见, 要求选择前馈装置的传递函数是它们的倒数, 即Gr(s)或Gn(s)的分子多项式的s阶数应高于其分母多项式的s阶数, 这就要求前馈装置是一个理想的(甚至是高阶的)微分环节。
滞后-超前网络贡献的幅值衰减的最大值
由相角裕度要求,估算网络滞后部分的交接频率 , 得:
01
结束
02
绘制已校正系统Bode图,校验性能指标
03
反馈校正
开环传函为:
工作原理 设图中局部反馈回路为G2c(s), 其频率特性为 :
反馈校正、复合校正基本原理
整个反馈回路的 传递函数等效为:
理想的微分环节实际不存在, 所以完全实现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对消在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
自动控制原理03串联校正设计
1 ' 450 ,试分析系统 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v 1000s ,
的性能,并进行串联校正。 解:第一步,根据系统稳态性能的要求,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增益
1 因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1000s ,所以
1000 则校正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o ( s) s(0.1s 1)(0.001s 1)
合理选择各电阻、电容的大小,就可将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由数学模型转
化为具体电路。
说明:也可以选择无源校正网络,但要注意在其前级增加一个放大环节
,以补偿其增益衰减,同时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6.3.1
串联超前校正设计
K s(0.1s 1)(0.001s 1)
Go ( s) 例6-2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由: m
1 T a
T 0.114 c ' ,可计算出 :
故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 ( s) 第四步,系统性能校验
1 0.456s 1 0.114s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G( s) Gc ( s)Go ( s)
1 0.456s 10 1 0.114s s( s 1) ' 1800 arctan0.456 c '900 arctan0.114 c ' arctanc ' 49.70 450
串联超前校正设计
方法二 按照给定的相位裕度 ' 计算 (6-36) (6-37)
{
:校正前系统的相位裕度
:一个正的补偿角
第四步:验算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第五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物理实现 例6-1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o ( s )
自动控制原理--串联滞后校正
1 c G s 1 aTs
aT 10
1 Ts
a 1
➢适用对象: (1)原系统动态性能已满足要求,而稳态性能较差 (2)对系统快速性要求不高,而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
的系统;
➢缺点:降低了系统的快速性
2
3
4
25
2
1
校验
滞后校正分析:
利用滞后网络对系统进行校正对其性能有如下影响:
1、利用低通滤波器来改变幅值曲线低频段的值, 使幅值穿越频率减小,而在穿越频率附近保持相频 特性不变;
2、低通滤波器对低频信号具有较强的放大能力, 从而可以降低系统的稳态误差;
3、在穿越频率处系统-20dB/dec过0dB线,谐振 峰值变小,稳定性变好;
确定滞后校正 装置的参数
Lc 20lg a
a 0.2
L,
20
1
1
40
T
aT
100
0.1
1
10 25
1
1 c 2秒1 aT 10
2
T 2.5
3
4
Gc
s
1 1
0.5s 2.5s
1
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
L,
20
40
20
40
0.1 0.4
1 2
10
' c
25
100 1
40
2
0.005
( )
[20]
[20]
G0Gc
0.05 0.1
G0
[40] 0.5
12
[40]
[60]
[60]
0 0.01
0.1
1
Gc
900 1800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Im
Gc(s)=
1+aTs 1+Ts
令
dφ(ω) dω
=0
得
ωm=
1 Ta
=
1 T
·aT1
0
φm 1ω=0 α+1
2
ω=∞
α Re
两个转折频率的几何中点。
最大超前相角:
sinφm=1+(a(a––11)/)2/2
=
a–1 a+1
φm=sin-1
a–1 a+1
滞后校正部分:
(1+ T1S) (1+αT1S)
超前校正部分:
(1+ T2S)
(1+
T2 α
S)
L(ω)/dB
1
1
0 α T1
T1
-20dB/dec
φ(ω)
0
1α
T2
T2
ω
+20dB/dec
ω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2) 有源滞后—超前
R2
校正装置 传递函数为:
ur R1
GGcc(式(ss))中==K:(K1(cc1(+(1+1aK+T+TTcT01=S1S1S)SR)()()12(1R(+1+1+1+RT+TaT33T2S2S2S)S))) T1=
a=
1+sinφm 1–sinφm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2)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R2 C
R3
Gc(s)=
R3[1+(R1+R2)Cs] R1(1+R2Cs)
自动控制原理6.3 串联校正
Rf R1
R1 R2 a 1 R2
R f [1 ( R1 R2 )C s ]
式中 K
T R2 C
注意:负号是因为采用了负反馈的运放,如果再串联 一只反相放大器即可消除负号。
超前网络的频率特性为: Gc ( j ) 1 j aT
1 j T
20 lg Gc / dB
10lga
20dB/dec
20lg a
d c ( ) 0 令 d
得最大超前相角频率为: m
1 T a
最大超前相角为: a 1 m arctg 或 2 a
a 1 m arcsin a 1
1 sin m 上式又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a 1 sin m
由此可见,最大超前相位角φm仅与分度系数a有关。 a值选得越大,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为了保持较 高的系统信噪比,实际选用的a值一般不超过20。
3.相位超前校正的作用
对于某稳定的开环传函的渐近频率特性曲线L1、φ1。
20 lg Gc / dB
-20dB/dec -40dB/dec -20dB/dec O
(aT)-1 c1 c 2
-80dB/dec
T-1
-60dB/dec
-80dB/dec
L1
L2
1
2
图6-11 相位超前校正的作用
dB,削弱了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__课件第五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解:原系统的Bode图如图5-8中曲线I所示。特性曲线以-40dB/dec 的斜率穿越0dB线,穿越频率ωc=13.5dB,相位裕量γ=12.3o。 采用PD调节器校正,其传递函数Gc(s)=0.2s+1,Bode图为图58中的曲线II。
图5—7
11
图5—8
12
由图可见,增加比例微分校正装置后:
r
1 Gr (s)G1 (s)G 2 (s) E (s) R(s) C (s) 1 G1 (s)G 2 (s)
26
二、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 如果满足 1+Gd(s)G1(s)=0 ,即 Gd(s)=-1/G1(s)时,则 系统因扰动而引起的误 差已全部被补偿(即 E(s)=0)。
综上所述,比例微分校正不影响系统的稳态精度, 将使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改善,但是抗高频干扰能 力下降。 串联比例微分校正一般用于系统稳态性能已满足 要求,但动态性能有待改善的系统。
13
2.比例积分校正(相位滞后校正)
C
C
图5-9
图5—9为一比例积分校正装置,也称为PI调节 器 K C (TC s 1) 传递函数 GC ( s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1
第一节 校正的基本概念
一、校正的概念
• 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对被 控对象的控制。
系统的执行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和测量 元件等,除放大元件的放大系数可作适当调整 以外,其它元件的参数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 称为系统的固有部分。 根据被控对象的工作条件、技术要求、工艺要 求、经济性要求以及可靠性要求等提出控制系 统的性能指标。
图5-15
不考虑输入控制,即R(s)=0时,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为
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号天津城建大学自动控制原理A课程设计说明书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起止日期:2013 年12 月30 日至2014 年1 月3 日学生姓名班级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2014年1 月3 日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2014 学年第 1 学期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电气2013级12班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A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完成期限:自 2013 年12 月 30 日至 2014 年 1 月 3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0)(11.0()(++=s s s Ks G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30-≥s k v ,相角裕度 35≥γ,幅值裕度dB h 12≥,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3年12月8日目录一、绪论 (1)二、原系统分析 (2)2.1 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2.2 原系统的Bode图 (3)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4)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5)三、校正装置设计 (7)3.1 校正方案的确定 (7)3.2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7)3.3 校正装置的Bode图 (7)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9)4.1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9)4.2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9)4.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10)4.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11)4.5校正后系统的Simulink仿真框图 (13)五、总结 (14)六、参考文献 (15)一、绪论所谓校正,是在系统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校正装置来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使系统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22
2
第二节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无源校正网络 有源校正网络 1.无源超前校正
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一般而言,当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增大到满足其静态 性能所要求的数值时,系统有可能不稳定,或者即使 能稳定,其动态性能一般也不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 需在系统的前向通路中增加超前校正装置,以实现在 开环增益不变的前题下,系统的动态性能亦能满足设 计的要求。
Kv 20s1 ,相位裕度 50 ,增益裕量 20lg h 不小于10dB。
解:根据对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
增益K。
Kv
lim s 4K 2K20 s 0 s(s2)
K10
当 K10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j)j(j4 02)1 2( 0)2
90 arc tg
2
2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特图,如图6-16中的蓝线所示。由该
-60
u -1 10 c
C
2020/10/22
2.无源滞后网络
20lg b
1 100
1 101
102
T
bT
m
0
1
2
10
10
10
m
无源滞后网络特性
6
0.01
0
dB
0.1 b
1
0
0
2020/10/22
-20
-5 6
20lgb c (c'' )
-40
-2
-1.8
-1.6
-1.4
-1.2
-1
-0.8
-0.6
先讨论超前校正网络的特性,而后介绍基于频率响应法 的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过程。
2020/10/22
3
b0.1,T1 0
m
1 Tb
-5 -10
m
arc
s1inb 1b
-15
1
'' c
-20 10-1
bT 10
0
c(c '')ar[c 0.1 t(b g1)]-10
-20
R1
-30
-40
-50
ur
R2
控制系统的校正
串联校正
2020/10/22
1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Design and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前面几章讨论了控制系统几种基本方法。掌握了这些基 本方法,就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本章讨论另一命题,即如何根据系统预先给定的性能 指标,去设计一个能满足性能要求的控制系统。
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确定开环增益K后,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波特图,
计算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由给定的相位裕量值 m 补偿
计算超前校正装置提供的相位超前量
给定的 校正前
是用于补偿因超前校正装置的引入,使系统截止频率增大而 增加的相角滞后量。
值通常是这样估计的:如果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
2020/10/22
9
开始
2020/10/22
10
串联校正
超前 滞后 滞后-超前
2020/10/22
PID控制器
11
第三节 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 6.3.1串联超前校正(基于频率响应法) 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所加校 正装置,改变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形状,即要求校正 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m c
以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充分利用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显然,
m c 成立的条件是
L o (c ) L c(c) 1l0 a g (6-35)
由上式可求出a
T 1
m a
(6-36)
求出T
验证已校系统的相角裕度
2020/10/22
13
确定开环增益K
稳态误差的要求
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波特图,并求
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以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中频段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 的频带,以保证具有适当的相位裕度;
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校
正网络的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
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点。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
c 即 c m
确定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 1和2
1
m a
2 m a
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波特图并验算
验算相位裕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增大
值,从第步开始重新进行计算。
2020/10/22
16
例6-1.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4K s(s 2)
试设计以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0.4
-0.2
-10 10
0
b与 c (c'' ) 和20lgb的关系
7
a
dB
L() 0
a
-5
R1
-10
ur
C1
R2 C2
-15
uc
-20
-2
-1
10
10
(
)
60
40
滞后
20
超前 0
-20
-40
-60
Gc(2s0)20/10(/a(2T2aTajj11))(T(Tabbjj10-21)1)
10-1
未校正系统的 开环对数幅频
m 补偿
特性在截止频 率处的斜率为
给定的 校正前
-40dB/dec5~10
a 1sinm 1sinm
-60dB/dec15~20
求未校正系统幅值为-10lga处的频率c m
1
m a
2 m a
2020/10/22
N
满足要求? Y 结束
14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串联超前校正的一般步骤可归纳为:
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剪切频率)处。
2020/10/22
12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串联超前校正的一般步骤可归纳为:
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波特图,
计算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根据截止频率 c 的要求,计算超前网络参数a和T;
关键是选择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即
性在截止频率处的斜率为-40dB/dec,一般取 5~10
如果为-60dB/dec则取15~20
根据所确定的最大相位超前角 m
2020/10/22
按
a 1sinm 1sinm
算出a的值。
15
计算校正装置在 m 处的幅值10lga
由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求得其幅值为-10lga
处的频率,该频率 m 就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
a
3b.无源滞a后b -超前网络
01Biblioteka 231010
10
10
1
100
101
102
103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频率特性
8
6.2.2有源校正网络
实际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无源网络进行串联校正, 但在放大器级间接入无源校正网络后,由于负载效 应问题,有时难以实现希望的规律。此外,复杂网 络的设计和调整也不方便。因此,需要采用有源校 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