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器设备技术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电渗析是电场驱动的水溶液离子脱除/浓缩的分离技术,电渗析器的核心部件是由多张阴离子交换膜、淡化室隔板、阳离子交换膜和浓缩室隔板交替排列组成的膜堆。
在电场的作用下可实现淡化室水溶液盐分的脱除和浓缩室水溶液盐分的富集。
电渗析膜和电渗析器,可用于脱除水溶液的盐分(淡化)或者浓缩水溶液的盐分(制盐),具体的应用包括各种化工/食品/医药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比如乳清蛋白脱盐、甘露醇脱盐、大豆低聚糖脱盐、氨基酸脱盐等)、苦咸水淡化、天然水纯化、工业废水净化、小规模海水淡化、海水或卤水制盐等。
在这些应用中,均相膜电渗析法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a)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现有的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
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对于物料不可避免的吸附,导致物料收率低,并且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盐废水,不易处理。
均相膜电渗析法的优势是物料收率高,产生的含盐废水少。
(b)对于苦咸水淡化,同世界的很多其它地区相似,我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天然匮乏,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下水普遍含盐含氟,成为苦咸水,水质低劣,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在山东,苦咸水分布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及潍坊市“三北”地区;山东省黄泛平原和滨海平原区,由于受地下水径流条件和古沉积环境的影响,在内陆和滨海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盐水。
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苦咸水淡化的优势在于膜抗有机污染、水收率高以及较低运行费用。
(c)对于小规模海水淡化,电渗析技术适用于在海岛、酒店、渔船、舰艇和潜艇等生产饮用水。
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的优势在于低操作压力和预处理简单,系统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无噪音。
(d)反渗透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浓水的处理。
浓水可以排入海水,但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冲击。
电渗析膜较反渗透膜,更耐有机污染和无机结垢,因此可通过电渗析器处理浓水,进一步生产出淡水,提高水收率,同时可将盐水中氯化钠浓度提高到18%以上,再通过多效蒸发等方式制备工业盐或食用盐。
电渗析(ED)装置介绍讲解
开源拓展 精诚超越
工程案例 二
开源拓展 精诚超越
苏州开源拓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它是直流式和循环式除盐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在部分循环式除盐工艺系统中 ,电渗析器的出口淡水分成两路,一路连续出水供用户使用;另一路返回电渗析 器与水箱中水相混,继续进行除盐。其特点是用定型设备.可适用不同水质和水 量的要求。在原水含盐量变化时,可调节循环量去保持出水水质稳定,但系统较 复杂。
开源拓展 精诚超越
电渗析法除盐工艺系统介绍 三
二)电渗析器与其他水处理设备的组合除盐系统 电渗析一般用于含盐量较高的苦咸水、高硬度水的部分除盐,以
作深度除盐的顶处理。由于电渗析法除盐有其适用范围.在应用中, 应根据原水水质和除盐水水质要求,与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等相结合 ,使其在水处理工艺中各自发挥其优势,以达到合理的技术经济效果 ,并能稳定运行。其常用的组合除盐水处理系统如下。 1.“预处理-电渗析-离子交换”的组合除盐系统 2.“预处理-离子交换-电渗析”的组合除盐系统 3.“预处理-离子交换(软化)-电渗析离子交换(软化)”的组合除盐 系统
装置。
: 二 结构 电渗析器由膜堆、极区和压紧装置三部分构成。
1: 膜块;是由相当数量膜对组装而成。 a) 膜对:是由一张阳离子交换膜,一张隔板甲(或乙);一张阴膜,一张隔板乙(或甲
)组成。 b)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器关键部件,其性能影响电渗析器的离子迁移效率、能耗、抗
电渗析技术脱盐的工艺方式有哪些
电渗析技术脱盐的工艺方式有哪些电渗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而使溶液中离子分别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离子的溶液置于两个离子交换膜之间,然后在交换膜两侧施加电压,负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离子向负极移动,从而实现了离子的选择性分别。
电渗析技术在脱盐领域中应用广泛,可以适用于从海水、地下水和污水等溶液中脱盐。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渗析技术脱盐的工艺方式。
1. 单级电渗析工艺单级电渗析工艺是一种简单的电渗析工艺,常用于处理盐度低于5000 ppm的水体。
其工艺流程如下:(1)将含盐水体输送至电渗析装置中;(2)利用电渗析装置中的电场作用,将水体中的离子分别出来;(3)将分别后的产水和浓水分别排出;单级电渗析工艺的优点在于系统工艺简单,操作维护成本较低;缺点在于处理效果有限,处理的盐度范围较窄。
2. 串联电渗析工艺串联电渗析工艺是在单级电渗析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展而来的,常用于处理高盐度水体。
其工艺流程如下:(1)将含盐水体输送至第一个电渗析装置中,进行初步处理;(2)将处理后的产水输送至第二个电渗析装置中,进行二次处理;(3)将处理后的产水输送至第三个电渗析装置中,进行三次处理,直到达到所需处理效果;(4)分别将处理后的产水和浓水排出。
串联电渗析工艺的优点在于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处理高盐度水体,但是对电渗析装置的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可能显现设备故障等问题。
3. 交替电渗析工艺交替电渗析工艺是一种自动搅拌器的电渗析工艺,常用于处理含有胶体物的水体。
其工艺流程如下:(1)将含盐水体输送至电渗析装置中;(2)利用电渗析装置中的电场作用,将水体中的离子分别出来;(3)通过自动搅拌器使溶液中的胶体物均匀分布在交换膜表面;(4)再次利用电场作用分别离子,并将分别后的产水和浓水分别排出。
交替电渗析工艺的优点在于能够处理含有胶体物的水体,但是该工艺较为多而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和操作维护成本。
反渗透、电渗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一、原理比较1、反渗透(RO)除盐原理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2、电渗析除盐原理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
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
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
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
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二、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序号项目电渗析反渗透RO(双膜法)1 除盐原理利用离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装置.以分子扩散膜为介质,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将溶剂从溶液中取出2 透过物溶质,盐溶剂,水3 截留物溶剂,水溶质,盐4 膜类型离子膜不对称膜,复合膜5 除盐率60%-90% 80%-95%(废水)6 处理污水膜通量与处理净水膜通量比1 0。
5-0。
77 经济回收率45%-70%60%-75%8 工作温度大于5℃小于40℃大于4℃小于40℃9 随温度降低通量衰减无每降低1℃膜通量下降2-3%10 污堵导致通量衰减影响大衰减7%—15%/年11 是否结垢及原因易结垢,在极板及阴离子膜侧浓差极化严重,易发生结垢问题.易结垢,垂直穿透膜,浓差极化,浓水侧偏碱难溶盐离子浓度积过饱和。
几种常见的电渗析技术解析
⼏种常见的电渗析技术解析电渗析(ED)是在直流电场作⽤下,利⽤离⼦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带电离⼦透过离⼦交换膜定向迁移,从⽔溶液和其他不带电组分中分离出来,从⽽实现对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的⽬的。
⽬前电渗折技术⼰发展成⼀个⼤规模的化⼯单元过程,在膜分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泛应⽤于化⼯脱盐,海⽔淡化,⾷品医药和废⽔处理等领域,在某些地区已成为饮⽤⽔的主要⽣产⽅法,具有能量消耗少,经济效益显著;装置设计与系统应⽤灵活,操作维修⽅便,不污染环境,装置使⽤寿命长,原⽔的回收率⾼等优点。
1.1填充床电渗析(EDI)填充床电渗析⼜称电脱离⼦法(Electrodeio-nizattono简称EDI)。
它是将电渗析法与离⼦交换法结合起来的⼀种⽔处理⽅法,即在电渗析的除盐室中填充阴阳离⼦交换剂,利⽤电渗析过程中极化现象对离⼦交换填充床进⾏电化学再⽣,它兼有电渗析技术的连续除盐和离⼦交换技术深度脱盐的优点,⼜避免了电渗析技术浓差极化和离⼦交换技术中的酸碱再⽣等带来的问题。
1.2倒极电渗析(EDR)EDR的原理和电渗析法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运⾏过程中,EDR每隔⼀定的时间,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次(国内电渗析器⼀般2~4h倒换⼀次),因此称现⾏的倒极电渗析为频繁倒极电渗析。
EDR系统是由电渗析本体、整流器及⾃动倒极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其倒极⼀般分以下三个步骤:(1)转换直流电源电极的极性,使浓、淡室互换,离⼦流动反向进⾏;(2)转换进、出⽔阀门,使浓、淡室的供排⽔系统互换;(3)极性转换后持续1~2min,将不合格淡⽔归⼊浓⽔系统,然后浓、淡⽔各⾏其路,恢复正常运⾏。
倒极电渗析器的使⽤,⼤⼤提⾼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回收率,延长了运⾏周期在饮⽤⽔净化和锅炉补给⽔处理等有⼴泛的应⽤。
1.3⾼温电渗析⾼温电渗析是将电渗析的进⽔温度加热到80℃,使溶液的粘度下降,扩散系数增⼤,离⼦迁移数增加,有利于极限电流密度的⼤幅增⼤,从⽽提⾼电渗析器的脱盐能⼒,降低动⼒消耗,从⽽降低处理费⽤,尤其是对有余热可利⽤的⼯⼚更为适宜。
电渗析操作说明
电渗析操作说明一、引言电渗析是一种通过电场的作用将溶质从一个液相转移到另一个液相的技术。
在化学、生物化学及生命科学领域中,电渗析被广泛用于溶质的分离、纯化和浓缩。
本操作说明将详细介绍电渗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原理电渗析的原理基于电泳和渗析两种现象的结合。
电泳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在溶液中移动的现象,而渗析则是指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
通过将这两种现象结合起来,电渗析可以实现溶质的有效分离和浓缩。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电渗析实验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设备:- 电渗析装置(由离子交换膜、电场源、电极等组成)- 溶液A:含有目标溶质的混合溶液- 溶液B:不含目标溶质的溶液- 电源- 导电性好的电缆和连接器确保所有材料和设备都清洁,以避免杂质对电渗析实验结果的影响。
2. 装置组装将离子交换膜放置在电渗析装置的相应位置上,确保膜的安装正确。
连接电场源和电极,并确保电场源与电源连接稳固。
3. 溶液准备将溶液A和溶液B分别准备好,并确保其浓度和pH值符合实验要求。
按照实验设计,确定两种溶液的体积,并将它们倒入电渗析装置的相应截面。
4. 设置电场和运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适当的电场强度和工作温度。
注意,过高的温度可能造成离子交换膜的破坏,影响实验结果。
5. 开始电渗析实验将电源接通,开始电渗析实验。
随着实验的进行,目标溶质会随电场作用从溶液A中向溶液B中迁移。
实验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目标溶质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确定。
6. 实验结束根据目标溶质的转移情况,确定实验结束的时机。
停止电场源的工作,并将电渗析装置拆解,取出溶液A和溶液B进行分析。
四、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在进行电渗析实验时,要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膜根据目标溶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效果。
3. 确保电渗析装置的完整性在实验前检查电渗析装置的完整性,确保离子交换膜没有破损或受到污染,电场源和电极连接稳固。
电渗析法——精选推荐
电渗析法百科名片电渗析法是利用电场的作用,强行将离子向电极处吸引,致使电极中间部位的离子浓度大为下降,从而制得淡水的。
一般情况下水中离子都可以自由通过交换膜,除非人工合成的大分子离子。
电渗析与电解不同之处在于:电渗析的电压虽高,电流并不大,维持不了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电解却正好相反。
电渗析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冶金、造纸、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等领域。
目录编辑本段电渗析法(electrodialysis【ED】)指的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的过程。
编辑本段基本原理和特点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
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
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网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
结果佼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
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
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相比,有以下异同点:(1)分离离子的工作介质虽均为离子交换树脂,但前者是呈片状的薄膜,后者则为圆球形的颗粒;(2)从作用机理来说,离子交换属于离子转移置换,离子交换树脂在过程中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而电渗析属于离子截留置换,离子交换膜在过程中起离子选择透过和截阻作用。
所以更精确地说,应该把离子交换膜称为离子选择性透过膜;(3)电渗析的工作介质不需要再生,但消耗电能;而离子交换的工作介质必须再生,但不消耗电能。
电渗析法处理废水的特点是;不需要消耗化学药品,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编辑本段电潜桥膜利用电渗析原理进行脱盐或处理废水的装置,称为电渗析器。
(1)电渗析器的构造它由膜堆、极区和压紧装置三大部分构成。
1)膜堆:其结构单元包括阳膜、隔板、阴膜,一个结构单元也叫一个膜对。
HCRJ030—1998电渗析器认定技术条件
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电渗析器HCRJ 030—1998Electrodialyzer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8—05—27发布 1998—05—27实施前言本技术条件为实行国家环境保护产品认定而制定,也作为环境保护行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条件是参照HY/T 034.3-1994《电渗析技术电渗析器》结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进行制订的。
本技术条件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条件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起草,并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委员会具体承担。
本技术条件起草单位:北京市顺义水处理设备厂、宜兴纯水设备厂。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葛道才、王连山、吴亚平、周国栋、徐永智。
本技术条件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电渗析器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的电渗析器系列产品,也适用于一般天然水净化、脱盐的电渗析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技术条件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与本技术条件同效,GB/T 282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检查)GB 4454—84 硬聚氯乙烯板材GB/T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L/T 5588—1996 水质污染指数测定方法HY/T 034.1—1994 电渗析技术术语HY/T 034.2—1994 电渗析技术异相离子交换膜HY/T 034.3—1994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器HY/T 034.5—1994 电渗析技术用于锅炉给水的水处理技术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采用其最新版本。
3 分类与命名3.1 型号及规格3.1.1 型号电渗析器的型号由汉语拼音字母、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按规则排列组成。
电渗析器总膜对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电渗析器的段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电渗析器的级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隔板规格代号,以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隔板型号代号,以英文字母“A、B、C...”表示电渗析器3.1.2 型号及规格电渗析器隔板型号见表1。
电渗析技术
20
达到平衡后,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截面两侧浓度积相 等。 [Na+]1[Cl-]1=[Na+]2[Cl-]2 (a +x) · x = (b -x)(b-x) 解得:x=b2/(a+2b) 则膜两侧离子浓度的比值: [Na+]1/[Na+]2 =[Cl-]2 / [Cl-]1=(b-x)/x=(a+b)/b 讨论: 当a>>b时 [Cl-]2 / [Cl-]1=(a+b)/b =a/b=∞ 即(2)侧的CI离子几乎不能进入(1)侧。 当a<<b时 [Cl-]2 / [Cl-]1=(a+b)/b =1 即两侧Cl和Na离子浓度近似相等。 离子交换膜的表面即相当于半透膜,上图相当于阳膜 的作用机理。
在浓室中阴膜与水界面上的浓水含盐量为C1’, C1’﹥ C1。在膜的两侧出现两个厚
度为δ的扩散层。随着电流的增加,淡室中C和C’不断下降。
当C’=0时,阴膜与水界面上的阴离子全部参加了电迁移,这时的电渗析过程处于 临界状态。如果继续增加电压,使操作电流超过极限电流时,迫使界面处的水分
子解离成H+和0H—参加电荷的传递,即产生了“极化”。
21
结论:
当膜的活性基团多,即a很大时,膜外的CI离子几乎不 能进入阳膜,膜即具有了选择透过性。 当膜外溶液浓度提高时,则进入阳膜的CI离子也增多。 所以说选择透过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而是随着溶液
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对于阴膜也有类似结果。
其理论对选择透过性作了定性解释有些现象也不能 很好解释。如:交换基团越多,选择透过性趆高,但 实际高到一定量时选择性反会下降,所以说还需进一 步完美。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电渗析原理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子通过而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
电渗析器通电以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O2和氧气Cl2。
阴极水呈减性,当极节水中有Ca=+和Ng++时由生成CaCO3和Ng(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氧气H2排出。
因此极水要畅通,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电渗析的结构电渗析不论其规格怎样,形式如何,均由膜堆、电极、夹紧装臵三大部件组成。
1.膜堆一张阳膜、一张隔膜、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膜堆。
它是电渗析器的心脏部件,也是电渗析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件。
在此简单介绍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与半均相膜。
理论上讲均相膜优越,事实上由于各制膜厂技术水平不齐,生产经验不等,制出来的膜性能相关很大,即使同一家厂的产品由于批号不一样性能差别也不小。
本所通过试制比较确定采用上海化工厂生产的异相膜,该膜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2)隔板:本所电渗析器隔板流进均为无回路短流形式。
其边框采用0.9毫米聚丙烯板冲压成型。
内烫二聚丙烯丝编织网构成水流通道,有时根据用户需要选用0.5或1.2毫米聚丙烯板加工成型(一般说隔板愈薄脱盐效果越好,但对进水水质要求也愈高)。
2.电极一般电渗析的电极采用石墨、铅、不锈钢材料,这些电极材料易得,造价低,制作方便;但电化学性能不好,寿命短。
电渗析技术脱盐的工艺方式
电渗析技术脱盐的工艺方式
电渗析是指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选择性地透过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用电渗析技术脱盐制取淡水,应根据原水浓度、淡水产量和脱盐指标来选择运行方式,一般电渗析脱盐工艺分为连续式和循环式两种。
一、连续式
(1)一级一段(或多段)一次脱盐:一级一段是指原水经过膜堆内部的并联隔板之后,直接流出淡水。
而一级多段则是水流经过膜堆内部串联各段之后流出淡水。
因为从电渗析器流出的水,就是制得的淡水,故称为一次脱盐。
(2)多级多段一次脱盐:多级多段一次脱盐,指原水依次通过多台一级一段的电渗析器,同时进行串联脱盐。
也指设有共电极的一台电渗析器,进行多级多段串联。
关于串联级数,应根据原水浓度、淡水指标以及电渗析器的工作性能而定。
每级脱盐率为25—60%,串联级数一般为2—6级。
该形式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制水,不需要进行淡水循环即能达到要求的脱盐率,适用于大型制水部门,工矿企业采用较多。
二、循环式
(1)分批循环脱盐:是指浓水和淡水分别通过各自的循环槽进行循环,一直达到要求的淡水指标为止,然后再开始另一批处理。
(2)连续部分循环脱盐:它是一种以部分循环脱盐,同时连续生产淡水的新形式。
在这种系统中,淡水和浓水分别进行循环。
当达到淡
水的出水指标后,启开淡水排放阀门,便连续送出淡水,同时补充加入等量原水到循环水槽中去。
这种使淡水进行部分循环的方式,可以满足广泛的脱盐范围要求。
电渗析器操作规程
电渗析器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
电渗析器是一种用于分离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实验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
正确操作电渗析器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实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渗析器的操作规程,帮助使用者正确操作该仪器。
一、准备工作
1.1 确认电渗析器和相关设备完好无损
1.2 清洁电渗析器和相关设备
1.3 准备所需试剂和样品
二、装载样品
2.1 打开电渗析器仪器盖
2.2 将样品装入电渗析器仪器槽中
2.3 关闭电渗析器仪器盖并确保密封
三、设定参数
3.1 打开电渗析器仪器电源
3.2 设置电渗析器仪器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时间等
3.3 确认参数设置正确并开始实验
四、监控实验过程
4.1 定期检查电渗析器仪器的运行状态
4.2 注意观察样品的分离情况
4.3 根据需要调整参数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五、结束实验
5.1 关闭电渗析器仪器电源
5.2 将样品取出并进行后续处理
5.3 清洁电渗析器仪器并储存好相关设备
结语:
正确操作电渗析器是保证实验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遵循以上操作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效率,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使用电渗析器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电渗析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电渗析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一、电渗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A. 渗透压及其作用原理渗透压是液体渗透性的原因。
液体内部每个分子都随机地运动,所以液体分子自然扩散,这种扩散会使得高浓度液体的分子渗透到低浓度液体中去。
例如,半滴水跨越高浓度饮用盐到低浓度的水中,这就是渗透压的作用。
B. 电渗析的原理与机制电渗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利用高斯定律和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场作用下将具有反离子电荷的离子分离出来。
电渗析的本质是利用电场作用控制正、负离子的运动,使其在内部膜表面上流动,并利用滤膜作为分离器,通过电荷选择性,使离子在滤膜的不同侧依次集聚,从而实现分离成分。
C. 电渗析技术的关键应用技术电渗析技术包括电层析、电渗透、电场增强膜分离等技术。
其中,电渗析技术是以质量转移为主要手段,利用电位差和离子的电荷状态进行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的离子去除和水质提升,化学品的提纯和制备、食品和制药产业等领域。
二、电渗析技术的应用领域A. 换盐和纯化酸/碱的应用电渗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制品行业中,包括细化化学品和制药业中的有机溶剂的去除和水/有机相分离,和化工页面和废水中的盐和有机离子的去除等。
其主要应用领域是纯化酸、碱和电泳残留物的分离、悬浮液和复配液的制备、水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去除等多个领域。
B. 废水处理的应用废水电渗析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在水处理领域,包括地下水处理、海水淡化、废水回用、废水分离处理、固体废物渗滤液处理等。
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很好地分离草酸盐、钠盐、铬酸盐、钙盐、镁盐等物质的分离技术,其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更加注重废水处理的健康与环保。
C. 食品和药品的提纯与分离在食品和制药领域,电渗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富集与纯化、高压处理和抗菌剂的提纯、病毒滤过和感染剂的去除、酵母提取、血浆血清的提取和罐铁酸盐的制备等多个领域。
三、电渗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A. 现有技术的发展状况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目前已形成多种不同的技术体系。
标准 电渗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标准电渗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电渗析是一种将离子或分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技术,通过电场的作用使其沿着膜表面迁移,从而实现分离和浓缩。
该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各种物质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介绍电渗析的定义、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电渗析技术的概述,简要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介绍电渗析技术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对文章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电渗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电渗析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对其应用和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1.3 目的电渗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各种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标准电渗析的深入研究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优势和特点,以及其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电渗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改进方向,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电渗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电渗析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入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2.正文2.1 定义和原理电渗析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下,将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并聚集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大小电荷成正比,即带正电荷的离子会向着负极移动,而带负电荷的离子则向着正极移动。
通过这种原理,可以使不同离子在电场中产生迁移,最终在一个收集器中分开收集。
电渗析的关键设备包括电解槽、电解液、电源和收集器。
电解槽内部设置有正负极,通过电源施加电压,在电解液中产生电场。
当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电场作用开始移动时,可以通过收集器将两者分离,并分别收集在不同的位置。
电渗析(ED)装置介绍
开源拓展 精诚超越
电渗析法除盐工艺系统介绍 二
a.直流式除盐 原水流经一台或多台串联的电渗析器后,即能达到要求的水质。该法的优
点是可连续制水、管道简单;缺点是定型设备的出水水质随原水含盐量而变。 b.循环式除盐
将原水在电渗析器和水箱中多次循环,以达到所需出水的水质。其缺点是需 设置循环水泵和水箱,并只能间歇供水。 c. 部分循环式除盐
电渗析器运行数据 一
日期
8月31日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试验机运行记录表
放流口电导
3530 3510 3510 3530 3510 3510 3510
浓水箱电导
3610 3610 3590 3580 3580 3580 3580
淡水箱电导
浓水箱电导 3750 3800 3800 3800 3720 3770 3770 3980 4100 4030 4030 4070 4080
淡水箱电导 761 925 918 891 913 942 1000 1048 901 926 916 971 966
开源拓展 精诚超越
工程案例 一
开源拓展 精诚超越
1-1
2-2
4-4
250
240
3.25 >0.25
40
60
>90
190220
140
70100
40
60
45
930 x1600 x1450
930 x1600 x1550
930 x1600 x1600
400x1600x0.8
2-2
3-3
4-4
225
300
电渗析技术简介
知识讲座第二讲电渗析技术简介电渗析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膜法分离技术之一,它的应用范围巳从初期的海水和 苦咸水淡化扩大到电子、医药、化工、工业 综合利用等乃至环境保护领域中。
目前,我国巳有二十多个省市共1000多台电渗析设备投入运转。
为进一步普及电渗析技术,仍有必要对电渗折技术作概念性介绍。
一、电渗析的原理电渗析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水中的离子作定向迁移,并有选择地通过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交换膜,从而达到溶质和溶剂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其原理如图所示。
图为一个4隔室型的电渗折原理示意 图,A 为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C 为 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阴膜与阳膜交替 排列,两端设置电极。
阴膜与阳膜之间的空间称为隔室。
包含电极的隔室称极室,通入极室的水流称为极水。
将含有NaCl 的溶液分别通入隔室1、3和 2、4中,并将极水分别通入阳极室a 和阴极室b 。
当接通电源后,水中的离子即开始作定向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
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阻挡阳离子。
因此,隔室1、3中的钠离子分别透过阳膜进入隔室2、4;氯离子透过阴膜进入隔室2、4。
而隔室2、4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则均被不同电性的离子交换膜所阻挡而不能迁出,于是形成1、3隔室中的离子数量减少,2、4隔室中的离子数量增加的交替排列的脱盐室和浓缩室。
在应用中,以紧面装置将众多的隔室压紧,使所有的淡水隔室和浓水隔室各自联通,即可进行工作。
二、电滲析器的构造电渗析器包括由离子交换膜、隔板、隔网组成的膜堆部分和电极、极框组成的电极部分。
各部分以紧固框架压紧,成为一个整体。
离子交换膜:电渗析设备中的离子交换膜在整个设备中是最关重要的部件,膜性能的优劣对设备的脱盐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离子交换膜通常以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为基膜,基膜的高分子链上,接有可以电离出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活性基团,活性基团由固定基团和解离离子组成。
电渗析装置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电渗析装置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组二〇一八年九月目次1.任务来源 (1)2.编制原则及依据 (1)3.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1)4.相关标准概况 (2)5.主要工作过程 (3)6.产品现状调研 (5)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8)8.标准条文说明 (8)9.标准水平评价 (10)10.标准实施建议 (11)附表1 (12)附表2 (15)附表3 (17)1.任务来源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5]48号文件《关于下达2015年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渗析装置》(HJ/T 334-2006)列入2015年度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制修订计划。
主编单位:杭州蓝然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杭州埃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编制原则及依据为了确保本标准的编写质量,在原有标准内容的基础上,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编制。
标准的格式与结构依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同时还参考了GB/T 20001.10-2014《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和HJ2521-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制订技术导则》,以保证新标准符合标准编写的规范要求。
标准的修订充分考虑了我国现有技术水平,依据国内外电渗析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情况,立足于国内现有设计、制造和实验水平,力求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致力于促进电渗析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
3.编制的目的与意义电渗析技术曾广泛应用于苦咸水淡化,一般要求进水含盐量低于3500 mg/L,淡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及工业用水标准。
电渗析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进,其应用早已从普通的苦咸水淡化扩展到高盐水浓缩、化工分离、物料分离提纯浓缩等领域,由于电渗析是电力驱动离子迁移的特征,且不受离子渗透压限制,进水含盐量远远超过3500 mg/L,一般为20000 mg/L-60000 mg/L,最终能将盐水浓缩至其他膜技术无法达到的浓度(一般在150 g/L-200 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渗析器设备技术电渗析技术不是过滤型的膜分离技术。
对原水的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电渗析应用于饮用水、工程用水、苦咸水的脱盐。
一、电渗析器的工作原理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
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寸通过而阻挡阴离子; 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见图4-18.根据电渗原理制取淡水时,要消耗一定量的浓水和极水,为了减少水耗量可以采用浓水循环和极水循环以及减少浓水和极水的方法。
由于浓水的浓度提高了,降低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因而降低了电流效率,增加了耗电量,表4-34、表4-35。
在浓浓水直,排放条件下,水量比为淡水:浓水:极水==1:1.2:0.2(或1:0.6:0.2)。
这时水的利用率约45.5%~55.5%。
采用浓水循环可降低水耗量。
二、电渗析器的结构电渗析器由膜堆、极区、夹紧装置三大部件组成。
电渗析器的组装型式与膜堆水流方向见图4-19。
(一)膜堆一张阳膜、一张隔板、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
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为膜堆,它是电渗析器性能的关键部件。
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如下:(1)阴、阳离子交换膜。
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两类。
异相膜是把粉状树脂与胶黏剂混合后制成的膜;均相膜是直接使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与成膜工艺结合制成的膜,异相膜与均相膜性能比较表4-36。
(2)隔板。
隔板常用1~2mm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板上开有配水孔、布水槽、流水道、集水槽和集水孔。
隔板的作用是使两层膜间形成水室,构成流水通道,并起配水和集水的作用。
(二)极区极区由托板、电极、极框和弹性垫板组成。
极区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渗析器供直流电,将原水导人膜堆的配水孔,将淡水和浓水排出电渗析器,并通人和排出极水。
电极托板的作用是加固极板和安装进出水接管,常用厚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
电极的作用是接通内外电路,在电渗析器内造成均匀的直流电场。
阳极常用石墨,铅、铁丝涂钉等材料;阴极可用不锈秀钢等材料制成。
极框用来在极板和膜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构成极室,也是极水的通道。
极框常用厚5~7mm的粗网多水道式塑料板制成。
垫板起防止漏水和调整厚度不均的作用,常用橡胶或软聚氯乙烯板制成。
电渗析器通电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才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02和氰气Cl2。
阴极水呈碱性,当极水中有Ca2+和Mg2+时,有可能生成CaC03和Mg (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O2和H2排出。
因此极水要畅通,可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是使电极、膜堆、隔板连成整体并防止内外泄漏。
一般有铸铁和钢板两种。
因钢板有弹性能局部变形,即使隔板,膜厚度不均,也不会泄漏。
拉杆螺栓有碳钢、不锈钢两种。
(四)电渗析器的级与段级是指电极对的数目,段是指水流方向,水流通过一个膜堆后改变方向进入后一个膜堆,即增加一段,见图4-20。
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多级多段。
图4-20 (a)中,一级一段指在一对电极之间,装置一个水流同向(并联)的膜堆。
图4-20 (b)中,二级一段指在两对电极之间,装置两个膜堆,前一级膜堆水流与后一级膜堆水流并联,称为二级一段。
为简化组装,可设共电极。
图4-20 (c)中,一级二段指在一对电极之间的前一段水流与后一段水流串联。
图4-20 (d)中,二级二段指在两对电极之间的两个膜堆水流串联。
三、电渗析装置型号及规格(一)电渗析装置型号(见表4-37)(二)电渗析装置隔板规格(见表4-38)(三)离子交换膜的技术指标(见表4-39)(四)电渗析装置的性能(见表4-40)(五)电渗析器的组装形式(见表4-41)四、电渗析ED系统类型(1)单向电渗析系统。
指电渗析器在运行过程中电极极性保持不变的一种电渗析方式。
也就是在运行过程中电流方向保持不变,膜堆内部浓、淡水室不能互换。
(2)倒极电渗析系统。
指电渗析器在运行过程中,每2~8h倒换一次一种电渗析方式。
在倒电极极性时,还要改变浓、淡水系统的流向,使浓、淡水室同时互换。
(3)频繁倒极的电渗析系统EDR (Electrodialysis Rever-sal)。
指电渗析器在运行过程中,每15 ~30min自动倒换一次电极极性的一种电渗析方式。
在倒电极极性时还要自动改变浓、淡水系统的流向,使浓、淡水室同时互换。
EDR具有以下优点:1)每小时3-4次破坏极化层,可以防止因浓差极化引起的膜堆内部沉淀结垢。
2)在阴膜朝阳极的面上生成的初始沉淀晶体,在进一步生长和要附着在膜面上之前便被溶解和被液流冲走,不能形成运行障碍。
3)由于电极极性的频繁倒转,水中带电荷的胶体或菌胶团的运动方向频繁倒转,减轻了戮泥物质在膜上的附着。
4)可以避免和减少向浓水流中加酸或阻垢剂等药品。
5)在运行过程中,阳极室产生的酸可以自身清洗电极,克服阴极表面上的沉淀。
6)比常规倒极电渗析操作电流高,原水回收率高,稳定运行周期长。
五、系统设计要点(一)电渗析装置进水水质条件与装置性质范围1.进水水质条件电渗析装置应在下列进水水质条件下正常可靠工作。
(1)水温:5~40℃。
(2)耗氧量高锰酸钾指数:<3mg/L。
(3)游离氯:<0. 2mg/L。
(4)铁:<0. 3mg/L。
(5)锰:<0. Lmg/L。
(6)浊度:1.5~2mm隔板小于30; 0. 5~0. 9mm瞰板小于1°。
(7)污染指数SDI:<7 (EDR); <3~5 (ED),应实际测定,一般EDR SDI< 10。
2.装置性质范围海水含盐量由20000~35000g/L降低至500~1000mg/L,苦咸水含盐量由1000~5000mg/L降低至500~1000mg/L。
3.系统一设备选择(1) (ED)一离子交换组合系统。
原水含盐量在200mg/L以上进人(ED), (ED)出口水含盐量为20-40mg/L。
(2)电渗析器5台以上设置2台备用,电渗析器5台以下设置1台备用。
(3)整流器技术要求。
三相桥式硅整流器,直流输出应有正、负极开关或自动倒极装置。
(4)当采用0. 5~ 0. 9mm隔板,进电渗析前应通过10~20µm精密过滤器。
电渗析ED处理不同水质的耗电参数见表4-42。
(二)预处理水量确定(三)电渗析设备容量的确定电渗析设备水量调节能力不大,为了保证电渗析设备出水质量与稳定运行,一般可限定Qd/Qd≤1.25。
(四)电极材料选择(见表4-44)(五)电渗析ED装置计算1.极限电流密度((ilim.)2.脱盆率3.电渗析器实际耗电量4.电渗析器电流效率六、系统设计注意事项(1)电渗析器的进水压力必须保持稳定,应有专门的供水泵或高位水池供水,进水管道上应安装阀门、流量计和压力表。
(2)采用定期倒极运行时,多台或多系列并列的电渗析器,宜采用在母管上装调向阀门。
电渗析器起始进水行压力控制不超过0. 2MPa。
为了深度脱盐采用多台串联时,若进水压力过高,可设置中间水池、中间升压水泵,此时必须同时设置连锁控制和报警装置。
采用400 X 1600mm电渗析器,一般串联组含电渗析器3-4台;采用800×1600mm电渗析器,一般串联组含电渗析器2~3台。
(3)为防止电化学腐蚀和漏电,在预处理设备进水阀门前可于用金属管道,进水阀门以后与电渗析器相连接的管道应采用塑料管或衬胶管。
(4)与电渗析器进出水相连接的管道应采用可伸缩管接,以便装卸。
为防止设备停运时膜堆内部形成负压,在电渗析器出口的最高位置应装设真空破坏阀;另外,电渗析器出水应通入水池,不准有背压。
(5)电渗析器应设置酸洗、清洗设备和管路系统。
(6)电渗析器本体布置尺寸、位置应考虑安装,检修条件,作为通行检修的通道,电渗析器与墙壁距离可取1.0~1. 3m。
EDR装置和常规倒极电渗析管路设计相同。
因频繁道极时还要改变浓、淡水系统的流向,使浓、淡水室同时互换,所以水流要用电动阀或电磁阀控制。
图4-21为多级连续式EDR装置流程。
经过预处理的原水至原水池由原水泵打人l0µm过滤器,再分配给浓、淡和极水系统。
淡水系统为串联连续式,浓水系统水流为循环式,一部分水量排放,循环部分水量在浓水泵前进人浓水系统,与原水相混合。
在倒极期间的不合格淡水返还原水池。
运行时,电渗析阳极和阴极出水混合后排人极水箱,在极水箱中和后排放。
阳极过程产生的氯气和氧气及阴极过程产生的氢气气也被极水带人极水箱,在极水箱上需要装设排风机,将这些气土体排至室外。
七、电渗析器(一)倒极一冲洗离子交换膜或阳离子交换膜的淡水一侧,由于离子在膜中的迁移数大于在溶液中的迁移数,就使得膜和溶液界面处的离子浓度C1小于溶液相中的离子浓度C2。
同样,在阴膜或阳膜的浓水侧,从膜中迁移出来的,由于离子量大于溶液中的离子迁移数,就使得相界面处的浓度C1大于溶液相中的离子浓度C2。
这样在膜的两侧都产生了浓度差值。
显然,通入的电流强度越大,离子迁移的速度越快,浓度差值也就越大。
如果电流提高到相当程度,将会出现C。
值趋于零的情况,这时在淡水侧就会发生水分子的电离(H2O→H+ +OH-),由H+离子和OH-离子的迁移K补充传递电流,这种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极化现象出现的结果,在阴膜浓水一侧,由于OH一离子富集起来,水的pH值增大,便产生氢氧化物沉淀,造成膜面附近结垢;另外,在阳膜的浓水一侧,由于膜表面处的离子浓度比C1大得多,也容易造成膜面附近结垢。
结垢的结果必然导致电流效率的降低,膜的有效面积减小,寿命缩短,影响电渗析过程的正常进行。
防止极化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电渗析器在极限电流密度以下运行。
另外,定期进行倒换电极运行,将膜上积聚的沉淀溶解下来。
现在采用的电渗析实际上是以倒极方式(EDR)为多,即以一种流向运行一定时间(例如20min),然后由自动开关将直流电场颠倒,并在此反方向运行同样长的一段时间,如此反复颠倒运行,极性颠倒时,淡水室和浓水室互换。
所以,在倒极后需冲洗0. 1~l. 5min。
按更换方向进行等时间运行的这种电渗析器,可使原来在浓水室中沉积或附在膜上的不溶物或微溶物在更换极性期间被除去。
(二)浓水循环运行实践表明,为得到1t淡水,大约需要2. 2~2. 5t(包括极水在内)原水,水的利用率或回收率仅有40%-45%。
为了降低水的排废率可采用下列一些措施:(1)浓、淡水量按预定比值进行控制。