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针灸穴位定位及主治详解,学中医必看经典!
常用针灸穴位定位及主治详解,学中医必看经典!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
治疗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 水泉治疗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
足三里、关元俞治疗泄泻;配肾俞、
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配委中、太 溪治疗腰痛。
三阴交治疗消渴。
37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6.委中Wéizhōng (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 遗尿;④丹毒。 【备注】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治疗腰痛;配长强、 次髎、上巨虚、承山治疗便血。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 疾;②急性腰扭伤;③心动过速。 【备注】配合谷、四白治目生翳膜;配 后溪、瞳子髎治目赤;配行间治雀目。
35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2.大杼Dàzhù (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②头痛,项强,肩背痛。 ③骨病。
21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2.阴陵泉 Yīnlíngquán(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 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腹胀、泄泻、水肿、 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②膝痛。 【备注】配肝俞、至阳治黄疸; 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配水分 治水肿。
22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3、血海 【定位】 屈膝,在膑骨内上缘2寸,
39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9.至阴 Zhiyin (井穴)
1.尺泽 Chǐzé (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 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备注: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
嗽、气喘;点刺出血治疗急性 咽喉肿痛;配合谷等治疗肘臂 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 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1、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
【主治】(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
(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定位】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
4、太阳【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
(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
【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
【主治】(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2)急性腰扭伤。
(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主治】(1)急性腰扭伤。
(2)面瘫的口角歪斜,面痉挛的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
(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3~0.5寸。
7、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5~1寸。
8、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最全人体穴位图及常见病按摩手法(带图)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1百会穴——引气血上行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 ( 脱发、发质不好)操作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
注意力度要适中。
或者用梳子梳理头部,直至头皮微微发烫为止。
或者用手指干梳头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一次。
穴位定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直上连线中点。
2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脑保健用于精力不足昏昏沉沉者。
操作方法:按揉大钟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然后慢慢松开。
如此反复按压,不拘时做。
穴位定位:大钟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往下1厘米。
天柱穴位于后脑骨正下方凹处。
在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
3率谷穴——偏头疼率谷穴:偏头疼气血瘀阻型,症状:眼冒金星视力模糊一阵阵跳疼重者伴有恶心想吐平时爱生气。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11点按摩率谷穴,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
也可不拘时做。
不仅治疗偏头疼还可以促进睡眠。
穴位定位:率谷穴位于耳尖上边、正对着耳朵尖1.5寸的地方。
4解溪穴是头晕目眩的解药解溪穴:气血不足头晕目眩者一起身头晕眼前发黑睡觉不踏实爱做梦易遗忘。
操作方法:每天按压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钟后松开,再按下一次,坚持一个月;做转脚腕运动。
(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分别握住脚踝和脚掌缓慢转动;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转动。
每次左右脚各转动100下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保健效果很好的)。
穴位定位: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脚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神庭配印堂——精神疲惫神庭配印堂:(头昏脑胀精神疲惫的经常使用电脑、重脑力劳动者)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后在此两穴进行点按,每次3--5分钟至有微热,不拘时做。
如果睡前按揉两穴可让你睡得香甜,失眠多梦的症状会消失不见。
穴位定位:神庭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1. 腧穴简介腧穴是人体上特定的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腧穴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基本知识之一。
2.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腧穴及其定位和功能主治:•风池穴:–定位:位于颈部,距离翳风穴约1.5寸。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症状。
•三阴交穴:–定位:位于内踝尖上方,距离内踝尖3寸。
–功能主治:调经、止痛、益气血等。
•关元穴:–定位:位于脐中,距离脐中1.5寸。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机、治疗腹痛、泄泻等。
•太渊穴:–定位:位于足大趾骨隆起端的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眼疾、喉痹等。
•曲池穴:–定位:位于肘内侧,肘横纹上方2寸。
–功能主治:治疗肘臂疼痛、胸肋痛等。
•大椎穴:–定位:位于人体第7颈椎棘突下方。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血、治疗颈椎病等。
•上巨虚穴:–定位:位于足趾上端,迎香穴与阳白穴连线的中点。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口眼歪斜等。
•膏肓穴:–定位:位于足内侧踝骨下方,足跟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腰背痛、足部疼痛等。
•涌泉穴:–定位:位于足底部,第一跖骨头与第二跖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调节睡眠、治疗疲劳等。
3. 使用腧穴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腧穴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找准穴位:准确地找到腧穴位置非常重要,可以借助专业书籍、指导师傅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注意卫生:在按摩或针灸腧穴时,确保双手和工具的卫生,避免引起感染。
•保持舒适:在按摩或刺激腧穴时,需要轻柔、舒适的手法,不要过度用力或刺激,以避免伤害。
•了解禁忌:某些腧穴在特定情况下需要避免刺激,比如孕妇、风寒感冒患者等,请务必了解相关禁忌。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不同,对刺激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4. 总结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了解常用腧穴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人体常用穴位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人体准确位置图
人体经常应用穴位地位图及感化与利益导读:经由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摄生的平庸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以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假如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要控制这些常识,对于通俗人来说十分艰苦,是以穴位摄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涯还有点远.本文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主要摄生穴位,日常平凡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摄生.一、风池穴:明目醒脑中医讲“头子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的地位: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合营,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合营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四周肌肉,可以有用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表里风邪激发的头痛,以及长时光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惫.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清除疲惫的感化.二.中脘穴:养胃中脘穴的地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衔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斯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合营治疗.三.关元穴:补肾固元关元穴的地位: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按揉关元穴可填补肾气,延缓年轻.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失落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懈弛解许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瞄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到发烧.四.内关穴:养护心脏内关穴的地位:张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段,可以看到手臂中央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段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疏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阁下,直至局部觉得酸麻.除了呵护心脏,内关穴照样个济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时代,合营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痛苦悲伤的后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痛苦悲伤等病症.五.合谷穴:清热止痛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张开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沉着止痛的感化,仇人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感化.因为风热伤风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克不及立时奏效,均可经由过程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觉得酸.麻.胀为宜.假如伴随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四周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六.委中穴:解腰背酸痛委中穴的地位: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态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畅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行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持续按压20次阁下.值得提示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照样要以补肾为本.七.阳陵泉:舒筋活络阳陵泉的地位: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刻要危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崛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地位.日常平凡按揉阳陵泉,再合营运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四周的痛苦悲伤.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感化.八.足三里:“万能”穴平易近间一向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地位: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假如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别的,足三里对高血压.冠芥蒂.肺芥蒂.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感化.白领和亚健康人群,天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惫.九.三阴交穴:滋阴养颜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感化.从经期前三天开端,天天按揉三阴交,保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竖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阁下,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感化,所以不合适妊妇.十.涌泉穴:安神健体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平易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天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阁下,有助睡眠.神经虚弱的人,可将时光延伸为半个小时.气象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漫步,刺激涌泉穴.专家提示:平凡按揉穴位可以治疗懈弛解疾病,有摄生保健的感化,但其实不料味着包治百病.除下场部按揉外,还要调剂全身的状态.值得留意的是,穴位按揉固然简略有用,也其实不是人人合适,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大夫的指点下操纵,不要随便测验测验.【免责忠言】本站宣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干操纵请咨询当地病院医师,或参加穴位摄生③群:82716593 交换评论辩论.。
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一、手太阴肺经1.鱼际(Yújì)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2.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3.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4.尺泽(Chizé)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少商:简便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二、手阳明大肠经5.合谷(Hégǔ,)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6.曲池(Qūchí)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7.肩髃(Jiānyú)【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穴位图人体的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是人体上特定位置的一些敏感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疾病症状。
下面是一张常用的人体穴位图,图中标示了一些常用的穴位和它们对应的功能主治。
头部穴位•百会穴(Bai Hui):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后发际正中点,可以提神醒脑、舒缓头痛、眩晕等症状。
•印堂穴(Yin Tang):位于两眉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面部穴位•迎香穴(Ying Xiang):位于鼻翼两侧的凹陷处,可以缓解鼻塞、鼻窦炎等鼻部问题。
•四白穴(Si Bai):位于面部侧线与头骨上缘的交点,可以缓解面部疼痛、痤疮等问题。
上肢穴位•曲池穴(Qu Chi):位于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可以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等问题。
•内关穴(Nei Guan):位于手腕横纹与掌横纹之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躯干穴位•涌泉穴(Yong Quan):位于足底正中线最后一个趾骨之下的凹陷处,可以帮助入眠、缓解焦虑等。
•气海穴(Qi Hai):位于脐中下方1.5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下肢穴位•足三里穴(Zu San Li):位于小腿前外侧突起边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
•太冲穴(Tai Chong):位于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问题。
穴位的功能主治•百会穴: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缓解头痛、头晕等。
•印堂穴:平衡心情、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
•迎香穴:通鼻窦、缓解鼻塞、鼻炎、鼻窦炎等问题。
•四白穴:缓解面部疼痛、口腔溃疡、痤疮等。
•曲池穴: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关节疼痛等。
•内关穴: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涌泉穴:帮助入睡、缓解焦虑、失眠、健脑。
•气海穴:缓解消化不良、腹泻、胃胀等问题。
•足三里穴: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疲劳等。
•太冲穴:缓解失眠、焦虑、月经不调等。
人体穴位功效按摩功效及方法大全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xx: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xx: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xx: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xx: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
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
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
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xx: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
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
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咽喉肿痛、高血压、瘰疠、饮食难下,胸满气喘、头痛
直刺0.3~0.8寸,避开颈动脉
【定位】颈部喉结旁1.5寸,颈总动脉之后【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动脉三角
水突
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瘰疠,瘿瘤、呃逆
直刺0.3~0.8寸
【定位】人迎与气舍联机的中点【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定位】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解剖】同天府
尺泽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掣痛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定位】肘横纹中,肱2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
肺经合穴
孔最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咳血肘臂掣痛、\痔疾
直刺0.5~1寸
气舍
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喘息、瘿气、瘰疠,呃逆
直刺0.3~0.5寸,深部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定位】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颈动脉鞘
缺盆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疠、缺盆中痛
直刺或斜刺0.3~0.5寸,孕妇禁针
【定位】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气管前筋膜-臂丛神经
乳根
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不容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直刺0.5~0.8寸,过饱或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
【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腹直肌-第7肋间结构-腹横肌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要健康常刺激人体5个地方医学专家们认为,人们若经常对身体的五个部位进行刺激,就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健身强体,益寿延年。
下面,分别对五个部位作简单介绍。
前胸:摩擦前胸可增强身体免疫力。
科学家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
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穴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穴位100至200次,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脊柱:按摩脊柱可滋养全身器官。
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
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
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
腋窝:刺激腋窝可促进血液循环。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
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
故专家们称之为“腋窝运动”。
肚脐:肚脐常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要塞”。
肚脐为神阙穴,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
经常按摩肚脐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脚底: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
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保健的重要性。
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之功效。
按摩无副作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
针灸效果快?有微痛,不过,进针时快速刺破皮肤就不痛了。
现把自我按摩的“十要穴治病歌”介绍如下。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针灸刺激穴位达到治病目的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点按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从而产生防病治病的疗效。
下面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穴位。
1.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凡是头部疾病,如牙痛、头晕、感冒、口咀歪斜等均可按摩此穴位;头晕喉咙痛等感冒前症状按此穴可有效预防感冒发生;操作方法:用拇指,按压此穴,有酸胀感,拇指亦可以按压转圈,早晚二次,每次二分钟。
2.内关穴定位:位在手掌横纹上二寸正中,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酸胀感;主治:可治疗胸痛、咽喉痛、手臂内侧痛、上腹痛及呕吐等。
特别推荐:打嗝者点按此穴5分钟可止住。
操作方法:用拇指,顶压下去有酸胀感,可一压一松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足三里(人体第一保健要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精神分裂、失眠等;对大多数阳虚引起的身体不适均有较好效果。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转动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此穴常按摩可以补肠胃。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调理脾胃等功效;对于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有较好疗效。
操作方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双侧三阴交二分钟,早晚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委中穴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中医传统康复技能】期末重点穴位定位主治总结
手太阴肺经1.中府(Zhongfǔ,LU1)肺之募穴[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①肺系疾病: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②经脉病症:肩背疼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向外斜刺时也不可过深,要注意避开臂丛神经及腋动、静脉。
2.孔最(Kǒngzui,LU6)郄穴[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经脉病症:肘臂挛痛;②肺系病症:咳嗽,气喘,咯血,鼻衄,咽喉肿痛,失音等。
[操作] 直刺0.5~0.8寸3.列缺(Lièque,LU7)[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①经脉病症:手腕无力等②头面五官病症:头项强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等;③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咯血等;④前阴病:尿血、小便热、阴茎痛等;[操作]向上或向下斜刺进针0.3~0.5寸。
4.少商(shàoshang,LU11)井穴[定位] 在拇指末节桡侧,距甲角0.1寸。
[主治]①经脉病症:指肿、麻木,四肢不温等;②急救:昏迷、癫狂等神志病;③肺系实热病症: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等。
[操作]浅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手厥阴心包经1.内关Neiguan(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病:心痛,心悸,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②神志病:失眠,多梦,癫狂,痫证等③胃腑病症:胃痛,呕吐,呃逆等;④头部病症:肝阳上亢之眩晕,偏头痛等。
晕车晕船;⑤经脉病症:卒中偏瘫,肘臂挛痛等。
[操作] 直刺0.5~1寸。
2.中冲Zhongchong(PC9井六[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功效]清心泻火,开窍醒神[主治]急救: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
全身最重要的72个穴位讲解
全身最重要的72个穴位讲解一、尺泽1.急性胃肠炎:在尺泽附近的静脉放血。
方法:暴露肘窝静脉,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脱碘后,令患者掌心向上握拳,医者用掌由患者腕部向肘推3~5次,最后一次手要停在距静脉三横指处。
捏紧前臂,使静脉怒张,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静脉,缓慢刺入,以穿透管壁为限,再缓慢出针、血即流出,腹痛、恶心立止,操作完毕,患者屈肘止血。
2.膝关节病:直刺,有适当针感时,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膝关节;也可针完起针后叫患者活动膝关节。
二、孔最1.外感时可发汗(用远红外线照射该穴7~8分钟),或针刺捻转使周身微热。
2.鼻衄:直刺0.3~0.5寸,针感酸胀至鼻衄止。
三、列缺1.阴茎、睾丸、尿道病:弹拨或用针斜刺,使针感向肘方向传导。
2.慢性咽炎:配照海穴(针列缺时,针斜向肘,使局部酸胀,针照海要直刺0.3~0.5寸,使局部酸胀、每隔5分钟捻针1次)四、太渊1.膈肌痉挛(呃逆):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使局部酸胀。
2.脉管堵塞:针法同上。
五、鱼际1.支气管哮喘:用1寸针向掌心方向刺入0.3~0.5寸,使局部酸胀,哮喘会迅速平复,肺部哮鸣音消失,体表压痛消失。
2.岔气:针法同上。
六、少商1.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放血。
方法:消毒穴位,医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鱼际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关节处,捏紧拇指,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孔要大,挤出血10~15滴,使血由暗红变淡为宜。
2.外感身疼无汗:用0.5寸针刺该穴,捻转使局部刺痛。
3.中风急救: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手均刺,强刺激,或点刺放血。
七、合谷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胸闷憋气,咽喉不爽,针之用补法:即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操作5分钟,可迅速理气宽胸。
配穴:三阴交用泻法,效佳。
2.牙痛:强刺激止痛好。
3.止汗,发汗:配复溜,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合谷、复溜双侧均针,以出现针感为度。
八、手三里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后遗感。
方法:弹拨,如弹拨患者右侧之手三里时,医者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使肘屈成90°,用左手的拇指弹拨患者右侧手三里穴处的肱桡肌,同时让患者活动不适之处,当即缓解或消失。
穴位归纳总结
穴位归纳总结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上特定的区域,通过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治疗或缓解一些疾病。
在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中,穴位的名称和作用有着详细的记载,这些穴位的归纳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一、头部穴位1. 百会穴(Baihui Xue)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顶凹陷处,是治疗头痛、失眠、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2. 太阳穴(Taiyang Xue)太阳穴位于眼眶下方的颞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疾和面部神经痛等病症。
3. 额部太阳穴(Ebu Taiyang Xue)额部太阳穴位于人体前额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头晕和面部神经痛等疾病。
二、上肢穴位1. 内关穴(Neiguan Xue)内关穴位于手腕两根骨头之间的凹陷处,是治疗心脏病、胃病和内分泌失调的重要穴位。
2. 鱼际穴(Yujii Xue)鱼际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方,常用于治疗手指麻木、疼痛和关节炎等病症。
3. 少商穴(Shaoshang Xue)少商穴位于人体拇指甲根处,多用于治疗咽喉疾病、口腔溃疡和声音嘶哑等疾病。
三、胸腹穴位1. 心脉俞穴(Xinmai Yu Xue)心脉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常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症。
2. 胃俞穴(Weiyu Xue)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常用于治疗胃病、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疾病。
3. 中枢俞穴(Zhongshu Yu Xue)中枢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能够调节脊柱相关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
四、下肢穴位1. 阳陵泉穴(Yangling Quan Xue)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治疗足部肿痛和关节炎的重要穴位。
2. 三阴交穴(Sanyinjiao Xue)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常用于调节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问题。
3. 足三里穴(Zusanli Xue)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多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和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
主治疾病: 印堂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攒竹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 处)即是。 主治疾病: 攒竹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 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睛明穴: 取穴方法: 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 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 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瞳子髎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病征: 瞳子髎穴的主治病征为: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承泣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参看:人体穴位图. 主治疾病: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尺泽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商阳井穴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合谷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半握拳取穴)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7.曲池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痛。
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
操作:略向内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
11.地仓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主治:口眼歪斜,齿痛,流涎,三叉神经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12.下关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主治: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面痛,齿痛,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13.头维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痛,目眩,迎风流泪,视物不明,目痛。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或横刺透率谷。
14.天枢大肠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月经不调等。
操作:直刺1~1.5寸。
15.犊鼻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
操作:屈膝90°,向后内斜刺1.~1.5寸。
16.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肠鸣,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乳痈,肠痈,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心悸,气短。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0~2.0寸。
17.丰隆络穴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痰多,咳嗽,头痛,眩晕,腹胀,便秘,癫狂,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18.内庭荥穴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19.三阴交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痛经,难产,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20.阴陵泉合穴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膝痛,黄疸。
操作:直刺1.0~2寸。
21.血海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降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瘾疹,皮肤瘙痒,丹毒,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0~1.5寸。
22.通里络穴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心悸、怔忡,舌强不语,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23.神门输穴;原穴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高血压,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避开尺动脉、静脉。
24.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定位: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盗汗,目赤,咽喉肿痛,腰背痛。
操作:直刺0.5~0.8寸。
25.听宫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外。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26.风门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项强,胸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27.肺俞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潮热,盗汗,骨蒸,咯血,鼻塞。
操作:直刺0.5~0.8寸。
28.胃俞定位:第12胸椎棘实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
操作:直刺0.5~1寸。
29.肾俞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精,阳痿,早泄,遗尿,腰背酸痛,头晕,耳鸣,耳聋,月经不调,喘咳少气。
操作:直刺0.5~1寸。
30.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
31.秩边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阴痛,痔疾,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5~3寸。
32.承山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2寸。
33.昆仑经穴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癫痫,后头痛,滞产,眩晕,腰骶疼痛,目赤痛,项强。
操作:直刺0.5~0.8寸。
34.至阴井穴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胎位不正,头痛,鼻塞,鼻衄,目痛,滞产。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35.涌泉井穴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证,头痛、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咯血,便秘,小便难,奔豚气,足心热。
操作:直刺0.5~1寸。
36.太溪输穴;原穴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月经不调,失眠,健忘,消渴,遗精,阳痿,腰冷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7.内关络穴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小儿惊风,中暑,昏厥。
操作:直刺0.5~1寸。
38.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39.支沟经穴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正中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音,瘰疬,胁肋疼痛,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40.翳风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瘰疬。
操作:直刺0.8~1.2寸。
41.角孙定位: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齿痛。
操作:平刺0.3~0.5寸。
42.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颈项强痛,感冒,癫痫,热病。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43.环跳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44.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膝肿痛,下肢痿痹,脚气,小儿惊风,夜盲,近视,胸乳胀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45.悬钟(绝骨)八会之髓会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痴呆,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痔疾。
操作:直刺0.5~0.8寸。
46.太冲输穴;原穴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口眼歪斜,黄疸,胁痛,腹胀,遗尿,癃闭,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7.腰阳关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脊相平。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8.命门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直刺0.5~1寸。
49.大椎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项强,脊痛,风疹,座疮。
操作:斜刺0.5~1寸。
50.百会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痴呆,头痛,眩晕,中风,失语,耳鸣,癫狂,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健忘,不寐。
操作:平刺0.5~1寸。
51.神庭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
操作:平刺0.3~0.5寸。
52.水沟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病,小儿惊风,鼻衄,口眼歪斜,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53.中极膀胱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54.关元小肠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小腹疼痛,疝气,遗尿,小便频数,腹泻,五淋,尿血,尿闭,尿频,月经不调,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
孕妇慎用。
55.气海肓之原穴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虚脱,形体羸瘦,水谷不化,腹泻,痢疾,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
56.神阙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虚脱,中风脱证,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禁刺,宜灸。
57.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
主治:胃痛,纳呆,小儿疳积,呕吐,反酸,泄泻,黄疸,癫痫。
操作:直刺1~1.5寸。
58.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痴呆,失眠,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子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